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17-09-26 50页 doc 249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 580201 学校名称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学校代码 13859 学校所在地 山东省淄博市 编制日期 2011年10月14 日 修订日期 2011年11月30日 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产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近几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实力也持续提升...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 580201 学校名称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学校代码 13859 学校所在地 山东省淄博市 编制日期 2011年10月14 日 修订日期 2011年11月30日 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产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近几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实力也持续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大国。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中国也因此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此间召开的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显示~未来十年内~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制造业将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产业区域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四十大类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制造业聚集带、胶东半岛高端制造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制造业聚集区、鲁南制造业聚集带。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船舶游艇、航空航天装备、机床、农用机械、矿山工程设备、电工电器及仪器仪表等十一大类装备产业~着力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二、服务与发展相结合~专业与产业相对接~为山东省有色冶金业、中国铝行业及山东省新型工业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多年来~学院坚持“植根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工业化”的办学定位~围绕有色金属冶金行业新型工业化进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战略~推进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高技能人才。学院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的方针~主动对接优势产业集群~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内涵建设。 学院作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创新“深度互惠协作”的培训机制和模块化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企业员工职前、职中、职后培训,成为中国铝业公司、南山铝业、魏桥铝电集团、茌平信发铝业、烟台恒邦冶炼等多家企业员工定点培训基地。近年来~为上述企业培训车工、钳工、焊工、机修工等工种的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3000余人次。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和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 1、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完善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牵头组建“中铝职业教育集团”~整合、拓展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办学模式。为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工程机械、电工电器和零部件等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学院与南山铝业、魏桥铝电集团、茌平信发铝业、烟台恒邦冶炼、潍坊歌尔集团等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共建专业与课程。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到学院授课,企业捐建校内实训基地业设备。 2、创建多样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 以有色金属冶金行业为依托巩固了校企合作的根基~在来自企业的丰富的项目资源、师资资源、设备资源的支持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建和实施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开展了专业双能力即学生职业力和学习力的培养、多循环即教学模式上“工学循环、教做循环和学练循环”、三合一即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训合一、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一、考核和技能鉴定合一”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试点与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内涵建设~显著提升了专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3 “十二五”期间~学院主动适应国家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新形势~加强全面内涵建设~提升学院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为抓手、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质量提升为根本~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建设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等方面进行大胆突破~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四、办学特色 1、校企相融~产学互动 我校为铝行业企业办学~学校与企业是一家~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生产现场作为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和实习、实训场所~使得机电一体技术专业及其学生能够在企业这个大平台上得到锤炼和升华~学生能够将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 2、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培养要求~将理论教学和校内 实践教学集中在学生一、二年级完成~自二年级暑假~开始为期半年以上的集中顶岗实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企业实际~校企联合制定顶岗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工作岗位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专业提升~强化岗位操作技能。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岗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3、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促进毕业生就业 学校在第二学年末~就积极行动~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一起通过面试、招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后~学校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企业为每个学生配备师傅进行指导。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按照校企联合制定的实习计划~结合企业岗位特点进行顶岗实习~巩固理论~强化技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经过顶岗实习~学生加深了对企业的认识~增强了生产实践操作能力,企业对学生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实习结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历届毕业生均100%就业。 4、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学校发挥铝行业唯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积极为中国铝业公司内部和省内外有色冶金行业服务~开展有色冶金行业机电类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培养~项目合作~资源整合共享等一系列合作~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教学与生产、社会服务、科研相结合。本专业针对有色冶金行业机电类人才培养条件和水平处于省内及国内领先水平。 五、专业建设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办高职教育历史最长久的一个专业,1999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802人,专兼职教师29人。本专业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80余万元,大小近500余台套设备可供学生实习实训。拥有山东铝业公司、山东魏桥铝电集团、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大型企业作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2010年起被学院确定为重点建设的专业,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支持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重点支持、先行发展。 1、“订单式”培养初具规模~就业率较高 从2005年以来~相继同阳泉煤业、茌平铝业、南山铝业、索通机电等多家名牌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组建了“阳煤班”、“茌平班”、“南山班”、“索通班”~每年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100多人。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订单式”培养的不断拓宽~由此带来了良好的招生、就业势头。近3年来~本专业取新生报到率在学院各专业中名列前茅~学 生就业率95%以上。 2、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绩 多年来~本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办学基础。 本专业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测绘》、《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等3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主编并出版了《机械制图与测绘》、《电工技能实训》、《电工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7本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在山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大赛中获三等奖~《电工技能实训》教材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电工学教学研究会等十二届年会教科研成果~第四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二类,维修电工决赛获总第九名。 3、师资结构合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共有教师29人~其中专职教师19人~兼职教师10人~专兼教师比为6.5:3.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6人~占教学团队的55.2%。专职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3.7%~主讲教师均为有多年企业工程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曾主持参与山东铝业公司技术改造项目20项技术服务。 