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逆流挽舟法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

逆流挽舟法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

2017-12-22 4页 doc 15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逆流挽舟法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逆流挽舟法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以荆防败毒散加减的逆流挽舟法在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舌象基本正常的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60例作治疗组,给予逆流挽舟法治疗;另选取60例同类疾病患者作对照组,给予整肠生、康复新液、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采用逆流挽舟法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整肠生、康复新液、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0%,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案治疗后最终疗 采用逆流挽舟法,以荆防败毒效对比差异显著(χ2=0.473,P0.0...
逆流挽舟法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
逆流挽舟法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以荆防败毒散加减的逆流挽舟法在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舌象基本正常的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60例作治疗组,给予逆流挽舟法治疗;另选取60例同类疾病患者作对照组,给予整肠生、康复新液、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采用逆流挽舟法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整肠生、康复新液、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0%,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后最终疗 采用逆流挽舟法,以荆防败毒效对比差异显著(χ2=0.473,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散加减治疗舌象基本正常的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疗效显著。 本文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资料 关键词:逆流挽舟法;荆防败毒散;舌象正常;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 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属于中医的慢性泄泻范畴,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由急性肠炎或胃肠型感冒或饮食积滞等疾病治疗不彻底或失治、误治演变而来,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如舌象改变显而易见,则易治;如舌象基本正常,则医者往往无从下手,目前中西医均无特效药物治疗[1]。临床可见大便溏薄,3,10次/d,持续发作,发无规律,或伴有粘液便,下腹部隐隐作痛,无里急后重,病程较长,病情缠绵难愈。本文探讨了以荆防败毒散加减的逆流挽舟法在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治疗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120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32,68岁。采用单盲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 68岁,平均(51.3?1.4)岁;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5, 年龄32,65岁,平均(53.6?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及病例选择标准 本组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慢性泄泻的诊断标准[2]:?大便稀溏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大便常规正常或可见少许红细胞、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阴性。?纤维肠镜检查确诊。本研究选择病程在3个月以上,未采用任何治疗方法的患者做为观察病例。 1.3方法 治疗组给予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 g,防风10 g,党参6 g,黄芪10 g,茯苓6 g,川芎10 g,羌活10 g,独活10 g,柴胡10 g,前胡10 g,枳实10 g,陈皮10 g,葛根10 g,芡实15 g,炙甘草6 g。胃脘胀满进食尤甚者加苍术、白术各10 g;素体虚寒厌食生冷者加干姜6,10 g;五更泻者加肉桂3,6 g,炮附子6,10 g;肠鸣较甚,且情志刺激加重者加郁金10 g,白芍10 g;大便粘滞不爽者加黄连3 g、黄芩6 g、焦摈榔10 g;伴有粘液便者加木香10 g,黄连10 g)。1剂/d,水煎取200 ml,分早晚各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整肠生口服,2粒/次,3次/d;复合维生素B,2片/次,3次/d;维生素C,100 mg/次,3次/d;康复新液10 ml/次,3次/d。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嘱患者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浓茶、咖啡、烟酒,慎食粗纤维食物,避免精神紧张。 1.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大便正常,其它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它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整肠生、 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康复新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0%,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案治疗后最终疗效对比,差异显著(χ2=0.473,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以慢性腹泻,或有小腹疼痛,无里急后重为其特点,病因不明,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肠道高敏感性、胃肠动力障碍、肠道感染、中枢或神经内分泌障碍等有关,目前治疗方法为止泻、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效果不甚理想[3]。中医学则根据慢性泄泻的伴随证候将其分为寒湿困脾、肠道湿热、食滞胃肠、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肝郁气滞等证型[2],以上证型均有明显的舌象改变,给予对证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而临床最为棘手的问题则是虽然大便性状改变,溏泄且一日数次,患者痛苦不堪,但舌象基本正常,表现为淡红舌薄白苔,采用健脾温肾、清热化湿、消积化滞诸法均难以奏效。逆流挽舟法的运用开创于仲景,清代喻嘉言始立“逆流挽舟”之名[4],指的是由下而上、由里向表,引邪外出,如逆水中挽舟而上之意。荆防败毒散出自《摄生众妙方》,本为疮肿初起而设,具有宣肺解表,疏导经络,消疮解毒之功。《内径》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又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若风邪直中肺脏,肺失宣发,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清气下陷,则发为飧泄。当此之时,中焦脾胃尚能健运,水饮湿邪尚未酿成,故以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等风药以祛风解表宣肺以开源;柴胡、葛根、芡实、黄芪等升清举陷止泻以截流;以川芎、陈皮调和气血;党参、茯苓甘淡健脾,先安未受邪之地。全方采用逆流挽舟之法,治本求源,不治泄而泻自止。对于舌象无明显异常的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如桴鼓,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整群、 [1]潘国宗,鲁素彩,柯美云,等. 分层、随机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26-12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 [3]许国铭.加强对肠易激综合症病因与治疗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2):73. [4]姚晓东.逆流挽舟寻源及配伍风药内涵考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4):262-263. 编辑/翟辰万
/
本文档为【逆流挽舟法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