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文档一:孵化器(创业园区)资料汇总

2017-09-19 18页 doc 10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文档一:孵化器(创业园区)资料汇总文档一:创业园区(企业孵化器)资料 一、 简介 创业园区又称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孵化器,最早出现在美国,是指具有特殊用途的设施,专门为经过挑选的知识型创业企业提供培育服务,直到这些企业能够不用或很少借用其它帮助将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成功地打入市场。孵化器在中国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台湾地区叫育成中心,在欧洲一般叫创新中心。 1. 主要功能 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以下简称在孵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
文档一:孵化器(创业园区)资料汇总
文档一:创业园区(企业孵化器)资料 一、 简介 创业园区又称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孵化器,最早出现在美国,是指具有特殊用途的设施,专门为经过挑选的知识型创业企业提供培育服务,直到这些企业能够不用或很少借用其它帮助将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成功地打入市场。孵化器在中国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台湾地区叫育成中心,在欧洲一般叫创新中心。 1. 主要功能 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以下简称在孵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2. 认定 需先建设再根据科技部《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详见文档二: 孵化器相关政策)进行认定,认定标准包括领导机构人员配置、建筑面积、孵化器占比面积、在孵企业数量、毕业企业数量、资金、专利等。 3. 创办主体和投资主体 从创办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孵化器由地方科技管理部门、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和高等学校创办。投入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各类企业投资、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等。其中,政府部门是最主要的投入者,其次是大学和科研院所,这几年企业投资者和民间投资者迅速增多。 政府投资的企业孵化器的优势在于,政府可提供相关资源和配套服务,包括政策资源、孵化器场地和区域性的科研三项经费的支持,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减免税收、非商业性质的服务及与政府部门的协调等。政府投资的孵化器的劣势在于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难以留住孵化管理人才,缺乏与在孵企业共同成长的机制,孵化器自身的持续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和困扰,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企业投资创办孵化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孵化器这个平台,凝聚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相应的在其发展的种子期或成长期注入资本,实现投资的回报。企业投资孵化器的优势在于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市场化、科学化和灵活性。 4. 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孵化器收入总体上仍以房屋租赁、物业服务的低端收入和政府资助为主,商务性服务收入和股权投资类收入所占的比例较小,是未来成长的主要空间。 目前有公益性孵化器和商业性(营利性)孵化器之分。中国企业孵化器最初的发展是由政府来推动,一般由政府部门组建,并由政府提供建设资金,组织孵化器管理团队;其后,政府不负责孵化器的运营,直接交给管理团队负责。随着企业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孵化器领域,企业孵化器盈利已成为可能,孵化器的产品借助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可以实现价值的放大。在入孵企业的关系设计上,企业孵化器不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还是一种“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这种投资包括资本的投资,也包含服务的投资,即把服务转化为资本,等企业成长起来,再获取回报。因此,营利性的企业孵化器应该设计为与风险投资相结合,与创业服务相结合。 详见第三部分:孵化器四大主流模式。 5. 战略模式和服务模式 根据我国孵化器发展历程,资源获取方面的战略模式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五种战略模式:①孵化器+自办产业;②孵化器服务+外取服务;③孵化器服务+专业咨询;④孵化器服务+风险投资;⑤孵化器服务+衍生服务。企业孵化器的服务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①共享空间+共享设施+共享服务;②共享空间+共享设施+共享服务+专业咨询;③共享空间+共享设施+共享服务+专业咨询+风险投资。 其中,孵化器服务+外取服务是一种非常务实和高效的战略模式。孵化企业在初创期由于缺乏经营和管理经验,对外界服务项目的需求迫切而又广泛。孵化器本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功能建设上追求大而全的,提供孵化器企业需要的全部服务和功能,而是可以采用资源外取的方式,来满足进驻企业的需要。这样孵化器的团队建设可以实现精干、实用,同时又能通过外取服务的途径,获得专业的服务。 孵化器服务+衍生服务是孵化器发展到很高的层次和一定的规模之后,才能实现的战略模式。衍生服务主要是指技术市场、技术成果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相关的市场经济服务,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各类国家和地方计划项目的申报和管理,行业展览展示会、项目资金配对会等与孵化活动密切相关的服务。坚持这种战略模式的孵化器,其建设的起点是很高的。 服务模式①共享空间+共享设施+共享服务,是企业孵化器最基本的服务模式,其最主要的目的和功能是降低创业成本。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硬环境项目,如场地、办公条件等;软环境项目,如资金渠道和财务咨询、创业文化塑造、优惠政策落实、商务服务和各种代办服务等。这种模式特别注重局部环境建设,努力为新生企业设计一种生存的优化环境。 服务模式②共享空间+共享设施+共享服务+专业咨询是在服务模式①上的提升,开始了向所孵化的企业增加价值,是孵化器服务功能深化的第一步。