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017-09-16 16页 doc 36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热情接待家属及病儿,更衣、洗澡、剪指甲、测体温、磅体重,并在患儿的手腕上戴上明显的标记,写上床号、姓名、性别,由责任护土向家属做好人院宜教及探视制度,介绍主管医生。 3、保暖: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温度55,—65,,使病儿核心温度维持在36.5—37.5?。 4、做好皮肤、粘膜、脐带、口腔护理,每日沐浴一次,每1.5—3小时更换尿布一次,并更换体位,大便后,随时更换尿布,用温水从前向后擦洗臀部...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热情接待家属及病儿,更衣、洗澡、剪指甲、测体温、磅体重,并在患儿的手腕上戴上明显的标记,写上床号、姓名、性别,由责任护土向家属做好人院宜教及探视,介绍主管医生。 3、保暖: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温度55,—65,,使病儿核心温度维持在36.5—37.5?。 4、做好皮肤、粘膜、脐带、口腔护理,每日沐浴一次,每1.5—3小时更换尿布一次,并更换体位,大便后,随时更换尿布,用温水从前向后擦洗臀部并涂紫草油或达克宁霜,脐带未脱者,注意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5、注意喂养,新生儿尽快开奶,按需哺乳,如病情需要可照医嘱定时喂养。喂奶时头偏向一侧,若病儿饥饿,随时哺喂,喂奶后竖抱排气右侧卧位半小时。必要时抬高上身15—30?。 6、预防感染: (1)医护人员人室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假,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触病儿前后应洗手,若有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疾病,病儿应立即进行相应的隔离(或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或三氧灭菌机消毒1—2次,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十五分钟,出院病儿的床单位,暖箱须进行终末消毒。 8、病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喂养知识和疾病恢复期的护理知识等出院宣教。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循环中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入院后按医嘱立即抽血作培养加药敏,严格无菌操作。 3、保证足够水份,营养及热卡,不能进食可给胃肠外营养,静脉补液。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T(P(R神志、眼神及有无并发症,注意脐部和皮肤护理,尤其要要警惕脑部并发症。 5、注意保暖,纠正缺氧,黄疸较重者应按医嘱及时光疗,并按蓝光箱治疗护理常规。 6、按医嘱保证抗生素的正确应用,注意药物的浓度,时间、静脉输液时注意速度,必要时用输液泵。 7、一般护理:包括皮肤、口腔清洁及感染病灶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脑损伤,主要由于围生期缺氧及数量所致的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实质出血等。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保持安静、减少头部搬动,一切治疗护理操作须集中、有序、轻柔进行。 3、抬高上半身15-30t,采取右侧卧位。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 (1)生命体征:T(P(R(面色和出血情况。 (2)神志、前囱、眼神、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肌张力、有无抽搐、惊厥、脑性尖叫及呕吐等。 (3)观察局部输液情况,防止药液外渗。 5、保证液量及热卡供给,对吸吮困难者,可行鼻饲喂养,呕吐者,可予生理盐水液洗胃或暂者给予禁食并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 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红臀等。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分宫内感染性肺炎及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1)宫内感染肺炎是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致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 (2)出生后感染性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卧位:必要时半卧位,应以常更换体位,拍背,吃奶呛咳者应给予鼻饲、防窒息。 3、给氧pm;根据病情选择头罩或鼻导管,给氧保持患儿口鼻腔清洁,保证氧气的供给,同时严密监测血气变化,缺氧好转后即应停止给氧,FiO0.32—0.5并湿化。 4、吸痰pm,保持呼吸道通畅。 5、超声雾化pm,痰液粘稠者应雾化后及时拍背,吸痰。 6、保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最好采用微量泵控制。 7、严密观察病情:神态、面色、呼吸快慢,深浅及节律、缺氧情况,如有呼衰、心衰、休克等征象时即刻医生,并采取积极的急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腹胀,呕吐及便血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小肠、结肠广泛或局限性坏死为特点,多见于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多在出生2周之内。 l、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采取半卧位。 3、遵医嘱禁食:腹胀伴呕吐者给予胃肠减压,负压应保持在40mmHg,保持引流管通物,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腹胀重者必要时加肛管排气,每天更换消毒引流瓶,每周更换胃管二次。 4、在禁食,胃肠减压阶段,遵医嘱静脉补液,输血浆或输血等肠道外营养,保证热卡供给,注意输液及输血速度,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 (1)一般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四肢温度、皮肤弹性、眼、前囱是否凹陷,有无脱水及酸中毒征象,黄疸情况。 (2)密切观察腹胀情况:注意有无肠穿孔、腹膜炎、休克等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呕吐者应注意呕吐物的次数、颜色、性状及量,同时应注意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有无粘液及脓血)有异常时及时医生,并留取标本。 6、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防发生鹅口疮,有禁食时,应每天用3,苏打水清洗口腔粘膜,有鹅口疮者应先给3,苏打水清洗后再涂以制霉菌素液,有溃疡者可局部涂药,口唇干裂者可涂以石蜡油或甘油。 7、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耳后、颈部、腋下、胸腹沟、臀部等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裤,呕吐后及时更换衣服,病情许可时应每日沐浴一次。 