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二讲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

2018-08-13 41页 doc 75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二讲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二讲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二讲 人生不同发展阶段及其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 在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要面临不同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和经验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各个阶段会存在各自的发展问题。而对人生发展阶段的划分在理论上存在较大的分歧,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对心理卫生的不同看法。 一、人生阶段的划分与人格发展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根据个体的自然发展情况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成年、老年等不同的阶段,并探讨每个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但不同的人格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系统探讨不同人生阶段心理卫生问...
第二讲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二讲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二讲 人生不同发展阶段及其面临的主要发展问 在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要面临不同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和经验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各个阶段会存在各自的发展问题。而对人生发展阶段的划分在理论上存在较大的分歧,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对心理卫生的不同看法。 一、人生阶段的划分与人格发展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根据个体的自然发展情况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成年、老年等不同的阶段,并探讨每个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但不同的人格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系统探讨不同人生阶段心理卫生问题的,只有精神分析理论。下面首先从经验出发分析不同阶段的心理卫生问题,再简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观点。 1、人生不同阶段的经验划分 从个体的生理发育和社会成熟的角度出发,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七个阶段。胎儿期的各项生活内容都与母亲的胎盘生理状况有关。在这时期可能影响胎盘健康的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因素都应给予注意与适当的控制。胎儿期的经验对出生后的外表、智力、情绪及行为都有重大的影响。 婴儿离开母体之后开始独立行使呼吸、消化、排泄等功能,但许多方面仍需依赖他人。婴儿身体发展非常快,不仅需要相当多的食物和营养,而且需要充分的母爱。另外,婴儿所接触的物理环境(如玩具等)对日后的心智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幼儿期开始出现并逐渐确立自我意识,从而产生保护自我存在的心理需要。自我意识的形成使幼儿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使他和环境的对立更加明显,这成为这一时期心理卫生的中心课题。幼儿期过去后,儿童开始进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这时期儿童的心智活动、心理卫生都与学校生活关系密切。拒绝上学等问题行为的出现,以及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冲突是影响这一时期心理卫生的关键因素。 进入青春期后(个体在生理和心理及社会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能否彻底解决青春期的各项基本心理问题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包括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个性的建立、巩固和维护,与父母的关系,性的需求的开始觉醒等等。 在成年期,个体的情绪开始渐渐稳定下来。他们开始成家立业、成为一位有用的社会成员。而立业与成家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卫生状况、到了老年期,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地位都达到了他能力范围的顶峰,在生物学上也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使命,为下一代尽了应尽的义务,生理上的老化和角色的变化是这一时期影响心理卫生的关键因素。 2、弗洛伊德对人生阶段的划分 精神分析理论特别关注人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别是早期发展对人格和心理卫生的影响。但在精神分析理论的不同分支中,对人生各阶段的着重程度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即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在性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比多”(Libido,又称“性力”)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动力来源。人在出生后不久力比多就开始发展,因此最早的性表现在出生后不久立即发生,只不过尚未与生殖本能有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比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称为性感带或敏 1 感区,并标志着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在某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而父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变态。 弗洛伊德将个体的发展分为“口唇期”(0,1岁)、“肛门期”(2,3岁)、“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之前)和“生殖期五个阶段。但在弗洛伊德看来,最初的三个阶段决定了其将来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因此,虽然弗洛伊德把人的一生分为五个阶段,但实际上他只关注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情况。 “口唇期”大约是生命的前18个月,这个时期婴儿与外界是通过口唇进行联系的,其性的满足也是通过口唇实现的。这一时期的创伤经验(如吸吮或喂养的创伤)会导致心理能量的固着及口唇人格的形成。口唇人格的特征,在婴儿期表现为口唇需要的满足,到了成年期则表现为自恋和依赖别人,并可能表现为对别人的过度攻击。另外,嗜烟酒、嚼口香糖、经常把手或其他动东西放到嘴里的成年人也被认为是口唇人格的表现。 在人生的18个月以后开始进入“肛门期”,这也恰好是对儿童进行排便训练的时期,这时肛门区成为最重要的性敏感区。成人对儿童排便的要求也使得儿童与外界权威出现了直接的联系,而排便训练的创伤会导致心理能量的固着及肛门期人格的形成。肛门期人格的特征是过分地要求清洁与整洁,固执和反权威,也可能表现为过分的慷慨。 “生殖器期”大约发生柱3,6岁。这一时期,阴茎或阴蒂成为最重要的性敏感区。在这期间,男孩与女孩由于外生殖器的差别开始出现行为和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男孩会出现“俄荻普斯情结”(杀父娶母的欲望),而女孩则会出现相似的对父亲的性欲和对母亲的仇视。为解决这一冲突,男孩和女孩分别与父亲和母亲认同,于是性别差异开始变得越来越显著。这一时期的冲突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导致心理能量的固着和生殖器期人格的形成。男性生殖器期人格的特征是温和但惟我独尊,而女性生殖器期人格特征则是歇斯底里。 “生殖器期”结束后,儿童进入“潜伏期’,时间会持续到青春期之前。在这期间,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性欲表现不明显,男孩与女孩似乎对彼此都没有兴趣。而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成熟,开始进入“生殖期”。这时儿童重新表现出强烈的性欲,并集中于生殖器区。如果在儿童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力比多的能量没有大量固着,就可以具备正常的异性爱机能,即弗洛伊德所认为的心理健康的;具备爱和生产的能力。 3、埃里克森对人生阶段的划分 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埃里克森(E.H.Erikson)对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人格发展进行了描述。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人格中一个有力的、独立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建立掌握认同感(identity,又称自我同一世)和满足对环境进行控制的需要。自我认同感是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一个人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个体在缺乏自我认同感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称为自我认同危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他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1)信任对不信任 出生到1周岁期间,如果婴儿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并且其需要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如果婴儿从没得到所需要的关怀和照顾,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在2、3岁期间,自主或独立开始出现。这时如果父母缺乏耐心,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与羞耻。这一阶段也可能出现过强的自主感。健康的模式是在自主与羞耻怀疑之间取得平衡。 (3)主动对罪恶感 4、5岁的儿童必须独立参与或各种体能与智能化的活动。这些活动如果得到父母的支持,就会增强他们的主动性;而当儿童付出了努力却招致取笑或轻蔑时就会导致罪恶感。 2 (4)勤奋对自卑 在6,11岁之间(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创作事物。如果父母或教师能够赞赏或肯定其作品,就会激发其勤奋。但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赞赏或与同学相比处于下风,就会产生自卑感与差劲感。 (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12一18岁的青少年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剧烈变化,对自己和外界也有了新的看法。这时,个体如果能够统整过去现在与未来,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并对未来有所预见,就能达到自我从同感。反之,如果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就容易导致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立 成年早期的重点在于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如果愿意开放自己,使自己透明化,主动表露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就能找到自己的知己朋友、情人以及婚姻伴侣。而那些害怕或逃避亲密关系的人则会感到孤独、疏离、没有朋友。 (7)产出对停滞 在成年中期,关心产出、创造、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帮助下一代,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标志。如果只关心自己,则会停止成长,且人际关系越来越贫乏。 (8)统整对失望 在接近生命终点时,人们开始回顾、反省一生的意义与价值。若满意于一生的生活方式,此时会以统整的眼光去回顾;反之,若视此生为一连串的挫折失意与丧失良机,则会体验到失望和沮丧。 4、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人生阶段 虽然不同的理论对人生的阶段划分存在差异,但由于对人生阶段的认识往往与理论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都或多或少与人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阶段相脱离。