增值服务的手段之一,就是能为入孵企业带来价值提升的专业化咨询服务。 服务模式③共享空间+共享设施+共享服务+专业咨询+风险投资是前两种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投资,是一种商业化的措施来解决创业企业的融资问。解决创业企业的资金问题是企业孵化器的重要功能。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结合,为孵化器分享创业企业未来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6. 治理模式 我国孵化器多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存在,或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少数则以国有企业的形态存在,部分开始向企业化和市场化转型,其中,以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最具代表性。目前企业孵化器的治理模式主要有4种:主任负责制,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总经理负责制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投资的孵化器从开始之初就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普遍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二、 发展历程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1987年6月中国诞生了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1988年8月,企业孵化器工作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此后,国家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孵化器发展的政策,孵化器事业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孵化器已经过了五代产品的蜕变。 1. 第一代:事业单位制 这类孵化器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初期,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为代表,多是政府直接投资,由创业中心培育企业,政府得到税收和就业岗位的回报,很难吸引到民间资本。 2. 第二代:引入公司化管理方式 从1990年代末到2000年初,孵化器开始引入公司化管理方式。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也是在这一时期吸纳民间资本与房地产结合,尝试产权式孵化器的实践,这就是后来业内所熟知的武汉光谷创业街SBI模式(即以赢利为目标的房产开发模式和以非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孵化模式相结合)的前身。    3. 第三代:全面步入市场化运营,股权投资型孵化器开始出现 2007年,国家发布了《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出台多项针对孵化器的优惠政策。孵化器全面步入市场化运营。2002年至2010年,全国孵化器数量从不到500家激增至896家,股权投资形式的孵化模式开始出现。    4. 第四代:民营资本出资设立  2010年到2013年的孵化器多以民营资本出资设立,通过36氪、天使汇、FA、VC机构等第三方合作平台筛选或推荐,这种基金主导的模式成为中国孵化器的最炙手可热的模式,典型的代表有车库咖啡(位于中关村,不是普通的咖啡厅,或者说不是咖啡厅,而是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并与早期投资机构对接。从某种角度上说,更像民营资本的孵化器)、早期的创新工场等。 5. 第五代:产业链和区域性的孵化器    2013年之后,中国孵化器将迎来第五代产品——产业链性和区域性的孵化器。与目前体量偏小、主要针对单个技术或企业的孵化器相比,第五代孵化器产品的规模将提升不止一个量级,孵化对象将扩大到一个区域、甚至一整条产业链。当然,这无论从专业性还是资金实力上,都对现有的模式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这也是产业地产商进入孵化器领域的一大背景。 2005-2010 年中国企业孵化器主要经济指标(单位:家,万平方米,亿元,万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2016年中国企业孵化器产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三、 四大主流模式 1. 技术投入型 技术投入型孵化器是指主要通过前期的智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成长的服务机构。这种模式包含了三种主要孵化器形式。    (1) 企业战投孵化器 其孵化企业多来自于战投机构业务线的交叉及延伸,战投企业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给孵化企业提供很多业务和资源支持,意在将孵化后的企业输回产业集团,形成战略协同效应,并不优先考虑财务回报。    (2) 专业技术孵化器 指在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础上,面向某一专业技术领域服务的孵化器。    (3) 大学科技园 依托高等院校,利用孵化器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促进研究成果商品化,并向社会不断输入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代表孵化器:联想之星、武汉新材料产业专利孵化器、北京清华科技园孵化器。    2. 地产+产业型孵化器 地产+产业孵化器的模式,是美国新区综合体较为成功的开发模板。项目建成后将集合产业研发、高端写字楼、总部办公、配套商业、高层住宅、高端联排合院及别墅等产品形态于一身。此类孵化器的主要代表企业是国内正在转型的产业综合体运营企业,在规划开发产业综合体之初,配备相应的商业物业、住宅等配套设施,为被孵化企业提供适宜的创业环境。其资金模式的主要逻辑是通过商业与住宅的出售快速回笼资金,用以维持产业园的后期投入和企业孵化。此外,此类孵化器通常还以厂房、租金作价入股的方式投入被孵化企业,与间接股权投资型孵化器有诸多相似之处。不过这种模式在国内颇受诟病,以产业孵化之名行地产之实时有发生。代表孵化器:张江高科、银湖科技新城富春硅谷、中科廊坊科技谷。    3. 股权投资型孵化器    此类孵化器的投资不以获得企业所有权为目的,而是通过投资和服务帮助企业做大,然后通过适当的退出方式实现投资回报。    第一类是间接股权投入。孵化器除了靠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软件和硬件服务而收取相应的费用外,还可将管理要素作为资本入股在孵企业,为在孵企业提供服务时实行价格优惠,或企业直接以“劳务换股权”或租费为条件享受这些服务。    第二类是直接股权投资。企业孵化器孵化创业企业的功能和风险投资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是通过提供一些创业资金支持。孵化器可以和风险投资融合,或者借鉴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对孵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获得一部分股权,在企业成长后获得风险投资收益。