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审美成就艺术人生

2017-10-22 11页 doc 99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审美成就艺术人生审美成就艺术人生 审美成就艺术人生 摘要:大学美学教育的意义重大深远。美学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美学帮助学生寻找自我,有丰富思想情感,有独立的个性;美学展现人生诸种境界,引领学生走向精神的高峰,去看到更精彩的风景;美学鼓励学生投身于现实世界,热爱生活,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关键词:大学;美学;教育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开始自觉地独立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证自己的独特个性,树立自己的理想,开始自己一生的奋斗,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体制下,学科类别界限分明,细致...
审美成就艺术人生
审美成就艺术人生 审美成就艺术人生 摘要:大学美学教育的意义重大深远。美学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美学帮助学生寻找自我,有丰富思想情感,有独立的个性;美学展现人生诸种境界,引领学生走向精神的高峰,去看到更精彩的风景;美学鼓励学生投身于现实世界,热爱生活,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关键词:大学;美学;教育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开始自觉地独立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证自己的独特个性,树立自己的理想,开始自己一生的奋斗,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体制下,学科类别界限分明,细致繁杂,.似乎更适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对于“培养人”这一大学的终极目的却有所背离。这似乎在所难免。现在人类知识浩如烟海,时刻不断增加,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仅能掌握知识,求得生存已属不易,又如何才能顾及其他,但超越现世,获得自由,成就自我才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人必需如此,否则便失去了人类的精神特性,只是被束缚的奴隶状态。而超越、自由的状态其实是审美的特点。像植物绽放美丽花朵一样,人类成就自我也可以说是绽放自我,身心两方面都绽放美丽。特别是因为精神的特性,人类的美能够得以升华,乃至神圣永恒。所以在大学阶段实施美学教育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能帮助学生永葆精神的光芒,不断成就自我, 塑造自我新形象,展现美的风采,拥有艺术的人生。 一、人类精神特性的明晰 首先美学涉及对人类精神特性的思考,这是美学的关键问题,是人需要弄清楚的重大问题,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个首要而迫切的问题。除美学外,大学其他课程不能正面集中地探讨这个问题,甚至鲜有涉及。而我们常强调说,美感是人类的精神享受,与动物性的快感体验不同。那么什么是精神,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这是美学的,也是关于人的本质的重要问题,对大学生来说,是研究人之所以为人,决定自己一生努力方向的根本问题。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法学、经济学等都是专门学问,研究某一具体现象,以探索这一现象是什么、怎么样,以阐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为目的。具体专门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是人,应是认清并永葆人类精神活动特性,而所有专门的知识学问不过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所以对人类精神本性的探索才是追根溯源,才能获得对所有专门知识的最根本的理解。如果仅仅专注于外部客观事物的研究,而不考虑对人类精神的研究,就会舍本逐末,会蔽于物而不知人,人生将迷失前进的方向,失去精神的源泉。特别是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当代社会,人们更易被外物所左右,更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淹没在滚滚的商品潮流之中,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创造的本性。 关于人类精神特性,诸多大哲学家都曾从美学角度来进行过思考。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专门研究过人的精神特性,他认为人与其他一切自然物不同,“自然界事物只是直接的,一次的,而人作为心灵却复现他自己,因为他首先作为自然物而存在,其次他还为自己而存在,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只有通过这种自为的存在,人才是心灵。”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讨论经济学哲学问题,但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著作,其中讲到人与动物的区别:“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地活动。”并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重要美学命题:“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吧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源于人的精神特性:反观自身。人通过反观自身认识自己,并不断创造着自己。