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

2017-09-21 50页 doc 491KB 4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 首 乌„„„„„„„„ | 藁 木„„„„„„„„ 目 录大 黄„„„„„„„„ | 羌 活„„„„„„„„ 一、中药的来源„„„„ | 五、中药的用药禁忌„„„ 陆 商„„„„„„„„ | 独 活„„„„„„„„ 二、中药的名称„„„„ | 六、中药的剂量„„„„ 怀牛膝„„„„„„„„ | 柴 胡„„„„„„„„ 三、中药的鉴定„„„„ | 七、中药的加工炮制„„ 川牛膝„„„„„„„„ | 前 胡„„„„„„„„ 四、中药的性能„„„„ | 八、中药的贮藏„„„„ 天花粉„„„„„„„„ | 防 风„„...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 首 乌„„„„„„„„ | 藁 木„„„„„„„„ 目 录大 黄„„„„„„„„ | 羌 活„„„„„„„„ 一、中药的来源„„„„ | 五、中药的用药禁忌„„„ 陆 商„„„„„„„„ | 独 活„„„„„„„„ 二、中药的名称„„„„ | 六、中药的剂量„„„„ 怀牛膝„„„„„„„„ | 柴 胡„„„„„„„„ 三、中药的鉴定„„„„ | 七、中药的加工炮制„„ 川牛膝„„„„„„„„ | 前 胡„„„„„„„„ 四、中药的性能„„„„ | 八、中药的贮藏„„„„ 天花粉„„„„„„„„ | 防 风„„„„„„„„ 半枫荷„„„„„„„„ | 北沙参„„„„„„„„ 各类中药材 甘 遂„„„„„„„„ | 明党参„„„„„„„„ 根及根茎类 狼 毒„„„„„„„„ | 走马胎„„„„„„„„ 狗 脊„„„„„„„„ | 猫爪草„„„„„„„„ 鸡骨香„„„„„„„„ | 白 薇„„„„„„„„ 贯 众„„„„„„„„ | 白头翁„„„„„„„„ 地 榆„„„„„„„„ | 白 前„„„„„„„„ 骨碎补„„„„„„„„ | 九节菖蒲„„„„„„„ 黄 芪„„„„„„„„ | 徐长卿„„„„„„„„ 麻黄根„„„„„„„„ | 一枝蒿„„„„„„„„ 甘 草„„„„„„„„ | 古羊藤„„„„„„„„ 乌 药„„„„„„„„ | 藕 节„„„„„„„„ 千斤拔„„„„„„„„ | 茜 草„„„„„„„„ 黄 连„„„„„„„„ | 金果榄„„„„„„„„ 葛 根„„„„„„„„ | 巴 戟„„„„„„„„ 白 芍„„„„„„„„ | 白药子„„„„„„„„ 山豆根„„„„„„„„ | 红大戟„„„„„„„„ 赤 芍„„„„„„„„ | 青木香„„„„„„„„ 鸡骨草„„„„„„„„ | 甘 松„„„„„„„„ 威灵仙„„„„„„„„ | 防 己„„„„„„„„ 苦 参„„„„„„„„ | 续 断„„„„„„„„ 升 麻„„„„„„„„ | 延胡索„„„„„„„„ 榕树须„„„„„„„„ | 白 术„„„„„„„„ 草 乌„„„„„„„„ | 板蓝根„„„„„„„„ 穿破石„„„„„„„„ | 苍 术„„„„„„„„ 川 乌„„„„„„„„ | 远 志„„„„„„„„ 白 蔹„„„„„„„„ | 木 香„„„„„„„„ 附 子„„„„„„„„ | 常 山„„„„„„„„ 人 参„„„„„„„„ | 漏 芦„„„„„„„„ 银 胡„„„„„„„„ | 川 芎„„„„„„„„ 洋 参„„„„„„„„ | 大 藓„„„„„„„„ 太子参„„„„„„„„ | 白 芷„„„„„„„„ 1 田 七„„„„„„„„ | 紫 菀„„„„„„„„ 浙 贝„„„„„„„„ | 三 棱„„„„„„„„ 当 归„„„„„„„„ | 龙胆草„„„„„„„„ 知 母„„„„„„„„ | 茅 根„„„„„„„„ 秦 艽„„„„„„„„ | 黄 精„„„„„„„„ 麦 冬„„„„„„„„ | 芦 根„„„„„„„„ 桔 梗„„„„„„„„ | 玉 竹„„„„„„„„ 天 冬„„„„„„„„ 党 参„„„„„„„„ | 藜 芦„„„„„„„„ 茎木类 南沙参„„„„„„„„ | 七叶一枝花„„„„„„ 松 节„„„„„„„„ | 苏 木„„„„„„„„ 紫 草„„„„„„„„ | 土茯苓„„„„„„„„ 桂 枝„„„„„„„„ | 鸡血藤„„„„„„„„ 玄 参„„„„„„„„ | 薤 白„„„„„„„„ 宽筋藤„„„„„„„„ | 皂角刺„„„„„„„„ 生 地„„„„„„„„ | 半 夏„„„„„„„„ 黄 藤„„„„„„„„ | 桑 枝„„„„„„„„ 熟 地„„„„„„„„ | 天南星„„„„„„„„ 木 通„„„„„„„„ | 桑寄生„„„„„„„„ 胡 连„„„„„„„„ | 白附子„„„„„„„„ 石南藤„„„„„„„„ | 檀 香„„„„„„„„ 白狗肠„„„„„„„„ | 千年健„„„„„„„„ 海风藤„„„„„„„„ | 通 草„„„„„„„„ 胆 参„„„„„„„„ | 菖 蒲„„„„„„„„ 夜交藤„„„„„„„„ | 钩 藤„„„„„„„„ 黄 芩„„„„„„„„ | 仙 茅„„„„„„„„ 沉 香„„„„„„„„ | 竹 茹„„„„„„„„ 泽 泻„„„„„„„„ | 射 干„„„„„„„„ 树皮类 干 姜„„„„„„„„ | 百 部„„„„„„„„ 土槿皮„„„„„„„„ | 桑白皮„„„„„„„„ 沙 姜„„„„„„„„ | 山 药„„„„„„„„ 厚 补„„„„„„„„ | 救必应„„„„„„„„ 良 姜„„„„„„„„ | 黄药子„„„„„„„„ 紫荆皮„„„„„„„„ | 黄 柏„„„„„„„„ 姜 黄„„„„„„„„ | 萆 „„„„„„„„ 肉 桂„„„„„„„„ | 白鲜皮„„„„„„„„ 莪 术„„„„„„„„ | 白 及„„„„„„„„ 牡丹皮„„„„„„„„ | 椿白皮„„„„„„„„ 郁 金„„„„„„„„ | 天 麻„„„„„„„„ 木槿皮„„„„„„„„ | 五加皮„„„„„„„„ 百 合„„„„„„„„ | 山慈姑„„„„„„„„ 海桐皮„„„„„„„„ | 秦 皮„„„„„„„„ 川 贝„„„„„„„„ | 香 附„„„„„„„„ 合欢皮„„„„„„„„ | 地骨皮„„„„„„„„ 2 杜 仲„„„„„„„„ | 棕榈皮„„„„„„„„ 榧 子„„„„„„„„ | 莲 须„„„„„„„„ 叶类 八 角„„„„„„„„ | 莲 房„„„„„„„„ 侧柏叶„„„„„„„„ | 布渣叶„„„„„„„„ 五味子„„„„„„„„ | 马兜铃„„„„„„„„ 荷 叶„„„„„„„„ | 龙利叶„„„„„„„„ 肉豆蔻„„„„„„„„ | 胡 椒„„„„„„„„ 大青叶„„„„„„„„ | 枇杷叶„„„„„„„„ 澄茄子„„„„„„„„ | 芘 茇„„„„„„„„ 番泻叶„„„„„„„„ | 人参叶„„„„„„„„ 桂 子„„„„„„„„ | 罂粟壳„„„„„„„„ 桑 叶„„„„„„„„ | 艾 叶„„„„„„„„ 芡 实„„„„„„„„ | 马槟榔„„„„„„„„ 花类 白芥子„„„„„„„„ | 桃 仁„„„„„„„„ 新荑花„„„„„„„„ | 密蒙花„„„„„„„„ 莱菔子„„„„„„„„ | 郁李子„„„„„„„„ 厚朴花„„„„„„„„ | 素馨花„„„„„„„„ 葶苈子„„„„„„„„ | 蕤 仁„„„„„„„„ 鸡冠花„„„„„„„„ | 鸡蛋花„„„„„„„„ 王不留行„„„„„„„ | 木 瓜„„„„„„„„ 芫 花„„„„„„„„ | 金银花„„„„„„„„ 地肤子„„„„„„„„ | 山 楂„„„„„„„„ 丁 香„„„„„„„„ | 菊 花„„„„„„„„ 青葙子„„„„„„„„ | 乌 梅„„„„„„„„ 木棉花„„„„„„„„ | 甘菊花„„„„„„„„ 胡麻仁„„„„„„„„ | 金樱子„„„„„„„„ 玫瑰花„„„„„„„„ | 款冬花„„„„„„„„ 蒺 藜„„„„„„„„ | 覆盆子„„„„„„„„ 槐 花„„„„„„„„ | 红 花„„„„„„„„ 急性子„„„„„„„„ | 牙 皂„„„„„„„„ 葛 花„„„„„„„„ | 旋覆花„„„„„„„„ 石榴皮„„„„„„„„ | 决明子„„„„„„„„ 扁豆花„„„„„„„„ | 凌霄花„„„„„„„„ 大风子„„„„„„„„ | 扁 豆„„„„„„„„ 合欢花„„„„„„„„ | 夏枯草„„„„„„„„ 瓜蒌仁„„„„„„„„ | 补骨脂„„„„„„„„ 田七花„„„„„„„„ | 蒲 黄„„„„„„„„ 瓜蒌壳„„„„„„„„ | 沙苑子„„„„„„„„ 果实、种子类 木鳖子„„„„„„„„ | 胡芦巴„„„„„„„„ 白 果„„„„„„„„ | 莲 子„„„„„„„„ 冬瓜子„„„„„„„„ | 槐 角„„„„„„„„ 柏子仁„„„„„„„„ | 莲子心„„„„„„„„ 罗汉果„„„„„„„„ | 赤小豆„„„„„„„„ 3 瓜 蒂„„„„„„„„ | 苦石莲„„„„„„„„ 山茱萸„„„„„„„„ | 草豆蔻„„„„„„„„ 丝瓜络„„„„„„„„ | 路路通„„„„„„„„ 茴 香„„„„„„„„ | 红豆蔻„„„„„„„„ 使君子„„„„„„„„ | 桑椹子„„„„„„„„ 蛇床子„„„„„„„„ | 白豆蔻„„„„„„„„ 诃 子„„„„„„„„ | 赭实子„„„„„„„„ 柿 蒂„„„„„„„„ | 益智仁„„„„„„„„ 青 果„„„„„„„„ | 火麻仁„„„„„„„„ 马钱子„„„„„„„„ | 韭菜子„„„„„„„„ 大海子„„„„„„„„ | 酸枣仁„„„„„„„„ 连 翘„„„„„„„„ | 槟 榔„„„„„„„„ 冬葵子„„„„„„„„ | 大 枣„„„„„„„„ 女贞子„„„„„„„„ | 大腹皮„„„„„„„„ 巴 豆„„„„„„„„ | 枳 子„„„„„„„„ 栀 子„„„„„„„„ | 麦 芽„„„„„„„„ 千金子„„„„„„„„ | 陈 皮„„„„„„„„ 牛蒡子„„„„„„„„ | 谷 芽„„„„„„„„ 蓖麻子„„„„„„„„ | 青 皮„„„„„„„„ 苍耳子„„„„„„„„ | 浮小麦„„„„„„„„ 杏 仁„„„„„„„„ | 橘 络„„„„„„„„ 鹤 虱„„„„„„„„ | 薏苡仁„„„„„„„„ 橘 核„„„„„„„„ | 车前子„„„„„„„„ 全草类 橘 红„„„„„„„„ | 枸杞子„„„„„„„„ 卷 柏„„„„„„„„ | 石 韦„„„„„„„„ 枳 壳„„„„„„„„ | 天仙子„„„„„„„„ 木 贼„„„„„„„„ | 麻 黄„„„„„„„„ 枳 实„„„„„„„„ | 牵牛子„„„„„„„„ 淫羊藿„„„„„„„„ | 刘寄奴„„„„„„„„ 佛 手„„„„„„„„ | 菟丝子„„„„„„„„ 细 辛„„„„„„„„ | 佩 兰„„„„„„„„ 香橼片„„„„„„„„ | 前层纸„„„„„„„„ 鱼腥草„„„„„„„„ | 九里明„„„„„„„„ 吴茱萸„„„„„„„„ | 蔓荆子„„„„„„„„ 紫花地丁„„„„„„„ | 鹅不食草„„„„„„„ 花 椒„„„„„„„„ | 苏 子„„„„„„„„ 锦地罗„„„„„„„„ | 车前草„„„„„„„„ 鸦胆子„„„„„„„„ | 茺蔚子„„„„„„„„ 麦„„„„„„„„ | 黑 草„„„„„„„„ 川楝子„„„„„„„„ | 谷 精„„„„„„„„ 蓄„„„„„„„„ | 肉苁蓉„„„„„„„„ 龙眼肉„„„„„„„„ | 砂 仁„„„„„„„„ 田基黄„„„„„„„„ | 马鞭草„„„„„„„„ 荔枝核„„„„„„„„ | 草 果„„„„„„„„ 山芝麻„„„„„„„„ | 藿 香„„„„„„„„ 4 仙鹤草„„„„„„„„ | 紫苏叶„„„„„„„„ 紫梢花„„„„„„„„ | 僵 蚕„„„„„„„„ 金钱草„„„„„„„„ | 紫苏梗„„„„„„„„ 珊 瑚„„„„„„„„ | 蚕 沙„„„„„„„„ 锁 阳„„„„„„„„ | 荆 芥„„„„„„„„ 水 蛭„„„„„„„„ | 虻 虫„„„„„„„„ 鹿衔草„„„„„„„„ | 薄 荷„„„„„„„„ 地 龙„„„„„„„„ | 五谷虫„„„„„„„„ 败酱草„„„„„„„„ | 香 薷„„„„„„„„ 珍 珠„„„„„„„„ | 九香虫„„„„„„„„ 白花蛇舌草„„„„„„ | 益母草„„„„„„„„ 石决明„„„„„„„„ | 蝉 蜕„„„„„„„„ 蒲公英„„„„„„„„ | 泽 兰„„„„„„„„ 牡 蛎„„„„„„„„ | 红娘子„„„„„„„„ 茵 陈„„„„„„„„ | 浮 萍„„„„„„„„ 蛤 壳„„„„„„„„ | 海 龙„„„„„„„„ 青 蒿„„„„„„„„ | 石 斛„„„„„„„„ 瓦楞子„„„„„„„„ | 海 马„„„„„„„„ 旱莲草„„„„„„„„ | 灯心草„„„„„„„„ 海螵蛸„„„„„„„„ | 膨鱼鳃„„„„„„„„ 莶„„„„„„„„ | 淡竹叶„„„„„„„„ 蜈 蚣„„„„„„„„ | 鱼脑石„„„„„„„„ 藻菌类 全 蝎„„„„„„„„ | 鱼 螵„„„„„„„„ 昆 布„„„„„„„„ | 雷 丸„„„„„„„„ 紫草茸„„„„„„„„ | 蟾 酥„„„„„„„„ 海 藻„„„„„„„„ | 灵芝菌„„„„„„„„ 蜂 蜜„„„„„„„„ | 田鸡油„„„„„„„„ 马 勃„„„„„„„„ | 银 耳„„„„„„„„ 竹 蜂„„„„„„„„ | 玳 瑁„„„„„„„„ 茯 苓„„„„„„„„ | 冬虫夏草„„„„„„„ 蜂 房„„„„„„„„ | 龟 板„„„„„„„„ 猪 苓„„„„„„„„ 桑螵蛸„„„„„„„„ | 龟 胶„„„„„„„„ 树脂类 土鳖虫„„„„„„„„ | 鳖 甲„„„„„„„„ 藤 黄„„„„„„„„ | 芦 荟„„„„„„„„ 斑 蝥„„„„„„„„ | 哈 蚧„„„„„„„„ 乳 香„„„„„„„„ | 血 竭„„„„„„„„ 白花蛇„„„„„„„„ | 鹿 筋„„„„„„„„ 没 药„„„„„„„„ | 天竺黄„„„„„„„„ 乌梢蛇„„„„„„„„ | 鹿尾巴„„„„„„„„ 阿 魏„„„„„„„„ 蛇 蜕„„„„„„„„ | 麝 香„„„„„„„„ 动物类 蕲 蛇„„„„„„„„ | 牛 黄„„„„„„„„ 5 鸡内金„„„„„„„„ | 羚羊角„„„„„„„„ 赤石脂„„„„„„„„ | 玄明粉„„„„„„„„ 红毛鸡„„„„„„„„ | 阿 胶„„„„„„„„ 滑 石„„„„„„„„ | 秋 石„„„„„„„„ 燕 窝„„„„„„„„ | 象牙丝„„„„„„„„ 阳起石„„„„„„„„ | 硇 砂„„„„„„„„ 龙涎香„„„„„„„„ | 象 皮„„„„„„„„ 石 膏„„„„„„„„ | 青 盐„„„„„„„„ 穿山甲„„„„„„„„ | 熊 胆„„„„„„„„ 寒水石„„„„„„„„ | 硼 砂„„„„„„„„ 夜明砂„„„„„„„„ | 狗 鞭„„„„„„„„ 浮水石„„„„„„„„ | 消 石„„„„„„„„ 五灵脂„„„„„„„„ | 虎 骨„„„„„„„„ 花蕊石„„„„„„„„ | 炉甘石„„„„„„„„ 獭 肝„„„„„„„„ | 豹 骨„„„„„„„„ 钟乳石„„„„„„„„ | 无名异„„„„„„„„ 刺猬皮„„„„„„„„ | 猴 骨„„„„„„„„ 紫石英„„„„„„„„ | 硫 磺„„„„„„„„ 犀 角„„„„„„„„ | 猴 肉„„„„„„„„ 龙 骨„„„„„„„„ | 信 石„„„„„„„„ 鹿 茸„„„„„„„„ | 猴 枣„„„„„„„„ 龙 齿„„„„„„„„ | 雄 黄„„„„„„„„ 鹿 角„„„„„„„„ | 紫河车„„„„„„„„ 石 燕„„„„„„„„ | 白石英„„„„„„„„ 鹿角胶„„„„„„„„ | 血余炭„„„„„„„„ 石 蟹„„„„„„„„ | 琥 珀„„„„„„„„ 鹿角霜„„„„„„„„ 其他类 矿物类 冰 片„„„„„„„„ | 柿霜饼„„„„„„„„ 水 银„„„„„„„„ | 礞 石„„„„„„„„ 薄荷脑„„„„„„„„ | 芜 荑„„„„„„„„ 朱 砂„„„„„„„„ | 自然铜„„„„„„„„ 樟 脑„„„„„„„„ | 干 漆„„„„„„„„ 轻 粉„„„„„„„„ | 青 矾„„„„„„„„ 儿 茶„„„„„„„„ | 五倍子„„„„„„„„ 红升丹„„„„„„„„ | 铜 绿„„„„„„„„ 海金沙„„„„„„„„ | 没食子„„„„„„„„ 磁 石„„„„„„„„ | 胆 矾„„„„„„„„ 青 黛„„„„„„„„ | 人中黄„„„„„„„„ 赭 石„„„„„„„„ | 密陀僧„„„„„„„„ 神 曲„„„„„„„„ | 人中白„„„„„„„„ 禹粮石„„„„„„„„ | 黄 丹„„„„„„„„ 淡豆鼓„„„„„„„„ 白 矾„„„„„„„„ | 芒 硝„„„„„„„„ 附录: 中药正名和别名索引„„„„„„„„ 6 中 药 基 本 知 识 中药是我们祖国的传统医药,又叫“国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 十分丰富。作为中药药工,必须掌握一定的中药知识,根据实际需要,主要 应懂得中药的来源、名称、品质鉴别、性能、用量、禁忌、加工炮制、保管 等知识。 一、中药的来源 中药材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部。 1、植物药 植物药来自于各种药用植物的根(如田七)、茎(如钩藤)、树皮(如肉 桂)、叶(如枇杷叶)、花(如金银花)、果实及种子(如八角)、全草(如车 前草)和分泌物(如乳香)等。也有部分植物药是经过人工对药用植物进行 简单加工提炼而成,如神曲、青黛和樟脑等。植物类药材大部分来自野生, 随着中药需要量日益增多和野生植物资源日益减少,许多常用植物药已逐步 由野生变为家种,并取得了成功,成为商品药材的主要来源,如人参、田七、 天麻、黄连和茯苓等。植物类药材是中药材中品种最多的一部分。在全国应 用较普遍的五百种中药中,植物药就占了80%以上。所以古代相沿把中药学 叫做“本草学”(以草本植物为本),把中药书称为“本草”,如《神农本草 经》、《本草纲目》等。 2、动物药 7 动物类药材来自于各种药用动物的个体(如水蛭、海马)、器官(如熊看,中药众多的名称又是一桩宝贵的遗产,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帮胆、鸡内金)、生理产物(如麝香、蚕砂)和病理产物(如牛黄、猴枣)等。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中药的鉴定和应用,对扩大中药的应用范围,寻找发现新也有部分动物药是经过人工进行简单加工制取而成,如蟾酥、阿胶和鹿胶等。的药源,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形势的发展,许多药用动物也逐步由野生变为人工饲养,并取得了可喜中药名称的种类 的进展,如鹿、麝、珍珠和全蝎等。动物类药材在我国的应用与植物类药材 中药名称一般分正名和别名两类。正名又叫通用名,为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历代本草记载的动物药总数达六百余种,目前 所通用和历代本草著作所沿用,一般以《药典》所载为标准。别名又叫异名、动物药品种虽然只占常用中药的12%(六十余种),但因其疗效显著,作用 地方名、俗名、土名,为个别地区所使用,或本草书虽有记载但使用不广的范围广,故至今仍为广泛使用,成为中药材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类中药名称。 3、矿物药 中药命名的方法 矿物类药材包括可供药用的天然矿物(如石膏、朱砂、磁石)、矿物加 工品(如白矾、轻粉、红升丹)和动物的化石(如龙骨、龙齿、石燕)。本依形态命名:如乌头、牛膝、佛手、猫爪草和七叶一枝花等。 类药材品种虽较植、动物药材为少,约占常用中药的6%,但至今在医疗上依颜色命名:如红花、金银花、紫草、黄连和白芍等。 仍很重要,是中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依气味命名:如甘草、苦参、鱼腥草、败酱草和五味子等。 依药用部位命名:如桑叶、菊花、茅根、苏梗和熊胆等。 二、中药的名称 依产地命名:如川芎、浙贝、怀山、台乌和高丽参等。 依功效命名:如益母草、孩儿参、骨碎补、通草宽筋藤等。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在中药的应用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名异物”和依生长特征命名:如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浮萍和桑寄生等。 “同物异名”现象,即一个名称被同时用来代表几种不同药物,如全国各地依生长环境命名:如山栀子、石菖蒲、水蛭、海马和雪上一支蒿等。 以“金钱草”一名入药的药材,主要的种类就达四科四种之多;一种中药同依最初发现或使用人命名:如杜仲、何首乌、刘寄奴、使君子和徐长卿时有几个不同名称,如甘草一药,又有国老、甜草、粉草、草节等名。这种等。 名称上的混乱,加重了中药品种的混乱,严重地影响了中药的正确使用和推依声音命名:如蛤蚧。外国药名用译音的有诃黎勒、毕澄茄、曼陀罗等。 广。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中药名称,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从各个不同依加工炮制情况命名:如熟地、炮姜、法夏、地榆炭和煅牡蛎等。 角度描述了不同中药的形状、颜色、气味、产地和功效等性质。从这一点来 8 中药材的来源极其广泛,品种十分丰富复杂。中药鉴定的主要任务,就中药名称的演变 是运用各种方法,鉴别中药品种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和千百万群众的实践中,中药的名称发生了各种演安全与有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发展中药生产,保证医疗用药;继承和发变,这主要表现在反映简化趋势的减字法、谐音假借法、拆字法和隐喻法等扬祖国药学遗产,为发展祖国新医药学服务。 演变类型中。 中药鉴定的依据 减字法:通过减少原字数为三个以上的中药名称的字数,使之变为最简 单的双字名称。如牛(蒡)子、(天)花粉、(淡)竹叶、(金)银花、(益)中药鉴定工作的进行,主要依据《中国药典》和国家颁布的有关药品标母草、生地(黄)、(番)泻叶和(鸡)内金。 准。对于国家药典和药品标准未收载的品种,可依据已有的各有关资料来参 谐音假借法:就是借用一些与原名字音相近而笔划较少的字来代替原名照、确定。 中相应的字。如牛七(膝)、双(桑)枝、半下(夏)、大王(黄)、连召(翘)、 中药鉴定的方法 木夕(贼)。 拆字法:就是把原名中的一个字拆开来,用以代替原名或原名中的部分中药鉴定常用的方法有:性状鉴定、基原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字。如:古月(胡椒)、月石(硼砂)、人言(信石)、米壳(罂粟壳)、和寸四种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与适用的对象,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互相配香(麝香)。 合进行鉴定。如对较完整的生药(干药)及饮片,首先采用直观性状鉴定, 隐喻法:就是运用一些相关的字、词来代替原名中相应的字,以较含蓄在难以确定时,再配合显微鉴定或理化鉴定;对中草药新品种和多数全草类的方式来表示某种药物。在我国古代的十二生肖中,以丑属牛,以申属猴,中药,主要采用基原鉴定;对粉末状药材,主要使用显微鉴定,必要时再配故在中药名称中出现“牛”、“猴”二字时,常分别以“丑”、“申”字代替。合理化鉴定;对树脂、加工品及合成品类的中药,则应将性状鉴定和理化鉴如黑白丑(牵牛子)、丑黄(牛黄)、申骨(猴骨)、申姜(猴姜)。此外,属定配合进行。总之,四大鉴定法的采用,可根据受检药物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于隐喻法的还有坤草(益母草)、水仙子(五谷虫)和白虎(石膏)等。 灵活掌握,有机配合。 1、性状鉴定 三、中药的鉴定 性状鉴定又叫传统经验鉴定,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鉴别药材的宝 中药鉴定的意义 贵经验总结,也是我国中药界鉴别中药材的主要方法。它具有简单、易行及 迅速的特点,长期以来基本上保证了中医用药的安全与有效。不管过去、现 9 在和将来,它都是中药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应该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并维性)、胶丝的有无以及层层剥离等情况。此法主要用于皮类、长条状的根使之日益完善。 类及根茎类、藤木、树枝类药材的鉴别。如杜仲和红杜仲折断时胶丝的有无 性状鉴定是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和火试等六种传统方法,及多少,是鉴别这两个品种及其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切断面,是用刀将药对中药材进行鉴别的。 材横切成平面,应观察断面皮、木两部的比例、色泽、射线的排列形状、油 (1)眼看 点的有无及分布等。如黄芪的菊花心、木通的放射纹、防已的车轮纹、首乌 形状:每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是较固定的。如防风的根茎部分呈圆的云纹、大黄的锦纹、商陆的罗盘纹和桔梗的棕色形成层环等,都可作为鉴柱形并有密环,习称“蚯蚓头”;海马的外形特征是“马头蛇尾瓦楞身”,这别上的重要依据。 些都可作为鉴定的凭据。在观察外形时,有些叶、花类药材很皱缩,又因为(2)手摸 药材干脆而不便直接展开,可先用温水浸泡一下,然后摊开观察。 通过手的触摸来了解药材的质地,如松泡、沉实、柔软、坚硬、脆性、 大小:药材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在测量时韧性、粘性、粉性、平滑和粗糙等,均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要注意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取其平均值。 (3)鼻闻 表面:各种药材,都有其表在特征,如光滑、粗糙、皮孔、皱纹、钉刺某些药材含有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具有特殊的香气和臭气,可以通过闻和毛茸等。药材天麻表面点状环形须根痕的有无,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的方法予以鉴别。如麝香、当归、独活、川芎、阿魏、薄荷、檀香、厚朴和之一。 樟脑等。如果药材的气味本来就较淡薄,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不易闻出, 颜色:每种药材,都有其固有的颜色。如玄参黑色,白芷白色,丹参紫可将药材弄碎后闻,或用热水局后再闻。 色,茜草红色,黄芩黄色。如果颜色不符,就应考虑品种是否错乱。由于加(4)口尝 工方法不对,贮藏时间过长或贮藏不当等情况,也会引起药材固有色泽的变每种药材都有其特定的味道,某些药材的味道还可作为衡量品质优劣的化,这表示药材质量已经降低。在观察颜色时,药材样品应干燥,最好在白标准之一。如甘草、党参、杞子以味甜为好,黄连、黄柏、黄芩、龙胆草以天的自然光线下进行,不应在有色光下进行,必要时可在日光灯下进行。如味苦为好,乌梅、山楂、木瓜以味酸为好,细辛、两面针以味麻辣为好,肉在荧光灯下藜芦根部与黄花菜根的断面均有晶体反光,而前者呈蓝色荧光,桂以味甜辣为好等。总之,药材的味道是与其所含成分有密切的关系,药味后者呈黄白色荧光,可资区别。 一变,就应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 断面:可分为折断面和切断面两种情况。自然折断面,应观察折断时的由于舌尖部只对甜味敏感,而对苦味敏感的是接近舌根的部分,所以在现象,如有无粉末飞扬、响声、难易等,折断面的性质(平坦、颗粒性、纤尝药时要取适量代表性样品,放在口里咀嚼至少一分钟,使舌头的各部分都 10 接触到药液,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尝出药味,然后再将药渣吐出。尝药时要注基原鉴定就是运用植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和矿物学的有关知识,对中意取样的代表性,因为药材各部分的味道可能不同,例如根的皮部和木部、药材的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进行鉴定,确定其科属、学名、以保证中药品树皮的外侧与内侧、果实的果皮与种子等。 种的准确无误。具体做法分为采集标本、产地调查、核对文献、核对标本等 在口尝之前,应先通过看、摸、闻等方法对药材进行鉴别,然后才通过步骤。 尝来作进一步验证,切不可随意轻尝。尤其是对具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的药3、显微鉴定 材,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和狼毒等,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尽可能显微鉴定就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少,尝后一定要吐出并用水漱口,以免中毒,也可先预备些生姜、甘草,以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纯度和品质。同时,还可应用显微化学方法,缓解后遗的麻辣感。 以确定某些品种的有效成分在该药材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这对指导药材的采 (5)水试 收、加工、鉴定和贮藏都很有价值。 某些药材在水中能呈现特殊变化,可作为鉴别特征之一如熊胆粉末投入显微鉴定常配合性状、基原及理化鉴定等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通常在清水杯中,可盘旋而逐渐溶解,有黄线下垂至杯底且不扩散;红花用水泡后,下列情况下使用:药材的外形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时;药水变金黄色,花不褪色;苏木投入热水中,呈鲜艳的桃红色溶液,加酸(或材破碎不易辨认或区分时;药材呈粉末状或中成药制剂如丸、散、丹、锭等;醋)则溶液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水)则溶液变为红色;秦皮用沸水浸渍用显薇化学确定有效成分在药材组织中的分布,等等。 后,水浸液表面呈现淡蓝色荧光;爵床科的南天仙子遇水显粘性,等等。 4、理化鉴定 (6)火试 理化鉴定就是利用药材中存在的某种化学成分的性质,通过化学、物理某些药材用火点燃或烘烤,能产生特殊的现象,可用以鉴别药材。如麝 方法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较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有:化学定性、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鸣声,起油点如珠,似烧毛发但无臭气,灰为白 化学定量分析、物理常数测定、微量升华、荧光分析、层析法、比色分析法、色;血竭放在纸上,下面用火烤,溶化后色鲜红如血而透明,无残渣;降香 分光光度法、灰分测定、水分测定、浸出物含量测定和挥发油测定等。 微有香气,点燃后则香气浓烈,燃时有油流出,烧完留有白灰;青黛燃烧时 有明显紫色火焰,且持续时间较长;海金沙易点燃且发出爆鸣声及闪光;樟 四、中药的性能 脑易点燃且发出多烟而有光的火焰,气芬香浓烈刺鼻,味初辛辣,后清凉, 等等。 中药药物的性能,是有其独特之处的。中药药物的一般药理作用和主治 2、基原鉴定 (如黄芪、党参补气,治气虚证;当归、熟地补血,治血虚证)是需要掌握 11 的。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等。 的药有软坚(使硬的东西如肿块变软或消除)的作用。另外,味淡的药有利 尿的作用。前人经过不断的反复实践,还总结出五味入脏的经验体会,认为 性 味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一般的说,一种药物的药性只有一种,或温或凉,或寒或热,但其药味性即药性,味即药的味道,常统称为“四气五味”,是中药药物的基本 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几种。 性能。 1、药性 升 降 浮 沉 有寒、热、温、凉四种,称为四气。它是指药物在人体中的药理作用而 这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分别产生上升、下降、发散和泄利等作用。临言。譬如能产生清热作用或其他寒象的药物为寒凉药;能产生祛寒作用或其 床治病就是利用药物这种作用,以调整病势下陷或上逆之偏和祛除在表、在他热象的药物为温热药。此外还有一种平性的药物,其偏胜之气不很明显, 里之邪的。一般来说,能产生升阳、涌吐、发汗、祛风、散寒和温里等作用性质和平,但实质上仍有偏温、偏凉的不同,故不作一“气”,习惯上只说 的药物,都属升浮的药;能产生降气、平喘、止咳、止吐、潜阳、镇静、泻药性有“四气”。总的来说,中药药物的药性基本上是分寒热两大类,因为 下、利尿、清热和收敛等作用的药物,都属沉降的药。 寒和凉,温和热,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凉相当于微寒,温相当于微热。 升、降、浮、沉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气味厚薄和质地轻重。厚指气味浓厚一般来说,寒性凉性的药物,都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等作用;热性温 在雄烈,薄指气味轻薄。气薄则发散,发散即发汗升阳,主升。多为辛温、性的药物,多有祛寒助阳、温中通络等作用。 甘平、微苦平之药,如麻黄、荆芥、柴胡、升麻和葛根之类。气厚则温里, 2、药味 温里即散寒温里。多为辛甘温热之药,主浮。如附子、干姜、肉桂和吴茱萸 有辛(辣)、酸、甘(甜)、苦和咸五种,称为五味。它是根据人们用口之类。味厚则泄,泄即清火泄下。多为苦寒、咸寒之药,主沉降。如大黄、辨尝药物时所感到的味道而定的。此外还有一种淡而无味的药物,一般称为芒硝、黄连和黄柏之类。味薄则通,通即通降下行。多为甘淡寒、甘酸平、淡味,但前人有“淡附于甘”的说法,故不作一“味”,习惯上只说药味有咸寒之药,主降。如茯苓、泽泻、通草、赤小豆和穿山甲之类。质地轻而疏“五味”。 松的药如植物的花、叶(如辛夷花、菊花、薄荷和荷叶等),大多主升浮; 一般来说,五味的作用,如《内经》所说:“辛散、酸收、甘缓、苦坚、重而坚实的药如植物的果实(苏子、枳实等)、矿物(磁石、代赭石等),大咸软”。即:味辛的药有发散的作用,包括发汗、行气、活血、散结等作用。多主沉降。这都是一般规律,只有少数情况例外,如旋覆花是花而性下降、味酸的药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味甘的药有缓解、调和、补益的作用。味苦牛蒡子是果实类而有升散之性。 的药有燥湿(使湿的东西变干,干则变硬,故说“苦坚)下降的作用。味咸 12 药物本身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但这些性能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十八反(歌诀): 如运用一些特殊的制药法可使沉降药升浮,也可使升浮药沉降,这就是“酒本草言明十八反,贝蒌半蔹及攻乌, 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这些性能还因配伍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变化。如升浮药在一组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沉降药在一组升浮药中,也这首歌诀的意思,就是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甘草反 能随之上升。此外,还可配以某些特殊“引药”,最常用的是桔梗与牛膝。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白芍、 桔梗能使别的药和它一起升浮,中医书中将其比之为船,能“载药上行”。赤芍。 牛膝则能使别的药和它一起沉降,称为“引药下行”。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归 经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这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识到某些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例如桔梗、杏仁能治肺经的病(咳),桔梗、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杏仁便是入肺经;黄连能泻心火而治心火旺(烦躁失眠),黄连就是入心经。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除上所述,还有依据其他方面了解药物的归经;依据药物的颜色,如丹参赤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色入心,玄参黑色入肾,沙参白色入肺等;依据药物的形状,如马兜铃形状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莫相依。 象肺而入肺,连翘象心而入心等;依据药物的味道,如上所述的“五味入五2、妊娠禁忌药 脏”。但这些不是主要的。 孕妇的用药特别要注意,因为有些药物具有滑胎、坠胎之弊,可造成流由于药物的作用多数不只一种,因此大部分药物都能入两经或两经以 产的后果。一般来说,凡泻下药、活血药、行气药、滑肠药和辛热药都应慎上,甚至还有通行十二经(如甘草、附子)。 用。其中一部分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更应禁用。 禁用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芫花、斑蝥、商陆、麝香、三棱、五、中药的用药禁忌 莪术、水蛭和虻虫等。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相反、相畏和妊娠用药禁忌等内容。所谓相慎用药物:如大黄、桃仁、红花、枳实、附子、肉桂、干姜、牛膝、代 反,是反对的意思,畏是怕的意思。 赭石、丹皮、茅根和苡米等。 1、相反、相畏药 13 产面貌的改变和发展,特别对医药卫生方面影响更大。相传商代伊尹制汤液,六、中药的剂量 《汉书》艺文志记载汤液经法三十二卷,就包含有药物炮制的知识。而最早 中药的一般剂量以用3~9克者为多,有少数药物的药性比较剧烈只能用记载炮制的药物,除《神农本草经》外,也见于《灵枢》邪客篇的“秫米半3克以下,也有一些药物的药性比较缓和,可用至30克以上。总的来说,夏汤”,即已注明用“治半夏”。此外,《左传?宣公十二年》就有“麦曲”对于每一样药物的剂量要视具体不同情况适当增大或减小,可考虑到下列几的记载。麦曲和半夏都是要经过炮制的。所以,炮制学早在战国时,就已有方面: 记载了。 药性:药性剧烈者剂量要小,要用大剂量时,应逐步增加;药性缓和者到了汉代,由于炮制经验的积累,使炮制知识逐渐丰富起来。张仲景的可以一开始即用大剂量。 《伤寒论》所论诸方,对剧毒药的炮制更为重视,如附子之用火炮,大黄之 疾病的性质:慢性病、轻病,剂量可小些;急性病、重病,剂量应大些。 用酒蒸,厚朴之用姜炙和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尖,虻虫去翅足,等等。而且 处方:在一复方中主要药物剂量应大些。 还在《金匮玉函经》中指出,药材“有须烧炼炮制,生熟有定,一如后法„„”, 病人体质:虚弱者剂量应小些,强壮者剂量可大些。 这就明确反映了以生熟为主的炮制基本内容。到晋魏南北朝,药物的炮制重 年龄:老年人剂量应小些,一般成年人剂量应大些,六到十三岁儿童可点,已移到药性的处理上。以《雷公炮炙论》为代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以用成人量的二分之一,六岁以下、三岁以上的用成人量的三分之一,三岁阐述了各种药物的火制、水制、水火共制的炮制方法,表明了这时的炮制方以下的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 法较多而又细致。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又归纳各种炮制相同的药 物,分条叙述,从而在炮制学术上逐渐形成一个体系。这在整个炮制发展过 七、中药的加工炮制 程中,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宋代在炮制方面,发展较快,《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对药物炮制加工技术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并将它列入法定的制药 药物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范围,对保证药物质量的规格,起了很大的作用。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荃》 和李中梓的《本草通玄》,均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的归纳。陈嘉谟还具体地药物炮制的起源,最早是为了降低药材的毒性,但随着历史的进展,科 指出:“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等等。这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要求,它的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 些理论,至今对中药炮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至于具体操作方法,李时而与之相适应的炮制方法和操作技术也渐趋完善。 珍《本草纲目》则集其大成。 首先,药物炮制的起源,与古人发现“火”是分不开的。火的利用,使 回顾自清代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一百多年当中,由于帝国主义的侵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到“熟食”的时代,同时还促进当时社会生 14 略,反动统治阶级的歧视和摧残,致使中药炮制的传统技术几遭失传,更谈核。 不上系统地总结和提高。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光辉照耀下,中医中药才第二,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天南星有毒,生用刺激咽喉,得到了重视。在继承整理方面,全国各省、市都进行炮制经验的整理和交流,须用姜、矾等炮制,可减少毒性;柏子仁去油制霜,以消除其滑肠致泻的副对中药炮制技术和理论探讨,获得空前的发展,广大药工人员,根据“古为作用。 今用”,“推陈出新”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广泛深入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对第三,改变或缓和药性,提高疗效。如生蒲黄,生用行血破瘀,炒炭后传统中药的炮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药加工炮制,可以止血;生地甘寒凉血,制成熟地则微温补血;麻黄用蜜炙后,可缓和辛也由手工操作逐步走上机械化的道路,正为创造祖国的新药学作出贡献。 散作用,增强止咳平喘作用;淫羊藿用羊油炙后,可增强补肾助阳作用。 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深深地认识到中药的加工炮制,是我国人民长期第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如大黄本为下焦药,酒制后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能作清降上焦火邪;柴胡、香附醋制后能引药入肝;小茴、桔核盐制能引药部分。它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入肾等。 和疗效,确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五,便于调剂、制剂和服用。药物经加工处理成为片、丝、段、块; 或矿物及介壳类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经过煅、淬、 药物炮制的目的 研等炮制手段,使药物便于调剂和制剂。动物类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药物, 经过酒制、蜜制、醋制、水漂、烫制和炒黄等处理,可达到矫臭、矫味的效中药大多数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原生药,一般不宜于直接调配,特别 果,有利于服用。 是一些有刺激性或毒性的药材,必须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方能使用,以避免 产生副作用。因此,必须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进行处理,才能符合药物常用炮制方法 治疗需要的要求,以及充分发挥其疗效。对于少数毒性和烈性药的合理炮制, 则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关于炮制的主要目的,可归纳如下几中药炮制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点: 法五大类。 第一,保证药物纯净,利于贮藏。药物经过净选加工,如植物药去泥沙1、修治 杂质,去毛、皮、芦头、栓皮、心核;动物药去头足翅;矿物药去泥土杂石修治,又称“洁净”,是药物炮制前的基本方法,包括净选、切片、粉等非药用部分,可保证药物达到一定净度和临床用药剂量的准确。有的药经碎,目的在于清除杂质,并进行整理。 加热处理杀死虫卵,或使与甙共存的酶失去活性,利于贮藏,如桑蛸和荔枝(1)净选 15 挑选:拣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及霉败品,按药材大小分档。 重药材常粉碎成细粉吞服,便于吸收,需去油制霜的果实子类药材,经粉碎 筛选:用适当孔径的筛箩,筛去杂质;或将药材大小分档,除去灰屑。 后便于去油等。主要方法: 风选:用簸箕或其他工具,利用药材与杂质的轻重不同,借助风力除去打、捣:将药材打碎或捣碎。 杂质及非药用部分。 机械粉碎:将药材用粉碎机粉碎。 刷净:用刷子刷去药材表面的绒毛及泥沙杂质。 研:用乳钵或球磨机、铁研船等,将药材研成细粉。 刮除:用刀刮去药材表面的毛状物、附着物,或不可供药用的粗皮、栓锉:用锉将坚硬的药材锉成粉末。 皮。 飞:用湿法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药材与水(或药 剔净:用锥子剔去药材缝隙内的沙石,或挖去药材内部不可入药部分及液)共研细,加入多量的水搅拌后,使较粗的粉粒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先其他杂质。 倾出,粗粒再研再飞。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沉淀物与水分开,干燥,即成 剪切:用剪子或刀除去药材残留的非药用部分,或分开药用部位。 极细的粉末。 碾:用石磨碾磨除去种皮或刺及非药用部分。 粉碎品的规格通常为: 撞:用布袋装药材,加适量小卵石子用力冲撞,除去毛、刺。 粗粉:全部通过2号筛,过4号筛不超过40%。 锯、劈:用锯子将坚硬药材锯短,用斧类厚刃刀具将药材劈小,以利于中粉:全部通过4号筛,过5号筛不超过60%。 再加工和剪熬。 细粉:全部通过5号筛,过6号筛不少于95%。 压榨:用手工或机器挤压,将药材中的油挤出或取其鲜汁。 极细粉:全部通过6号筛,过7号筛不少于95%。 (2)切片 2、水制 中药切片分手工切与机器切两种。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将软化的药材用水制,是用水(包括酒等液体辅料)处理药材,使其洁净、软化,便于药刀或机器切成片、段、块、丝,或用刨子将坚硬木质、角质类药材刨成薄切片、粉碎,或借以降低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主要方法: 片。切制品的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80?为宜。含挥发油药材,不超过50ºC淘洗:将药材用清水洗涤,除去泥沙杂质。凡体质疏松和具芳香性的药为宜。干燥方法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材,洗涤时应“抢水洗”,不要在水中浸泡过久,以免降低药效。 (3)粉碎 浸泡:用清水或其他适宜液体辅料,将药材泡至适当程度,便于切制。 药材经粉碎可增大它和溶剂的接触面积,以便于煎出及吸收。如质地坚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粗细、质地及气候变化等不同情况,适当掌握,防止硬不易切片的角质、木质和矿物类药材,经粉碎后便于煎出或制曲剂用。贵伤水、腐败,影响质量;或为了除去非药用部分。 16 渍:质松或经水浸泡易降低疗效的药材,用适量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米炒:将大米或糯米和药材同置锅内,炒至米呈焦黄色,筛去米,冷透。 (酒、盐水、甘草水等),渍至药透汁尽,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或改变土炒:将灶心土或黄土研细置锅内用文火炒热,再加入药材拌炒,炒至药性。 药材表面附有土色,并透出药材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 润:将经过洗净或浸泡的药材,装入适宜的容器中,用麻袋或湿草袋覆麦麸炒:先将麦麸置锅中,文火炒至起烟,再放入净药材,炒至闻到药盖,上面加盖进行闷润,或经常喷水,或须熏硫黄,使药材润透,便于切片。材固有香气,筛去麦麸。 除必须浸泡者外,一般药材都应用少泡多润的方法。 (2)炙 漂:将药材放在清水中反复浸泡,经常换水漂去腥味,咸味或降低毒性,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 使达到要求程序。 蜜炙:一种是先将药材与炼蜜拌匀,略润后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 表面呈老黄色、不粘手为宜。另一种是将炼蜜置锅内加热,然后将药材倒入,3、火制 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呈老黄色、不粘手为宜。炼蜜即将生蜂蜜煮沸过滤,去火制,是将药材直接或间接置火上加热,使其干燥、松脆、焦黄或制炭 沫及杂质,适当浓炼去掉水分。 存性。在制作中,要根据要求,掌握火候,火候分“文火”、“中火”、“武火”。 酒炙:又称酒炒。将药材与黄酒或白酒拌匀,待酒被药材吸尽后倒入锅文火即火力小而缓,中火即火力适中,武火即火力大而猛。火制一般包括下 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或色泽加深。 列几个方面。 醋炙:又称醋炒。一种是将药材与醋拌匀,润至醋被药材吸尽后,倒入(1)炒 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带焦斑色,或色泽加深。另一种是先将药材置锅内加热翻动。可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将药材捣碎,置锅内,用文火炒,炒至药材表面溶化发亮或表面颜色改变,?清炒:根据炒的要求程序,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有气溢出时,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起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放凉。 炒黄:将药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能闻到药材固有的香气, 盐炙:又称盐水炒。先将食盐用水化开过滤,然后取盐水与药材拌匀,或炒至药材鼓起和爆裂为度。 润至盐水被吸尽后,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焦黄色。也有炒焦:将药材置锅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外呈焦褐色、内呈黄色。 个别药材品种边炒边喷洒盐水的。 炒炭:将药材置锅内,用中火或武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焦褐色,存性, 油炙:将油倒入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沸,然后倒入药材,炸至药材呈黄喷洒清水适量,灭尽火星。 色、焦黄色、疏松时捞出。 ?加辅为炒:将药材与固体辅料同置锅内拌炒。根据所用辅料不同,可 姜汁炙:将鲜姜捣碎或煎煮取汁,取姜汁与药材拌匀,润至姜汁被吸尽分为米炒、土炒等。 17 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 将药材直接在火焰上作短时间的往返灼烧,去毛。 (3)煅 4、水火共制 将药材直接或间接放在火上煅烧称为煅。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具体要求,水火共制,是用水、火共同处理药材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 可分为炉口煅、锅煅、扣锅煅三种。 蒸:将药材或加辅料(酒、醋等)拌匀,放在蒸笼、木甑中,隔水加热, 炉口煅:又叫直火煅。将净药材直接放在无烟炉火中或炉口上,煅至红蒸至所要求程度。 透疏松。 煮:将药材加水适量,或加辅料(醋、甘草水等)置锅中,共煮至熟透 锅煅:又叫明煅。将净药材置锅内,用武火煅烧。 无白心为度。 扣锅煅:又叫焖煅。将净药材置锅内,上盖一较小的锅,在两锅接口处沸蝉:又称水烫,将清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沸,再将药材投入煮五分钟用湿纸条贴紧后,用盐黄泥密封;然后置炉火上,上压一重物,先文火后武左右,捞起投入冷水略浸,搓去种皮。 火烧煅。在烧煅过程中,如发现锅缝冒烟,应及时用盐泥填封,防止空气进淬:将煅或烫过的药材趁热迅速投入冷液辅料(醋、盐水、酒等)中,入,以免药材灰化。为掌握煅的程序,可先用一张白纸贴于小锅底上,待纸使药材体质松脆。 变黄则为煅透,停火冷透,隔日取出。 5、其他制法 (4)煨 发酵:将药材经过适当处理后置于适宜的地方,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温度,将净药材用面糊或湿纸包裹,置热灰中煨至闻到药材固有香气为度。或 使其发酵生霉,改变原来性质,以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将面粉置锅中,用文火炒至起烟,再放入净药材,炒至闻到药材固有香气, 发芽:将需要发芽的药材洗后净选,稍浸泡,在一定的温湿度下使其发筛去面粉。 芽;待芽长至一定长度时取出,略蒸或直接晒干或烘干。 (5)烫 制霜:药材通过去油、凝结或其他加工方法,制成松散的粉末,称制霜。 用细沙、蛤粉、滑石粉作辅料,先置锅内,加热炒至一定程度;然后放 提净:通过重结晶提纯,将药材中杂质除去。 入净药材,同炒至所需要程度,筛去沙、蛤粉、滑石粉。 拌:将药材拌入辅料,使辅料渗入或附着于药材表面。如朱砂拌茯苓等。(6)焙 拌也常作为蜜炙、酒炙等的辅助操作。 将药材置锅内,焙炉内用火加热,慢慢蒸发去水分,使之干燥。焙的温 度根据药材性质和要求而定。 八、中药的贮藏 (7)燎 18 温、湿度的一种方法。它可起到降温和防潮的作用,使药材保持干燥,不易中药材贮藏保管工作的意义 发霉和生虫。一般于晴天或仓内闷热时,把门窗及通气孔打开,必要时可用中药材的贮藏保管,是中药材整个流通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贮藏保排风扇鼓风,使仓内空气流通,从而降低仓内温度和湿度。阴雨天,室外空 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气湿度大,则应将门窗及通气孔关闭,防止潮湿空气进入仓内。 国家、集体财产的安全。 2、吸潮法 中药材的贮藏保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保管员具有高度的 吸潮法,就是采用吸潮剂或吸潮器,吸收仓内空气中或药材中过多的水心和努力学习钻研的精神,尽快地熟练掌握有关的业务技术。 分,从而保持药材干燥不受潮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吸潮剂有:生石灰、干木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特点为高温多湿。特别是在春夏两季,平均气温 炭、无水氯化钙。 达20?以上,空气湿度达80%以上。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许多动、植物类 吸潮剂的放置有两种方法:一是敞开式吸潮,将吸潮剂放置于货架底下药材很容易受潮、发霉、生虫,这就使中药材保管工作更显得重要。 或走道边上,主要用于吸除仓内空气中的水分。二是密闭式吸潮,将吸潮剂 中药材贮藏保管方法 与药材同放于密闭的容器内,主要用于吸除药材中过多的水分。但放置吸潮 剂时,应注意它与药材的比例要适当,以免药材失水过多,造成枯裂。 中药材的成分十分复杂,而且不同品种所含的成分不一样,贮藏保管的 3、分类贮藏法 要求也不一样,同时中药材贮藏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 这种贮藏法,就是根据各类药材的固有特性,予以分类贮藏的一种方法。 中药材的贮藏工作,要注意对药材的检查、整摆,加强春夏高温多雨季节期 ?毒性中药含有剧毒成分,如生马前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间的药材护理,保持仓库清洁卫生,坚持贯彻“合理贮存,先进先出”的原 南星、藤黄、蟾酥、斑蝥、信石和轻粉等,必须与非毒性中药分开,专房或则,以及防火、防鼠等。除了这些工作外,还应根据所贮藏药材的不同特性、 专柜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 数量和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仓库的具体条件等,要因物因地制宜,努力创造 ?贵重药材,如人参、洋参、牛黄、麝香、熊胆、鹿茸和珍珠等,应专最适环境,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柜存放,加强护理。 1、通风法 ?易然药材,如硫磺、火硝、干漆和樟脑等,应存放阴凉处,注意防火。 一般情况下,干燥是中药材贮藏的最基本条件。因为缺乏水分,许多化 ?芳香性药材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如肉桂、丁香、薄荷和阿魏等,应与学变化就不易发生。贮藏环境干燥,药材不受潮,霉菌也就难以生长繁殖。 没有香气的药材分别贮藏,以免串气串味,影响其他药材的质量和疗效。并通风法,就是利用自然气候的变化,通过加强仓库内外空气对流调节仓库内 且应置于阴凉处,以防挥发油因高温而大量散失,降低药材质量和疗效。芳 19 香和易破碎的花,则应贮于密闭的箱或罐内,里面用纸衬起,放阴凉处,防等,贮藏于阴凉处或人为的低温环境中的一种方法。 压。 6、谷糠、麦麸贮藏法 ?吸湿性药材,如天冬、知母、锁阳、肉苁蓉、生地和黄精等,含有多胶质类药材,如阿胶、鹿角胶和龟板胶等,遇热、受潮易软化、熔化,量粘液质,特别容易吸潮发霉变质,应特别注意保持干燥。需要保持油润性放在干燥寒冷处则易变脆、破碎,比较难于保藏。可用油纸将胶类药材包好,的药材,不宜放入石灰缸或石灰箱中,否则药材干枯变性;可在干燥后,贮埋入干燥的谷糠或麦麸内贮藏,以保持其原有性状。 于密闭容器内,或埋入干燥的谷壳中。 7、喷酒贮藏法 ?营养性药材,如党参、黄芪、贝母、花粉、山药、杏仁、蛤蚧和白花 这种贮藏法,就是采用高度数的酒喷于药材或密闭容器中,利用酒蒸气蛇等,富含淀粉、糖质、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最易遭受虫蛀,应贮藏 以防虫防霉。如五味子、山萸肉和田鸡油等药材的贮藏可用此法。也可将不于麻袋或木箱中。动物类、种子类药材易遭鼠耗,应贮藏于瓦缸或木箱内。 完全密闭的小瓶酒,放在密闭容器中央,再装入药材,如大枣等的贮藏可用要注意干燥和通风,尤其是温暖潮湿天气,应经常检查,并进行必要的灭虫 此法。 处理。 8、密闭贮藏法 4、对抗贮藏法 这种贮藏法,就是将药材放入容器内,严密封闭,使其与外界的水分、这种贮藏法,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材,共同存放在一起,利用其 温度、光线、霉菌和害虫等隔绝开,从而减少自然因素的不良影响,保持药相互间的作用,达到防止药材变异的一种方法。 材的质量。但密闭前要注意:第一药材本身要干燥,无发霉、虫蛀现象。第?泽泻与丹皮共放,则泽泻不易生虫,丹皮不易变色。 二密闭用的容器要干燥清洁,不带有虫、霉。此法适用于麝香、牛黄、冰片?花椒或细辛与具有腥气的动物类药材同存,可防止动物类药材虫蛀变 和樟脑等药材。 质。 9、敞开贮藏法 ?柏子仁、酸枣仁、郁李仁和火麻仁与白矾共存,可防止生虫和走油。 ?田七与少量樟脑共存,则田七不易生虫。 这种贮藏法,适用于僵蚕、花椒等药材。如密闭贮藏,则霉坏较快或气 ?蜂蜜内放入少量捶过的生姜,可防止蜂蜜变酸。 味更易消失,故宜敞开贮藏,并保持通风良好。 ?土鳖虫内放入少量大蒜头,则土鳖虫不易生虫。 中药材贮藏发生的变异及处理 5、冷藏法 中药材如果贮藏不当,或者放置时日过久,均会发生变异。对此,要加冷藏法,就是将遇热易溶化流失的药材,如芦荟、乳香、没药和苏合香 20 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小损失。 淘洗法:适用于发霉较严重或不宜撞刷的药材。霉轻的用冷水,霉重的 用热水。洗时要快,不能久泡,以免伤水而影响气味及不易晒干。某些表皮1、虫蛀 粉嫩的药材,如天麻、天冬和贝母等,还需在水中酌加白矾粉搅匀后再洗,虫蛀即是害虫侵蚀药材内部引起的破坏现象,对药材危害最重。 以免搓烂表皮,增加损耗。 一般富含脂肪油、淀粉、糖质及蛋白质的药材,比较容易发生虫蛀,因 醋洗法:适用于不能沾水而本身味酸的药材,如五味子、山萸肉等。 为这些成分都是害虫喜爱的营养食料。质软容易吸潮的药材,则在潮湿的情 洒擦法:适用于不能沾水而又要保持 色鲜艳的药材,如杞子、鹿茸。 况下容易生虫。药材生虫后的处理: 油擦法:适用于不能见水见热的药材,如蟾酥、附片等。可用纱布沾少药剂熏蒸法:利用药剂在燃烧或挥发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熏杀害虫。 量无异味的食用物油,在药材上反复搓擦,即可除去霉斑。 常用的药剂有硫黄、氯化苦和磷化铝等。其中硫黄是中药界传统上、也是应 3(走油 用广泛的一种杀虫剂。在应用药剂熏蒸杀虫时,应注意密闭,谨防人畜中毒。 在使用硫黄熏蒸时,要注意防火。 某些含油质药材因贮藏不当,而致所含油分外溢;或某些含粘性糖质药 高温杀虫法:利用各种热力杀灭害虫。常用的方法有:曝晒、烘烤和热材在受潮、受热、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均属走油。 蒸等。在使用烘烤法杀虫时,应注意烘烤温度不宜超过60?;含芳香挥发一般富含脂肪油、挥发油及粘性糖质的种子类、根茎类、树皮类药材,油的药材,则不宜超过50?,以免影响药材质量。在采用热蒸法杀虫时,容易走油。如柏子仁、酸枣仁、杞子、当归、党参和肉桂等。 应注意掌握好火候,以蒸至热气透顶为度。如蒸的时间过短,杀不死害虫;药材走油后的处理:药材走油是本身内部发生的变化,无法消除,只能蒸得过久,又会使药材伤水或气味散失,并发生变色现象。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降温、干燥、防潮和避光等,改善贮藏条件,以制止 其发展。 2、发霉 4、变色 发霉是药材的表面或内部寄生了大量霉菌,霉菌分泌酵素,分解、吸收 药材的营养成分并腐蚀药材,使其变色、变味,有效成分发生变化,严重者每种药材都有其固有颜色,如果其固有颜色发生变异,就叫变色。变色变质败坏。在药材的贮藏过程中,发霉也是一种普遍的严重问题。一般含粘往往是药材质量发生变异的主要标志之一。容易变色的药材,如花类、杞子、液质、糖质及淀粉较多的吸湿性药材,容易发霉。如锁阳、肉苁蓉、天冬和银耳和山药等。 黄芪等。 药材变色的处理:药材发生变色后,难以恢复原色,应以预防为主。在 药材发霉后的处理: 药材贮藏中,要注意将易变色药材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潮、防热、避光及适 撞刷法:适用于轻度发霉的药材。 当通风,尽量做到勤进快销、先进先出。花类药材及颜色鲜艳药材,一般不 21 宜熏硫黄,以免引起褪色。 8、熔化粘结 5、气味散失 熔化粘结是某些固体药材受热后发生熔化,互相粘结成团的现象。凡富 含粘胶质的树脂类、膏类药材,以及富含粘性糖质类药材,容易发生熔化粘气味散失是指含挥发油类药材在贮藏当中,由于所含挥发油的挥发、氧 结,如芦荟、儿茶、乳香、没药、阿魏、熟地和天冬等。 化或分解,而使药材气味变溥甚至消灭。挥发油是中药材里一种重要的有效 药材熔化粘结的处理:以预防为主。将易发生熔化粘结的药材贮藏于阴成分,挥发油的散失,往往会使药材降低质量,甚至失去疗效。 凉干燥处,包装宜用木箱或竹筐,避免重压及受热。 凡含挥发油的芳香类药材,容易气味散失。如肉桂、丁香、当归、细辛和木香等。 药材气味散失的处理:以预防为主。要注意把富含挥发油的芳香类药材,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隔绝空气,密封贮藏,尽量缩短贮存时间;此类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或受潮后,宜阴干或风干,不宜曝晒或高温烘烤。 6、风化 风化是某些因体结晶类药材,因露放受了外界的影响,而逐渐失去其结晶水,变为非结晶性的粉末的现象。药材发生风化以后,失去了原来的性状,并因重量减轻而造成损失。凡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材,容易发生风化。如芒硝、胆矾和硼砂等。 药材风化的处理:以预防为主。将易风化的药材放置于阴凉、避风处,密闭贮藏。 7、潮解 潮解是某些固体药材在贮藏当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后,自身发生溶解的现象。凡盐类矿物药,容易发生潮解。如秋石、青盐和硇砂等。 药物潮解的处理:以预防为主。将易潮解的药材密封贮藏,使用的包装物应能隔水防潮,贮藏于干燥处,保持仓库内干燥、通风。 22 【来源】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等多种蕨类植物的干燥根茎及叶各 类 中 药 材 柄残基。全年可采挖。 根 及 根 茎 类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品质鉴别】 以干爽、片薄均匀、无破碎及霉坏者为佳。 狗脊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别名】 金毛狗脊、金狗脊、九只、黄狗头、金狗头。 【功能与主治】 清热活血,散瘀,止血,解毒,杀虫。用于热病发斑 【来源】 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秋冬两季采挖。 疹,吐血衄血,妇女崩漏,虫积腹痛,预防时疫。 【产地】 主产于福建、四川等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河南和【用量】 4.5~9克。 湖北等地均有产。 【加工炮制】 洗净,浸一天,捞起闷润2~3天,每天淋水一次,待润 【品质鉴别】 狗脊个:以肥大、金黄色、坚实无毛无空心者为佳。 透后,切成薄片,厚0.3厘米,然后烘干或晒干。 狗脊片:以厚薄均匀、坚实无毛、无空心者为佳。 贯众炭:取贯众片置锅中,加热炒至外焦黑、内棕褐色时,喷淋清水, 【性味】 性温,味甘、苦。 放凉即得。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腰脊酸痛,下肢无力,【炮制作用】 炒炭增强止血的疗效。 肌肉、关节疼痛,白带。 【保管】 置干燥处。 【用量】 4.5~9克。 【附注】 商品药材贯众,品种比较混乱。据统计,在全国不同地区所 【加工炮制】 刮净茸毛,放入锅内(每500克加食盐15克),加水拌使用的各种贯众,达六科三十五种之多。各种贯众在临床应用中疗效也不一匀,煮熟至无白心。取出晒至五、六成干,再闷软,切成片,厚0.15~0.2厘致。究竟哪一种是正品,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米,晒干。 骨碎补 【炮制作用】 加强引药下行而补肝肾。 【别名】 碎补、犸留姜、毛姜、申姜、猴姜。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全年可采挖。 【附注】 狗脊毛有外伤止血作用。 【产地】 主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 贯众 【品质鉴别】 以扁平、粗壮者为佳。 【别名】 贯仲、管仲。 【性味】 性温,味苦。 23 【功能与主治】 补肾,强骨,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牙齿松动,【功能与主治】 顺气、散寒、止痛。用于脘腹胀痛,小便频多,痛经,耳鸣。外治斑秃。 疝气。 【用量】 3~9克,鲜品6~15克。外用适量,切断擦或捣烂敷患处。 【用量】 4.5~9克。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泥沙,再用清水润透,斜切或刨成片,厚0.3【加工炮制】 用清水浸泡1~2天,捞出闷润透心,切成片,厚0.2厘厘米,晒干。 米,晒干。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保管】 置干燥处。 麻黄根 黄连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根。秋季采挖。 【别名】 川黄连、川连、王连。 【产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和陕西等地。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及云连的干燥根茎。秋季采【品质鉴别】 以干爽、无残茎及杂质者为佳。 挖。 【性味】 性平,味甘。 【产地】 味连(鸡爪连,原植物为黄连)、雅连(单枝连、凤尾连,【功能与主治】 止汗。用于自汗、盗汗。 原植物为三角叶黄连)主产于四川;云连(单枝连,原植物为云南黄连)产【用量】 6~12克。 于云南西北部。广西产的为短萼黄连。 【加工炮制】 除净残茎,用水洗净,闷润透心,斜切成片,厚0.3厘【品质鉴定】 以粗壮,质坚实,“过桥”少,断面红黄色者为佳。 米,晒干。 【性味】 性寒,味苦。 【保管】 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用于温病热盛心烦,吐血, 衄血,湿热,痞满呕恶,痢疾,肠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中耳炎、痈疖 乌药 疮疡,黄水疮。 【别名】 台乌、天台乌药、天台乌、台乌药、吹风散。 【用量】 3~9克。外用适量。 【来源】 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根。全年可采挖。