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2017-10-16 15页 doc 38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doc】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doc】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第21卷第8期 2005年8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 Vo1.21.No.8 Aug.,2005 文章编号:1000—8934(2005)08—0014—0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叶平卢志茂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本文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物(包括人类)层面,提出生物存活主体,特属主体的新概念,以及保护生物 多样性本质上在于保护生物存活...
【doc】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doc】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第21卷第8期 2005年8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 Vo1.21.No.8 Aug.,2005 文章编号:1000—8934(2005)08—0014—0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叶平卢志茂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本文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物(包括人类)层面,提出生物存活主体,特属主体的新概念,以及保护生物 多样性本质上在于保护生物存活主体的生态机制的新观点.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哲学;文化;生物 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缘起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是地球 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本质属性之一,是 一 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生态形态.然而,工业革命以 来近20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致使当今世界面临着 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人类恶性疾病增多 和能源短缺等生态危机,已经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 严重的威胁.在过去的2亿年中,自然界每27年有 一 种植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每世纪约有90多种脊椎 动物灭绝.威尔逊认为:”仅是对雨林的保守估计就 有1000万物种,如果假定现今森林毁灭的速率大于 1%,运用岛屿生物地理理论建立的物种一面积公 式,威尔逊作出的”乐观估计”是每年有7.7万物种 灭绝,每小时不会低于3种.通常灭绝速率是每年 现有的百万物种中,大约会有一种灭绝.”【lJ 据资料记载,地球现有物种的数量及灭绝的速 率,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有科学家推测,大 约在35亿年以前地球上的生物多达2亿种,此后, 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的出现,生物物种不断减 少,并且减少的速率逐年加快.目前地球上约有 3000万到1亿种生物,平均每天有4到10种生物 从地球上消失.对此估计我们无法判断真伪,但是 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人类大规模的工业活动正 在加速物种多样性的丧失.正如威尔逊的断言,”人 类活动在破坏雨林方面,仅是减少面积就使物种灭 绝增加了1000到10000倍,显而易见,我们正处在 地质史上一次大灭绝的发作的过程中j.这里我 们不论威尔逊谈及的物种灭绝数量,就其诊断,”我 们正处在地质史上一次大灭绝的发作的过程中”,是 有道理的.近25年以来,地球生物圈呈现的温室效 应,酸雨,酷热,暴雨,洪灾,以及气候模式的异常变 化,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政府官员,自然资源保护主 义者,市民和百姓,都面对着一个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且不断加重的客观现实.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更加剧 了贫困人口的增加.各国投入治理自然灾害的经费 不得不一加再加.然而,被动的应付不如主动的治 理.”我们这一代人赋有一个伟大的机遇,也负有一 个重大的责任.我们已经继承了最多样化的群落,这 些生物一直占据着我们的星球.”(Wilson,E.O.1988) “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这代人 将对破坏了我们已继承的大量自然财富负有责任. 我们在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决策将决定着人类 文明和地球上生物这两者的未来进化.”L3J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 展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Biodiversity Convention),在世界政府间确定了生物多样性是全 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机的根本价值.世界许多国家 都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国际《生物多样性》杂志在1993年创刊,我国1994 年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成立了可持续发 展研究会,创办了《生物多样性》杂志,把保护生物多 样性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的重要组成部 分,国际上许多基金会和环保组织(NGOs)也都以 不同的方式资助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生 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自然生态稳定性和人类社会持续 收稿日期:2004—10,18 作者简介:叶平(1955,),黑龙江龙江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人文社科 系主任,研究方向: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及生态环境与社会;卢志茂 (1963一),黑龙江宾县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 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是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1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发展的基本观念,已成为跨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核 心概念之一,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并已经开始从 认识走向实践,从理论走向区域和全球生物多样性 保护联合行动.