8、停禁食者,根据病情需要应先试喂5,糖水数次,无呕吐及腹胀再喂少量稀释的乳汁,若能耐受逐渐增加摄入量,量应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渐增加。 新生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畸形疾病,常分青紫型和非青紫型,其次又因缺血缺氧性疾病,感染等多种原因而造成的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以病毒感染和缺血缺氧为多见。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 a、保持安静,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哭闹和不良刺激,必要时用镇静剂,病室温度保持在24—25?,相对温度55,—65,,防止过度变化。 b、喂养;以少量多次缓慢喂养,奶孔不宜过小过大,以少力而不以引起呛咳为度。 c、氧气吸人:呼吸困难及青紫时及时供氧,并取半卧位,使隔降低和减少回心血量。 d、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遵医嘱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3、切观察病情:注意面色、呼吸、心率、心律(特别在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后心率的变化)肝脏、尿量及病儿的一般情况,应准确记录出入量。 4、预防并发症: (1)预防感染: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行口腔、脐部、臀部护理,注意皮肤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2)防止血栓形成,特别是脑栓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血粘稠度高,高烧或低温可引起脱水,易致血栓形成,需及时补充液体。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原因众多:1、喂养不当;2、胃粘膜受羊水或药物刺激;3、各种感染;4、颅内压升高;5、胃肠功能失调等,由于新生儿对呕吐协调不佳,呕吐前亦无恶心反射,故常从鼻腔和口腔同时喷出呕吐物,有时则进入气管导致窒息。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卧位:头高足低,右侧卧位,避免因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 3、喂养:采用正确的喂奶方法,少量多次,喂奶后将婴儿竖抱,轻拍背部待气体排出后轻放于床上。有中度以上脱水者应禁食。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次数、量、性质、呕吐物的气味、颜色、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大小便的次数、量、腹部情况四肢循环。发现异常者报告医师,尽早明确诊断。 5、呕吐严重者要及时遵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 新生儿出血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血症又名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依赖因子所致的出血症.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减少搬动,以便加重出血,局部出血者注意压迫止血,可置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以助止血(但需要注意保持正常体温)脐带出血者,重新消毒,包扎。 3、喂养:有消化道出血者,轻者低温牛奶,重者遵医嘱禁食,或遵医嘱从胃管内注入止血药。 4、观察病情变化。 (1)注意T(P(R(BP(精神状态及神经体征,反应力,末梢循环,面色、呕吐物中有无出血,次数、量、大小便的颜色、量等。 (2)重点观察;出血部位,性状、次数、量、色等变化,并通知医师,如需输血,做好血型、血交叉准备及抢救工作。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感染、寒冷、早产、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症。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平卧,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一次。 3、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 (1)轻症者可用缓慢复温法,温水浴后将新生儿用预暖衣包裹,置于24—25?室温中,同时加热水袋(水温从40?逐渐至60?),促使体温上升,待体温上升到35?时,移进预热至28?的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C,以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至36.5—37?。 (2)重度硬肿,体温在30?以下者,缓慢复温效果差,现多主张快速复温。 可将病儿送人预热至27?以上的暖箱中,每小时升高1?箱温,直到体温恢复亦可配合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在快速复温的同时必须供氧,做好呼吸管理及供氧,监测有无酸中毒,低血糖和凝血等。 4、供给足够热卡,可先用静脉高营养,待消化道机能正常后再喂奶。 5、密切观察病情: (1)一般状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T(P(R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肺出血等出血倾问。 (2)若有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间歇供氧,必要时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3)若发现有肺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并做好抢救及输血准备。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寸感染、寒冷、早产、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症。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平卧,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一次。 3、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 (1)轻症者可用缓慢复温法,温水浴后将新生儿用预暖衣包裹,置于24—25,室温中,同时加热水袋(水温从40?逐渐至60?,促使体温上升,待体温上升到35?时,移进预热至28?的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以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至36.5—37,。 (2)重度硬肿,体温在30?以下者,缓慢复温效果差,现多主张快速复温。 可将病儿送人预热至27?以上的暖箱中,每小时升高1?箱温,直到体温恢复亦可配合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在快速复温的同时必须供氧(做好呼吸管理及供氧,监测有尤酸中毒,低血糖和凝血等。 4、供给足够热卡可用静脉高营养,待消化道机能正常后喂奶。 