人在这种反观、创造的活动中不断获得物质生活条件与精神境界的提升,从穴居野处、茹毛饮血到现在的高楼大厦、时装、美食,从蒙昧无知到文化知识的高度发达等。人不断提升自己精神境界,也不断创造自己的形象,追求更理想的生活。这种追求集中体现在对美的追求中,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中。 二、在审美中发现自我 在对美的追求中,人们愉悦自我,振奋自我,实质上是在“藻雪精神”,在涵养培育人的精神能力,美发源于精神又滋养精神。人 的精神在哪里,存在于每一个血肉之躯的心灵中,存在于每天的所思所想、言语行动中。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精神活动,不断反观自己,创造自己。创造自己的前提和基础是反观自己,也就是认识自己。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有这么一句铭言:“认识你自己”,提出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这个重要问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有一幅名画,标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其实质就是“认识你自己”这一重要课题。 美学是最好的“认识你自己”的学问。在大学课程中,只有美学直接研究这_问题。其他的各种学科大都是在讲知识,专门涉及人类文化某一领域的知识,不能有最高远最广阔的视野来研究人,更不可顾及到每一个人。而美学是讲人的精神,讲包括人的身心的整体形象,更讲“认识你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自己的问题。学习美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最切实最具体的问题,关系到个人知识文化,关系到性格气质,也关系到日常生活,内心世界,即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最真实的自我。因为审美是最自由的,是身心的完全投入和最大限度最充分的舒展与生发。正是在这种状态中,人才获得最大的生命力,最大的愉悦,才感觉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也是对于真正自我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同时也是一个真正提高的过程。我们常说在审美的感动中,常常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常常忘了我自己,又欣然有所得,常常“欲辨已忘言”,又真正知道了“此中有真意”,而且已“默然识之”,已“物我交融”,拥有一个新的 世界。正如唐朝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是在看敬亭山,也是敬亭山在看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在看自己,看美妙风景,也是此中有真意自己的美妙心灵。正是如此李白发现了世界的美,也如此在发现和创造着自己的心灵。所以他才有那么瑰丽浪漫、激荡人心的美妙诗篇。 美学引导人们去发现美,去发现自我。人们都熟悉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什么呢,发现世界上的美,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有一朵花,一片风景,你发现它的美了,欣赏这朵花,这片风景,心中有美的感动。在你发现这朵花之前呢,那朵花、那片风景不是不存在,还是那样的色彩,那样的形状姿态,不因为你的“发现”而有前后丝毫的改变。而你“发现”美也即欣赏美时的那番愉悦、自由存在于哪里呢,其实全是你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对于美的“发现”,其实是对于自我的“发现”,是最真实最全面最深入地感受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并且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欣赏菊花的野逸,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欣赏“岁寒而后凋”的松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梅花,从视而不见,到关注形象,到精神情操的领悟,是一个逐步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提高情操的过程,是我们发现世界,深入感受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我,提高自我精神境界的过程。所以有的美学家认为审美是自我 的探索和发现,是自我的确证,是心灵的觉醒。 认识自我是反观自身的结果,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因为反观自身意味着审视自己,意味着思考自己,探讨生存的意义。对于人来说,这是最可贵的,也是最艰难的。美学课程让学生集中学习和领会许多人类美好的精神境界。许多伟大艺术作品、许多美学家的思想如人生旅途的灯塔,给我们照亮前程,指引方向,去开创自己的心灵境界。如孔子“仁者爱人”、“文质彬彬”的教导,让我们的心灵始终充满爱的情感,始终活泼灵动,并且把内心的这种理想状态体现出来,去努力奋斗,为人处世,完成“克己复礼为仁”的人生使命。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道出了人生修养的不同境界。而老庄哲学则把目光转向天地自然,提出返璞归真,“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追求心灵的自由,不受外物的羁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超越自我,投身于宇宙自然,进入逍遥游的境界。佛教的禅宗精神对中国审美理想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于儒家的执著于现世人生,也不同于道家的超越自我,而是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物本是空,而空也是万物,世界本来就是精神的产物,与世界亲近无间也就是体会心灵的本性,体会心与万物的交融。所以有“诗佛”王维诗歌的亲近悠远、晶莹透彻而又韵味无穷的诗作,带给人心灵的宁静和明澈。