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如何教好中学文言文

2017-11-21 7页 doc 21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如何教好中学文言文如何教好中学文言文 201002657056 宣国栋 指导教师:陈卫 【摘 要】在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原因是文言文教学措施的不得力,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探究新课程的改革必须深入地反思汉语文教育的传统,更好地开展文言文教学课程改革,进而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言文 预习 诵读 质疑 自主学习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
如何教好中学文言文
如何教好中学文言文 201002657056 宣国栋 指导教师:陈卫 【摘 要】在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原因是文言文教学措施的不得力,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探究新课程的改革必须深入地反思汉语文教育的传统,更好地开展文言文教学课程改革,进而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言文 预习 诵读 质疑 自主学习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文言文在新教材中占了较大的份额,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块“心病”。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人生情感的体验,从而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因此,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充分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内心活动,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潜在情感,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堂教学: 1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 俗话说:“言为心声。”作家的思想感情、政治观点,总是在作品中通过合理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在作品中总能或多或少找到作家自身的影子。因此,阅读文言文时只有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才能深刻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所以,预习主要是多方面收集有关作者的相关资料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清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例如在教授韩愈的《马说》时,要让学生及时了解韩愈初登仕途,却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他曾经历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的窘况。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为了这一理想,先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性报复,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的感叹。通过韩愈坎坷的遭遇,了解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感受他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教授杜甫《石壕吏》时,要让学生课下收集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杜甫在路途中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根据这番生活经历写出了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战争“安史之乱”,了解了写作背景,就不难理解文章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主题了。 2重视对文章的诵读指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思是说书读得多了就能自然而然懂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了。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句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朗读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文章要表达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轮廓。例如,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表达方式、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说明文重点了解说明对象、理清说明结构、分析说 1 明顺序和事物特征:议论文则要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论据材料及论证方法。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能够不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积累古文知识,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然后由老师范读一遍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文章所表达的语言意义,才能把文章读得更准确、更清楚。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掌握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能力;通过反复诵读,把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增强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教读《勾践灭吴》时,要给学生大量的自主朗读时间,人物情态在阅读中更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表现出的忠贞和自负,不愧为治乱之贤臣;临危不乱,冷静地采纳忠言,勾践也不愧为明智之君主。在以后的教学中,同学们分析人物具体的言行,把握人物性格快而准确;在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迅速从不同的角度谈出自己对勾践和文种两个人物的个性化理解,勾践胸怀大志,处变不惊,知人善任,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充分理解了文意,不仅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认知,而且开阔了阅读视野,陶冶了文化情操。又如李密的《陈情表》一文言辞恳切,真挚动人,“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学生朗读时应主动深入体会作者心理感受,明确各段的感情基调,如第一段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表达的凄苦悲凉之情,第二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表达的感激恳切之情,第三段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表达的真挚诚恳之情,第四段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表达的忠诚恳切之情,明确感情基调后才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3 相信学生,有目的的放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 为体现当前的教学新思潮,借鉴研究学习的经验,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翻译,让全班同学在讨论中确定最佳答案。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讲究“信、达、雅”,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语句通顺明白。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3.1 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如:“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3.2 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如:“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3.3 换,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 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例: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传》,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b 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例: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译文,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讯。c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换与今意不同的词语。例: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译文,祖父、父亲积累而被子孙抛弃的,就不用说了。d 用本字换通假字,用今字换古字。例: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译文,要在天下伸大义。e 用适当的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译文,知道自己和敌军的实际情况,打多少次仗也不会失败。 3.4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如:“便舍船,从口入。 2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3.5 删,即删除不需译出的虚词等。例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孔 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 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译,这一环节,主要提倡学生课前直译,课上,由学生来译,在不懂的地方或重点的地方,我会重点强调并讲解。通过译,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记忆力。 4 鼓励学生质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传授文学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 。”学生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主题思想的质疑,比如自己读了一篇文章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照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辩解,然后得出新的结论。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只要言之有理,我就不随意否定,更对这种做法予以精神上的肯定。如在教授《愚公移山》时,有些学生对愚公的做法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愚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愚公确实是“愚”。对于学生的见解,我先是给予鼓励和肯定,然后从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来谈教师的看法,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出入方便,而是要移走两座山,开出一条路,让山里的人走出去,山外的人走进来,搬家只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行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篇文章主要是要求我们学习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愚公精神的实质就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孩子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思路很开阔。另一方面是对文中的字、词、句提出质疑。这是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主题的重点。词句质疑,是对异义词和重点句联系上下文,反复领会,进行辨析。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一句“散入珠帘湿罗幕”,文中的“散”究竟读哪种音,孩子们提出了疑问,我鼓励他们自己去查《古汉语词典》,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读音,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了极大提高。所以学生的质疑精神一旦被肯定, 便会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5 展示文化意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从整体感知文章入手,让他们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情趣。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知识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语言文字,达到某种体验。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能力。例如《小石潭记》描绘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摄影图片,《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图画美,我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揣摩、感受,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精炼美和特有的节奏美。通过这些美的领悟和体会,引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如学生对《勾践灭吴》第三段中“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其中的“政”字的辨析。学生能通过注解和译文解决“三年释其政”中的“政”的意思,但这还停留在知觉的层面,只是对文章表层语义的诠释,缺少对文本的深刻品味和体验,缺少文化的、情感的、义理的收获。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请学生评价人物,这时他们很容易看到勾践当时一方面要休养生息,给老百姓一些实惠,另一方面更要富国强兵,要“备战、备荒、为灭吴”。“三年释其政”、“三月释其政”的背后正是为备战灭吴,刻画出一个不忘国耻、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机智圆熟的政治家形象。学生能有这样的体悟和审视,也正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语言信息的深层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深层内蕴的理解能力。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总之,教好文言文,最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平时广于积累,反复诵读,在快乐中养成灵活学习运用文言文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3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2] 初中语文课本1-6册 [3] 高中语文课本1-6册 [4] 作者:江苏省海安县隆政中学 胡国林《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2004-11-23 [5] 作者:张頔《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几点尝试》2011-12-12 4
/
本文档为【如何教好中学文言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