实际上,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定会经历学前、学习、工作、退休等几个不同的阶段。这种划分既考虑了人的生理发展,也考虑了人的社会发展,而且与其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完成独特的任务、承受并解决独特的压力,并且两个不同的阶段之间都要完成相应的转变。这是人的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换言之,按照人生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划分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既与人们的日常经验相吻合,又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似的特点。第一,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他的主要任务,他必须去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行为、生活模式来适应这个阶段的要求;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以完成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要面对个人成长方面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在很多情况下是我们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角色,而在另外的阶段我们可能并不是自主地去选择,比如从婴儿到上学前这段时间里,生活的主要任务是由其他人来安排的。 第二,在两个相邻的阶段之间,一定会有重大的差异,或者重大的反差。而在这个重大的反差出现之后,个体需要在两个阶段交接的过程中,付出相当的努力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适应新阶段的要求。这些转变包括建立起与该阶段的要求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模式,学习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以及完成个人成长方面的转变,等等。 第三,在人的一生中,在任何时候如果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都应做出调整。 按照这种观点,人的一生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完成学校学习、走上社会、开始独立的生活。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吸取知识充实自己。第二个阶段是整个的工作阶段,直到退休之前。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产出和贡献,创造财富并实现自身价值。第三个阶段是整个的离退休期间,其主要任务是休闲和对自身价值的整合,以及平静地面对生命的终结。 在这三个阶段中,人们要面对四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是出生,从母亲体内来到这个世界上必然经历一次重大转折。第二次是从学校走上社会,第三次是从工作到离退休,第四次 3 则是从生到死的转折。与前三次转折不同的是,第四次转折主要是在转折之前的适应最为困难,而不是转折之后。 虽然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都是学习,但学习的方式却有显著的差别。幼儿园期间是以游戏的方式学习,中小学阶段是一种正规的、有督导的学习,而大学(合研究生)阶段则以自主学习为主。因此,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这样就把人的一生分为五个大的阶段、并经历六次重大的转折。下面将对这五个阶段和六次转折及其与心理卫生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二、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出生到上小学 从母体里分娩出来,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转折:从一个非常封闭、安全的环境中来到一个充满各种变化的陌生的环境,并从此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直到上小学时(6,7岁)结束。 1、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独立的新生命 婴儿来到世界上时的第一声啼哭象征着一个新的、独立的生命的降生。医学专家对婴儿啼哭的解释是功利性的,客观上看很可能确实如此:婴儿的啼哭会把口腔、气管中的羊水等液体排出,并可打开肺部,以利于呼吸。因此落地的啼哭既是新生命的象征,也是确保生命安全的必然手段。然而,客观地讲如果婴儿出生时不是哭,而是笑,其实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但为什么从未见过婴儿一出生就笑的呢,如果硬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就应该是婴儿出生后首先感到的是恐惧。这也是人生的所有六次重大转折中所共同的特点。 婴儿是从一个封闭、安全的环境中来到一个陌生的、充满变化的新环境,从与母体“共生”到独立生存。出生之前,婴儿的所有生理活动(维持生命并且保证成长)都是由母体进行保障的,无需自己的努力。但出生以后,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的生命活动都需要婴儿付出努力才能独立完成。这些都需要婴儿不断地学习才能慢慢适应。而且,更复杂的学习也在等待婴儿去完成,如学会对自己的各种活动的控制,进行社会交流,等等。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出生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是婴儿独自面对世界的开始、充分认识到婴儿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对于理解和把握婴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主要任务:游戏学习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游戏的方式学会做人的基本技能,包括控制自己的言行,学习做事和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这些主要任务的完成是这一阶段心理卫生的关键。 这一阶段与随后的两个阶段的主要任务都是学习,但学习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一阶段的学习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即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通过成人的引导和帮助进行的。这种学习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学习的内容也是随机安排的。儿童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没有合体要求,完全受兴趣控制。成人要做的主要是引导而不是压制和要求。 这种学习方式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是相吻合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很难长时间维持对某一事件的兴趣,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弱,而且个人兴趣很容易受到挫折。为了既保护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训练,游戏的方式是最适合的、儿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结果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4 然而,不幸的是,现在很多父母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强迫”去接受“正规”的学习: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学下棋,等等。如果小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父母帮助他们去学习,请家教等都是合理的。但大部分情况下,学这些东西已经 成为他们的任务甚至成为“好孩子”的条件。事实上,对孩子过早的“正规”训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这一阶段儿童要学会照顾自己。新生儿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别人的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儿童会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从穿衣进食到躲避危险,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如收拾自己的床铺、玩具、书籍等。 这一阶段儿童还要学会基本的生活模式、生活技能。从简单的微笑到复杂的交流和沟通,儿童逐渐学会了使用语言,而不是通过哭或其他身体活动与人交流。语言交流与会说话不是一回事,儿童要学会通过言语的交流与人合作、交流情感。另外,基本的生活模式如排泄的控制、文明礼貌的言行,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儿童在这期间并没有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尽管很多儿童学会了钢琴、绘画、舞蹈和象棋、围棋。这样的颠倒是应该引起父母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的时候了。 这一阶段与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发展的前三个阶段相吻合。弗洛伊德认为这三个阶段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其主要任务,按照社会发展的标准来看,仍然是穿衣进食、排泄训练以及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埃里克森提出的八个生命周期中的前三个,即信任对不信任(0,1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l,2、3岁)和主动对罪恶感(4,5岁)也反映了相似的内涵。 很多人可能并不完全同意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但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对0到6、7岁这一时期的重视还是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在成人的生活中,儿童期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和对问题的态度,以及基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会伴随人的一生。尽管会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调整,但其基本的风格是难以改变的。但这里所强调的并非儿童掌握了多少知识或技能,而是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待人接物的风格,以及控制自己的需要和要求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功的标志 在生命的第一个阶段,儿童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成功的,或才是心理健康的, 第一,儿童要学会基本的控制自己生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的技巧。婴儿对饥、渴、爱抚等基本需要是无法延迟满足的,在父母的引导下他们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并可以有一定的延迟满足。对排泄的控制也是这样,这也是对儿童进行排便训练的主要内容。应该指出的是,儿童逐渐学会对自己生理活动的控制还有更重要的意义,不仅只是针对生理活动本身。儿童还应学会对自己所有要求和需要的延迟满足,这是个体成长的标志。另外,儿童还要学会对身体移动的控制。 第二,儿童要学会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儿童要学会穿衣进食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躲避危险,并能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手绢)。这些虽然很容易,但要培养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掌握其中的规则并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却并不简单。 第三,学会基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儿童最初并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只能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传达。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随着语言的出现,儿童应能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逐渐用语言代替身体行动。通过交流,能与父母及周围的人建立密切或友好的关系,沟通感情和对事物的看法、在遇到问题时,能通过交流,而不是通过冲突或回避解决。 5 在儿童甚至成人的生活中,很多的人际问题不是通过言语的交流和沟通解决的,而是通过身体的冲突解决的。其实,通过言语的交流和沟通解决面临的问题是在儿童期就应学会的技能,只是很多人到老都没有学会而已。 