5、密切观察病情: (1)一般状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T(P(R记录出人量(观察有无肺出血等出血倾问。 (2)若有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间歇供氧,必要时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3)若发现有肺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并做好抢救及输血准备。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是由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 1、实行保护性隔离,保持安静,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有条件最好单独房间隔离,双眼用避光遮盖。 2、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呼吸、用镇静剂的疗效及副作用。 4、用氧化消毒剂(3,过氧化氢或l: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部,再涂以碘酒以消灭残余破伤风杆菌,换下的敷料应焚烧。 5、禁食者从静脉供给营养,置胃管者每次喂奶应先用空针回抽残余奶,复注并在鼻饲奶量中减去残余量,恢复期喂奶窒息,胃管每周更换二次。 6、剪短指甲做好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褥疮和堕积性肺炎的发生。 蓝光治疗及护理常规 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出,从而减轻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照光前的护理。 (1)检查蓝光箱电源及灯管是否完好。不亮应及时调换,有灰尘先擦净。 (2)室温低要预热,待箱温或到30?左右方将病儿抱人内,湿度保持55,—65,。 (3)天热可将光疗装置放在通风处,如走、门口、窗旁等。 (4)照光前,一般先洗澡,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操后不应扑粉,以免防碍光线照射皮肤。 (5)剪短指甲,用黑色不透光纸遮盖双眼(注意眼部护理)保护会阴及足跟等骨突处。 3、光照射的护理: (1)病儿以裸体置于箱内中央,若因烦燥、移动体位后应予纠正。 (2)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消除。 (3)注意病情观察:如黄疸消退情况,并发症(如青铜症、核黄疽等)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39?作物理降温,每2小时测T(P(R一次,做好病情记录。 (4)由于光疗时不显失水增加,要注意补液和喂水。 (5)对于特别瘦小的病儿,骶尾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而引起皮损,每2小时翻身一次。 4、照光后的护理: (1)光疗结束后应现再次进行全身沐浴或擦身,并检查全身有无皮损等。 (2)继续观察皮肤黄疽反跳现象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及程度等、判断其发展情况。通常先在面部、然后躯干、到四肢。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的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去除其他诱因,避免使用引起新生儿用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药物,如维生素K、磺胺等。 4、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病情,取得合作。 5、保暖、合理喂养。体温维持在36~37度之间,患儿黄疸期间食欲差、吸吮无力,应耐心喂养,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6、降低胆红素浓度,予蓝光疗法、换血疗法、输血浆或白蛋白。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7点: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4)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5)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6)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2(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患儿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和呼吸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按治疗原则给与相应的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进行氧疗、输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碱性药物或葡萄糖等,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遵医嘱用鲁米那、速尿、甘露醇、纳洛酮或氨茶碱等药物,对症治疗,以达到镇静解痉的目的。 4、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加强喂养,保证营养的供给。 5、保持呼吸道通畅。 6、做好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治疗。 7、健康教育: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以获得其支持理解,为足够疗程、及早治疗、综合治疗而建立信心和理解;做好出院宣教,争取早期干预、定期随访,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所致的感染。主要病理改变为脏器纤维化,多见于早产儿。临床多表现为营养障碍,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肝脾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黏膜出现圆形、卵圆形或虹彩状皮疹、斑块,多见于口周,手脚出现大泡饭或大片脱皮。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或早产儿一般护理常规。 2.按传染病护理常规,严格执行床旁隔离。 (1)治疗和护理操作放最后集中进行。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戴手套,贴醒目标识,加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2)床旁放置专用收纳桶,患儿衣物单独用 1:80 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在送洗浆房清洗,医疗废物单独放置,并标明传染性废物。 (3)患儿用物专用,出院后床单元及所有用物进行彻底消毒。 3.皮肤护理 (1)皮损明显者如暖箱暴露皮肤。 (2)斑丘疹处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一次。 (3)保持患儿安静,保护四肢防止皮肤抓伤 (4)加强臀部及皮肤皱褶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4.