代表孵化器:朝阳资本、谷歌投资。    4. 营销型孵化器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孵化器直接对产品投资,相当于孵化器参与到一个具体的项目运作中。孵化器先对该新产品进行价值评估,再根据富有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市场营销确定项目投资数额,然后决定孵化器投资的比例以及利润分配、退出规定等关键问题。其中一种方式是获得新产品的代理权。主要思路是孵化器凭借拥有初创科技企业群体的优势,瞄准初创科技企业的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产品。再介入产品营销甚至获得产品代理权,从而获得回报。第二种是成为渠道商。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企业资源,将被孵化企业的产品与大型企业的需求相对接,这类孵化器的主要发起人一般为政府背景的孵化器或者是拥有众多企业资源的产业地产商。代表孵化器:沈阳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漕河泾开发区国际创业中心。  5. 海外孵化器 (1) 美国 美国政府一直起着政策支持、宏观把控和资金支持的作用。但美国的政府并不干预孵化器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孵化器完全市场化运营。据哈佛商学院调查,只提供一般行政服务的传统孵化器所培育的初创企业几乎都胎死腹中。因此,美国现有运行的孵化器几乎都把增值服务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 2012年《福布斯》网络版公布十大美国创业孵化器与加速器的排行榜,Y Combinator位居榜首。YC只关注于最早期的创业团队,在创业团队的起步阶段介入并提供相应的帮助。YC的业务模式是基于“优质过滤”和“广泛投资组合”的种子资金模式。优质过滤确保最佳智力、团队和想法进入YC,3个月之后便进入广泛的投资组合,用数据统计的方式发掘一些可以脱离的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丰厚回报。排行第二的TechStars发展模式是引入导师帮助初创公司。在3个月的孵化期内,初创公司接受从战略到执行、融资到市场推广、法务等各种培训。最终TechStars将安排创业团队与天使投资人和VC们见面。大约有80%的初创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或者规模较大的天使融资,TechStars还会选择性投资这些初创公司,并在未来获得持续性回报。 风险投资是孵化期初创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其中公共机构和政府投资占51%~57%,混合投资占25%,大学占10%,私人部门占8%。除了与风投机构建立良好关系,与大公司之间保持联系也相当关键:众多大公司有自己的创投基金扶持初创企业,他们往往也是初创企业最好的客户。除了向初创公司提供小额资金换取其一小部分股份,孵化器也有其他盈利模式。比如入选ERA的初创公司在项目成功后将提供公司利润的8%作为孵化回报。    (2) 以色列 政府主导的立体孵化与美国企业孵化器的政府宏观把控、市场主导不同,以色列企业孵化器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政府积极引导并勇于承担风险,创建完备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制定并实施详尽的支持计划;二是技术孵化器计划的实施以及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孵化器与高新技术、创新、创业有效结合;三是风险投资和企业孵化器同步发展,互为支撑。    “技术孵化器”计划是指,在以色列政府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与支持下,孵化器作为独立的非营利公司,从投资风险最大而商业资本最不愿意介入的初创时期开始,帮助创业者将其技术成果转化为出口商品,并在以色列组建生产企业。技术孵化器中企业股权结构如下:50%由发明人或创业者所持有;10%为将来企业的重要雇员持股作准备;20%由提供配套资金的投资者所持有;20%归技术孵化器所持有。在2年的“孵化期”内,无论企业是否赢利,创业者和公司其他人员都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工资。如果创业企业经过2年孵化仍不成功,政府将宣布企业解散,创业者无需向政府支付任何费用。如果创业企业获得成功,政府除享有股权外,企业还必须向政府孵化器交纳其产品销售额3%的税金。而在技术孵化器计划实施以来,孵化器中50%的企业成功地获得了风险投资的支持。 另外一种模式的孵化器是以色列的大学科技园。以以色列理工学院科学园为例,科学园通过成立“以色列理工学院企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TEIC)”,对科学园独立经营和管理。TEIC的孵化器项目资金85%来自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15%来自私人投资公司。TEIC须与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签订协议:项目不论是否成功,孵化期不能超过2年;项目失败,不必归还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资助金;项目成功,要按规定返还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资助金,否则,TEIC要代为返还;项目开发的产品要有国际市场,只出售产品不出售技术。自成立以来,每年从孵化器毕业并成立新兴公司的项目占全部孵化项目的30%。 不管是技术孵化器还是大学科学园孵化器,毕业后的所有孵化项目均可以继续申请“政府一般研究开发基金”的支持。在创业企业获得成功后的5年内,创业者本人或其他风险投资者都可以从孵化器企业那里购得政府所持有的股权,并解除向孵化器纳税的义务。只要企业提出购买要求,政府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股权的价格为政府向创业企业的实际投入加上利息。大部分成功的创业企业都选择了购买政府股权的做法,由此脱离了与政府的关系。 四、 发展趋势 1. 公立机构的私有化以及公私合作 以色列最早的孵化器都是国有国营的,然而到2002年,所有26家孵化器都完成了私有化转型,由风险投资或私人投资机构控股。中国孵化器发展过程中的差不多前15年,清一色的是国有国营,目前此类孵化器仍占多数,其致命缺陷是利益结构不合理,致使孵化器缺乏内生持续的发展动力。以孵化器管理人员拥有部分或全部孵化器产权为特征的这种私有化趋势已经显现。公立孵化器部分的甚至全部的私有化及其与民营机构的合作,将极大地调动孵化器经营团队的创造力,增强孵化器的市场竞争力,深刻影响全国孵化器的总体格局。 2. 产业孵化器涌现 产业孵化器不同于以往的企业孵化器,甚至不同于专业技术孵化器,其特征是孵化对象的改变,由孵化一家一家的企业转为孵化一个新的产业或提升一个既有的产业。产业孵化器将是“细而长”的,即专注于一个特别细分的产业,涉及一个长长的链条,提供特别精细的产业孵化服务。一批科学产业孵化器将作为先导。产业孵化器可以有不同模式:市场端主导、研发端主导、混合型等。,淘宝就是一个典型的产业(电子商务)孵化器。 3. 专业技术孵化器大行其道 专业孵化器最能体现孵化器的特质,实现了专业集聚。这是对新时代技术创业需求的回应。未来将会有大批新建专业孵化器出现,许多目前的综合孵化器将转型为一个或几个专业孵化器。专业技术孵化器需要重视平台企业(Anchor company) 的作用,甚至有的孵化器就是由平台企业所创建。 4. 