第四,学会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儿童期的知识获得主要应该通过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完成,而不是通过系统的、正规的学习完成,包括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相关的基础知识等。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基本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掌握知识。 三、中小学阶段:正规的学习 从上小学开始,儿童会发生很多变化,会面对很多新的环境。这个时候,儿童面临的主要任务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是在外界的明确要求下进行的。他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规矩和原则,以及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 1、从“儿童”到“学生”的转变 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活动场所的改变,而目是性质的改变。上小学之前儿童是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各种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既没有系统的教授和具体的目标,也没有系统的考评体系,儿童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目标和内容。而小学的学习则是正规的和系统的,有相同的内容、具体的目标、严格的程序以及具体的要求。具体来讲,小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学习规则,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多少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家里父母也会严格要求他们按时作息。学习的内容是统一的,有相同的考评体系。虽然也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学校要求之外的内容,但这些不是主要的,也不在考评范围之内。 小学生还要适应从家庭生活到社会生存(学校与社会的互动)的转变。上学后要适应班级的集体生活,遵守课堂纪律和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幼儿园的课堂与小学的课堂相比更加自由,相互之间的互动也很少,基本上不需要相互适应。而小学的课堂是正规的,不仅需要与教师进行互动,同学之间也需要相互适应,开始真正的集体生活。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具体和严格,学生守则已经成为切实约束学生言行的规则,而且这种规章制度也被社会所接受和实施。学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离开学校,都会感受到这种约束。与幼儿园时期相比,小学生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界约束。对这些规则的适应是完成转变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交流和自我控制。首先,儿童要学会用言语与他人交流,这是社会交流的重要标志。在集体生活中,言语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相互了解,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与家庭生活不同,相互之间比较了解,父母对孩子的各种表现都很清楚,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愿望。父母也比较宽容,能够接受孩子的言行。但在集体生活中,彼此缺乏了解,每个人都需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彼此适应的基础。 能够进行言语交流只是社会适应的初步基础,还需要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要求和欲望,按照环境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表达。自我控制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儿童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对生理需要的延迟满足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社会需要也要做到延迟满足。只有同时满足了言语交流和自我控制这两个条件,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才能解决。因此,开始上小学是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真正开端。 由在家中受到多方面保护,到上学时开始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儿童的社会适应会遇到很多问题。来自精神病学中的“自我疆域”(self-boundary)理论对此进行了 6 系统的阐述。按照这一理论,婴儿出生时会有“万能的自我”,即自己是宇宙的主人,自己无所不能。如果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好,每次当他们有某种需要时都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则这种“万能的自我”会受到强化并保留下来。同时,儿童也会建立起“万能的父母”的概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会发现,并不是自己每次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有许多愿望父母也无法满足自己。这时,儿童的自我疆域开始缩小,万能的父母也开始动摇。 开始上学后,儿童受到的外界约束越来越多,因此其自我疆域也会变得越来越小。等到青春期前后,儿童受到的约束达到极致,其自我疆域变得最小。但儿童的“万能自我”并没有消失,因此到青春期前后儿童对外界权威的反抗也达到了极点。特别是这时儿童的“万能的父母”概念已经丧失殆尽,因此对父母的反抗也是空前的。这一理论很好地说明了青春期前后儿童生理和心理反应加强的现象。同时也说明儿童开始上学实际上是在经受“自我疆域”减小的危机。对这一危机的及时处理不仅可以尽快适应学校的要求,对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也是至关重要的。 2、主要任务:正规的、有督导的学习 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并学会生活自理。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正规的和有督导的。 第一,学习的时间是固定的、有保障的。他们必须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按时掌握固定的内容。甚至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有明确的要求,每一段时间学习什么内容也有明确要求。 第二,学习的内容有明确的界定。虽然学生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但#教学大纲#的要求界定了他们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且对此之外的内容不做要求,也不会出现在考试中。 第三,学习的方式基本上是由老师带领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课堂讲授同步,课外的学习也与课堂学习同步。 第四,学生的学习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重约束和要求。学生的学习不仅受到学校的要求和制约,在家里也受到父母的督导,父母甚至会要求他们每天的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而他们在社会上也会受到无形的压力,必须像“学生”的样子。 实际上,除学业任务以外,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首先,他们要学会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要由自己打理。如洗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间、按时作息、个人财务管理,等等。其次,学会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恰当处理好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对人有礼貌,能够通过交流和沟通解决人际之间的问题和冲突。再次,做事持之以恒,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最后,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发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学阶段除了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以外,也是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 中小学阶段处于弗洛伊德划分的“潜伏期”和“生殖期”的早期。青春期之前处于“潜伏期”,从青春期到来开始,就进入了“生殖期”。对这两个阶段,弗洛伊德并没有做太多的论述,只是认为,在潜伏期,儿童的性活动处于“休眠状态”,主要精力投向外部世界和知识的获得,而“生殖期”则主要是指生理上的、性的成熟。 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的第四和第五两个阶段涉及个体6,18岁的时期。其中6,11岁的“勤奋对自卑”阶段大致属于小学时期,这时儿童能否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肯定是他们适应与否的根本所在。这说明儿童这时主要受外界的影响,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会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因此会显著地塑造他们的发展。如果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要求是全面的,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是全面的;如果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要求是片面的(如只重视学业而忽视做人、做事方面的要求),那么儿童的发展也会是片面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主要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7 中学阶段(l2,18岁)则属于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时期。这时儿童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剧烈变化(差不多正处于青春期),对自己和外界的看法也急剧变化。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些变化,完成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合。也就是说,这时他们是处于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在生活所有方面的指导和引导是必需的。 3、成功的标志 无论是精神分析理论还是个体的自然和社会发展都强调了这一时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适应,而不仅仅是学业的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成功适应和发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比较稳定、成熟的行为模式。能够遵守有关的社会规则和要求,恰当处理个人需要与社会要求和现实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形成基本的是非和道德观念。同时,能够应付来自生理和心理变化带来的冲击,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应集体生活。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二,能够独立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他们应该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即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方面知识,完成学业,提高全面素质。能够灵活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具备比较成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可以与人交流,不会仅凭个人的好恶行事。能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反应调整自己的言行和对问题的着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三,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能够与家人很好地沟通,尊重父母的意见,与家人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建立稳定的朋友圈子,能够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和支持,坦诚交流。