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 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自然 界中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 及它们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也是自然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多样性包括 生物多样性,非生物多样性.非生物多样性是指非 生命地理形态,地貌形态,气候形态,温度,湿度,光 通量等形态的总和.生物多样性与非生物多样性构 成了纷繁多样,气象万千的地球生物圈.在地球生 物圈中,生命形态和非生命形态相互依存,相互作 用,构成了整个生物圈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序流 动.其中生物圈的稳态,是靠生命捕获,生命维持, 生命调控的自组织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仅停 留在物种,基因,生态系统这些生命组分的保护,而且 也要从生物圈整体系统的角度,着手于非生命形态多 样性与生命形态多样性的互补和整合.这样才能实 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任务.另一方面,人类的多样性 现在其生存方式的多样性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必 须把人类影响因素,人类的多样性包括在内. 人类是自然之子.是地球进化到高级阶段的产 物.在采集一狩猎社会,人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生物多样性呈现自然的发展变化.生物多样性主要 表现为生命存在形态的多样性.人类作为大自然生 命组成部分,与非人类生物种和非生命环境构成了 原始形态的生物多样性存在方式.地球生物多样性 生态结构及其生态过程,在生物圈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阈限内涨落波动.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近 200年,人类学会了洞察和掌握自然规律的科学技 术方法,发明了机器大工业体系,并借助科学技术的 不断革命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类开发荒野,建设乡 村,扩大城市规模,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开始压抑大自 然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进入20世纪的最后25年 以来,人类种群”爆炸性”增长,大自然急剧缩减,作 为野生生物多样性根据地的荒野迅速地趋向灭绝, 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结构接近紊乱的临界点,生 物圈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生态过程失调.大自然生 物多样性处于严重的危机状态. 人类是经济动物,在人类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破坏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使人类与大自然进入极度 紧张的状态.然而,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荒 野地的消失,也同样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大损失, 没有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未来,也就没有人类子孙后 代文化多样性的未来.到目前为止,人类自发的经 济活动是地球上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最大的敌人, 也同样是人类自身文化多样性破坏的罪魁.因此, 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无论对大自然还是对未来世 代人,都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 人类对自然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以往人类对生 物多样性的破坏包括非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急功近 利,无知,缺少生态评价等诸多因素,其中缺少正确哲 学的观念的指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从哲学的 角度考察生物多样性保护,”主宰”,”征服”自然的人 类中心主义哲学,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人类主观原 因;自然因素,人类社会因素,长期的历史积累因素, 是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客观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生 物多样性的保护,确切的说,是指改变对大自然的哲 学观念,改变人类社会调控结构和机制,促进生物多 样性的自然恢复,保存,防护和明智的利用.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保护会引发这么多意义呢? 因为生物多样性是一种生物圈遗传和进化的内在本 质属性,从本义上说,大自然无所谓要人类保护,即 所谓的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而然的”物竞天择”,”协同 进化”的自然优化过程,是自然界生命演化和物种进 化的历史积累的成就,是生物圈稳定性参数及变化 规律的本质原因.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本源意 义上,是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的自我保护功能.然而 在当今生态危机形势下论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则 是针对人为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而言的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人类态度和行为. 