小而精   近年美国有一批企业孵化器实行小批量高强度集中孵化,如Y Combinator,每年孵化2期创业者,每期3个月,每家2万美元启动资金; Youweb每年孵化1-2个创业项目,10万美元天使投资,一年完成高增值服务。北京的创新工场提供集约化高增值服务,包括直接投资。中关村一批小而精的创新型孵化器,探索了创业者物理集聚、创业资源虚拟集聚等不同模式,值得借鉴。那些动辄几万平方米、聚集数千家企业的大型孵化器,将逐渐式微。 5. 全球配置资源 我国建立国际企业孵化器的探索始于1997年,其时认定了8家国际企业孵化器,后又在其他国家做了设立孵化器的尝试。最近几年,以民营孵化器带动的孵化器国际化风生水起,光瀚海一家就在海外设立6个孵化器或创业园,武汉创业中心、清控科创等也有很好的成绩。同时,海外机构也在与中国合作建立创业孵化机构,如北京的高创国际孵化器就是几年前设立的合资机构,瀚海与Plug & Play不久前也在北京组建了孵化器。 6. 公益型与营利型并行,后者逐渐占优 讨论中国的孵化器究竟应当是公益型还是营利型已完全没有意义。其实公益型的也要有营利模式,营利型的也必然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政府对孵化器的支持,也完全不必考虑其经营模式,只要孵化器帮助了创业者、促进了创新、培育了新产业,政府就应当不加区别一视同仁地大力支持。未来,地方政府、大学、社会组织等将会发起公益型孵化器,一些产业的龙头企业、创投等将会发起营利型孵化器,当然两类孵化器的角色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转变。回应创业经济的需求,未来营利型孵化器数量将大幅增长,社会影响更加明显。 7. 孵化器数量大幅增长 孵化器涉及的行业将会得到拓宽,由传统上的科技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地方政府仍将是创建孵化器的重要推手,大企业、独立研究机构、大学、其他社会组织将会有更深的介入。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孵化器总体上经营绩效将缓慢提升。 8. 行业整合 随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复杂化、全球化,单个孵化器往往难以大有作为,全行业以及全链条的协调融合将显得不可或缺。独立的中国企业孵化器协会(CBIA)呼之欲出,它将以孵化器为主体、创业孵化各种相关要素集合。全国范围内,其他层次和类型的行业联合体也将发挥重要的职能。同时,回应企业孵化以及产业孵化的需求,孵化器将主导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全球范围的行业整合,各种产业孵化器及其集合将会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五、 国内先进建设模式 1. 武汉东湖模式——创业社区模式 武汉东湖科技孵化器前身是武汉东湖创业者服务中心,成立于1987年6月,是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载体是光谷创业街,全长1 公里,位于光谷的核心商务区内。服务面积由最初的2.5万平米扩大到近30万平米,服务员工由30人增加到380人,接收孵化企业从60家增加到了433家。创业街在孵企业每平米土地年产生税收达2550元。2008年在孵企业共纳税11616.7 万元。创业街的规划目标是“规模大、功能全、环境优、服务好”。根据这样的规划目标,创业街被打造为一个集创业、教育、居住、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创业社区。 创业街的运营模式,是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和以非赢利模式为目的的企业孵化相结合的模式。工作起点是从创业街的商业性开发起始的。政府为创业街投入了一块位于华工科技大学对面、面积为4.15公顷、紧邻市区、交通方便的土地。启动资金为8000万元的银行贷款,后续资金来自于商业认购。对于所建物业,中心采取“三三制”,即三分之一可以卖,三分之一卖出但是由中心托管,三分之一作为中心资产不卖,也就是后来总结的“创业中心开发管理、投资人拥有、创业企业使用、区域经济受益”的模式。因为有物业的运营收入,该中心已对于财政“断奶”,其运行和员工费用,均由自身的营业收入承担。 2. 上海模式——政府支点,撬动资源 (1) 概况 20 多年来,上海基本完成了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区域经济的孵化器布点,并形成了网络,目前全市“一区六园”和绝大多数区县都建有一个以上的孵化器。上海孵化器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和国际化运作格局。按照“一区一新”、“一业特强”的目标创建或改制的专业技术孵化器目前已有 15 家。其中黄浦的集成电路设计、都市工业设计,徐汇的纳米技术,杨浦的环保,浦东张江的生物医药,浦江镇的国家863软件,长宁的多媒体等,都是以某一专业为特色的专业孵化器。 (2) 发展四阶段 ——开发区内建孵化器 九十年代初,主要以科技园区创办的企业孵化器为主,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创办主体是上海高新区各个园区,包括张江、漕河泾、金桥、嘉定、中纺城等。 ——大学周边办孵化器 1997 年,上海市科委与杨浦区政府合作,在复旦大学边上建立杨浦创业中心,以此为标志,上海市将科技企业孵化器由开发区引向了大学周边。除杨浦创业中心之外,还有慧谷创业中心和同济大学科技园等。 ——区域经济圈内设孵化器 2000 年至 2003 年,上海掀起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高潮,数量猛增至 20 多家。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一是中心各城区发展较快,二是多为区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所主导。孵化器服务于区域经济的目标十分显著。 ——培育上海未来新兴产业的专业化孵化器 2003 年之后,上海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始向专业化方向转向。在建成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之后,上海市又相继建立了纳米、多媒体、都市工业设计、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环保和精细化工等多个专业孵化器。至此上海的孵化器发展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3) 模式和经验 ——三级管理体制 一是政府一级层面,设立了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指导委员会。二是社团一级,建立了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协会设孵化器网络管理委员会,由上海科技创业中心牵头,由有关大学、研究院所和各孵化器负责人组成。三是孵化器一级层面,建立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的。 ——“拨改投”的运行模式 上海市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成功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为主体,每年选择2-3 家合作单位,中心、所在区和合作单位按照1:1:1投入,中心提供管理、指导和协调,以资本为纽带,撬动地方政府、大学和社会资源,形成孵化服务体系。