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兰亭集序

2017-09-19 7页 doc 31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教案                                   王羲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2.了解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3.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梳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味,培养良好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生死问题的哲理思辨和对生命意义、价值的思考;体验古人感悟人生的情趣,感受自然之美。 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案                                   王羲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2.了解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3.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 1.梳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味,培养良好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生死问的哲理思辨和对生命意义、价值的思考;体验古人感悟人生的情趣,感受自然之美。 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重点文言句子。 2.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区别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与老庄思想的差异。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1.导语 2.资料积累 ⑴走近作者: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祖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由于他卓越的书法艺术,获得了后世的普遍的赞扬,人称“书圣”。他书写的《兰亭序》,笔意妍丽劲健,为千古书法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著有《王右军集》。 ⑵追溯背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共有四十一人参加。会稽郡是当时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山阴山是江南风光秀美的地方,兰亭在山阴县的兰渚山麓的兰溪江畔,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西南20余里,是我国最早的兰花产地。暮春三月,稽山披翠,水流淙碧,兰花吐香。王羲之一行在此临流嬉戏,兴致勃起,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和辞赋,共计三十七篇,编定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写序,即《兰亭集序》。 ⑶文体知识:序,是序言的简称,其作用在于介绍、推荐某人著作或某材料,说明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同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从表达方式上说,序言可以以记叙、描写为主,可以以说明为主,也可以以议论为主,当然也可以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 本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学生活动】 请一学生起立诵读文章,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提醒学生分段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分段结果。此处是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       【整合答案】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述和描写,先叙集会的时间、地点,后点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是议论、抒情,由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2.质疑问难,疏通文意 自主诵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全文。特别要重视下列句子的翻译。  ⑴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⑶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⑷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⑸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总结归纳   积累整合 (1)重点实虚词 修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指寿命长)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期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次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驻地) 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思想情绪,情致)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 (2)古今异义 ①列坐其次   古义:它的旁边。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 ②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自然界的种类。   今义:物品的种类。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④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3)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4)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所以游目骋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用作动词。 ④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做相等。 (5)文言句式 ①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定语后置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 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 ⑤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 ⑥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 4.分析思路,梳理结构 再速读全文,梳理全文的文脉层次。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巡回参与,指导完善。指一生到黑板板演,列出本文的结构层次表。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归纳。 5.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通过以上的梳理文脉层次,怎样理解作者的观点?    文章由美景妙时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受到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就会死亡。作者由“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认识,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虽然文中的寿夭、生死不能自由决定,即而有些伤感,但作者仍然认识到盛衰、生死是必然的,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三)课内小结  强化重点 通过以上的诵读梳理,我们掌握了“修、致、期、次”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理清了全文的结构层次,把握了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题目,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第2课时                                                                   (一)温故入新,巧妙过渡 1.检查巩固(巩固上节课学习效果) 检查背诵前两个自然段。可先指生背诵,再齐背。然后探讨上节课留下的课下探究题,指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为:从山水游赏中体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2.回顾导入(起导语作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把握了本文的层次脉络,了解了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在诵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章是如何由叙事转到议论的。 (二)析段品句  难点突破 1.精段分析 问题一: 文章第一、二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1)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诵读第一、二自然段,在诵读中梳理与本问题相关的语句。 (2)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对本题的认识,讨论思考,形成统一的意见,其中一人说出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和提出的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点拨和释疑,对学生答案进行归纳完善) 【整合答案】 原因是:一是前来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是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三是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是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问题二: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第三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的? 【学生活动】 学生诵读第三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找出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 学生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参与。然后全班交流,对学生的理解,教师要予以充分肯定,不必强求答案的完整与固定,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和提出的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点拨和释疑,抓住几个关键的句子,由“快然自足”到“不知老之将至”,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对学生答案进行归纳完善) 【整合答案】 第三段议论的中心是生死观的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受,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2.典句鉴赏 先翻译下列句子,然后说说每个句子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⑵“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学生活动】 学生先翻译这三个句子,再分组讨论三个句子所写内容,从中表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译文:“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激湍,(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河漂流在水上,人们都列坐曲水之旁。” 这句话描写出了环境的优美,面对山清水秀的大好春光,暗示了作者及聚会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⑵译文:“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对酒赋诗,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是令人快乐。” 一俯一仰之所见,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信可乐也,又预示了下文将有所发挥。 ⑶译文:“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彻底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三)挖掘内涵,提升人格 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青春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我们该如何度过?通过学习本课,你对此有怎样的启示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比照,形成个性化的观点。 (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诗文,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古人对时间、生命的一般认识,启发学生对生命终极目标、生命价值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青春的美好与短暂”和“美景与乐事的短暂”相类比,借鉴王羲之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 【整合答案】 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万端。是的,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留恋有生之乐。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拥有那美好的留恋。青春也是这样,不能永远拥有,但决不是我们虚掷青春的理由。只有有所成就,才能无愧于闪光的青春。 (四)拓展延伸,走近高考 阅读下面三则有关王羲之的轶事,完成1-3题。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           坦,坦露 B.求市未能得                   市,集市 C.羲之叹惜弥日                 弥日,一整天 D.但言王右军书                 但,只要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遂以女妻之 ③各为五字 ②烹以待之                ④其书为世所重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⑵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⑶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
本文档为【兰亭集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