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时捣碎,或洗净、闷润透心后,刨成片,【产地】 主产于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和广西等地。 厚0.1厘米,晾干。 【品质鉴别】 以片薄、完整不破碎、平整不卷、色淡、无黑斑者为佳。 酒炒黄连:黄连500克加酒50克润匀,置锅中文火炒干。 【性别】 性温,味辛。 吴茱萸水拌炒黄连:黄连500克与吴茱萸水(用吴茱萸25克,加水适 24 量煎煮)润匀,置锅中用文火炒干,取出黄连使用。 【附注】 不宜与藜芦同用。 【炮制作用】 酒炒黄连减其苦寒之性,引药上行;吴茱萸水炒,能缓 赤芍 其苦寒之性。 【别名】 赤芍药、京赤芍、京芍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不宜爆晒,以免变色。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芍药、卵叶芍药及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两季 白芍 采挖。 【别名】 芍药、白芍药、川芍、杭芍。 【产地】 芍药主产于内蒙和东北等地。卵叶芍药主产于山西、四川、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芍药除去栓皮的干燥根。夏秋两季采挖。 贵州、湖南和江西等地。川赤芍主产于四川、甘肃、陕西和青海等地。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和甘肃等地,以安徽毫县产【品质鉴别】 以粗壮、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量大,质量好。 者为佳。 【品质鉴别】 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身干爽、洁净者为【性味】 性微寒,味苦。 佳。 【功能与主治】 散瘀血,清血热。用于胸胁疼痛,腹痛,目赤,痛经, 【性味】 性微寒,味苦、酸。 经闭,吐血,衄血,痈肿,跌打损伤。 【功能与主治】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头痛眩晕,胸胁疼痛,胃【用量】 4.5~9克。 肠痉挛性疼痛,泻痢腹痛,手足拘挛疼痛,腓肠肌痉挛,月经不调,痛经,【加工炮制】 大小分开洗净,大者略浸,捞起润透,刨成薄片,或切崩漏。 成片,厚0.3厘米,小条切段,长1厘米,晒干。 【用量】 4.5~9克。 【保管】 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将大小分开,用清水稍浸,捞出闷润,闷润 【附注】 不宜与藜芦同用。 时可喷清水,透心后切成片,厚0.2厘米,或刨成薄片,晒干。 威灵仙 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放凉即得。 酒炒白芍:取白芍片500克,用酒50克闷润,置锅内炒至干为度。 【别名】 粉灵仙、灵仙、铁灵仙、铁脚威灵仙、黑须公、老虎须。 醋炒白芍:取白芍500克,用醋50克拌匀,置锅内炒至干为度。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及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炮制作用】 酒炒活血,醋炒止痛。 秋季采挖。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25 【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广西也有产。 【用量】 1.5~4.5克。 【品质鉴别】 以根粗长、皮黑、肉白、粉性足、质坚实者为佳。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再用清水略浸,捞起润透,斜切成片,厚 【性味】 性温,味咸、辛。 0.3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 祛风止痛,通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膝酸痛,骨【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 哽咽痛。 【附注】 广东、广西和福建使用的升麻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商品 【用量】 6~9克。 称广东升麻,呈长圆柱形,表面浅灰色,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颗粒性,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润透,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横切面灰白至灰黄,粉质。以根条肥大、质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 草乌 【附注】 威灵仙除上述三个品种外,还有柱果铁线莲,主产于四川、【别名】 草乌头。 贵州、浙江和福建等地;铁皮威灵仙,主产于华南及华东地区,均见在南方【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乌头及华乌头的干燥块根。秋季茎叶各省区使用。 枯萎时采挖。 【产地】 北乌头主产于东北、华北地区。乌头主产于中南、西南地区。升麻 华乌头主产于华东地区。 【别名】 绿升麻、升麻肉。 【品质鉴别】 以根肥壮、质坚实、断面白色、粉质多、残基及须根少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和升麻的干燥根茎。者为佳。 秋季采挖。 【性别】 性热,味辛、苦,有大毒。 【产地】 产于东北、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四川和青海等地。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冷 痛,坐骨神经痛,腹中寒痛,跌打剧痛。 【品质鉴别】 以体大、质坚、外皮黑褐色、断面黄绿色、无须根者 【用量】 1.5~4.5克。久煎。 为佳。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浸泡3~7天,每天换水2~3次,浸至透心,【性味】 性微寒,味微甘、苦。 口尝有微麻感;然后取出,草乌每100公斤加生姜10公斤(捣碎)、甘草【功能与主治】 散风热,透疹,升提中气。用于风热头痛,齿龈肿痛, 10公斤(或加皂角2斤)共熬汁,去渣,与草乌共置锅中煮4~6小时(煮麻疹不透,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苯中毒的血小板减少。 26 时要翻动),至内无白心熟透为度,取出晒至七、八成干,切成片,厚0.2本品有大毒,生品需凭证明供应。 厘米,晒干。 附子 【炮制作用】 减低毒性。 【别名】 熟附、熟附片、附片、黑附片、炮附子、熟附子。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因其附乌头而生,故称附【注意】 孕妇忌服,不宜与半夏、天花粉、瓜蒌、白蔹、白及和贝母 子。无子根者称天雄。6月上旬~8月下旬采挖。 同用。 【产地】 主产于四川、陕西。 【附注】 生草乌只供外用,但皮肤破损者不宜用。凭医院或单位证明 【品质鉴别】 盐附子以个大、坚实、灰黑色、表面起盐霜者为佳。黑供应。 附片以片大、厚薄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白附片以片大,色白、油润、 川乌 半透明者为佳。 【别名】 乌头、制川乌、熟川乌。 【性味】 性大热,味辛,有毒。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根。6月上旬~8月上旬采挖。 【功能与主治】 回阳补火,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四肢厥冷,汗 【产地】 主产于四川、陕西两地。湖南、湖北、云南、河南和江苏等出脉微,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尿频,虚寒泄泻,脘腹冷痛,阳虚水肿,地也有栽培。 风寒湿痹,周身关节疼痛等。 【品质鉴别】 以个大、均匀、肥满、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用量】 3~15克。久煎。 【性味】 性热,味辛,有大毒。 【加工炮制】 黑顺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盐附子须再制后才可使用。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冷制法:取盐附子用水洗净,置缸中再用清水漂5~7天,每天换水2~3次,捞痛,坐骨神经痛,腹中寒痛,跌打剧痛。 出晒干;每100公斤用甘草20公斤熬水取汁,倾入附子浸泡三天,捞出置 【用量】 3~9克。久煎。外用适量。 蒸笼内蒸6~7小时,取出晒至八成干,切成片,厚0.3厘米,然后晒干。 【加工炮制】 同草乌。 炮附子:取沙置锅中炒热,加附子同炒至微鼓胀、焦黄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 同草乌。 【炮制作用】 经炮制后,减少附子的毒性。附子经加工炮制后,与生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品比较总生物碱及双酯碱的含量均大大减少,毒性也随之大大降低,以口尝 【附注】 孕妇忌服。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花粉和瓜蒌同不麻舌或微麻舌为度。这样,由于毒性降低,用药剂量可相应增加。 用。 【保管】 盐附子贮放瓦缸内,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湿。附片置干燥 27 处,防潮。 【用量】 9~15克。 附:天雄,又名白幕,为形长而细的附子或草乌头,功同附子,但力较【加工炮制】 拣净杂持,抖净泥沙,头部切成片,厚0.3厘米,尾部强。白附片系附子去皮的加工品,不同于天南星科之白附子,应注意。 切成段,长1厘米。 【保管】 置干燥处。 猫爪草 九节菖蒲 【别名】 小毛莨、疬子草。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小毛莨的干燥块根。春秋两季采挖。 【别名】 外菖蒲、外菖扶、节菖蒲、京菖蒲、小菖蒲 【产地】 主产于河南、江苏、浙江和广西等地。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夏季采挖。 【品质鉴别】 以色黄褐、质坚实饱满、无杂质泥沙者为佳。 【产地】 主产于陕西、河南。 【性味】 性平,味苦、辛。 【品质鉴别】 以淡棕色、断面类白色、质坚、肥大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散结,消肿。用于淋巴结结核未溃者。 【性味】 性温、味辛。 【用量】 120克。 【功能与主治】 开窍化痰,醒脾安神。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神经官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簸净泥沙。 能症,耳鸣耳聋,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外治痈疽疮癣。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 【用量】 1~3克。外用适量。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白头翁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别名】 白头公。 一支蒿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多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别名】 雪上一支蒿 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河南和安徽等地。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短柄乌头等的干燥块根。秋末冬初采挖。 【品质鉴别】 以条粗长、整齐、外表灰黄色、头部有白色毛茸者为佳。 【产地】 主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 性寒,味苦。 【品质鉴别】 以质硬脆、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性味】 性湿,味辛、苦,有大毒。 白带。 【功能与主治】 祛风,镇痛。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28 【用量】 内服一次0.025~0.05克。极量一次0.07克。外用适量,酒金果榄 磨敷。 【别名】 金古榄、金牛胆、青牛胆 【加工炮制】 用清水浸漂七天,每天换水二次,待中心软透后切成片,【来源】 为防已科植物金果榄或青牛胆的干燥块根。秋冬两季采挖。 厚0.1厘米,然后置蒸笼内蒸2~3小时,取出晒干。再用熟猪油拌和炒透入【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 药。 【品质鉴别】 以表面微黄色、断面淡黄色、个均匀、坚实不裂、富粉 【炮制作用】 制后减去其毒性。 性、味苦者为佳。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性味】 性寒,味苦。 【注意】 本品剧毒,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孕妇、心脏病、溃疡病患【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清利咽喉。用于咽喉肿痛,风热咳嗽,者及小儿忌服。 痈疖。 【用量】 3~9克。 藕节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时打碎。 【别名】 光藕节、藕节巴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来源】 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根状茎节部。秋冬两季采挖。 【产地】 主产于湖南、福建、江苏、湖北、浙江和安徽等地。 白药子 【品质鉴别】 以节部黑褐色、两头白色、干燥、无须根泥土者为佳。 【别名】 白药脂 【性味】 性平,味甘、涩。 【来源】 为防已科植物头花千金藤的干燥块根。秋冬两季采挖。 【功能与主治】 止血,散瘀。用于衄血,咳血,尿血,崩漏。 【产地】 主产于陕西、浙江、台湾、江西、湖南和广东等地。广西也 【用量】 9~15克。 有产。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洗去泥沙,晒干。 【品质鉴别】 以干燥、片大、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藕节炭:取藕节置锅内,加热炒至藕节外焦黑、内深褐色时,喷淋少量【性味】 性寒,味苦。 清水,取出放凉。 【功能与主治】 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 【炮制作用】 炒炭增强止血疗效。 跌打肿痛。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用量】 9~15克。 29 【加工炮制】 采收时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切成片,厚0.3厘米,晒【性味】 性寒,味苦、辛。 干。 【功能与主治】 祛风止痛,清热利水。用于关节红肿热痛,下肢浮肿,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小便不利。 【用量】 4.5~9克。 青木香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粗大者浸泡 【别名】 马兜铃根 一天,幼条者浸3~4小时,捞出闷润;待润透后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产地】 北马兜铃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附:粉防已。为防已科植物粉防已的干燥根,又名汉防已。秋季采挖。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地。马兜铃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和湖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性味功用与防已基本相同。 南等地。 延胡索 【品质鉴别】 以粗壮、坚实、粉性足、香气浓香为佳。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别名】 元胡、玄胡索、延胡、玄胡。 【功能与主治】 解毒,消肿,降血压。用于痈疖、湿疹,蛇虫咬伤,【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 高血压症。 【产地】 主产于浙江。现湖北、湖南和江苏也有栽培。 【用量】 3~9克。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涂敷患处。 【品质鉴别】 以个大、饱满、质坚实、内色黄亮者为佳。 【加工炮制】 拣净杂持,用水洗净,再用清水浸泡2~3小时,捞起闷【性味】 性温,味苦、微辛。 润透心,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跌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 扑损伤,瘀血作痛,经痛,产后腹痛。 【用量】 3~9克。 防已 【加工炮制】 拣去沙石,用水洗净,每500克加醋50克、水适量拌 【别名】 广防已、木防已、水防已、防人、藤防已。 匀,置锅中煮至吸尽醋液(或蒸),取出晾至七、八成干,刨成片,厚0.1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已的干燥根。秋冬两季采挖。 厘米,晒干。不刨片者用时捣碎。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酒炒元胡:元胡每500克,取酒12.5克,置锅内边炒边喷淋酒,炒至 【品质鉴别】 以块大、粗细均匀、身干、质重、粉性足者为佳。 干,取出放凉即得。 30 【炮制作用】 醋制元胡增强其疏肝、去瘀镇痛作用。酒炒则增强活血【品质鉴别】 以筒粗、肉厚、去净木心者为佳。 作用。 【性味】 性湿,味苦、辛。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功能与主治】 安神,祛痰。用于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多梦,咳痰 【注意】 孕妇忌服。 不爽。 【用量】 3~9克。 板蓝根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及硬梗,每100公斤用甘草10公斤,熬水取 【别名】 靛青根。 汁;然后倾入远志,文火煮至甘草汁被吸尽,取出晒干。或者将甘草熬水取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汁后,倾入远志浸泡透心为度,取出晒干。 秋季采挖。 炙远志:取已制好的远志500克加炼蜜125克拌匀,置锅中文火炒至不 【产地】 菘蓝主产于河北、江苏两地。马蓝主产于湖南、江西和广西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等地。 【炮制作用】 远志味苦辛,生嚼有刺喉感,故用甘草水泡制,减除其 【品质鉴别】 以身干、条长、粗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刺激性。蜜炙则润肺止咳祛痰。 【性味】 性寒,味苦。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 常山 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 【用量】 6~12克。 【别名】 北常山、黄常山、鸡骨常山。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用水洗净,闷润透心,取出斜切成片,厚【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干燥根。秋季采挖。 0.3厘米,晒干。 【产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品质鉴别】 以质坚实而重、形如鸡骨、表面及断面淡黄色、光滑者 为佳。 远志 【性味】 性微寒,味苦,有小毒。 【别名】 远志肉、志肉、志玉、远志通。 【功能主治】 截疟。用于疟疾。 【来源】 为远志科植物远志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用量】 4.5~9克。 【产地】 主产于山西、陕西、吉林和河南等地。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再用清水浸泡至透心后,捞出沥干水分,切 31 成片,厚0.6厘米;每500克加酒50克喷润,置锅中炒黄,取出晒干。 【产地】 主产于江苏、安徽和山东等地。 原产地的生品多洗净后即切成片,晒干。 【品质鉴别】 以条粗、色黄白、无须根者为佳。 【炮制作用】 酒炒减轻其引起呕吐的副作用。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 【保管】 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 补气益血,生津液。用于肺虚咳嗽,脾胃虚弱,食少 【附注】 本品有催吐作用,涌吐胸中痰涎。 泄泻,久病气虚,气短自汗,精神疲倦等。 【用量】 6~12克。 银胡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别名】 银柴胡。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附注】 本品对治疗儿童出虚汗有较佳的效果。 萎时采挖。 首乌 【产地】 主产于宁夏。甘肃、内蒙古和陕西等地也有产。 【品质鉴别】 以身干、条长均匀、圆柱形、外发棕黄色、断面黄白色【别名】 何首乌、制首乌、地精。 者为佳。 【来源】 为蓼科植物为何首乌的干燥块根。秋冬两季叶枯萎时采挖。 【性味】 性微寒、味甘。 【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苏和广西等地。 【功能与主治】 清虚热。用于阴虚发热,疳积发热。 【品质鉴别】 以个大、质坚实而重、断面云锦状花纹明显、显粉性者 【用量】 3~9克。 为佳。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清水洗净,润透,切成斜片,厚0.3厘米,【性味】 性湿,味苦、甘、涩。 烘或晒干。 【功能与主治】 生首乌:润肠、解疮毒。用于肠燥便秘,痈疽,淋巴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霉。 结结核。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用于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腰膝酸 太子参 软,肢体麻木,高血脂症。 【别名】 童参、孩儿参。 【用量】 6~12克。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大只的劈开,用清水浸泡4~5天,每天换水挖。 一次,取出闷润透心,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32 制首乌:取首乌用水洗净,以上述办法浸泡后,每100公斤加黑豆5公大黄炭:大黄片置锅内炒至外黑色、内焦黄,取出放凉。 斤同置锅中,加水熬煮12小时(煎煮中可适当添加水分),煮至首乌熟透吸【炮制作用】 生用泻下力猛,蒸熟减其寒性,泻下力较缓。酒洗活血尽水分捞起,晾干外皮,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行瘀,炭化止血,用于有积滞的大便下血。 【炮制作用】 制后可免其致泻作用,并增强补肝益血的功能。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商陆 大黄 【别名】 见肿消、山萝卜。 【别名】 锦大黄、锦纹黄、锦军、川军、生军、将军、大王。 【来源】 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秋季至次春采挖。 【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安徽和陕西等地。 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 【品质鉴别】 以片大、色白、有粉性者为佳。 【产地】 主产于青海、甘肃和四川等地。陕西、湖北、贵州和云南也【性味】 性寒,味苦有毒。 有产。 【功能与主治】 逐水,解毒。用于水肿尿少,腹水胀满。外治外伤出 【品质鉴别】 以身干、质坚实、断面呈槟榔纹、放射纹、有油性,气血,痈肿疮毒。 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粘牙者为佳。 【用量】 煎剂9~15克,散剂1.5~4.5克。外用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涂 【性味】 性寒,味苦。 敷。 【功能与主治】 泻实热,下积滞,行瘀,解毒。用于实热便秘,积滞【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片,厚0.6厘米,晒干。 腹痛,湿热黄疸,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血瘀经闭,痈疖疔疮,化醋商陆:取净商陆片与醋(商陆每500克用醋150克)拌匀,置锅中文脓性皮肤病,烧伤、烫伤。 火炒至吸尽醋液,或略蒸,取出晾干。 【用量】 3~12克。外用适量。用于泻下者不宜久煎。 【炮制作用】 醋制减其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用水洗净,略浸捞起,闷润透后,切成片,【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厚0.3厘米,晒干。 怀牛膝 熟大黄(熟军):取大黄片500克,用酒150克拌匀,放蒸笼内蒸1~2 【别名】 牛膝、怀牛七、牛七、牛勺。 小时,取出晒干。 【来源】 为苋科植物怀牛膝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酒洗大黄(酒军):取大黄片500克,喷酒100克,拌匀晒干。 33 【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和江西等地也有产。 【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通利关节。用于经闭,尿血,关节酸痛,【品质鉴别】 以身长、肉肥、皮细、色灰黄者为佳。 跌打损伤。 【性味】 性平,味苦、酸。 【用量】 4.5~9克。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降血压。用于腰膝酸痛,【加工炮制】 将原药拣去杂质,洗净稍浸,捞起闷透,切成斜片,厚下肢拘挛,经闭,高血压症。 0.3厘米,晒干。 【用量】 4.5~9克。 酒炒川牛膝:取川牛膝片500克用酒100克润透,置锅中炒干,取出放【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起闷润透心后,切成段,长2凉。 厘米,晒干。 【炮制作用】 酒炒增强活血作用。 酒怀牛膝:将牛膝切好(切时分档),每500克用酒50克润透,置锅中【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 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注意】 孕妇忌用。 盐炒怀牛膝:按上法分档将牛膝切好,每500克用盐10克(加水适量 天花粉 溶化)拌匀,润透,晒干,置锅中与热沙共炒至松泡,取出筛去沙后,放凉。 【别名】 花粉、栝楼根、瓜蒌根、蒌根。 【炮制作用】 酒炒活血,引药上行;盐炒缓其滑性,增强补性。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秋冬两季采挖。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生牛膝与谷壳拌存可防潮。 【产地】 主产于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和安徽等地。 【注意】 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品质鉴别】 以色白、质坚、体重、粉性足者为佳。 【附注】 处方上一般写牛膝者,多给怀牛膝,若要川牛膝者,须在处 【性味】 性微寒,味甘、微苦。 方上注明。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用于热病口渴,咽 川牛膝 喉肿痛,黄疸消渴,痈肿疮疡。 【别名】 川牛七、川牛夕。 【用量】 9~12克。 【来源】 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秋冬两季采挖。 【加工炮制】 大小分开,洗净,大者浸一夜,小者浸3~4小时,捞起【产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也有产。 放瓦缸内闷润(在闷润时宜熏硫磺一次)。润透心后,切成片,厚0.3厘米,【品质鉴别】 以身干、根粗壮、无芦头、质柔韧、纤维少者为佳。 晒干。 【性味】 性平,味甘、微苦。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防霉。 34 【附注】 反乌头。 后晒干。 【炮制作用】 醋制减其毒性。 半枫荷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来源】 为梧桐科植物异叶翅子木的干燥根或茎。全年可采挖。 【注意】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不宜与甘草同用。 【产地】 产于江西、福建、台湾、广西和广东等地。 狼毒 【品质鉴别】 以干爽、片薄、浅红棕色为佳。 【性味】 性温、味甘。 【别名】 红狼毒、绵大戟。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及狼毒大戟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刀伤【产地】 主产于辽宁、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 出血。 【品质鉴别】 以干爽、灰白色、片均匀、无杂质、无霉变者为佳。 【用量】 15~30克。 【性味】 性平,味辛,有毒。 【加工炮制】 洗净,浸泡2~3天,润透后切成片,厚0.6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 散结,杀虫。用于痰饮积聚,咳逆气喘,胸腹胀痛。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外用淋巴结结核、皮癣。可杀一切植物害虫,灭蛆。 【用量】 0.9~2.4克。多熬膏外敷。 甘遂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水洗净,捞起润透,切成片,厚0.3厘米,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晒干。 后采挖。 醋制狼毒:取狼毒片每500克用醋150~250克,拌匀润透,置锅内文火 【产地】 主产于陕西、河南和山西等地。 炒至微干,取出晒干。 【品质鉴别】 以个大、身肥、质坚、连珠形、洁白、粉性足者为佳。 【炮制作用】 醋制减轻毒性。 【性味】 性寒,味苦,有毒。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功能与主治】 泻水逐痰。用于重症水肿,胸水,腹水,癫痫。 【注意】 孕妇忌用。畏蜜佗僧。 【用量】 0.6~1.5克。多入丸散用。 【附注】 广东、广西习惯以天南星科海芋代替狼毒使用,也称野芋头、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泥沙,每500克用醋250克,加水适量共置锅老虎蒙。 中,煮至醋液被甘遂吸尽,取出晒干。另一法用醋润透后,用文火炒干或蒸 35 【加工炮制】 用清水洗净泥沙,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捞出,除去鸡骨香 根头,润透后,切成斜片,厚0.3厘米,晒干。 【别名】 土沉香、黄牛香。 地榆炭:将地榆置锅中,加热炒至焦黑色时,加上铁盖,继续煅烧至锅【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鸡骨香的根。全年均可采。 的边缘发出黄白烟,然后将锅离开火炉,洒适量清水,然后开锅取出,晾干。 【产地】 产于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 【炮制作用】 炒炭加强止血作用。 【品质鉴别】 以断面色黄、气香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与主治】 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胃痛,胃肠气黄芪 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别名】 黄蓍、黄祈、北芪、北祈、绵芪。 【用量】 6~15克,或浸酒,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来源】 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及内蒙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加工炮制】 洗净后,略浸,捞起闷润透后,切成段,长2厘米,晒【产地】 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河北等地。 干。 【品质鉴别】 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保管】 置阴晾干燥处。 【性味】 性微温,味甘。 【功能与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地榆 虚脱,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别名】 地于、马连鞍、血箭草。 口久不愈合。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 【用量】 9~30克。 萎后采挖。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闷润透后,切成斜片,厚0.3厘米,晾干或【产地】 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和浙江等地。 焙干。 【品质鉴别】 以条粗、质坚、无残茎及须根、断面粉红色者为佳。 炙黄芪:黄芪片500克用炼蜜250克,拌匀润透,置锅中文火炒至不粘【性味】 性微寒,味苦、酸、涩。 手为度,取出放凉。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解毒。用于胃肠出血,痔疮出血,血痢, 【炮制作用】 经蜜糖炒制后,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功效。 崩漏。外治烧、烫伤、疖肿。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用量】 9~15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附注】 商品使用中尚有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根。产于甘 36 肃南部、宁夏及四川西部。性味功能与黄芪同。 【来源】 为豆科植物千斤拔的干燥根。全年可挖。 【产地】 主产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 甘草 和贵州等地。 【别名】 国老、粉甘草、粉草、甘草梢、甘草节、草节。 【品质鉴别】 以身干爽、完整、无须根及虫霉者为佳。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两季采挖。 【性味】 性平、味甘、微涩。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强腰膝。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蒙古、新疆和青海等地。 劳损,白带,跌打损伤。 【品质鉴别】 以外皮细紧、有纵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用量】 15~30克。 黄白色者为佳。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泥土,闷润透心,切成斜片,厚0.6厘米,晒 【性味】 性平,味甘。 干。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补脾和胃,调和诸药。用于咽【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喉肿痛,咳嗽,心悸,脘腹虚痛,溃疡病,疮疡。 葛根 【用量】 1.5~9克。 【加工炮制】 将原药按粗细分档,除去杂质,洗净,捞出,润透心后【别名】 粉葛根、干葛、甘葛。 切成斜片,厚0.3厘米,烘或晾干,筛去灰屑。 【来源】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的干燥根。秋冬两季采挖。 炙甘草:取甘草片,每500克用炼蜜250克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产地】 主产于湖南、浙江、河南、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 炒至变为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品质鉴别】 以质致密、粉性足、色洁白、纤维少者为佳。 【炮制作用】 蜜炙后增强其补脾益气作用。 【性味】 性平,味甘、辛。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功能与主治】 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用于温病发热,无汗, 【附注】 甘草梢利水通淋,用于小便不畅,尿道作痛。甘草节清热解口渴,头痛项强,麻疹不透,泄泻,痢疾。 毒,用于痈疽热疖肿痛。反芫花、大戟、甘遂和海藻。 【用量】 9~15克。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再浸3小时,捞出,润透心后(闷润时熏硫 千斤拔 磺),取出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别名】 牛尾荡、老鼠尾。 煨葛根:葛根片每500克用麦麸100克,先将麦麸置锅中炒热,后放葛 37 根,同炒至葛根呈焦黄时取出,筛去麦麸即得;或湿纸包置热灰煨。 切成段,长2厘米。 【炮制作用】 生用解表退热,煨后能减轻发汗,增强止泻作用。 【炮制作用】 果仁有毒,必需除掉豆荚。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保管】 置干燥处。 苦参 山豆根 【来源】 为豆科植物柔枝槐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 【别名】 牛参。 【产地】 主产广西、广东和贵州等地。 【来源】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品质鉴别】 以根条粗壮、外色棕褐、无须根、无霉黑、味苦者为佳。 【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和河北等地。其他大部分省区也有产。 【性味】 性寒,味苦。 【品质鉴别】 以整齐、色黄白、味苦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齿【性味】 性寒,味苦。 龈肿痕,痈疮,肿瘤。 【功能与主治】 清热,除湿,杀虫。用于痢疾,黄疸,皮肤瘙痒,疮【用量】 3~9克。 疡。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瘙痒。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再用清水浸2~4小时,润透心后,取出切成【用量】 4.5~9克。 斜片,厚0.3厘米,晒干。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泥土,闷润透后,切成斜片,厚0.3厘米,晒【保管】 置干燥处。 干。 有由产地加工成片者,可清除杂质。 鸡骨草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来源】 为豆科植物鸡骨草的干燥全株。全年可采挖。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榕树须 【品质鉴别】 以干爽、无杂质及豆荚、根、茎、叶全者为佳。 【性味】 性凉,味微苦。 【来源】 为桑科植物榕树的干燥气根。全年可采收。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舒肝止痛。用于急、慢性肝炎,乳腺炎。 【产地】 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用量】 30~60克。 【品质鉴别】 以条细、红褐色者为佳。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及豆荚,头根部切成斜片,厚0.3厘米,茎部【性味】 性凉,味微苦、涩。 38 【功能与主治】 发汗,清热,透疹。用于感冒发热。外用跌打筋骨接【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痈肿疮疡,淋巴结核。 续。 【用量】2.5~4.5克。 【用量】 9~15克。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用水洗净泥屑,捞起润透,切成片,厚0.3【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切成段,长2厘米。 厘米,晒干。 【保管】 置干燥处。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虫蛀。 【附注】 不宜与乌头同用。 穿破石 人参 【别名】 川破石。 【来源】 为桑科植物构棘或柘树的干燥根。全年可采挖。 【别名】 人参、石柱参、吉林参、红参、白参、白糖参、生晒参、野【产地】 产于我国东部至西南各省区。 山参、边条参、高丽参、别直参、高利参。 【品质鉴别】 以皮色黄、根条匀、无须根者为佳。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栽培的称圆参,野生的称野山【性味】 性凉,味微苦。 参。将鲜参除去茎叶及泥土经蒸熟后,晒干或烘干即为红参;经水烫浸糖而【功能与主治】 止咳,退黄,活血,通络。用于肺结核,湿热黄疸,后干燥的,称为白参或糖参;经沸水微烫或直接晾晒的,称为生晒参。多于 胁肋疼痛,跌打瘀痛,风湿痹痛。 秋冬采挖。 【用量】 15~30克。 【产地】 主产于吉林,其次为辽宁、黑龙江等地。 【加工炮制】 除净泥沙杂质,切成片,厚0.6厘米,晒干。 【品质鉴别】 红参以主根粗壮、饱满、无抽皱沟纹、棕红色、半透明【保管】 置干燥处。 者为佳。白参以主根上部有横纹、芦须较长、皮较细、淡黄白色者为佳。生 晒参以主根较圆、皱细深、皮灰黄色、质充实者为佳。 白蔹 【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 【别名】 白欠。 【功能与主治】 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用于虚脱,心衰,【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春秋两季采挖。 气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忡,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红参、白参功用【产地】 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北等地。广西也有产。 相同,白参多用于补气生津。 【品质鉴别】 以肥大、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用量】 3~9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如独参汤。炖服。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加工炮制】 白参去芦头切成薄片。红参去芦头,用水稍润软后,刨 39 片或切片,晾干;或用文火烘软后切片,厚0.1厘米(均在用时加工)。 田七 【保管】 放缸内密闭封固保存,或用炒米拌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别名】三七、山漆、滇漆、滇七、滇三七、田漆、田三七、人参三七、防蛀。 参三七。 【附注】 高丽参,即朝鲜人参,朝鲜人参也分红参、白参两种,均按【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秋季花开前采挖。 枝数大小而分成各种规格。又名别直参、高利参。 【产地】 主产于云南的广南、西畴、砚山及广西的靖西、那坡、德保、 人参芦头有催吐作用,习惯使用人参均将芦头除掉。 田阳等地。 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因藜芦苦寒有毒,有催吐作用;五灵脂行血散【品质鉴别】 以个大、肥实、体重、皮细、断面灰黑色、无残隙、俗瘀,因此不能与人参同时使用。 称“铜皮铁骨”者为佳。 【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 洋参 【功能与主治】 生品: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胸腹【别名】 西洋参、花旗参。 刺痛,崩漏,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熟品:补血和血,用于失血,贫血。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秋季采挖,除去分枝、须尾,晒 【用量】 3~9克,熟用9~15克,外用粉末适量,敷患处。 干。 【加工炮制】 田七粉:用清水洗净,晒干,打碎后研成细粉。 【产地】 美国、加拿大、法国。 田七片:洗净,浸至润透,放蒸笼蒸过,刨成片,厚0.1厘米。 【品质鉴别】 以条匀、质硬、体轻、表面横纹紧密、气清香、味浓者 熟田七:取田七片或将田七打碎(分大小块),用食油炸至表面焦黄取为佳。 出。 【性味】 性凉,味甘、微苦。 【炮制作用】 田七粉便于冲服,田七片易煎出味,熟田七能和血养血。 【功能与主治】 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用于肺阴不足,虚热咳嗽,咯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虫蛀。 血,热病伤阴,咽干口渴。 【附注】 田七宜冲服,以利于吸收和增强药效作用,配方时需捣成细【用量】 2.4~6克。 粉,以利冲服;浸酒的的处方宜捣碎。 【加工炮制】 使用时切成片,厚0.1厘米。 田七等级是分档后按每斤所有的个数区分。如每斤20个以内即20头,【保管】 宜放缸内密封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30个以内为30头,二外即每斤200个以上至300个,无数头为300个以上、【附注】 反藜芦。 450个以内。筋条是从田七剪出的较粗的根,较幼的即为根须,剪口即为田 40 七的芦头。 川芎 【别名】 芎穷、抚芎。 当归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别名】 归片、归身、归头、胡首、归尾、全归、秦归、西归、云归。 并略带紫色时采挖。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挖。 【产地】 主产于四川。此外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和江西等地也有【产地】 主产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湖北等省也有产。 产,均系栽培。 【品质鉴别】 以主根肥大、身长、支根少而粗壮、断面黄白色、气味 【品质鉴别】 以根茎肥大、饮满、质坚实、香气浓郁者为佳。 浓厚者为佳。 【性味】 性温,味辛、微苦。 【性味】 性温,味甘、辛。 【功能与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头痛,胸胁痛,经闭腹痛,【功能与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风湿痛,跌打损伤。 崩漏,产后腹痛,血虚便秘,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用量】 3~9克。 【用量】 4.5~9克。 【加工炮制】 洗净泥沙,用清水浸泡透心,再将川芎连同水倒入锅中【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泥沙,熏硫黄润透,斜切成片,厚0.3 煮熬;煮至川芎吸尽原汁透心后,取出晒至八、九成干;然后放缸内密闭闷厘米,晒干。 软,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拣除杂质,洗净泥沙,熏硫黄润透,放蒸笼内蒸软(不能蒸太久,否则 【保管】 放阴凉干燥处,防蛀。 当归变成黄色);然后在头部剖开2厘米,以两或三只接成一片,捶扁,晒 至八、九成干后,放瓦缸内闷润,刨成片,厚0.2厘米,晒干。 白芷 酒炒当归:取当归片用酒适量拌匀后,放锅中用文火炒干。 【别名】 川白芷、杭白芷、香白芷。 酒洗当归:取当归用酒适量拌匀后,晒干。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白芷及杭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 当归炭:取当归片置锅中,炒至外黑色内呈黄褐色,取出放冷。 【产地】 川白芷主产于四川、东北、山东和江西等地;杭白芷主产于 【炮制作用】 酒制加强活血、祛痰,炭化收敛止血。 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 【附注】 习惯上认为归头补血,全归活血,归尾破血去瘀,故当归尾【品质鉴别】 以根粗、皮细、质坚硬、香气浓者为佳。 多用于跌打、疮疡。 【性味】 性温,味辛。 41 【功能与主治】 散风祛湿,排脓止痛。用于感冒头痛,鼻塞,眉棱骨【来源】 为伞科形植物羌活、福氏羌活、川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痛,鼻炎,鼻窦炎,牙痛,白带,痈肿疮疡。 秋两季采挖。 【用量】 3~9克。 【产地】 主产于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地。陕西、云南也有产。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大小分档,浸润至七、八成,捞起闷透心,【品质鉴别】 以条粗壮、有环纹、断面质较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或烘干。 者为佳。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味】 性温,味辛、苦。 【附注】 草药的香白芷,属另一品种,配方时要注意区别。 【功能与主治】 发汗,祛风,除湿,宣通经络,止痛。用于风寒感冒, 头痛,身疼,四肢酸痛。 藁本 【用量】 3~9克。 【别名】 好本、西芎。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洗净泥沙,闷润透后,切成片,厚0.3厘米,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藁本及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秋季茎叶枯萎晒干。 或次春出苗时采挖。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产地】 藁本主产于四川、湖北和湖南等地,辽藁本主产辽宁、河北 独活 等地。 【品质鉴别】 以身干整齐、香气浓者为佳。 【别名】 川独活、香独活。 【性味】 性温,味辛。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毛当归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 【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顶疼痛。 萎时采挖。 【用量】 3~9克。 【产地】 主产于湖北、浙江和安徽等地。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洗净泥沙,闷润透心,切成片,厚0.3厘米,【品质鉴别】 以根条粗壮、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晒干。 【性味】 性微湿,味苦、辛。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风湿性关节痛,风寒头痛。 羌活 【用量】 3~9克。 【别名】 姜活、川羌、川羌活。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水洗净,捞起(个大者略浸)闷润透心, 42 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 【保管】 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附注】 北柴胡:外表浅棕色或土棕色,质较坚韧,不易折断;木质 【附注】 独活除上列品种外,尚有下列品种:伞形科植物牛尾独活,部白色或黄白色,如轻扭曲,可见木质部碎裂成条片状;幼细的支根则易于主产于湖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伞形科植物兴安当归,折断,微有香气,味淡。 主产于东北地区。伞形科植物软毛独活,主产于陕西、山东、安徽、浙江和南柴胡:外表黄棕色或土棕色,质较轻软,性脆,易折断;木纤维少或四川等地。五加科植物九眼独活,主产于陕西、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 无,气微香,有油腥气,味淡。 柴胡 前胡 【别名】 北柴胡、北胡。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及紫花前胡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 【来源】 伞形科植物柴胡及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 【产地】 柴胡(习称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和陕西【产地】 白花前胡主产于浙江、湖南、江西、江苏和四川等地。广西等地;狭叶柴胡(习称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黑龙江和吉林等也有产。 地。 紫花前胡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和山东等地。 【品质鉴别】 以根条粗、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品质鉴别】 以根粗大、肉厚、质柔软、断面黄白色、有菊花纹、香 【性味】 性微寒,味苦。 气浓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提中气。用于感冒发热、寒【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 热往来,胸胁作痛,疟疾,脱肛,子宫垂脱,月经不调。 【功能与主治】 化痰止咳,散风热。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膈 【用量】 3~9克。 满闷。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清水洗去泥沙,略浸捞出润透后,切成斜【用量】 4.5~9克。 片,厚0.3厘米,晒干,或焙干。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有芦梗者切除芦梗),用水洗净,闷润透心, 醋炒柴胡:柴胡片每500克用米醋100克拌匀,闷润,置锅中用文火炒切成斜片,厚0.3厘米,晒干。 至醋干,取出晾干。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炮制作用】 用醋制后缓和升散之性,更能发挥疏肝、活血、止痛的【附注】 白花前胡接近根头部有微细环状横纹,质较柔软,易折断,效能。 木质占根主要部分的五分之二,气芳香,味微苦、辛。 43 紫花前胡根的主顶端有残留的圆柱状茎痕,主根坚实不易折断,木质占渴。 根主要部分的二分之一,气微芳香,带油腥气,味淡而后苦辛。 【用量】 4.5~9克。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清水略洗,捞起待润软后,切成段,长3 防风 厘米,晾干或晒干。 【别名】 北防风。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防鼠耗。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附注】 反藜芦。 根。 明党参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东部和辽宁等地。 【品质鉴别】 以根条肥大、平直、皮细质油、断面有菊花心者为佳。 【别名】 明党、粉沙参。 【性味】 性温,味甘、辛。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除去栓皮的干燥根。4~5月采挖。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风,除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关节痛,【产地】 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和四川等地。 皮肤瘙痒,荨麻疹。 【品质鉴别】 以身干、条细长而均匀、色泽明亮、质坚实者为佳。 【用量】 4.5~9克。 【性味】 性微寒,味甘、微苦。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刮去头顶毛茸,用水洗净,润透后切成段,【功能与主治】 润肺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用于咳嗽,呕吐,又能解长1厘米,晒干。 毒,治疔疮。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用量】 6~12克。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时打碎。 北沙参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别名】 沙参 走马胎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干燥根。夏秋季采挖。 【产地】 主产于山东、辽宁、河北和江苏等地。 【别名】 走马风。 【品质鉴别】 以细长均匀、圆柱形、质紧密、色白、味甘者为佳。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茎。秋季采挖。 【性味】 性微寒,味微甘。 【产地】 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功能与主治】 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用于肺燥干咳,热病伤津,口【品质鉴别】 以干燥、念珠状、皮色紫褐及皱缩、断面有菊花纹者为 44 佳。 上面毛茸较少,呈暗棕色,根头部有长毛茸,白色。又名小一枝箭、一支香、 【性味】 性湿,味辛。 白眉、一柱香、白花一枝香、头顶一枝香、磨地香。主产于广东、广西和四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跌川等地。性平,味微苦。能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活血散瘀。用于感冒发热,打损伤,产后血瘀,痈疽溃疡。 咳嗽痰多,痢疾,小儿疳积。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量】 9~15克,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白前 【加工炮制】 洗净泥沙,用清水浸润透后捞出,切成片,厚0.3~0.5 【来源】 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及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及须根。秋厘米,晒干。 季采挖。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福建和广东等地。 【注意】 孕妇忌服。 【品质鉴别】 以身干、根粗、须长、无泥土杂质者为佳。 白薇 【性味】 性平,味苦、甘。 【别名】 白眉。 【功能与主治】 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喘多痰。 【来源】 为萝摩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及根茎。春秋两季采挖。 【用量】 4.5~9克。 【产地】 主产于安徽、湖北、辽宁、四川、江苏、甘肃、河北、贵州【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水洗净,捞出,闷润透,切成段,长3厘和陕西等地。 米,晒干。 【品质鉴别】 以根色黄棕、粗壮、断面白色实心者为佳。 炙白前:取白前段500克,加炼蜜125克,拌匀,炒至不粘手为度,取 【性味】 性寒,味苦、咸。 出放凉。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用于阴虚发热,血虚昏厥,小【炮制作用】 蜜炙减其对胃刺激,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便涩痛。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 【用量】 4.5~9克。 徐长卿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洗净润透,切成段,长1厘米,晒干。 【别名】 了刁竹、寮刁竹、山刁竹。 【保管】 置干燥处。 【来源】 为萝摩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 【附注】 广东、广西习惯用的白薇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兔耳风)全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草。毛大丁草叶为基生叶,具柄,叶片倒卵形;下面密生长柔毛,灰棕色, 45 【品质鉴别】 以粉质、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 性寒,味苦。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功能与主治】 祛风化湿,行气通络。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经闭,跌打损伤。 痛,痛经,跌打肿痛。 【用量】 6~9克。 【用量】 3~12克,不宜久煎。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泥土,捞出闷润透,切成段,长2【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切成段,长3厘米,阴干。 厘米,晒干。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 茜草炭:取茜草片置锅内炒至外焦黑、内呈棕褐色为度,喷淋清水,取 出放晾即得。 古羊藤 【炮制作用】 炒炭加强止血作用。 【别名】 苦羊藤、红马连鞍。 【保管】 置干燥处。 【来源】 为萝摩科植物马连鞍的根。全年均可采。 巴戟 【产地】 产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品质鉴别】 以干爽、无虫蛀、无杂质者为佳。 【别名】 巴戟天、鸡肠风、巴戟肉。 【性味】 性寒,味苦。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全年可采挖。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泄泻,痢疾,感冒,胃痛,淋浊。 【产地】 产于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 【用量】 3~6克。 【品质鉴别】 以条大、肥壮、肉厚、色紫、木心细、味甜者为佳。 【加工炮制】 洗净泥沙,稍闷润透后,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性味】 性微温,味甘、辛。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功能与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用于腰膝无力,关节酸痛,小腹冷 痛,阳痿,遗精。 茜草 【用量】 3~9克。 【别名】 茜根、红茜草、茜草根、红茜根、红丝线、茹虑。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每100公斤用食盐3公斤,加水适量溶化,【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春季两季采挖。 倾入巴戟内拌匀,润透,然后置蒸笼中蒸两小时,取出除去木心,切成段,【产地】 主产于陕西、江苏、安徽和河南等地。 长1.5厘米,晒干。 【品质鉴别】 以条粗、表面红棕色、无茎基及泥土者为佳。 【炮制作用】 增强温补肾阳功效,蒸后并易去心。 46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味】 性湿,味甘。 【功能与主治】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脘腹胀痛,呕吐,食欲不 红大戟 振。外治牙痛,脚肿。 【别名】 大戟、红芽大戟。 【用量】 2.5~4.5克。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干燥根。秋冬两季采挖。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筛出泥屑。 【产地】 主产于广西、云南和广东等地。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品质鉴别】 以根长、肥壮、红褐色、质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续断 【性味】 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与主治】 泻水,解毒散结。用于胸水,腹水,痈肿。 【别名】 川断、川续断、六汗、六断、川寸。 【用量】 1.5~3克。 【来源】 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和续断的干燥根。秋季采挖。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捞起润透,每10公斤加醋2【产地】 川续断主产于湖北、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续断主产于湖公斤,置锅内煎煮至醋被吸尽,取出切成斜片,厚0.5厘米,晒干。 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山西和陕西等地。 【炮制作用】 减少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品质鉴别】 以条粗、无须根、质软、内呈墨绿色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 【性味】 性微温,味苦、辛、甘。 【注意】 孕妇忌用,反甘草。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续筋骨,止血,止痛。用于腰膝酸软,关节【附注】 除上述品种外,商品中作大戟使用的,还有大戟科的京大戟,酸痛,崩漏,先兆流产,跌打损伤。 棉大戟。 【用量】 9~15克。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用水洗净,捞起闷润透心后,大条者切成斜 甘松 片,厚0.3厘米,小条者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别名】 甘松香、香松。 盐制:取续断片500克加食盐15克(用水适量溶化)拌匀,待吸尽盐【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两季采水后,置锅中炒干或置蒸笼中蒸至上蒸气为度,取出晒干。 挖。 麸炒:取麦麸先放铁锅中炒热冒烟,即倾入续断片与麦麸共炒,炒至闻【产地】 主产于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地。 