4、校内外实训条件良好~很好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本专业现有电工电子实验室、金工实验室、CAD、CAM实验室、计算中心等基础课及专业基础科实验室均能满足教学需要。校内专业实训场地主要有钳工实训基地、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电机拖动实训室、PLC控制技术实训、机加工中心、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实训室~现拥有总价值500万元实验实习设备。可以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需要。 同时建立了学校多年来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现有挂牌实习单位8个~关系密切的合作单位近20个~这就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山东省内最早建立鉴定机构的院校~本专业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实训基地是山东铝业公司机电技术应用类员工培训认证基地。这就为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大专学历证书加维修电工、机械钳工等工种高级证成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5、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声誉较好~学员经受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结合较好 本专业紧紧围绕有色冶金企业装备技术服务的要求~积极开展了较有成效的社会服务。近3年来累计为山东铝业公司进行员工培训3000余人次~高级工、技师培训500余人次~为有色冶金行业输送人才2000人。学生技能过硬~理论基础扎实、所以到企业上手快~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工作~很多同学以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有些同学成长为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六、问题与不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有色冶金行业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人才要求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内涵不断拓展~本专业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 1、创新互惠互赢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与有色冶金行业企业合作的深度~增强企业积极性。 、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2 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中高职衔接。 3、初步形成的“校企互融、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建设需加大建设力度,高水平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还需要抓紧建设~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4、健全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社会专业机构和学生家长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制订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形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机制。 5、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服务能力尚弱~服务面不宽。 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以山东省及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 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与节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办学优势,结合学院实际办学环境与条件,重点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以及各项教学基本建设,整体规划与合理配置校企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专业优势与特色。 按照“职业定位准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机电产品为核心”的原则,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推动我省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资源充裕、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在机械工程系专业群中,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通过建设,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特色。力争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特色专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吻合能力和高质量就业能力。 积极探索与实践高职教育规律,着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建立符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际需要的素质、技能、知识体系,并通过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走专业内涵建设之路,全面推动专业整体建设,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能够引领全省高职同类专业建设与发展。二年建设期满后,成为山东地区高素质高技能型机电人才培养基地。 立足装备制造业及有色金属冶金行业~服务山东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积极推进“人才培养联合体”体制机制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系统设计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校企共建工学结合课程,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校企相融、产学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核心~建设一只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健全包括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在内的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设~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每年为社会输送300人左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5%~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企业满意度95%以上,将本专业打造成“机制有突破~就业有保障~资源有共享~行业有影响”的重点专业 (二)具体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在学院与企业合作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依托中铝职教育集团~联合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及有色冶金企业、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章程~明确企业、学院、专业三方责权利。与委员会成员共建“厂中校”10个~完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专业校企紧密合作局面~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2、优化专业课程设臵~改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适应地方经济要求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全面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办学能力。建设新的课程体系,优质核心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 探索“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实施工学结合教学过程~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按照技术工作领域和企业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 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组建包括教育专家、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在内的课程教学团队~稳步推进3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及学生选修课、自主学习等需要。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 与企业共同推进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基本建设单元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打造一支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组成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2年建设~新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2人,新培养或引进骨干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达95%,100%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时间不少于2个月,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培训比例达100%~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建设一支由30名行业企业专家及技术能手组成的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库~每年从兼职教师库中选择15人左右聘为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40%以上。采取外聘、培训进修、挂职锻炼、教学科研等手段~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专任教师有行业任职资格的达到20人、兼职教师中级以上职称达到10人~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教学团队。 5、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整合原有实验实训室~建设三大实训中心和一个实训室~即: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机加工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和机电一体休实训中心。扩建原有基地~使实训中心集教学、培训、生产、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四大功能于一体。建立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山东铝业集团~魏桥铝电集团等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辐射周边院校开展实训、培训、技能鉴定。 4.改革评价方式~实行第三方评价。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社会专业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建全相关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评价网站~将课程评价、社会实践评价、顶岗实习评价、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 踪。通过评价分析~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及课程改革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5.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主动适应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和有色、冶金行业~力争每年为地方企业、有色、冶金行业培训鉴定职工达1500人次以上。借助学院技术应用所平台~积极开展与企业技术合作~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 保证毕业学生“双证书”100%获取率~提高双证书的层次~拓展专业技能考核门类~增加数控系统维修师培训鉴定~扩大社会培训项目。 