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师职称考试

2017-09-24 25页 doc 51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师职称考试教师职称考试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 20--22?)、 数学( 13—15? )、英( 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 )、体育(10—11? )、艺术( 9—11? )、综合实践( 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0—12?)、历史、地理( 3—4? )。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 )、( )。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教师职称考试
教师职称考试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 20--22?)、 数学( 13—15? )、英( 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 )、体育(10—11? )、艺术( 9—11? )、综合实践( 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0—12?)、历史、地理( 3—4? )。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 )、( )。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 )方式和(师生互动 )方式的变革。 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 二、单项选择题 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 )A 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B )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 ) 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教材 【B】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的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 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 D改革教学方法 2(“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3(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的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的是( 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4(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5(教学研究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CD ) A可操作性 B验证应 C教育性 D探索性 6(新课程给教师的定位是( 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四、简答题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答: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倡导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结合教学实践首先,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地合作。学生为主体,整个学习过程要互相合作、合理分工才能完成,教师要知道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不要包办代替,以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规规矩矩听,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怕出错、怕出丑、怕教师批评,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和心理气氛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的意识增强,师生关系融洽。】没有 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没有 第一,倡导全人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举例略) 2.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1.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等。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气质 )和性格。 4.( 班级授课制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快后慢 ),所以在学法指导中让学生及时复习很重要。 7.根据状态,情绪可以分为(心境、)( 激情)和“应激”。 8.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渗透德育。 9.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 10.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1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启发式 )和(注入式 )。 12.课程的类型分为( 单一课)和(综合课 )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 )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14.三结合教育指的是(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相结合。 15.在教学过程中,传播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6.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原则,英国洛克提出(环境教育)的原则,法国的卢梭提出(自然后果)的原则,德国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美国的杜威提出(社会化活动)的原则。 二、选择题 1.角色理论的创始人是( B )A. 弗洛伊德 B. 米德 C. 冯特 D. 凯利 2.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 )A(《学记》 B(《论语》C《礼记》D《中庸》 3(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孟子 C墨翟 D荀子 4. 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5.在人的三个记忆系统中,具有记忆容量大胆保留时间短的特点的是(A ) A. 瞬时记忆系统 B. 短时记忆系统 C. 长时记忆系统 6.按照能力涉及的领域,可以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 A. 认知能力 B. 模仿能力 C. 操作能力 D. 社会交往能力 E. 特殊能力 7.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性格分解为四个组成部分,它们是( ACDF ) A. 态度特征 B.感觉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E. 知觉特征 F. 理智特征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启发式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 ,(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是( B )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的是( C )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 C )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的是(A)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 ,,(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 C )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罗杰斯 ,,(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三、判断对错,请仔细阅读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1.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最突出的社会功能是经济功能。() 2.只要充分重视教育,就一定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3.应试教育对教育功能观的扭曲突出表现为把教育“培养人”的功能异化成了“淘汰人”的功能。(?) 4.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是现代化教育观的一个基本特征。(?) 5.忽视人的主体精神培养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 6.我国目前教育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而不必突出强调科学精神。(×) 7. 终身学习社会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8.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实现教育政治功能的基础。(?) 9.教育直接与科技联姻是教育发展其科学功能的新趋势。而在基础教育中,教育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则表现在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0.教育的生态功能要求我们必须在基础教育中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简答题 1.怎样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记忆品质, 答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3.正确练习和复习,及时强化,加深理解巩固学习内容4.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注意正确的再认与回忆5.注意心理卫生和身心健康,合理使用大脑。 2.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答:艾宾浩斯制作的遗忘曲线图,发现了遗忘过程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而且识记材料的数量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识记的材料越多,遗忘也就越多,因此在识记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多,而应该有、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再有遗忘曲线所显示的规律,说明初次记忆后,遗忘速度先快后慢,所以,复习的 时间从1天,到3天,到7天,到一个月,间隔逐渐加长,这样记忆得最牢固,虽然这样做很麻烦,但是只要自己在初次识记是用表格做一个简单的记录,然后在第1天、第3天,第7天,一个月的时候再加以巩固,就一定能克服遗忘。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答: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四、论述题 ,.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 答:(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一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二、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四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五、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以下案例 这是一个曾被拍成电视短剧的真实例子。一名初中学生向一位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他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学生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都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当时,老师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则满面通红。