有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 【品质鉴别】 以主根肥壮、条长、芳香味浓,无碎片泥沙者为佳。 酒炒:取续断片500克,加酒75克拌匀,置锅中炒干。 47 【炮制作用】 麸炒去其苦辛味;盐制更能引药入肾,而增强补肝肾作【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用;酒炒增强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 苍术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 【别名】 茅苍术、茅术、泡苍术、双术。 白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茅苍术、北苍术或关苍术的干燥根茎。春秋两季 采挖。 【别名】 于术、於术、冬术、天生术、饭术。 【产地】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安徽、浙江和江西等也【来源】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 有栽培或野生。北苍术,主产于华北、西北地区。关苍术,主产于东北、内时采挖。 蒙古和河北等地。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多为栽培。 【品质鉴别】 以个大、坚实、无须根、断面朱砂点多、暴露稍久起白 【品质鉴别】 以身干、个大、皮细、色黄肉白、断面平坦无硬筋及焦霜、香气浓郁者为佳。 点者为佳。 【性味】 性湿,味苦、辛。 【性味】 性温,味甘、苦。 【功能与主治】 燥湿,健脾,明目。用于脘腹胀满,吐泻,水肿,痰 【功能与主治】 健脾燥湿。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痰饮眩晕,饮,肢体、关节酸重,夜盲症。 水肿,胎动不安。 【用量】 3~9克。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泥土,略浸捞出润透后,切成片,【用量】 4.5~9克。 厚0.3厘米;然后倾入煮沸的米泔水内搅匀,立即捞出,晒干。 【加工炮制】 洗净泥沙,用清水浸三小时,取出沥干水分,闷润透心, 炒苍术:取麦麸在锅内炒至冒烟,即倾入苍术片,共炒至苍术呈焦黄色置蒸笼中蒸透心,取出,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土炒白术:取白术片湿润后与黄土拌匀,置锅内炒至白术微焦黄土色, 【炮制作用】 减去部分挥发油,缓和其燥性,并能增强止泻作用。 筛去泥土,放凉。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炒白术:取白术片放锅中,文火炒至白术两面均呈焦黄色,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 白术炒用(包括炒焦、土炒)缓和燥性,可增强健脾止木香 泻作用。 【别名】 云木香、广木香。 48 【来源】 为菊科植物云木香的干燥根。秋冬两季采挖。 【品质鉴别】 以条粗、坚实者为佳。 【产地】 主产于云南,原产印度。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性味】 性寒,味苦、咸。 甘肃、四川和西藏等地已有引种栽培。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排脓通乳。用于乳腺炎,乳汁不通,腮腺 【品质鉴别】 以色黄白、质坚实、香气浓郁、无须根、嚼之粘牙者为炎,痈疖。 佳。 【用量】 4.5~9克。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清水洗净,捞出润透,切成斜片,厚0.3 【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用于胸腹胀痛,呕吐,腹泻,厘米,晒干。 痢疾里急后重。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 【用量】 1.5~4.5克。宜后下。 【附注】 漏芦与藜芦这两品种过去往往混淆,不易辨清,应该注意鉴 【加工炮制】 洗净泥沙,用清水稍浸,捞起闷润透心,切成片,厚别。 0.2厘米,用纸盖好晒干或晾干。 大蓟 煨木香:将木香用纸包好,以水湿润,放热灰中煨至外纸焦黄即可。或 【别名】 大小蓟、大小计。 用面糊将木香裹好,置热灰中煨至面皮焦黄。 【来源】 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根。秋季挖根。 【炮制作用】 经过煨后,增强实肠止泻作用。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山东、河北、安徽和江苏等地产量【保管】 置干燥处,防潮防霉。 最大。 本品含挥发油,不宜直接曝晒及久煎。 【品质鉴别】 以粗壮、无须根及芦头者为佳。 【附注】 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及其变种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主 【性味】 性凉、味甘、苦。 产于四川,功效与木香相同。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便血,尿血, 漏芦 崩漏,痈肿疮疖。 【来源】 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及蓝刺头(禹州漏芦)的干燥根。春秋【用量】 9~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两季采挖。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泥沙,捞出闷润透后,切成斜片,厚0.3厘米, 【产地】 祁州漏芦主产于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蓝刺头主产于河晒干。 南、安徽、江苏和湖北等地。 大蓟炭:将大蓟片置锅内,文火炒至外焦黑、内棕褐色时,喷淋清水, 49 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炮制作用】 炒炭加强止血作用。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保管】 置干燥处。 龙胆草 【附注】 大蓟和小蓟系菊科不同属的植物,但湖南、湖北、广东和广 【别名】 龙胆、苦胆草、胆草。 西等地,大小蓟不分,以大蓟当小蓟使用,统称大小蓟(使用根部)。在东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或三花龙胆及东北龙胆的干燥根茎和根。北地区及河北等地以大、小蓟全草作大蓟使用。北京地区也系大小蓟不分。 春秋两季采挖。 附: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及刻叶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全草), 【产地】 主产于东北和内蒙古等地。江苏、贵州、湖北、云南、江西、又名刺儿菜,刺蓟菜、猫蓟。夏秋两季开花时采割。全国各地均产。性凉, 湖南和四川等地也有产。 味甘。功能凉血,止血,祛瘀。用于衄血鼻塞,尿血,崩漏。用量4.5~9克。 【品质鉴别】 以根条粗壮、黄色或黄棕色、无碎断者为佳。 鲜品捣烂可治外伤出血。 【性味】 性寒,味苦。 紫菀 【功能与主治】 清利肝胆湿热,健胃。用于黄疸,胁痛,肝炎,胆囊 【别名】 紫菀、子苑、子犬。 炎,食欲不振,目赤,中耳炎,尿路感染,带状疱疹,急性湿疹,阴部湿痒。 【来源】 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两季采挖。 【用量】 3~9克。 【产地】 主产于河北、河南、黑龙江和山西等省。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晾干,切成段,长2厘米, 【品质鉴别】 以根条细长、表面紫棕色、质柔韧者为佳。 晒干。 【性味】 性湿,味苦、辛。 【保管】 置干燥处,防潮防霉。 【功能与主治】 散寒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利尿。用于风寒咳嗽, 秦艽 劳热咳嗽,痰多气喘,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别名】 川艽、西秦艽、西艽、存交。 【用量】 4.5~9克。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大叶秦艽、小秦艽、粗茎秦艽及麻花秦艽的干【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清水洗净泥沙,头部切成片,厚0.3厘米, 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根须部分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产地】主产于甘肃、山西、陕西、青海、内蒙古、四川、云南和河北炙紫菀:取紫菀片500克用炼蜜100克,置锅中拌炒至不粘手为度,放 等地。 凉。 50 【品质鉴别】 以根条肥大、独根形似鸡腿、色棕黄、油性大者为佳。 党参 【性味】 性平,味苦、辛。 【别名】 西党、台党、东党、潞党、川党、防党、北党、纹党、条党、【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退虚热,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低热,米党、饭党。 小儿疳积发热。 【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根。秋季采挖。 【用量】 3~9克。 【产地】 西党、台党及东党均系野生。西党主产于陕西、甘肃;台党【加工炮制】 大秦艽:用水洗净,闷润透后,切成片,厚0.3厘米,主产于山西五台等地;东党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潞党、川党为栽培 晒干。 品。潞党主产于山西潞安、长治等地。川党主产于四川。 小秦艽:用水洗净,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品质鉴别】 以条大粗壮、皮松肉紧、横纹多、质柔润、有香气、甜【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 味浓者为佳。 【性味】 性平,味甘。 桔梗 【功能与主治】 补脾胃,益气血,生津液。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别名】 苦桔梗、津梗。 大便泄泻,四肢无力,精神不振,津液不中,口干舌燥,肺虚燥咳等。 【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用量】 9~15克。 【产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如江苏、安徽、河南、河北、贵州和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闷润透心,除去芦头,切成段,湖北等地,但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以华东地区所产质量较好。 长2厘米,晒干。 【品质鉴别】 以根肥大色白、质坚实、断面稍有颗粒性、嚼之生有粘 熟党参:将党参每100公斤加蜜糖20公斤拌匀闷润,置蒸笼中蒸一小滑感者为佳。 时,取出晒干。 【性味】 性微温,味甘、苦、辛。 炙党参:将党参每500克加炼蜜100克拌匀润透,置锅中炒至变深黄色,【功能与主治】 祛痰,利咽,排脓。用于痰多咳嗽,咽喉肿痛,肺脓 有香气,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汤,咳吐脓血。 米炒党参:将米放锅中,洒少量清水,加入党参拌匀,用文火炒至米微【用量】 3~9克。 焦黄,筛去米,放凉。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泥土,捞出稍闷,切成斜片,厚 【炮制作用】 生用生津益气,蒸熟后增加其温补作用,蜜炙增强补脾0.3厘米,或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作用,胃寒者用为炒。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51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注意】 南沙参反藜芦。 【附注】 反藜芦。藜芦有催吐作用,若与本品同时使用,将更引起剧 紫草 吐。 【别名】 紫草根、北紫草、红紫草。 野生党参根头中有许多疣状突起茎痕,每个茎痕呈凹下状(俗称狮子盘 【来源】 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软紫草)及紫草(硬紫草)的干燥头),外皮粗糙,横纹多。栽培品采收后,边晒边搓,使外皮与肉质部紧贴, 根。春秋两季采挖。 故显外皮光滑。 【产地】 软紫草主产新疆、西藏等地。硬紫草主产东北、华北等地。 南沙参 【品质鉴别】 以干爽、成条、色暗紫、无残茎及泥土者为佳。 【别名】 泡沙参、空沙参。 【性味】 性寒,味苦。 【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及杏叶沙参,或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用于发斑发疹,肝炎,痈肿。 根。春秋两季采挖。 外治冻伤,湿疹,烧、烫伤。 【产地】 主产于安徽、江苏和贵州等地。 【用量】 3~9克。 【品质鉴别】 以粗长、饱满、无粗皮及须根者为佳。 【加工炮制】 软紫草拣除杂质,切成段,长2厘米;硬紫草拣除杂质,【性味】 性微寒,味甘。 用水洗净,润软,切成斜片,厚0.5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 润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粘,口燥咽干。 【保管】 置干燥处。 【用量】 9~15克。 玄参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除去芦头,用水洗净,闷润透后切成斜片, 【别名】 元参、黑参、黑元参。 厚0.3厘米,晒干。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产地】 主产于浙江。湖北、安徽、山东、四川、河北和江西等地也【附注】 南沙参外形成桔硬相似,容易混淆,其区别如下: 有产。 南沙参:根茎上有深陷的横纹,体轻质松软,横断面形成层不明显,有 【品质鉴别】 以根条肥大、皮细、质坚实、无芦头、肉乌黑者为佳。 多数裂隙。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咸。 桔梗:根茎上有半月形茎痕,体较实而硬脆,横断面浅棕色环状形成层 【功能与主治】 滋阴降火,凉血解毒。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咽喉肿较明显,裂隙较少。 52 痛,咽白喉,便秘,淋巴结结核,痈肿。 熟地 【用量】 6~12克。 【别名】 熟地黄。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切去芦头,用清水洗净,切成斜片,厚0.3【来源】 同生地。 厘米,晒干或烘干。 【品质鉴别】 以色黑、质柔软、油润、味甜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防潮防霉。 【性味】 性微温,味甘、微苦。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功能与主治】 滋阴,补血。用于阴虚血少,目昏耳鸣,腰膝酸软, 消渴,遗精,经闭,崩漏。 生地 【用量】 9~15克。 【别名】 生地黄、干生地、干地黄。 【加工炮制】 生地每100公斤加酒10公斤闷润透,置蒸笼内,中间【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有地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 加一透气管,蒸一天,闷一夜,取出晒至七、八成干。如此反复蒸至黑色有【产地】 怀庆地黄主产于河南、浙江。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 光泽为度,取出晾干外皮,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北、四川、山西也有大量栽培。地黄主产于河北、辽宁、山东、江苏和浙江 砂仁拌熟地:熟地每10克用砂仁1克,先将砂仁捣烂,再与熟地同捣等地,为野生品。 拌匀。 【品质鉴别】 以个肥大、内部色黑、油润者为佳。 【炮制作用】 取生地加酒反复蒸制,即能改变生地的寒性,并有补血【性味】 性寒,味甘。 作用,故称熟地;砂仁拌熟地则利用砂仁的行气消滞作用,以制熟地的滋腻,【功能与主治】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用于热病烦燥,发斑发疹,阴 用于胃纳差而需补血的患者。 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用量】 9~15克。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泥沙,捞出,闷润透后,晾至外皮略干,切成胡连 片,厚0.3厘米,晒干。 【别名】 胡黄连、外胡连。 生地炭:取生地片置锅中用武火炒,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变黑色,【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及胡黄连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 内呈黑褐色,喷淋清水后取出,放凉。 【产地】 西藏胡连产于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胡黄连主产于印度、 【炮制作用】 炒炭增强止血作用。 尼泊尔等国。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 53 【品质鉴别】 以条粗、折断时有粉尘、断面灰黑色、味苦、无须根者【别名】 紫丹参、赤参、血丹参、红丹参。 为佳。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 【性味】 性寒,味苦。 【产地】 主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和江苏等省。辽宁、河南、 【功能与主治】 清湿热,退虚热。用于低热,目赤,痢疾,黄疸,疳陕西、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也有产。 积,痔疮。 【品质鉴别】 以条粗、色紫红、无碎断者为佳。 【用量】 1.5~9克。 【性味】 性微寒,味微苦。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晒干,或用水洗净,闷润透后切成斜片,厚【功能与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0.3厘米,晒干。 闭,宫外孕,肝脾肿大,心绞痛,心烦不眠,疮疡肿毒。 【保管】 置干燥处。 【用量】 9~15克。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成段,长1厘米, 白狗肠 晒干。 【别名】 紫葳根、凌霄花根。 四川丹参为栽培品,枝粗肉厚,洗净润透后,宜切成斜片,厚0.3厘米, 【来源】 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根。全年可采。 晒干。 【产地】 产于广西、江苏和浙江等地。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 【品质鉴别】 以干爽、色鲜、无杂质泥沙者为佳。 【注意】 反藜芦。 【性味】 性寒,味甘、酸。 黄芩 【功能与主治】 凉血,祛风,行瘀。用于血热生风,身痒,风疹,腰 脚不遂,痛风。 【别名】 枯芩、条芩、子芩、王芩。 【用量】 6~9克。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季采挖。 【加工炮制】 洗净泥沙,用清水浸润透后,捞出切成片,厚0.5厘米,【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和陕西等地,以山西产量晒干。 最多,河北承德产品的质量最好。 【保管】 置干燥处。 【品质鉴别】 以身干、条大、色黄、坚实、棕色心少及无空心者为佳。 【性味】 性寒,味苦。 丹参 【功能与主治】 清湿热,泻火,解毒,安胎。用于湿病发热,肺热咳 54 嗽,肺炎,咯血,黄疸,肝炎,痢疾,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症,痈肿疮干姜 节。 【别名】 川干姜、白姜、均姜、昆姜。 【用量】 3~9克。 【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置沸水煮十分钟,取出闷润透后(或蒸一小 【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和贵州等地,均系栽时),切成斜片,厚0.3厘米,干燥筛去灰屑。 培。 酒黄芩:黄芩500克用酒100克拌匀,置锅中文火炒干后,取出放凉。 【品质鉴别】 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黄芩炭:将黄芩片置锅中,炒至外焦黑、内棕黄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 酒炒上行,能清上焦湿热。炭止血。 【性味】 性热,味辛。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 【功能与主治】 温中祛寒,回阳通脉。用于肢冷脉微,脘腹冷痛,恶 心呕吐,痰饮喘咳。 泽泻 【用量】 3~9克。 【别名】 闽泻、文且、川泽泻、建泽泻。 【加工炮制】 用清水洗净,略浸后捞起,闷润透心后,切成片,厚【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 0.3厘米,晒干。 【产地】 主产于福建、四川和江西等地。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 姜炭:将干姜放锅内加热,用铁铲翻动均匀,炒至表面焦黑、内呈棕色,省也有栽培。 及时喷淋清水,取出放凉。 【品质鉴别】 以身干、个大、形圆、质坚、表面光滑、色黄白、粉性 炮姜:用粗沙炒热,然后放入干姜,炮至姜身疏松,筛去沙,放凉。 足者为佳。 【性味】 性寒,味甘。 【炮制作用】 炮姜化瘀止血。用于虚寒吐血、便血、产后瘀血腹痛。 【功能与主治】 利尿,渗湿,清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淋【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 浊,泄泻,白带等。 附:姜皮,将生姜用清水洗净泥沙,浸于清水过夜,用刀将生姜皮剥下, 【用量】 6~12克。 晒干。本品多为食品工业加工生姜后的剩余产品,性微温,味辛。行水消肿。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再用清水浸约四小时,捞出,闷润透后,切用于水肿。 成片,厚0.3厘米,晒干。 生姜:性温,味辛。发表散寒,止呕解毒。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据经验,与丹皮一起堆放可防虫蛀。 55 【加工炮制】 用水浸泡2~4小时,捞起闷润透心后,切成片,厚0.6并用于解半夏、南星毒。 厘米,晒干。 【保管】 用河沙放缸内埋藏,置阴凉处。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 沙姜 【附注】 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还有使用一种同科植物大高良姜(即 【别名】 山柰、三柰。 红豆蔻的根茎)作良姜用。 【来源】 为姜科植物山柰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 姜黄 【产地】 主产于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别名】 姜王、黄姜。 【品质鉴别】 以饱满、断面色白、粉性足、气浓厚而辣味强者为佳。 【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性味】 性温,味辛。 【产地】 主产于四川省。福建、广东、江西和广西等地也有产。 【功能与主治】 行气温中,止痛。用于胸脘胀满,腹中冷痛。还可用 【品质鉴别】 以外皮有皱纹、无须根、断面棕黄色、质坚实、香气浓于香料调味。 厚者为佳。 【用量】 6~9克。 【性味】 性温,味苦、辛。 【加工炮制】 将生沙姜洗净泥沙,横切成片,厚1厘米,用硫磺熏一 【功能与主治】 破血,行气,止痛。用于胸胁刺痛,经闭,腹部肿块,天后,晒干。切忌火烘,火烘则变成黑色,又无香气。 跌打肿痛,痈肿。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用量】 3~9克。 良姜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用水洗净,略浸,捞出润透后,切成片,厚 【别名】 高良姜、小良姜。 0.3厘米,晒干。 【来源】 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台湾也有产。 莪术 【品质鉴别】 以红棕色、气香味辣、分枝少者为佳。 【别名】 蓬莪术、蓬术。 【性味】 性热,味辛。 【来源】 为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 【功能与主治】 祛寒温中,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 【产地】 主产于四川、浙江和广西等地。 【用量】 2.5~6克。 56 【品质鉴别】 以个大均匀、质坚实、无须根、断面灰褐色者为佳。 【用量】 3~9克。 【性味】 性温,味苦、辛。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闷润透心,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 行气破瘀,消积止痛。用于腹部肿块,积滞胀痛,血醋制郁金:用水洗净,捞出,置盆中倾入沸水浸三分钟,滤去水分,郁瘀经闭,跌打损伤。 金每500克加米醋25克拌匀,闷润一夜,取出刨成片,厚0.1厘米,晒干。 【用量】 4.5~9克。 【炮制作用】 醋制增强其化瘀止痛的功效。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再用水浸泡2~3天,捞出置锅中,每100公【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防霉。 斤加醋15公斤、水适量拌匀,煮至水干时取出稍晾,切成片,厚0.3厘米,【注意】 郁金行气,丁香降逆气,故不宜同用。 晒干。 百合 【炮制作用】 醋制引药入肝经,并增强破血散瘀、软坚和止痛作用。 【别名】 外合。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秋季采【附注】 孕妇忌服。 挖。 郁金 【产地】 卷丹百合主产于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浙江、江西、河 【别名】 屈金、玉金、乙金、玉京、川郁金。 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 【来源】 为姜科植物郁金、莪术、姜黄、及毛莪术的干燥块根(其根细叶百合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 茎为姜黄、莪术、毛莪术;其块根为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 【品质鉴别】 以瓣匀肉厚、色黄白、质坚、筋少者为佳。 【产地】 不同的品种产地各不同,川郁金主产于四川,温郁金主产于【性味】 性平,味微苦。 浙江,广郁金主产于广西和云南。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 【品质鉴别】 黄丝郁金(黄郁金)以个大肥满、外皮皱纹细、断面橙烦惊悸。 黄色者为佳。温郁金(黑郁金)以个大,外皮少皱缩、质坚实、断面灰褐色【用量】 4.5~9克。 者为佳。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味】 性寒,味辛、苦。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功能与主治】 解郁,行气,止痛,化瘀,利胆。用于胸胁胀痛,黄 川贝 疸,痛经,癫症。 57 【别名】 川贝母、尖贝。 【别名】 浙贝母、贝母、元贝、象贝、只贝。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乌花贝母、甘肃贝母,及德氏贝母的【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 干燥鳞茎。夏秋两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 【产地】 原产浙江象山县,故又名象贝,现主要产区在鄞县,都是人【产地】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和青海等地,宁夏、西藏等工培植。 省区也有分布。乌花贝母主产于四川、青海等地。甘肃贝母主产于甘肃、四【品质鉴别】 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川和青海等地。德氏贝母主产于云南、青海和西藏等地。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品质鉴别】 以质坚实、粉性足、色泽白、个小、均匀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清肺止咳化痰,散结消肿。用于感冒咳嗽,溃疡病,【性味】 性微寒,味苦、甘。 淋巴结结核,痈肿。 【功能与主治】 润肺,止咳,化痰。用于阴虚燥咳,咯痰带血。 【用量】 4.5~9克。煎服或研末冲服。 【用量】 3~9克。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晒干。用时捣碎。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同时捣碎,或碾成细粉冲服。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防霉。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霉。 【注意】 乌头、附子。 【注意】 反乌头、附子。 知母 【附注】 川贝商品名称及其产区: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春秋两季采挖。 1、松贝(乌花贝、川贝):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潘松地区。 【产地】 主产于河北省。山西、内蒙古、东北的西部等地也有产。 2、青贝(川贝、乌花贝):主产于青海、四川、云南交界处。 【品质鉴别】 以条肥大、质致密、内外色淡黄者为佳。 3、炉贝(德氏贝):主产于西藏、云南、四川等地。过去集散于打箭炉 【性味】 性寒,味苦。 (今康定县)故名叫炉贝。 【功能与主治】 清热,除烦,滋阴。用于烦热口渴,肺热燥咳,消渴,4、平贝(原植物为平贝母):(个粒平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也 午后潮热。 有产。野生或栽培。 【用量】 4.5~9克。 5、生贝(原植物伊犁贝、新疆贝):产于新疆和内蒙古。 【加工炮制】 刮去茸毛,用水洗净,润透,取出切成片,厚0.3厘米,6、岷贝(甘肃贝):主产于甘肃岷县地区,产量不大。 晒干。 浙贝 盐知母:知母500克用盐10克(加水适量溶化),润透,置锅中文火炒 58 干,取出放凉。 中间无细木质心,可鉴别。 【炮制作用】 盐炒后减其苦寒之性,并可引药入肾,有助滋阴润燥作 天冬 用。 【别名】 天门冬、明天冬。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秋冬两季采挖。 麦冬 【产地】 主产于贵州、四川和广西等地。湖北、浙江也有产。 【别名】 麦门冬、川冬、寸冬。 【品质鉴别】 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而干透者为佳。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及麦门冬等的干燥根块。夏季采挖。 【性味】 性寒,味甘、苦。 【产地】 主产于浙江、四川和江苏等地。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咽干口渴,燥咳痰粘,咯【品质鉴别】 以肥大、淡黄白色、质柔软、嚼之发粘、未泛油者为佳。 血,百日咳,咽白喉、干燥性鼻炎。 【性味】 性微寒,味甘、微苦。 【用量】 6~12克。 【功能与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干咳,津少口渴,心【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迅速洗净,晒干表皮。按规格大小分档,小 烦,咽白喉。 枝者可切段,长2厘米;粗大者可切成斜片,厚0.3厘米,晒干。 【用量】 6~12克。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密封保存。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筛净泥沙。 黄精 朱砂拌麦冬:将净麦冬每50克喷少量开水,加飞朱砂5克拌匀,晒干。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春秋朱砂为镇静药,与麦冬拌用,更能发挥镇静宁心作用。 两季采挖。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产地】 滇黄精(习称大黄精)。主产于贵州、广西和云南等地。黄【附注】 川麦冬性状与杭麦冬相似,但川麦冬较粗短,香气小,味较 精(习称鸡头黄精)主产于河北、内蒙古等地,东北、河南、山东和陕西等淡;杭麦冬习惯称寸冬,身较长,两头钝尖,中部肥满,气微香,味微甜。 地也有产。多花黄精(习称姜形黄精)主产于贵州、湖南、云南、安徽和浙一般认为杭麦冬品质较佳。可供药用的尚有麦冬属大麦冬(土麦冬)、阔叶 江等地,江西、广西和广东等地也有产。 麦冬等几种植物的根块,但质量较次,多自产自销。 【品质鉴别】 以块大、色黄、断面透明状、质润泽、味甜者为佳。味此外尚有部分地区以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块根(又称山鸡米)与麦冬混 苦者不宜入药。 用,应加以区别。淡竹叶块根形似麦冬,但块根瘦小,细长,质坚硬,味淡, 59 【性味】 性平,味甘。 【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和辽宁等地。 【功能与主治】 补脾润肺,益气养阴。用于体虚乏力,心悸气短,肺【品质鉴别】 以根粗壮、无杂质者为佳。 燥干咳,糖尿病。 【性味】 性寒,味苦,有毒。 【用量】 9~12克。 【功能与主治】 催吐,祛痰,杀虫。用于中风痰壅、痫症痰多胸闷, 【加工炮制】 洗净泥土,置锅中加水煮至透心后,取出晒至七、八成咽喉肿痛,痰涎塞咽的呼吸困难,及食停于胃、欲吐不能。外用敷皮肤疥癣,干,于放蒸笼内蒸12小时,取出再晒。如此反复蒸晒至内外黑润为度,晒又可杀灭蚊蝇幼虫等。 干。用时切成片,厚0.3厘米。非配方另售以整个出售为宜。 【用量】 1.5~3克。研末用0.3~0.6克。多入丸散剂。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捞出,切成段,长2厘米,晒 干。 玉竹 【保管】 置干燥处。 【别名】 萎蕤、葳蕤。 【附注】 体虚及孕妇忌用。反诸参、细辛和芍药。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 七叶一枝花 【产地】 主产于湖南、河南、江苏、浙江和江西等地。 【品质鉴别】 以条长、肉肥、黄白色、光泽柔润者为佳。 【别名】 重楼、金线重楼、枝花头、蚤林、独脚莲。 【性味】 性平,味甘。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燥咽干,干咳少痰,【产地】 云南重楼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七叶一枝花产心烦心悸,糖尿病。 于陕西、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和广东等地。 【用量】 9~15克。 【品质鉴别】 以干爽、粗壮、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洗净润软,刨成直片,厚0.1厘米,或切成【性味】 性微寒,味苦。 斜片,厚0.3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小儿惊风,毒 【保管】 密封保存。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蛇咬伤,疔疮肿毒。外治疖肿,腮腺炎。 【用量】 3~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藜芦 【加工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的干燥根。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60 土茯苓 【功能与主治】 通阳理气,宽胸。用于胸闷胸痛,痰饮咳喘。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光叶拔契的干燥块茎。夏秋两季采挖。 【用量】 4.5~9克。 【产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福建、江西、广西也【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筛去灰屑。鲜品蒸熟晒干。 有产。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品质鉴别】 以灰棕色、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半夏 【性味】 性平,味甘、淡。 【别名】 姜半夏、熟夏、法半夏、法夏、京半夏、清半夏。 【功能与主治】 清热,除湿,解毒。用于钩端螺旋体病,关节酸痛,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或水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两季采挖。 尿路感染,白带,疮疡。 【产地】 半夏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和四川等地。水【用量】 15~60克。用于钩端螺旋体病可达250克。 半夏主产于广西。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泥沙,再用清水浸软泡透心(每天换水一次,【品质鉴别】 以个大、色白、颗粒均匀圆整、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防止发臭),取出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功能与主治】 燥湿化痰,止呕。用于痰饮,咳喘,胸脘痞闷,恶心, 呕吐,眩晕。生用外治痈肿。 薤白 【用量】 3~9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酒调敷患处。 【别名】 薤白头、荞白、晶白。 【加工炮制】 姜半夏:将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2~3【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及薤的干燥鳞茎。夏秋两季采挖。 次,至内无白心时,去水;然后每100公斤加白矾粉8公斤拌匀,加水腌浸【产地】 小根蒜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北、贵州、2~3天,取出用清水冲净;另取生姜25公斤捣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云南、甘肃等地。薤产于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江入白矾4.5公斤与半夏共煮至熟透,取出晒干或焙干。用时捣碎。 法半夏:将半夏按上法浸泡至透心时,每100公斤用甘草15公斤捣碎,西、湖南、湖北、四川和云南等地。 置锅内加水煎煮两次,过滤取液,再将石灰块15公斤投入搅拌使成混悬液,【品质鉴别】 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不带花茎者为 滤去杂质,与浸透的半夏浸泡,液面以超过半夏6厘米为度。每天并搅拌佳。 1~2次,浸泡一周左右,取出大个半夏,剖开切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辣【性味】 性温,味辛、苦。 61 感为度,捞出,用清水冲洗石灰粉末,烘干或阴干。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用白矾、生姜减除南星毒性,并增强祛痰作用。 【炮制作用】 半夏有大毒,经炮制后可降低毒性,姜与半夏起协同作【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用,善于止呕;法半夏用甘草和石灰制毒,并能缓和药性;清半夏用白矾降【注意】 生品有毒,外用治痈疮,凭证明供应。 低毒性,而且长于化痰。 附:胆南星:取制南星研成细粉,每100公斤加牛胆汁100公斤,搅拌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均匀成糊状,闷润七天左右,置锅中隔水蒸六小时,反复蒸两次,至成黑色 【附注】 反乌头、草乌。生半夏有大毒,需凭证明供应。 粘胶状,放进石臼内捣匀,取出晒七、八成干,搓成2厘米大圆条,切成片, 厚0.2厘米,晒干。 天南星 【性味】 性凉,味苦、微辛。 【别名】 南星、制南星。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祛风镇惊。用于中风痰壅,高热痉厥,癫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的干燥狂。 球状块茎。秋冬两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炮制作用】 牛胆南星利用牛胆苦寒转化地星的温辛性味,故胆南星 【产地】 主产于四川、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和吉林宜用于热痰惊痫。 等地。 【保管】 放缸内贮存,防潮。 【品质鉴别】 以外皮去净、个大、色白饱满、粉性足者为佳。 白附子 【性味】 性温,味苦、辛,有毒。 【功能与主治】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别名】 白附、禹白附。 不遂,癫痫,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 【用量】 3~9克。外用生品适量。 【产地】 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和四川等地。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分开大小,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2~3次,【品质鉴别】 以肥壮、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泡至透心后,每次换水时南星每100公斤加白矾粉2公斤,再泡至口尝有微【性味】 性大温,味甘、辛,有毒。 麻舌感为度(一般十天左右),捞出冲洗晒干;然后每100公斤用生姜20公【功能与主治】 祛风痰,镇痉。用于中风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偏斤捣碎,加水适量熬汁,滤取姜汁,将姜汁倾入南星内拌匀,至吸尽姜汁后,头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痈肿。 放蒸笼内蒸(或煮)至熟透无白心,取出晾至七、八成干,闷软,切成片,【用量】 3~4.5克。外用适量,熬膏敷患处。 厚0.3厘米,晒干。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两次;有泡沫时,白 62 附子每100公斤加白矾粉2公斤,浸泡透心至口尝有微麻或无麻感时捞出;菖蒲 用生姜15公斤,捣烂加水熬汁,倾入与白附子拌匀,待吸尽姜汁后,置蒸【别名】石菖蒲、水菖蒲、土菖蒲。 笼中蒸(或煮)透无白心,取出晒至七、八成干,切成片,厚0.3厘米,晒【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及水菖蒲的干燥根茎。秋冬两季采挖。 干。 【产地】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和福建等省。广西也有产。 【炮制作用】 经过白矾、生姜炮制,以减轻毒性,内服需经过炮制。【品质鉴别】以条粗壮坚实、表面无毛须、断面类白色、气芳香者为佳。 生品只作外用。 【性味】 性温,味苦、辛。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功能与主治】 开窍,化湿,和胃。用于痰浊蒙蔽,昏厥舌强,胸腹 【附注】 关白附,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干燥块根。产于辽宁、吉林胀闷,食欲不振。 等地,主销上海、浙江,有部分出口。功效与禹白附同。关白附、禹白附之【用量】 3~9克。 生品均有毒,凭证明供应。 【加工炮制】 除去根毛杂质,用水洗净,略浸,润透后,取出切成片, 厚0.3厘米,晒干。 千年健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别名】千年见。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春秋两季采挖。 仙茅 【产地】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 【别名】 独脚仙茅、仙毛。 【品质鉴别】以棕红色、条粗、香浓者为佳。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茎。秋冬两季采挖。 【性味】性温,味苦、辛。 【产地】 主产于广东、四川等地。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健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下肢拘挛地也有产。 麻木。 【品质鉴别】 以条粗长、质坚脆、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用量】4.5~9克。 【性味】 性温,味辛,有小毒。 【加工炮制】用清水洗净,捞出闷润透心,切成斜片,厚0.3厘米,晒【功能与主治】 补肾阳,祛寒湿。用于腰膝冷痛,四肢麻痹,阳痿。 干。 【用量】 3~9克。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洗净润软,切成段,长1.5厘米,晒干。 63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虫病。外用灭虱。 【用量】3~9克。 射干 【加工炮制】洗净泥沙,切成斜片,厚0.3厘米,晒干。 【来源】 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蜜炙百部:取百部片500克,用炼蜜100克拌匀,置锅内炒至不粘手为时采挖。 度,取出放凉。 【产地】主产于浙江、湖北、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地。广西也有产。 【炮制作用】 蜜炙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品质鉴别】以体肥壮、质坚、光洁无毛须、断面色黄者为佳。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性味】性寒,味苦。 山药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痰。用于咽喉肿痛,痰咳气喘。 【用量】3~9克。 【别名】 淮山、怀山药、淮山药、薯蓣、淮药。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略浸捞出,切成片,厚0.3厘米,【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除去外皮的干燥块根。冬季茎叶枯医院后晒干。 采挖。 【保管】置干燥处。 【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产。现南北各省均 有栽培。 百部 【品质鉴别】 以身干、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别名】药虱药。 【性味】 性平,味甘。 【来源】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干燥块根。【功能与主治】 补脾胃,益肺肾。用于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春秋两季采挖。 小便频数,遗精,白带。 【产地】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均主产于安徽、湖北、浙江、江苏和山东【用量】 9~18克。 等地。对叶百部产于湖北、广西、云南、四川、广东、安徽、湖南、贵州、【加工炮制】 大小分开,用水洗净,并浸泡半透心后,取出再闷润透福建和台湾等地。 心(在闷润时宜熏硫黄一次),取出切成斜片,厚0.3厘米,晒干。 【品质鉴别】以根粗壮、色黄白者为佳。 炒淮山:取淮山片置锅中炒至微焦黄时,取出放凉。 【性味】性微温,味甘、苦。 【炮制作用】 炒后增强温补脾胃的作用。 【功能与主治】润肺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结核,百日咳,蛲【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64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黄药子 【别名】 黄药脂、黄独。 白及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 【别名】 白芨。 【产地】主产于湖北、湖南和江苏等地。广西的河池、桂林等地也有产。 【来源】 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夏秋两季采挖。 【品质鉴别】以身干、片大、外皮灰黑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产地】 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性味】性凉,味苦、辛,有小毒。 等地。广西也有野生。 【功能与主治】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品质鉴别】 以个大、肥厚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胶质重、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无须根及外皮者为佳。 【用量】4.5~9克。 【性味】 性微寒,味苦、涩。 【加工炮制】除去外表须毛,用水洗净,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外伤出血,手足皲裂。 【用量】 6~15克。 萆解 【加工炮制】 用清水浸润透心,取出再熏硫黄一夜,切成片,厚0.3【别名】川萆解、川太片、土太片、土太。 厘米,晒干。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解及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秋冬两季采挖。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产地】主产于湖南、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地。 【附注】 反乌头。 【品质鉴别】以色黄白、片大较薄有弹性、整齐不碎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苦。 天麻 【功能与主治】祛风,利湿。用于尿路感染,小便浑浊,乳糜尿,白带,【别名】 明天麻、赤箭、定风草。 风湿性关节痛,腰膝酸痛。 【来源】 为兰科植物天麻经加工的干燥块茎。冬季花茎枯萎至次年夏【用量】9~15克。 初花茎未出土或刚出土时采挖。 【加工炮制】洗净泥沙,浸一天,捞起闷润,每天翻动喷水2~3次,至【产地】 主产于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湖北、湖南、陕西、吉林和润透心后,取出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台湾也有产。现各地有栽培。 65 【品质鉴别】 以质地坚实沉重、一端有干枯芽苞、断面内心明亮、无【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毒,淋巴结结核,空心者为冬麻,质佳;质地轻泡,一端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为蛇咬伤。 春麻,质次。 【用量】 3~6克。用时捣碎。 【性味】性平,味苦。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水洗净,晒干。 【功能与主治】平肝熄风,祛风定惊。用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惊风,癫痫,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 香附 【用量】3~9克。 【别名】 香附子、莎草根。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每500克用生姜100克,捣烂熬汁,过滤去渣,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香附(莎草)的干燥块茎。春秋季采挖,晒至将姜汁加入天麻内拌匀润透;然后置蒸笼内蒸至无白心,取出捶扁,晒至八、 须根干,拌些干草烧,边烧边翻动,烧去须根即得。 九成干,再闷软,刨或切成片,厚0.1~0.3厘米,晒干。 【产地】 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湖南、河南等地。广西也有产。 【炮制作用】炮制后增强祛风,并有温中祛痰之效。 【品质鉴别】 以个大、色棕褐、质坚实、香气浓郁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性味】 性平,味辛、微苦、微甘。 【附注】天麻块茎呈扁长椭圆形,皱缩,有时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黄【功能与主治】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痛棕色,微透明,有纵皱及沟纹,有数行不甚明显的须根痕排列组成的环纹,经,月经不调。 下端有由母根脱落的圆脐疤痕。 【用量】 4.5~9克。 【加工炮制】 筛净毛屑泥沙,用水洗净略浸,每100公斤用醋5公斤、山慈姑 白酒2公斤、食盐2公斤、生姜5公斤(捣碎取汁),拌匀略浸,置锅中加 【来源】为兰科植物瓶状独蒜兰及滇独蒜兰的干燥假球茎。夏季采挖。 水至稍高于药面,煮至香附吸尽原汁,取出趁热刨成片,厚0.1厘米,晒干。 【产地】独蒜兰产于华北、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等地。滇独习称四制香附。 蒜兰产于云南、贵州等省。 【炮制作用】 加姜酒醋取其驱寒活血散瘀,盐能够软坚下行,取四种 【品质鉴别】以颗粒均匀、饱满者为佳。 辅料的长处,藉以增强药物理气疏肝,行血消积作用。 【性味】性寒,味甘、微辛,有小毒。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66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野生,以华北地区产量较多。 三棱 【品质鉴别】以粗肥、色白、无须根、味甜者为佳。 【别名】三苓、荆三棱、京三苓。 【性味】性寒,味甘。 【来源】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去外皮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春采挖。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内热烦渴,衄血,咳血,【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和安徽等地。 吐血,尿血,急性肾炎水肿。 【品质鉴别】以个匀、体重、质坚实、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者为佳。 【用量】9~30克。 【性味】性平,味苦。 【加工炮制】洗净泥土,捞出,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筛去须毛碎【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腹中胀痛,腹部肿块, 末。 肝脾肿大,血瘀经闭。 【保管】置干燥处。 【用量】4.5~9克。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浸泡2~3天,至透心为度,捞出;每100公斤芦根 用米醋15公斤,共置锅中,加水至药面拌匀,熬者至吸尽汁液,取出趁热【别名】软芦根、苇根。 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干燥地下根茎。全年可采挖。 【炮制作用】醋制引药入肝经,并增强破血散瘀,软坚止痛作用。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华东地区。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黄白色、有光泽、节长、条粗壮、质嫩、无须根者为佳。 【注意】孕妇忌服。 【性味】性寒,味甘。 【附注】市售药材有荆三棱和黑三棱两种,前者全国绝大多数省区使用,【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止呕。用于胃热烦渴,呕吐,麻疹发热,后者在部分省区使用。据《中药鉴定学》所述,商品荆三棱系取自植物黑三肺脓疡。 棱科黑三棱的块茎;而商品黑三棱却取自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块茎。两者商【用量】15~30克。 品名称与植物名称恰相反。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保管】置干燥处。 茅根 【附注】同科植物茭白(茭笋)的根茎也有作芦根使用。苇茎为芦苇的【别名】白茅根、毛根、黄茅荡。 地上茎,干金苇茎汤原用的苇茎习惯上多用芦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春秋两季采挖。 67 厚0.3厘米,晾干。 茎木类 【保管】置阴凉干澡处。 【注意】各种出血者禁服。 松节 【附注】桂枝尖为肉桂的幼嫩枝梢,用途基本同桂枝,临床认为善 【别名】油松节。 走四肢末梢。 【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等枝干上的结节。全年均可采。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宽筋藤 【品质鉴别】以个大、棕红色、油性足者为佳。 【别名】松筋藤、伸筋藤。 【性味】性温,味苦。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中华青牛胆的干燥藤茎夏秋两季采收。 【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活络止痛。用于风湿骨节疼痛,脚膝痿痹,【产地】广西、广东等地。 大骨节病,跌打瘀痛。 【品质鉴别】以干爽、色青黄、片均匀、无杂质霉变者为佳。 【用量】9,15克。 【性味】性凉,味微苦。 【加工炮制】劈成碎片。 【功能与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保管】置干燥处。 肌劳损,跌打损伤。 【用量】9-15克。 桂枝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切成斜片,厚1厘米,晒干。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两季采收。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 【品质鉴别】以枝条细嫩、色棕红、香味浓者为佳。 黄藤 【性味】性温,味辛、甘。 【别名】大黄藤、藤黄连、黄连藤。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用于风寒感冒,肌肉、关节酸痛,【来源】为防已科植物黄藤的干燥根或茎。秋冬两季采收。 经闭腹痛。 【产地】主产广西、广东和云南。 【用量】3,9克。 【品质鉴别】以条大、色黄、断面有菊花纹、味苦者为佳。 【加工炮制】选取似笔杆粗细的桂枝,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成斜片,【性味】性寒,味苦。 68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妇科炎症,外科感染,菌痢,肠炎,呼茎。产于四川、陕西、湖北和贵州等地。功效与关木通基本相同。 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眼结膜炎。 石南藤 【用量】30,60克。 【别名】南藤、石楠藤。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稍浸,捞出,闷润透,切成斜片,厚0.3厘米,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湖北胡椒或绒毛胡椒的干燥带叶茎枝。夏秋两季晒干。 采割。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 【产地】主产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 【附注】黄藤与有剧毒的藤黄有别,应注意区分,不得混淆。 【品质鉴别】以枝条均匀、色灰褐、叶片完整、气清香者为佳。 木通 【性味】性温,味辛。 【别名】关木通。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强腰膝,止痛,止咳。用于风湿痹痛,扭挫伤,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干燥藤茎。秋冬两季采收。 腰膝无力,痛经,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地。 【用量】4.5,9克。 【品质鉴别】以断面鲜黄色者为佳。断面颜色变黑者不可供药用。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切成段,长2厘米。 【性味】性寒,味苦。 【保管】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清心火,利尿通乳。用于口舌生疮,尿路感染,水肿, 海风藤 白带,乳汁不通。 【别名】风藤。 【用量】1.5,4.5克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夏秋两季采割。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泥沙,再加水适量浸润至透心,取出切成片,厚 【产地】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和浙江等地。 0.3厘米,晒干。 【品质鉴别】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性味】性微温,味辛。 【附注】木通一药,同名异物者甚多。市售者多为上述关木通。在关木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腰膝通缺乏时,有时也以毛茛科植物山木通的茎作木通入药,商品称土木通,产 屈伸不利。 于广西。 【用量】6,12克。 附:川木通,又名淮木通、淮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 69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浸泡两小时,捞出闷润透,切成片,厚【性味】性温,味辛、苦。 0.3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降气,温中,暖肾。用于脘腹冷痛,呕吐,呃逆,肾虚 【保管】置干燥处。 气喘。 【用量】1.5,4.5克。可研末冲服,入煎剂宜后下。 夜交藤 【加工炮制】先用木刨刨成薄片,用时打碎。沉香粉:捣碎研细末,过 【别名】首乌藤。 筛。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秋冬两季采割。 【保管】置瓶罐内,密封保存。 【产地】生主于广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和浙江等地。 苏木 【品质鉴别】以粗壮均匀、外表紫褐色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甘。 【别名】苏方木。 【功能与主治】安神,养血,活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外治皮【来源】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全年可采,一般多于5,7月间肤瘙痒。 采收。 【用量】9,15克。 【产地】主产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闷润,切成段,长1.5厘米,晒【品质鉴别】以粗壮坚实、色红黄者为佳。 干。 【性味】性平,味甘、咸。 【保管】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行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胸腹痛,经闭,产后瘀血胀 痛,外伤血肿。 沉香 【用量】3,9克。 【别名】南沉。 【加工炮制】先锯成段,长5厘米,再劈成细条。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全年均可采收。 【保管】置干燥处。 【产地】沉香(进口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白木香 鸡血藤 (国产沉香)主产于广东、海南岛。广西、福建等地也有产。 【品质鉴别】以体重结实、色棕黑油润、无枯废白木、燃之有油渗出、【别名】血藤。 香气浓烈者为佳。 【来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秋冬两季采收。 70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 桑枝 【品质鉴别】以条匀、切面有赤褐色层圈、树脂状分沁物多者为佳。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涩。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北【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络,补血,。用于肢体麻木,瘫痪,腰膝酸痛, 和四川等地。 月经不调,贫血。 【品质鉴别】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捞出,闷润透后切【性味】性平,味微苦。 成片,厚0.5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捞出稍润,切成斜片,厚0.3厘米,晒干。 皂角刺 【保管】置干燥处。 【别名】角刺、皂刺、天丁。 桑寄生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次年3月间为 【别名】桑寄、寄生。 宜。 【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 【产地】主产于四川、河北、山西、河南、江苏和湖北等地。广西也有【产地】主产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也有产。 产。 【品质鉴别】以枝细质嫩、色红褐、叶多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外皮色紫棕、无枯败破碎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苦、甘。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养血,安胎,降血压。用于【功能与主治】托毒,溃痈。用于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疮癣。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麻木,胎动不安,先兆流产,高血压症。 【用量】3,9克。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切成斜片,厚0.1厘米。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后,小枝切成段,长2厘米, 大枝切成斜片,厚0.5厘米,晒干。 