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太极拳与哲学文化的实用关系

2017-11-26 5页 doc 17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6115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太极拳与哲学文化的实用关系论太极拳与哲学文化的实用关系 哲学是为了实践而存在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运动、武术,大概没有一种可以像太极拳这样,与哲学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这里谈的哲学,并不是指一般的西方哲学,而是指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太极拳与易学、理学和老庄的关系尤其密切。 其实「哲学」一语,来自19世纪末日本学者对“philosophy”一词的翻译,中国传统文化上没有「哲学」这个术语,只有儒学、老庄和佛学。“philosophy”本意是爱(philos)智(sphia),因此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以来就偏重在理论的探讨;中国的哲学,无论儒、释、道,都着重在实...
论太极拳与哲学文化的实用关系
论太极拳与哲学文化的实用关系 哲学是为了实践而存在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运动、武术,大概没有一种可以像太极拳这样,与哲学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这里谈的哲学,并不是指一般的西方哲学,而是指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太极拳与易学、理学和老庄的关系尤其密切。 其实「哲学」一语,来自19世纪末日本学者对“philosophy”一词的翻译,中国传统文化上没有「哲学」这个术语,只有儒学、老庄和佛学。“philosophy”本意是爱(philos)智(sphia),因此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以来就偏重在理论的探讨;中国的哲学,无论儒、释、道,都着重在实践,以之为生活的指导。譬如「学生」一词,来自道教创始人东汉末年的张道陵,他自己谦称为「学生」,其本意为「学习如何生活」。十八世纪欧洲知识界极有代性的人物鲁索(J. J. Rousseau, 1712-1778)就曾说:「学识与人品无关。」在欧洲有很高的学术或艺术成就的人,其品德修养极差的比比皆是,譬如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这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是难以想象的。儒家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辩是理论层次,但这一切无不为了「笃行」这个实践的工夫。其实,近代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就主张:「理论是为了实践,实践对于理论拥有优先权。」这种看法倒与中国传统学问若合符节。 练太极拳可以变化气质 太极拳大师郑曼青先生曾经说:「习练太极拳可以变化气质」。这可从代表传统儒学的理学大师得到印证。北宋大儒张横渠(1020-1077)说:读是为了「自求变化气质」。横渠认为人性有两个层次,即「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指吾人乃禀天地之气而成,所谓「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天地之气的本性也就是人和万物所同具的天性。但人得阴阳五行之秀,为万物之灵,所以人的天地之性最为灵秀。所谓天地之性,其实是指天地生物的仁心善性。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有天无地,万物不得长养;有地无天,万物也得不到雨露的滋润。天地之性就是好生之德,要让万物得以出生繁衍,充分长养,让万物潜在的天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仁德善性就是天地之性,人生来就被赋予这个纯一不杂的善性。至于「气质之性」则是指每个人出生后,由于禀受阴阳二气的不同,譬如出生的年份、节令、时辰、地理位置、山川自然环境、家庭条件、父母性格、种族、信仰等无数不同的条件,而形成不同的气禀与性格。所以说「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气质之性在于对外物有所追求,张横渠称之为「攻取之性」。他说:「攻取,气之欲。口腹之于饮食,鼻舌之于臭味,皆攻取之性也」。这是人性中诸恶的来源。张载主张改变「气质之性」,回复到「天地之性」。他说,虽然「人之气质美恶,与贵贱夭寿之理,皆是所受定分」,但「气质恶者,学即能移」,通过学习克服追求外物的情欲,「使动作皆中礼」,则能变化气质,从而恢复本来的善性,即「天地之性」。借着无私、寡欲,去除后天、外在的影响,就能显露先天、内在的天地之性。练太极拳 也一样,要借着勤练拳架,将拙力、蛮力去除殆尽,彻底松柔之后,内劲自然就出来了。 北宋另一位大儒周敦颐(1017-1073)则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是指宇宙万有处于阴阳未分、一片静寂的太初状态,一动就有了阳,动到极致,物极则反,就沉静下来。一静就有了阴,静到极致,又开始运动。运动与静止互为根源,阴阳分开对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有了阴阳二气,就能化生万物。依照〈河图〉所标示的顺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水火木金土五行一出,东西南北中五位确立,就以五行配五气,即温、热、平、凉、寒,亦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就是「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其实,五行就是阴阳,阴阳就是太极。