与同学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即使存在不同的意见,也能和谐相处,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形成较好的文明礼貌行为模式,能尊重他人,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影响。 第四,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除了掌握所学的知识以外,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包括对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掌握,对新知识的敏感等。值得指出的是,有些人在这一阶段之后就会直接走向社会。 因此,这一阶段的适应和发展会对他们的社会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仅仅掌握了书本的内容,而忽视了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当走上社会时会经受严峻的考验,这也是目前我国倡导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大学阶段:自主学习 从中学到大学,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都会发生一些根本的变化。这一阶段与前一阶段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个时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而环境的影响很小。 1、从学生到成人的转变 这是对人的一生起决定作用的转变的第三次,即从中学进入大学的转变,或从学生到成人的转变。大学生活是一种“自主学习”的阶段,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是由自己决定的,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只是辅助性的。这与上大学之前的“游戏学习”(主要是幼儿园阶段)以及系统的、有督导的学习(小学和中学)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将使大学生能够对此前的学习和经验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 其次,大学学习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走上社会后的成就,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最重 8 要的基础。另外,大学生活可以看作是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实际操练”。而且还有一定的灵活性,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例如,大学里的人际交往、做人做事的方式都与现实社会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期间出现问题还可以得到老师、父母、朋友的指导甚至原谅,可以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换言之,大学阶段既是对过去的学习经验的系统整合(又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预演和排练”,同时也是真正获取实用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大学生活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将来的适应和成就水平。 大学生活所面临的变化主要有三个万面。第一,学习、生活的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个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不同的同学来讲可能是不一样的,从非常偏远的山区考到大城市来的同学,比来自大城市,或就在本市的同学适应起来要很难得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学习方式、学习目标的变化。中学时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学习专业知识,是有明确的目标和范围的,还有老师和家长的督导。到了大学以后,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并不明确,而中学学习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考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不知道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也有老师的督导,但这种督导更多的是自觉地去学。 从中学到大学,对学生的外界督导减少了,学生的自由增加了。但自由度大了,说明责任也大了,原来由别人负责的事情,现在要由自己负责。遗憾的是,很多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其次,就是生活习惯问题,包括口音、就寝时间、睡眠习惯等。有的同学有可能必须把录音机开得很响才能睡得着;有的人有一点动静,都不能睡觉。这样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面,住集体宿舍,就必须得学会相互适应,而目需要通过交流和协商找到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 最后,在大学,必须做到生活自理。在中学时,很多事情是被包办代替的,学生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实际上是比较差的(上了大学之后首先要学习生活自理,自己照顾好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高度地重视这一点,因为这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方面,涉及生活质量问题。2000年4月,《中国青年报》登了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回到幼儿园”。上面讲,当问到一批科学家——他们都是诺贝尔奖得主,“在您的一生里,您在哪一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老人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老师教我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其实这里面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二个就是诚实。从中学到大学面临这样一个变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即使是繁琐的小事也要高度重视。 刚入学的同学适应这种客观环境的变化中最主要的就是理想的大学生活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要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客观、重新的评价和适应的问题。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要注意观察这个环境的要求和原来的环境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应该重新估价所面临的一些新的变化,不要总是用自己原来的眼光、原来的观念去看待新的事物。当人生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发生变化之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要发生一些变化,要做一些调整。这就是对生活的一种重新认识和估价的问题。 第二,人际交往的问题。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全国各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这样多的人在一个屋顶下生活,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各样人际间的纠纷。最关键的是,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人际关系观念的转变。在中学或在中学以前,人际关系的概念更多的是友谊的扩展,其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交往双方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做取舍的。但成年人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跟很多我们看不惯的人和平共处。一个人要想发展,要想发挥自己的潜力,要想对这个社会做出一点有价值的事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9 这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就是能够跟周围的人有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步入大学之后,就面临着这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建立和保持跟周围的同学、老师、朋友的一种良好人际关系,这是要适应的第二个方面的变化。中学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同学来讲可能并不是主要的,实在不行,还可以请其他人包括老师、亲属来帮助我们协调人际关系,而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只能靠自己。 第三,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的问题。在大学里,每个同学都要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就是如何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所面临的处境。有一个词叫做“大学生的平庸化”,就是在上大学之前都是出类拔萃的、比较优秀的,但上了大学之后却发现自己变得很平庸,没有那么突出了(不如中学显眼了)。 自我评价时感到困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进入大学后与别人比较的方面越来越广泛,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比如还有体育、艺术修养等。进大学前很多人好像一直生活在夜里,看不请周围的事物,只能朝着不远处的一盏明灯前进,那盏灯就是大学这个目标。进大学后,天亮了,从前的灯就变得不明显了——我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周围的环境变得清晰了,会发现周围有许多同学都有闪光点,虽然自己成绩比他们强,但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因此很多同学上了大学后会产生自卑感,这就是相对平庸化导致的结果。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同学都背负着很多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及自身的期望,这种期望越高,在相对平庸化的现实中的反差越大,适应起来就越难。从某种程度上讲,之所以不适应相对平庸化的现实就是由于他们是在根据周围人的期望来认识自己,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真正了解自己、当周围的人都说你好的时候,你往往会忽视自己的缺点。很多同学在上大学之前一定是生活在支持、鼓励、赞许的氛围里,是被无条件接受的,因而很少想到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当发现差距后,要对自己做客观的分析。所谓平庸化就是指发现与周围人的差距。这个差距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想方设法弥补赶上的,比如在学习、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学习、掌握知识是将来开创事业的必要基础,人际交往是事业成功重要的辅助手段。这是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与周围人有差别,一定要想办法缩短这类差距,但要允许自己有一个逐渐改善的过程。很多同学不愿别人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想在短期内弥补并超过其他人。实际上这种期望是非常不现实的,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改变现状,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周围的人之间一直存在着差距。 第二类差距是技能方面的,如果这种差距能被赶上,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赶不上也无伤大雅。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在一生中我们能做的事情非常少,能做好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要指望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比别人强。贝多芬不会因为拳击打不过阿里而感到自卑,因为他的价值不在干拳头,在于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美妙的音乐;阿里也不会因创作不出第九交响曲而感到自卑,因为他的价值在于拳头。大学是全国优秀青年的聚集地,每人都具备许多优点,在某一方面赶不上别人没有关系,即使硕士、博士、专家也只是在某特定领域有所专长,跳出这个领域他们与普通人没什么差别,一个核物理专家不可能对菜价、股票的动荡了如指掌。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某一具体问题上,不应为与自己无关的问题徒伤脑筋。 