【保管】置干燥处。 酒制桑寄生:桑寄生500克用酒50克拌匀,置蒸笼蒸一小时,取出晒 71 干。 【用量】2.5,4.5克。 【炮制作用】酒制增强活血通络,治风湿痹痛之功效。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横或斜切成片,厚0.5厘米。 【保管】置干燥处。 【保管】置干燥处。 檀香 钩藤 【别名】白檀香。 【别名】勾藤、双钩藤、钩丁。 【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带钩枝条。秋冬两季【产地】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地。 采收。 【品质鉴别】以色黄、质坚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浓厚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湖北、湖南、浙江和江西等地。 【性味】性温,味辛。 【品质鉴别】以梗细、钩多、色紫红,无枯枝钩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理气和胃。用于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闷不舒。 【性味】性微寒,味甘。 【用量】1.5,4.5克。 【功能与主治】清热平肝,熄风定惊,降血压。用于头晕目眩,风热头【加工炮制】先锯成段,长2厘米,再用刀劈开成薄片,或用铜盅椿碎,痛,小儿烦热惊厥,高血压症。 或研成粉末。 【用量】6,12克,不宜久煎。 【保管】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晒干。 【保管】置干燥处。 通草 竹茹 【别名】白通草、大通草、通脱木。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夏秋两季砍取。 【别名】淡竹茹、竹二青。 【产地】产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和台湾等地。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茎杆除去绿色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全【品质鉴别】以色洁白、心空、有弹性者为佳。 年均可采。 【性味】性寒,味甘、淡。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下乳。用于小便不利、尿路感染,乳汁不【品质鉴别】以色黄绿、丝细均匀、质柔软、有弹性者为佳。 下。 【性味】性微寒,味甘。 72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呕,除烦。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胃热呕吐,呃逆,胸膈烦闷。 【用量】4.5,9克。 【加工炮制】筛净粉屑,晒干。 姜竹茹:取姜捣烂(每500克用生姜100克),加水500毫升与姜共煮取液,倾入竹茹拌匀,置锅中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 【炮制作用】姜制竹茹加强降逆止呕作用。 【保管】置干燥处。 73 【用量】3,9克。 树 皮 类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润透后刮去粗皮,切成段,长4,5厘米;每 500克用生姜45克捣烂,加水适量煎两次,将剪液混合浓缩至250毫升左土槿皮 右,待稍凉,倾入厚朴,拌匀至吸尽姜汁;然后置蒸笼蒸透心,取出纵切成【来源】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多于5月采剥。 丝条,晒干。或洗净润透切成段,长1.5厘米,加入姜水吸尽,取出晒干。 【产地】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和广东等地。 【炮制作用】姜制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强温中和胃作用。 【品质鉴别】以形大、黄褐色、有纤维质而无栓皮者为佳。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紫荆皮 【功能与主治】祛湿止痒。外用于体癣,手足癣,神经性皮炎。 【用量】适量,浸醋或酒外涂或调敷。 【别名】紫京皮。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水稍润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干燥根皮。夏秋两季挖取。 【保管】置干燥处。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 【品质】以干燥、条匀、质坚实、外皮紫褐色者为佳。 厚朴 【性味】性平,味苦。 【别名】川朴、星朴。 【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消肿解毒。用于风寒湿痹,经闭,痛经,喉【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的干燥树干皮、枝皮和根皮.4,痹,淋症,跌打损伤,痈肿,癣疥。 6月剥皮。 【用量】6,12克。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江西、和贵州等地。其中以四川、【加工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闷润透,切成段,长1厘米。 湖北所产质量最佳,称紫油厚朴;浙江所产称温朴,质量也好。广西也有产。 【保管】置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皮粗肉细、内色深紫、油性大、香味浓、味苦辛微甜、 肉桂 咀嚼后残渣少、断面有星点者为佳。 【性味】性温,味苦、辛。 【别名】玉桂、上肉桂、油肉桂、桂心、官桂。 【功能与主治】燥湿,导滞,下气,除满。用于脘腹满痛,食积气滞,【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茎皮及粗枝皮。多于秋季剥取。 腹泻,痢疾,气逆喘咳。 【产地】主产于越南。我国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也有产。 74 【品质鉴别】以完整、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层厚、油性大、香气【用量】4.5,9克。 浓、味甜微辛、嚼之少渣者为佳。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后切成段,长0.5厘米,晾干。 【性味】性大热,味辛、甘。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补阳,温肾,祛寒,通脉,止痛。用于肢冷脉微,脘腹, 木槿皮 腰漆冷痛,虚喘,虚寒腹泻,痛经,经闭,低血压,寒性脓疡。 【别名】川槿皮。 【用量】1,4.5克。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干燥茎皮及根皮。4,5月采剥。 【加工炮制】洗净,闷软,刮去粗皮,切成段,长6厘米,再刨成薄片; 【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等地。 然后将若干薄片叠起,夹住侧刨成丝,晾干,装入瓦缸内加少许炼蜜拌匀, 【品质鉴别】以条长、宽厚、少碎块者为佳。 蜜封闷润即可。 【性味】性平,味甘。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白带。外用治疥,癣,【注意】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石脂同用。 阴囊湿疹。 【附注】处方写肉桂心者,过去即在临用时从肉桂内面铲取油质部分。 【用量】3,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水煎熏洗。 牡丹皮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别名】丹皮、粉丹皮、括丹皮、牡丹。 【保管】置干燥处。 【来源】为毛茛和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 【附注】木槿皮与土槿皮在来源、性味、功效方面均有所不同,且土槿 【产地】主产于安徽、湖南、四川、陕西、山东、湖北、甘肃和贵州等皮有毒,只作外用,若内服方剂,不能以土槿皮代木槿皮。 地。其中以四川、安徽产量最大。安徽的铜陵凤凰山所产的质量最佳,称为附:木槿花,为木槿的干燥花,夏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性凉,味甘淡。凤丹皮。 功效清湿热,凉血。用于痢疾,腹泻,痔疮出血,白带。外治疖肿。用量3, 【品质鉴别】以条粗、肉厚、断面粉白色、粉性足、香气浓、亮星状结9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晶多者为佳。 海桐皮 【性味】性微寒,味苦、辛。 【别名】刺桐皮。 【功能与主治】清血热,散瘀血。用于热病发斑,发疹,吐血,衄血,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燥树皮。初夏剥取有钉刺的树皮。 潮热,痛经,经闭,痈肿。 75 【产地】产于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云南和陕西等地。广西也有产。 【品质鉴别】以身干、皮张大、钉刺乳头状多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身干、皮厚、块大、去净粗皮、断面白丝多、内表面黑【性味】性平,味苦。 褐色而光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腰膝肩臂疼痛。外治皮肤湿【性味】性温,味甘、微辛。 疹。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用于肾虚腰痛,腰膝【用量】3,9克。 无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高血压症。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闷润透,切成段,长1厘米。 【用量】6,9克。 【保管】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刮去外粗皮,用水洗净,切成方块,每500克用盐10克、 水适量,溶化后倾入杜仲拌匀,润透后置蒸笼内蒸一小时,取出放凉;然后 合欢皮 横切成若干节,并保留有银白丝连接,晒干。 【别名】夜合皮。 【炮制作用】盐制增强引药直走下焦,增强补肝肾作用,并有利于有效【来源】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夏秋两季剥取。 成分煎出。 【产地】主产于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广西也有产。 【保管】置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皮薄均匀、嫩而光润者为佳。 桑白皮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与主治】安神,活血,消肿。用于失眠,肺脓疡,痈肿,折伤疼【别名】桑根皮、桑白、桑皮、双皮。 痛。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除去粗皮的干燥根皮。秋末落叶时至次春发芽前【用量】6,12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采挖。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切成段,长1厘米。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和【保管】置干燥处。 湖南等地。 【品质鉴别】以身干、色白、无粗皮、粉性足者为佳。 杜仲 【性味】性寒,味甘。 【别名】川杜仲、川仲。 【功能与主治】泻肺,利水。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尿少。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 【用量】4.5,9克。 76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闷润透,切成段,长1厘米,晒干。 【品质鉴别】以片张厚大、鲜黄色、无粗皮者为佳。习惯认为川黄柏质 蜜炙桑白皮:桑白皮每500克用炼蜜120克拌匀,置锅中文火炒至不粘量较好。 手为度。 【性味】性寒,味苦。 【炮制作用】蜜炙桑白皮可减其寒性,增强平喘作用。 【功能与主治】泻火解毒,清湿热。用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黄疸,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痢疾,肠炎,湿热痿痹,白带,痔漏。外治疮疡,口疮,湿疹,黄水疮,烧、 烫伤。 救必应 【用量】6,9克。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别名】熊胆木、狗屎木皮。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粗皮,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成段,长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的干燥树皮。夏秋两季剥取。 1厘米,晒干。 【产地】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盐制黄柏:每500克用盐10克,水适量,溶化后倾入黄柏拌匀,置锅 【品质鉴别】以干爽、皮厚、无破碎、无霉坏者为佳。 中文火炒至干水,取出放凉。 【性味】性寒,味苦。 【炮制作用】盐制可缓和其苦燥之性,增强泻相火之力。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消炎,止痛。用于暑湿感冒发热,咽喉肿痛,【保管】置干燥处,防潮。 脘腹胀痛,腹泻,痢疾。外治烧伤、烫伤。 【附注】川黄柏,外表黄棕色,较平垣,内表面喑黄色或棕黄色。关黄 【用量】9,30克。外用适量,煎浓汤涂敷患处。 柏:外表深黄棕色,通常较川黄柏薄,具有不规则的纵裂纹,内表面黄绿色 【加工炮制】除净杂持,用水稍润,切成段,长1,2厘米,晒干。 或黄棕色。 【保管】置干燥处。 白鲜皮 黄柏 【别名】白癣皮、白冼皮。 【别名】川柏、檗皮、黄檗。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北方于春秋两季采收,南方于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及黄柏等除去粗皮的干燥树皮。全年无可夏季采收。 剥取。 【产地】主产于辽宁、河北和山东等地。 【产地】黄皮树皮(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广西也亦有产。【品质鉴别】以条大、皮厚、灰白色、无木心者为佳。 黄柏(关黄柏)主产于东北、河北等地。 【性味】性寒,味苦。 77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采挖。 黄水疮,黄疸,阴部瘙痒。 【产地】主产于湖北、河南和安徽等地。 【用量】4.5,9克。 【品质鉴别】以粗长、皮厚、气微香、无木心者为佳。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切成段,长2厘米。 【性味】性温,味辛、苦。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益气。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四 肢拘挛,腰膝软弱,小儿行迟,体虚乏力。 椿白皮 【用量】4.5,9克。 【别名】椿皮、椿根皮、春白皮、樗白皮、樗根皮、臭椿皮。 【加工炮制】拣去杂持,用水洗净,捞出闷润透后切成段,长1,2厘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樗木(臭椿)的干燥根皮和干皮。全年均可采,米,晒干。 多于春季采收。 【保管】放干燥处,防霉防蛀。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秦皮 【品质鉴别】以肉厚、块大、黄白色、不带外皮者为佳。一般习用根皮。 【性味】性寒,味苦、涩。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或白蜡树的干燥干皮及枝皮。春秋两 【功能与主治】清湿热,涩肠,止血。用于白带,崩漏,腹泻,久痢,季剥取。 便血。 【产地】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辽宁和吉林等地。 【用量】6,9克。 【品质鉴别】以身干、条长、整齐呈筒状者为佳。 【加工炮制】刮净粗皮,用水洗净,润透,切成段,长1厘米,晒干。 【性味】性寒,味苦、涩。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用于痢疾,白带,目赤肿痛,关节酸痛。 【附注】贵州、四川、陕西和湖北等地还以楝科植物香椿的根皮作椿白【用量】4.5,9克。 皮用,药材名叫香椿皮。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横切成段,长1厘米。 【保管】置干燥处。 五加皮 地骨皮 【别名】加皮、南五加皮。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根皮。夏秋两季【别名】地骨、骨皮、枸杞根皮。 78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品质鉴别】以块大、肉厚、整齐、无木心者为佳。 【性味】性寒,味甘、淡。 【功能与主治】清虚热,凉血。用于阴虚潮热,盗汗,心烦,口渴,咳嗽,咯血。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去泥沙,切成段,长1,2厘米,晒干。 【保管】置干燥处。 棕榈皮 【别名】棕榈、棕皮、棕骨、棕板、棕炭、陈棕炭、棕树皮。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柄或叶鞘纤维。采棕时割取。 【产地】主产于我国南部及西南部。 【品质鉴别】陈棕皮(棕皮)以无粗皮杂持,陈久者为佳。棕骨(棕板),以红棕色、片大、质厚、陈久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苦、涩。 【功能与主治】止血。用于崩漏,便血,尿血。外伤止血,癣疥。 【用量】3,9克。 【加工炮制】本品一般烧炭用。取原药拣去杂质,置锅内,上盖一锅(或铁盖),并压重物,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严,取白纸贴上面锅底,用武火烧至纸显焦黄色,即煅透停火,待放凉后取出,折成小段即得。 【保管】置干燥处。 79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暑,升清,止泻。炒炭,止血。用于暑湿泄泻,叶类 眩晕,吐血,衄血,崩漏。 侧柏叶 【用量】3,9克。 【加工炮制】取荷叶喷水湿润,切丝晒干。 【别名】侧柏、扁柏、柏叶。 荷叶炭:取净荷叶,置锅内,上盖铁盖密封(扣锅法),用武火烧煅,【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嫩枝与叶。多在夏秋两季采收,阴干。 存性,放凉取出。 【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北、山东和广东等地。多为栽培。 【炮制作用】荷叶炭用于止血。 【品质鉴别】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杂质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性味】性寒,味苦、涩。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止咳。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支气管炎,大青叶 衄血,吐血,便血,崩漏,关节炎等。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夏秋两季分2,3次采收。 【用量】6,12克。 【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北等地,均为栽培。 【加工炮制】除支粗梗,搓剩小叶。 【品质鉴别】以叶大、完整、色暗灰绿者为佳。 侧柏炭:将已除去粗梗的侧柏叶放入锅中,用中火炒至焦黑色,喷淋少【性味】性寒,味苦、咸。 量清水,取出放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发疹,风热感冒,【炮制作用】炒后增强止血作用。 咽喉肿痛,肺炎,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丹毒,痈肿。 【保管】置干燥处。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除去老梗,拣净杂质,切成段,长3厘米。 荷叶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别名】莲叶、藕叶。 【附注】大青叶品种来源很复杂,除上述外,在部分地区使用的有如下【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夏秋两季采摘。 几种:蓼科植物蓼蓝,多用于北方。爵床科植物马蓝,福建、江西、广东、【产地】全国大多数地区有产。 广西和四川等地使用。马鞭草科大青,甘肃、江西、湖南、贵州和广东等地【品质鉴别】以叶大、完整、色绿、无斑点者为佳。 使用。 【性味】性平,味微苦。 80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以夏秋季收果后采布渣叶 收的质量较好。 【别名】破布叶、麻布叶。 【产地】主产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广西等地也有产。 【来源】为椴树科植物破布树的干燥叶。夏秋两季采收。 【品质鉴别】以叶厚大完整、身干、色灰绿、叶面具光泽,无枝梗杂质【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净叶、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苦。 【性味】性凉,味微酸。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和胃降逆。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逆。 【功能与主治】清热消食。用于感冒食滞,食欲不振。 【用量】4.5,9克。 【用量】15,30克。 【加工炮制】先用刷刷净绒毛,洗净泥土,捞出,切成丝条,晒干。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炙枇杷叶:枇杷叶每500克用炼蜜100克拌匀,置锅中文火炒至不粘手【保管】置干燥处。 为度。 龙利叶 【炮制作用】刷净叶上绒毛,以免服后刺激咽喉及气管,引起咳嗽;蜜 炙能润肺,增强镇咳作用。 【别名】龙舌叶、龙利叶。 【保管】置干燥处。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干燥叶。夏秋两季采收。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 番泻叶 【品质鉴别】以叶大、完整者为佳。 【别名】泻叶。 【性味】性平,味甘、淡。 【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树及尖叶番泻树的干燥小叶。 【功能与主治】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 【产地】狭叶番泻主产于印度。埃及、苏丹也有产。尖叶番泻主产于埃【用量】9,30克。 及;我国广东的海南岛及云南也有栽培。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土。 【品质鉴别】以干爽、叶形狭尖、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沙者【保管】置干燥处。 为佳。 枇杷叶 【性味】性寒,味甘、苦。 【功能与主治】泻热导滞,通大便。用于热结便秘,产褥期便秘,积滞【别名】杷叶。 81 腹胀。也可用于手术前清洁肠道。 【品质鉴别】以干爽、黄绿色,不破碎者为佳。 【用量】1.5,6克。煎服宜后下;或泡开水服。 【性味】性寒,味苦、甘。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枝梗。 【功能与主治】生津祛暑,降虚火。用于热病津伤口渴,虚火牙痛。 【保管】置干燥处。 【用量】9,15克。 【注意】孕妇忌服。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沙。 【附注】商品名称也有称该品为杏叶。 【保管】置干燥处。 桑叶 艾叶 【别名】冬桑叶、霜桑叶、双叶。 【别名】祈艾、祁艾、艾蒿、五月艾。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片。10,11月初霜后采收。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春末夏初花未开时采摘。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以南方育蚕区产量较大。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和河北等地。 【品质鉴别】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习【品质鉴别】以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叶厚、质柔韧、香气浓郁惯认为以经霜者为好。 者为佳。 【性味】性寒,味苦、甘。 【性味】性温,味苦、辛,有小毒。 【功能与主治】散风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头晕头痛,【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止血。用于痛经,崩漏,胎动不安。外治目赤。 关节酸痛,腹中冷痛,皮肤瘙痒。 【用量】4.5,9克。 【用量】3,6克。外用适量,供炙或熏洗。 【加工炮制】拣除杂质,去柄,筛去灰屑。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保管】置干燥处。 酒制艾叶:将艾叶切成段,长2厘米,每500克加白酒150克喷润透, 置锅内炒干。 人参叶 醋制艾叶:如上法切好,每500克加米醋100克闷润透,置锅内炒干。 【别名】参叶。 艾叶炭:取艾叶置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少量清水,晒干。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叶。多于秋季采收人参时割取。 【炮制作用】酒制能加强温经散寒作用,并除去其挥发油而减少毒性。【产地】吉林、辽宁。 醋制使其温而不燥,增强逐寒止痛作用。适合虚寒体质。炒炭止血效果更佳。 82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83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花类 鸡冠花 辛夷花 【别名】白鸡冠花。 【别名】辛夷、木笔、木笔花。 【来源】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干燥花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干燥花蕾。冬春两季花蕾末开时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摘。 【品质鉴别】以朵大而扁、色泽鲜艳的白鸡冠花较佳,色红者次之。 【产地】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性凉,味甘。 【品质鉴别】以花蕾大、末开放、色黄绿、无枝梗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清湿热,止血,止带。用于崩漏,白带,吐血,痢疾,【性味】性温,味辛。 痔疮出血。 【功能与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鼻塞、头痛,鼻炎,鼻窦炎 【用量】6,12克。 【用量】3,9克。不宜多服,有时会引起目赤头晕,因有毛 ,宜包煎。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残茎。大朵须切成段,长3厘米。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芫花 厚朴花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 【别名】川朴花。 【产地】主产于安徽、江苏、四川、河南和山东等地。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 【品质鉴别】以花蕾多而整齐、淡紫色、无杂质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和江西等地。 【性味】性温,味辛、苦,有毒。 【品质鉴别】以含苞末开、身干、完整、柄短、色棕红、香气浓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泻水消肿。用于重症水肿,胸水,腹水。 【性味】性微温,味苦。 【用量】1.5,3克。 【功能与主治】理气,化湿。用于胸脘痞闷胀痛。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用量】3,9克 醋制芫花:取净芫花,每500克用醋150克拌匀,置锅内文火炒至醋被【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花柄。 吸尽为度。 84 【炮制作用】芫花经醋炒后,可减少其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产地】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品质鉴别】以干爽、完整、棕红色、无杂质者为佳。 【注意】体虚及孕妇忌用。反甘草。 【性味】性凉,味甘、淡。 【功能与主治】清利湿热。用于泄泻,痢疾,痔疮出血。 丁香 【用量】6,9克。 【别名】公丁香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干燥花蕾。夏秋两季花蕾由绿变红时【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采收。 玫瑰花 【产地】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东非沿海国家,以桑给巴尔产量 大、质量佳。我国广东也有栽培。 【别名】玫瑰。 【品质鉴别】以完整、朵大、颜色深红、香气浓郁者为佳。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玫瑰初放的干燥花。春末夏初将要开放时分批采 【性味】性温,味辛。 摘。 【功能与主治】暖脾胃,壮肾阳,降逆气。用于脾肾寒,呃逆呕哕,吐【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和四川等地。 泻,心腹冷痛,阳痿,子宫虚冷。 【品质鉴别】以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为佳。 【用量】2,5克。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打碎。 【功能与主治】理气,解郁,和血。用于脘胁胀痛,月经不调。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用量】1.5,3克。 【附注】畏郁金。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附:还有一种叫母丁香,为丁香树的成熟果实。性味同公丁香。能温中,【保管】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潮。不宜重压。 散寒,降逆。但香气较弱,油分不足,故多以公丁香入药。 槐花 木棉花 【别名】槐米、槐蕊、槐花米。 【别名】红棉花。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朵(槐花)或花蕾(槐米)。夏季采摘。 【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干燥花。春季花盛开时采收。 【产地】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辽宁、广东和广西等地。 85 【品质鉴别】槐花:以色黄白、整齐、无枝梗杂质者为佳。槐米:以花【保管】置干燥处,防潮。 蕾足壮、花萼色绿而厚、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扁豆花 【性味】性微寒,味苦。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清热。用于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花。夏秋两季采摘未完全开放的花。 崩漏,风热目赤。 【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南和浙江等地。 【用量】4.5,9克。 【品质鉴别】以朵大、色白、干燥者为佳。 【加工炮制】拣去枝梗杂质,筛去灰屑。 【性味】性平,味甘。 炒槐花:取净槐米,置锅中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功能与主治】清暑,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泄泻,痢疾。 槐花炭:取净槐米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皮变黑褐色,喷淋少量清水,取 【用量】4.5,9克。 出晾干。 【炮制作用】炒后能保存有效成分,炒炭能加强止血功能。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合欢花 葛花 【别名】夜合花。 【别名】粉葛花。 【来源】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序,夏季花初开放时采收。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干燥花。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 【产地】主产于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 【产地】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广西、浙江、四川和安徽等地。 【品质鉴别】以干爽、色淡黄棕、梗短、无杂质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朵大、淡紫色、未完全开放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与主治】安神解郁。用于心烦,郁闷少眠。 【性味】性凉,味甘。 【用量】4.5,9克。 【功能与主治】解酒,止渴。用于酒醉,烦渴。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土。 【用量】6,9克。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去柄及叶,筛去泥土。 86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素馨花的干燥花蕾。夏秋两季花未开放时于清晨田七花 采摘。 【别名】三七花。 【产地】主产于广东。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花。秋季采摘。 【品质鉴别】以金黄色、气香、无杂质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广西、云南。 【性味】性平,味苦。 【品质鉴别】以干爽、完整、黄绿色、无杂质为佳。 【功能与主治】舒肝和胃,消胀去滞。用于肝胃气痛,下痢腹痛,跌打【性味】性凉,味甘。 所致之胸胁疼痛。 【功能与主治】清热,平肝。用于肝阳上亢,高血压。 【用量】6,9克。 【用量】1.5,6克。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沙。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鸡蛋花 密蒙花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蛋花的干燥花。夏秋季花盛开时采摘。 【别名】蒙花、黄饭花、迷蒙花。 【产地】原产热带美洲多雨地区。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有【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密蒙树的干燥花蕾及花序,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 栽培。 【产地】主产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和云南等地。 【品质鉴别】以干爽、色黄褐、气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花蕾密集、灰黄色、有绒毛、枝梗少者为佳。 【性味】性凉,味甘。 【性味】性微寒,味甘。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暑,利湿,止咳。用于预防中暑,肠炎,细菌【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多眵羞明,角膜炎。 性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传染性肝炎,支气管炎等。 【用量】3,9克。 【用量】3,9克。 【加工炮制】拣去梗叶杂质,筛去灰土。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土灰屑。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保管】置干燥处。 素馨花 金银花 【别名】素馨针、素馨、素兄针、馨针、兄针。 87 【别名】银花、忍冬花、二宝花、二花、双花。 【用量】4.5,9克。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蕾。夏初花开放前【加工炮制】除去枝梗杂质。 采摘。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较大量存放的宜置缸内密封,缸底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山东、河南。广西也有产。 放生石灰。菊花每百斤约放石灰10斤。或与大块木炭混放,菊花每百斤用 【品质鉴别】以花未开放、花蕾肥大、色黄白、气清香、无梗叶杂质者木炭5斤左右。 为佳。 甘菊花 【性味】性寒,味甘。 【别名】甘菊、野菊花。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秋末冬初花盛开时采摘。 痢疾,痈肿疮疡,丹毒,蜂窝组织炎。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四川、广西和山东等地。 【用量】6,15克。 【品质鉴别】以干爽、色黄、成朵、花瓣不散、气清香、无枝梗杂质者【加工炮制】拣去枝叶杂质。 为佳。 金银花炭:取净金银花置锅中,用中火炒至表面黑色,内部焦黄色,放 【性味】性微寒,味苦。 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平肝。用于痈疖疔疮,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炮制作用】炒炭用于热性病之出血证及痢疾下血。 【用量】9,15克。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加工炮制】拣去枝梗杂质。 菊花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别名】白菊、杭菊。 款冬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秋末冬初花盛开时分批采收。 【别名】款冬、冬花。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和河南等地。 【来源】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在花未【品质鉴别】以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无杂质霉变及虫蛀者为佳。 出土时采挖。 【性味】性微寒,味甘、苦。 【产地】主产于河南、甘肃、山西和陕西等地。 【功能与主治】散风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 【品质鉴别】以花蕾大、肥壮、色紫红鲜艳、无花梗者为佳。 痛,高血压症。 88 【性味】性温,味辛。 或合并肺炎,久热不退。用量1,3克,泡开水服。 【功能与主治】止咳化痰。用于新久咳嗽、喘息。 旋覆花 【用量】4.5,9克。 【别名】覆花、复花、福花、金沸草花。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及残梗。 【来源】为菊科植物旋覆花及水朝阳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夏秋两季花初蜜炙冬花:取净冬花,每500克用炼蜜200克拌匀稍闷,置锅内文火炒 开时采摘。 至不粘手为度,放凉。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野生,以江苏产量最大。 【炮制作用】蜜炙后能起协同作用,增强润肺止咳。 【品质鉴别】以朵大、金黄色、有白绒毛、无枝梗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味】性温,味微苦、咸。 红花 【功能与主治】降气,化痰。用于咳嗽痰粘,呃逆呕吐,胸闷胁痛。 【别名】红蓝花、生花、川红花。 【用量】6,9克。包煎。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初采摘。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梗叶,筛去土屑。 【产地】主产于河南、河北、浙江、四川和云南等地。均为栽培。 蜜炙复花:取净旋复花,每500克用炼蜜200克拌匀稍闷,置锅内文火【品质鉴别】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无杂质者为佳。 炒至不粘手为度,放凉。 【性味】性温,味辛。 【炮制作用】蜜炙能润肺。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保管】置干燥处。 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打损伤。 【附注】旋复花花序较大,有柔毛,须用布包煎,以免刺喉。水朝阳花【用量】3,6克。 花序较小,无柔毛。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原品入药。 凌霄花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别名】紫葳花。 附:藏红花,又名番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主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凌霄的干燥花。夏秋两季花盛开时采摘。 产于西班牙、希腊、法国及苏联等国。我国现有少量栽培。历史上多经西藏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 进口,故称藏红花。该品性平味甘,作用除与红花基本相同且优于红花外, 【品质鉴别】以朵大、完整、色棕黄、无花梗者为佳。 尚有清热解毒之效,故主要用于麻疹疹透不快、热盛血郁、全身反应较强烈, 89 【性味】性寒,味甘、酸。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和湖北等地。此外全国大部分 【功能与主治】凉血,祛瘀。用于经闭,小腹胀痛,腹部肿块,产后乳地区均产。习惯上以长江以北,如华北、西北等地区主要销花粉。而中南、肿,血热生风,皮肤瘙痒,酒糟鼻,痤疮。 西南等地大部分销带雄花的花粉,称草蒲黄。 【用量】4.5,9克。 【品质鉴别】以粉细、质轻、色鲜黄、滑腻感强者为佳。草蒲黄混有花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土。 丝,品质较次。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与主治】止血,祛痰。用于咯血,吐血,尿血,崩漏,脘腹刺痛, 夏枯草 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别名】夏枯球。 【用量】4.5,9克。外用适量,敷患处。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带花果穗。夏季穗呈棕红色时采摘。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即生蒲黄。 【产地】全国多数地区有产。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和河南等地。 焦蒲黄:取净蒲黄置锅中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品质鉴别】以色红棕、穗大者为佳。 蒲黄炭:取净蒲黄置锅中中火炒至黑色,喷淋少量清水,取出放凉。 【性味】性寒,味苦、辛。 【炮制作用】生用祛瘀,炒焦炒炭止血。 【功能与主治】清肝火,散郁结。用于头痛眩目晕,目赤肿痛,淋巴结【保管】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结核,甲状腺肿大,乳腺炎,高血压。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如系全草,拣去根头杂质,用清水洗净,切成段,长2厘 米,晒干。如为果穗,拣去杂质。 【保管】置干燥处。 蒲黄 【别名】卜黄、扶黄。 【来源】为香蒲科植物水烛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花刚开 时,剪取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穗,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 90 【品质鉴别】以仁粒饱满、黄白色、不泛油、无皮壳及杂质者为佳。 果实、种子类 【性味】性平,味甘。 白果 【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滑肠。用于心悸怔忡,失眠,便秘。 【用量】3,9克。 【别名】银杏、白果仁。 【加工炮制】将柏子仁拣去杂质,除去硬壳。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 柏子仁霜:取净柏子仁,碾碎,用纸包裹,加热微烘,压榨去油,再碾【产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细。 【品质鉴别】以外壳白色、种仁饱满、里面色白者为佳。 【炮制作用】柏子仁霜经去油后,减其滑肠作用,而治便溏之心悸失眠。 【性味】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功能与主治】敛肺,定喘,止遗尿,止带。用于肺虚喘咳,遗快尿, 【附注】商品中的柏麦,为带壳的柏子,配方使用时应打碎去壳,以利白带。 于煎煮出药味,发挥药效。 【用量】4.5,9克。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去壳,拣去霉粒。 榧子 熟白果:取净白果,蒸熟晒干或炒熟。用时去壳。 【别名】榧实。 【炮制作用】去壳为除去非药用部分。 【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香榧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 熟白果易于保存,不致 霉变。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北和江苏等地。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品质鉴别】以个大、壳薄、种仁黄白色、不泛油、不破碎者为佳。 【附注】多食可致中毒,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烦燥、呼吸困【性味】性平,味甘。 难等症,甚至死亡。 【功能与主治】消积,驱虫。用于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用量】9,15克。 柏子仁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时打碎。 【别名】柏实、侧柏子。 【保管】置阴晾干燥处,防蛀。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成熟种仁。秋冬两季采收。 【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北、山东和广东等地。多为栽培。 八角 91 【别名】八角茴香、大茴香、大茴。 【炮制作用】南五味醋制能增强其收敛作用。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两季果实由绿变【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黄时采摘。 【附注】北五味子表面呈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 【产地】产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福建。 软,质较佳。南五味、西五味果实较小,外皮棕色或黑色,干枯,肉薄,味 【品质鉴别】以个大、色红、油多、香浓者为佳。 较淡。 【性味】性温,味辛、甘。 肉豆蔻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呕吐、疝气腹痛,腰痛。 【别名】肉蔻、肉扣、肉果、肉叩。 【用量】3,6克。 【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每年收两次,一次在11,【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12月,一次在4,6月。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产地】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 五味子 【品质鉴别】以个大、体重、坚实、表面光滑、油足、破开后香气强烈 【别名】北味、北五味、西五味。 者为佳。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性味】性温、味辛,有小毒。 果实。秋季采摘。 【功能与主治】温中行气,收敛止泻。用于脾胃虚寒,脘腹胀痛,呕吐, 【产地】北五味子主产于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南五味子主产于河久泻,久痢。 南、安徽等地。 【用量】3,9克。 【品质鉴别】以果皮紫红、粒大肉厚、柔润、有光泽者为佳。 【加工炮制】煨肉蔻:先将面粉放入锅中用文火炒至冒烟,倾入肉蔻, 【性味】性温,味酸。 不断翻动均匀,炒至肉豆蔻枯黄爆裂有香气(或用面糊,或用湿纸包裹置热 【功能与主治】敛肺,滋肾,敛汗,生津,止泻。用于肺虚喘咳,津亏火灰煨),取出筛去面粉。用时宜去油。去油是将肉豆蔻捣碎,包以易吸油口渴,自汗盗汗,慢性腹泻,神经衰弱。 的纸,再加压力榨出油。 【用量】1.5克,6克。 【炮制作用】肉豆蔻经煨(面炒)及去油后,能加强止之功,并减少其 【加工炮制】北五味子去杂质。南五味子质较差,须加米醋润透,蒸去刺激性,特别是肉豆蔻醚的毒性。 黑色。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92 【附注】服用过量可致中毒,产生昏迷,瞳孔放大及惊厥等,须注意。 【保管】置干燥处。 澄茄子 芡实 【别名】荜澄茄、呈茄子、山苍子。 【别名】鸡头米、茨实、肇实。 【来源】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干燥果实(豆豉姜子)。秋季果实成熟时【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 采收。 【产地】江苏、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和黑龙江等地。 【产地】主产于广西、浙江、四川。 【品质鉴别】以身干、内部白色、粉性足,无硬壳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身干、个大、气味浓厚、有油质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甘。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与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用于遗精,白带,泄泻,尿频,【功能与主治】散寒温中,降逆止呕。用于胃寒之脘腹胀痛、冷痛,呕遗尿。 吐。 【用量】9,15克。 【用量】1.5,3克。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硬壳。炒芡实:将净芡实置锅内,用文火【加工炮制】簸净灰屑杂质,用时捣碎。 炒至微黄色。 【保管】置干燥处。 【炮制作用】炒后芳香健胃,增强收敛止泻作用。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桂子 莲子 【别名】肉桂子、桂丁。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幼嫩果实。9,10月采摘。 【别名】藕实、莲实、莲米、莲肉、建莲肉、莲蓬子。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的山区。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 【品质鉴别】以肉厚、香浓者为佳。 【产地】全国大多数地区有产,主产于湖南(湘莲),福建(建莲)、江【性味】性温,味辛、甘。 苏(湖莲)、湖北、浙江和安徽等地。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肺寒咳喘。 【品质鉴别】以个大、饱满、整齐者为佳。 【用量】3,6克。 【性味】性平,味甘、涩。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93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功能与主治】养心益肾,健脾止泻。用于脾虚腹泻,失眠,遗精,白 带。 莲须 【用量】6,15克。 【别名】莲花蕊、莲蕊。 【加工炮制】将莲子放入清水,洗净捞出润透,纵切开两片,除去莲心,【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雄蕊。夏季花开时选晴天采收。 晒干。 【产地】同莲子。 【炮制作用】莲肉性平,味甘,健脾为主,莲心性寒,味苦,清心为主, 【品质鉴别】以干燥、完整、色淡黄、质软无杂质者为佳。 须分开使用。故用莲肉时应先去心。 【性味】性平,味甘、涩。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防霉。 【功能与主治】固肾。用于遗精,白带,尿频,遗尿。 附:甜石莲,又名石莲子,为莲的带壳干燥成熟果实。于挖取塘内淤泥 【用量】2.5,4.5克。 时,拣取跌落泥中的莲实,洗净晒干;或莲子成熟时,割下莲蓬,取出果实 【加工炮制】将莲须拣去杂质,筛去泥土。 晒干。甜石莲性微凉,味甘、涩,能祛湿热,开胃健脾。用于湿热困阻中焦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蛙。 的噤口痢。以色黑、饱满、质重为佳。 莲房 莲子心 【别名】莲蓬、莲蓬壳。 【别名】莲心、莲芯。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花托。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成熟种子中的干燥绿胚。 【产地】同莲子。 【产地】同莲子。 【品质鉴别】以个大、色紫红者为佳。 【性味】性温,味苦,涩。 【品质鉴别】以条大、完整、色青绿、味苦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止血,消瘀。用于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 【性味】性寒,味苦。 【用量】6,12克。 【功能与主治】清心火。用于心烦少眠,口舌生疮,高血压症。 【加工炮制】除去灰屑,切块。 【用量】1.5,3克。 莲蓬炭:取净莲蓬,置锅内,加盖密封(扣锅煅炭法),加火煅透存性,【加工炮制】剖开莲子取心。 94 放凉后取出。 【别名】古月、白胡椒、黑胡椒。 【炮制作用】煅炭能止血,生用消瘀。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果实。10月,次年4月采收。当果 【保管】置干燥处。 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实, 习称黑胡椒。如全部均已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 马兜铃 则表面呈灰白色,习称白胡椒。 【别名】兜铃、马刁苓。 【产地】产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国外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印度、泰国和越南等地。 由绿变黄时采收。 【品质鉴别】白胡椒:以个大、粒圆、坚实、色白、气味强烈者为佳。 【产地】北马兜铃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黑胡椒:以粒大、饱满、色黑、皮皱、气味强烈者为佳。 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地。马兜铃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和湖【性味】性热,味辛。 南等地。 【功能与主治】温中,下气,消痰,解毒。用于寒痰食积,脘腹冷痛, 【品质鉴别】以个大、完整、灰绿色者为佳。 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性味】性寒,味苦、微辛。 荜茇 【功能与主治】清肺祛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痰喘。 【用量】3,9克。 【别名】毕拨、必拨。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搓碎,筛去灰屑。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干燥末成熟果穗。9,10月间,果实由黄 蜜炙马兜铃:马兜铃每500克用炼蜜150克,置锅中文火拌炒至不粘手变黑时采收。 为度。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东等地。国外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 【炮制作用】马兜铃的药用部分主要是其子仁,使用时搓碎煎煮易释出也有产。 有效成分。蜜炙缓和苦寒性,增强润肺止咳功效,并矫味而避免呕吐。 【品质鉴别】以条肥大、质坚实、色黑褐、断面稍红、味浓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 【性味】性热,味辛。 【附注】北马兜铃呈卵圆形或长卵形。马兜铃果实较小而稍圆。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治心腹冷痛,呕吐吞酸,肠 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齿痛。 胡椒 【用量】1.5,3克。 95 【加工炮制】拣除杂质,筛净灰屑,用时捣碎。 【保管】置干燥处。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附注】蒟 薯科的水田七,也名屈头鸡,性寒味苦有小毒,能调经止 痛,去瘀生新。能治咽喉肿痛,用时要区别。 罂粟壳 白芥子 【别名】粟壳、英粟壳、阿片壳。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果壳。 【别名】芥子。 【产地】原产于印度、伊朗等国。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品质鉴别】以个大、色黄白、质坚、皮厚者为佳。 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采收。 【性味】性寒,味酸、涩。 【产地】主产于安徽、河南、四川、陕西和浙江。全国各地菜园多有栽【功能与主治】敛肺,涩肠,止痛。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培。 【用量】2.5,6克。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果柄,切成丝状。 【性味】性温,味辛。 【保管】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利气除痰,温中散寒,消肿止痛。用于胸胁胀痛,痰喘 咳嗽,反胃呕吐,阴疽痰核。外治关节疼痛。 马槟榔 【用量】3,9克。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患处。 【别名】水槟榔、屈头鸡。 【加工炮制】簸净泥沙,置锅中文火炒至闻焦香气,取出放凉。 【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马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 【炮制作用】炒用缓和其辛温之性,以免助热伤阴,并易煎出味。 【产地】产于广西、广东和云南。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新鲜、饱满、种仁黄白色者为佳。 莱菔子 【性味】性寒,味甘、微苦。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食。用于热病喉肿痛,暑热口【别名】来服子、萝卜子。 渴,食滞胀满,疮疡肿毒。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收。 【用量】3,9克,嚼细后冷开水送服。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时打碎。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油性大者为佳。 96 【性味】性平,味辛、甘。 约0.5毫米;外表棕色或红棕色,压碎后富油性,气微,味微辛,并有粘性。 【功能与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食积暖气,胸闷腹胀,北葶苈子呈扁卵形,长约1.5厘米,宽0.5,1毫米;一端钝圆,另一端咳嗽痰喘,肠梗阻胀气。 渐尖而微凹,凹处现白色点(种脐),味微辛,粘滑性较强。 【用量】4.5,9克。 王不留行 【加工炮制】簸去泥沙杂质,置锅中用文火炒至子粒鼓胀,并闻有焦香 【别名】不留行、王不留、留行。 气,取出放凉。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王不留行(麦兰菜)的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炮制作用】生用可引起呕吐,炒用减其副作用。 果皮尚未开裂时采收。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南、河北和陕西等地。 葶苈子 【品质鉴别】以子粒均匀、充实饱满、色黑者为佳。 【别名】葶力、甜葶苈、亭力子、丁力子。 【性味】性平,味微苦。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及独行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收。 【功能与主治】行血调经,下乳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产地】播娘蒿主产于华东、中南等地区,药材叫南葶苈子,又叫甜葶痈疖肿毒。 苈;独行菜以华北、东北为主产区,药材叫北葶苈子,又叫苦葶苈。 【用量】4.5,9克。 【品质鉴别】以子粒充实、均匀、黄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簸净杂质,放锅内用文火炒至大部爆花,取出放凉。 【性味】性寒,味辛、苦。 【炮制作用】炒后质疏松,易煎出味。 【功能与主治】泻肺定喘,利尿消肿。用于痰饮喘咳,胸胁胀痛,水肿【保管】置干燥处。 尿少,肺源性心脏病。 【附注】广东、广西用的王不留行为桑科植物薜荔(也叫凉粉果)的花【用量】3,9克。 序托(俗称果实)。性平,味甘。能补肾固精,活血,催乳。用于遗精、阳【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沙。 痿,乳汁不通,闭经,乳糜尿。 炒葶苈子:取拣净的葶苈子置铁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放凉。 地肤子 【炮制作用】炒后可减低其寒性。 【别名】扫帚子、铁扫把子。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来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附注】南、北葶苈子比较:南葶苈子呈长圆形而略扁,长1毫米,宽 97 【产地】主产于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和浙江等地。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和河北等地。 【品质鉴别】以色灰绿、饱满、无枝叶杂质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色红棕、光亮、饱满、纯净者为佳。 【性味】性寒,味甘、苦。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与主治】清利湿热,止痒。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小便【功能与主治】润燥、祛风。用于皮肤瘙痒,便秘,麻风,下肢溃疡。 不利。 【用量】4.5,9克。 【用量】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加工炮制】簸去泥沙杂质。 【加工炮制】簸去泥沙杂质。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附注】历代本草书籍及古方中的胡麻,均系指胡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 种子,药材称黑芝麻,而将本品称亚麻子或壁虱胡麻,两者不可相混。 青葙子 蒺藜 【来源】野鸡冠花子。 【别名】为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别名】刺蒺藜、白蒺藜、蒺藜子、三角蒺藜、七厘。 【产地】我国中部及南部各省。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品质鉴别】以色黑光亮、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河南、湖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和江苏等地。 【性味】性微寒,味苦。 【品质鉴别】以大小均匀、饱满坚实、两侧灰白色、背面黄绿色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角膜炎,角膜云翳,高血压【性味】性平,味苦辛。 眩晕。 【功能与主治】散风,平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闷,乳房【用量】4.5,9克。 胀痛,皮肤瘙痒,目赤多泪。 【加工炮制】筛去灰屑,簸去杂质。 【用量】6,9克。 【保管】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置锅中炒至微黄,取出,磨去刺,筛净。 胡麻仁 盐蒺藜:取净蒺藜,每500克用盐10克、水适量溶化拌匀,置锅中用 文火炒黄,取出放凉。 【别名】胡麻子、胡麻、亚麻子。 【来源】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 【炮制作用】炒后才易磨去刺,去刺利于配方。盐有止痒之效,盐炒后 98 【用量】2.5,4.5克。 可加强其治疗皮肤瘙痒之功。 【加工炮制】将石榴皮洗刷干净,闷透后切成块约1厘米大小,晒干。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鼠。 石榴皮炭:将净石榴皮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呈焦黑色(存性)为度。 