要真正做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要走出”脱离 大自然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和脱离人类的大自然生物 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论,确立人类文化多样性在大自 然生物多样性之中,大自然生物多样性也在人类文 化多样性之中的生态整体方法论,并以此作为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认识论起点和逻辑前提.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论,即主客体关系认识 论,有两种理解:一是自然人作为主体,同非人类生 物一样纳入地球”活”的生机行列,并建筑在一切生 命的地球环境作为客体发生的生存认识论.二是社 会人作为主体,多样性的非人类生物作为客体的人 类文化发生认识论.人类这种双重主体的属性,决 定了人类在与自然生物多样性结成相互依存关系 时,在认识论上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思维角度和认识 角度.由此决定了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思维模 式,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人类有文化属性也有生物属性,因此,人与生物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1卷第8期 多样性的关系也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层面,即生物层 面和文化层面.从生物层面上看,任何生物,包括动 物,植物,微生物和人,做为生命共同体中一员,是生 态主体,即人与其他生命体一样构成生存状态主体, 由此,生物环境做为客体.这又称作生态主体认识 论.根据这种认识论,人与人之间的生态道德,应当 根据人类物种与其他自然物种之间的生态稳态关系 确证,并把价值的焦点定向于生物多样性整体及过 程.这是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按照这种 认识论,人类尊重并承认其他生命形态多样性的权 利是客观必然的.因为人和生物都是生物多样性的 构成要素.应当共有环境,共享资源.因此,承认人 类的生存权利,就必须承认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 从这种观点出发,生物人与生物一起遵从自然生态 规律,其价值本源不在人类也不在某种生物,而是存 在于自然生物圈的活性——生态整体支配并决定部 分的关系及属性. 文化人为主体,多样性的生物为客体.人类从 文化的层面审视客体的文化意义和内在价值,把客 体的多样性视为文化多样性的组分,其价值是对文 化的丰富和发展.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能只站在文化主体 层面,而忽视生物主体层面.即不能把人文主义与自 然主义割裂开来.否则,就会导致认识上的偏颇.那 么,二者应当怎样结合呢?我们认为,从人类当代人 与未来世代人的文化多样性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是 一 种好的角度,但是,决不是惟一的角度,还存在着 从人类与非人类统一,同一的生物生态关联的视角. 特别是当前,在全球范围发生的所谓物种加速灭绝, 野生生物栖息地的加速破坏和气候的异常变化,自然 灾害和人类恶性疾病增多等生物多样性滑坡,直接破 坏的主要不是人类文化存在(但间接破坏),而是人类 生物层面的生态状态和生存条件.全球生态危机是 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的危机. 从发生学和存在论的角度上说,事物的生成和 存在是第一位的,繁荣和发展是第二位的.对人类 而言,人类与其他生物同一性——生物主体的生存 生态,是人类生活之第一位优先考虑的事情,也是生 物圈多样性生物之第一位的先决存在形态.即人类 首先生存,然后才是生活,发展.没有这种主体地位 的存在和稳态,就不会有人类第二位的文化主体身 份.人类保护多样性往往多从人类文化主体层面, 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仅仅视为人类价值的派 生价值,忽视了生物主体层面的生物共同体中的内 在价值.从而,导致偏向人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事实上,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所为,为了人类特别 】6 是子孙后代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是:仅以人类参 照系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包容地球上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全部内容,更不能揭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生态本质.对大自然而言,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一位 的是为了地球生物多样性本身;对人类而言,第一位 的是为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人类的生和死,吃东西和排泄,性本能,以及读 书写字,经济活动,都表明人类是生物层面与文化层 面的统一体.与人类的生物人,文化人相类似,任何 有机体,包括单细胞的植物,多细胞的植物,小球藻 和海带,小草和大树,灌丛和森林,单细胞的动物,多 细胞的动物,食草类,食肉类和杂食类动物,爬行类 和鸟类,哺乳类和非哺乳类,恒温和变温动物,有脊 椎和软体动物,非人类和人类动物,也都有两个层面 的主体.一是存活主体,即维生活动落实在遗传基 因上,有共同的基因结构,是物种多样性的同质主动 性.二是特属主体,即物种之间的生理,生态,行为 特征上的独特种属基质,是一物种与它物种相区别 的个体主动性.存活主体和特属主体二者是一个生 物体的双重属性.从进化的角度考察,地球上先有 无机物,后有有机物,然后又有有机分子的整合聚 集,终于出现了生命,有了生命的个体,就有了存活 主体,如最早的单细胞的小球藻类,其维生活力基因 编码逐渐固定并遗传下去.其主动性体现在生物高 分子层次,落实在遗传的子代基因结构中,同时,在 生境的客体压力和存活主体的抗力相互作用中,逐 渐形成该类物种特属的主体性.随着物种由简单到 复杂,由植物到动物,由动物到人类的进化和退化演 变过程,存活主体始终保持在维生的基线上下波动 不大.而特属主体则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适应 性.正是由于特属主体的主动性活动,才使地球出 现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正是由于特属主体的适应 性,才使地球表面出现生物多样性的形态.当前,生 物多样性的破坏,从本质上说,是破坏了一切有机 体,包括人类在内的维生主体性,间接地破坏了特属 主体性.所以,问题严重性不在于一个物种或某一 特属物种的丧失,或过早消亡的问题,而是可能造成 一 切有机体的维持生存的基质性破坏.这是我们应 当务必充分认识到的.各国学者提出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有的是基于人类利益,有的是基于生态稳态, 有的是急功近利,有的是考虑子孙后代,无论是哪一 种观点,可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实施保护 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确有现象层面的和本质层面的 分别.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质量和结果的 客观真理性.