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逃避心理】灵性的逃避 逃避心理

2017-09-20 4页 doc 14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逃避心理】灵性的逃避 逃避心理【逃避心理】灵性的逃避 逃避心理 话题:逃避心理 健康养生 心理学 心理治疗 灵性 宗教 灵性除了为人性带来极大的好处,也可能在宗教组织中造成许多身心的痛苦。从佛洛伊德开始,心理学一直对宗教及其对心灵的破坏做出令人气馁的批评。这种批评虽然会打破许多人的宗教信仰,但最终其实非常有助于灵性,因为历史上许多宗教的破坏性都是以灵性掩饰心理扭曲的结果。以下讨论一些心理学所揭露最明显的宗教负面后果。大部分宗教向来反对性欲,现在已证明抑制性欲的痛苦后果会扩及性欲以外的部分,限制感受和温情的表达。天主教迫害「女巫」就是最明显的破坏实例,据...
【逃避心理】灵性的逃避 逃避心理
【逃避心理】灵性的逃避 逃避心理 话题:逃避心理 健康养生 心理学 心理治疗 灵性 宗教 灵性除了为人性带来极大的好处,也可能在宗教组织中造成许多身心的痛苦。从佛洛伊德开始,心理学一直对宗教及其对心灵的破坏做出令人气馁的批评。这种批评虽然会打破许多人的宗教信仰,但最终其实非常有助于灵性,因为历史上许多宗教的破坏性都是以灵性掩饰心理扭曲的结果。以下讨论一些心理学所揭露最明显的宗教负面后果。大部分宗教向来反对性欲,现在已证明抑制性欲的痛苦后果会扩及性欲以外的部分,限制感受和温情的达。天主教迫害「女巫」就是最明显的破坏实例,据估计,有数十万女性被压抑性欲的神父所折磨及杀害,只因为神父把自己的性欲投射到「女巫」身上,她们因为「性感迷人」而被控勾结魔鬼。西方社会到现在仍受到数世纪性压抑的牵连。大部分宗教一向反对身体,想以身体和世俗生活为代价来得到灵性的解放;贬抑身体和否定尘世的宗教已经面临肯定身体感官的生活和地 球生态学的大量反弹。大部分宗教都反对感受,最多只是赞扬爱和慈悲,却试图贬抑所有其它的感受;我们现在知道,压抑愤怒和其它负面感受时,潜意识会以更具破坏力的方式表现这些感受。许多宗教反对理智,西方的黑暗时代是最明显的例子。大部份宗教甚至会反对灵性,宣扬独一的真理,压制其它形式的灵性。宗教虽然提供充满希望及乐观的世界观,高举爱和真理的理想,同时却伤害了心灵生活的每一个面向:理智、感受、身体,甚至灵性本身。这些文化和历史上的运动仍然对集体心灵有很大的影响,当这些现象以个别的方式在特殊的案主身上表现时,我们会从个人心理动力和灵修如何互相影响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所谓的「灵性逃避」(spiritual by- passing)。灵性逃避指的是以灵性观念掩饰逃避的防卫机制,近年来逐渐流行使用这个术语,有助于治疗师描述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这是维尔伍德 (John Welwood,1984) 率先使用的术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灵性逃避与灵性的物化及合理化作用有关,灵性的物化 (spiritual materialism) 是邱扬?创巴采用的术语,指的是自我以灵性的外衣包装自己,但自我本身却一直没有改变;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是较传统的术语,指自我借着压抑冲动和感受来保护自己。灵性逃避会采用灵性的语言和概念「重新架构」个人的问题,以掩饰压抑和防卫,这是一种超个人的合理化作用。灵性逃避的特征虽然常常被形容得很有趣,甚至 造成误导,但其实这种现象的普遍程度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灵性逃避采用的各种形式:灵性逃避的特征一、「我不想表现自己的愤怒,因为我不想伤害别人。」这句话是一位学习团体历程的学生所说的,他以高度灵性的术语「不害」(ahimsa)、「正语」(均为佛教术语) 来解释自己的逃避愤怒,也为自己逃避团体的密切互动找到借口。别人回馈说,他的愤怒其实会以嘲讽、冷漠、疏离的方式表达出来,他对此回馈大感惊讶,并表示愿意尝试用更清楚直接的方式表达愤怒,而不是在潜意识中间接地表达。二、「我不想挖掘过去,我想放下过去,往事已无法改变,我要活在当下。」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常有这种反应,把面对童年创伤的恐惧隐藏在受人赞赏的「活在当下」。经过多年的压抑,一个人很难看见自己的过往并没有真的过去,而是以未竟是事或「有缺憾的完形」(incomplete gestalt) 持续到现在。虽然往事确实无法改变,但我们与过往的「关系」,却可以在处理这些创伤的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改变。与第二点有关的是:三、「我只想原谅某某人,继续往前走。」宽恕在灵性和心理上当然都是健康的,但努力或强迫宽恕,却没有真的处理痛苦、伤害、愤怒或哀伤,就好像把护创胶带贴在感染的伤口上,伤口仍然会化脓溃烂。处理过伤害和愤怒后,自然会产生原谅。如果强要原谅,就是以「放下」之名行否认之实。不论是儿时受虐、最近的争吵或任何情形,原谅都是 处理之后的副产品,这种原谅是真诚的,是来自深层的反应,而不是埋藏真实感受的专制作法。四、「我专注在灵性的道路后,越来越不执着于自己对别人的期望和需要。」真正的不执着必须跟分裂和否认有所区别。经历许多内在工作之后,灵性上确实会逐渐产生不执着,但这个字眼经常被用来掩盖自己与真实需要之间的分裂,或是否认别人在自身情感生活里的重要性。治疗经常揭露破坏性的原生家庭模式,案主在其中求生存的最佳选择就是退缩。灵性的理想是不执着于世界、超越人类关系的需要,这种理想对许多早年受到创伤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找到理由逃避亲密和自己对他人的需要。五、「我想对人心怀慈悲,献身于世上的慈悲行动。」关于内在发展的关注和外在的行动,在两者间的平衡是心理,灵性成长最细腻的面向。普世大爱和慈悲服务的阴影面就是相互依赖 (codependence),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很容易丧失自我,不再注意自我和自己的需要。当爱与慈悲服务的价值被用来否定自己的需求时,很容易产生怨恨和耗竭。太急于追求灵性功课,也可能产生灵性逃避。从超个人观点来看,整个人生确实具有意义和更大的目标,而追寻更大的意义也是值得赞赏的,但过于急切地把所有目标集中在灵性功课的探索,也可能成为逃避眼前痛苦的方法。真正的灵性功课不在远方,通常就在痛苦、黑暗及困惑之中,往往只有在回顾时才能认清这些功课的真相,而且可能在数年或 数十年之后,整个故事才有机会展现出来。还有一种较根深蒂固的灵性逃避方式,通常见于宗教的基本教义派人士。基本教义派可能是僵化的性格结构用僵化的信念来掩饰自己的一种方式,譬如心里学文献有许多纪录,谈到心理治疗减轻及处理防卫机制之后,如何使人的信仰从严厉、苛刻、旧约式上帝转变成接纳、关爱的上帝形象。随着治疗的进行,使人逐渐以较不压抑的方式追随灵性道路。刚刚改变信仰的人和最近体验到灵性开启的人,恐怕是最容易出现灵性逃避的实例。当人试图把新的灵性世界观放入生活时,甚至可以把他们的全心投入和灵性逃避视为一种发展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试图学习自己「应该」和想要成为甚么样的人,而不是了解自己的原貌。
/
本文档为【【逃避心理】灵性的逃避 逃避心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