急性子 【炮制作用】炒炭增强止血功效,用于便血,崩漏。 【保管】置干燥处。 【别名】凤仙花子。 【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尚未开裂的大风子 成熟果实,取其种子。 【别名】大枫子。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收。 【品质鉴别】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产地】我国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有栽培。国外主产于泰国、越南。 【性味】性温,味微苦,有小毒。 【品质鉴别】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性味】性热,味辛,有毒。 【功能与主治】软坚,消积。用于噎膈,骨哽咽喉,腹部肿块,经闭。 【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用于治麻风。一般捣烂或研未去【用量】3,4.5克。 油,以麻油调敷,治杨梅毒疮、疥癣。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 【用量】1.5,3克。不宜久煎。 【保管】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筛去灰屑,再拣去杂质。 石榴皮 大风子肉:将净大风子敲碎去壳。 【别名】榴皮、石榴壳。 【保管】置干燥处。 【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 【附注】内服会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瓜蒌仁 【品质鉴别】以皮厚实、色红褐者为佳。 【性味】性温,味酸、涩。 【别名】蒌仁、瓜蒌子。 【功能与主治】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慢性腹泻,痢疾,便血,【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 脱肛,崩漏,白带,蛔虫病。 【产地】栝楼主产于山东、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双边栝楼主产于江 99 西、湖北、湖南、广东、云南和四川等地。 【加工炮制】将瓜蒌壳用水洗净,除去残留子仁剪去蒂茎,切成丝条, 【品质鉴别】以粒均匀、饱满、油性足者为佳。 晒干。 【性味】性寒,味甘、苦。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功能与主治】润肺化痰,滑肠。用于咳嗽痰粘不易咯出,便秘。 【附注】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处方写瓜蒌或全蒌者,应配以蒌壳、 【用量】9,15克。 蒌仁各半。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及干瘪的种子。用时打碎。 木鳖子 瓜蒌霜:取净瓜蒌仁研成粗粉,略晒或烘,用草纸包裹,压榨去油,至 【别名】木必子、土木鳖。 油净为度。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 【炮制作用】去油的瓜蒌霜可减其滑利之性。 【产地】主产于广西、四川和湖北等地。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大小均匀、饱满、质硬、无破壳者为佳。 【附注】栝楼呈扁平长卵形,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种皮坚硬。双边栝 【性味】性温,味苦、微甘,有毒。 楼较大而扁,表面棕褐色。 【功能与主治】消肿散结。用于痈疮肿毒,颈淋巴结结核,乳腺炎。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用量】0.9,1.2克。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患处。 瓜蒌壳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时捣碎。 【别名】蒌壳、栝楼皮。 【保管】置干燥处。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摘果实, 冬瓜子 除去果瓤及种子。 【别名】冬瓜仁、东瓜子。 【产地】同瓜蒌。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成熟种子。食用冬瓜时收集。 【品质鉴别】以颜色鲜泽、无果柄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江西、北京。各省也有产。 【性味】性寒,味甘、苦。 【品质鉴别】以色白、粒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宽胸散结,清化热痰。用于痰热咳嗽,心胸闷痛,乳腺 【性味】性寒,味甘。 炎。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排脓利湿。用于痰热咳嗽,肺脓疡,阑尾炎,【用量】9,15克。 100 白带。 【功能与主治】涌吐痰食。用于痰涎壅盛,宿食停聚等症。此外本品研【用量】9,30克。 末搐鼻,有退黄疸的功效。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 【用量】2.4,4.5克。 炒冬瓜子:将冬瓜子置锅中用文火炒至黄白色为度。 【加工炮制】拣净杂持,原品入药。 【炮制作用】炒后醒脾开胃、利湿。 【保管】置干燥处。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丝瓜络 罗汉果 【别名】瓜络、丝瓜壳。 【别名】汉果。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老熟果实的网状纤维。秋季采取。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由嫩绿变深绿时采【产地】全国各地均产。以浙江、江苏所产者质量为好。 摘。 【品质鉴别】以筋细、质韧、洁白、无皮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广西桂北地区。为广西特产。 【性味】性平,味甘。 【品质鉴别】以个大形圆、完整坚实、摇之不响、色黄褐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用于筋骨疼痛,胸胁疼痛,乳痈肿痛等症。 【性味】性凉,味甘。 【用量】4.5,9克。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暑,润肺止咳。用于暑热口渴,咽喉干痛,便秘。 【加工炮制】拣除杂质,切成段,长1厘米。 【用量】9,15克。 【保管】置干燥处。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蛀防压。 使君子 瓜蒂 【别名】君肉、君子、均子、留求子、君仁、均仁。 【别名】甜瓜蒂、瓜丁。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实。秋季果皮变黑时采收。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蒂。6,7月间采集。 【产地】主产于四川、广东和广西等地。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品质鉴别】以个大、饱满、种仁色黄、味香甜而带油性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干爽、色黄、稍带果柄者为佳。 【性味】性微温,味甘。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与主治】驱虫,消积。用于蛔虫病,小儿疳积。 101 【用量】6,9克。 青果 【加工炮制】去壳、取肉置锅中,用文火炒至黄色、有焦香气为度,取【别名】橄榄。 出放凉。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炮制作用】炒后气香易服。 【产地】主产于福建、广东、四川、云南和台湾等地。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品质鉴别】以个大、肉厚、色灰绿、无乌黑斑者为佳。 【附注】取药时忌饮热茶,否则易致腹泻。服用过量可有呃逆,用其壳【性味】性平,味酸、甘、涩。 煎水服可止。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生津。用地咽喉肿痛,口渴。 【用量】4.5,9克。 诃子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别名】诃黎勒、柯子、呵子。 【附注】广西以诃子的嫩果作为青果。该品过去由尼泊尔经西藏运销国【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两季果实成熟时采 内各地,故又叫西藏青果。 收。 【产地】原产印度、缅甸等国。现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有栽培。 大海子 【品质鉴别】以黄棕色、微皱、有光泽、坚实、身干者为佳。 【别名】胖大海。 【性味】性温,味苦、涩。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夏季采摘。 【功能与主治】涩肠,敛肺。用于久泻,久痢,脱肛,便血,白带,久【产地】主产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咳,慢性喉炎、音哑。 【品质鉴别】以个大、坚硬、外皮细、淡黄棕色、有细皱纹与光泽、不 【用量】2.5,4.5克。 破皮者为佳。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晒干。用时打碎。 【性味】性寒、味甘、淡。 诃子肉:取净诃了,略浸,闷润,去核,烘干或晒干。 【功能与主治】清肺利咽,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音哑, 煨诃子:以面糊或湿纸将诃子包裹,置热灰煨至面糊或纸变焦黄色,取热结便秘。 出。 【用量】3,5枚。 【炮制作用】煨用增强收敛止泻作用。 【加工炮制】筛去灰屑,拣去光核。 【保管】置干燥处。 102 【保管】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将草纸压吸去油,再晒再压,如此反复2,3次,每次要换草纸,直至吸尽 其油,成为白色无油脂似棉絮状为止。 冬葵子 【炮制作用】巴豆去油为减低其毒性,及缓解其峻泻作用。 【别名】葵子、苘麻子。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专人管理。凭证明出售。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 【附注】孕妇忌服。巴豆为大毒之品,服用过量中毒症状是:口腔及胃【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部有烧灼感,并引起呕吐,多次大量水泻,伴剧烈腹痛,引起严重胃肠炎。【品质鉴别】以身干、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立即服冷冻粥或绿豆汤可缓解。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性味】性寒,味甘。 千金子 【功能与主治】滑肠,通便,利尿,下乳。用于小便涩痛,石淋,大便 秘结,产后乳汁不通。 【别名】续随子。 【用量】3,9克。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间采收。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簸净泥土。 【产地】主产于河北、河南和浙江等地。四川、辽宁、吉林等省也有产。【保管】置干燥处。 多为栽培。 【品质鉴别】以粒饱满、油性足者为佳。 巴豆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别名】江子、巴果。 【功能与主治】行水消肿,破血散结。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便不通,血瘀经闭;外治顽癣,疣赘。 【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 【用量】0.9,1.8克,不宜久服。外用适量。 【品质鉴别】以粒饱满、种仁色黄白者为佳。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性热,味辛,有大毒。 千金子霜:取千金子除去外壳碾碎,压榨去油,碾细过筛。 【功能与主治】峻下积滞,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痛,水肿, 【炮制作用】制成千金子霜,减其毒性,缓其峻泻作用。 喉风,喉痹;外治疮癣、疣、痣。 【保管】置阴凉处。专人管理,凭证明出售。 【用量】巴豆霜0.1,0.3克,宜入丸散。外用适量。 【附注】本品有毒,服药时忌食碱、盐。孕妇及体弱便泻者忌用。 【加工炮制】巴豆霜:将巴豆除去外壳研碎,摊在草纸上曝晒,趁晒热 103 【功能与主治】止咳,平喘,滑肠。用于咳嗽,气喘,便秘。 蓖麻子 【用量】4.5,9克。 【别名】大麻子。 【加工炮制】去杂质。用沸水略浸,待其皮微胀起即捞出,再用凉水浸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 泡,搓去皮,晒干。用时打碎。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杏仁霜:将杏仁研碎,摊在草纸上曝晒(或在火上烤),趁热将其包起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赤褐色、有光泽者为佳。 压挤,让草纸吸油去净。 【炮制作用】去皮为除其非药用部分,且便于有效物煎出;去油能减其【性味】性平,味甘、辛,有毒。 滑利之性,用于便溏患者之止咳除痰。 【功能与主治】消肿,拔毒。外用于疮疖,肿毒未溃。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用时去壳、捣碎。 还有一种南杏仁(甜杏)。据认为,一般栽培所产的杏仁甜的较多。甜【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杏仁味甘淡,性平,氢氰酸反应不明显(含苦杏仁甙较少),多作副食品,【附注】孕妇忌服。主要作处用药。内服治肠内积带,腹满便秘。用法 很少药用。 是炒熟服,加热后毒性被破坏。用量为3,5枚。生服或服过量即中毒。中 桃仁 毒先出现咽喉灼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尿或血尿、痉挛,最后 血压下降,休克,呼吸停止而死亡。儿童误服生蓖麻子5,6粒即可致死,【别名】桃核仁、桃核、桃子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和山桃的干燥种子。夏秋两季采收。 尤应特别注意。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山东、贵州杏仁 和湖北等地。 【别名】北杏、苦杏仁。 【品质鉴别】以身干、饱满、颗粒均匀、完整者为佳。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收。 【性味】性平,味苦、甘。 【产地】主产于东北、华北各地。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润肠。用于经闭,痛经,腹部肿块,跌打【品质鉴别】以身干、饱满、完整者为佳。 损伤,肠燥便秘。 【性味】性温,味苦,有小毒。 【用量】3,9克。 104 【加工炮制】将桃仁拣净杂质,倾入沸水内浸泡或继续煮五分钟,捞出早期白内障,玻璃体混浊。 浸入冷水搓去外皮,晒干。用时打碎。 【用量】4.5,9克。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附注】桃仁呈扁长卵形,较大,富油性;山桃仁呈类卵形,较小而肥【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厚。 【附注】蕤仁与葳蕤(玉竹)不同,要注意区别。 郁李仁 木瓜 【别名】李仁、郁李。 【别名】川瓜、川木瓜。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欧李或郁李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两季采收。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木瓜(海棠)或木瓜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产地】主产于辽宁、河北和内蒙古等地。 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夏秋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摘。 【品质鉴别】以颗粒饱满、完整、浅黄白色、不泛油、无核壳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安徽、湖北、四川、浙江和云南等地。多为栽培。 【性味】性平,味辛、苦、甘。 【品质鉴别】以外皮抽皱、肉厚、内面紫红色、质坚实、味酸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缓泻,利尿。用于大便秘结,水肿,尿少。 【性味】性温,味酸。 【用量】3,9克。 【功能与主治】舒筋,化湿,和胃。用于腓肠肌痉挛,吐泻腹痛,风湿【加工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关节痛,腰膝酸重。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用量】4.5,9克. 【加工炮制】将木瓜用水洗净,闷润透心,置锅中蒸一小时,取出趁热切 蕤仁 成片,厚0.3厘米,晒干. 【别名】芮仁、蕤核、蕤仁肉、蕤核仁。 【炮制作用】蒸制较好保存,不易霉烂或受虫蛀.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蕤核的干燥成熟果核。夏秋间采摘。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产地】主产于陕西、山西和甘肃。 山楂 【品质鉴别】以浅棕色、饱满肥实者为佳。 【性味】性微寒,味甘。 【别名】山查、楂肉、楂片。 【功能与主治】养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羞明,流泪,视物昏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山里红及野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 105 收。 【品质鉴别】以个大、肉厚、核小、柔润、不破裂、味极酸者为佳。 【产地】山楂和山里红药材名为北山楂,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和辽【性味】性温,味酸、涩。 宁等地,多为栽培。野山楂药材名为南山楂,主产于江苏、浙江、云南和四【功能与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口干烦渴,川等地,均为野生。 胆道蛔虫症,慢性腹泻,痢疾,崩漏。 【品质鉴别】以片大、皮红、肉厚、核少者为佳。 【用量】3,9克。 【性味】性微温,味酸甘。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功能与主治】消食化积,散瘀。用于肉积停乳,脘腹胀满,痛经,产乌梅炭:取净乌梅,置锅中用武火炒至皮肉鼓起,取出放凉。 后瘀血腹痛,高血脂症。 【炮制作用】炒炭能收敛止血,用于治崩漏。 【用量】6,12克。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子核。 金樱子 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即得。 【别名】金英子、金樱肉、糖罐子、糖刺果。 山楂炭:将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起烟,立即盖上铁盖,继续加热至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变锅与盖接口处喷出黄白色烟气,取下放凉。 红色时采摘。 【炮制作用】生山楂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炒山楂增强消积健脾胃的作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和浙江等地。 用。山楂炭能止赤痢。 【品质鉴别】以个大、色红黄、有光泽、去净毛刺者为佳。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性味】性平,味酸、甘、涩。 【附注】北山楂为圆形片,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斑点;果肉深 【功能与主治】益肾,涩精,止泻。用于滑精,尿频,遗尿,久泻。 黄色至浅棕色,气微清香,味酸微甜。南山楂果实较小,类球形,表面棕色 【用量】6,12克。 至棕红色,质硬肉薄。味微酸涩。 【加工炮制】将金樱子撞去外刺。 乌梅 金樱肉:将去刺的金樱子纵向剖开,置水中挖去瓤子和绒毛(干挖,绒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毛易飞散,接触了皮肤作痒),晒干。 干后闷至色变黑。 【炮制作用】除去非药用部分。 【产地】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广东、湖南和贵州等地。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106 【附注】孕妇及咯血、吐血者忌用。 覆盆子 【别名】覆盆、复盆子。 决明子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的未熟透干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别名】草决明、马碲决明。 绿黄色时采收。 【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决明较大粒,小决【产地】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浙江、湖北两地产量最大。 明较小粒),秋季采收。 【品质鉴别】以粒完整、饱满、坚实、色灰绿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安徽、浙江和福建等地。 【性味】性温,味甘、酸。 【品质鉴别】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尿频,遗尿,滑精。 【性味】性微寒,味苦。 【用量】6,12克。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通便。用于头痛眩晕,目赤昏花,大便秘【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结。 【保管】置干燥处,防鼠。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将决明子筛净杂质,置锅中用文火炒至有香气为度。 牙皂 【炮制作用】炒用可缓其滑利之性,再则本品质坚,炒后较松,易于煎【别名】猪牙皂、小牙皂、皂角、小皂角、通关豆、皂荚。 煮出味。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不育的畸形干燥果实。秋季采收。 【保管】置干燥处。 【产地】主产于山东、四川、陕西和河南等地。 【附注】同科属的望江南,又名羊角菜,性平,味苦,子有小毒,用时【品质鉴别】以个小、饱满、色紫黑、有光泽、无果柄者为佳。 须注意,勿混淆。 【性味】性温,味辛,有小毒。 【功能与主治】开窍,祛痰,解毒。用于突然昏厥,中风牙关紧闭,喘扁豆 咳痰壅,癫痫;外治痈疮肿毒。 【别名】白扁豆。 【用量】1,1.5克,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两季采收。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南和浙江等地。 【保管】置干燥处,防潮。 【品质鉴别】以饱满、色白者为佳。 107 【性味】性平,味甘、淡。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功能与主治】健脾胃,清暑。用于脾胃虚弱,暑湿泄泻,白带。 开裂时采收。 【用量】9,15克。 【产地】主产于东北、西北等地。 【加工炮制】先将河沙置锅中加热,再倒入拣去杂质的扁豆,不断翻动【品质鉴别】以身干、粒大饱满、绿褐色至灰褐色者为佳。 (或不用河沙炒),炒至扁豆变黄色、有香气为度。 【性味】性温,味甘。 【炮制作用】炒扁豆,增强健脾止泻之功效。生用清肺。 【功能与主治】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用于头晕目昏,腰膝酸软,尿频【保管】置干燥处,防蛀防鼠。 余沥,遗精早泄,白带。 【用量】6,9克。 补骨脂 【加工炮制】将沙苑子簸净泥沙,每500克用盐10克、适量水溶化拌【别名】故芷、破故纸、破故脂、故子、固脂。 匀,置锅中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放凉。 【来源】为豆科植物补骨指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炮制作用】用盐水炒,增强补肝肾及固涩作用。 【产地】全国除东北、西北地区外,各地均产。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颗粒饱满、黑褐色、有油性、无梗及杂质者为佳。 胡芦巴 【性味】性温,味辛、苦。 【功能与主治】温补肾阳。用于腰膝冷痛,老人尿频,遗尿,五更泄泻。【别名】芦巴子、胡巴子、葫芦巴。 外治白癜风。 【来源】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两季采收。 【用量】3,9克。 【产地】主产于安徽、河南和四川等地。 【加工炮制】簸除杂质,冼净晒干,每500克用盐12克、水适量溶化【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拌匀,置锅中用文火炒至干水,有香气,取出放凉。 【性味】性温,味苦。 【炮制作用】盐水炒引药入肾,增强温补肾阳作用。 【功能与主治】温肾,散寒,止痛。用于下腹冷痛,疝气。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用量】3,9克。 【加工炮制】单炒:将葫芦巴簸净泥沙,置锅中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 沙苑子 出放凉。 【别名】关沙苑、沙苑蒺藜、潼沙苑、潼蒺藜、关蒺藜。 盐炒:每500克用食盐10克、适量水溶化拌匀,然后置锅中,用文火 108 炒至干水,有微香气,颗粒鼓起为度,取出放凉。 【功能与主治】利水,清热解毒。用于水肿,肾炎,热毒痈肿。 【炮制作用】单炒子粒质松,煎煮易于出味,并加强温肾散寒之功。盐【用量】9,30克。 炒加强引入肾经。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筛去泥屑,再簸去霉烂黑粒。用时捣碎。 【保管】置于燥处。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附注】华北、华中一带习惯用同属植物赤豆作赤小豆入药。赤豆与赤 槐角 小豆主要区别是:赤豆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表面暗棕红色,有【别名】槐实、槐角子。 光泽,种脐不突起。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来源】为豆科植物槐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采收。 泽,种脐线形突起,质坚硬,不易破碎。 【产地】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 苦石莲 【品质鉴别】以肥大、角长、黄绿色、质柔润者为佳。 【性味】性寒,味苦。 【别名】石莲子、南蛇勒子。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疮出血。 【来源】为豆科物喙荚云实(南蛇勒)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 【用量】3,9克。 【产地】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时捣碎。 【品质鉴别】以颗粒饱满、黑褐色者为佳。 槐角炭;取净槐角,置锅中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黄色为度。 【性味】性寒,味苦。 【炮制作用】炒炭加强止血作用。 【功能与主治】泻火解毒。民间多用于治痧胀。近代有人用以研粉冲服,【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治感冒发高烧。 【用量】3,6克。 赤小豆 【加工炮制】用时打碎。 【别名】赤豆、红小豆、红豆。 【保管】置干燥处。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 【附注】苦石莲性味、主治、来源、形态均与甜石莲不同。因此,古今【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和湖南等地。 许多有关书籍都指明不宜混用或代用。一般均以甜石莲、苦石莲之名,分别【品质鉴别】以身干、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 入药。 【性味】性平,味甘、酸。 109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路路通 【别名】枫实、枫香果。 楮实子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干燥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 【别名】柱实子。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等地。广西也有产。 【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摘。 【品质鉴别】以色黄、个大者为佳。 【产地】产于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 【性味】性平,味苦。 【品质鉴别】以色红、子老、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利水除湿。用于肢体风湿痹痛,胃痛腹胀,【性味】性寒,味甘。 经闭,乳少,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症。 【功能与主治】健脾,养肝,益肾。用于水肿胀满,肾虚阳萎,腰膝无【用量】3,9克。 力,头晕眼花。 【加工炮制】拣除杂质,原品入药。 【用量】3,12克。 【保管】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除去泥沙杂质。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桑椹子 【别名】桑椹、桑果、桑枣。 火麻仁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4,6月果实变红色时采收。 【别名】大麻仁、麻子、麻子仁、麻仁。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河【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北等地。 【产地】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江苏和浙江等【品质鉴别】以个大、肉厚、紫红、糖性大者为佳。 地。 【性味】性微寒,味甘、酸。 【品质鉴别】以粒饱满、种仁色乳白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补肝益肾,养血生津。用于头晕,目眩,耳鸣,心悸,【性味】性平,味甘。 头发早白,血虚便秘。 【功能与主治】润燥,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用量】9,15克。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将桑椹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屑。 【加工炮制】取火麻仁筛去灰屑,拣去杂质。 110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鼠。 【功能与主治】补脾胃,养心安神,调和诸药。用于脾虚食少,便溏, 体倦乏力,气血不足,心悸怔忡,过敏性紫癜。 酸枣仁 【用量】3,15只。 【别名】枣仁。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簸去灰尘。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冬初采收。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防鼠。 【产地】主产于河北、陕西、辽宁和河南等地。 【附注】枣的种类甚多,如狗牙枣、鸡心枣、牛头枣、羊角枣、猕猴枣,【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完整、有光泽、外皮红棕色、无核壳者为佳。 等等。枣皆红色,现所见的黑枣,原也是红色,是经过产地加工后才为黑色【性味】性平,味甘、酸。 的,一般是用烘、晒,或烟熏使其变黑。习惯认为红枣清补,黑枣温补。 【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敛汗。用于失眠多梦,易惊,心烦心悸, 枳子 健忘,虚汗,神经衰弱。 【用量】9,15克。 【别名】万寿果。 【加工炮制】除去残留核壳。用时打碎。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枳 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 炒酸枣仁:将净酸枣仁置锅中,用文火炒至外皮鼓胀、微焦,闻有香气,【主产】主产于陕西、广东、湖北、浙江、江苏、安徽和福建。 取出放冷。用时打碎。 【品质鉴别】果实以干爽、饱满、棕褐色、无泥土杂质、无虫蛀霉坏者【炮制作用】生用治胆热好眠;炒熟温香醒脾、敛汗,治虚烦不眠。 为佳。种子以饱满、红褐色、有光泽为好。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味】性平,味甘。 【附注】习惯上处方写枣仁者,则给熟枣仁,须生用者应写明生枣仁。 【功能与主治】解洒毒,利二便,平肝熄风。用于洒醉,烦渴,二便不 利,头风,小儿惊风。 大枣 【用量】9,15克。 【别名】黑枣、红枣。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产地】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和四川等地。 陈皮 【品质鉴别】红枣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味甜者为佳。 【性味】性温,味甘。 【别名】橘皮、广皮、新会皮。 111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柑橘成熟果实的干燥外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摘。 【功能与主治】疏肝破气,散结化滞。用于胸胁胀痛,食积腹痛,乳腺 【产地】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苏、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和炎,疝气。 贵州等地。 【用量】3,9克。 【品质鉴别】以瓣大、完整、颜色鲜、油润、质柔软、气浓、辛香、味【加工炮制】将青皮用水洗 净泥沙,捞出闷润透,切成细丝,晒干。 稍甜后感苦辛者为佳。 麸炒青皮:将麦(麸500克青皮用500克麦麸)撒入热锅中,炒至冒烟 【性味】性温,味苦、辛。 时,即倾入青皮丝,迅速搅动均匀,炒至呈黄色,铲起筛去麸皮。 【功能与主治】理气,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嗳气呕吐,咳嗽痰醋制青皮:取青皮丝,加醋拌炒(500克青皮用醋50克)至微黄色,多。 取出。 【用量】3,9克。 【炮制作用】麸炒青皮加强化滞消食积,醋炒青皮加强引药入肝,以疏 【加工炮制】将陈皮用水洗净,闷润透后,切丝晒干。也可以新鲜陈皮肝破气。 用水洗净,置蒸笼蒸至上气后半小时,取出闷一夜,切丝晒干。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炮制作用】鲜陈皮经蒸后,可减低其辛辣味,但仍不及陈旧者自然减 橘络 其辛辣味佳。陈皮之名由此得来。 【别名】桔络。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柑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间的纤维管束群(筋络),【附注】据历代本草记载的橘皮,即为陈皮之正名。 撕下后晒干或烘干。 青皮 【产地】同陈皮。 【别名】小青皮、青橘皮、四花青皮。 【品质鉴别】以整齐、均匀、络长不碎断、色黄者为佳。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多种柑橘,如大红橘、福橘、甜橙(广柑)、香【性味】性平,味甘、苦。 圆、代代果等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一般在春末夏初时采收。 【功能与主治】理气,通络,化痰。用于痰滞经络之咳嗽胸胁痛,痰中 【产地】同陈皮。 带血。 【品质鉴别】四花青皮以皮黑绿色、内面白色、油性足者为佳。个青皮【用量】2.5,4.5克。 以坚实、个整齐、皮厚、香气浓者为佳。 【加工炮制】将橘络拣除果蒂杂质。 【性味】性温,味苦、辛。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112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宽胸利气。用于风寒咳嗽,胸膈胀闷,暧气橘核 恶心。 【别名】桔核、橘仁。 【用量】3,9克。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多种柑橘的成熟种子。加工或食用橘时收集。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及霉烂部分,切成小方块片。 【产地】同陈皮。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品质鉴别】以色白、饱满、子粒均匀者为佳。 【附注】化州橘红被有茸毛,一般柚皮则没有。化州橘红功效最佳。 【性味】性平,味苦。 【功能与主治】理气,止痛。用疝气,睾丸肿痛,脘胁胀痛。 枳壳 【用量】3,9克。 【别名】江枳壳、川枳壳。 【加工炮制】将橘核用水洗净晒干。用时打碎。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香圆的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 盐炒橘核:每500克用盐10克、水适量溶化拌匀,置锅中炒至发出橘【产地】酸橙主产于江西、四川、湖北和贵州等地。香圆主产于贵州、 香气,取出放凉。用时打碎。 云南、四川和江苏等地。 【炮制作用】盐炒橘核引药下行,加强治疝之效力。 【品质鉴别】以干爽、皮厚、肉白、气香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性味】性微寒,味苦、酸。 【功能与主治】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用于胸腹满闷胀痛,食积不化,橘红 痰饮,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 【别名】桔红、芸红、化橘红、橘红皮。 【用量】3,9克。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干燥未成熟外果皮。夏季采摘未成 【加工炮制】将枳壳先挖去瓤心,用清水浸约二小时,润透后,闷2,熟果实,置沸水中略烫,将果皮割成5,7瓣,除去果瓣及部分中果皮,压 3天,使其发热;再置蒸笼蒸一小时,至成黑褐色,取出略槌扁,刨成薄片制成形。 晒干。 【产地】化州橘红产于广东的化县。一般用的橘红即柚皮,广东、广西 炒枳壳:取麦麸撒入已烧热的锅内,待冒烟立即倒入枳壳片共炒,翻动均产。 均匀,至呈黄色,取出筛去麦麸。 【品质鉴别】以皮厚、多毛、气味浓厚者为佳。 【炮制作用】因枳壳主宽中,但性微寒,寒则易伤中焦,麦麸炒后即能【性味】性温,味苦、辛。 缓和其药性。 113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佛手 【附注】酸橙枳壳外表绿褐色或青绿色,气香,味苦而后微酸。香圆枳【别名】佛手柑、五指柑、佛片。 壳外表褐色或棕褐色,表面粗糙,味酸而后苦。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 酸橙和香圆的果实除作枳壳入药外,常见的还有:苏枳壳,为芸香科植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物代代花的果实,主产于江苏,行销华北。绿衣枳壳,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产地】产于广东、广西者称广佛手,产于四川、云南者称川佛手。浙果实,主产于福建,国内少销,主要供出口。 江、福建亦有产。 【品质鉴别】以片张薄、边金黄、肉雪白、气芳香、干足者为佳。 枳实 【性味】性温,味辛、苦、酸。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香圆的经风吹或自行脱落的幼果。6月收 【功能与主治】行气,开郁,化痰。用于脘闷胁胀,恶心,痰多咳嗽。 集脱落的果实。 【用量】3,9克。 【产地】同枳壳。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切碎。 【品质鉴别】以干爽、个小、绿褐色、肉厚色白、瓤小结实、气味芳香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为佳。 【性味】性寒,味苦。 香橼片 【功能与主治】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用于胸腹痞满胀痛,食积不化,【别名】香橼、香圆、香圆片。 痰饮,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及香圆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用量】3,9克。 【产地】枸橼产于云南、四川、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香圆产于江苏、 【加工炮制】将枳实用水洗净泥土,闷润透心,置蒸笼内蒸热,取刨成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北等地。 薄片,晒干。 【品质鉴别】以干爽、片薄、气芳香者为佳。 【炮制作用】蒸后去其部分挥发油,减辛味。 【性味】性温,味辛、苦、酸。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化痰。用于胸闷脘痛,腹胀,暧气,呕吐, 【附注】枳实与枳壳功效主治基本相同,但枳实力较峻,多用于消痞满。痰多咳嗽。 枳壳力较缓,多用于内脏下垂症,或体质较弱患者。 【用量】4.5,9克。 114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用水润透,切成片,厚0.1厘米。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花椒 【附注】枸橼呈圆形,长圆形或卵形。多为横切或纵切的薄片,横切面 【别名】川椒、蜀椒。 外果皮黄色或黄绿色,皱缩不平,边缘成波状,散有多数凹入的油点,中果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 皮厚1,3厘米,黄白色,皱缩,中央瓤囊10,16室,呈车轮状。纵切片中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河南等地。 心柱粗壮坚实。质柔软不易折断,气清香,味甜微苦辛。 【品质鉴别】以鲜红、光艳、皮细、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香圆呈圆形或长圆形,表面黑绿色或带黄色,粗糙,密布凹陷小油点及 【性味】性温,味辛。 网状隆起的粗皱纹,质坚硬不易破开;横切片外果皮约厚1毫米,中央有瓤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驱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9,11室,棕色或红棕色,间有棕色种子,气香,味酸而苦。 蛔虫闰。外治皮肤瘙痒。 吴茱萸 【用量】3,6克。外用适量。 【别名】吴萸、吴于、茶辣、淡吴萸。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8,11月尚未开裂时采收。 附:椒目为其种子,专用于利水。 【产地】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也是广西特产之一.多系栽培。 鸦胆子 【品质鉴别】以粒小、饱满坚实、色绿、香气浓烈、无枝梗者为佳。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性味】性热,味辛、苦,有小毒。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疏肝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呃逆吞酸,呕吐,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色黑、种仁白色、油性足、味苦者为佳。 腹泻,疝痛,痛经。外治口疮。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用量】1.5,6克。 【功能与主治】清热,杀原虫。用于阿米巴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加工炮制】淡吴萸:将吴茱萸投入沸水浸二分钟,捞出晒干,筛去杂 眼。 质。 【用量】,.5,2克。外用适量。 《本草备要》记载:止呕吐用黄边水炒,治疝痛用盐水炒,治血病(如 【加工炮制】簸净杂质,用水洗净晒干。用时去壳。外用打烂敷患处。 月经病)用醋炒。 115 【保管】置干燥处。 【性味】性温,味甘。 【附注】内服有恶心、呕吐、腹痛的副作用。可用元肉包后吞服,每次【功能与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心悸怔仲,健忘,失眠,贫 10,15粒,或用胶囊也可。凭证明供应。孕妇忌服,胃病慎服。 血,月经过多。 【用量】,,,克。 川楝子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别名】金铃子、楝子、楝实。 【保管】压实密封,贮存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科季采收。 荔枝核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甘肃和云南等地。 【品质鉴别】以个大、外皮金黄色、肉黄白色、饱满、有弹性者为佳。 【别名】荔核、荔仁。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收集。 【功能与主治】疏肝,止痛。用于胸、胁、腹痛,疝痛,蛔虫症。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 【用量】4.5,,克。 【品质鉴别】以干燥、粒大饱满、无虫蛀者为佳。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置锅中用文火炒至外皮焦斑色,微有香气,取【功能与主治】理气,祛寒,止痛。用于疝痛,睾丸肿痛,妇女血气剌 出放凉。 痛,胃气冷痛。 【炮制作用】炒用减低其寒性。 【用量】4.5,,克。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加工炮制】将荔枝核用水洗净,除去杂质,置蒸笼蒸透心,取出摊开【附注】我国部分地区以同科植物楝的成熟果实苦楝子作川楝子用。 晒干。 【炮制作用】荔枝核蒸熟晒干,才能长时间存放,不易生虫。 眼肉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别名】元肉、桂元肉。 山茱萸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果肉)。夏秋两季采收。 【产地】主产于广西福建、广东、台湾和四川等地。 【别名】山萸肉、萸肉、于肉、枣皮、酸枣皮。 【品质鉴别】以片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果实(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 116 红色时采收。 【炮制作用】炒或盐炒缓和辛散之性,引入下焦温肝肾。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地也有产。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身干、无核、肉肥厚、柔润者为佳。 【附注】处方上的茴香,多给小茴香,若须八角茴香者,须在处方上注【性味】性微温,味酸、涩。 明。另外,不少地区以同科属植物莳萝的干燥成熟果实作茴香使用,广西称【功能与主治】补肝肾,涩精,敛汗。用于耳鸣眩晕,腰膝酸软,自汗作土茴香;虽气味、功用相近,但不能混淆,习惯上多作香料调味用。 盗汗,小便频数,遗精,月经过多。 蛇床子 【用量】4.5,,克。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两季采收。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硬核。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东、广西、浙江和江苏等地。 【炮制作用】去掉非药用部分,硬核有滑精之弊,故必须除去。 【品质鉴别】以颗粒饱满、色灰黄、味辛凉似花椒、有剌舌感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性味】性温,味辛、苦,有小毒。 茴香 【功能与主治】燥湿,杀虫,止痒,壮阳。用于阴痒白带,阴道滴虫,【别名】北茴、小茴香、小茴、川茴。 湿疹,皮肤瘙痒,阳痿。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用量】,,,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或煎汤洗患处。 【产地】我国备地均有栽培。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品质鉴别】以颗粒均匀、黄绿色、气味浓厚、无杂质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 【性味】性温,味辛。 柿蒂 【功能与主治】祛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胃寒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别名】柿丁、柿子把、柿萼。 疝痛,睾丸肿痛,鞘膜积液,早期血吸虫病。 【来源】为柿树科植物柿的干燥宿萼。冬季采摘或食用时收集。 【用量】,,,克。 【产地】主产于河南、山东。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也有产。 【加工炮制】筛去泥屑,拣净杂质,置锅中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闻有 【品质鉴别】以红棕色、质厚、味涩、表面带柿霜者为佳。 香气,取出放凉。 【性味】性平,味涩。 盐炒:取净小茴香,每,,,克用食盐,,克、小适量溶化拌匀,置名 【功能与主治】降逆气。用于呃逆。 中用文火炒至水干,并有香气,取出放凉。 117 【用量】4.5,,克。 连翘 【加工炮制】将柿蒂用水淘洗干净晒干,拣去杂质。 【别名】连召、连乔。 【保管】置干燥处。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 采收。 马钱子 【产地】主产于山西、陕西和河南等地。甘肃、河北、山东和湖北也有【别名】马前子、番木鳖子、牛银。 产。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及皮氏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 【品质鉴别】青翘以色青绿、无枝梗者为佳。老翘以色黄、壳厚、无种【产地】马钱子主产于印度、越南和泰国等国。皮氏马钱产于云南、广 子、纯净者为佳。 东海南岛等地。 【性味】性微寒,味苦。 【品质鉴别】以个大、肉厚饱满、灰棕色微带绿、有细密毛茸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热病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性味】性寒,味苦,有大毒。 发斑发疹,疮疡,丹毒,淋巴结核,尿路感染。 【功能与主治】通络,止痛,消肿。用于肢体软瘫,小儿麻痹后遗症, 【用量】4.5,,克。 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痈疽。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用量】0.3,0.6克。宜丸散。 【保管】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制马钱子:取马钱子用水浸泡,,,天,捞出用适量炉灰 加水共置锅中,煮熬,,,小时;取出刮去皮毛晒干后,每500克用甘草,女贞子 ,克捣碎,加水煮熬取汁(即成甘草水),倾入马前子内煮四小时,捞出刨【别名】冬青子、女贞、女贞实。 片,厚,厘米,晒干。另一种制法:取沙子置锅中,先炒至热,再加入拣净【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采收。 的马钱子,炒至呈深黄色并鼓起,取筛去沙子,去皮毛,切成片,厚,厘米。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湖南、四川和广西等地。 【炮制作用】为减其毒性,沙炒法且便于去皮毛和粉碎。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色蓝黑、质坚实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应严格加强管理,避免混入他药。 【性味】性平,味甘、苦。 【附注】本品为剧毒药,不宜多服、久服,孕妇忌服。生马钱子凭证明【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用于头昏,目眩,耳鸣,头发早白,腰膝酸出售。 软,慢性苯中毒,白细胞减少。 118 【用量】,,,,克。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加工炮制】簸净泥土,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晒干。 【附注】商品中有一种混淆品,称水栀子,又名大栀子。色紫、身瘦,盐制女贞子:每500克用盐10克、水适量溶化拌匀,置锅中用文火炒长达,,,厘米,棱特别高,工业上作无毒染料;有时混入药用,应注意区干,取出放凉。 别。 【炮制作用】盐制女贞子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作用。 牛蒡子 【保管】置干燥处。 【别名】牛子、大力子、鼠粘子。 栀子 【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别名】枝子、山栀子、黄栀子。 【产地】主产东北及河北、浙江等地。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月采摘。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外皮灰褐色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和福建等地。广西也有产。 【性味】性寒,味辛、苦。 【品质鉴别】以个小、完整、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以个大、外皮棕【功能与主治】散风热,利咽,透疹,消肿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咽喉黄色、仁较瘪、色红黄者为次。 肿痛,咳嗽,麻疹,荨麻疹,腮腺炎,痈肿疮毒。 【性味】性寒,味苦。 【用量】2.5,,克。 【功能与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加工炮制】筛去泥沙杂质,置锅中用文火炒至牛蒡子微鼓起,微显火目赤,衄血,吐血,尿血,热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瘀血肿痛。 色,有爆裂声和透香气,取出放凉。 【用量】,,,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作用】炒后能缓其苦辛滑利之性,并易于捣碎,以利煎出有效成【加工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分。 炒栀子:取净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褐色。 【保管】置能风干燥处。 焦栀子;取净栀子置锅中,用武火炒至焦黑色。 苍耳子 栀子炭;取净栀子置锅中,用武火炒至焦黑,再加盖;继用文火烧至锅 【别名】苍耳。 口处喷出黄白色烟气后,连锅取下,喷洒适量水,放凉。 【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采收。 【炮制作用】炒栀子为减低其寒性,焦栀子能泻水除烦;栀子炭止血,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且变为平性,寒热出血均可用。 119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色黄绿者为佳。 者区别如下;北鹤虱,果实为瘦果,无剌毛。华南鹤虱,果实为双悬果,有【性味】性温,味辛、苦,有小毒。 剌毛;分果椭圆形,背面全体有剌,接合面凹陷;产于湖南、四季、广西和【功能与主治】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鼻炎,鼻窦炎,头痛,过敏性鼻广东等地。 炎,皮肤瘙痒,风湿痹痛。 车前子 【用量】,,,克。 【别名】车前实、车前、前仁。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置锅中用文火炒至共色,取出筛去外剌即得。 【来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种子。车前种子较短、黑褐【炮制作用】炒后易去剌,并能减其毒性。 色;平车前种子较长,黄褐色。夏秋两季采收。 【保管】置干燥处,防鼠。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东北地区以平车前为多,其他地区以车前为多。 【附注】本品有小毒,主要是苍耳子甙对肝、肾脏有毒性,高热处理可 【品质鉴别】以粒大、色黑、饱满者为佳。 解除其毒性。用时,,,克,过量可致中毒。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 【性味】性寒,味甘。 低血压。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明目,祛痰。用于小便短黄,暑湿泄泻, 鹤虱 尿路感染,目赤涩痛,痰多咳嗽。 【别名】学虱、学失。 【用量】,,,,克,包煎。 【来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北鹤虱)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加工炮制】先簸去泥沙杂质,置锅内用文火炒,每500克用盐10克、【产地】主产于河南、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 水适量溶化,边炒边喷淋,炒至干水有爆声有香气为度。 【品质鉴别】以粒均匀、饱满、尝之有粘性、无白皮及杂质者为佳。 【炮制作用】盐炒免伤胃气,加强引药下行而治淋症。 【性味】性凉,味苦、辛,有小毒。 【保管】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驱虫。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 枸杞子 【用量】,,,克。 【别名】杞子、枸杞、甘枸杞、红杞子。 【加工炮制】筛去泥屑,置锅中用文火炒香,取出放凉。 【来源】为茄科植物中宁枸杞(宁夏枸杞)及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炮制作用】原药有狐气,炒后则香,矫正其气味。 秋两季果实呈橙红色时采收。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产地】中宁枸杞主产于宁夏,多为栽培。枸杞主产于天津市。河北、【附注】市售之鹤虱,为伞形科植物窃衣的果实,药材名华南鹤虱。两 120 河南、山西、陕西和四川也有产,多为野生。 广东、广西习惯使用的天仙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的种子,又称南天 【品质鉴别】以粒大、肉厚、籽小、色红、质柔味甜者为佳。宁夏杞子仙子,有健胃清热之功,但多用于疮科消肿,排脓止痛。两者区别如下: 质较好。 天仙子:呈圆肾形或卵圆形,两面扁平,表面棕黄色或淡棕色,有细密 【性味】性平,味甘。 的网纹,但非排列整齐的麻点。气微,味微辛。 【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目昏,眩晕,耳鸣,腰膝酸南天仙子:略呈扁平心脏形,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用放大镜观察略平软,糖尿病。 滑,无网纹。表面贴伏的粘液化表皮成薄膜状,遇水则膨胀竖立,蓬松散开, 【用量】,,,,克。 粘性甚大。无臭,味淡而粘舌。 【加工炮制】拣去蒂梗杂质。 牵牛子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闷热、防潮防蛀。压实密封。忌晒。 【别名】黑白丑、丑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天仙子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及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 【别名】莨菪子。 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收。 【来源】为茄科植物天仙子(莨菪)的干燥成熟种子。夏末秋初采收。 【产地】主产于辽宁。全国各地也有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河南、内蒙古、甘肃和辽宁等地。 【品质鉴别】以颗粒饱满、无皮壳及杂质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颗粒饱满、均匀者为佳。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性味】性温,味苦,有大毒。 【功能与主治】泻水,驱虫。用于腹水,腹胀便秘,蛔虫症。 【功能与主治】解痉,止痛,安神,平喘止咳。用于胃痉挛疼痛,喘咳,【用量】,,,克。 癫狂。外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科。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 【用量】0.06,0.3克。外用适量。 炒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置锅中,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放凉。 【加工炮制】簸净杂质。 【炮制作用】炒后减低其寒泻之性。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专人管理。 【保管】置干燥处。 【附注】本品有大毒,多作外用,适量调敷患部。心脏病,心动过速,【附注】体虚者及孕妇忌服。不宜与巴豆同用。 青光眼,孕妇均忌用。凭证明出售。 菟丝子 附:南天仙子。 121 【别名】吐丝子、丝子、丝饼。 【品质鉴别】以干爽、色白、大而完整者为佳。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及南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 【性味】性凉,味微甘、苦。 【产地】主产于江苏、辽宁、吉林、河北和河南等地。其他地区也有产。 【功能与主治】清肺,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品质鉴别】以色灰黄、粒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肝胃气痛。 【性味】性平,味甘、辛。 【用量】1.5,,克。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明目益精,安胎。用于目昏,耳鸣,腰膝酸软,【加工炮制】拣去果壳杂质。 遗精,尿频余沥,先兆流产,胎动不安。还可止泻。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用量】,,,,克。 蔓荆子 【加工炮制】制丝饼;先将净菟丝子浸透,置锅中加水煮出丝后,每 【别名】京子、万京、蔓荆实。 500克加面粉或淮山粉70,100克搅拌均匀,煮成糊状,取出摊在木板上切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及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成小方块,晒干。 【产地】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和福建等。 盐制菟丝饼:将净菟丝子用清水浸泡,,小时,捞出,每500克用盐,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具灰白色粉霜、气辛香者为佳。 克加水煮透至出丝;然后再加入面粉或淮山粉70,100克,搅拌均匀,煮成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 糊状物,取出,装入印模压成小饼,晒干。 【功能与主治】散风热,清头目。用于头痛,头晕,两目胀痛,眶上神炒丝子:净丝子每500克用盐10克、水适量溶化拌匀,置锅中用文火 经痛,肌肉神经痛。 炒至有爆裂声、透香气,取出放凉。 【用量】4.5,,克。 【炮制作用】制饼后便于贮存、调剂及煎煮,盐制加强引入肾经,炒用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 能温肾健脾。 炒蔓荆子:取净蔓荆子置锅中,用文火炒至有微爆声、外膜脱落,取出【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放凉。 千层纸 【炮制作用】炒后易煎出有效成分。 【别名】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两季采收。 苏子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和贵州。 122 【别名】紫苏子、黑苏子。 【别名】谷精珠、谷精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来源】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花穗(谷精珠)或全草(谷精草)。【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和湖南等地。各地均产。 秋季收采。 【品质鉴别】以颗粒饱满、均匀、灰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等地。 【性味】性温,味辛。 【品质鉴别】以珠大而紧、白色、茎青绿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降气,消痰。用于咳逆上气,痰多喘急。 【性味】性平,味辛、苦。 【用量】4.5,,克。 【功能与主治】散风,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结膜炎,目翳,眼【加工炮制】簸净泥沙,置锅中用文火炒至有焦香气,取出放凉。 干燥症,夜盲,鼻衄,牙痛。 【炮制作用】炒后缓其散发性,并易煎出有效成分。 【用量】4.5,,克。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茺蔚子 砂仁 【别名】益母子、茺玉子。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别名】阳春砂、春砂仁、西砂仁、缩砂、缩砂密。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及缩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采收。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产地】阳春砂主产于广东。广西也有产。多为栽培。缩砂产于越南、【性味】性微寒,味辛、苦。 