梅毒假性麻痹护理 (1)90%患儿有股损害,严重时出现梅毒假性麻痹,表现为四肢弯曲状态,张力大,不能自然放松伸直,牵拉时剧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治疗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强行体位,尽量减少患儿的疼痛和不必要的刺激。 (3)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时,仔细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1)加强全身检查,及时发现皮疹、红斑、大疱及脱皮部位变化,观察甲床,角膜及口腔黏膜有无炎症表现。 (2)梅毒性鼻炎可有鼻塞、张口呼吸、脓血样分泌物及鼻前庭湿疹样溃疡。 (3)观察患儿精神,肝脾及黄疸情况,有无发热,前囟膨隆,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6. 健康教育: (1)做好心理护理。 (2)治疗好后出院后第1、2、3、6、12月应随访RPR滴度,若1岁未减低或升高应再次治疗。 (3)神经梅毒患儿每6个月进行脑脊液检查,直至细胞数正常、VDRL阴性。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定 义】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含脂肪或带脓血,是新生 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 【观察要点】大便次数、性状、量,是否有腹胀,饮食情况,有无脱水和酸 中毒等情况。 【护理常规】1、入院后立即进行床边隔离,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注意保暖,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 3、腹泻病儿急性期暂禁食,轻度腹泻只需减少奶量,呕吐腹泻 严重者暂时禁奶,进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8-12小时,然后 开始喂奶。 4、加强巡视,注意大便次数、性质、量及腹部症状,并记录24 小时出入量。 5、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禁食期间每日测体重一次,口腔护理两次。 7、如有肛周糜烂时,进行TDP照射。严重者给予入温箱暴露疗 法。 8、失水明显时易有露眼现象,易至角膜干燥二发生角膜炎,应 滴氯霉素眼药水及金霉素眼膏进行预防。 【安全提示】1、有脱水者,眼眶和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 2、有酸中毒者,多数表现精神极差、反应差,口鼻周发绀, 面 色苍白或发灰,皮肤花斑等,少数可表现为典型的呼吸深 长、口唇樱红。 【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向家长介绍食具消毒的方法,喂养卫生知识及 臀部护理知识。 2、出院指导:1)注意室内温湿度及通风。 2)注意奶具消毒,哺乳前清洁乳头,防止肠道 感染。 3)避免着凉,引起腹泻。 4)坚持新生儿抚触,增加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定 义】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 环障碍。 【观察要点】1、早期预测,做好充分准备。 2、复苏后处理 评估和检测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 经皮氧饱和度及窒息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等,控制惊厥, 治疗脑水肿。 【护理常规】1、保暖,减少散热,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 后伸至中枕位,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触觉刺激: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无 自主呼吸和心率小于100次/分,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 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手指压与放 的时间比为1:1.5,氧气流量应大于5升/分。胸廓起伏时 证明通气有效。 3、胸外按压心脏:如心率小于80次/分,需胸外心脏按压,频 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2cm。 4、药物治疗 5、患儿取侧卧位,床边配吸引器等物品,观察患儿神志、肌 张力、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 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6、维持患儿肛温36.5?-37?. 7、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注意颈项、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 皮肤护理。每2-3小时翻身一次,加强口腔护理和脐部护 理。 【安全提示】 大多数窒息患儿经抢救能够恢复呼吸,肤色转红,哭声响亮, 少数患儿病情继续发展并反映到脏器病变,进入危重状态。 【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1)安慰家长,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2)复苏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多陪伴、接触患 儿,给与安慰。 2、出院指导 :1)细心喂养,正确添加辅食。 2)注意温湿度和保暖。 3)预防感染。 4)病情有变化随时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新生儿低血糖指全血血糖<2.6m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应差、阵发性紫绀、震颤、惊厥、呼吸暂停、肌张力低、激惹、多汗、苍白等。 一、 病情评估 1. 评估血糖 2. 评估呼吸、神经系统症状等 二、 护理常规 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葡萄糖,控制输液速度。 2. 喂养: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 3. 监测血糖:遵医嘱按时监测血糖。 4. 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有无震颤、多汗、呼吸暂停等,并给予相 应处理。 新生儿高血糖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血糖症指全血血糖>7.0m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其主要 临床表现为:口渴、烦躁、多尿、体重下降、惊厥等。 一、病情评估 1.评估血糖 2.评估呼吸、神经系统症状等 3.评估尿量、体重 二、护理常规 1.维持血糖稳定:严格控制输注葡萄糖的量及速度,监测血糖变化。溶血症患儿换血后容易出现高血糖症,换血操作时要注意换血速度,静脉推注药物尽量用生理盐水配药,不用含糖液稀释药物,换血结束后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2.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体重和尿量的变化,遵医嘱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3.做好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
本文档为【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