西方美学则有不同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另一番景象。如古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有许多哲学家对世界、人生以及美进行思考,也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创造,表达他们的审美追求。如苏格拉底求知的精神,柏拉图理想主义的精神,亚里士多德立足现实世界的艺术观念等。他们推崇理性,追求独立、自由、和谐的人生理想。这种精神取向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在照耀着人们的心灵。古希腊的艺术也体现着这些精神,如古希腊著名的雕塑《米洛岛的维纳斯》、《掷铁饼者》、《胜利女神像》等许多雕塑向我们展现了他们对人类理想的形体和心灵的赞美。古希腊的悲剧则传达着他们对人生的感受与思索,其中的《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美狄亚》等伟大作品一直被人们排演、研究,震撼心灵,启发思考。基督教文明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崇高神圣的上帝派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来牺牲自己,拯救世界。基督教向人们显示了崇高、奉献与悲悯的精神,流传至今的圣经故事、基督教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都向人们显示着宗教的崇高伟大。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则可以感受到人的精神的崇高,感受到人的无限的创造力。 三、在审美中观照人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还可以欣赏丑、恶,欣赏我们平时不愿看到,不愿面对,尽力排斥的一些现象,如痛苦、残疾、衰朽、死亡等。许多艺术家都在向我们展示这些现象。古希腊的悲剧早就在探讨失败和死亡,悲剧一直是欧洲戏剧的最重要部分,后来又有古罗马悲剧、文艺复兴时期悲剧、古典主义悲剧等, 让人们通过悲剧来直面痛苦和死亡。雕塑家罗丹的《欧米哀尔》塑造了一个被病痛折磨,瘦骨嶙峋、濒临死亡的老妓女形象,他的《思想者》则塑造的是一个坐在地狱之门上的人像,神情肃穆,用手支撑着头部,陷入紧张严峻的思索中,似乎用尽全身心的力量,身上的肌肉也都用力紧绷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事物在艺术欣赏的领域都可以成为美,给人以愉悦和兴奋,更给人以精神力量,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让人直面生命的全部,特别是直面痛苦、死亡,洞悉生命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应该观照生命的全部,如鲁迅先生所说“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对生命做全面深刻的思考,生死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直面死亡、深刻思考的生命是残缺的、虚伪的。美学不只是让人赏心悦目,美学更本质的特点是全面观照人生,思考人生。 美带给人春天的鲜花,夏天的热烈,也带给人秋天的萧瑟和冬天的风雪。美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沉思警醒,让人感受悲剧、丑甚至荒诞等需要高度理性能力把握的生命真理,去认清生命的本质,从而更明白人生的意义,更明白自我、世界的本质。这是美学所特有的,是其他学科都无法顾及,无法企及的。这对于刚要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明白人生意义,找到自己奋斗方向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非常珍贵的学问。如果只是专注于某一具体学科的学习,而不思考人性、人生的问题,那么就会舍本逐末,就会迷失自我,也就根本谈不上健全的人性,谈不上美的生活了。这样人 生是遗憾的,只不过是达到某个具体目的的工具而已。而孔子早就说过“君子不器”,君子要成为人,而不是只具备某种用途的器具,康德也说:“人(以及每一个理性存在者)就是目的本身,亦即他决不能为任何人(甚至上帝)单纯用作手段,若非在这种情形下他自身同时就是目的。”全面地认识世界,观照人生、理解人性,才能懂得生存的意义,才能热爱生命,勇敢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快乐也好,悲苦也好,都将是多样的色彩、声音,成就美丽的图画、迷人的乐曲。 四、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 美学涵养精神,指导人生方向,美学更让人关注自己的切身感受,关注人生存的物质世界,与世界相接触,真实地体验人生,从而脚踏实地又志向高远。真实地把握世界,.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是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好像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是获取知识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教室、图馆。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整天足不出户,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那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是浅,而且都好像是不真实的,因为这些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现实世界是相隔膜的,仿佛虚幻的泡影一般。而美学则在研究精神、思想的同时,更注重把学生引向现实世界,引向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向自己最切实最个性化的内心体验。 美学这门学科诞生之初的原意即是“感性学”,美学之父、德国的 鲍姆嘉通之所以提出美学这门学科,就是因为在他看来,人类的知识、伦理领域都已经有了相应的学科进行研究,如哲学、伦理学等,而人的感性经验的领域却还没有专门的学问,所以他出版《美学》著作,提出一门新的学科,着重研究人在现实世界的感受。