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云南也有产。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品质鉴别】阳春砂以个大、坚实、饱满、种仁红棕我、香气浓、搓之 赤肿痛,结膜炎,前房出血,头晕胀痛。 果皮不易脱落者为佳。缩砂以个大、坚实,呈灰色、气味浓厚者为佳。 【用量】4.5,,克。 【性味】性温,味辛。 【加工炮制】簸净泥沙,除去杂质。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健胃消胀,安胎止呕。用于脘腹胀痛,食欲【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不振,恶心呕吐,胎动不安。 【用量】1.5,,克。 谷精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剥去外壳(春砂不用去壳)。用时打碎。 123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来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成熟种子团。夏秋两季采收变黄的果 实。晒至九成干,或用沸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草果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别名】草果仁。 【品质鉴别】以种子饱满、类球形、气香、味辛辣、不散碎者为佳。 【来源】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 【性味】性温,味辛。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 【功能与主治】燥湿,暖胃。用于脘腹胀满,冷痛,暖气呃逆,寒湿吐 【品质鉴别】以个大、饱满、表面红棕色者为佳。 泻。 【性味】性温,味辛。 【用量】3,,克。 【功能与主治】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用于脘腹胀满冷痛,反胃,呕吐,【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时捣碎。 食积,痰饮,疟疾。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用量】2.5,4.5克。 红豆蔻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时捣碎。 草果仁:将原药置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捣碎去壳。 【别名】红蔻、红扣、山姜子。 姜草果仁:先将姜捣烂(草果仁500克用75克姜),加水适量,榨取姜【来源】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变红色时采收。 汁;然后取净草果仁与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放凉。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等地。 盐制草果仁:取净草果仁加盐水(草果仁500克用食盐10克,加水适【品质鉴别】以外表红棕色、粒大饱满、不破碎、气香、味辛辣者为佳。 量溶化)拌匀,置锅中炒干至成焦黄色,取出放凉。 【性味】性温,味辛。 【炮制作用】炒用能加强其温性而治脘腹冷痛。姜制能增强其截疟及温【功能与主治】燥湿散寒,健脾消食。用于脘腹冷痛,食滞胀满,呕吐,中散寒止呕吐作用。盐炒使 其兼有利水作用,以在燥温的同时,将湿气(如腹泻。 水肿胀满)从小便排出。 【用量】,,,克。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时捣碎。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草豆蔻 白豆蔻 【别名】草蔻、草扣、草蔻仁。 124 【别名】白蔻、白扣、豆蔻、白蔻仁、波扣、紫扣、紫扣仁。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种子。冬季采收未完全成熟的果实。 韭菜子 【产地】原产于越南、泰国。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别名】韭子、九菜子。 【品质鉴别】以个大、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 【性味】性温,味辛。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功能与主治】化湿,暖胃,消滞,行气。用于湿阻气滞,胸闷腹胀, 【品质鉴别】以色黑、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胃寒腹痛,宿食不消,噫气,呃逆,呕吐。 【性味】性温,味辛、甘。 【用量】1.5,,克。 【功能与主治】补肾助阳,固精。用于遗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阳【加工炮制】在未使用前须留存于蒴果中,拣去杂质。用时打碎。 痿,遗精。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用量】4.5,,克。 益智仁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 【别名】智仁、益智子、益智。 盐韭菜子:每500克用食盐10克、水适量溶化拌匀,置锅中用文火炒 【来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色时采至干水,有微香气,取出放凉。 收。 【炮制作用】盐炒可减其辛温之性,并能增强补肾助肾作用。 【产地】主产于广东海南岛山区。广西也有产。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品质鉴别】以身干粒大、饱满、呈红棕色、油分多者为佳。 槟榔 【性味】性温,味辛。 【别名】花槟榔、尖槟、槟片、槟榔玉、榔玉、大腹子。 【功能与主治】温脾,暖肾。用于脾虚腹痛,唾液过多,肾虚遗尿,遗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 精,遗夜尿频数,尿后余沥。 【产地】主产于广东海南岛。国外产于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菲律【用量】,,,克。 宾、东非和越南等。 【加工炮制】取益智仁每500克用食盐10克、水适量溶化拌匀,置锅 【品质鉴别】以个大、坚实、身重、断面颜色鲜艳、无破裂者为佳。 中炒至有焦香气,取出放凉。 【性味】性温,味苦、辛。 【炮制作用】盐炒引药入肾,增强温肾作用。 125 【功能与主治】消积,驱虫,降气,行水。用于食积腹胀,绦虫病,姜【别名】麦蘖。 片虫病,蛔虫病,痢疾后重,疟疾,水肿。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麦粒,经发芽干燥而入药。 【用量】3,,克,驱绦虫、姜片虫30,54克。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加工炮制】将槟榔浸水约四天,每天换水一次,润透后刨成片,厚0.2【品质鉴别】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 厘米,晾干(不宜晒,否则变红)。 【性味】性微温,味甘。 焦槟榔:取槟榔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 【功能与主治】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满,乳汁不通积于 【炮制作用】焦槟榔能加强消食积作用。切片易于煎煮出有效成分。 乳房引起胀痛或者成痈。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用量】,,,,克,回乳炒用,,克。 【加工炮制】先将麦子用水浸,,,小时,捞出装入竹箩内闷润一天左 大腹皮 右;然后摊放在簸箕或清洁的石地面上,堆成约,厘米厚层,上盖草席,每 【别名】腹皮、腹毛、大腹毛、伏毛。 日洒水,,,小时,保持湿润;待至必芽长约,厘米,取出切成小块,置蒸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笼内隔水蒸熟,晒干。 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炒麦芽:取净麦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棕黄色有香气为度。 煮 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炮制作用】炒用加强消食和回乳作用。按历代记述,生用力猛。如清 【产地】同槟榔。 代贾九如、张锡纯,喜用生麦芽。 【品质鉴别】大腹皮以身干、深褐色、长椭圆形、皱皮结实、有光泽者【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鼠。 为佳。大腹毛以身干、黄白色、质轻松柔韧,绒毛厚者为佳。 【附注】麦芽能回乳,哺乳期妇女忌服。 【性味】性微温,味辛。 谷芽 【功能与主治】下气,宽中,行水。用于脘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4.5,,克。 【别名】稻芽。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顺纹直切成丝条。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保管】置干燥处。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品质鉴别】以粒饱满、均匀、色黄、芽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麦芽 【性味】性温,味甘。 126 【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性味】性微寒,味甘、淡。 【用量】9,,,克。 【功能与主治】健脾,渗湿,排脓。用于脾虚腹泻,肌肉酸生,关节疼 【加工炮制】同麦芽。 痛,水肿,白带,肺脓疡,阑尾炎。 炒谷芽:取净谷芽置锅中,用文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放凉。 【用量】,,,,克。 【炮制作用】炒后可防霉防蛀,并有芳香气,能增强健胃作用。 【加工炮制】炒苡米,取薏 仁用水浸泡十二小时,捞出沥干水分,用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防鼠。 蒸笼蒸熟,取出晒干。另外,取河沙置锅中熟,倾入蒸熟的苡米炒至膨胀, 取出筛去沙。另有一法是清炒至黄色。 浮小麦 【炮制作用】炒后增强和胃健脾作用。 【别名】浮麦。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鼠。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轻浮瘪瘦的麦粒。,月时收,以水淘之,浮 起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河南、天津等地。各地也有产。 【品质鉴别】以粒匀、轻浮、表面有光泽者为佳。 【性味】性凉,味甘。 【功能与主治】止虚汁,养心安神。用于多种虚汁症,脏躁症。 【用量】,,,,,克。 【加工炮制】将浮小麦放水中漂净,捞出晒干,拣去杂质。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鼠。 薏苡仁 【别名】苡仁、薏苡、苡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采收。 【产地】主产于河北、福建、辽宁等地。其他各省也有产。 【品质鉴别】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 127 角膜云翳。 全草类 【用量】,,,克。 【加工炮制】除去须根杂质,切成段,长两厘米。 卷柏 【保管】置干燥处。 【别名】长生草、还魂草。 【来源】为卷柏科植物卷柏的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收。 石韦 【产地】主产于山东、辽宁、吉林、河北和湖北等地。 【别名】石苇。 【品质鉴别】以青绿色、不带大根、叶多、完整不碎者为佳。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或石韦,及有柄石韦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性平,味辛。 前两者习称大叶石韦,后者称小叶石韦。全年均可采收。 【功能与主治】生用活血、炒炭止血。用于经闭,崩漏,便 血,脱肛。 【产地】主产于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和江苏等地。广西也有产。 【用量】4.5,,克。 【品质鉴别】以叶厚、完整、无根茎者为佳。 【加工炮制】除去残留根须及杂质,洗净切成段,长,厘米,晒干。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 卷柏炭:取净卷柏,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皮呈焦黑色为度,放凉。 【功能与主治】利尿,泄热,清肺。用于小便不利,尿路感染,急性肾【炮制作用】炒炭止血,治崩漏、便血。 炎浮肿,肺热 咳嗽。 【保管】置干燥处。 【用量】,,,,克。因有茸毛宜包煎。 【注意】孕妇忌服。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切成段,长,厘米。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木贼 【别名】木贼草、木夕。 麻黄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木贼或笔管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两季采割。 【别名】麻王。 【产地】主产于东北、陕西和湖北等地。广西也有产。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品质鉴别】以茎长、粗壮、色绿、不易碎者为佳。 采割绿色的草质茎。 【性味】性平,味甘、微苦。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和陕西等地。 【功能与主治】散风热,退目翳。用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角膜炎,【品质鉴别】以茎粗、表面黄绿色、味苦涩、断面有黄红心者为佳。 128 【性味】性温,味辛、苦。 【炮制作用】炙淫羊藿能加强壮阳补肾作用。 【功能与主治】发汗,散寒,平喘,利尿。用于风寒感冒,喘咳(支气【保管】置干燥处。 管哮喘、支气管炎)水肿。 细辛 【用量】1.5,,克。 【别名】北辛、北细辛、辽细辛。 【加工炮制】拣去根蔸,切成段,长,厘米。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及华细辛的干燥带根全草。5,,月间蜜炙麻黄:麻黄500克用炼蜜100克拌入,使之均匀稍闷,置锅中用文 连根挖取。 火炒至不粘手为度。 【产地】北细辛主产于东北各地。华细辛主产于陕西、河南、山东、浙【炮制作用】蜜炙麻黄缓和发汗力,并能增强止咳平喘作用。 江和福建等地。 【保管】置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根灰黄色、叶绿、干爽、味辛辣麻舌者为佳。 【附注】麻黄根能止汗,与麻黄功能相反,不能混淆。 【性味】性温,味辛。 淫羊藿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止痛。用于风寒头痛,痰饮喘咳,关节痛,【别名】羊藿叶、羊各、仙灵脾。 鼻寒牙痛。 【来源】为小蘖科植物淫羊藿、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干燥茎叶。【用量】,,,克。 药材按顺序为大叶淫羊藿、小叶淫羊藿及箭叶淫羊藿。夏秋两季采收。 【加工炮制】抖净泥沙,除去杂草,切成段,长,,,厘米。 【产地】主产于陕西、辽宁、山西、湖北和四川等地。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枝梗少、叶多、色黄绿、不破碎者为佳。 【附注】华细辛根茎较比北细辛长,香气及辛辣味比北细辛弱。 【性味】性温,味辛。 肾功能不正常者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腰膝痿弱,四肢 鱼腥草 麻痹,神疲健忘,更年期高血压。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全草。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时采收。 【用量】,,,克。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切成段,长,厘米。 【品质鉴别】以干爽、淡红褐色、茎叶完整、鱼腥气浓、无泥土杂质者炙淫羊藿:淫羊藿经切好,每500克取羊脂油100克,加热溶化,拌匀, 为佳。 置锅中,用文火炒至微黄后,取出放凉。 129 【性味】性微寒,味辛。 锦地罗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温。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别名】金钱吊芙蓉。 感染,痈疖。 【来源】为茅膏菜科植物锦地罗的干燥全草。夏季采收。 【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产地】主产于广西。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切成段,长,厘米。 【品质鉴别】以朵大、边缘红色、无泥屑杂质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 【性味】性平,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清热除温,凉血解毒。用于痢疾,肠炎腹泻,疟疾,肺紫花地丁 热咳嗽,咯血,咽喉溃烂。 【别名】地丁草、地丁、紫地丁。 【用量】15,30克。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辽堇菜及犁头草的干燥全草。春秋两季采收。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土。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云南。 【保管】置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色黄绿、整齐、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性寒,味苦、辛。 瞿麦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疔痈疮疖,丹毒,蜂窝组织炎,【别名】具麦。 毒蛇咬伤,黄疸,尿路感染。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两季花果期采割。 【用量】15,30克。外用知量,捣烂敷患处。 【产地】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和江苏等地。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抖净泥沙。 【品质鉴别】以青绿色、干爽、无残根杂草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 【性味】性寒、味苦。 【附注】除上述品种外,还有以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全草作紫花地丁【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活血。用于尿路感染,结石痈肿,经闭。 入药。华南龙胆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春夏季花初开时采收。以株矮小、【用量】,,,,克。 叶色青、花色紫者为佳。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抖净泥沙,除去根头,切成段,长,厘米。 在商品中,为区别起见,又将辽堇菜及犁头草称区外地丁、堇菜地丁,【保管】置干燥处。 将华南龙胆称区内地丁、龙胆地丁。 【注意】孕妇忌服。 130 扁蓄 山芝麻 【别名】扁速。 【别名】假芝麻、野芝麻。 【来源】为蓼科植物蓄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叶茂盛时采收。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全草。全年可采。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和河【产地】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北等地产量较大。 【品质鉴别】以干爽,叶青灰色、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茎叶灰绿、无杂质泥土者为佳。 【性味】性凉,味辛、微苦。 【性味】性平,味苦。 【功能与主治】解表清热,消肿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痄【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杀虫。用于尿路感染,黄疸,湿疹,女阴 腮,麻疹,痢疾,肠炎,痈肿,瘰疬,疮毒,湿疹,痔疮。 溃疡,阴道滴虫,蛲虫。 【用量】9,18克,鲜者30,60克。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切成段,长,厘米。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抖净泥沙,切成段,长,厘米。 【保管】置干燥处。 【保管】置干燥处。 仙鹤草 田基黄 【别名】 龙牙草,狼牙草。 【别名】小田基黄、地耳草、黄花草。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夏秋采集。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全草。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时【产地】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 【品质鉴别】以干爽、色黄绿、带花、无杂草及霉坏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福建、广东、河北、山东和【性味】性凉,味辛、苦。 湖南等地、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用于急、慢性肝炎,疮疖痈肿。 【品质鉴别】以梗紫红色,枝嫩,叶完整者为佳。 【用量】9,15克。 【性味】性平,味苦。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洗净,切成段,长,,,厘米,晒干。 【功能与主治】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尿血,血痢。 【保管】置干燥处。 【用量】6,12克。 131 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去净泥沙,切成段,长2厘米。 【保管】密封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鹿衔草 金钱草 【别名】鹿含草 【别名】广金钱,假花生。 【来源】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的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挖。 【来源】为豆科植物金钱草的枝叶。夏秋采收。 【产地】主产地浙江、安徽、贵州和陕西。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品质鉴定】以叶片大、两面紫红色、无杂质者为佳。 【品质鉴别】以干爽,叶多,淡绿色,无根须及泥土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苦。 【性味】性平,味甘淡。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血。用于腰膝关节酸痛,月经过多。 【功能与主治】清热去湿,利尿通淋。用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胆 【用量】9,15克。 囊结石,肾炎浮肿,黄疸,疳积,痛肿。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切成段,长3cm。 【用量】,,,,,克。 【保管】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去杂质,用水洗净,切成段,长,厘米,晒干。 【保管】置干燥处。 败酱草 锁阳 【别名】泽败、鹿酱、龙牙败酱。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夏季花开前采【别名】所阳。 收。 【来源】为锁阳科物锁阳的干燥肉质茎。春季采挖。 【产地】主产于四川、江西和福建。 【产地】主产于蒙古,甘肃和新疆等地。 【品质鉴定】以干爽、叶多、有浓厚陈腐的豆酱气、无泥沙杂质为佳。 【品质鉴别】以体肥大、色红、坚实、断面粉性,不显筋脉者为佳。 【性味】性凉,味辛、苦。 【性与主治】补肾阳。益精,润肠。 用于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燥秘。 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用量】 4.5~~9克。 【用量】9,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闷润透后置蒸笼内.放锅中隔水蒸二小时,取出 132 【加工炮制】拣去杂草,去净泥沙,切成段,长2,3cm。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抖净泥土,切成段,长2,3厘米,筛去灰屑。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白花蛇舌草 茵陈 【别名】蛇舌草、蛇利草。 【别名】茵陈蒿、茵陈草、绵茵陈、绵陈。 【来源】为茜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 【来源】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细菌幼苗。春季采集幼苗。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陕西、湖北和江西等地。 【品质鉴定】以干爽、无杂质泥沙者为佳。 【品质鉴定】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性凉,味甘、淡。 【性味】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暑,活血利尿,消炎。用于肺热喘咳,阑尾炎,【功能与主治】清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肝炎,尿少色黄。 痈肿疔疮,毒蛇咬伤等。 【用量】6,18克。 【用量】30,60克 【加工炮制】筛去泥屑,除去根头杂质,切成段,长厘米。 【加工炮制】洗净泥沙,拣净杂质,切成段,长2,3厘米,晒干。 【保管】置干燥处。 【保管】置干燥处。 青蒿 蒲公英 【别名】香蒿、苦蒿。 【别名】公英、黄花地丁。 【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或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花开前枝叶茂【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带根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 盛时采收。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出产。主产于山西、河北、山东及东北地区。 【产地】主产于湖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吉林、河南、福建、【品质鉴定】以叶多、灰绿色、根完整、无杂草及泥土者为佳。 广东和广西等地。 【性味】性寒,味苦、甘。 【品质鉴定】以质嫩、色绿、气清香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结。用于乳痈(急性乳腺炎),痈肿疮【性味】性寒,味苦。 毒,慢性胃炎,尿路感染。 【功能与主治】解暑,清热。用于伤暑,疟疾,低热。 【用量】12,3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用量】4. 5,9克。 133 【加工炮制】拣去杂草,切成段,长3 厘米。 腰膝无力,四肢麻木,高血压病。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用量】9,12。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切成段,长2厘米。 旱莲草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别名】黑墨草、鳢肠、螃蜞花。 刘寄奴 【来源】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干燥全草。夏秋季采割。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和广西等地。 【来源】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干燥全草。秋季花开或结实时采割。 【品质鉴定】以色墨绿、叶多、无老梗及杂质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和江西等地。 【性味】性微寒,味甘、酸。 【品质鉴定】以叶绿、花穗黄而多、无霉斑及杂质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补阴益肾,用于牙龈出血,尿血,血痢,崩【性味】性温,味苦。 漏,头发早白,发脱,眩晕耳鸣,腰酸。外治鼻衄,外伤出血,水田皮炎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止痛,妇女【用量】6,12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塞鼻或取汁搽患处。 血瘀经闭,经痛。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泥沙,切成段,长2,3厘米。 【用量】9,15克。 【保管】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切成段,长2厘米。 【保管】置干燥处。 豨莶草 【注意】孕妇忌用。 【别名】豨莶、希迂、希仙。 佩兰 【来源】为菊科植物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两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 采割。 【别名】佩兰草、省头草。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湖南、福建、湖北和江苏等地。【来源】为菊科植物兰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当茎叶茂盛花开之前割广西也有产。 取。 【品质鉴定】以叶多、枝嫩、青绿色、无残根及杂质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和山东等地。 【性味】性寒,味苦。 【品质鉴定】以干爽、叶多、色绿、未开花、香气浓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利关节,降血压。用于风湿关节炎,肩臂酸痛,【性味】性平,味辛。 134 【功能与主治】化湿,醒脾。用于伤暑头重,胸脘胀闷,食欲不振,口【性味】性温,味辛。 中甜腻,口臭。 【功能与主治】祛痰止咳,解毒消肿,通鼻窍。用于百日咳,鼻渊,疮【用量】6,9克。 痈肿痛,蛇咬伤,跌打损伤等。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切成段,长2厘米。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 【加工炮制】洗净泥沙,拣去杂质,切成段,长2,3厘米,晒干。 【保管】置干燥处。 九里明 车前草 【别名】千里光、九里光、千里明、千里及。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干燥全草。夏秋季枝叶茂盛,花将开时采【别名】钱串草。 割。 【来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夏夏季采收。 【产地】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均产。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东北地区以平车前为多,其他地区以车前为多。 【品质鉴定】以枝叶完整、灰绿色者为佳。 【品质鉴定】以叶片完整、色绿、无杂草泥沙者为佳。 【性味】性寒,味苦。 【性味】性寒,味甘。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凉血,祛痰。用于小便短黄,尿路感染,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暑湿泄泻,痰多咳嗽。 【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用量】9,30克。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泥土杂质,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抖净泥沙,切成段,长2厘米。 【保管】置干燥处。 【保管】置干燥处。 鹅不食草 黑草 【别名】石胡荽、鹅不食。 【别名】鬼羽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全年可采。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鬼羽箭的干燥全草。秋末采割。 【产地】主产于浙江、湖北、江苏、广东和广西等地。 【产地】主产于广西。 【品质鉴定】以干爽、色灰绿、有花序、无杂质、嗅之打喷嚏者为佳。 【品质鉴定】以色乌黑、梗细嫩者为佳。 135 【性味】性凉,味淡微苦。 马鞭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流感,感冒,珠网膜下腔出血,暑热口【别名】顺律草。 渴,腹痛,荨麻疹。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干燥全草。7,10月花正开时采收。 【用量】4. 5,9克。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主产于湖北、江苏、广西和贵州等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切成段,长3厘米。 地。 【保管】置干燥处。 【品质鉴定】以干爽、色青绿、带花穗、无根及杂质者为佳。 【性味】 性微寒,味苦。 肉苁蓉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水,消肿,破血。用于水肿腹胀,痈肿,疮【别名】大芸、肉蓉、玉茸、苁蓉。 毒,经闭,腹部肿块。 【来源】为列当科植物的肉苁蓉的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多于春季苗未 【用量】4. 5,9克。 出或刚出土时采挖。 【加工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切成段,长2厘米。 【产地】主产于内蒙、新疆、甘肃和青海等地。 【保管】置干燥处。 【品质鉴定】以肥大、肉质、棕褐色、质柔润者为佳。 【性味】性温,味甘、咸。 藿香 【功能与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用于腰膝痿软,阳痿,女子不【别名】广藿香、各香。 孕,肠燥便秘。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或广藿香的干燥茎叶。夏秋两季叶茂盛或花 【用量】6,9克。 初开时采收。 【加工炮制】用水洗净,肉苁蓉每500克加酒50克闷润透后,置蒸笼【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江苏和浙江等地。 内蒸二小时,取出晒干。临用时切成片,厚0. 3厘米。 【品质鉴定】以茎粗壮、断面发绿、叶厚柔软、香气浓厚、无残根者为 盐肉苁蓉:用水泡浸一天,泡除咸味,晒干,再用酒闷润,蒸透,晒干。 佳。 【炮制作用】肉苁蓉为温和滋补药,酒制增强温肾助阳作用,并避免滑【性味】性温,味辛。 肠致泻的副作用。 【功能与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暑湿感冒,胸闷,腹痛吐泻。 【保管】密封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用量】6,12克。 136 【加工炮制】未切段者,除去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安胎。用于胸脘胀闷,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透,切成段,长2厘米,晒干,再与叶混匀。 【用量】4. 5,9克。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加工炮制】用清水稍浸润透,斜切成片,厚0. 3厘米,晒干。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紫苏叶 荆芥 【别名】紫苏、苏叶。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片(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别名】京芥、北荆芥、荆芥重穗、芥穗。 采收。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带花穗的地上部分。夏秋两季花开到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和湖南等地。其他地区也有产。 顶、穗绿时采割。 【品质鉴别】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无枝梗者为佳。 【产地】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和安徽等到地。 【性味】性温,味辛。 【品质鉴别】以茎细、色紫、穗多而密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性味】性微温,味辛。 恶心呕吐,解鱼蟹毒。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炒炭止血。用于感冒,头痛,麻疹不 【用量】4. 5,9克。 透,荨麻疹初期,疮疖。炒炭治便血,崩漏。 【加工炮制】拣除杂质及老梗,喷淋清水,稍润,切成段,长2厘米,【用量】4. 5,9克。 晒干。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卷叶,切成段,长3厘米。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荆芥炭:取荆芥段置锅中,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炒炭增强止血作用。 紫苏梗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别名】苏梗。 薄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和湖南等地。广西也有产。 【别名】卜荷。 【品质鉴别】以老而粗壮、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气浓者为佳。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 【性味】性温,味辛。 至三轮时,分次选晴天采割。 137 【产地】为我国特产,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西、江苏和湖南益母草 等地。 【别名】益母艾、坤草。 【品质鉴别】以身干、色绿、叶多、茎粗壮、味清凉纯正、无根者为佳。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两季茎叶茂盛、花 【性味】性凉,味辛。 初开时采收。 【功能与主治】散风热,清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痛、口舌生疮,牙痛,荨麻疹,风疹,麻疹初起。 【品质鉴别】以身干、色绿、带有花叶者为佳。 【用量】1. 5,6克。宜后下。 【性味】性微寒,味苦、辛。 【加工炮制】除去芦根杂质,切成段,长3厘米。冬季可喷淋适量清水【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湿润,切后晾干。 露不尽,急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用量】9,30克。 【炮制作用】拣去杂质,切成段,长2厘米。 香薷 四制益母草:将益母草除去根部杂质,用水洗净,切成段,长2厘米;【别名】香丁、香茹。 每500克用食盐6克、醋50克、生姜50克(捣汁)、酒25克,共倾入益母【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两季茎叶茂盛、 草内拌匀,置蒸笼蒸至喷上蒸气为度,取出晒干。 花开时采收。 【加工炮制】益母草为妇女月经病的专药,月经病与气血肝肾有直接关【产地】主产于江西、河北和河南等地。 系,四制益母草加强引药入气血肝肾加强疗效。 【品质鉴别】以质嫩、茎淡紫色、叶绿色、花穗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保管】置干燥处。 【性味】性微温,味苦。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天感冒,恶寒发热无汗,泽兰 腹痛,吐泻。 【别名】方梗泽兰。 【用量】3,9克。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干燥茎叶。夏秋间茎叶茂盛时采割。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切成段,长3厘米。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干燥、茎短、质嫩、叶多、色灰绿、不破碎者为佳。 138 【性味】性微温,味苦、辛。 【性味】性微寒,味甘、淡。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产后瘀血【功能与主治】养阴益胃,生津止渴。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 腹痛,跌打瘀痛,水肿。 虚热。 【用量】6,12克。 【用量】鲜品15,30克,干品6,12克。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根头,切成段,长2厘米。 【加工炮制】除去须根杂质及泥沙;切成段,长2厘米。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保管】干品置通风干燥处。 附:小环草,又名环草石斛、环草、小金钗,为兰科石斛属植物细茎石 浮萍 斛的茎。形状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表面金黄色,有光泽,质【别名】紫萍、紫背浮萍。 柔韧而实,无臭,味淡。功能同石斛而质较佳。 【来源】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6,9月捞取。 灯心草 【产地】全国各地湖泊池沼均有分布。 【品质鉴别】以叶状体上绿下紫、无泥土杂质者为佳。 【别名】灯草、灯心、灯芯。 【性味】性寒,味辛。 【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秋季采割。 【功能与主治】散风,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荨麻疹,皮肤瘙痒,【产地】全国各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 浮肿尿少。 【品质鉴别】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用量】3,9克。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性味】性寒,味甘、淡。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功能与主治】清心火,利尿。用于心烦少眠,尿少涩痛。外治咽炎,【保管】放干燥处,防潮。 口疮。 【用量】1. 5,2. 5克。 石斛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及皮,扎成小束,每束剪成段,长3厘米。 【别名】石合、黄草。 灯心炭:将灯心草放入锅内,加铁盖,并用湿泥密封接口处,加火煅烧,【来源】为兰科植物石斛及同属多种植物的茎。全年均可采收。 防止接口处出烟。一般烧2,3小时即可煅透。检查锅内煅烧程度,一般在【产地】主产于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铁锅盖上,撒点清水,观察水珠旋转即可停火;另一方法是在铁锅盖上,帖【品质鉴别】以身长、条匀、色金黄、质致密、有光泽者为佳。 一张白纸,如白纸呈焦黄色即可停火。停火后,再待锅凉,然后掀锅取出。 139 本品体轻松软,火力不宜过强,防止灰化。 【炮制作用】灯心炭能清血热,止衄血。 【保管】置干燥处。 【附注】民间有以灯芯炭合黄糖用来软化骨头,名叫化骨丹,专治鱼骨卡喉。 淡竹叶 【别名】竹叶。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 【产地】产于浙江、江苏、湖南、广西、广东、安徽和福建等地。 【品质鉴别】以叶长大、质软、色绿、不带根及花穗者为佳。 【性味】性寒,味甘、淡。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用于烦热,小便短黄。 【用量】3,9克。 【加工炮制】拣去根茎杂质,切成段,长2,3厘米。 【保管】置干燥处。 140 部肿块,睾丸肿痛。 藻菌类 【用量】9,15克。 【加工炮制】洗净泥沙,切成段,长3厘米,晒干。 昆布 【保管】置干燥处。 【别名】均布。 【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夏秋两季马勃 采捞。 【来源】为灰包科植物脱皮马勃、大马勃及紫色马勃等 的干燥子实体。【产地】主产于辽宁、山东、浙江、广东和福建等沿海省份。 7~9月当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 【品质鉴别】以黑褐色,革质而厚、有白霜、质干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安徽、河北、新疆、内蒙古、青海、四川、广东和广西【性味】性寒,味咸。 等地。 【功能与主治】软坚,散结,消痰,利尿,降血压。用于瘿瘤,瘰疬,【品质鉴别】以个大、皮薄、饱满、松泡、有弹性者为佳。 水肿,脚气,睾丸肿痛。 【性味】性平,味辛。 【用量】4. 5,9克。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止血。用于咽喉肿痛,咳嗽,音哑。外治【加工炮制】用水洗净盐沙杂质,晒干。 鼻衄,外伤出血。 【保管】置干燥处。 【用量】1. 5,3克。 【加工炮制】除去硬皮杂质。用时切成小块。 海藻 【保管】置干燥处,防尘。 【别名】海草。 【来源】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全草。前者习称大叶海茯苓 藻,后者习义称小叶海藻。夏秋两季采捞。 【别名】 白获苓、云苓。 【产地】主产于山东、辽宁、广东、福建和浙江等沿海省份。 【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 【品质鉴别】以干燥、枝嫩、色黑褐、白霜少者为佳。 【产地】 主产于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以云南所产质【性味】性寒,味咸。 量较佳,湖北、安徽产量较大。现部分省区已用松树茎杆大量人工栽培。多【功能与主治】清热消痰,软坚散结。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腹于7~9月采挖。 141 【品质鉴定】 茯苓个,以体重坚实、外皮棕褐色、皮纹细、无裂隙、为佳。 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白茯苓(茯苓块),以块状均匀、色白者【性味】性平,味甘、淡。 为佳。 【功能与主治】渗湿,利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尿路感染, 【性味】 性平,味甘淡。 白带。 【功能与主治】 渗湿,健脾,宁心。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用量】6~12克。 泻,心悸,眩晕。 【加工炮制】剔去沙石,用水洗净,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使之润透 【用量】 9,15克。 心,切成片,厚0.3厘米,晒干。 【加工炮制】 原产地已加工成片的不用不用再加工;成块的用肘打碎。【保管】置干燥处。 茯苓个的加工炮制有如下两法:一是将茯苓个刷净泥沙,削去外皮,切成片, 雷丸 厚0.5厘米。一是取刷净泥沙、削去外皮的茯苓,置锅中蒸透,取出趁热切 【别名】竹苓、雷实、来丸。 成片,厚0.5厘米,晒干。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干燥菌核。秋季采挖。 【保管】 置干燥处,防潮。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附:赤茯苓为茯苓个近外皮的淡红色部分。善于泻热利水,用于小便不 【品质鉴别】以身干、个大、均匀、饱满、质坚、外紫褐色、内白色、利,淋浊,泻痢。 粉质者为佳。 茯神为茯苓之有木心者,用于宁心安神尤胜。 【性味】性寒,味微苦。 茯苓皮为茯苓个削下之外皮,长于利水而专治水肿。 【功能与主治】杀虫。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处方上常有朱茯神或朱砂拌茯神,是以朱砂拌入茯神,为加强其宁心安 【用量】15~21克。 神作用。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清水浸2~4小时,捞起闷润三天, 猪苓 如个大质硬者可再淋水,待润透后刨或切成片厚0.1厘米,晒干,筛去灰屑。 【别名】朱苓 【保管】置干燥处。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春秋两季采挖。 【附注】本品不能遇高温,遇高温则有效成分蛋白酶易被破坏。也不宜 【产地】主产于陕西,云南。 入煎剂,只宜作粉剂以冷开水调服。 【品质鉴别】以个大、皮黑、光亮、肉白、体轻质密,身干、无泥沙者 142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 灵芝菌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 【别名】灵芝、灵芝草、紫芝、赤芝。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子实体。秋季采集。 冬虫夏草 【产地】产于广西、广东、浙江、江西、河北和山东等地。现多用人工【别名】冬虫草、虫草、川虫草。 培养。 【来源】为肉座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绿蝙【品质鉴别】以干爽、成朵、具光泽、无虫蛀及杂质者为佳。 蝠蛾等幼虫上的子座(子实体)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性味】性微温,味甘、微苦。 孢子未发散时挖取。 【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益气健脾,祛痰平喘。用于神经衰弱,失眠,【产地】主产于四川、青海和西藏等地。甘肃、云南和贵州等地也有产。 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肝炎等。 【品质鉴别】以虫体外色黄亮、丰满肥大、完整、断面黄白色、子座短【用量】3~15克。 小者为佳。 【加工炮制】拣除杂质、泥沙。用时切碎煎汤或研粉冲服。 【性味】性温,味甘。 【保管】置干燥处,防蛀。 【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用于气短喘咳,腰膝软弱。 【用量】3~9克。 银耳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 【别名】白木耳、雪耳。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密封贮藏,防潮防蛀。 【来源】为银耳科植物白木耳的干燥子实体。4~9月间采收。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和湖北等地。现各地均有栽培。 【品质鉴别】以干燥、黄白色、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胃,润肺生津。用于虚痨病,肺热燥咳,或痰中 带血。 【用量】1.5~3克。 【加工 143 【产地】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树脂类 【品质鉴别】以呈颗粒状、半透明、色淡黄、无杂质,气芳香者为佳。 藤黄 【性味】性温,味辛、苦。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胶质树脂。 【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止痛。用于瘀阻气滞的脘腹疼痛,风湿痹 【产地】产于印度、泰国。 痛,跌打损伤,痛经,产后腹痛,痈疽肿毒。 【品质鉴别】以半透明、红黄色者为佳。黑色者次之。 【用量】3~9克。 【性味】性温,味酸、涩,有大毒。 【加工炮制】炒乳香:将乳香打成小块,放入锅中炒去油质(由凝结变 【功能与主治】消肿排脓,散瘀解毒,杀虫止痒。用于痈疽肿毒,顽癣散开为度),放凉。 恶疮,损伤出血,烫火伤。 醋制乳香:取乳香打成小块炒至微溶化,喷淋醋(每500克用醋20~30 【用量】0.03~0.06克内服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磨汁涂、熬克),再炒至表面明亮时,迅速取出,放凉。 膏涂。 【炮制作用】炒后减其对胃的刺激,有利于服用并利于粉碎。醋制能增 【加工炮制】用大块豆腐放在大盆内,中间挖一条不透底的槽或洞,将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之效。 藤黄打碎倒入槽或洞内,置甑内用武火加热蒸3~4小时;待藤黄溶化成稀汁,【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取出,冷凝后晒干,再去豆腐。炮制时藤黄1公斤用豆腐3~8公斤。 没药 【炮制作用】用豆腐制后减其毒性。 【别名】末药。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专人保管。凭证明供应。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附注】藤黄有剧毒,生藤黄只供外用,不可入口。内服可用制藤黄, 脂。多于11月至次年2月采集。 也只能用少量配入丸剂内服,不可多服。炮制时注意安全,用过的豆腐要埋 【产地】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掉。 以索马里产者最佳。 乳香 【品质鉴别】以块大、色棕红、半透明、微粘手、香气浓而持久、杂质 【别名】炒乳香、明乳香、乳香珠。 少者为佳。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干切伤后渗出的油【性味】性平,味苦。 胶树脂。春秋两季采集,以春季为盛产期。 【功能与主治】活血行瘀,止痛,生肌,用于跌打伤痛,脘腹疼痛,风 144 湿痹痛,痈疽肿痛,经闭,痛经。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芦荟或同属植物的叶汁干燥品。全年皆可割取。 【用量】3~9克。 【产地】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栽培。云南部 【加工炮制】炒没药:拣去杂质,打成小块,置锅内用中火炒至显亮光分地区有野生。也有进口。 泽,并有气味溢出时,取出放凉。 【品质鉴别】以色墨绿、质脆、有光泽、气味浓者为佳。 醋制没药:取没药块打碎,置锅内炒至表面微溶时,每500克用醋20~30【性味】性寒,味苦。 克,边喷边炒,炒至表面明亮,显光泽时,迅速出锅,放冷。 【功能与主治】清肝热,解便。用于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 【炮制作用】同乳香。 烫伤。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用量】1.5~4.5克,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时打碎。 阿魏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别名】臭阿魏 血竭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及其具有蒜样特臭的同属植物的油胶树 脂。于5~6月开花前由茎上部往下分次割取。 【别名】血杰、麒麟血。 【产地】主产于新疆。国外伊朗、阿富汗、印度等国均产。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干燥树脂。 【品质鉴别】以块状、蒜气强烈、断面乳白或稍带红色、无杂质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性味】性微温,味辛。 【品质鉴别】以外色黑似铁、研粉红如血、燃之其烟呛鼻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消积,散寒,杀虫。用于腹部肿块,肝脾肿大,脘腹冷【性味】性平,味甘、咸。 痛,虫积,肉积。 【功能与主治】行瘀止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滞作痛。 【用量】1~1.5克,多入膏药外用,或入丸散内服。 刀伤出血,疮疡溃久不合。 【加工炮制】拣去粘附的杂质。 【用量】0.9~1.5克。 【保管】密封保存,置阴凉干燥处。 【加工炮制】用时打碎,或研末。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芦荟 【附注】国产血竭为百合科剑叶龙铁树的干燥树脂。主产于云南、广西。 【别名】象胆。 145 天竺黄 【别名】天竹黄、竹黄、竺黄、竺王。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麻竹等竹类茎杆内分泌液自然干燥形成的块状物。秋冬两季采收。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 【品质鉴别】以干燥、片块大、色灰白、质细、体轻、吸湿性强者为佳。 【性味】性寒,味甘。 【功能与主治】清热,豁痰,定惊。用于热痰蒙蔽,神昏谵语,小儿高热抽搐,中风不语。 【用量】2.5~6克。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用时打碎。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146 水蛭 动物类 【别名】蚂蝗、金边马蝗。 紫梢花 【来源】为水蛭科动物蚂蟥的干燥全体。夏秋两季捕捉。 【别名】紫霄花。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山东、江苏等地。广西也有产。 【来源】为淡水海绵科植物脆针海绵的干燥群体。秋冬季采收。 【品质鉴别】以干爽、条整齐、黑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产地】主产江苏、河南等地。 【性味】性平,味咸、苦,有毒。 【品质鉴别】以块大、身干、轻松、柔软、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破瘀血,通经。用于腹部肿块,血瘀经闭。 【性味】性温,味甘。 【用量】1.5~3克。 【功能与主治】益阳涩精。用于阳痿,遗精,白浊,带下,小便失禁。 【加工炮制】取河沙置锅中炒热,倾入干水蛭,炒至水蛭膨胀酥松,取【用量】1.5~4.5克。 出,筛去沙。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 【炮制作用】炒至酥松,使之易于煎煮出味,并减其毒性。 【保管】置干燥处。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注意】孕妇及月经期忌服。 珊瑚 【来源】为矾花科动物红珊瑚石灰质的骨骼。全年可采,多取自制作工地龙 艺品之残余碎块。 【别名】蚯蚓 【产地】主产于台湾、广东和福建等地。 【来源】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干燥虫体,前者习称广地龙,【品质鉴别】以内外皆红、体重、坚脆而粗壮为佳。 后者习称土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 【性味】性平,味甘。 【产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土地龙主产于河南、山【功能与主治】定惊安神,明目。用于惊痫,目生翳膜。 东和安徽等地。 【用量】0.3~0.6克。外用研细末点眼。 【品质鉴别】以干爽、条大、肉厚者为佳。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晒干或烘干。用时打碎或研粉。 【性味】性寒,味咸。 【保管】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清热,定惊,平喘,通络。用于高热惊风抽搐,肢体麻 147 木,半身不遂,关节红肿疼痛,小便不利,支气管哮喘,高血压。 【保管】置玻璃瓶中密封,防尘。 【用量】4.5~9克。 附:珍珠母,为上述贝类动物的贝壳。性寒,味咸、甘。功效平肝,潜 【加工炮制】将地龙干用水洗净杂质,每500克用甘草50克,先捣碎阳,定惊。用于头目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惊风,衄血。用量甘草加水适量煎者,过滤除去甘草渣,将汁倾入地龙拌匀润透,焙或晒干。 10~25克,先煎。加工炮制,洗净泥土,晒干,煅制,用时捣碎。置干燥处 炒地龙:取洁净的细沙置锅中炒热,然后放入干地龙并炒至松脆黄色为保管。 度,筛去沙。 石决明 【炮制作用】矫其腥味。 【别名】石决、鲍鱼壳。 【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前者习称光底石决明, 珍珠 后者习称毛底石决明。夏秋两季捕捉。 【别名】真珠、廉珠、珍珠末。 【产地】主产于福建、广东、辽宁和山东等地。 【来源】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等双壳动物【品质鉴别】以壳大而厚、内面光彩鲜艳者为佳。 的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 【性味】性平,味咸。 【产地】海产珍珠主产于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淡水养殖的珍珠主产【功能与主治】平肝潜阳,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昏,角膜炎,视于黑龙江、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地。 神经萎缩。 【品质鉴别】以个圆粒匀、平滑细腻、纯净、坚质、彩光闪耀者为佳。 【用量】9~30克。先煎。 【性味】性寒,味甘、咸。 【加工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研碎或研粉。 【功能与主治】平肝,定惊,安神,解毒,生肌。用于癫痫,小儿惊风,煅石决明:置烈火烧煅红透,取出放冷,研成细粉。 心悸失眠。外治角膜云翳,咽喉、口舌肿痛糜烂,溃疡久不收口。 【炮制作用】生用平肝潜阳,煅后易粉碎并用于治眼疾。 【用量】0.03~0.06克。 【保管】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先用细密纱布将珍珠包好,置瓦煲内与豆腐同煮1.5~2小 牡蛎 时。煮至豆腐起蜂窝状为度,取出用水冲净,置乳钵中加适量清水,使磨时 【别名】有利、蚝壳。 流动,水飞成极细粉末。 【来源】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等的贝壳。全年【炮制作用】水飞成细末,冲服时容易使肠胃吸收,也宜于外用。 148 可采收。 【炮制作用】研碎或烧煅研碎、研粉,以利煎煮出味,煅后增强制酸。 【产地】我国沿海各地。 【保管】置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个大.、质坚、 内面光洁色白者为佳。 【附注】五倍子也有别名称文蛤,应注意区分。 【性味】性微寒,味咸、涩。 瓦楞子 【功能与主治】潜阳,固涩,软坚,制酸。用于眩晕,心悸失眠,自汗, 【别名】瓦弄子。 盗汗,遗精,白带,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胃酸过多。 【来源】为蚶科动物泥蚶、毛蚶或魁蚶的贝壳。秋冬至次春捕捞。 【用量】9~30克。先煎。 【产地】主产于辽宁、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等地。 【加工炮制】洗净晾干。用时打碎。 【品质鉴别】以整齐、洁净、无残肉、无少土者为佳。 煅牡蛎:将生牡蛎装入铁容器内,置烈火上(或直接置烈火上)烧红透 【性味】性平,味甘、咸。 后,取出放冷,研粉。 【功能与主治】软坚,散结,制酸,化痰。用于胃痛泛酸,腹部肿块,【炮制作用】煅后易粉碎,并增强固涩制酸作用。 咳嗽痰结。 【保管】置干燥处。 【用量】9~15g 蛤壳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晒干,捣碎。 【别名】海蛤壳、蛤粉、文蛤。 煅瓦楞子:取净瓦楞子,置炭火中烧煅红透,取出放冷即得。用时打碎。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的贝壳。 【炮制作用】煅易粉碎并增强制酸功效,用于胃酸泛酸。 【产地】我国沿海各地。 【保管】置干燥处。 【品质鉴别】以光滑、洁净者为佳。 海螵蛸 【性味】性寒,味咸。 【别名】海蛸、乌贼骨、墨鱼骨、淡鱼古。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软坚,制酸。用于痰热喘嗽,胃痛泛酸,淋 【来源】为乌 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等的干燥内壳。在水产公司收巴结核。 集,或于4~8月间捞取漂浮在海边的乌贼内壳。 【用量】6~12克。外用煅制品适量,研末油调敷患处。 【产地】 主产于辽宁,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 【加工炮制】洗净,晒干,研碎或研粉。 【品质鉴别】 以身干,体大,完整,色白,洁净者为佳。 煅蛤壳:将蛤壳置烈火上烧煅透,取出放凉,研碎或研粉。 149 【性味】 性微湿,味咸。 【产地】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北,辽宁等地也有产。 【功能与主治】 收敛,制酸,止血。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品质鉴别】 以完整,色青褐或黄褐,干净,身挺,腹硬,脊背抽沟,崩漏白带。外治擦伤出血,溃疡久不愈合。 无盐霜者为佳。 【用量】 4. 5~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性味】 性平,味甘,辛,有毒。 【加工炮制】 洗净后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四天,每天换水两次,至【功能与主治】 熄风镇痉,祛风攻毒。用于小儿惊风,痉挛抽搐,面无咸味取出晒干,置锅中炒热剥出硬壳(如商品已经处理洁净,不再加工)。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半身不遂,淋巴结结核,疮疡肿毒。 用时打碎。 【用量】 2.5—4.5g 【保管】 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 用清水漂两天,每天换水1—2次,洗净,捞出晒干。 【炮制作用】 因捕捉时用盐水煮过,带上咸味,炮制可去咸味。 蜈蚣 【保管】 置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别名】川足,百足。 紫草茸 【来源】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春秋两季捕捉。 【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和河南等地。 【别名】紫草胶。 【品质鉴别】 以身干,条长,头红,身黑绿色,头足完整者为佳。 