曾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了解美国50位成功人土在他们一生中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几乎都是“I myself”——我自己~这就是自爱,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对自己了解,关怀,尊重,负责;?在承认差距和不完善的同时保持自信;?自爱自信的人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是自爱的关键,也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素质。当面临平庸化的现状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必须赶上去的、可以赶上去的、可以不用赶的按部就班地做。?自信的人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这就是说对环境和人的看法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周围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从自爱的角度讲就是对自 10 己的表现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因此,为适应上大学这一重要的转变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第二,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地人。第三,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或潜力。树立自信心。即使在能力方面与别人存在差距,也要允许自己有一个逐渐追赶的过程,要客观对待别人的优势,在承认与别人有差距的情况下还应保持自信心,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事事都超过别人。 2、主要任务:自主学习 大学是个体最后的系统学习阶段。虽然现在强调终身学习,但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的学习毕竟已经不是生活的最重要的内容。而大学中的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主学习:大学的学习是天终点、无边界的,不是说学完哪部分内容就可以了。其次,学生的学习也主要靠自我约束,学校和老师还会对学生提出要求,但怎么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学都在很大程度上由学生自己决定。另外,学生除学习书本、专业知识以外,还要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这些都是大学学习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 关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大学生的主要任务界定为“四个学会”,是最为精确和全面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做人(learn to be)、学会与人相处(learn to be with others)和学会如何学习(learn to how to learn)。 学会做事是指学会处理事务的能力,包括对整个处理过程的了解和把握,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视,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很多学生做事只注重其中的某些“有意思”的环节,而不太注意那些需要默默无闻地工作的环节,殊不知这样是做不好事情的。例如,要为班上的同学举行一个生日聚会,需要有人事先招呼大家,需要买东西、借场地、布置会场,聚会结束后还需要收拾场地、归还借来的东西、向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和机构表示感谢,等等。所有这些环节都是“举行生日聚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聚会的质量。而真正让大家感到开心的聚会的高潮只是其中一个短暂的阶段,大量的工作都既不精彩,也不好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有机会真正“做事”,他们往往只是“参与”到其中的某个“有意思”或“好玩”的环节,因此对“做事”的理解是不完整的。这也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做事容易“理想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大学的经历,应该让他们从根本上理解“做事”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恒心。 学会做人的含义很宽泛(包括基础文明修养、遵守公共规则、尊重他人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文明修养是个人的起码修养,包括尊老爱幼、待人礼貌、注意公共形象,等等。而且能够时时为他人着想,做到“心中有(他)人”。只有心里想着别人,才会约束自己的言行,才会真正尊重别人。 学会做人还意味着除关注自己之外,对亲情和友情的看重。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密切联系,对父母的关心和体贴,并承担应尽的义务(是“做人”的本来含义。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父母和亲友的依赖越来越少,对他们的关心和亲情联系也越来越少。另外,一个人的追求和理想也是做人的重要方面,会对其所有的言行起决定性的作用。 学会与人相处是现代人的必备能力。除感情和亲情联系以外,人们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人们需要得到周围环境的支持和帮助,至少不应该受到别人有意的阻挠。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营造个人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必要前提。即使彼此不能成为朋友,也至少需要有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这是成人的人际关系的最大特点。 11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的流动和工作对象的迅速变化,客观上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即能够迅速地与从未谋面的人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关系,完成任务。这已经成为很多工作的必备能力,如销售人员就需要不断与新的客户取得联系,并维持良好的关系。大学阶段需要学会各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学会学习是当今时代的总体要求,也是大学学习的改变所在。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们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用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量的知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掌握,因此大学中对知识的掌握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从幼儿园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但学习的方式却在不断变化,从完全按照教师的教授学习,到逐渐掌握学习的能力。到了大学,是正式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学会如何学习不仅是大学学习的目标,也是未来胜任工作的关键。 最近,美国社会和工商界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和各种职业的要求提出了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包括以下九个方面,所涉及的仍然是‘四会’的内容。这九种能力是:?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系统思维能力;?对新问题、复杂问题的综合和表达能力;?跨学科知识的交融能力;?英语和第二外语的交流能力;?判断自己的选择和决定的结果及相关后果的能力;?在复杂信息环境下的检索和判断能力;?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对民主价值、平等和社会责任的承诺;?了解外来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的能力。 大学阶段正处于弗洛伊德划分的“生殖期”,属于正常的性发展期,其显著特点是具备爱和生产的能力。在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中,大学阶段属于第六个周期,“亲密对孤立(成年早期)”。这一阶段有三个特点:首先,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包括同性间的友谊和异性间的亲密关系。这方面虽然在上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但在大学里则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次,是对自我的开放或封闭的问题。能否恰当表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会极大地影响到这一阶段的适应。再次,是对待亲密关系待别是异性间的亲密关系的态度。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是这一阶段的共同特点,但有些人因为遭遇过挫折,或害怕被拒绝而封闭自己的情感,害怕并逃避亲密关系、在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看来,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3、成功的标志 大学是人生最后一次正式的学习阶段,是走上社会之前的最后一次准备。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他们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总体上来看,所谓全面素质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四会”和“九种能力”。 从个人成长来讲,大学阶段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专业素质、对所学专业,必须要学有所长。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把自己的专业领域限制在非常具体的领域里。当一个人读到博士的时候,他的知识越来越深入了,但同时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范围却越来越小了。从一个人的全面成长来讲,首先是专业素质,即对自己学科领域的问题有非常透彻的认识,在心理学中有个非常形象的名词叫做“晶体智力”。专业特长不能帮你做好所有的事情,但是能够使你在某个领域里有非常深的造诣。 第二,基础素质。心理学中也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词叫做“流体智力”,不管你做什么事,要你往那个方向努力的时候,它就会帮助你做好这件事。流体智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认识自己和接受自己。对自己有客观认识不是那么容易,客观认识自己的过程很困难。自我接受即不管自己的问题和缺陷,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认清目标。二是自我的表达能力,即能不能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根据当时环境的要求,恰当地表达自己。很多毕业生在自我表达方面确实非常优秀,但是恰恰在这点上犯了错误,他们不分场合和环境讲自己,或者在表 12 达自己的时候,往往是以不太容易被别人接受的方式表达。三是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美国社会工商界对大学生的九种能力要求的其中一条,就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能够尽快提出问题并解决问留的能力。四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共事能力。 第三,灵魂的力量。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人的信仰、信念或者一种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越来越少,而对现实的关注越来越多,这不单单是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尽管学术造诣、专业特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才竞争中,更重要的是基础素质和精神的追求。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很多人并没有经过大学阶段就直接进入社会。对这些人而言,他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边学习,边工作和创造。与大学毕业生相比,他们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但有较多的实际经验也会很好地适应现实环境的要求。 五、第四阶段:产出和创造 这是人们第一次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去面对社会的各种各样的要求,承担应承担的责任,独立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从学习状态进入了工作状态。