从2000年开始,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争取到了每年1000万元的财政支持,并在市科委的政策支持下,代表市政府和市科委对上海其他孵化器基地建设项目进行投入,并排除专职或兼职人员参与管理,这就是他们内部所说的“拨改投”的办法。 ——孵化资金的滚动 在将资金投向各个孵化基地的同时,该中心还成了孵化资金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孵化资金的使用管理,保证了资金的滚动增值。以格林泰德药业为例,中心参与投入建立的青浦科技园对该公司投资1500万元,每年有200万元保底红利,而中心则可获得其中100万元的分成。 ——体制创新 在上海市发展科技孵化器的过程中,以上海科技创业中心为主导设计和实施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其中,一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确立了服务方为事业单位,被服务方为政府的基本原则。政府支付工资和行政费用,是购买服务的一种形式;二是灵活的运行机制——“孵化为主、经营为辅,以孵化推动经营,以经营支持孵化”,实现孵化企业和孵化的双赢;三是专业化改制,“孵小”和“扶强”结合,和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四是加强协会的管理协调职能。在具体的运作机制方面,则经历了“一分为二”到“合二为一”的两级跳。详见下面的杨浦模式。 3. 杨浦模式——机制创新,三次改制 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为帮助在孵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早在 2005 年就开始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在国开行的支持下建立了 2000 万元“统借统还”的融资平台,因其进入门槛低、手续简便成为在孵企业最为方便的融资途径,仅 2008 年间接融资金额就达到了 7535 万元。其后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开始尝试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为此发起成立了科诚小额贷款公司。该公司除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作为主发起人之外,还由一系列企业和自然人参与投资,注册资本为 1 亿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在孵企业迫切需要得到一些高端科技中介咨询服务,但是又无力支付服务费用,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紧急启动了创业服务券行动,向在孵企业发放了价值 500 万元的服务券,可以向一些签约的科技中介和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之所以能够为企业提供如此贴心的孵化服务, 得益于他们锐意创新,前后经历了三次机制改革。 (1) 第一次改制——两权分离。 第一次改制萌动的原因,是孵化器硬件的严重不足。 1997 年上海市科委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以2100万元价格收购了毗邻高校密集区的一处旧厂房,并投入600万元进行建设和改造,但是孵化面积仅为6000平米,能够容纳在孵企业的数量仅为30家。由于周边科技人员的创业需求巨大,有将近100家的在孵企业只能在基地外进行孵化。为解决孵化大楼的建设问题,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决定将孵化基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注册了一个资金为4500万元的赢利性基地公司,同时保留一个非营利性的孵化事业单位。基地公司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以300万元资金启动,筹集9000万元资金,完成了孵化大楼的融资和建设,实现了资本增值,为孵化工作提供了硬件基础。之后,在这个模式之下,杨浦孵化器基地又建立起两座现代化的孵化大楼,使孵化面积增加到了 60000 平米。截止 2008 年,该基地的资产总值达到了 1.4 亿元。 (2) 第二次改制——企业化。 一次改制虽然解决了硬件建设的问题,但是物业管理冲击了孵化服务的本职工作,孵化服务流于表面,只能为企业提供初级和低端服务,而企业所需的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等高端服务,则一直无法引入。为此,上海市科委支持基地进行二次改制,将基地公司和孵化中心合并,成立了新的创业中心公司,使孵化工作企业化运作。解决的是服务质量和人力资源的问题。在公司机制下,大量急需的孵化人才得以引入,能够为企业提供的深化服务扩展到了投资种子期企业、支持大学生创业,以及设立风险准备金等。 (3) 第三次改制——集团化运作。 在两次成功改制的基础上,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建设一个集成社会资源,辐射地区经济,孵化功能齐全且专业化特色显著,拥有自我品牌的孵化器产业集团。并且,通过输出资本、管理和品牌,形成集团化孵化产业网络。为此,2007年初,中心基于原有各类业务,成立4个子公司,进行独立的业务运作,分别为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环保专业孵化器、物业公司和商务公司。2008年将原有的发展部分拆为负责为企业提供孵化服务的企业发展部和为孵化服务提供支撑的综合服务部。2009年,正式确立了组建以下属分公司为主的发展体系,以服务企业为职责的服务体系,以及以保障集团后台运作的运营体系为内容的三大体系。 4. 张江高科——地产+产业孵化器 随着区域孵化、产业链孵化时代的来临,孵化器企业更需要成为一个有实力的资源整合者。这对于正在进行模式转型、拥有大量重资产和资源沉淀的地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地产+产业的孵化模式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地产商涉足孵化器的成功范例。 随着2006年存量土地日趋减少,张江高科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开始从传统的工业地产商向园内孵化平台转型,利用旗下地产开发业务为PE投资提供短期资金来源,利用专业的物业服务平台提升孵化器地产价值,最终通过PE投资实现公司价值的增长。支撑其成功转型的最根本动力在于其拥有普通孵化器企业所不具备的土地议价能力和丰富的企业资源储备。张江高科模式简单高效,但其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来源于旗下地产开发租售收入,再将资金投入到产业孵化中,由此形成持续的开发循环。为了达到资本积累目标,通常配套建设面积甚至能占项目面积一半以上。与张江高科类似,河北省廊坊市的科技谷以及亿达集团在武汉的项目武汉软件新城等产业用地与商住用地比例也达到了1∶1。 5. 西安模式——接力式培育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是全国毕业企业最多、企业孵化成功率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创业中心之一,在西高创业园的 17 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对培育对象实行分领域、分阶段、接力式的孵化方式。“西安模式”的接力式培育,也使得西高走向了创业、孵化到企业集聚的内生式发展路径。 (1) 模式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的孵化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孵化对象实行分领域、分阶段、接力式、网络化创新型服务,增强差异化、精细化的产业培育能力。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模式已经从对于企业的扶持,上升为对于产业的培育。 加速的线性扶持模式“1+X+Y”西安模式的具体体现就是,按照孵化企业不同层次需求分阶段按领域进行企业培育的“1+X+Y”集群孵化模式。“1”是指综合性企业孵化器;“X”是指围绕西安高新区主导产业方向、在原有综合性企业孵化器基础上建立的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集群;“Y”则是指在“X”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集群基础上建立的专业技术加速器集群。专业孵化器集群是创业园的核心部分,不仅承担初创期企业的培育功能,还承担着区域创新服务的功能。西安高新区创业研发园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方向,先后投资建设了光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6个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 在高新区内形成了由1个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6个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构成的“1+6”孵化器集群模式。专业孵化器集群的一大优势,就是各孵化器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汇聚资源,建设一系列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 发展过程——从培育企业到培育产业 2003 年之前,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孵化和培育科技型创业企业,在企业毕业之后,就交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其后续的成长产业化服务。 2003年之后,经过了“二次创业”的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将主要目标从单纯孵化企业升级为培育产业,根据企业成长的特性来进行差异性服务,即从单项的一个企业项目的培育,转变成为一个集成式的系统的产业培育目标,由此逐步设立了上述6个专业孵化器。 6. 清华模式——“聚” 即整合来自大学、企业、政府、中外机构等国内外各方面的资源,对“准钻石”的企业给予全力扶持和帮助。 (1) 理念 清华创业园以“聚集”、“聚合”、“聚焦”、“聚变”为发展理念,努力构建起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不仅提供发展空间,而且提供创新增值服务,包括商务物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投融资服务、企业支持服务、信息交流服务等,在企业与政府、大学、社会等资源间建立多渠道的联系,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园区文化和推进创新创业的园区环境,形成了企业孵化器集群(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国际孵化器和留学生创业园)、技术研发机构集群、中介服务和配套服务机构集群;企业、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呈现出高度聚集的良好态势。清华创业园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关键在于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 模式 在具体运作方式上,清华创业园采取了“孵化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仅提供基本商务服务,还想方设法推出专业增值服务,必要时还向入孵企业投入风险资金,并将投资限定在企业的初创期、种子期和 “瞪羚期”。为此,创业园依托清华科技园聚集大学、研发机构、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市场等自主创新要素,组建孵化器加风险投资的企业法人,为企业提供以基本商务服务、中介增值服务、融资咨询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全方位创业服务。 ——提供“ 5 要素”服务: 空间要素——清华科技园是一个由 20 多座楼宇组成的建筑群,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并帮助企业争取各种房租补贴,还采取了“股权换房租”的方式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企业要素——创业园能够充分利用清华科技园业已形成的企业聚集效应, 为创业企业的成长助力。目前园内已有多家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国内在海外上市的高新企业落户,因此他们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可以为园中的中小创业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才要素——有大量的清华师生参与到园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中来,并且,园区还定期举办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 技术要素——园区企业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他们来自于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海外留学生的科研成果。 资金要素——清华创业园通过联合清华科技园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吸引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入驻园区,与银行合作,延伸政府服务平台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本,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营造“ 6 要素”环境 清华创业园搭建了政、产、学、研、金、介一体化的创新服务体系,促使 6 要素的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培养创业创新人才。 ——创投业务 清华创业园早期创投业务始于 1999 年,采取房租换股、设备入股、委托管理等方式,对于创业企业进行投入,累计投入超过千万元,并取得了满意的投资回报。 7. 共性和启发 (1)抓住了本地区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契机。 (2)顺应了所在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大势,并在其中扮演了促动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3)充分利用大学等科教资源 清华创业园脱胎于清华大学自不必说,上海在步入科技孵化器高潮之时,也是以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和促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基本支撑点。 