【来源】 为胶蚧科昆虫紫胶虫所分泌的胶质。夏秋两季采收。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功能与主治】 熄风镇痉,祛风攻毒。用于小儿惊风,痉挛抽搐,面【品质鉴别】 以块大,色紫,质坚者为佳。 神经麻痹,破伤风,骨结核,淋巴结结核,溃疡,瘘管久不收口。 【性味】 性平,味甘,咸。 【用量】1—3g。 【功能与主治】 凉血,和血,敛疮。用于月经过多,麻疹,外治外伤 【加工炮制】 拣去霉坏虫蛀者,用时剪碎。 出血,湿疹,溃疡不敛。 【保管】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用量】1.5—6g..外用适量,多作油膏用. 【加工炮制】 除去枝梗杂质. 全蝎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 【别名】 全虫,蝎子,蝎尾,蝎梢。 蜂蜜 【来源】 为钳蝎科动物问荆蝎的干燥全体。春秋至秋初捕捉。 150 【别名】 蜜糖. 蜂房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及意大利蜂所酿的蜜。春至秋季采集. 【别名】 露蜂房、蜂巢、马蜂窝。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四川,广东,湖北,广西,福【来源】 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秋冬两季采收。 建,浙江,云南和河南等地。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品质鉴别】 以含水分少,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起时蜜丝不断【品质鉴别】 以整齐、灰白色、桶长、孔小、体轻、略有弹性、内无并成叠状,味甜而纯正,无异杂质者为佳。 幼虫及杂质者为佳。 【性味】 性平,味甘。 【性味】 性平,味甘,有小毒。 【功能与主治】 滋养,润燥,解毒。用于肺燥干咳,肠燥便秘,解乌【功能与主治】 祛风,攻毒。用于皮肤瘙痒,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结头毒。外治口疮,疮疡,烧烫伤。 核,惊风,牙痛,疮疡肿毒,瘘管,鹅掌风,蜂螫肿痛。 【用量】 15—30g。 【用量】 2.5~4.5克。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或水煎漱洗。 【保管】 置阴凉处。久存者,蜂蜜中宜放生姜浸泡,蜂蜜每100公斤【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倾入甘草水(蜂房每亩10公斤用甘草2公斤约用生姜1公斤。 熬水取汁)拌匀,置锅中炒至干水,取出晒干。 【炮制作用】 甘草水炒后能解其毒。 竹蜂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别名】 乌蜂,竹筒蜂。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竹蜂的干燥体。秋冬季蜂群居在竹筒内时捕捉。 桑螵蛸 【产地】 主产于广西。 【别名】 桑蛸、双蛸。 【品质鉴别】 以干爽,个体完整,无虫蛀者为佳。 【来源】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螳螂等多种螳螂的干燥具卵卵鞘,深秋至 【性味】 性寒,味甘,酸。 次春采收。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祛风。用于牙痛,口疮,咽痛,小儿惊风。 【产地】 全国大部份地区均产。主产于广西、云南、湖北浙江、江苏、 【用量】 2—4只。 河北和山东等地。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晒干。 【品质鉴别】 以个完整、色黄、体轻而带韧性、无树枝草梗等杂质者 【保管】 置瓶罐内,防蛀。 为佳。 151 【性味】 性平,味甘、咸。 【别名】 斑蝥虫、斑毛虫,斑猫。 【功能与主治】 益肾,固精,缩尿,止带。用于遗尿,尿频白带、遗【来源】 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夏秋两精。 季捕捉。 【用法】 4.5~9g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南、贵州和 【加工炮制】 除去树枝草梗杂质,置蒸笼内蒸一小时,取出晒干(一广西等地。 般在收购时蒸)。桑螵蛸每500克用盐15克、水适量溶化拌匀,置锅中用文【品质鉴别】 以个大、完整、颜色鲜明、无油败气味者为佳。 火炒黄。 【性味】 性寒,味辛,有大毒。 【炮制作用】 蒸后杀死其幼虫,使其保持卵鞘形态(不会孵化)。盐【功能与主治】 活血破瘀,攻毒。用于狂犬病,肝癌。外治神经性皮炒加强引药入肾。 炎,寻常疣,颈淋巴结核。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用量】 0.05,0.1克,炮制后煎或入丸散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未或浸 酒、醋涂敷患处。 土鳖虫 【加工炮制】 用甘草水(斑蝥每500克用甘草100克)浸泡二小时, 【别名】 土鳖、土必、地鳖虫、地鳖、 虫、土元。 捞出,置锅中与糯米(每500克用糯米250克)拌炒至米粒成金黄色,取出 【来源】 为蜚蠊科昆虫地鳖及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夏秋季捕捉。 筛去米。炒时注意避免蒸气熏着手面中毒。 【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饲养或野生。以河南产量最大。 【炮制作用】 甘草水制及米炒可减其毒性。 【品质鉴别】 以完整,色紫褐色紫褐者为佳。 【保管】 放阴凉干燥处,防蛀。专人保管。 【性味】 性寒,味咸,有小毒。 【附注】 斑蝥含斑蝥素。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起泡作用,口服 【功能与主治】 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腹部肿块,经闭,可引起肠胃炎及肾炎。须凭证明出售。 瘀血腹痛。 僵 蚕 【用量】 3~9克。 【加工炮制】 将生品用沸水洗净,拣去杂质,焙干。 【别名】 白僵蚕、羌虫、天虫、 蚕。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 死的干燥体。多于夏季饲养时收集。 斑蝥 【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四川和广东等地。 152 【品质鉴别】 以色白、条粗、质坚、断面、光亮者为佳。表面、无白【又名】 牛虻、牛虻虫。 色粉霜、中空者不可入药。 【来源】 为虻科昆虫复带虻及同属其他昆虫的雌性成虫的干燥体。夏 【性味】 性平,味咸,辛。 秋两季捕捉。 【功能与主治】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产地】 主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北、山西、河南和辽宁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等地。 【加工炮制】 拣去茧丝杂质,用清水洗净石灰,沥干水分,僵蚕10公【品质鉴别】 以个大,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斤,先用生姜1公斤捣烂,加水适量榨汁,倾入僵蚕内拌匀,置锅中用文火【性味】 性微寒,味苦,有毒。 炒干水分,至成微黄色,取出放凉。 【功能与主治】 破血逐瘀,散结通经。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积聚,跌 【炮制作用】 姜汁炒能加强祛风化痰作用,炒后可去腥气,灭白僵茵。 打瘀痛。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用量】 2,3克。 【加工炮制】 置锅中用文火炒至黄色。 蚕沙 【炮制作用】 炒后减其毒性。 【别名】晚蚕沙、蚕屎。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来源】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6,8月收集。 【注意】 孕妇忌用。 【产地】 主产于浙江、四川、河南、江苏、安徽和广东等地。 五谷虫 【品质鉴别】 以干燥、色黑、坚实、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 性温,味甘、辛。 【别名】 谷虫、水仙子、罗仙子。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定痛,和胃化浊。用于风湿痹痛,皮【来源】 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及其近缘昆虫的幼虫干燥体,夏秋肤瘙痒,瘾疹,头风,头痛,腰膝冷痛,腹痛吐泻转筋,烂弦风眼。 两季收集。 【用量】 9,15克,包煎。外用适量,炒熨。 【产地】 主产于广东。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筛去尘土。 【品质鉴别】 以体轻、干净、淡黄白色、无臭味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 【性味】 性寒,味咸。 【功能与主治】 化食,消疳。用于小儿疳积腹胀,疳疮。 虻虫 【用量】 ,,,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擦敷。 153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清水冲洗漂净,晒干,置锅中用文火炒至【功能与主治】 散风热,透疹,止痒,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 焦黄色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上皮肤瘙痒,目翳,抽搐,痉挛。 【炮制作用】 增强健胃消食。 【用量】2.5-4.5 克 【保管】 放通风干燥处,防蛀。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晒干。 【保管】置干燥 处,防压。 九香虫 附:金蝉花,又名蝉花,为蝉科山蝉或其他种蝉的蛹被真茵大蝉草所寄 生,【别名】 臭屁虫。 不能羽化而死亡的虫体和子实体的复合体。,,,月自土中挖取。以体完整、【来源】 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体。10,,,月到河边石下捕捉。 虫体表面棕黄色、断面粉白色者为佳。性寒,味甘、咸。功能明目散翳,镇【产地】 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静定惊。 【品质鉴别】 以个均匀、棕褐色、油性大、无虫蛀者为佳。 红娘子 【性味】 性温,味咸。 【功能与主治】 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脘气滞胀痛,肾虚腰痛【别名】红娘、红姑娘、红娘虫。 膝无力。 【来源】为蝉科昆虫红娘子的干燥 虫体,夏季两 季捕捉。 【用量】 ,,,克。 【产地】主产于湖南、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和安徽等省。 【加工炮制】 除去足屑,拣净杂质,置锅中用文火炒脆。 【品质鉴别】以身干、完整、翅黑、腹红、色鲜者为佳。 【炮制作用】 本品有特异腥臭,炒后减其腥臭气味。 【性味】性温,味苦,有毒。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散结。用于痈疽,经闭,症瘕。外治疥 癣,恶疮,瘰疬。 蝉蜕 【用量】,,,只。用时除去足翅。外用适量。 【别名】 蝉退、蝉衣、虫蜕、虫退。 【加工炮制】拣去杂质,每,,,克用糯米,,,克置锅中共炒至米变【来源】 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两季采集。 黄色,取出筛去米。 【产地】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和四川等地。 【炮制作用】糯米拌炒可去其毛,并减其毒性 。 【品质鉴别】以体轻、完整、色黄亮者为佳。 【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味】性寒,味咸、甘。 【附注】本品有毒,须凭证明出售。 154 症瘕积块。 海龙 【用量】 ,,,克。 【别名】 海 钻。 【加工炮制】 用时切块或打碎。 【来源】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或尖海龙除 去皮膜及内脏的干 酒制海马:取净海马用酒适量润逶,置锅中用文火炒至黄色酥脆。 燥 体。全年均可捕捞,以夏秋季产量最大。 【炮制作用】 酒制去腥味,并增强补肾助阳之效。 【产地】主产于广东、福建和山东等 沿海地区。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品质鉴别】以体长大、饱满、头尾齐全者为佳。 【性味】性温,味咸、甘。 膨鱼鳃 【功能与主治】补肾壮阳。用于阳痿。 【别名】 彭鱼腮。 【用量】,,,克。 【来源】 为鱼类蝠鲼科动物日本蝠鲼或前口蝠鲼的干燥鳃。 【加工炮制】用时切段或捣碎。 【产地】 产于广西北部湾和涠洲岛。我国沿海各海区也产。 酒制海龙:取净海龙,用适量酒润透,置锅 中用文火炒至黄色酥脆。 【品质鉴别】 以干爽、条大完整、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炮制作用】酒 制去腥味,并增强补肾壮阳之效。 【性味】 性微寒,味微咸。 【保管】置干燥 处,防蛀。 【功能与主治】 清热鲜毒。用于小儿麻疹,水痘后热毒未清,烦燥,【附注】药店 的海蛇即为小海龙,但不同于市场上所卖的海蛇。 热咳不止。 【用量】 4.5,,克。 海马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时切碎。 【别名】 海咀、马头鱼。 【保管】 置干燥处。 【来源】 为海龙科动物克氏海马列等除去皮膜及内脏的干燥体。全年 均可捕捞,以,,,有产量最大。 鱼脑石 【产地】 主产于广东、福建和台湾等沿海地区。 【别名】 鱼首石。 【品质鉴别】 以个大、色白、坚硬饱满、头尾齐全者为佳。 【来源】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一般在,,【性味】 性温,味甘。 ,月黄鱼渔汛期收集。 【功能与主治】 补肾助阳,调气活血。用于阳痿,遗尿,虚喘,难产,【产地】 主产于浙江。 155 【品质鉴别】 以完整、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味】 性寒,味咸。 蟾酥 【功能与主治】 化石,通淋,消炎。用于石淋,小便不利,中耳炎, 【别名】 蛤蟆酥、蛤蟆浆。 鼻炎。 【来源】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腺所分泌【用量】 研未吞服1.5,,克,外用适量。 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而成的干燥品。夏秋两季捕捉蟾蜍,挤取,制作。 【加工炮制】 将原药放入铁罐内置无烟火上,用武火加热锻烧至红透, 【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地。 趁热投入盐液内,捞起晾干。 【品质鉴别】 以干爽、色红棕、断面角质状、半透明、有光泽、沾水【炮制作用】 煅后品质酥松,易于粉碎,用盐水淬引药入肾,增强其 即泛乳白色者为佳。 功效。 【性味】 性温,味甘,辛,有毒。 【保管】 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 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用于痈疖,疔毒,咽喉肿 鱼鳔 痛,齿疼痛。 【别名】 鱼胶、鱼鳔胶。 【用量】 0.015~0.03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来源】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等的干燥【加工炮制】 捣碎 置盆中加入白酒浸渍,(每10公斤加酒15, 鱼鳔。 20克公斤)搅拌均匀,使其全部溶化膏状,取出装入晒盆内晒干,再研成【产地】 产于浙江、福建和上海等地。 细粉。本品毒性大,加工时应注意带口罩、手套,避免中毒。 【品质鉴别】 以干爽、完整、色黄白、无杂质虫蛀者为佳。 【炮制作用】 降低烈性,易于粉碎。 【性味】 性平,味甘。 【保管】 置干燥阴凉处,防潮防霉。专人保管,凭证明供应。 【功能与主治】 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 【注意】 孕妇忌服。 消肿。用于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田鸡油 【用量】 9,10克。 【别名】 哈蚂油、哈蟆油、哈士蟆油。 【加工炮制】 先将原药切成段,长,厘米,倾入炒热的蛤粉锅中共炒 【来源】 为蛙科动物雌性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的干燥输卵管。8,9至膨胀,筛去蛤粉。 月捕捉,选取雌蛙,剖取输卵管。 【炮制作用】 炒后品质酥松,易煎出药味和粉碎。 156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 【性味】 性微寒,味咸、甘。 【品质鉴别】 以质干、块大、肥厚、色白、有光泽、无皮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用于阴虚潮热,盗汗,结核病,【性味】 性平、味甘。 热病后期阴伤抽搐,腰膝酸软,崩漏,痔漏。 【功能与主治】 补虚,退热。用于身体虚弱,精力不足,产后气虚百【用量】 9,24克。 损。 【加工炮制】 用温水浸泡1~2天,刮去皮肉,洗净,日晒夜露至无臭【用量】 ,,,克。 气。用时打碎。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原品入药。 醋龟板:将净龟板打成碎块,另取河沙置锅内炒热,然后倾入龟板炒至【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黄褐色酥脆,取出筛去沙;乘龟板尚热时,倒入醋盆内搅拌片刻(每 龟板 100公斤用醋20,30 公斤),捞出晾干。 玳瑁 【炮制作用】 炒后醋碎淬均为使其质松,易于煎煮出味。 【来源】 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背部甲片。全年可捕捉。 【保管】 置干燥处。 【产地】 主产台湾、福建和广东海南岛等地。 龟胶 【品质鉴别】 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性味】 性寒,味甘。 【别名】 龟板胶。 【功能与主治】 定惊,清热解毒。用于热病神昏,谵语,痉厥。 【来源】 为龟板经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块。 【用量】 9,15克。 【产地】 主产于湖北。 【加工炮制】 刷净,磨成细粉,或用温水浸软切成细丝,晒干。 【品质鉴别】 以松脆、透明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 【性味】 性平,味甘、咸。 【功能与主治】 滋阴,养血。用于阴虚潮热,腰膝酸软,贫血,崩 龟板 漏。 【别名】 败龟板、炙龟板。 【用量】 ,,,克。溶化兑服。 【来源】 为龟科动物龟的腹甲。全年可捕捉。 【保管】 放灰缸内,密闭保存,置阴凉干燥处。 【产地】 主产于湖北、安徽、湖南、江苏和浙江等地。 鳖甲 【品质鉴别】 以表面光滑、块大、完整、洁净无腐肉者为佳。 157 【别名】 必甲、炙鳖甲、团鱼甲、脚鱼壳、水鱼壳。 用作滋养强壮药。 【来源】 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全年可捕捉,以秋、冬两季为多。 【用量】 ,,,克。多入丸散或酒剂。 【产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湖泊江河均产。主产于湖北、江苏、安徽、【加工炮制】 将生蛤蚧击死(用铁器击其脑部致晕死),再将其翻仰,湖南、浙江和江西等地。 在下唇处用锥钉在木板上,用尖头剪刀从肛门处直剖至颈部,除去内脏,抹 【品质鉴别】以个大、甲厚、无残肉、洁净无腐臭味者为佳。 去血液(不可用水洗);再用细竹枝先将四肢对开撑如穿衣状,使躯干挺直; 【性味】 性微寒,味咸。 然后用竹片交叉撑住四肢,用短宽竹片横撑开胸腹部,使剖开两边的边缘绷 【功能与主治】 滋阴退热,软坚散结。用于阴虚潮热,盗汗,热病后紧为度。另取一条竹片(长30多厘米、宽0.6厘米左右、厚0.2厘米左右)期伤阴抽搐,腹部肿块,肝脾肿大,经闭。 从横撑的竹片内穿入,使一端直插至下颚,另一端贴于尾部,然后将嘴闭合, 【用量】 ,,,,克。 用纱纸条将尾部包扎紧,置烤房或烤箱烘约十二小时。烤箱应用炭火,烧燃 【加工炮制】 用温水浸洗,刮去皮肉,日晒夜露至无臭气。用时打碎。 的炭要盖上火灰。烘烤时数只排列一行,头部向下。干透后取出,将大小相 醋鳖甲:将净鳖甲打成碎块,另取河沙置锅内炒热,然后倾入鳖甲炒至同每两只头对头、尾对尾合在一起,用纱纸条扎住,即为成对干蛤蚧。 棕黄色,取出筛去沙;乘热倒入醋盆淬之(鳖甲每100公斤醋,0,30公斤),使用时将干蛤蚧擦去鳞片,剪成3厘米方块。 捞起晒干。 【保管】 常用花椒伴存,密封贮存,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炮制作用】 炒及醋淬匀为使其质松,易于煎煮出味。 【附注】 商品等级:干爽、色鲜明、撑面平整、无断尾(再生尾全长 【保管】 置干燥处。 2市寸以上作全尾)、无烤焦、烂裂、虫蛀,拦腰居中横量2.85市寸以上为 特庄,2.55,2.84市寸为五庄,2.4,2.54市寸为十庄,2.25,2.39市寸为廿庄, 蛤蚧 2,2.24市寸为卅庄 【别名】 蛤蚧蛇、蚧蛇。 白花蛇 【来源】 为守宫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全年可捕捉,,,, 月是主要捕捉季节。 【别名】 花蛇。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也有产。 【来源】 为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夏秋两季捕捉。 【品质鉴别】 以体大、肥壮、尾全、不破碎、无虫蛀者为佳。 【产地】 广西大部地区有产,南宁、百色地区最多。广东也有少量出 【性味】 性平,味咸。 产。 【功能与主治】 补肺益肾,定喘助阳。用于喘促气短,咯血,阳痿。【品质鉴别】 以身干、头尾齐全、色泽鲜明、无烤焦、无虫蛀者为佳。 158 【性味】 性温,味甘、咸。 【炮制作用】 用酒润过能矫其腥味,增强祛风通络作用。 【功能与主治】 搜风胜湿,通经络,定抽搐,强腰膝。用于中风,半【保管】 用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身不遂,口眼 斜,筋脉拘急,湿痹不仁骨节疼痛,麻风疥癣,小儿惊风, 蛇蜕 破伤风。 【别名】 蛇退、龙衣。 【用量】 9,15克。 【来源】 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或乌梢蛇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加工炮制】 将生白花蛇剖开腹部,除去内脏,盘成圆饼状,用竹签 春末夏初或冬初采集。 横穿固定,烘干。用时砍去头部,用火微烘后,刮去鳞片,用酒润透,切成 【产地】 主产于浙江、广西、四川、江苏、福建、安徽、陕西和云南段,长1厘米,晒干。 等地。 【炮制作用】 用酒润过能矫其腥味,增强搜风活络作用。 【品质鉴别】 以干爽、皮细、条长、粗大、整齐不碎、无泥沙杂质者【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为佳。 乌梢蛇 【性味】 性平,味咸、甘。 【别名】 乌蛇。 【功能与主治】 祛风,止痒,退翳,定惊。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 【来源】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夏秋两季捕捉。 角膜云翳,皮肤瘙痒。 【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贵州、湖北和安徽等地也有产。 【用量】 1.5,,克,研末吞服0.3,0.6克。 【品质鉴别】 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加工炮制】 将蛇脱用水洗净晾干,用甘草汁(蛇蜕每10公斤用甘为佳。 草1公斤,捣碎熬汁去渣)倾入拌匀,晒干。 【性味】 性平,味甘。 【炮制作用】 甘草汁能解毒。 【功能与主治】 祛风活络,镇痉。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抽搐痉【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挛,皮肤瘙痒,麻风。 蕲蛇 【用量】 6,15克,也可浸酒或研末吞服。 【别名】 祈蛇。 【加工炮制】 将乌梢蛇剖开腹部,除去内脏,盘成圆饼状,用竹签横 【来源】 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夏秋两季捕捉。 穿固定,烘干。用时砍去头部,微烘刮鳞,用酒润透,切成段,长1厘米, 【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地。 晒干。 159 【品质鉴别】 以身干、条大、头尾齐全、腹腔内壁洁净,“方胜纹”【炮制作用】 炒后去腥味,并加强健脾胃的作用。 明显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防压。 【性味】 性温,味甘,咸,有毒。 红毛鸡 【功能与主治】 祛风,活络,镇痉,攻毒。用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 【别名】 红母鸡。 抽搐痉挛,破伤风,关节酸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症恢复期。 【来源】 为杜鹃科动物褐翅鸦鹃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全年可捕捉,夏【用量】 3,,克。 季是捕捉旺季。 【加工炮制】 将生蕲蛇剖开腹部,除去内脏,盘成圆饼状,用竹签横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浙江、江西、福建穿固定,烘干。用时砍去头部,微烘刮鳞,切成段,长1厘米,用酒润透, 也有产。 晒干。 【性味】 性温,味甘。 【炮制作用】 用酒润后能矫其腥味,并减其毒,增强祛风活络作用。 【功能与主治】 养血,调经,通乳,祛风湿。用于妇女产后体虚头风【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痛,手脚麻痹,风湿关节痛。 鸡内金 【用量】 酌量。 【别名】 内金、鸡肫皮。 【加工炮制】 将生红毛鸡剖开腹,除去内脏,烘干。本品多泡酒用。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产地】 全国均有。 燕窝 【品质鉴别】 以干燥、完整、个大、色黄者为佳。 【别名】 白燕窝、官燕、毛燕、血燕。 【性味】 性平,味甘。 【来源】 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同属多种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民【功能与主治】 健胃,消食,止遗尿,化结石。用于食欲不振,积滞 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窝巢。2、4、8、月间采集。 腹胀,小儿疳积,遗尿,遗精,胆结石,尿路结石。 【产地】 我国产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地区。外国产于印度尼西亚、日【用量】 3,9克。 本等地。 【加工炮制】 用水洗净,晒干。 【品质鉴别】 以干爽、色洁白、绒羽少者为佳。 炒鸡内金:先筛去碎粒,取河沙放入锅中炒热,倾入鸡内金炒至焦黄色 【性味】 性平,味甘。 人松泡为度,取出筛去沙。碎粒不用沙,另炒。 160 【功能与主治】 养肺阴,化痰止咳。用于肺虚痨嗽,气喘,潮热、吐【性味】 性微寒,味咸。 血。 【功能与主治】 活血,下乳,消肿,排脓。用于乳汁不通,痈肿疮毒【用量】 4.5,9克。 经闭,关节肿痛。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用时用水浸泡后除去杂在其中的绒毛。 【用量】 4.5,9克。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压。 【加工炮制】 用清水洗净晾干,倾入已炒热细沙中共炒,频频翻动, 使其受热均匀,炒至山甲片鼓胀并变为金黄色后立刻取出,筛去细沙。 龙涎香 醋山甲片:如上炒法筛去细沙后,趁热倒入醋内搅拌(每500克用醋【别名】 龙腹香。 50克)润透,晒干。 【来源】 为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 【炮制作用】 炒炮体验后易打碎及煎出味,加醋润后能加强活血散瘀【产地】 采集于太平洋和南洋群岛的各岛屿海边山岩。 作用。 【品质鉴别】 以黑褐色、体体质韧、焚之有幽香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 【性味】 性温,味甘,涩。 夜明砂 【功能与主治】 化痰,开窍,利气,活血。用于咳喘气逆,神昏气闷, 心腹诸痛。 【别名】 蝙蝠屎。 【用量】 0.3,0.9克。 【来源】 为蝙蝠科动物蝙蝠等多种蝙蝠的干燥粪便。全年可采,以【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用时碾碎。 夏季为宜。 【保管】 置玻璃瓶内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西、广西、河南、甘肃和辽宁等地。 【品质鉴别】 以身干无沙土、色棕褐、质轻、嚼之无沙感,并有小亮 穿山甲 点者为佳。 【别名】 山甲片、山甲、炮甲、川山甲、山甲珠、甲珠。 【性味】 性寒,味辛。 【来源】 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穿山甲)的鳞片。全年可捕捉,春季为【功能与主治】 清肝明目,散血消积。用于肝热目赤,白睛溢血,夜好。 盲(雀盲),内外障翳,疳积。 【产地】 主产于台湾、广西、云南和贵州。 【用量】 6,,克。 【品质鉴别】 以片匀、色青黑或灰黄、不带皮肉者为佳。 【加工炮制】 用清水漂取浮面一层,沉底泥沙则倾去。将收取部分晒 161 干。 【品质鉴别】 以紫红色、整个或片状、无破碎残肉、无霉变虫蛀者为 【保管】 置干燥处。 佳。 【性味】 性温,味甘、咸,有小毒。 五灵脂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益阴,止咳。用于潮热盗汗,肝气气痛,肺 【别名】 灵脂、寒雀粪。 结核,久咳,咯血,气喘,夜盲症。 【来源】 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寒号鸟)的干燥粪便。全年可采收。 【用量】 3,,克。不宜久煎。 【产地】 主产于河北、内蒙古和山西等地。 【加工炮制】 研末生用,多入丸散。 【品质鉴别】 灵脂块:以块状、黑棕色、有油润性光泽、无杂质者为【保管】 置干燥处,密封保存,防潮防蛀。 佳。 刺猬皮 灵脂米:以外黑棕色、内黄绿色、体轻无杂质者为佳。习惯认为灵脂块 质较好,灵脂米质较次。 【别名】 猬皮。 【性味】 性温,味苦、甘。 【来源】 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干燥外皮。全年可捕捉,于冬 【用量】 4.5,9克( 眠时更易捕捉。 【加工炮制】 五灵脂每500克加醋50克置锅中,用文火拌炒至黄色,【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取出放凉。 【品质鉴别】 以皮张大、肉脂刮净、刺毛整洁者为佳。 【炮制作用】 矫其臭味,加强活血散瘀止痛作用。 【性味】 性平,味苦。 【保管】 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化瘀止血,固精缩尿。用于胃脘疼痛,痔 【附注】 畏人参。 疮出血,遗精,遗尿。 【用量】 6,9克。 獭肝 【加工炮制】 用火烧去刺尖及毛,切成小块,或用滑石粉烫至酥脆。 【别名】 水獭肝。 【炮制作用】 烧烫后质变酥脆,易于调剂。 【来源】 为鼬科动物水獭的干燥肝脏。全年可捕捉水獭。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吉林、黑龙江和云南等地。广 犀角 西、四川等地也有产。 162 【别名】 摩犀角、广角、柱角。 与犀角相同,其功用与治症范围基本相同,加工炮制及保管也一样,但功效 【来源】 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或非洲犀(黑犀)及白远逊于暹罗角,就商品价值而论,也相差甚远。 犀的角。在商品上,前三种通称暹罗角或犀角,后两种通称广角。 【注意】 畏川乌、草乌。 【产地】 暹罗角主产于印度、尼泊尔、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 鹿茸 尼西亚等地;广角主产于非洲东部及东南部。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前【品质鉴别】 暹罗角:以个大角尖粗、乌黑光润显顺纹、中部少裂隙、 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夏秋两季锯取。 沟及岗明显、底盘长圆形、内部布满黑色鬃眼、纵剖面丝粗、顺直者为佳。 【产地】 产于长白山、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广角:以个大完整、灰黑色、表面无裂隙、角尖粗长光滑、底盘网眼明 【品质鉴别】 花鹿茸:以粗壮、主枝圆、顶端丰满、质散、茸毛细密、显、中心乌黑者为佳。 皮色棕红、有油润光泽者为佳。 一般认为暹罗角品质较好。 马鹿茸:以饱满、体轻、毛色灰褐、下部无棱线者为佳。 【性别】 性寒,味酸、咸。 【性味】 性温,味甘、咸。 【功能与主治】 凉血解毒,清热定惊。用于伤寒温疫,热入血分,壮 【功能与主治】 生精益血,温肾助阳,补髓健骨。用于阳痿滑精,畏热,神昏,谵语,烦躁,惊厥,班疹,吐血,衄血,下血,热毒疮肿。 寒无力,血虚眩晕,腰膝痿软,虚寒血崩。 【用量】 0.9,1.8克。 【用量】 1,2.5克,研末冲服。 【加工炮制】 1、用清水浸泡七天,取出置蒸笼内隔水蒸半小时,取 【功工炮制】 ,、将原药火燎去毛,再用玻璃片刮净;在锯面细孔内出趁热刨成薄片,晾干。 灌入高力度米酒润透,外用布包好,以麻绳捆扎,使其收缩;然后放蒸笼内 2、用乳钵加少量清水,将犀角磨至水分呈灰褐夹乳白 蒸两小时,取出晾干。如法再扎再蒸,连续三次,直至鹿茸本身收缩结实(不色,供冲服。 扎结实则刨片时烂片多),刨成薄片,铺平在纸上,上面盖一层纸压平焙干, 3、将犀角锉取细末,供丸散用。 最后再分等级。 【加工作用】 犀角质坚硬,刨成薄片便于煮煎出味。磨水服后易于 ,、将刨片时脱落的碎片及茸边、焙后乘热在研船上研成细末,过筛。 全部吸取。制成粉末宜于加工丸散。 【炮制作用】 除去非药用部分,加工煮熟,服后不致引起腹泻。研成【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 粉未便 于加入丸散。 【附注】 广角(非洲犀),也称天马角, 角、柱角。处方用名大致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163 【注意】 高血压病、肾炎、肝炎及肝肾功能不正常者忌服。 【保管】 密闭保存,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鹿角 鹿角霜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已长成骨化的角。多于春季【来源】 为鹿角经煎制鹿角胶后乘余的骨渣。 拾取脱角。 【产地】 主产于东北、山东和北京等地。 【产地】 同鹿茸。 【品质鉴别】 以块整齐、色灰白、不糟朽者为佳。 【品质鉴别】 以粗壮、坚实、有光泽者为佳。 【性味】 性温,味咸。 【性味】 性温,味咸。 【功能与主治】 活血,消肿,益肾。用于乳房胀痛,乳腺炎,关节肿胀, 【功能与主治】 温肾,行血,消肿。用于畏寒无力,腰脊冷痛,乳痈尿频,遗尿。 初起,瘀初起,瘀血肿痛,寒性脓疡,骨、关节结核。 【用量】 9,15克。 【用量】 6,15克。 【加工炮制】 用时捣碎。 【加工炮制】 将鹿角锯成段,长9,12厘米,用热水浸软,捞出刨【保管】 置干燥处。 成薄片,晾干。 鹿筋 【保管】 置干燥处。 【来源】 为鹿科动物海花鹿或马鹿的四肢干燥的筋。全年可采收。 鹿角胶 【产地】 同鹿茸。 【别名】 鹿胶。 【品质鉴别】 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来源】 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性味】 性温,味甘、淡、微咸。 【产地】 主产于东北、山东、北京和上海等地。 【功能与主治】 补虚劳,壮筋骨。用于男子精衰,一切虚损,腰腿酸【品质鉴别】 以切面整齐、平滑、棕黄色、半透明、无腥臭气者为佳。 痛。 【性味】 性温,味甘、咸。 【用量】 6,12克。 【功能与主治】 补血益精。用于腰膝无力,阳痿滑精,虚假寒崩漏。 【加工炮制】 将鹿筋切成段,长,厘米,置锅中与热沙共炒至膨胀成【用量】 3,,克,溶化兑服。 泡,色变深黄为度,取出煎去沙。 【加工炮制】 用时打碎。 【炮制作用】 炒松后易煎出味,并易除残留毛及附蹄甲。 164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防鼠。 【品质鉴别】 以当门子多、质柔软、油润、香气浓烈者为佳。 【性味】 性温,味辛。 鹿尾巴 【功能与主治】 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用于热病,惊风, 【别名】 鹿尾。 中风神志昏迷,心腹暴痛,心绞痛,腹部肿块,肢体麻木,疼痛、跌打损伤,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干燥尾部。将鹿尾由尾椎骨处割痈疽疮疡。 下,挂起阴干。 【用量】 0.09,0.15克,入丸散。 【产地】 同鹿茸。 【加工炮制】 剖开外壳,取麝香仁研开成细粉,拣去皮毛杂质。 【品质鉴别】 以粗壮、黑亮、不带毛、完整者为佳。一般以马鹿尾为【保管】 密闭保存,置队凉干燥处,遮光,防潮防蛀。 好。 牛黄 【性味】 性温,味咸。 【功能与主治】 补肾壮阳,添精益髓。用于虚劳赢瘦,腰腿无力,遗【别名】 西黄、西牛黄。 精,滑精。 【来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的胆囊结石,宰牛时如有发现者即取出,称 【用量】 6,15克。 天然牛黄。由牛、猪胆汁提取经人工制造而成的称人工牛黄。 【加工炮制】 用火燎去茸毛,刷洗干净,晒干;再用黄酒(一般白米【产地】 我国各地均产。国外主产于印度、澳洲。 酒也可)浸泡3,5小时,置蒸笼内蒸透,取出,切片晒干。多入丸散及浸【品质鉴别】 以完整、色棕黄、质松脆、断面层纹清晰而细腻者为佳。 酒用。 【性味】 性凉,味苦。 【炮制作用】 增强补肾助阳作用。 【功能与主治】 清心解毒,开窍豁痰,定惊。用于热病发狂谵语,神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志昏迷,惊痫中风不语。外治喉痹,痈疽,疔疮等症。 【用量】 0.15,0.35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未敷患处。 麝香 【加工炮制】 用乳钵研成细末。 【别名】 射香、川麝香、当门子、元寸、元寸香。 【炮制作用】 研成细粉便 于冲服、外涂或入丸散。 【来源】 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保管】 密封贮存,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 一般在10月至次年3月为狩猎期,以11月间猎得者质量较佳。 羚羊角 【产地】 产于四川、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和广西。 165 【别名】 羚角 【性味】 性平,味甘。 【来源】 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雄兽的角。全年可捕捉。一般,,10【功能与主治】 滋阴润燥,补血,止血。用于贫血,心悸,燥咳,咯月猎取色泽最好。 血,崩漏,先兆流产,产后血虚,肌痿无力。 【产地】 主产于新疆。甘肃、西藏和黑龙江,以及国外泰国、缅甸等【用量】 4.5,9克。 地也有产。 【加工炮制】 用时打成碎块,深化兑服。 【品质鉴别】 以质嫩、色白、光润、有血丝、无裂纹者为佳。质老、阿胶珠:将阿胶烘软切成小块,约0.6平方厘米;另取蛤粉置锅中炒热色黄白、有裂纹者质次。 至松散,倾入阿胶方块共炒,不断翻动,炒至阿胶膨胀,内无糖心为度,取 【性味】 性寒,味咸。 出,筛去蛤粉。 【功能与主治】 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用于神昏谵语,高热发【炮制作用】 蛤粉炒后去腥气,提高止血、润肺化痰、散结作用,并狂,惊痫,抽搐,目赤肿痛。 防腻滞。 【用量】 羚角片用0.9,3克,粉用0.3,0.9克。 【保管】 密封保存,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加工炮制】 ,、将原药用水浸泡约一星期,以能除去中心骨质为度。 象牙丝 除去中心骨质后,置蒸笼内隔水蒸半小时,乘热刨成薄片,晾干。 【别名】 象牙屑。 ,、用乳钵以水适量磨至水分成淡乳白色,供冲服。 【来源】 为象科动物印度雄象的牙屑。一般为雕刻象牙时刮下的碎屑。 ,、将羚羊角锉取细末,供丸散用。 【产地】 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及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炮制作用】 羚羊角质坚硬,加工刨成薄片,使有效成分容易煎出。 等地。 磨水或磨粉有助于服后容易吸收,丸散宜用粉末 【品质鉴别】 以外面浅赤色、内面银白色、显油性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 【性味】 性寒,味甘。 阿胶 【功能与主治】 清热、镇惊、解毒。用于惊痫,热病骨蒸。外治痈肿 【别名】 驴皮胶、阿胶珠。 疮毒。 【来源】 为驴皮经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用量】 3,9克,先煎。 【产地】 主产山东、河北等地。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品质鉴别】 以色乌黑、光亮、透明、无腥臭气、经夏不软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 166 【加工炮制】 切开除去外皮,取熊胆肉研末,或开水溶化入药。 象皮 【炮制作用】 除去非药用部分。 【来源】 为象科动物亚洲象或非洲象的干燥皮。 【保管】 密封贮存,置阴凉干燥处。熊胆个用纸包好,放石灰缸内以【产地】 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和国外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泰国、 防潮。 缅甸及马列来西亚等地。 【品质鉴别】 以干燥、片大、皮厚者为佳。 狗鞭 【性味】 性寒,味甘、咸。 【别名】 狗肾。 【功能与主治】 敛疮生肌。用于皮肤慢性溃疡、化脓性感染,肉芽生【来源】 为犬科动物雄狗的干燥阴茎和睾丸。全年收集,冬季最多。 长不良。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用量】 外用适量,熬膏或研未涂敷患处。 【品质鉴别】 以色淡黄、带红筋、条长大、粗壮、带睾丸者为佳。 【加工炮制】 去净杂质,用火烘软,趁热切成片,厚0.1厘米。 【性味】 性大热,味咸。 研粉:先将滑石粉置锅中炒热,倾入象皮片,烫至深黄色,取出筛出滑石粉;【功能与主治】 暖肾、壮阳、益精髓。用于肾阳衷弱,阳痿不举,腰把烫过的象皮研粉。 膝酸痛,步行无力。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用量】 4.5,9克。 【加工炮制】 除去残肉及油脂,有毛者用火燎掉,晾干。 熊胆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别名】 金丝熊胆。 【来源】 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囊。全年可捕捉。 虎骨 【产地】 产于云南、四川、贵州、西藏、新疆和东北、华北地区等。 【别名】 虎胫骨 【品质鉴别】 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 【来源】 为猫科动物虎的骨骼。 【性味】 性寒,味苦。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湖南和四川等地。 【功能与主治】 清热,平肝,明目。用于惊风抽搐。外治目赤肿痛,【品质鉴别】 以体重、质坚实、色黄白者为佳。 咽喉肿痛,痔漏,杀虫。 【性味】 性温,味辛。 【用量】 0.15,0.3克。外用适量研未调敷。 【功能与主治】 强筋骨,祛风湿,止痛。用于关节筋骨疼痛,腰腿软 167 弱无力。 【来源】 为猴科动物猕猴或其他猴的骨骼。全年可捕捉,冬季较易捉。 【用量】 3,6克,入丸剂或浸酒服。 【产地】 主产于广西和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河南、山西也有产。 【加工炮制】 用水浸泡4,5天(浸泡期间要经常换水),刮去残肉,【品质鉴别】 以无筋肉附着、无霉坏、无臭味、无虫蛀者为佳。 晒干,敲碎。另取粗河沙置锅中炒热,加入少量蜂蜜,再炒至黑色,随即倾【性味】 性平,味酸。 入虎骨炒至黄色酥脆,取出筛去沙即得。用时打碎。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镇惊,强壮筋骨,除疟。用于风寒湿痹,筋 【炮制作用】 炒酥脆以利煎煮析出有效成分;加蜜可使其色度好。 骨疼痛,四肢麻木,惊痫瘴疟,配跌打药可促进骨折愈合。多作散剂和酒剂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用。 【用量】 3,6克,多作酒剂。 豹骨 【加工炮制】 取河沙置锅中炒热,再倒入猴骨炒至酥脆,取出即得。 【来源】 为猫科动物豹的骨骼。 同时打碎。 【品质鉴别】 以四肢骨、体重、质坚、去净筋肉者为佳。 【炮制作用】 炙酥后易打碎及易析出有效成分。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和贵州。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 【性味】 性温,味辛、咸。 猴肉 【功能与主治】 追风定痛,强壮筋骨。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 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 【别名】 猴子肉、犸榴肉。 【用量】 3,6克,多作酒剂。 【来源】 为猴科动物猕猴或其他猴的肉干片。全年可捉,冬季较易捉。 【加工炮制】 先用水浸泡4,5天,并经常换水,而后刮去残肉,晒【产地】 主产于广西,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河南、山西也有产。 干,敲碎。另取粗河沙置锅中炒热,加入少许蜜糖,继续炒至黑色,再倾入【品质鉴别】 以无霉坏、无臭味、无虫蛀者为佳。 豹骨炒至黄色酥脆,取出筛去沙。用时打碎。 【性味】 性温,味甘。 【炮制作用】 炒酥脆使其易煎煮出味,加蜜色泽好。 【功能与主治】 消积,补阳。用于小儿疳积,虚寒体弱,阳痿。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用量】 6,12克。 【加工炮制】 拣去霉坏虫蛀部分及其他杂质。 猴骨 【保管】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别名】 犸榴骨、猴子骨。 168 【保管】 置干燥处,防蛀。 猴枣 【别名】 猴子枣。 血余炭 【来源】 为猴科动物猕猴或其他猴的胆囊结石。 【来源】 为人发煅成的炭。 【产地】 主产于印度、马列来半岛及南洋群岛等地。 【产地】 各地均可收集加工。 【品质鉴别】 以个大、色深、质脆者为佳。 【品质鉴别】 以色黑、发亮、质轻者为佳。 【性味】 性寒,味苦、咸。 【性味】 性微温,味苦。 【功能与主治】 消痰镇惊,清热解毒。用于痰热喘咳,惊痫,瘰疬,【功能与主治】 消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痈疽。 子宫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量】 0.3,0.6克,冲服。 【用量】 4.5,9克( 【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用时捣碎或研粉。 【功能与主治】 取人发用碱水洗净污垢,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后,置铁 【保管】 密封贮存,置阴凉干燥处。 锅内;上面盖一只稍小的锅,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盖的锅底贴白纸一 紫河车 张,加热煅至白纸呈焦黄色为度,待冷后,取出。 【别名】 胎盘。 【保管】 置干燥处。 【来源】 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 【产地】 全国均产。 【品质鉴别】 以整齐、黄色或紫红色、洁净者为佳。 【性味】 性温,味甘、咸。 【功能与主治】 补气,养血,益精。用于体质虚弱,久病体虚,虚喘, 盗汗,遗精。 【用量】 1.5,3克,多研末吞服。 【加工炮制】 将新鲜胎盘除去膜皮细血管及脐带根,反复冲洗,去净 血块,放沸水中煮至胎盘浮起,取出烘干。用时除去灰屑,砸成小块或研成 粉末。 169 【性味】 性微寒,味甘, 矿物类 【功能与主治】 安神,定惊,解毒。用于癫痫,惊风,心悸易惊, 水银 失眠多梦,止昏。外治疮疡肿毒,口舌生疮。 【别名】 汞。 【用量】 0.3,1.5克(外用适量。 【来源】 为液态金属汞。主要由辰砂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 【加工炮制】 将原药拣去沙石,用磁铁吸去铁屑,置研船研成细粉,【产地】 产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等地。 再倒入乳钵或球磨机加清水适量,磨至用舌头(或食、母指捏搓)无渣感后,【品质鉴别】 以银白色、光亮、流动灵活、在纸面流过处无痕迹者为沉淀滤去水分,将朱砂留在盆底晾干,再研成细粉。 佳。 【炮制作用】 清除杂质,飞成细末便于冲服或入丸散,以利吸收。 【性味】 性寒,味辛,有大毒。 【保管】 贮罐内,加盖,防尘。 【功能与主治】 攻毒杀虫。用于皮肤湿毒,疥癣刺痒,疔毒恶疮,只【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以免慢性汞中毒。肝、肾功能不正常者供外用。 慎用。 【用量】 外用适量,和它药研末调敷。 【附注】 朱砂入药多作冲服或入丸散,内服不宜见火,见火能变为【加工炮制】 ,、取硫磺与水银置乳钵中共研,可分解成细粉。 水银,则有一定毒性。 ,、取大枫子仁研细,与水银共研,也可将水银分解。 附:辰砂:历史上,习惯认为湖南辰州所产的朱砂较好,故称辰砂(实【炮制作用】 用硫磺或大枫子仁合研即能混和药物。 际上,辰州只不过是朱砂的集散地)。商品药材的辰砂,已与原意不同,多【保管】 装罐内封固,防止挥发,置阴凉干燥处。 系人工合成的朱砂,即古代本草所称的灵砂,又名平口砂、马牙砂。是以水【附注】 本品有大毒,孕妇忌用。需凭医生盖有公章的处方或单位证银、硫磺为原料,经加热升华而成。本品含硫化汞在99%以上,贵阳、哈尔明供应。 滨、广州、重庆等地均有生产。性味、功能、用途基本同朱砂。 银朱:别名心红、水华朱、猩红、紫粉霜。为人工合成的赤色硫化汞。朱砂 其制法据《胡演升丹炼药秘决》说:“升炼银朱,用石亭脂二斤,新锅内溶【别名】 丹砂、朱砂、飞朱砂。 化,次下水银一斤,炒作青砂,头炒不见星,研末,罐盛,石版盖住,铁线【来源】 为天然的硫化汞矿石。 缚定,盐泥固济,大火煅之,待冷取出,贴罐者为银朱,贴口者为丹砂”。 【产地】 主产于贵州、云南、广西和湖南辰洲等地。 按上所述,银朱与灵砂都是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但目前商品中实际【品质鉴别】 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 170 分为两个品种,而且习惯认为不宜混用。据古代本草记载,其制法是:灵砂【品质鉴别】 以红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升炼时用的是硫磺配水银,火力缓,炼的时间较长。银朱升炼时用的是含杂【性味】 有毒。 质较多的石亭脂(石硫赤)配不银,火力猛,炼的时间短。因此,灵砂的质【功能与主治】 拨毒去腐,生肌长肉,有大毒,不可内服。用于疮量较银朱纯。银朱性温,味辛,有毒。功效攻毒,杀虫,用于治疥癣恶疮,疡溃后,疮口坚硬,肉暗紫黑。 以及杀虫灭虱等。 【用量】 外用适量,不可内服。 【加工炮制】 将硝石60克、白矾60克,研成细粉拌匀,置铁锅中, 轻粉 用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结(结胎)。然后将水银60克倒在结胎 【别名】 腻粉。 上,用瓷碗覆盖锅上,碗与锅交接处用桑皮纸条封固,四周并用细黄沙密封 【来源】 为粗制氯化亚汞结晶。 至按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数粒;将锅移置火上加热,先用文火,逐渐加大 【产地】 主产于湖北、河北、湖南和云南等地。 火力,至碗底上白米呈黄色时,减小火力;待米转成焦黄色时,停止加热, 【品质鉴别】 以洁白、片大、明亮、呈针状结晶、质轻、无水银珠者放冷,除去泥沙,开启取丹。用时研成极细粉。现多有制成品花供应。 为佳。 【保管】 放纸盒或玻璃瓶内密封,避光,置干燥处。 【性味】 性寒,味辛、有毒。 【附注】 本品有剧毒,凭盖有分章的医生处方或单位证明供应。 【功能与主治】 逐水通便,杀虫攻毒。用于膨胀腹水,大小便不利。 磁石 外用治疮癣。 【用量】 0.06,0.09克。外用适量,研末渗敷患处。 【别名】 灵磁石、活磁石、煅磁石。 【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 【来源】 为天然的磁铁矿石。 【保管】 密闭,专柜保存。置阴凉干燥处,遮光。 【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和江苏等地。 【附注】 剧毒性药品,须凭医师处方或单位证明出售。 【品质鉴别】 以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者为佳。 【性味】 性寒,味辛。 红升丹 【功能与主治】 潜阳纳气,镇惊安神。用于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心 【别名】 小升丹、红粉、三仙丹、升药。 悸失眠,肾虚假气喘。 【来源】 为水银、硝石 、白矾等用升华法制成的红色氧化汞。 【用量】 9,30克。 【产地】 主产于湖北、湖南、河北和江苏等地。 【炮制炮制】 去净泥灰,敲成小块,装入溶器内,置炉火中煅烧至红 171 色;取出立即投入醋盆内淬之(磁石每500克用醋250,300克),放冷。如【来源】 为褐铁矿石。 法反复煅至磁石松透为渡,研细。 【产地】 主产于河南、江苏、浙江和四川等地。 【炮制作用】 煅淬后使药品松脆,易煎出味。 【品质鉴别】 以整齐不碎、赭褐色、断面显层纹、无杂石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 【性味】 性微寒,味甘、涩。 【功能与主治】 涩肠,止血。用于久泻,崩漏,白带。 赭石 【用量】 9,15 克。 【别名】 代赭石。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时捣碎。 【来源】 为赤铁矿石。 煅禹粮石:将原药置容器内,用烈火煅烧至红透,立即倒入醋内淬酥, 【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广东、江苏、四川、河南和湖南取出放凉。 等地。 【炮制作用】 煅后醋淬,增强收敛止血作用。 【品质鉴别】 以棕红色、断面层次明显、有“钉头”、无杂质质者为佳。【保管】 置干燥处。 有钉头的煅后乌黑色,层层脱落,无钉头的则为灰黑色。 礞石 【性味】 性寒,味甘、淡。 【功能与主治】 镇逆,平肝,降痰,止血。用于呃逆,呕吐,头目眩【别名】 金礞石、青礞石。 晕,耳鸣,吐血。 【来源】 金礞石为云母片岩,青礞石为绿泥石片岩。 【用量】 9,30克。 【产地】 金礞石主产于河南、河北等地。青礞石主产江苏、湖北等地。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时打碎。 【品质鉴别】 青礞石:以色青、块整、断面有星点、无泥土夹杂者为 煅赭石:将净赭石置容器内,用烈火煅烧至红透后,取出立即倾入醋盆佳。 中淬酥(赭石每10公斤用醋3公斤),晒干,研成细粉。 金礞石:以色金黄、块整、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作用】 煅后醋淬,加强柔肝收敛作用。 【性味】 性平,味甘、咸。 【保管】 置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 除痰下气,镇肝止痉。用于咳嗽喘急,顽痰内结,癫 痫,狂燥,惊风。 禹粮石 【用量】 9,15克。 【别名】 禹余粮、余粮石。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放容器内煅烧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成细粉, 172 或用时捣碎。 【产地】 主产于山东、湖南、甘肃、新疆、陕西、安徽、浙江和河南 【炮制作用】 煅后质酥松,煮时易于析出药效。 等地。 【保管】 置干燥处。 【品质鉴别】 以绿色、无杂质者为佳。 【附注】 金礞石与青礞石是不同的两个品种,但使用相同,不作严格【性味】 性寒,味酸、涩。 区分。 【功能与主治】 燥湿,杀虫,补血。用于黄肿胀满,疟疾,痢积,疳 积,贫血。外治湿疹,疥癣。 自然铜 【用量】 0.3,0.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擦或煎汤熏洗。 【别名】 然铜。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原品入药 【来源】 为天然硫化铁矿石(黄铁矿)。 【保管】 放成瓦缸内,置干燥处,防潮。 【产地】 主产于辽宁、河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等地。 附:皂矾(又称绛矾):取青矾500克,用醋125克拌匀,放锅中煅烧 【品质鉴别】 以色黄亮、质重、表面光滑、断面白亮者为佳。 至红透为度,取出放凉。用于结膜炎白癣,脓泡疹,腋臭,有收剑作用。 【性味】 性平,味辛。 铜绿 【功能与主治】 散瘀止痛,续筋接骨。形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瘀血作痛。 【别名】 铜青。 【作量】 3,9克。先煎。 【来源】 为金属铜表面被腐蚀后生成的绿色锈衣,经加工而成。 【加工炮制】 将自然铜置铁容器内,放炉火中煅烧红透,倒入醋中淬【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加工。 之(自然铜每500克用醋250克),晾干。如法反复煅几次至松透为度后,【品质鉴别】 以色翠绿、无杂质者为佳。 晒干,研成细粉。 【性味】 性平,味酸、涩,有毒。 【炮制作用】 醋煅易于粉碎及煎出味,并引药入肝,增强散瘀止痛。 【功能与主治】 蚀恶肉,杀虫,祛痰。外用治恶疮腐肉及黄癣,疥疮。 【保管】 置干燥处。 【用量】 外用适量,不可内服。 【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 青矾 【保管】 置干燥处。 【别名】 绿矾。 胆矾 【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或化学合成品。 173 【别名】 蓝矾、硫酸铜。 黄丹 【来源】 为一种含水硫酸铜的结晶体。开采铜、铅、锌等矿时选取或【别名】 铅丹、红丹。 用化学方法制得。 【来源】 为用铅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粉末。 【产地】 主产于云南、山西。江西、广东、陕西和甘肃等地也有产。 【产地】 产于河南、广东、福建、湖南和云南等地。 【品质鉴别】 以块大、深蓝色、透明、无杂质者为佳。 【品质鉴别】 以色橙红、细腻光滑、无粗粒、见水不成疙瘩者为佳。 【性味】 性寒,味酸、涩辛,有毒。 【性味】 性寒,味辛、咸,有毒。 【功能与主治】 内服涌吐风痰,外用解毒收涩。用于风痰壅塞,喉痹,【功能与主治】 拔毒生肌。外治恶疮肿毒,金疮出血,烫火灼伤。 癫痫。外治口疮,牙疳,风眼赤烂,疮疡肿毒。 【用量】 外用适量。 【用量】 0.3,0.6克,研末服。外用适量。 【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时捣碎。 【保管】 置干燥处,防尘。 【保管】 密封贮存,防风化。 【附注】 古方有内服以截疟,镇惊坠痰,故用于治疟疾、惊痫癫狂等 症。由于本品有毒,现已少用,但外用不拘,且为制膏药的要药。 密陀僧 【别名】 陀僧。 白矾 【来源】 为粗制氧化铅。 【别名】 明矾。 【产地】 产于广东、湖南、湖北和福建等地。 【来源】 为天然的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体。 【品质鉴别】 以色黄有光泽,内外一致、体坚重者为佳。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山西和湖北等地。 【性味】 性平,味咸、辛、有毒。 【品质鉴别】 以色白、透白、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燥湿,杀虫,敛疮,坠痰镇惊。用于痰积惊痫。外治【性味】 性寒,味酸、涩。 湿疮疥癣,金疮,溃疡不收口。 【功能与主治】 祛痰,燥湿,防腐消毒。用于黄疸,癫痫,并用于净【用量】 1.5,3克,入丸散,内服宜慎用.外用适量,外用为主。 化饮水。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研成细粉。 【用量】 0.2,1克。外用适量。 【保管】 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时捣碎。 174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枯矾放瓦缸内,加盖。 【功能与主治】 利水通淋,清热解暑。用于暑热烦渴,尿少涩痛,水 附:枯矾:将明矾放铁锅中,置列火上烧煅松透无僵粒为度。烧煅时中泻。外治皮肤湿疹,溃疡。 途不能停火,不宜翻动,必须加热至全部松透。如中途停火则不易复煅。用【用量】 9,12克。外用适量,掺或调敷。 时研成细粉。枯矾性收敛。用于慢性腹泻,便血,湿疹,中耳炎,溃疡久不【加工炮制】 用清水洗净泥土,晒干,研成细粉过筛。若用水飞法研收口,痔漏。 细则更佳。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尘。 赤石脂 阳起石 【来源】 为天然产的一种红色多水高岭土。 【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 【别名】 羊起石。 【品质鉴别】 以色红、光滑细腻、易碎、舌舔之粘性强者为佳。 【来源】 为一种石棉类的矿石。 【性味】 性温,味甘、涩。 【产地】 产于河北、河南和山西等地。 【功能与主治】 止泻,止血,敛疮,生肌。用于久痫滑泻,便血,崩【品质鉴别】 以针束状、灰白色有光泽、易捻碎者为佳。 漏,带下。外用治溃疡不敛。 【性味】 性微温,味咸。 【用量】 9~10克。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功能与主治】 温肾壮阳。用于阳痿,腰膝酸软。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时捣碎。 【用量】 3,4.5克。 【保管】 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 放入容器内,置烈火中煅烧至红透,取出放入酒中淬之, 放冷。用时捣碎。 滑石 【炮制作用】 煅后易粉碎和煎煮出味,酒淬增强温肾壮阳作用。 【别名】 滑石粉、活石。 【保管】 置干燥处,防尘。 【来源】 为单斜晶系滑石的矿石。 附:阴起石,为滑片岩矿石。主产于河北。性温,味甘淡。功能补气, 【产地】 主产于山东、江苏、陕西、山西和辽宁等地。我区陆川也有祛寒。用于肾气不足,子宫寒冷,虚寒腹痛,带下,白浊。一般用量为3,产。 4.5克。 【品质鉴别】 以整洁、色清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石膏 【性味】 性寒,味甘。 175 【别名】 石羔。 【加工炮制】 生寒水石去净泥土及杂石。用时捣碎。 【来源】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一般于冬季采挖。 煅寒水石:将寒水石装入容器内,置烈火中煅烧红透,取出放凉,研成【产地】 主产于湖北。河南、山东、山西和宁夏也有产。 细粉。 【品质鉴别】 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 【炮制作用】 煅后易粉碎,以利煎出味,并缓其寒性。 【性味】 性大寒,味甘、辛。 【保管】 置干燥处,防尘。 【功能与主治】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生肌收口。用于热病 浮水石 高热,大汗,口喝,烦躁,肺热咳喘,胃火头痛,牙痛。外治溃疡不敛,湿 【别名】 浮海石、海石、浮石、海浮石。 疹,烧、烫伤。 【来源】 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习称浮石。或为【用量】 9,30克,大剂量可用180,240克。外用适量。 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骨骼,习称石花。 【加工炮制】 生石膏:除净泥土及杂石,研成细粉。 【产地】 浮石产于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石花产于福建、浙江。 煅石膏:取净石膏容器内,放炉火上煅烧红透后,取出,放凉研成细粉。 【品质鉴别】 以质轻、灰白色、浮水者为佳。 【炮制作用】 煅后减低寒性,并起收敛生肌作用。 【性味】 性寒,味咸。 【保管】 置干燥燥处,防尘。 【功能与主治】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淋巴结 寒水石 结核。 【别名】 方解石。 【用量】 9,15克。 【来源】 为一种天然的碳酸钙矿石(方解石)。 【加工炮制】 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保管】 置干燥处。 【品质鉴别】 以色白、透明、有如含水状之光泽、击碎后呈方形具棱 花蕊石 角者为佳。 【别名】 花乳石。 【性味】 性寒,味辛、咸。 【来源】 为蛇纹大理岩的岩石。 【功能与主治】 泻热降火,除烦止渴。用于高热烦渴,口干舌燥,牙 【产地】 主产于陕西、河南和湖南等地。 痛,小便不利。 【品质鉴别】 以夹有黄绿色斑纹者为佳。 【用量】 9,15克。 176 【性味】 性平,味酸、涩。 紫石英 【功能与主治】 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外治外伤出血。 【来源】 为立方晶系萤石的矿石。 【用量】 3,9克。外用适量。 【产地】 主产于甘肃、山西、江苏和湖北等地。 【加工炮制】 拣除杂石,洗净泥土。用时捣碎。 【品质鉴别】 以色紫、透明、质坚者为佳。 煅花蕊石:将花蕊石装入容器内,置烈火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成【性味】 性温,味甘。 细粉。 【功能与主治】 镇心、温肺、暖宫。用于心悸,怔仲,惊痫,肺寒咳【炮制作用】 煅后质松,易煎出味,并增强收敛止血作用。 逆上气,妇女子宫虚寒不孕。 【保管】 置干燥处。 【用量】 9,15克。 【加工炮制】 生紫石英:将原药拣除杂质,洗净泥土,晒干。用时捣钟乳石 碎。 【别名】 石钟乳。 煅紫石英:将原药置容器内,用烈火煅至红透,取出倾入醋盆中淬酥(紫【来源】 为含碳酸钙的钟乳状石块。 石英每10公斤用醋2公斤),晾干。用时捣碎。 【产地】 主产于广西、湖北和四川等地。 【炮制作用】 煅后质松酥,易煎出味。 【品质鉴别】 以色白、有光泽者为佳。 【保管】 置干燥处,防尘。 【性味】 性温,味甘、微咸。 【功能与主治】 温肺,益肾,制酸。用于喘咳,腰膝无力,胃酸过多。 龙骨 【用量】 4.5,9克。 【别名】 花龙骨、煅龙骨。 【加工炮制】 将原药拣除杂石,洗净泥土,晒干。用时捣碎。 【来源】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鹿等的骨骼化石。 煅钟乳石:将原药拣除杂石,洗净晒干,置容器内用烈火煅烧红透,取【产地】 主产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和河北等地。 出放凉,研成细粉。 【品质鉴别】 龙骨:以质硬、色白、吸湿性强者为佳。 【炮制作用】 煅后质松脆,易于析出药效,并有增强收敛制酸作用。 五花龙骨:以体轻、质脆、分层,有蓝灰、红、棕等色的花纹,吸湿性【保管】 置干燥处,防尘。 强者为佳。一般认为五花龙骨较优。 附:鹅管石为钟乳石的细长尖端部分(滴乳石),或珊瑚科栎珊瑚的石【性味】 性平,味甘涩。 灰质骨骼,能温肾、壮阳、通乳。 177 【功能与主治】 镇静,敛汗涩精,外用生肌敛疮。用于神经衷弱,心煅龙齿:将龙齿装入容器内,置烈火上煅烧至红透为度,取出放凉,研 悸,失眼,多梦,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外用治疮疡入溃不敛。 成细粉。 【用量】 15,30克,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炮制作用】 煅后质松脆、易于煎煮出味。 【加工炮制】 生龙骨,将原药拣除杂质,研成细粉,或用时捣碎。 【保管】 煅后防尘,置干燥处。 煅龙骨:取龙骨置容器内,用烈火煅烧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成细粉。 