因此,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破坏是在 (下转第37页) 亨佩尔确证悖论及其解决方案探析 cand0theornithol0gicalstudyinsidethedoor.Itisverycounterintuitive,s0He mpelpwpo~asolutiontothem.Thisdissolutivetragedyistokeepthe equivalencec0nditionanddiscardtheirrelevantconditionofNicod’sstandard.Tokeeptheequivalenceconditionisveryadhoc,soitisn’t convincing.However,tokeeptheirrelevantconditiondoesn’tcauseanyparad oxesnecessarily;todiscarditdoesn’tpreventparadoxesarisingyet?So Hempel’Ssolutioncannotbecertifiedasagoodone. Keyw0rds:c0nfimatiDnparadoxes;Nicodstandard;equivalenceconditi.n;soluti.n(本文责任编辑费多益) (上接第16页) 维生主体性层面破坏,从而造成特属主体性层面破 坏的前提下发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的保护, 而非人类以外的保护,所以,人类既有站在人类利益 (特属主体性)的立场上的保护和利用,也应当有站 在非人类利益的观点上的保存和防护.那种只站在 人类利益并作为惟一目的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不 全面的,不客观的,因为自然界不是为人类准备好 的.在现实地球生态危机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稳 定性密切相关.我们人类现在缺乏的就是应该站在 非人类生存基线的立场上,开展人类文化层面的生 物多样性保护,这在美国生态学家,生态伦理学之父 莱奥波尔德看来,就是站在狼的立场,”像山一样思 考”,这样才能使生物多样性保护达到人与自然”双 赢”的结果. 当然,这种非人类中心的保护,不是不顾人类利 益,也不是制止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问题的难 度在于:地球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到破坏,已激发人类 开始实施各种保护,而一旦指导这种保护的伦理仅 仅是单一的人类利益而缺少其他非人类生物,物种 和生态系统等多样性利益的话,那么,很可能我们人 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则是破坏,保护的力度越 大,可能破坏也越大!要避免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 就是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鼓励多种伦理观点的争鸣. 参考文献 [1][2]斯蒂芬?施奈德.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M]. 诸大建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1.92. [3]保护世界的生物多样性[M].薛达元等译.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1991. ConservationEthicforBiodiversity YEPing,LUZhi—ms.o (CenterfortheStudyofEnvironmentandSociety.HIT.Harbin150001.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biologicalaspectsoftheconservationofbiodiversity,includehumanbeings.isstudied.itisprovidedthenewconceptonthe vitalsubjectandthespecificsuhjectwhichdecidedthequalityofaspecies,aswdlasthenewviewpointwhichtheconservationofthebiodiversityises? sentiallyconservedtobetheecologicalmechanismofavitalsubject. Keywords:biocliversity;ecologicalethic;culture;biology(本文责任编辑 赵建军) (上接第24页) [16][173Carlson,Shawn.ADouble—blindTestofAstrology[J] Nature,1985(318):419—425. 【193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兰征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95. [20]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113. [21]艾伦?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M].邱仁宗译.石家 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9. TheScientificTestonWesternAstrologyinTwentiethCentury ZHUTong (BeijingCommunicationsManagementlnstitudeforExecutives.FoundationalScienceDepartment,Beijing101601.China) Abstract:Intwentiethcentury,somescientistshadtriedexcludingtheastrologyfromsciencebyscientifictheoryandphilosophicmethod.Infact,itwas hundredsofscientifictestswhichcarriedthrougthonastrologythatstopastrologybecomingasubjectofscience.Fromtoday’Sviewpoints.whetherfrom thenamedrationalscience.orthenamedirrationalscience.theyallrefuseastrology.Astrologyhasbecomepopularintheworldtoday.notonlybecause peopledoubttheomnipotentscienceinthebeginningoftwentiethcentury,butalsobecausepeoplehaverealizedthatnosubjectcarlreplaceastrology whichlooksmoreimmaterial.thisWasverydifferentfromthesituationalchemymetwhichhadbeenreplacedbychemistryandnuclearphysicswel1. Keywords:a.strology;demarcation;scientifictests;programmes;work(本 文责任编辑刘孝廷) 37
/
本文档为【【doc】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