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成就事业与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 1、从学习(吸收)到工作(产出)的转变 在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时,人们一下子从“各种(工作)可能性”变成实际从事某一职业,这是首先遇到的,也是最重要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已经不单纯是谋生的手段,人们对职业的期望除必要的收入以维持生计(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这一目的已经很不明显)以外,更多的是希望从职业中获得自尊感,能够帮助自己实现自身价值。人们更多地会考虑职业的特点,工作性质,工作地点,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等等。而且,人们已经不再把职业看作是“从一而终”的选择。而是随时可以变更的选择。由于这些变化,使得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希望自己从事的职业能够满足目已所有的要求,而且受到最小的限制。 实际上人们职业选择自由度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某一职业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范围的增加。因此,选择的增加只是提高了人们对职业的要求(但选择某一职业则意味着只能满足自己某些要求,而不能满足所有的要求。 因此走上社会的第一课,就是要认识到,人们所做的任何选择都不是最完美的,一定是在得到某些方面满足的同时,还要放弃另外一些需要和要求。与大学或其他学习阶段相比,这时是最需要现实地看待问题的时候。 除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以外,从学校走上社会还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心理准备、首先是完成个人角色的转变。从学校走上社会意味着开始独立地为自己负全部的责任,即应为自己的成绩和过失负责。走上社会后,所有的针对“学生”的“优惠”都结束了。另外,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能力是一回事,但能否发挥是另一回事,要发挥自己的作用,需要得到周围人的支持,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眼高手低。 第二,认清自我。这里要明确的是,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也不等于成绩。要做好工作,需要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从学校毕业意味着有了必要的知识,但能力和经验却不一定具备,而且知识也不一定足够。同时,做好一件事情除了能力以外,对个性和个人兴趣也有要求。因此,走上社会首先要对自己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局限和不足。 13 第三,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人们总希望新的环境能够适合自己的发展,但所谓的“合适”的环境并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人们付出努力去营造。首要的是建立适当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学会观察和等待,不要急于表达和表现自己。同时,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交往中了解别人,也让别人了解自己。在交往中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在非原则问题上应该尽量与他人保持一致,这就需要自己在言行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在“和”的基础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而不是过分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付出这些努力并非为了别的,只是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自己发展的人际环境。 第四,正确对待其他人。除认清自己以外,如何客观地对待他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尽管人们的学历、经验、能力各异。对待不同的人应多从他们的长处着眼,不能以貌、以学历、甚至以某方面的能力取人。 第五,了解其他人的需要。了解周围人的需要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很多人对他人的伤害往往是由于不了解别人的感受,或根本就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只有了解别人,才能真正尊重别人,也才能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和接受。现代社会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必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中去,过分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后果就是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越来越少,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了解别人不但是需要的而且会促进自己事业的发展。 最后,应该耐得住寂寞。每个人在刚走上社会时都满怀很高的期望,希望大展身手,干一番事业。但刚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时,需要有一段时间沉下心来逐渐适应工作或职业的要求,然后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期望一开始就脱颖而出,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会增加适应的困难。 总之,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是具体的,是从“创意”到实施。从“可能”到具体,从“吸收”到释放的转变。人们所有的观念、行为都要根据这种转变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环境的要求。 2、主要任务:产出与创造 笼统地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财富,实现自身价值。为达到这一目标,人们需要完成自身的全面发展。如果说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四个学会”,那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四个会”,即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相处以及会学习。 会做事的含义不言自明。因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就体现为“产出和创造”。胜任工作并卓有成效,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创造价值,都是去做事的表现。为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了解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努力与成绩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兢兢业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持之以恒。 会做人是指做到自主、自立,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局限,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自己的目标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一定努力争取,同时也能视自己的情况和环境要求,主动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明确的是非观念,既能与环境保持和谐,又不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尊重他人而不盲目跟从。 会与人相处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事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创造温暖、幸福的家庭气氛,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密切家庭和睦。如果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发展的必要基础,那么亲密的家庭关系则是个人幸福和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 会如何学习不仅是知识获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个体能否紧跟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工作要求。学习的含义也不仅是新的知识,也包括 14 别人的经验和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不断深化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学校的学习强调的是知识本身的完整和内在关系,而职业人士的学习更注重与自己面临的问题相关的知识,而且更注重知识的实效。如果工作变动或职业发生变化,会学习就更加重要( 这一阶段是弗洛伊德划分的“生殖期”的典型代表,其显著特点是具备爱和生产的能力。在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中,这一阶段是第七个周期,产出对停滞(成年中期)阶段(“产出”是个人成长的表现,包括产出和创造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出工作成绩等等。同时,产出也意味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社会民生等。否则,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对社会和他人不关心、不投入,会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的贫乏,也是个人成长停滞的表现。 3、成功的标志 在人的一生中,这一阶段是所有积累的最终体现,也是一个人能否达到最终目标、达到什么程度的检验。同时,这一阶段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晚年生活的质量。但这一阶段的成功,不能简单地用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衡量,至少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立了稳定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能够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自己最看重的事情上去,能够主动舍弃难以达到或无法达到的目标,并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一致,能够正确对待他人的问题。可以区分目的和手段,有灵活的处世方式,但同时有明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 第二,敬业、负责、工作卓有成效。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对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一切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没有完美的职业,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同时满足自己所有的需要,因此能够从自己选定的职业中得到乐趣,投入地工作并能做到卓有成绩。 第三,健全的情感生活和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亲人、同事、朋友和其他人际关系,有着健全的感情生活,忠于自己的感受,努力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有深厚的夫妻感情和亲密的亲子关系,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当今由于工作的竞争和环境压力的加大,人们投入家庭的精力越来越少,这样的忽视既不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心身健康,因此应引起社会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在这一阶段中,人们除经受工作的压力以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庭责任。除照顾下一代以外,还要尽到人子的责任。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只是现代社会人们过多地强调工作的成绩,而忽视了对长辈的照顾和对晚辈的关爱。这一阶段的成功者应能很好的处理工作和家庭责任的关系。 除家庭和亲密的人际关系以外,工作关系、同事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应对各种工作压力的重要社会支持资源之一,也是发挥个人潜能的重要基础之一。 第四,具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能够顺应时代和环境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且一旦决定,就会根据目标的要求,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应付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要求。