【附注】 龙齿断面吸湿性,无吸湿性及烧之发烟有异臭者,不可作药 【炮制作用】 生用安神镇静,煅后收敛生肌,并易煎出味。 用。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尘。 石燕 【附注】 五花龙骨:系象类门齿化石,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也 【来源】 为古代腕足类动物的化石。 可见圆柱状或破开的圆柱状,淡龙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色、 【产地】 产于湖南、广西、四川、山西和江西等地。 灰色及红棕色深浅粗细不同的花纹,偶有不具花纹者,表面平滑,时有小裂 【品质鉴别】 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石者为佳。 隙;质硬而脆,易成片状剥落,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气味。 【性味】 性凉,味甘。 龙骨以舌舐之有吸力,粘舌者方可入药,无吸湿性,烧之发烟有异臭者 【功能与主治】 除湿热,利小便。用于淋病,小便不利,湿热带下。不可供药用。 外治翳内障。 龙齿 【用量】 3,9克。外用适量,磨汁点眼。 【别名】 龙牙。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时捣碎。 【来源】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鹿类、犀类、牛类、象类等的牙【保管】 置干燥处。 齿化石。 石蟹 【产地】 主产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和河北等地。 【来源】 为古代节肢动物石蟹及其他近缘动物的化石。全年可采。 【品质鉴别】 以色青灰、不带牙床、吸湿性强者为佳。 【产地】 产于台湾、四川和南洋群岛等地。 【性味】 性凉、味甘、涩。 【品质鉴别】 以体完整、色青、质坚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安神镇惊。用于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多梦。 【性味】 性凉,味甘。 【用量】 9,15克,先煎。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明目消肿。用于喉闭肿痛,青盲眼症,并能【加工炮制】 生龙齿:拣除杂质,研成细粉。 178 催生。 【功能与主治】 泻热、软坚,通便。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目赤【用量】 6,9克。外用适量,以醋磨调,涂敷患处。 肿痛,口腔及咽喉肿痛,糜烂。 【加工炮制】 洗净泥土,晒干。用时捣碎。 【用量】 3,6克。外用适量,水化洗敷患处,或研末吹敷患处。 【保管】 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 取芒硝100公斤,先用萝卜30公斤,洗净切片,置锅 中加水50公斤,加热煮烂,捞去萝卜;将芒硝倾入,煮沸溶化,取出置缸 芒硝 内沉淀;将滤清液放在浅瓦盆内,在露天放一夜,待结成晶状体;取出阴干【别名】 皮硝、朴硝。 或再用纸包好悬挂通风处,待其风化为白色粉末,即成为风化硝。宜在严寒【来源】 为天然硫酸钠提制而成的结晶体。 天加工。 【产地】 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和安徽等地的碱土地区。 【炮制作用】 减低苦咸味,缓和对肠粘膜的刺激。 【品质鉴别】 以无色、透明、呈结晶状者为佳。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加盖。 【性味】 性寒,味咸、苦。 秋石 【功能与主治】 泻热,软坚,通便。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解可 溶性钡块中毒。外用回乳,阑尾炎。 【别名】 咸秋石、盆秋石、代盐。 【用量】 6,12克。外用适量,包敷患处。 【来源】 为食盐加工制成。 【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也有用萝卜煮制后称芒硝。 【产地】 主产于安徽省桐城。 【保管】 置阴凉处密闭,防风化。 【品质鉴别】 以色白、整块、无杂质者为佳。 【注意】 宜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孕妇忌用。 【性味】 性寒、味咸。 【功能与主治】 固气涩精,明目清心。用于气弱骨蒸,小水不利,多 玄明粉 作肾炎浮肿病者代替食盐使用。 【别名】 元明粉、风化硝。 【用量】 4.5,9克。 【来源】 为芒硝经过加工风化而成。 【加工炮制】 将原药刷去表面杂质。用时捣碎。 【产地】 各地均可加工,以冬季为宜。 【保管】 装缸内密盖,或用谷壳灰伴藏,以防受潮溶解。置通风干燥【品质鉴别】 以色白、无杂质者为佳。 处。 【性味】 性寒,味咸、苦。 附:淡秋石:系用漂净生人中白研成细粉,再加清水飞至极细为度, 179 取出晒至七、入成干,切成小块,晒干。主产于华东。性寒味咸。功效滋阴【别名】 大青盐、戎盐。 清热。用于劳热骨蒸,咽痛口疮等。 【来源】 为结晶性石盐。 【产地】 主产于青海、内蒙古等地。 硇砂 【品质鉴别】 以纯净、色青者为佳。 【别名】 紫硇砂、白硇砂。 【性味】 性寒、味咸。 【来源】 有两种,一为紫色食盐称紫硇砂,一为氯化铵矿石称白硇【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滋肾。用于肾阴不足,目赤肿痛,吐血,砂。 衄血。 【产地】 主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和新疆等地。 【用量】 0.9~1.5克。 【品质鉴别】 紫硇砂:以整块、色紫红、无杂质者为佳。白硇砂:【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原品入药。 以块整、色白、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 【保管】 装缸内密盖,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性味】 性温,味咸、苦、辛、有毒。 硼砂 【功能与主治】 消积软坚,破瘀去翳。用于噎膈反胃,症瘕积块, 痰饮咳嗽, 妇女经闭。外治痈疽疔毒,鼻中息肉。 【别名】 蓬砂、月石。 【用量】 0.3,0.9克,多入丸散。 【来源】 为硼砂矿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一般于8~11月间采挖矿砂。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时捣碎。 【产地】 主产于西藏、四川和青海等地。 制紫硇砂:取紫硇砂研细,加热水溶化过滤,再将滤液倒入搪瓷盆内,【品质鉴别】 以无色、透明、洁净的结晶为佳。 加醋与硇砂液拌匀(紫硇砂每10公斤加醋2公斤),隔水加热蒸发,随时将【性味】 性凉,味甘、咸。 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另置搪瓷盆内,上盖白纸,晒干或烘干。如此不断加【功能与主治】 内服清热化痰,外用解毒防腐。用于肺热痰嗽,咳热提炼至液面不再析出白霜为止。 痰稠粘,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汗斑。 【炮制作用】 醋制减去毒性。 【用量】 1.5~3克,入丸散。外用适量。 【保管】 装瓦缸或玻瓶内密盖,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研成细粉,过筛。 【附注】 孕妇忌服。 煅硼砂:取少量硼砂粉筛在烧红铁锅内,使之泡起酥松,迅即铲出放 冷。可连续如法炮制。用时研成细粉。 青盐 【炮制作用】 炒煅后质酥松,增强收敛防腐作用。 180 【保管】 生硼砂放瓦缸内,煅硼砂放玻瓶内,盖密防潮,置阴凉干【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置容器中,放火炉内煅烧至红透,取出放 燥处。 冷,研成细粉;再放乳盆内加清水适量乳研至成极细混悬液时,将其滤在棉 纸上,下面放竹筛装载,晒干。 消石 【炮制作用】 煅后易加工并易吸收,增强收敛作用。 【别名】 火硝、焰消。 【保管】 置干燥处,防尘。 【来源】 为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 无名异 【产地】 产于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和贵州等地。 【品质鉴别】 以纯净无杂质者为佳。 【别名】 吹干子。 【性味】 性温,味苦、咸,有毒。 【来源】 为结核状的软锰矿石。 【功能与主治】 破坚散积,利尿泻下。用于心腹疼痛,吐泻,黄疸,【产地】 产于广西、广东、四川、陕西和青海等地。 石淋、便秘。 【品质鉴别】 以粒大、黑棕色、有光泽者为佳。 【用量】 1.5~3克。外用适量。 【性味】 性平,味甘。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原品入药。 【功能与主治】 活血止痛,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保管】 装瓦缸内密盖,置干燥处,防火。 痈疽肿毒。 【用量】 3~4.5克,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炉甘石 【加工炮制】 将原药洗净泥土,晒干,用时捣碎。 【别名】 甘石、煅甘石、飞甘石。 【保管】 置干燥处。 【来源】 为天然产的一种菱锌矿石。 硫黄 【产地】 主产于广西、四川和湖南等地。 【品质鉴别】 以体轻、质松、色白者为佳。 【别名】 太子、石硫黄、倭硫磺、臭黄。 【性味】 性平,味甘。 【来源】 为天然硫矿或从含硫矿物提制而成。 【功能与主治】 除湿生肌,明目去翳。用于睑缘炎,角膜云翳,溃【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四川和广 疡不敛,急性湿疹,皮肤瘙痒。 东及台湾等地。 【用量】 外用适量,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品质鉴别】 以色黄、光亮、质松脆者为佳。 181 【性味】 性温,味酸,有毒。 白信石: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内服补火壮阳,外用杀虫。用于阳痿,大便寒秘。【性味】 性大热,味辛,有大毒。 外治疥癣。 【功能与主治】 蚀疮去腐,平喘化痰,截疟。用于寒喘,疟疾。外 【用量】 1.5~3克,炮制后入丸散。外用生品适量,研末油调敷患用治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结核性瘘,牙疳,痔疮。 处。 【用量】 0.003~0.006克,入丸散。外用适量。 【加工炮制】 外用原品入药,用时研成粉末。 【加工炮制】 去净杂质,装入瓦罐内,用粘土密封罐口,置炭火炉 制硫黄:取净硫黄500克,用豆腐1000克置瓦锅内同煮,待豆腐呈中煅烧红透,取出放凉,研成细粉。内服时应与绿豆或豆腐同煮过。 黑绿色,取出晾凉,拣去豆腐,用清水漂净,阴干。 【保管】 置干燥处。按剧毒药品专柜保管。凭盖有公章的医生处方 【炮制作用】 本品有毒,内服用豆腐制后以减其毒性(需内服时才或单位证明供应。 制)。 雄黄 【保管】 置干燥处,防火。 【别名】 石黄、雄精、雄黄精、明雄黄、腰黄。 【注意】 孕妇忌服,不宜与芒硝同用。 【来源】 为含硫化砷的矿石。 附:天生黄主产于云南,为收集在含硫温泉附近岩石上升华凝结物, 【产地】 主产于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四川也有产。 用水漂洗除去泥土杂质;再用热水烫7~10次,然后与香油混合,选漂浮于 【品质鉴别】 以色红、块大、质松、无石性者为佳。 其上者收集起来。为浅黄色粉末,少数呈碎片状,闪烁发光,有臭气。成分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和功效均同于硫黄。 【功能与主治】 解毒,燥湿,杀虫。用于咽喉肿痛,外治疥癣,带 信石 状疱疹,疔疮痈肿,蛇虫咬伤。 【别名】 砒霜、砒石、红砒、白砒、人言。 【用量】 0.3~1克,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涂敷患处。 【来源】 为天然的砷华矿石,但也有用毒砂(硫砷铁矿)或雄黄加【加工炮制】 拣去石块,研成细粉过筛即得;或研细后再用水飞,工制造而成者。 晒干,再研散。 【产地】 产于湖北、湖南等地。 【保管】 粉放瓦缸内加盖保存,置阴凉干燥处。 【品质鉴别】 红信石: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附注】 雄黄商品中把质量最佳、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者称佳。 为雄黄精、明雄黄、腰黄、雄精。 182 癫痫,小便不利,尿血,尿痛。外用止血生肌,收敛疮口。 白石英 【用量】 1~2克。 【来源】 为氧化硅类矿物石英的纯白矿石。 【加工炮制】 拣净泥沙杂质,置乳钵研细过筛或水飞,晒干。 【产地】 主于江苏、广东、湖北、河北、福建和陕西等地。 【保管】 一般装瓶罐内,置干燥处,防火。 【品质鉴别】 以色白、明洁、有光泽、无杂色及杂质者为佳。 【性味】 性微温,味甘。 【功能与主治】 温肺肾,安心神,利水便。用于肺寒咳嗽,阳痿、消渴、惊悸、小便不利。 【用量】 9~15克。 【加工炮制】 将原药拣除杂质,洗净泥土,晒干。用时捣碎。 锻石英:将原药置容器内,用烈火煅至红透,取出倾入醋盆中淬酥(白石英10公斤用醋2公斤),取出晾干。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煅后易煎出味。 【保管】 置干燥处。 琥珀 【别名】 血珀 【来源】 为古代松树的松脂,埋藏地下,经年久转化而成。市售品分煤珀和琥珀两种。全年均可采收。 【产地】 琥珀主产于辽宁。煤珀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 【品质鉴别】 以色红、明亮、块整齐、质松脆、易碎者为佳。块碎小、质较硬、色暗棕者为次。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与主治】 安神镇惊,活血利尿。用于心悸失眠,惊风抽搐, 183 【产地】 产于江西、江苏等地。广西也有产。 其他类 【品质鉴别】 以纯净透明、气味纯正清香者为佳。 冰片 【性味】 性凉,味辛。 【别名】 梅片、梅花冰片、龙脑。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消肿止痛。用于暑湿发烧,头痛恶心, 【来源】 国产有机制冰片和艾片两种。机制冰片用松节油、樟脑等胞中烦闷。也可作芳香、调味药。 为原料人工合成,艾片用艾纳香鲜叶蒸馏制成。 【用量】 0.02~0.1克。 【产地】 机制冰片主产于上海、天津、南京和广州等地;艾片主产【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 于广东、广西和贵州等地。 【保管】 密封贮存,置阴凉干燥处。 【品质鉴别】 以片大、质薄、洁白、松脆、清香气浓者为佳。 樟脑 【性味】 性凉,味苦、辛。 【别名】 樟粉、樟老。 【功能与主治】 通窍散热,消炎,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署。外 【来源】 为樟科植物樟树的木材及枝叶经蒸馏精制而得的结晶。 治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中耳炎,痈肿,痱子。 【产地】 主产于台湾、江西、福建、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 【用量】 0.15~0.3克,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点患处。 【品质鉴别】 以洁白、纯净、透明、干爽无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 使用时研成细末。 【性味】 性湿,味辛。 【保管】 密封贮存,置阴凉干燥处。 【功能与主治】 开窍除湿,杀虫止痛。用于寒湿吐泻,胃腹疼痛。【附注】 进口冰片为龙脑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称龙脑冰片, 外治疥癣,龋齿作痛。 又名片脑。主产于印度尼西亚。 【用量】 0.06~0.15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敷患处。 薄荷脑 【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 【别名】 薄荷冰。 【保管】 密封贮存。置阴凉处。 【来源】 炎从唇形科植物薄荷中提出的无色棒状结晶体。在小暑前【附注】 孕妇忌用。 或秋分至寒露之间,采收薄荷叶或切碎的全草经水蒸馏,提取出薄荷油。再 儿茶 将薄荷油在摄氏零度以下长时间冷却,即有薄荷冰结晶析出,过滤去油,阴 【别名】 孩儿茶、儿茶膏、黑儿茶、广儿茶。 晾干燥。 184 【来源】 为豆科植物儿茶的枝、干的干燥煎膏和茜草科植物儿茶钩【用量】 9~15克。 藤的带叶嫩枝的干燥煎膏。前者习称儿茶膏(黑儿茶),后者习称方儿茶(棕【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 儿茶)。冬季采集枝条,加水熬制。 【保管】 装瓦罐内加盖,置干燥处,防火。 【产地】 儿茶膏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方儿茶主产于缅甸 青黛 及印度。 【别名】 蓝靛、青代。 【品质鉴别】 儿茶膏:以黑色略带红色、不糊不碎、尝之收涩性强 【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者为佳。 花科植物菘蓝等的茎叶经加工制成的粉末状物。 方儿茶:以黑褐色、胶性大、味浓者为佳。 【产地】 产于河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南、四川和云南【性味】 性凉,味苦、涩。 等地。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止血,消食,敛疮。用于痰热咳嗽,咯 【品质鉴别】 以蓝色均匀、体轻、能浮于水面、火烧时产生较长时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外治疮疡久不 间的紫红色烟雾者为佳。 收口,皮肤湿疹,口疮,牙疳。 【性味】 性寒,味咸。 【用量】 1~3克,外用适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发斑,小儿发热惊痫,【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时打碎。 咯血,吐血。外用治丹毒,痄腮,黄水疮,湿疹,疖肿。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用量】 1.5~3克。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海金沙 【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 【来源】 为海金沙科蕨类植物海金沙的孢子。 【保管】 置阴晾干燥处,防潮。 【产地】 主产于广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和陕西等地。 神曲 【品质鉴别】 以干燥、黄棕色、质轻光滑、能浮于水、无泥沙杂质、 【别名】 药曲、建曲。 引燃时爆响者为佳。 【来源】 为多种药材混合经发酵而制成的加工品。 【性味】 性寒,味甘。 【产地】 主产于福建,现各地均有加工。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水,通淋。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 【品质鉴别】 以陈久、无虫蛀者为佳。 沥涩痛,石淋。 185 【性味】 性温,味甘、辛。 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使发酵至黑豆上布遍黄衣时,取【功能与主治】 散风去寒,消积止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出,除去药渣,洗净;最后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 发热头痛,胸闷腹痛,便泻。 时,取出略蒸,晒干。 【用量】 6~12克。 【保管】 放瓦缸内加盖,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用时捣碎。 柿霜饼 焦神曲:取神曲切成小方块,放锅内炒至外微焦黑、内呈焦黄色时, 【别名】 柿霜。 取出放凉。 【来源】 为柿树科植物柿的果实(柿子)制成柿饼时,它外表所生【炮制作用】 炒焦后健脾,止泻。 的白色粉霜(柿霜)制成的饼。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产地】 主产于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 附:六神曲(又名六曲)原配方以六种原料:面粉、红小豆末、苦杏 【品质鉴别】 以干爽、完整、色灰白、无杂质者为佳。 仁泥、鲜辣瘳、鲜青蒿、鲜苍耳秧经发酵加工而成。能消食行气,养胃,解 【性味】 性凉,味甘。 表。用于腹满泻痢,宿食积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用于心肺热盛,口渴咽干, 淡豆鼓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别名】 香豉。 【用量】 3~9克。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发酵加工制成。 【加工炮制】 原品入药。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保管】 密封贮存,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热。 【品质鉴别】 以色黑、气香、附有膜状物者为佳。 芜荑 【性味】 性凉,味苦。 【别名】 臭芜荑。 【功能与主治】 解表,除烦,助消化。用于感冒,寒热头痛,心烦 【来源】 为榆科植物大果榆果实的加工品。 不眠,胃脘胀闷。 【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等地。 【用量】 6~12克。 【品质鉴别】 以块状、表面黄褐色、断面黄黑色、体轻质松脆者为【加工炮制】 取桑叶、青蒿各10公斤,加水煎煮,滤去药渣取液; 佳。 将煎液拌入净黑豆100公斤中,待吸尽药液后,置蒸笼中蒸透,取出,稍晾; 186 【性味】 性平,味辛、苦。 【品质鉴别】 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者为佳。商品中按外形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绦虫病腹痛,小儿疳积泻的不同分肚倍和角倍两种规格,一般认为肚倍的质量较好。 痢。 【性味】 性平,味酸、涩。 【用量】 4.5~9克。 【功能与主治】 敛肺、敛汗,涩肠,止血。用于久咳,久泻,消渴。 【加工炮制】 拣除杂质。用时打碎。 外治盗汗,手足多汗,湿疹,外伤出血,疮疡肿毒,口腔溃疡,脱肛。 【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用量】 3~6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或煎汤洗患处。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打破,簸去灰屑虫尸。 干漆 【保管】 置干燥处。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漆树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 【附注】 五倍子又名文蛤,它与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称文蛤者为 【产地】 产于四川、湖北、陕西、河南、贵州和云南等地。 同名异物,须注意区别。 【品质鉴别】 以块整齐、色黑、坚硬、漆臭重者为佳。 没食子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与主治】 破瘀、消积,杀虫。用于瘀血结聚,经闭腹痛,症【别名】 没石子、无食子。 瘕虫积。 【来源】 为没食子蜂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所产生 【用量】 2.4~4.5克。外用适量,烧烟熏。 的虫瘿。 【加工炮制】 敲碎,放锅内炒至浓烟消失,取出放凉。 【产地】 主产于希腊、土耳其和伊朗等地。 【炮制作用】 生用有毒,损人胃肠,炒后可解其毒。 【品质鉴别】 以个大、完整、体重、色灰者为佳。已穿孔者,品质 【保管】 置阴凉干燥处,防尘。 较次。 【性味】 性温,味苦。 五倍子 【功能与主治】 固气、涩精、敛肺,止血,生肌。用于泻痢不止, 【别名】 五倍子、文蛤。 便血,遗精,咳嗽,咯血。外治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口含可止龋齿疼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痛。 由倍蚜科昆虫五倍子蚜和倍蛋蚜寄生而形成。秋季采摘。 【用量】 6~12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广西和福建等地。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时捣碎。 187 【保管】 置干燥处。 红透为止,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 煅制后质松易粉碎,易煎出味。 人中黄 【保管】 置干燥处。 【来源】 为甘草末置竹筒中,密封,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经长流水浸漂2~3星期后入药。 【产地】 各地均有加工。 【品质鉴别】 以干燥、不霉者为佳。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与主治】 泻热解毒。用于伤寒热病,高热烦渴,热毒斑疹,咽喉肿痛,丹毒。 【用量】 6~9克。包煎。 【加工炮制】 用时捣成碎块。 【保管】 置干燥处。 人中白 【来源】 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经漂浸后入药。 【产地】 各地均可采集。 【品质鉴别】 以干燥、色灰白、质坚、无杂质者为佳。色灰黑、有砖屑杂质者不宜入药。 【性味】 性寒,味咸。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痰止血。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疳,劳热,肺痿,咯血,衄血。 【用量】 3~9克。 【加工炮制】 将人中白置瓦罐内,用黄泥糊口密封,埋入炭中煅至 188 大 戟„„„„„„„ | 三角蒺藜„„„„„„ 大风子„„„„„„„ | 三仙丹„„„„„„ 中药正名和别名索引 大枫子„„„„„„„ | 干地黄„„„„„„„ (黑体字为正名,宋体字为别名) 大茴香„„„„„„„ | 干生地„„„„„„„ 大 茴„„„„„„„ | 干 漆„„„„„„„ 一 画 大通草„„„„„„„ | 干 葛„„„„„„„ 一支蒿„„„„„„„ | 乙 金„„„„„„„ 大力子„„„„„„„ | 干 姜„„„„„„„ 二 画 大海子„„„„„„„ | 于 术„„„„„„„ 七叶一支花„„„„„ | 人 参„„„„„„„ 大 芸„„„„„„„ | 于 肉„„„„„„„ 七 厘„„„„„„„ | 人参叶„„„„„„„ 大麻仁„„„„„„„ | 寸 冬„„„„„„„ 丁 香„„„„„„„ | 人参三七„„„„„„ 大麻子„„„„„„„ | 万寿果„„„„„„„ 丁力子„„„„„„„ | 人 „„„„„„„ 大黄藤„„„„„„„ | 万 京„„„„„„„ 了刁竹„„„„„„„ | 人中白„„„„„„„ 大 枣„„„„„„„ | 土槿皮„„„„„„„ 二宝花„„„„„„„ | 人中黄„„„„„„„ 大腹毛„„„„„„„ | 土鳖虫„„„„„„„ 二 花„„„„„„„ | 人 言„„„„„„„ 大腹皮„„„„„„„ | 土 鳖„„„„„„„ 二 丑„„„„„„„ | 九节菖蒲„„„„„„ 大腹子„„„„„„„ | 土 必„„„„„„„ 儿 茶„„„„„„„ | 九 只„„„„„„„ 大青叶„„„„„„„ | 土 元„„„„„„„ 儿茶膏„„„„„„„ | 九里明„„„„„„„ 大青盐„„„„„„„ | 土 太„„„„„„„ 八 角„„„„„„„ | 九里光„„„„„„„ 大 藓„„„„„„„ | 土太片„„„„„„„ 八角茴香„„„„„„ | 九香虫„„„„„„„ 大小藓„„„„„„„ | 土木鳖„„„„„„„ 卜 黄„„„„„„„ | 九菜子„„„„„„„ 大小计„„„„„„„ | 土茯苓„„„„„„„ 卜 荷„„„„„„„ 三 苓„„„„„„„ | 土茵陈„„„„„„„ 三 画 三 七„„„„„„„ | 土菖蒲„„„„„„„ 大 黄„„„„„„„ | 大 王„„„„„„„ 189 三 漆„„„„„„„ | 土沉香„„„„„„„ 山芝麻„„„„„„„ | 川续断„„„„„„„ 三七花„„„„„„„ | 上玉桂„„„„„„„ 山 楂„„„„„„„ | 川 寸„„„„„„„ 三 棱„„„„„„„ | 小 藓„„„„„„„ 山 查„„„„„„„ | 川木香„„„„„„„ 三 柰„„„„„„„ | 小良姜„„„„„„„ 山萸肉„„„„„„„ | 川破石„„„„„„„ 小菖蒲„„„„„„„ | 山 甲„„„„„„„ 山茱萸„„„„„„„ | 川 芎„„„„„„„ 小青皮„„„„„„„ | 川山甲„„„„„„„ 山栀子„„„„„„„ | 川 冬„„„„„„„ 小 茴„„„„„„„ | 川槿皮„„„„„„„ 山甲珠„„„„„„„ | 川干姜„„„„„„„ 小茴香„„„„„„„ | 川木通„„„„„„„ 山甲片„„„„„„„ | 川郁金„„„„„„„ 小田基黄„„„„„„ | 川泽泻„„„„„„„ 川贝母„„„„„„„ | 千层纸„„„„„„„ 小环草„„„„„„„ | 川 乌„„„„„„„ 川虫草„„„„„„„ | 千张纸„„„„„„„ 小金钗„„„„„„„ | 川 军„„„„„„„ 川 贝„„„„„„„ | 千里光„„„„„„„ 小毛莨„„„„„„„ | 川杜仲„„„„„„„ 川 „„„„„„„ | 千里明„„„„„„„ 小牙皂„„„„„„„ | 川 仲„„„„„„„ 川太片„„„„„„„ | 千里及„„„„„„„ 小皂角„„„„„„„ | 川牛七„„„„„„„ 川 扑„„„„„„„ | 广 皮„„„„„„„ 小升丹„„„„„„„ | 川牛藤„„„„„„„ 川扑花„„„„„„„ | 广金钱„„„„„„„ 山豆根„„„„„„„ | 川牛夕„„„„„„„ 川红花„„„„„„„ | 广 角„„„„„„„ 山 柰„„„„„„„ | 川白芷„„„„„„„ 川黄连„„„„„„„ | 广防己„„„„„„„ 山 漆„„„„„„„ | 川羌活„„„„„„„ 川 连„„„„„„„ | 广藿香„„„„„„„ 山姜子„„„„„„„ | 川 羌„„„„„„„ 川 椒„„„„„„„ | 广木香„„„„„„„ 山苍子„„„„„„„ | 川独活„„„„„„„ 川 子„„„„„„„ | 广儿茶„„„„„„„ 山慈姑„„„„„„„ | 川 柏„„„„„„„ 川 芍„„„„„„„ | 子 苑„„„„„„„ 山 药„„„„„„„ | 川 茴„„„„„„„ 川 艽„„„„„„„ | 子 犬„„„„„„„ 山刁竹„„„„„„„ | 川 断„„„„„„„ 川 党„„„„„„„ | 子 岑„„„„„„„ 190 川 瓜„„„„„„„ | 马兜铃„„„„„„„ 天竹黄„„„„„„„ | 木棉花„„„„„„„ 川木瓜„„„„„„„ | 马刁岑„„„„„„„ 天竺黄„„„„„„„ | 木槿皮„„„„„„„ 川枳壳„„„„„„„ | 马兜铃根„„„„„„ 天 雄„„„„„„„ | 木槿花„„„„„„„ 川 足„„„„„„„ | 马连鞍„„„„„„„ 天 丁„„„„„„„ | 木蝴蝶„„„„„„„ 川麝香„„„„„„„ | 马槟榔„„„„„„„ 云 归„„„„„„„ | 木 贼„„„„„„„ 女贞子„„„„„„„ | 马钱子„„„„„„„ 云木香„„„„„„„ | 木贼草„„„„„„„ 女 贞„„„„„„„ | 马前子„„„„„„„ 云 岑„„„„„„„ | 木 夕„„„„„„„ 千斤拔„„„„„„„ | 马 勃„„„„„„„ 王 岑„„„„„„„ | 木防己„„„„„„„ 千年健„„„„„„„ | 马头鱼„„„„„„„ 王 连„„„„„„„ | 元 胡„„„„„„„ 千金子„„„„„„„ | 马鞭草„„„„„„„ 王不留„„„„„„„ | 元 贝„„„„„„„ 飞甘石„„„„„„„ | 飞朱砂„„„„„„„ 王不留行„„„„„„ | 元 肉„„„„„„„ 不留行„„„„„„„ | 元 参„„„„„„„ 四 画 毛 根„„„„„„„ | 元明粉„„„„„„„ 天南星„„„„„„„ | 毛 燕„„„„„„„ 元 寸„„„„„„„ | 升麻肉„„„„„„„ 天花粉„„„„„„„ | 毛 姜„„„„„„„ 元寸香„„„„„„„ | 升 药„„„„„„„ 天台乌药„„„„„„ | 太子参„„„„„„„ 五味子„„„„„„„ | 化橘红„„„„„„„ 天台乌„„„„„„„ | 太 子„„„„„„„ 五指柑„„„„„„„ | 牛 膝„„„„„„„ 天 冬„„„„„„„ | 木 通„„„„„„„ 五加皮„„„„„„„ | 牛 七„„„„„„„ 天门冬„„„„„„„ | 木 香„„„„„„„ 五月艾„„„„„„„ | 牛 夕„„„„„„„ 天 麻„„„„„„„ | 木 笔„„„„„„„ 五谷虫„„„„„„„ | 牛 银„„„„„„„ 天仙子„„„„„„„ | 木笔花„„„„„„„ 五灵脂„„„„„„„ | 牛 子„„„„„„„ 天 虫„„„„„„„ | 木鳖子„„„„„„„ 五倍子„„„„„„„ | 牛蒡子„„„„„„„ 天生术„„„„„„„ | 木必子„„„„„„„ 五 子„„„„„„„ | 牛尾荡„„„„„„„ 天生黄„„„„„„„ | 木 瓜„„„„„„„ 191 无名异„„„„„„„ | 牛 黄„„„„„„„ 巴戟肉„„„„„„„ | 水仙子„„„„„„„ 无食子„„„„„„„ | 牛 参„„„„„„„ 巴 豆„„„„„„„ | 水防己„„„„„„„ 牙 皂„„„„„„„ | 牛 虻„„„„„„„ 巴 果„„„„„„„ | 水 银„„„„„„„ 瓦楞子„„„„„„„ | 牛虻虫„„„„„„„ 内 金„„„„„„„ | 火麻仁„„„„„„„ 瓦弄子„„„„„„„ | 乌 药„„„„„„„ 文 且„„„„„„„ | 火 硝„„„„„„„ 车前子„„„„„„„ | 乌 头„„„„„„„ 文 蛤„„„„„„„ | 方解石„„„„„„„ 车 前„„„„„„„ | 乌 梅„„„„„„„ 月 石„„„„„„„ | 方梗泽兰„„„„„„ 车前实„„„„„„„ | 乌梢蛇„„„„„„„ 六 断„„„„„„„ | 丑牛子„„„„„„„ 车前草„„„„„„„ | 乌 蛇„„„„„„„ 六神曲„„„„„„„ | 长生草„„„„„„„ 双 花„„„„„„„ | 乌 蜂„„„„„„„ 五 画 双 术„„„„„„„ | 乌贼骨„„„„„„„ 甘 遂„„„„„„„ | 干 葛„„„„„„„ 双 皮„„„„„„„ | 丹 参„„„„„„„ 甘 菊„„„„„„„ | 石 苇„„„„„„„ 双 叶„„„„„„„ | 丹 皮„„„„„„„ 甘菊花„„„„„„„ | 石 韦„„„„„„„ 双 蛸„„„„„„„ | 丹 砂„„„„„„„ 甘枸杞„„„„„„„ | 石榴皮„„„„„„„ 双钩藤„„„„„„„ | 见肿消„„„„„„„ 甘松香„„„„„„„ | 石榴壳„„„„„„„ 勾 藤„„„„„„„ | 贝 母„„„„„„„ 甘 草„„„„„„„ | 石莲子„„„„„„„ 升 麻„„„„„„„ | 风 藤„„„„„„„ 甘草梢„„„„„„„ | 石柱参„„„„„„„ 风化硝„„„„„„„ | 六 曲„„„„„„„ 甘草节„„„„„„„ | 石菖蒲„„„„„„„ 凤仙花子„„„„„„ | 六 汗„„„„„„„ 甘 松„„„„„„„ | 石胡荽„„„„„„„ 公丁香„„„„„„„ | 水 蛭„„„„„„„ 甘 石„„„„„„„ | 石 斛„„„„„„„ 公 英„„„„„„„ | 水鱼壳„„„„„„„ 石 合„„„„„„„ | 东 党„„„„„„„ 巴戟天„„„„„„„ | 水獭肝„„„„„„„ 石南藤„„„„„„„ | 东瓜子„„„„„„„ 巴 戟„„„„„„„ | 水菖蒲„„„„„„„ 石楠藤„„„„„„„ | 冬瓜子„„„„„„„ 192 石 燕„„„„„„„ | 冬瓜仁„„„„„„„ 龙 骨„„„„„„„ | 白 蔹„„„„„„„ 石 蟹„„„„„„„ | 冬 术„„„„„„„ 白 欠„„„„„„„ | 白 菊„„„„„„„ 石硫磺„„„„„„„ | 冬青子„„„„„„„ 白茅根„„„„„„„ | 白扁豆„„„„„„„ 石 黄„„„„„„„ | 东葵子„„„„„„„ 白 芷„„„„„„„ | 白胡椒„„„„„„„ 石钟乳„„„„„„„ | 冬虫草„„„„„„„ 白茯岑„„„„„„„ | 白豆蔻„„„„„„„ 石 膏„„„„„„„ | 冬虫夏草„„„„„„ 白 薇„„„„„„„ | 白 蔻„„„„„„„ 石 羔„„„„„„„ | 冬 花„„„„„„„ 白 眉„„„„„„„ | 白 扣„„„„„„„ 石决明„„„„„„„ | 冬桑叶„„„„„„„ 白洗皮„„„„„„„ | 白蔻仁„„„„„„„ 石 决„„„„„„„ | 仙鹤草„„„„„„„ 白癣皮„„„„„„„ | 白狗肠„„„„„„„ 龙胆草„„„„„„„ | 仙灵脾„„„„„„„ 白鲜皮„„„„„„„ | 白檀香„„„„„„„ 龙 胆„„„„„„„ | 仙 茅„„„„„„„ 白 前„„„„„„„ | 白鸡冠花„„„„„„ 龙牙败酱„„„„„„ | 仙 毛„„„„„„„ 白 幕„„„„„„„ | 白花蛇„„„„„„„ 龙 叶„„„„„„„ | 生 姜„„„„„„„ 白木耳„„„„„„„ | 白僵蚕„„„„„„„ 龙利叶„„„„„„„ | 生 军„„„„„„„ 白 术„„„„„„„ | 白燕窝„„„„„„„ 龙舌叶„„„„„„„ | 生 地„„„„„„„ 白附子„„„„„„„ | 白石英„„„„„„„ 龙眼肉„„„„„„„ | 生 花„„„„„„„ 白 附„„„„„„„ | 白 矾„„„„„„„ 龙牙草„„„„„„„ | 生晒参„„„„„„„ 白 芨„„„„„„„ | 白 砒„„„„„„„ 龙 脑„„„„„„„ | 白 芍„„„„„„„ 白 及„„„„„„„ | 白硇砂„„„„„„„ 龙涎香„„„„„„„ | 白芍药„„„„„„„ 白 参„„„„„„„ | 归 头„„„„„„„ 龙腹香„„„„„„„ | 白头翁„„„„„„„ 白糖参„„„„„„„ | 归 身„„„„„„„ 龙 衣„„„„„„„ | 白头公„„„„„„„ 白 果„„„„„„„ | 归 尾„„„„„„„ 龙 牙„„„„„„„ | 白药子„„„„„„„ 白果仁„„„„„„„ | 归 片„„„„„„„ 龙 齿„„„„„„„ | 白药脂„„„„„„„ 白花蛇舌草„„„„„ | 皮 硝„„„„„„„ 193 白通草„„„„„„„ | 瓜 络„„„„„„„ 玉 金„„„„„„„ | 北紫草„„„„„„„ 白 姜„„„„„„„ | 瓜蒌仁„„„„„„„ 玉 桂„„„„„„„ | 北 芪„„„„„„„ 白 丑„„„„„„„ | 瓜蒌子„„„„„„„ 玉蝴蝶„„„„„„„ | 北 祈„„„„„„„ 白蒺藜„„„„„„„ | 瓜蒌壳„„„„„„„ 艾 叶„„„„„„„ | 玄 参„„„„„„„ 白芥子„„„„„„„ | 瓜蒌根„„„„„„„ 艾 蒿„„„„„„„ | 玄 胡„„„„„„„ 瓜 蒂„„„„„„„ | 田三七„„„„„„„ 兄 针„„„„„„„ | 玄胡索„„„„„„„ 瓜 丁„„„„„„„ | 田七花„„„„„„„ 只 贝„„„„„„„ | 玄明粉„„„„„„„ 外菖蒲„„„„„„„ | 田鸡油„„„„„„„ 田 七„„„„„„„ | 半枫荷„„„„„„„ 外 合„„„„„„„ | 田基黄„„„„„„„ 田 漆„„„„„„„ | 半 夏„„„„„„„ 外菖扶„„„„„„„ | 四花青皮„„„„„„ 汉防己„„„„„„„ | 古羊藤„„„„„„„ 外胡连„„„„„„„ | 北细辛„„„„„„„ 汉 果„„„„„„„ | 丝瓜络„„„„„„„ 节菖蒲„„„„„„„ | 北 辛„„„„„„„ 辽细辛„„„„„„„ | 丝瓜壳„„„„„„„ 代赭石„„„„„„„ | 北防风„„„„„„„ 必 甲„„„„„„„ | 丝 子„„„„„„„ 代 盐„„„„„„„ | 北柴胡„„„„„„„ 必 拔„„„„„„„ | 丝 饼„„„„„„„ 台 乌„„„„„„„ | 北 胡„„„„„„„ 甲 珠„„„„„„„ | 边条参„„„„„„„ 台乌药„„„„„„„ | 北 杏„„„„„„„ 申 姜„„„„„„„ | 母丁香„„„„„„„ 台 党„„„„„„„ | 北五味„„„„„„„ 古 月„„„„„„„ 加 皮„„„„„„„ | 北 味„„„„„„„ 六 画 布楂叶„„„„„„„ | 北 茴„„„„„„„ 百 合„„„„„„„ | 西牛黄„„„„„„„ 末 药„„„„„„„ | 北常山„„„„„„„ 百 部„„„„„„„ | 西 黄„„„„„„„ 玉 竹„„„„„„„ | 北荆芥„„„„„„„ 百 足„„„„„„„ | 西五味„„„„„„„ 玉 茸„„„„„„„ | 北 党„„„„„„„ 米 党„„„„„„„ | 西洋参„„„„„„„ 玉 京„„„„„„„ | 北沙参„„„„„„„ 关砂苑„„„„„„„ | 虫 草„„„„„„„ 194 关蒺藜„„„„„„„ | 虫 退„„„„„„„ 地鳖虫„„„„„„„ | 延 胡„„„„„„„ 关白附„„„„„„„ | 虫 蜕„„„„„„„ 地 鳖„„„„„„„ | 延胡索„„„„„„„ 关木通„„„„„„„ | 芍 药„„„„„„„ 地 丁„„„„„„„ | 毕 拔„„„„„„„ 光藕节„„„„„„„ | 吉林参„„„„„„„ 地丁草„„„„„„„ | 朱 苓„„„„„„„ 芒 硝„„„„„„„ | 当 归„„„„„„„ 老鼠尾„„„„„„„ | 朱 砂„„„„„„„ 芎 „„„„„„„ | 当门子„„„„„„„ 老虎须„„„„„„„ | 犸 姜„„„„„„„ 西 芎„„„„„„„ | 来服子„„„„„„„ 各 香„„„„„„„ | 犸 肉„„„„„„„ 西 归„„„„„„„ | 来 丸„„„„„„„ 血箭草„„„„„„„ | 犸 骨„„„„„„„ 西 党„„„„„„„ | 朴 硝„„„„„„„ 血丹参„„„„„„„ | 自然铜„„„„„„„ 西秦艽„„„„„„„ | 尖 槟„„„„„„„ 血 珀„„„„„„„ | 好 本„„„„„„„ 西 艽„„„„„„„ | 尖 贝„„„„„„„ 血 竭„„„„„„„ | 存 交„„„„„„„ 西砂仁„„„„„„„ | 羊藿叶„„„„„„„ 血 杰„„„„„„„ | 有 利„„„„„„„ 羊 各„„„„„„„ | 全 虫„„„„„„„ 血余炭„„„„„„„ | 肉 叩„„„„„„„ 羊起石„„„„„„„ | 全 蝎„„„„„„„ 血 藤„„„„„„„ | 肉豆蔻„„„„„„„ 扫帚子„„„„„„„ | 合欢花„„„„„„„ 血 燕„„„„„„„ | 肉 蔻„„„„„„„ 地 榆„„„„„„„ | 合欢皮„„„„„„„ 全 归„„„„„„„ | 肉 扣„„„„„„„ 地 于„„„„„„„ | 竹 蜂„„„„„„„ 肉 果„„„„„„„ | 红狼毒„„„„„„„ 地 精„„„„„„„ | 竹筒蜂„„„„„„„ 肉 桂„„„„„„„ | 红丹参„„„„„„„ 地肤子„„„„„„„ | 竹 黄„„„„„„„ 肉桂子„„„„„„„ | 红 枣„„„„„„„ 地耳草„„„„„„„ | 竹 叶„„„„„„„ 肉 蓉„„„„„„„ | 红小豆„„„„„„„ 地骨皮„„„„„„„ | 竹二青„„„„„„„ 肉苁蓉„„„„„„„ | 红 豆„„„„„„„ 地 骨„„„„„„„ | 竹 茹„„„„„„„ 团鱼甲„„„„„„„ | 红豆蔻„„„„„„„ 地 龙„„„„„„„ | 竹 苓„„„„„„„ 灯 心„„„„„„„ | 红 蔻„„„„„„„ 195 灯心草„„„„„„„ | 红 扣„„„„„„„ 赤 箭„„„„„„„ | 花旗参„„„„„„„ 灯 草„„„„„„„ | 红娘子„„„„„„„ 赤 芝„„„„„„„ | 花乳石„„„„„„„ 灯 芯„„„„„„„ | 红 娘„„„„„„„ 赤小豆„„„„„„„ | 花蕊石„„„„„„„ 决明子„„„„„„„ | 红娘虫„„„„„„„ 赤 豆„„„„„„„ | 苁 蓉„„„„„„„ 刘寄奴„„„„„„„ | 红姑娘„„„„„„„ 赤石脂„„„„„„„ | 芜 荑„„„„„„„ 冰 片„„„„„„„ | 红棉花„„„„„„„ 芡 实„„„„„„„ | 芸 红„„„„„„„ 江 子„„„„„„„ | 红大戟„„„„„„„ 芮 仁„„„„„„„ | 芦 荟„„„„„„„ 江枳壳„„„„„„„ | 红芽大戟„„„„„„ 苍耳子„„„„„„„ | 芦巴子„„„„„„„ 吐丝子„„„„„„„ | 红茜根„„„„„„„ 苍 耳„„„„„„„ | 芦 根„„„„„„„ 防 己„„„„„„„ | 红茜草„„„„„„„ 苍 术„„„„„„„ | 苇 茎„„„„„„„ 防 人„„„„„„„ | 红 丹„„„„„„„ 苏 子„„„„„„„ | 苇 根„„„„„„„ 防 风„„„„„„„ | 红 砒„„„„„„„ 苏 叶„„„„„„„ | 汞 „„„„„„„ 红 参„„„„„„„ | 红 花„„„„„„„ 苏 梗„„„„„„„ | 扶 黄„„„„„„„ 红杞子„„„„„„„ | 红蓝花„„„„„„„ 苏 木„„„„„„„ | 李 仁„„„„„„„ 红丝线„„„„„„„ | 红马连鞍„„„„„„ 苏方木„„„„„„„ | 杏 仁„„„„„„„ 红紫草„„„„„„„ | 戎 盐„„„„„„„ 芥 子„„„„„„„ | 杜 仲„„„„„„„ 亚麻子„„„„„„„ | 伏 毛„„„„„„„ 芥 穗„„„„„„„ | 杞 子„„„„„„„ 祁 艾„„„„„„„ 芫 花„„„„„„„ | 抚 芎„„„„„„„ 花 椒„„„„„„„ | 麦 蘖„„„„„„„ 七 画 麦 芽„„„„„„„ | 吹风散„„„„„„„ 赤 参„„„„„„„ | 花槟榔„„„„„„„ 麦 冬„„„„„„„ | 吹干子„„„„„„„ 赤茯苓„„„„„„„ | 花 粉„„„„„„„ 麦门冬„„„„„„„ | 佛手柑„„„„„„„ 赤 芍„„„„„„„ | 花 蛇„„„„„„„ 连 翘„„„„„„„ | 佛 手„„„„„„„ 赤芍药„„„„„„„ | 花龙骨„„„„„„„ 196 连 召„„„„„„„ | 佛 片„„„„„„„ 龟 板„„„„„„„ | 苡 仁„„„„„„„ 连 乔„„„„„„„ | 伸筋藤„„„„„„„ 龟板胶„„„„„„„ | 阿片壳„„„„„„„ 怀山药„„„„„„„ | 饭 术„„„„„„„ 龟 胶„„„„„„„ | 阿 胶„„„„„„„ 怀牛七„„„„„„„ | 饭 党„„„„„„„ 纹 党„„„„„„„ | 阿胶珠„„„„„„„ 怀牛膝„„„„„„„ | 牡丹皮„„„„„„„ 远 志„„„„„„„ | 阿 魏„„„„„„„ 均 姜„„„„„„„ | 牡 丹„„„„„„„ 远志肉„„„„„„„ | 附 子„„„„„„„ 均 仁„„„„„„„ | 牡 蛎„„„„„„„ 远志通„„„„„„„ | 附 片„„„„„„„ 均 子„„„„„„„ | 何首乌„„„„„„„ 志 肉„„„„„„„ | 陀 僧„„„„„„„ 均 布„„„„„„„ | 谷 精„„„„„„„ 志 玉„„„„„„„ | 陈 皮„„„„„„„ 君 肉„„„„„„„ | 谷精珠„„„„„„„ 补骨脂„„„„„„„ | 陈棕炭„„„„„„„ 君 仁„„„„„„„ | 谷精草„„„„„„„ 沙 姜„„„„„„„ | 还魂草„„„„„„„ 君 子„„„„„„„ | 谷 芽„„„„„„„ 沙苑蒺藜„„„„„„ | 走马胎„„„„„„„ 灵芝菌„„„„„„„ | 谷 虫„„„„„„„ 沙 参„„„„„„„ | 走马风„„„„„„„ 灵 芝„„„„„„„ | 皂 刺„„„„„„„ 沙苑子„„„„„„„ | 豆 蔻„„„„„„„ 灵芝草„„„„„„„ | 皂 角„„„„„„„ 没 药„„„„„„„ | 驴皮胶„„„„„„„ 灵 仙„„„„„„„ | 皂角刺„„„„„„„ 没石子„„„„„„„ | 鸡肫皮„„„„„„„ 灵磁石„„„„„„„ | 皂 矾„„„„„„„ 没食子„„„„„„„ | 鸡内金„„„„„„„ 忍冬花„„„„„„„ | 角 刺„„„„„„„ 诃 子„„„„„„„ | 鸡冠花„„„„„„„ 吴茱萸„„„„„„„ | 条 党„„„„„„„ 诃藜勒„„„„„„„ | 鸡血藤„„„„„„„ 吴 萸„„„„„„„ | 条 岑„„„„„„„ 沉 香„„„„„„„ | 鸡蛋花„„„„„„„ 吴 于„„„„„„„ | 希 迁„„„„„„„ 辰 砂„„„„„„„ | 鸡头米„„„„„„„ 旱莲草„„„„„„„ | 希 仙„„„„„„„ 辛荑花„„„„„„„ | 鸡骨香„„„„„„„ 余粮石„„„„„„„ | 苡 米„„„„„„„ 辛 荑„„„„„„„ | 鸡骨草„„„„„„„ 197 良 姜„„„„„„„ | 鸡肠风„„„„„„„ 茅 术„„„„„„„ | 刺桐皮„„„„„„„ 呈茄子„„„„„„„ | 鸡骨常山„„„„„„ 茅 根„„„„„„„ | 刺猬皮„„„„„„„ 青木香„„„„„„„ | 杭白芷„„„„„„„ 英栗壳„„„„„„„ | 别直参„„„„„„„ 青箱子„„„„„„„ | 杭 芍„„„„„„„ 板蓝根„„„„„„„ | 软芦根„„„„„„„ 青 果„„„„„„„ | 杭 菊„„„„„„„ 明 党„„„„„„„ | 竺 黄„„„„„„„ 青 皮„„„„„„„ | 枝花头„„„„„„„ 明党参„„„„„„„ | 竺 王„„„„„„„ 青橘皮„„„„„„„ | 枝 子„„„„„„„ 明天冬„„„„„„„ | 金古榄„„„„„„„ 青 蒿„„„„„„„ | 枇杷叶„„„„„„„ 明天麻„„„„„„„ | 金果榄„„„„„„„ 青 矾„„„„„„„ | 杷 叶„„„„„„„ 明乳香„„„„„„„ | 金狗头„„„„„„„ 青牛胆„„„„„„„ | 松 节„„„„„„„ 明 矾„„„„„„„ | 金毛狗脊„„„„„„ 青 盐„„„„„„„ | 松筋藤„„„„„„„ 明雄黄„„„„„„„ | 金狗脊„„„„„„„ 青礞石„„„„„„„ | 枫 实„„„„„„„ 炒乳香„„„„„„„ | 金樱子„„„„„„„ 青 黛„„„„„„„ | 枫香果„„„„„„„ 乳 香„„„„„„„ | 金樱肉„„„„„„„ 青 代„„„„„„„ | 环 草„„„„„„„ 乳香珠„„„„„„„ | 金英子„„„„„„„ 苘麻子„„„„„„„ | 环草石斛„„„„„„ 固 脂„„„„„„„ | 金钱草„„„„„„„ 苦石连„„„„„„„ | 玫瑰花„„„„„„„ 国 老„„„„„„„ | 金线重楼„„„„„„ 苦杏仁„„„„„„„ | 玫 瑰„„„„„„„ 罗汉果„„„„„„„ | 金铃子„„„„„„„ 苦 蒿„„„„„„„ | 郁李仁„„„„„„„ 罗仙子„„„„„„„ | 金银花„„„„„„„ 苦 参„„„„„„„ | 郁 李„„„„„„„ 屈 金„„„„„„„ | 金蝉花„„„„„„„ 苦羊藤„„„„„„„ | 郁 金„„„„„„„ 屈头鸡„„„„„„„ | 金礞石„„„„„„„ 苦胆草„„„„„„„ | 刺儿菜„„„„„„„ 败酱草„„„„„„„ | 金牛胆„„„„„„„ 苦桔梗„„„„„„„ | 刺藓菜„„„„„„„ 败龟板„„„„„„„ | 金丝熊胆„„„„„„ 茅苍术„„„„„„„ | 刺蒺藜„„„„„„„ 昆 布„„„„„„„ | 金沸草花„„„„„„ 198 昆 姜„„„„„„„ | 金线吊芙蓉„„„„„ 法 夏„„„„„„„ | 鱼鳔胶„„„„„„„ 具 麦„„„„„„„ | 金边蚂蝗„„„„„„ 法半夏„„„„„„„ | 鱼 胶„„„„„„„ 虎 骨„„„„„„„ | 炙龟板„„„„„„„ 泡苍术„„„„„„„ | 鱼脑石„„„„„„„ 虎胫骨„„„„„„„ | 炙鳖甲„„„„„„„ 泡沙参„„„„„„„ | 鱼首石„„„„„„„ 狗 脊„„„„„„„ | 制南星„„„„„„„ 油玉桂„„„„„„„ | 鱼腥草„„„„„„„ 狗屎木皮„„„„„„ | 制川乌„„„„„„„ 油松节„„„„„„„ | 於 术„„„„„„„ 狗 肾„„„„„„„ | 制首乌„„„„„„„ 卷 柏„„„„„„„ | 波 扣„„„„„„„ 狗 鞭„„„„„„„ | 贯 众„„„„„„„ 官 桂„„„„„„„ | 祈 艾„„„„„„„ 贯 仲„„„„„„„ | 京半夏„„„„„„„ 官 燕„„„„„„„ | 祈 蛇„„„„„„„ 知 母„„„„„„„ | 京菖蒲„„„„„„„ 定风草„„„„„„„ | 建 曲„„„„„„„ 使君子„„„„„„„ | 京三苓„„„„„„„ 空沙参„„„„„„„ | 建泽泻„„„„„„„ 参 叶„„„„„„„ | 京 芍„„„„„„„ 京 芥„„„„„„„ | 建莲肉„„„„„„„ 参三七„„„„„„„ | 京赤芍„„„„„„„ 枣 仁„„„„„„„ | 羌 活„„„„„„„ 佩 兰„„„„„„„ | 京 子„„„„„„„ 枣 皮„„„„„„„ | 羌 虫„„„„„„„ 佩兰草„„„„„„„ | 呵 子„„„„„„„ 坤 草„„„„„„„ 侧 柏„„„„„„„ | 学 虱„„„„„„„ 九 画 侧柏子„„„„„„„ | 学 失„„„„„„„ 芘澄茄„„„„„„„ | 荆 芥„„„„„„„ 侧柏叶„„„„„„„ | 炉甘石„„„„„„„ 芘 茇„„„„„„„ | 荆芥穗„„„„„„„ 所 阳„„„„„„„ | 夜明砂„„„„„„„ 茶 辣„„„„„„„ | 荆三棱„„„„„„„ 细 辛„„„„„„„ | 夜交藤„„„„„„„ 茯 苓„„„„„„„ | 茜 草„„„„„„„ 泽 兰„„„„„„„ | 夜合花„„„„„„„ 茯苓皮„„„„„„„ | 茜 根„„„„„„„ 泽 败„„„„„„„ | 夜合皮„„„„„„„ 茯 神„„„„„„„ | 茜草根„„„„„„„ 泽 泻„„„„„„„ | 鱼 鳔„„„„„„„ 荞 白„„„„„„„ | 茵 陈„„„„„„„ 199 草 节„„„„„„„ | 茵陈蒿„„„„„„„ 柿子把„„„„„„„ | 蛤蟆油„„„„„„„ 草豆蔻„„„„„„„ | 茵陈草„„„„„„„ 柿霜饼„„„„„„„ | 哈蚂油„„„„„„„ 草 扣„„„„„„„ | 荔枝核„„„„„„„ 柿 霜„„„„„„„ | 哈士蟆油„„„„„„ 草 蔻„„„„„„„ | 荔 核„„„„„„„ 柯 子„„„„„„„ | 蚤 休„„„„„„„ 草蔻仁„„„„„„„ | 荔 仁„„„„„„„ 括丹皮„„„„„„„ | 春白皮„„„„„„„ 草 乌„„„„„„„ | 药虱药„„„„„„„ 南沙参„„„„„„„ | 春砂仁„„„„„„„ 草乌头„„„„„„„ | 药 曲„„„„„„„ 南 星„„„„„„„ | 威灵仙„„„„„„„ 草决明„„„„„„„ | 枸杞子„„„„„„„ 南杏仁„„„„„„„ | 砂 仁„„„„„„„ 草 果„„„„„„„ | 枸 杞„„„„„„„ 南 滕„„„„„„„ | 厚 朴„„„„„„„ 草果仁„„„„„„„ | 枸杞根皮„„„„„„ 南天仙子„„„„„„ | 厚朴花„„„„„„„ 茨 实„„„„„„„ | 柏子仁„„„„„„„ 南 沉„„„„„„„ | 珊 瑚„„„„„„„ 茴 香„„„„„„„ | 柏 实„„„„„„„ 南蛇勒子„„„„„„ | 珍 珠„„„„„„„ 茺蔚子„„„„„„„ | 柏 叶„„„„„„„ 南五加皮„„„„„„ | 珍珠末„„„„„„„ 茺玉子„„„„„„„ | 枯 苓„„„„„„„ 胡 连„„„„„„„ | 珍珠母„„„„„„„ 茹 „„„„„„„ | 枯 矾„„„„„„„ 胡黄连„„„„„„„ | 玳 瑁„„„„„„„ 柱实子„„„„„„„ | 胡巴子„„„„„„„ 胡麻子„„„„„„„ | 轻 粉„„„„„„„ 柱 角„„„„„„„ | 胡 椒„„„„„„„ 胡麻仁„„„„„„„ | 虻 虫„„„„„„„ 枳 子„„„„„„„ | 胡 首„„„„„„„ 胡 麻„„„„„„„ | 蚂 蝗„„„„„„„ 枳 壳„„„„„„„ | 胆南星„„„„„„„ 胡芦巴„„„„„„„ | 骨 皮„„„„„„„ 枳 实„„„„„„„ | 胆 星„„„„„„„ 骨碎补„„„„„„„ | 禹余粮„„„„„„„ 柿 蒂„„„„„„„ | 胆 草„„„„„„„ 韭菜子„„„„„„„ | 禹白附„„„„„„„ 柿 萼„„„„„„„ | 胆 矾„„„„„„„ 韭 子„„„„„„„ | 孩儿茶„„„„„„„ 柿 丁„„„„„„„ | 胖大海„„„„„„„ 顺律草„„„„„„„ | 孩儿参„„„„„„„ 200 将 军„„„„„„„ | 星 朴„„„„„„„ 泻 叶„„„„„„„ | 活 石„„„„„„„ 独脚仙茅„„„„„„ | 钩 丁„„„„„„„ 闽 泻„„„„„„„ | 胎 盘„„„„„„„ 独 活„„„„„„„ | 钩 藤„„„„„„„ 穿破石„„„„„„„ | 咸秋石„„„„„„„ 独脚莲„„„„„„„ | 钟乳石„„„„„„„ 穿山甲„„„„„„„ | 盆秋石„„„„„„„ 重 楼„„„„„„„ | 秋 石„„„„„„„ 姜 皮„„„„„„„ | 牵牛子„„„„„„„ 复盆子„„„„„„„ | 砒 石„„„„„„„ 姜 黄„„„„„„„ | 故 芷„„„„„„„ 复 花„„„„„„„ | 砒 霜„„„„„„„ 姜 王„„„„„„„ | 故 子„„„„„„„ 急性子„„„„„„„ | 首乌藤„„„„„„„ 姜 活„„„„„„„ | 神 曲„„„„„„„ 香 橼„„„„„„„ | 首 乌„„„„„„„ 姜半夏„„„„„„„ | 信 石„„„„„„„ 香橼片„„„„„„„ | 疬子草„„„„„„„ 活磁石„„„„„„„ | 鸦胆子„„„„„„„ 香 圆„„„„„„„ | 亭力子„„„„„„„ 十 画 香圆片„„„„„„„ | 迷蒙花„„„„„„„ 高丽参„„„„„„„ | 党 参„„„„„„„ 香白芷„„„„„„„ | 前 胡„„„„„„„ 高利参„„„„„„„ | 粉甘草„„„„„„„ 香 附„„„„„„„ | 前 仁„„„„„„„ 高良参„„„„„„„ | 粉 草„„„„„„„ 香附子„„„„„„„ | 省头草„„„„„„„ 浙贝母„„„„„„„ | 粉灵仙„„„„„„„ 香独活„„„„„„„ | 扁 豆„„„„„„„ 浙 贝„„„„„„„ | 粉葛根„„„„„„„ 香 蒿„„„„„„„ | 扁豆花„„„„„„„ 益智仁„„„„„„„ | 粉沙参„„„„„„„ 香 薷„„„„„„„ | 扁 柏„„„„„„„ 益 智„„„„„„„ | 粉丹皮„„„„„„„ 香 于„„„„„„„ | 扁 速„„„„„„„ 益智子„„„„„„„ | 粉葛花„„„„„„„ 香 菇„„„„„„„ | 洋 参„„„„„„„ 益母草„„„„„„„ | 粉防己„„„„„„„ 香 鼓„„„„„„„ | 津 梗„„„„„„„ 益母子„„„„„„„ | 消 石„„„„„„„ 香 松„„„„„„„ | 炮附子„„„„„„„ 益母艾„„„„„„„ | 浮小麦„„„„„„„ 禹粮石„„„„„„„ | 炮 甲„„„„„„„ 凌霄花„„„„„„„ | 浮 麦„„„„„„„ 201 凌霄花根„„„„„„ | 浮海石„„„„„„„ 莨菪子„„„„„„„ | 素兄针„„„„„„„ 宽筋藤„„„„„„„ | 浮水石„„„„„„„ 桂 子„„„„„„„ | 秦 归„„„„„„„ 扶 石„„„„„„„ | 桃 仁„„„„„„„ 桂 枝„„„„„„„ | 秦 艽„„„„„„„ 浮 萍„„„„„„„ | 桃核仁„„„„„„„ 桂 丁„„„„„„„ | 秦 皮„„„„„„„ 莪 术„„„„„„„ | 桃 核„„„„„„„ 桂 心„„„„„„„ | 夏枯草„„„„„„„ 莎草根„„„„„„„ | 桃子仁„„„„„„„ 桂元肉„„„„„„„ | 夏枯球„„„„„„„ 莱菔子„„„„„„„ | 栝蒌皮„„„„„„„ 留 行„„„„„„„ | 桑白皮„„„„„„„ 莲 子„„„„„„„ | 栝蒌根„„„„„„„ 留求子„„„„„„„ | 桑根皮„„„„„„„ 莲 实„„„„„„„ | 桔 梗„„„„„„„ 狼牙草„„„„„„„ | 桑 皮„„„„„„„ 莲 米„„„„„„„ | 桔 络„„„„„„„ 狼 毒„„„„„„„ | 桑 白„„„„„„„ 莲 肉„„„„„„„ | 桔 核„„„„„„„ 臭椿皮„„„„„„„ | 桑寄生„„„„„„„ 莲蓬子„„„„„„„ | 桔 红„„„„„„„ 臭阿魏„„„„„„„ | 桑 枝„„„„„„„ 莲 心„„„„„„„ | 破布叶„„„„„„„ 臭屁虫„„„„„„„ | 桑螵蛸„„„„„„„ 莲 芯„„„„„„„ | 破故纸„„„„„„„ 臭 黄„„„„„„„ | 桑 蛸„„„„„„„ 莲 蕊„„„„„„„ | 破故脂„„„„„„„ 臭芜荑„„„„„„„ | 寄 生„„„„„„„ 莲花蕊„„„„„„„ | 通关豆„„„„„„„ 鬼羽箭„„„„„„„ | 钱串草„„„„„„„ 莲 蓬„„„„„„„ | 通 草„„„„„„„ 倭硫磺„„„„„„„ | 海风藤„„„„„„„ 莲蓬壳„„„„„„„ | 通脱木„„„„„„„ 徐长卿„„„„„„„ | 海桐皮„„„„„„„ 莲子心„„„„„„„ | 真 珠„„„„„„„ 射 干„„„„„„„ | 海 草„„„„„„„ 莲 叶„„„„„„„ | 柴 胡„„„„„„„ 射 香„„„„„„„ | 海 藻„„„„„„„ 莲 须„„„„„„„ | 素馨花„„„„„„„ 蚕 砂„„„„„„„ | 海金砂„„„„„„„ 莲 房„„„„„„„ | 素馨针„„„„„„„ 蚕 屎„„„„„„„ | 海螵蛸„„„„„„„ 荷 叶„„„„„„„ | 素 馨„„„„„„„ 蚝 壳„„„„„„„ | 海 蛸„„„„„„„ 202 蚧 蛇„„„„„„„ | 海 马„„„„„„„ 黄药子„„„„„„„ | 蛇床子„„„„„„„ 铁脚威灵仙„„„„„ | 海 龙„„„„„„„ 黄药脂„„„„„„„ | 蛇 蜕„„„„„„„ 铁灵仙„„„„„„„ | 海 咀„„„„„„„ 黄花地丁„„„„„„ | 蛇 退„„„„„„„ 铁扫把子„„„„„„ | 海 石„„„„„„„ 黄 柏„„„„„„„ | 蚯 蚓„„„„„„„ 桑椹子„„„„„„„ | 海浮石„„„„„„„ 黄 藤„„„„„„„ | 猫 藓„„„„„„„ 桑 椹„„„„„„„ | 海蛤壳„„„„„„„ 黄 独„„„„„„„ | 猫爪草„„„„„„„ 桑 果„„„„„„„ | 海 钻„„„„„„„ 黄 丹„„„„„„„ | 猪牙皂„„„„„„„ 桑 枣„„„„„„„ | 豹 骨„„„„„„„ 黄 檗„„„„„„„ | 猪 苓„„„„„„„ 桑 寄„„„„„„„ | 铅 丹„„„„„„„ 黄饭花„„„„„„„ | 绵 芪„„„„„„„ 桑 叶„„„„„„„ 黄花草„„„„„„„ | 绵大戟„„„„„„„ 黄 草„„„„„„„ | 绵茵陈„„„„„„„ 十 一 画 黄牛香„„„„„„„ | 绵 陈„„„„„„„ 黄 连„„„„„„„ | 萆 „„„„„„„ 萝卜子„„„„„„„ | 银 胡„„„„„„„ 黄连藤„„„„„„„ | 萎 蕤„„„„„„„ 银柴胡„„„„„„„ | 淡秋石„„„„„„„ 黄狗头„„„„„„„ | 萸 肉„„„„„„„ 银 杏„„„„„„„ | 旋覆花„„„„„„„ 黄茅荡„„„„„„„ | 菟丝子„„„„„„„ 银 花„„„„„„„ | 鹿衔草„„„„„„„ 黄 芪„„„„„„„ | 菊 花„„„„„„„ 银 朱„„„„„„„ | 鹿含草„„„„„„„ 黄 蓍„„„„„„„ | 菖 蒲„„„„„„„ 银 耳„„„„„„„ | 鹿 酱„„„„„„„ 黄 祈„„„„„„„ | 栀 子„„„„„„„ 铜 绿„„„„„„„ | 鹿 茸„„„„„„„ 黄 姜„„„„„„„ | 常 山„„„„„„„ 铜 青„„„„„„„ | 鹿 胶„„„„„„„ 黄 芩„„„„„„„ | 硇 砂„„„„„„„ 假花生„„„„„„„ | 鹿 角„„„„„„„ 黄常山„„„„„„„ | 救必应„„„„„„„ 假芝麻„„„„„„„ | 鹿角胶„„„„„„„ 黄 精„„„„„„„ | 蛇舌草„„„„„„„ 甜石莲„„„„„„„ | 鹿角霜„„„„„„„ 黄栀子„„„„„„„ | 蛇利草„„„„„„„ 203 甜葶苈„„„„„„„ | 鹿 筋„„„„„„„ 十 二 画 甜瓜蒂„„„„„„„ | 鹿尾巴„„„„„„„ 蒌 根„„„„„„„ | 棕 板„„„„„„„ 麻 黄„„„„„„„ | 鹿 尾„„„„„„„ 蒌 仁„„„„„„„ | 棕 炭„„„„„„„ 麻黄根„„„„„„„ | 羚羊角„„„„„„„ 蒌 壳„„„„„„„ | 粟 壳„„„„„„„ 麻 王„„„„„„„ | 羚 角„„„„„„„ 葛 花„„„„„„„ | 琥 珀„„„„„„„ 麻 子„„„„„„„ | 密陀僧„„„„„„„ 葛 根„„„„„„„ | 斑 蝥„„„„„„„ 麻子仁„„„„„„„ | 密蒙花„„„„„„„ 葫芦巴„„„„„„„ | 斑蝥虫„„„„„„„ 麻 仁„„„„„„„ | 续 断„„„„„„„ 葶苈子„„„„„„„ | 斑毛虫„„„„„„„ 麻布叶„„„„„„„ | 续随子„„„„„„„ 葶 力„„„„„„„ | 斑 猫„„„„„„„ 商 陆„„„„„„„ | 脚鱼壳„„„„„„„ 蓄„„„„„„„ | 硫 磺„„„„„„„ 淫羊藿„„„„„„„ | 野山参„„„„„„„ 葵 子„„„„„„„ | 硫酸铜„„„„„„„ 清半夏„„„„„„„ | 野菊花„„„„„„„ 款冬花„„„„„„„ | 雄 黄„„„„„„„ 淡竹叶„„„„„„„ | 野鸡冠花子„„„„„ 款 冬„„„„„„„ | 雄黄精„„„„„„„ 淡竹茹„„„„„„„ | 野芝麻„„„„„„„ 楮实子„„„„„„„ | 雄 精„„„„„„„ 淡吴萸„„„„„„„ | 雪上一支蒿„„„„„ 椒 目„„„„„„„ | 紫 扣„„„„„„„ 淡豆鼓„„„„„„„ | 雪 耳„„„„„„„ 棕榈皮„„„„„„„ | 紫扣仁„„„„„„„ 淡鱼古„„„„„„„ | 淮木通„„„„„„„ 棕树皮„„„„„„„ | 紫 苑„„„„„„„ 淮 通„„„„„„„ | 梅花冰片„„„„„„ 棕 榈„„„„„„„ | 紫 菀„„„„„„„ 淮 药„„„„„„„ | 朱 砂„„„„„„„ 棕 皮„„„„„„„ | 紫 苏„„„„„„„ 淮 山„„„„„„„ | 晚蚕砂„„„„„„„ 棕 骨„„„„„„„ 淮山药„„„„„„„ | 绿升麻„„„„„„„ 紫苏叶„„„„„„„ | 蛤蟆桨„„„„„„„ 兜 铃„„„„„„„ | 绿 矾„„„„„„„ 紫苏梗„„„„„„„ | 黑 丑„„„„„„„ 梅 片„„„„„„„ 紫苏子„„„„„„„ | 黑白丑„„„„„„„ 204 紫 草„„„„„„„ | 黑胡椒„„„„„„„ 蛤蟆酥„„„„„„„ | 鹅管石„„„„„„„ 紫花地丁„„„„„„ | 黑 草„„„„„„„ 鹅不食草„„„„„„ | 榔 玉„„„„„„„ 紫地丁„„„„„„„ | 黑苏子„„„„„„„ 鹅不食„„„„„„„ | 锁 阳„„„„„„„ 紫荆皮„„„„„„„ | 黑 枣„„„„„„„ 焰 硝„„„„„„„ | 犀 角„„„„„„„ 紫京皮„„„„„„„ | 黑须公„„„„„„„ 彭鱼腮„„„„„„„ | 滑石粉„„„„„„„ 紫梢花„„„„„„„ | 黑 参„„„„„„„ 童 参„„„„„„„ | 滑 石„„„„„„„ 紫霄花„„„„„„„ | 黑元参„„„„„„„ 十 三 画 紫草茸„„„„„„„ | 黑儿茶„„„„„„„ 猴 骨„„„„„„„ | 槐花米„„„„„„„ 紫草根„„„„„„„ | 黑附片„„„„„„„ 猴子骨„„„„„„„ | 椿 皮„„„„„„„ 紫草胶„„„„„„„ | 黑墨草„„„„„„„ 猴子肉„„„„„„„ | 椿白皮„„„„„„„ 紫丹参„„„„„„„ | 番泻叶„„„„„„„ 猴 肉„„„„„„„ | 椿根皮„„„„„„„ 紫葳花„„„„„„„ | 番木鳖子„„„„„„ 猴子枣„„„„„„„ | 楝 子„„„„„„„ 紫葳根„„„„„„„ | 番红花„„„„„„„ 猴 枣„„„„„„„ | 楝 实„„„„„„„ 紫 萍„„„„„„„ | 象 贝„„„„„„„ 猴 姜„„„„„„„ | 雷 丸„„„„„„„ 紫背浮萍„„„„„„ | 象牙丝„„„„„„„ 蒺 藜„„„„„„„ | 雷 实„„„„„„„ 紫 芝„„„„„„„ | 象牙屑„„„„„„„ 蒺藜子„„„„„„„ | 硼 砂„„„„„„„ 紫河车„„„„„„„ | 象 胆„„„„„„„ 蓖麻子„„„„„„„ | 新会皮„„„„„„„ 紫石英„„„„„„„ | 象 皮„„„„„„„ 蓝 靛„„„„„„„ | 滇 七„„„„„„„ 紫硇砂„„„„„„„ | 猬 皮„„„„„„„ 蓝 矾„„„„„„„ | 滇三七„„„„„„„ 蛤 壳„„„„„„„ | 智 仁„„„„„„„ 楂 肉„„„„„„„ | 滇 漆„„„„„„„ 蛤 粉„„„„„„„ | 寒水石„„„„„„„ 楂 片„„„„„„„ | 蜀 椒„„„„„„„ 蛤 蚧„„„„„„„ | 寒雀粪„„„„„„„ 槐 花„„„„„„„ | 蜈 蚣„„„„„„„ 蛤蚧蛇„„„„„„„ | 然 铜„„„„„„„ 槐 米„„„„„„„ | 蜂 巢„„„„„„„ 205 槐 实„„„„„„„ | 蜂 房„„„„„„„ 蕤仁肉„„„„„„„ | 蝉 花„„„„„„„ 槐 角„„„„„„„ | 蜂 蜜„„„„„„„ 蕤核仁„„„„„„„ | 肇 实„„„„„„„ 槐角子„„„„„„„ | 锦地罗„„„„„„„ 管 仲„„„„„„„ | 磁 石„„„„„„„ 槐 蕊„„„„„„„ | 锦大黄„„„„„„„ 熊 胆„„„„„„„ | 罂粟壳„„„„„„„ 锦 军„„„„„„„ | 路路通„„„„„„„ 熊胆木„„„„„„„ | 漏 芦„„„„„„„ 锦纹黄„„„„„„„ | 碎 补„„„„„„„ 酸枣仁„„„„„„„ | 蜜 糖„„„„„„„ 鼠粘子„„„„„„„ | 腹 皮„„„„„„„ 酸枣皮„„„„„„„ | 缩 砂„„„„„„„ 蒲公英„„„„„„„ | 腹 毛„„„„„„„ 缩砂密„„„„„„„ 蒲 黄„„„„„„„ | 蓬莪术„„„„„„„ 十 五 画 廉 珠„„„„„„„ | 蓬 术„„„„„„„ 蕲 蛇„„„„„„„ | 熟附子„„„„„„„ 鲍鱼壳„„„„„„„ | 蓬 砂„„„„„„„ 白„„„„„„„ | 熟 附„„„„„„„ 煅磁石„„„„„„„ | 蒙 花„„„„„„„ 赭 石„„„„„„„ | 熟附片„„„„„„„ 煅龙骨„„„„„„„ | 福 花„„„„„„„ 樗白皮„„„„„„„ | 熟川乌„„„„„„„ 煅甘石„„„„„„„ | 腻 粉„„„„„„„ 樗根皮„„„„„„„ | 熟 夏„„„„„„„ 腰 黄„„„„„„„ 樟 脑„„„„„„„ | 蝎 子„„„„„„„ 十 四 画 樟 粉„„„„„„„ | 蝎 尾„„„„„„„ 榕树须„„„„„„„ | 蔓荆子„„„„„„„ 樟 老„„„„„„„ | 蝎 梢„„„„„„„ 槟 榔„„„„„„„ | 蔓荆实„„„„„„„ 潼沙苑„„„„„„„ | 墨鱼骨„„„„„„„ 槟 片„„„„„„„ | 莶草„„„„„„„ 潼蒺藜„„„„„„„ | 蝙蝠屎„„„„„„„ 槟榔玉„„„„„„„ | 莶„„„„„„„ 鹤 虱„„„„„„„ | 摩犀角„„„„„„„ 榴 皮„„„„„„„ | 蝉 退„„„„„„„ 僵 蚕„„„„„„„ | 稻 芽„„„„„„„ 蕤 仁„„„„„„„ | 蝉 蜕„„„„„„„ 寮刁竹„„„„„„„ | 榧 子„„„„„„„ 蕤 核„„„„„„„ | 蝉 衣„„„„„„„ 熟 地„„„„„„„ | 榧 实„„„„„„„ 206 熟地黄„„„„„„„ | 澄茄子„„„„„„„ 覆 盆„„„„„„„ | 藕 节„„„„„„„ 覆 花„„„„„„„ | 藕 实„„„„„„„ 十 六 画 麦„„„„„„„ | 藕 叶„„„„„„„ 薤 白„„„„„„„ | 橘 皮„„„„„„„ 藤防己„„„„„„„ | 藕节巴„„„„„„„ 薤白头„„„„„„„ | 橄 榄„„„„„„„ 藤黄连„„„„„„„ 橘 络„„„„„„„ | 糖罐子„„„„„„„ 十 九 画 橘 核„„„„„„„ | 糖刺果„„„„„„„ 橘 红„„„„„„„ | 薄 荷„„„„„„„ 藿 香„„„„„„„ | 蟾 酥„„„„„„„ 橘 仁„„„„„„„ | 薄荷脑„„„„„„„ 麒麟血„„„„„„„ | 鳖 甲„„„„„„„ 橘红皮„„„„„„„ | 薄荷冰„„„„„„„ 二 十 画 薯 蓣„„„„„„„ | 潞 党„„„„„„„ 馨 针„„„„„„„ 薏苡仁„„„„„„„ | 獭 肝„„„„„„„ 二 十 一 画 薏 苡„„„„„„„ | 膨鱼腮„„„„„„„ 靛青根„„„„„„„ | 燕 窝„„„„„„„ 麝 香„„„„„„„ | 露蜂房„„„„„„„ 螃蜞花„„„„„„„ 鳢 肠„„„„„„„ 十 七 画 藁 本„„„„„„„ | 檀 香„„„„„„„ 檗 皮„„„„„„„ | 蚕„„„„„„„ 霜桑叶„„„„„„„ | 藏红花„„„„„„„ 虫„„„„„„„ 十 八 画 藜 芦„„„„„„„ | 藤 黄„„„„„„„ 覆盆子„„„„„„„ | 礞 石„„„„„„„ 207 208
/
本文档为【中药的用药禁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