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说:「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所以我们不要把太极拳仅仅用来健身而已,要抓住太极原来的意义,体认到太极拳是一种「文人拳」,更是一种「哲学拳」,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一种「理学拳」。 练太极拳在练一口气 中国传统武术有句名言:「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拳尤其重视练气,道教特别重视养生之道,要求人要「练精化气,练气化 神,练神还虚,虚则成仙。」太极拳要求「内练一口气」,对呼吸有特别的要求,即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要求像胎儿在母体里,藉由脐带来向母体吸收养分。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外凸。出生时,脐带一剪断,就开始独立呼吸,变成用肺部的自然呼吸,这是「后天气」。太极拳要求腹式呼吸,是要回复「先天气」。气有多重要,大家只要观察婴儿的呼吸,就可得知。婴儿的呼吸和缓、深及脚踵,这是「踵息」或是「胎息」,总是吸得多,呼得少,这样才会成长。到了二十五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所吸到的气愈来愈少,吸少呼多,就开始衰老;到七、八十岁时,吸气显得困难重重,直到吸不到最后一口气了,生命也就到了尽头。所以太极拳要练气,尤其呼气的时候,要有存养的意念,把气存放到气海(即小腹)里,这样气才能愈养愈深。 相传吕洞宾所著的《太乙金华宗旨》,这本书是道教龙门宗传下来的内丹功经典,其中提到经由「河车倒运」,打通任督二脉,可以回复「先天气」。而太极拳的呼吸要求,完全依照《太乙金华宗旨》的指示,要用意念来引导吐纳。首先要全身放松,进入极为沉静的境界,集中精神。要吸气时先收缩肛门,想象气从「会阴穴」循着督脉由下往上走,首先通过尾闾关(即尾椎),这时就像牛在爬坡,非常缓慢。过了夹脊关(即腰椎),就像羊在爬坡,稍为快了一点。过了玉枕关(即颈椎),这时就像鹿在爬坡,非常地快。过了泥丸宫(即脑部)之后,此时气经由舌尖顶住上颚,由督脉转注于任脉,经上丹田、中丹田、而存入下丹田(即气海),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小周天。如是反复,周而复 始,这是「有为法」,务必练到十分熟练,才能进入「无为法」,那就是打通任督二脉,进入大周天了。 练太极拳在打通气、血 练太极拳随时要将舌尖抵住上颚,因为上颚是前胸任脉和后背督脉的桥梁。这个地方也正是我们的人中(亦称水沟),也就是脸部鼻梁下,嘴唇上略为凹陷的纵沟。这个人中是天地交会,阴阳交合的地方。有经验的老中医就凭观察人中的宽窄、长短、深浅,就可判定该人的寿元。其实,人的身上有九窍,在人中之上,鼻、耳、目各有两窍,相当于坤卦;在人中之下有三窍,即口、前阴、后阴。可见舌尖顶住上颚,能使天地相交,阴阳交合,能使津精玉液(即口水、圣水或龙涎)不断涌出,这里关涉到「练精化气」与「练气化神」,十分紧要。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想要健康,就要靠平时勤于锻炼。但是大部分的运动对健康并没好处。我们想要健康,就要选择对健康有益的,且能终身从事的运动,那大概只能找有氧运动了。所谓有氧运动,是指不增加呼吸的频率而能达到最大运动量的运动,那大概就只有四种最值得推荐了:高尔夫球、健走、太极拳与瑜珈。但打高尔夫球,不算来回球场的时间,光十八个洞就得花四个半小时,其步行九公里的运动量远远不及健走九公里,只花九十分钟。但健走也得找个山青水秀、交通安全的地方,不算来回时间,九十分钟的运动量不及打太极拳一个小时。太极拳不拘场地,只要通风即可,在办公室、小公园无不适宜。有人喜欢练瑜珈,我不鼓励。因为你不懂梵文,看不懂《瑜珈经》的原典,所能看得到的不知道已经翻译过几手 的《瑜珈经》,那早就走调了。而我们练太极拳练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直接研读《太极拳论》、《太极拳谱》这些原典,将随着习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体悟更深,何况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更在瑜珈之上,为何不选择太极拳呢, 易经坤卦的《文言传》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坤卦由六个阴爻积累而成,所以说坤道是「厚德载物」,《文言传》这段引文的本意是:平时积累善念、善言、善德、善行的家庭一定会有余庆,现在好,将来还会更好;现在如果不好,不必担心,将来一定会好转。反之,平常积累恶念、恶言、恶德、恶行的家庭一定会有余殃,现在不好,将来还会更不好;现在就算好也没有用,将来一定会变坏。臣子杀君王,人子杀人父,这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这都是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只是没有及早分辨出来罢了。如将这段引文放到养生健身来讲,那就是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语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保持心情愉快,这样身体就会健康,现在固然健康,将来还会更加健康。反之,平时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无度,起居失常,常妄作劳,身心不平衡,这样身体就会不健康,现在固然不健康,将来还会更加恶劣,得到重证、危证、死证,这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这都是经年累月,逐渐积累而成的,只是没有及早分辨出来罢了。因此为了健身,想练太极拳,就要及早下决心,不要等到病痛来了,才要临时抱佛脚。
/
本文档为【论太极拳与哲学文化的实用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