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原来不了解的事情,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学习尽快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具备学习的能力是关键。 六、第五阶段:休闲与整合 这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以后的生活时期。退休后人生的任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工作为主变成了休闲为主,即使“发挥余热”,也与工作阶段有了明显的不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而这一阶段的结束也就是生命的终结。 15 1、从工作到休闲的转变 退休不仅是从工作中解脱出来,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从工作为主向休闲为主的转变,从承担责任、独立工作到工作和责任的明显减少,甚至不需要自己再承担任何的责任。这种反差是巨大的,特别对那些在工作上投入了很多热情和精力的人来说,这种反差常常是难以忍受的。其次,退休也意味着从原来的社会关系中逐渐“游离”出去,因此会面临已有关系的渐渐疏远和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问题。退休也就是工作关系的终结,原来的朋友因为联系和接触减少而渐渐疏远。这并不是人情的冷淡,而是由于缺少了工作上的联系。新的环境中又没有自己熟悉的人,因此需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 具体来讲退休后要适应的转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客观环境(休闲环境)的适应。从原来熟悉并且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感情的环境中游离出来,无论是赋闲还是重新工作,都会与原来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处境,了解自己体力和精力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变化,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发现新环境的特点并积极地去适应,尽快建立与新环境的和谐关系。 第二,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工作中一定会有上下级的关系,有分工的不同,有责任的大小、而休闲环境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会有巨大的变化。例如,原来工作中的下属可能会在休闲环境中比自己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这种变化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需要克服原来的心理定势,重新审视新环境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而机遇则表现为对自我适应能力的检验,通过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尝试一种与原来不同的新的生活模式。 第三,自我认识与接受。这是所有的适应中最核心的内容,涉及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协调来自自己内心、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重树自信。随着工作、体力、精力和环境的变化,人们需要对自己重新评价,接受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自己的变化并且能够悦纳自己。很多情况下,当人们发现自己与原来的处境相比有了负面的变化之后,很容易感到自卑,并将自己封闭起来(这时最重要的是接受现实,勇于面对新的情况。 与原来紧张、有序但又要追求更多的成就不同的是,这段时期的生活应该追求更放松、更美好、更幸福。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从事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重拾原来因工作压力而不得不放弃的爱好或嗜好,从而进入人生的新境界。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克服的是对原来习惯的生活方式的留恋和对自己失去的“辉煌”的遗憾,以全新的面貌,去拥抱新的生活。 2、主要任务:享受生活、自我统合 在这一阶段之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明确的外在目标的,需要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绩和更好的结果。而在这一阶段,人们还会工作和学习,但已经不再是为了外在的目标,而是个人爱好和休闲的方式。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只是自我的满足和幸福。同时,在认真回顾自己一生的基础上达到自我的统和。 具体来讲,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适应退休后的生活环境,保持心身健康。调整心态,改变生活的节奏和内容,税纳自己,保持自信是其中的关键。第二,为家人分担部分工作。由于个人时间的充裕,可以为家人承担更多的义务,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家人分忧。这也是密切家庭关系的非常重要的表现。第三,建立并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与周围的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丰富和提高生活质量。第四,寻找新的兴趣和事业。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精力的情况,尽可能地从事有意义的事情,既是对自己生活的调剂,也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 16 手段(第五,对自己的一生进行总结。 这一阶段仍处于弗洛伊德划分的“生殖期”。在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中,这一阶段是第八个、也是最后一个周期,统整对失望(接近生命终点)。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回顾、反省一生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满意的,可以对一生有统整的认识,因而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的一生和未来的结局。而如果感到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和失意,并感到曾经错失很多的机会,则会对自己的一生失望和沮丧。换句话说,这一阶段的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与此前各个阶段的适应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成功的标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增加,全球范围内的老龄化已经来临,因此老年人的心身健康问题自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成功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作好及时的调整,尽快从对原来工作的留恋和回味中解脱出来,面对新的环境;?从事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工作,乐观地对待生活的变化和自己责任、体力、精力的变化;?与家人建立稳定、和谐的关系,拓宽人际交往的范围,与周围环境关系和谐;?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和接受。不会因为曾经的失落和失意而耿耿于怀;?坦然面对不断衰老的事实,及时调整自己目标和追求;?对即将来临的生命的终结能够坦然面对。 17 附加公文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扶贫工作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乡党 委、政府研究确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从今年起决战三年,实现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总体要求: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年度任务:2015,2017年全乡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精准识别 18 (一)核准对象。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一次进行核实,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核实后的名单要进行张榜公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精准度。建立精准识别责任承诺制,上报立卡的贫困户登记表必须经村小组长、挂组村干部、挂点乡干部、乡领导签字确认,并作出承诺,如扶贫对象不符合政策条件愿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 (二)分类扶持。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和蓝卡户三类,第一类为黄卡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第二类为红卡户,是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第三类为蓝卡户,是指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优先扶持黄卡户,集中攻坚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则通过保障扶贫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挂图作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乡里将根据各村情况对每年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三、精准施策 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清类别,分类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在抓好贫困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建设同时要抓好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精准施策。 19 (一)推进基础设施扶贫 1(对“十三五”扶持贫困村25户以上的所有自然村,由规划所牵头负责进行村庄建设规划。 2(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交通、电力、水利、就医就学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到2015年完成2个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确保到2016年底新一轮贫困村中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在调查摸底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保到2016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旧住房的改造任务;灌溉渠系建设和小山塘除险加固改造主要倾向贫困村,提高灌溉能力,到2017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困难问题;每年安排贫困村至少一个“一事一议”项目,以帮助解决路、桥、水等问题。 (二)推进产业扶贫 1(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高产油茶、白莲、等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贫困户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优先立项和优先提供苗木和种苗。每年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50户以上,到2020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个长效增收的主业。 乡财政筹集资金,重点打造空坑——XX扶贫产业带,带动全乡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 20 2(筹集精准扶贫到户资金。县乡筹集精准帮扶到户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奖补,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农业保险,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县财政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切出一半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了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经验收合格后每户获得一次性扶持资金5000元,按规划分批实施,5年内全覆盖;另外切除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贷款贴息。 