从最初的孵化器网络整合和拓展战略实施开始,复旦和上海交大等在沪重点高校,就积极地介入。到目前为止上海最成功的科技孵化器——杨浦创业中心,实际上就是依托复旦大学建立的。西安发展科技创业园区虽然是以高新区为主导, 但是高新区同样是依托当地的科教资源。有关资料显示,西安高新区范围内有高校 22 所,大型研究所49个,大型实验室20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5 万多名,留学归国人员 600 多人。 (4)机制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虽然都是政府主动和政策启动,但是科技创业园的成功均是来自于机制创新提供的不竭动力。几个成功园区通过机制创新,至少突破了三个方面的瓶颈。 一是孵化硬件的建设问题。由于财政对于孵化器的建设和运转,不可能提供所有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孵化器自己想办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需要有市场化的机制作为支撑,于是,由事业模式转变为企业模式就成为必须和必然。 二是孵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依靠事业体制和公益模式,只能为创业企业提供初级和低端的孵化服务,而在不同生长期内的创业企业,需要商业模式咨询、管理模式咨询、财务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市场情报服务、知识产权和法律事务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孵化服务。而这些大范围和深层次的孵化服务,则是事业体制和公益模式下的服务所无法提供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和市场结合的道路,通过商业方式整合资源,再由这些资源衍生出创业企业所需的高端孵化服务。 三是孵化服务人才的问题。众所周知,由于原有创业中心的事业体制所限,在人员编制、发展空间和福利待遇方面,都和一些效益较高的企业单位不能比拟,所以事业单位往往无法引入所需的高端人才。但是在创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及在为创业企业提供高端孵化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有高素质、有激情、能冲锋的核心团队,以及大量高端的人才。所以,只有实施企业化的运作,才能够打造吸引人才的高效机制。 (5)由综合性向专业性转化,由“单一孵化”向“孵化和加速结合”转化的服务模式。 六、 其它——2014中国最佳创业园区 根据园区过去两年内的入驻企业数量及增长率、园区内落地企业融资总额、租金税收减免优惠幅度、对创业者的政策支持、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服务配套设施、人才、教育等服务体系等要素,创业邦研究中心从创业者提名以及参选报名的园区当中遴选出了十个非常有特色,并在产业服务配套、投融资和人才服务上非常有吸引力的园区。 1. 中关村软件园 亮点:园区主要产业:软件、IT服务外包、云计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园区明星企业:百度、腾讯、联想。 中关村软件园是集研发、孵化、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软件产业园区。背靠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全国数所顶尖院校、科研院所,园区获得了无以比拟的先发优势,进驻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园区提供从产业研究到创业孵化、品牌拓展、人才培养与服务、科技金融超市、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信用建设等一系列产业促进服务,以及从基础通信服务到云平台服务和数字化、智慧型服务的多层次技术支撑服务。 2. 常州科教城 亮点:苏南未来的创新之核。 园区主要产业:智能设备、信息技术、工业设计、新材料、生物医药、科技服务; 园区明星企业:齐晖医药、普罗赛生物。 常州科教城是含创业园区、孵化器、大学园区、高新区在内的综合型园区。园区聚焦于智能、设计和信息三大先导产业,通过政策扶植、金融创新、营销辅导等方式培育创新企业。 为鼓励早期和成长期项目,帮助创业者寻找投资者,协助投资人对接更多优质项目,常州科教城建立了常创基金、天使下午茶投融资对接平台等融资渠道。从2012年7月开始,每月园区内都会围绕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举办专业的投融资对接活动。针对2010年1月1日以后注册的企业,常州科教城制定了提供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对获得100万元人民币以内银行贷款的企业给予贷款利息全额补贴,对获得500万元以内银行贷款的企业给予不超过贷款利息额50%的补贴。 3. 中新天津生态城 亮点:环保宜居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 园区内主要产业:科技研发、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现代服务; 园区内明星企业: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联手推出的战略性合作项目。园区住宅、学校、商业中心、社区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已吸引2000余家企业入驻,涉及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绿色建筑四大产业集群。园区内产业配套齐备,规划建设有5个国际化产业园区,包括文化部挂牌的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广电总局挂牌的3D影视园。为吸引更多企业进驻,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税收、外汇结项、对外投资等方面都有慷慨的优惠政策。每年,园区还会设置预算资金,除了扶持产业,还大量投入民生领域,如免费教育、免费公交等。同时,为提高园区服务,生态城还配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IDC数据中心等。 4. 武汉光谷生物城 亮点:主打生物牌的产业新城。 园区内主要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生物制造、健康服务、生物能源; 园区内明星企业:三鹰生物、华大基因。 武汉光谷生物城是一个主打生物产业牌的的创业园区。园区深度开拓生物医药等领域,已建成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生物制造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六大园区,并致力于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物流、行政、居住为一体的生物产业新城。现已建成技术支撑、公共服务、企业孵化、信息资源共享、投融资、人才引进六大平台。 在投融资上,光谷生物城设立了金融超市,聚集了31家金融机构及9只生物产业专项基金相继运行,形成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全力服务企业。 