审美即是世间万事万物在心灵上引起反应,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同时又在思想上有所收获。美学即感性学,没有切身的体验,就没有心灵的感动,不投入到现实生活的大干世界中去,就没有真正美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真正美的创造。美学提醒、鼓励并且要求人们走出书斋,投身于现实世界中,走进田园、山野,去登山观海,去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去听风声雨声、莺歌燕语。世界真大,心 胸也应如此,世界又真小,尽在我的心中。去真切体验,用心感受,投身于大干世界,才能获得心灵的感动,获得美的享受,更热爱生活,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想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美的享受,就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嗅,用舌头去品味,还可以用牙去咬一咬。总之,物质是精神的基础,肉体是灵魂的基础,感性是理性的基础,当下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是玄妙的美感的源泉。美学引导学生投身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体会美的感动。这对于刚刚考上大学,刚刚摆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状态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还是埋头书堆,不问世事,不与世界相接触, 那么就不会对社会人生有真切的体验,不会有真情实感,也不会有真正的创造。由此想起了德国文学家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博士,年老体弱,皓首穷经,对人生灰心失望,在书斋中即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又心有不甘,于是不惜和魔鬼订下契约,拿自己的灵魂做赌注,换得青春的活力,要去经历一番真正的人生,要纵身于时代生活的洪流中,终于在填海造田的工作中,他才满怀喜悦,情不自禁地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此刻他心满意足,甘愿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只有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才能产生真正的美,才能绽放人生最美的花朵。 五、审美成就艺术人生 由上所述,我们可知,大学美学教学将呵护精神的火焰,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美学将引领学生寻找到真正的自我,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有高超深远的思想,有独立的个性;美学将展现人生的诸种境界,引领学生走向精神的高峰,去看到更精彩的风景;美学将引领学生投身于现实世界,有热情有信念有力量,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审美成就艺术人生。应重视美学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重视美的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作用。美学关系到人的全部,美学即人的哲学,审美成就人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及“游于艺”的主张,提倡美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提出要用绘画、音乐等艺术来培养青年,让他们从小爱 好美,融美于心灵。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饱经忧患,如何才能奋发图强,从购买西方坚船利炮,到学习政治,后来又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思想,必须造就新的人才,才能真正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如何造就新人,美育至关重要。如王国维提出关于审美和艺术著名的“无用之用”命题,蔡元培认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纯洁之人格。”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积极推行艺术教育。鲁迅弃医从文,目的在于“改造国民性”,他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说:“美术之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以美来感染人、塑造人,提升精神境界,激发精神创造的活力,从古到今,许多圣哲先贤都已充分认识到审美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努力实践,积极从事这个最高尚最伟大的事业。 当代中国社会正步入小康,人们更重视生活的品质,那就是追求美、艺术,要生活得有意义、有滋味,要活出人的美好形象来。当代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但实际上因此更需要审美。正如有学者所说,以前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的竞争靠的分别是体力和科技,而现在是创意的时代、审美的时代,竞争更要靠人们的审美能力。当然大学美育不只是为了生存竞争,而更着眼于以审美来成就人生。人生求真向善爱美,而美又包含真和善,所以美可以是人生的终极目的。美的人生、艺术的人生不正是每个人的理想吗,《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在于 发扬人的精神能力,在于不断创新进取,臻于最高境界。这最高的境界在人的心灵中,也表现在自身的形象上、周围的世界中。而这形象和世界也必将是最美的形象和最美的世界,是人类最高的艺术创造。
/
本文档为【审美成就艺术人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