3(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指导贫困村选择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产业;组建一个支撑有力的合作组织;设立一个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为条件成熟的贫困村安排2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合作商业银行按1:8放贷;创建一个部门配合的帮扶机制,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蔬菜局等相关部门在贫困村产业选择、合作社组建、技术培训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会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 4(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鼓励贫困农户以土(林)地经营权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联户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贫困户创办的家庭农场和有贫困户参与的合作社,县财政将重点给予资金扶持。广泛推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力争2,3年覆盖黄卡、红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推进搬迁扶贫 ,(正确引导。对地处边远、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就地扶贫难以奏效的贫困户,坚持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稳步 21 推进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县城次中心、中心圩镇或中心村有序搬迁转移。 2(整合资源。积极整合资源支持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道路、通水、通电、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等公共设施。 3(扶持政策叠加。搬迁移民户可同时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搬迁移民户除享受移民安置各项扶持政策外,迁出地的土地、山林、水面等承包经营权不变;帮助其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奔小康能致富。 (四)落实智力扶贫政策 1(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立项解决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新招聘的老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小学任教,每年安排优秀小学教师到贫困村小学轮流支教,让贫困村的小学生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项目。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公办幼儿园、村小附属幼儿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减半;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择优 22 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县属中学上学,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外,每人每学年再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助,并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8000元;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3(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继续实施“雨露”,支持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在校期间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补助;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为贫困户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定向培养人才,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三定向”的加20分录取;从2016年起,县里将切出20%的“三定向”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并根据当年招生考试情况确定具体加分标准。 (五)推进劳务扶贫 1(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就业。 2(鼓励能人创业扶贫。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经当地就业部门审核符合相关规定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23 3(解决贫困户进企业务工。积极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民工进企业务工,解决贫困家庭收入来源问题。 (六)推进保障扶贫 1(落实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 ,(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让其享受基本养老金保障。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县内住院给予特殊政策倾斜。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七)推进社会扶贫 县工业园管委会将牵头联合县工信委、县扶贫和移民办在企业界开展主题为“全民扶贫,邀您同行”结对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工业企业自愿参与到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激励和引导“爱心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争取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等扶贫攻坚工作。 四、精准帮扶 24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搭好精准扶贫的平台,实现扶贫方式由过去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突出抓好“七个到村到户”: (一)产业到村到户。每个贫困村都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围绕富民产业,选择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二)项目到村到户。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脱贫项目,找准脱贫路子,做到能种则种,能养则养,能外出务工则外出务工。贫困村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服务。 (三)柚苗到村到户。县委农工部将安排专项资金、县农业局负责购买调运柚苗,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20株以上柚苗,扶持贫困户种好“摇钱树”。 (四)资金到村到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发展目标、落实脱贫项目和帮扶资金,做到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专项扶贫资金要全部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行业扶贫资金、涉农部门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与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实现贫困户精准扶贫全覆盖。 (五)干部帮扶到村到户。进一步加大干部挂点帮扶贫困村和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力度。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每个贫困村都安排有一个以上县领导、一个以上县直单位、一个以上工业企业和一 25 笔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挂点帮扶。要按照“交朋友、摸实情、找路子、扶资金、促增收”的思路,继续推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2”结对帮扶工作,即每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扶助3户黄卡、红卡贫困户,按“一户一策”发展一项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户家庭经济“造血功能”,所帮扶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要达到2000元以上。通过三年扶贫攻坚,使全乡所有黄卡户、红卡户真正脱贫,对蓝卡户进行最低生活保障。 (六)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加强扶贫信息监测工作,及时更新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每年都要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变动状况、干部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扶贫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并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按照“贫困在库,脱贫出库”的原则,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及时销号,对有特殊情况返贫的登记入库,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对扶贫项目的安排及实施、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得到扶持等情况,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七)土坯房改造到村到户。凡居住在危旧房或土坯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内必须全面实施危旧房、土坯房改造,严格按照省定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标准补贴到户。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和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是实现扶贫攻坚的责任主体,各村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 26 实施意见,落实扶贫攻坚任务和措施。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是扶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乡党政班子成员、各村书记主任是扶贫攻坚的具体责任人。各村要广泛宣传扶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决心和措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乡组建扶贫工作站,由分管领导担任站长,同时安排4名有工作经验的干部集中办公,切实解决基层扶贫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 (三)夯实基层组织。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的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贫困村“无址办事”和“无钱办事”的问题,2015年实现贫困村村级组织都有活动场所的目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18年底贫困村全面消除“空壳村”。 (四)加大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严格把握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归口管理”的原则,实行扶贫资金专款、专帐、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凡涉及扶贫和移民资金的项目,一要严格按规定采取相应招投标形式,确定建设队伍;二要将所有与扶贫资金有关的施工合同必须列入廉政承诺条款;三要项目业主和建设单位必须签订廉政责任状。 (五)严格考核奖惩。一是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和村书记、主任个人年度考核及述职的重要内容;二加强工作督查,每个月对各乡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一次督查。督查结果一要作为扶贫 27 攻坚工作考核依据;二要与评先评优相结合。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28
/
本文档为【第二讲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