随后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是家境困难,母亲卧病在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当时老师又布置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老师了解了事实真相后,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写了一个“玉”字,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拣到的。几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老师收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在信里,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这名女生已经考上了师范学院,也准备当一名老师。 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2(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育的人道精神,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3(老师也没有采取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 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的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这些都是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材料 一、填空题 1.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2.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 )、情感和意志。 3.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是( 认知)。 4.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 )、回忆、再认。 5.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 6.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 7.动物和人生来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叫( 条件反射 ) 8.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 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9.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 爱 )为基础,以(专业 )作为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 10.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有(胆汁质 )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1.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 )。 12.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 二、单项选择题 1. 心理学是研究( A )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D.正常成人心理现象 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C)。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科学心理学的诞生D.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生物节律是指以( B )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A.12 B.24 C.48 D.72 4.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AB)A.兴奋B.抑制C.反射D.反馈 5.教师的( D )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A.教学能力B.创造能力C.知觉能力D.思维能力 6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B)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7(c)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因素。A.行为表现B.认知水平C.情感体验D.言行举止 8.感觉是指(a )。 A.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B.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C.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9.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是否取得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c )。 A.敬畏老师B.喜欢老师C.敬畏而喜欢这个老师D.恐惧这个老师 10(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 (d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11. 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C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2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B(以教师讲授为主C. 以学生活动为主 D. 有教师指导 1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A .华生B .桑代克C .布鲁纳D .加涅 14.关于团体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d)。 A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 .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 .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15. 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b )。A. 概括化B. 绝对化C. 糟糕至极D. 都不是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为了( abcd )。 A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B健全人格C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D增强适应环境能力 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层次包括(ab )。A.本我B.镜我C.自我D.超我 3、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包括( abcd )。 A.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 B.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C.消除非理性观念 D.帮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 4.意志的品质有(abcd )A. 自觉性B. 果断性C. 坚韧性D(自制性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 bcd )。 A. 社会服务形式B. 活动形式C. 训练形式D. 实践形式 6. ( )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它们是孕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 A.社会学B.生物学C.文化人类学D.心理学 7.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包括以下阶段 (bcd )。 A. 改过自新的意向B. 醒悟C. 巩固和稳定D. 转变 8.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cd )。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法D.实验法 9. 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 abcd )。 A. 树立现代教学观B. 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C. 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D. 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 10. ( )是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原因。 A. 工作的创造性低 B. 工作强度大 C. 缺乏发展机会 D. 缺乏成就认可 11. 态度的特点包括( )A.系统性B.内在性C.稳定性 D.对象性 12. 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A.需要B.内驱力C.情绪D.诱因 13.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 abcd )。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14.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 abcd )。 A. 个人成就感 B.认为从事的教学活动很有价值 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15.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几个结合(bd)。 A.教师与学生相结合B.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C.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D.集体辅导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四、简答题 1.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几条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教育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保密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 3.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制自尊与自我接纳、有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工作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认知法、角色扮演法、榜样引导法、讨论法、行为强化法 5.教师减轻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1正视现实2合理宣泄3学会放弃4自我放松 五 、论述题 作为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答:1、 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对于世事未能尽善尽美之处能正确认识,并用积极的心态处之泰然。 2、正确认识和对待成败 对家长或其他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处之泰然。这正是由于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成败。 3、学会调试情感并善于控制负向情绪 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遭遇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将不愿再尊重教师,还可能会采取自我保护的言行或选择报复行为,这对教师、对集体、对他个人都不利。反之,教师在自我情绪混乱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尺度,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4、合理宣泄寻求家庭支持 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身”的方面,可以做一些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的方面,可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 5、 寻求心理专业人士帮助的意识 一个人若没有好的心理状态,即使先天有较多潜能,也无法发挥出来。教师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寻求心理咨询。 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红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题都看不清。结合案例,分析出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答: 造成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从心理方面来说,父母和教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 辅导方法: 1 (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2 分析原因,一种原因是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信心不足。