5. 天府软件园 亮点:西南地区高端软件核心聚集地。 园区内主要产业:软件服务外包、软件产品研发、通信技术、数字娱乐、移动互联、共享服务; 园区内明星企业:西门子、思科、亚马逊。 天府软件园是成都发展高端软件及新兴信息服务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10个软件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园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中国战略布局的首选地。为扶持企业发展,园区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一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服务,还提供了包括人力资源、专业咨询、行业报告、公司注册、政府关系、品牌宣传等一站式服务。此外,为帮助创业企业寻找投资,园区还与国内外知名投行、天使投资人、成功创业者共建了天府天使投资俱乐部,定期举办项目推介会和企业沙龙。此举吸引了国内外数十家VC和PE、天使不定期与企业进行对口座谈,促成项目投资数亿元。 6. 杭州东部软件园 亮点:杭州科技、智力、人才、信息聚集地。 园区内主要产业:无线传感网产业、电子通讯产业、IC设计产业、位置信息产业、电子商务产业。 园区内明星企业:阿里巴巴、神州数码、中兴通讯。 杭州东部软件园是浙江省首家企业化运行的科技园区,形成了以“科技产业、科技孵化、科技投资”为价值内涵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并以此拉动投资,推动园区内企业的成长。目前,东部软件园已经与新加坡的IDA、IE、SITF、SMA以及亚太A的SOCIO等建立了多渠道、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和互访机制,并与微软、Intel、IBM、LG、西门子、ECS等长期保持密切的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杭州市天堂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港的形象和窗口,东部软件园周围汇集了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批实力雄厚的高科技企业,是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最密集的区域。 7. 南京市徐庄软件园 亮点:软件名城的创新之窗。 园区主要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物联网与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 园区明星企业:苏宁云商、途牛旅游网。 南京市徐庄软件园是集创业园区、孵化器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也是南京市打造中国软件名城的重要窗口。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是徐庄软件园的一大特色。园区内已建设集成电路设计EDA服务平台、物联网区域云计算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埃森环境湿度传感实验室等数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物联网与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徐庄软件园正在加强专用芯片设计和相关软件研发能力,着眼于通过提供智慧城市等系统解决方案来带动提升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竞争力。同时,软件园也在深度挖掘以苏宁云商、途牛旅游网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产业。 8.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 亮点:生物医药人才的创新社区。 园区内主要产业:新药研发、医疗器械、服务外包、生物技术、诊断试剂、纳米技术;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是苏州工业园一个别具特色的园区,聚焦于生物产业发展,已形成国内最完善的生物制药产业链,国内最集聚的诊断与转化医学产业链,国内最具活力的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圈。产业链建设的不断完善同时带动了园内的产业集聚。目前,园区内400余家高科技研发企业结成了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产业集群,为近8000名高层次研发人才的集聚、交流、合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有意进驻生物纳米科技园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启动资金、房租减免、人才与科技政策、生物医药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 9. 香港数码港 亮点:亚太地区未来的资讯及通讯科技枢纽。 园区内主要产业:资讯及通讯科技、信息服务、多媒体内容创作。 园区内明星企业:微软、IBM、思科。 香港数码港集聚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颇具规模的资讯及通讯科技公司进驻,资讯、通讯科技设施及物业配备齐全。其中,数码港协作中心为资讯及通讯科技起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覆盖全面的网络。同时,在投融资渠道上,数码港协作中心会举办不同活动,如创投和商贸配对,为通讯科技起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机会与本地及海外投资者交流。有意在香港开设业务的企业可以通过名为Smart-Space@Cyberport的短期租用计划获得租金和租期上的优惠。 10. 厦门软件园 亮点:连接宝岛台湾高科技产业的纽带。 园区内主要产业:软件产业、移动互联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内明星企业:易联众科技、三五互联、星网锐捷。 立足于区位优势,厦门软件园积极发展与台湾软件业的对接业务,吸引台湾IC设计企业、动漫游戏软件企业来厦落户。同时,为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好的软件园区”,厦门软件园在扶持中小型软件企业上也不遗余力。目前,园区已经搭建了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帮助解决软件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并免费为园区中小企业开展各项服务。2014年,厦门软件园积极参股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成立了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火炬运营中心,同期还设立了“科技及新兴产业板块”,专门为火炬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证企业、高新技术后备企业等七类科技与产业结合的企业服务。
/
本文档为【文档一:孵化器(创业园区)资料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