解决的方法就是考前对所要考的科目认真复习。 另一种原因是对考试看得过重,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分析考试的目的。 3 (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或大声说出) “我能考好 ”“我复习得很充分 ”“我一定能冷静 ”“在考场上我会挥洒自如 ”。 4 考前做些放松训练。10, 20分钟即可。 案例二 早上六点半,刘老师轻轻地起床,爱人和孩子还在熟睡中。今年她带了一个毕业班,早上七点上早自习,她得过去监督。上了一上午课,中午下班了,但是她不能回家,因为最近她发现有个原来成绩还不错的孩子现在有点不愿意学习,上课精神也不集中。她想利用中午时间找她来谈心,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不想让任何一个学生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问题。校长也已经跟她谈过几次,让她一定要抓好这个班级,这个班考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荣誉,也关系到她个人的荣誉。在食堂吃饭时,很多同事跟她打招呼,她就简单地应付一下,真是不愿意多说话。下午下班后本来想回家给孩子和爱人做点热乎乎的饭菜,没想到有一个家长来学校,想跟班主任交流一下孩子的问题,这是个单亲家庭。晚上监督完晚自习,已经九点了,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丈夫有点不高兴,因为婆婆病了,但是她却一直没有过去看看。孩子已经睡着,一天她也没跟孩子说上一句话。看着闷闷不乐的丈夫,看着熟睡的孩子,她突然觉得很累,很烦,她不想跟丈夫说什么。她觉得自己有点讨厌这个职业,压力总是那么大,她几乎没有时间和丈夫孩子交流感情,也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就算有时间她可能也没有心情去和亲戚朋友交流沟通,她只想静一静。 (1)这位老师是否具有教师职业倦怠并谈谈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人、学生和学校的危害。 (2)结合这个案例,写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评析要点: ? 问题表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老师一天的教学是忙碌的,她已经没有时间去顾及家庭,她对丈夫与孩子产生了愧疚。长期以来学校与家庭的压力使得刘老师疲惫,这种疲惫不仅来自身体,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理,来自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倦 怠。倦怠不仅影响了刘老师教学的热情,而且使她的人际交往受到一定程度地损害。 ? 问题诊断 教师的职业倦怠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厌教心理、厌生心理、职业离弃心理、个性心理缺陷等。个性心理缺陷除了表现在生理和心理症状、职业行为问题之外,还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教师的倦怠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关系。例如,倦怠教师中有人将自己的问题带回家,向家人和朋友反复诉说自己的烦恼。当家人和朋友感到不耐烦时,倦怠教师就会指责对方缺乏同情心,双方都会因此受到伤害,于是家庭的斗嘴、朋友的争吵难以避免,人际矛盾和冲突就会越来越多。由于与周围人关系的恶化,教师在生活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就更少,于是倦怠的程度就会不断升级。当然,也有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以一种避免提及工作上的事来进行自我保护,树起与他人之间的一道屏障,将家人、同事和朋友拒于千里之外,其结果倦怠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 调适方法 1 (培养正确的人际关系价值观 2 (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3 (对情绪具有自控力 ? 预防策略 1、 克服知觉在人际关系中的偏见 2. 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 3. 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法》、《教育法》 1、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答: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三个层次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三个层次的关系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其关系是: ?理想层次着眼于从较高层次的理想状态对教师职业道德定位,它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高要求。 ?原则层次着眼于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它既表达了现实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考虑到我国教师现有的师德水平以及如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向更高层次迈进。 ?规则层次体现了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底线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要求。这些要求一般直指教师的外显行为特征,有很强的观察性和操作性。教师职业道德规则通常采用否定式语言格式,以明确在教育工作中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采用和呈现的。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5. 简述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侵害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侵害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 (,)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 6. 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什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7. 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答,(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8. 教师应当履行那些义务, 答1、教师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人师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6、 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7、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9.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10. 《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请写出本条所规定的四种情形。 答(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11、《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任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请写出本条所规定的四种情形。 答(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12.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如何对待学生, 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四(论述题 ,(班主任张某以加强班级管理和严肃校纪班风为由,在班级制度中作出了如下规定:学生上课迟到一次罚款1元,旷课一次罚款2元,不按时完成作业罚款3元,损坏公物罚款10—200元,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罚款20—100元。班里的一些同学已相继向张某缴纳了罚款。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 答:张某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不得罚款。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首先要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依法行使教书育人的权力,履行教师法定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实现依法管理教育事务,保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依法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教育的使命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师职业劳动任务是教书育人,对人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只有做到了依法执教,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依法治国的人才,才能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 2. 试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总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心理障碍 2.教师的不健康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3. 分析评论: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答:(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4、试论述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意义 答:这款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免费”成为新《义务教育法》最大的一个亮点。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贫辍学,使义务教育更加名副其实。 5、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不许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6. 分析评论:王洋是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数学课上他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教鞭抽打他。因此,王洋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请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位数学老师? 答;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体罚王洋,无疑会对他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伤害,影响他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对于老师违法行为,王洋可以通过他的监护人或者学校领导,要求教师纠正其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如果老师坚持不改的话,也可以要求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学生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案例分析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 ?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 ?违法主体是谁 ?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1)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3)李某及个体户。 (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 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简答: 1、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纲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重大措施, 答: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办学体制。五是改革管理体制。六是扩大教育开放。
/
本文档为【教师职称考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