二、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 1、人才培养委员会建设 与山东铝业公司下属企业、科汇电气等企业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并从合作企业聘请专家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章程及相关制度。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校企合作有关事项~研讨校企合作途径、方法~提出人才合作共育建议。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导“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和第三方评价办法~并具体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采取理事会运行机制~制订《建设委员会理事会章程》、《建设委员会理事会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宏观调控建设委员会的运行~合理配臵学院、企业的资源~统一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接轨的动力机制、政策机制、保障机制与退出机制~确保建设委员会高效有序运行。 2、人才培养委员会运行机制建设。制订《建设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准入制度》~积极吸引装备制造企业加入理事会~扩大影响力。在理事会的统筹下。制订《建设委员会理事会成员职责》~规范学院、企业双方责权利。学院利用人才、技术等优势为企业提供“订单”培养人才、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企业利用学院提供 的场地(土地、建筑、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及管理人员、管理机构)~提供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共建共享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每年举办2,3次人才培养研讨会、校企对接会、同盟论坛等活动~推动建设委员会成员间的需求对接与信息互通。 3、“校中厂”、“厂中校”运行机制建设 “校中厂”运行机制建设。与人才培养委员会企业成员共建“校中厂”~成立校企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负责“校中厂”建设管理运行。采取“筑巢引凤”~校企互惠的方式~即由学院提供生产场地和生产配套、订单培养等服务~企业提供设备、资金等在校内建立工厂和实训室。通过“校中厂”的建立~企业将在土地及基础设施使用、员工培训、项目合作申报、毕业生优先选择等方面得到实惠。同时学院参与企业形象包装、产品宣传~企业共享学院的软硬件资源~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建设1个“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校中厂”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校中厂”为《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项目承接与技术服务》、《生产性实训》等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提供场所和兼职教师~校企共同指导学生在“真环境、真设备、真产品”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监督与评价体系~实施对课程、师资、经费等监控及评价。 4、“厂中校”运行机制建设。在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引导下~深化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校企共建“厂中校”10个。重点探索基地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形式~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厂中校”开辟“教、学、做”教学区~《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等课程部分教学项目在车间开展教学,利用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由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实施教学~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紧密对接~实施合作培养~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融、共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厂中校”还承担顶岗实习课程教学任务~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共同实施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5、完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校企共同健全顶岗实习领导小组、顶岗实习管理实施工作小组和指导小组等 相应管理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能~分工协作做好顶岗实习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工作。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文件~加强对顶岗实习的指导~使顶岗实习工作更加规范。确定双方的管理人员~定期召开学生会议~定期考评学生~定期互访~定期反馈学生情况~对学生加强金钱观教育、吃苦观教育、敬业观教育~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实现学生管理校企无缝搭接。指导企业定时召开学生会议~把企业的规划与学生的个人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使学生立足岗位学习~接受企业的挑选~教师及时把学生遇到的问题与企业商量解决的办法~双方共同做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二,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与企业对接~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通过对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等情况的调研~找准专业定位和对应的职业或岗位,群,~确定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企业一起共同研讨~形成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合作企业机电设备装配、维护维修岗位进行具体分析~对照职业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职业技能体系为基础~结合钳工、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和学生持续发展需要~考虑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联合优秀中职院校~系统设计中职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制定了如下流程: 图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 ,1,根据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 通过对山东铝业公司有限公司、科汇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岗位的分析和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与企业专家、教育专家、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充分讨论~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机电产品生产一线操作岗位~即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岗位、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岗位、机电技术支持岗位。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将职业岗位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通过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出所需的职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设计专业学习领域~并设定相应的一体化课程和必须的单向技能训练~全程贯穿核心能力的培养理念构建系列课程~形成基于机电设备工作过程、并以熟练从事职业活动能力为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 企业对一线技术人员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求其有必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成本专业完整课程体系的构建。 向职业岗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原则~整合、序化课程内容,依据机电类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拓展课程内容。课程设臵与岗位需求相对接~教学内容与技能培养相衔接~同时满足区域经济和机电行业发展的需要。 1,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开发实践课程~校企共建课程标准 以互惠互利作为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和基础~探索“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以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为目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参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除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包含的实践教学外~还设臵包括校内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身心修养等实践教学课程。并采取分层次、分阶段过关的递进方式进行安排~即学生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实践教学任务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形成了以“基本实训—校内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辅助身心修养,实践,的“三一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开设钳工实训、机加工实训、工程机械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承接与技术服务等校内生产性实训课程。通过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任务,掌握操作技能,使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主要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熟悉本专业新技术、标准及工艺流程~拓展知识面~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顺利的从学校走向社会。 在身心修养模块~开设有入学教育、职业素质体验与公益劳动等课程~使学生通过实践生产环境体验职场氛围、认识职业岗位~培养职业素质。开设体育和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激发爱国热情~磨炼 学生意志~促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旨在为学生提供发挥个人潜能、兴趣和爱好的时间和空间。 图1:职业核心能力图 2)、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按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序化项目课程~构建职业领域课程平台。明确中高职课程的教学重点~联合优秀中职学校~调整中职课程内容。高职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见表1。 表1 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规划表 核心课程 对应岗位核心能力 合作企业 建设内容 负责人 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机械装配工艺与实施 山东铝业公司 袁淑敏 1、从企业引进并与能力 企业合作编写电子教自动生产线调试、维案和教学讲义。 自动生产线运行与维护 恒邦冶炼 穆念强 修能力 2、建设核心课程能 力测评标准。 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魏桥铝电 曹春华 3、完成核心课程课能力 件~建立核心课程资液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液压气动系统安装、源网站。 新华医疗 许英超 试 调试、维护能力 4、编写工学结合核工程机械安装、调试、心课程教材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山东铝业恒成机械 高利伟 维护能力 3)、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在学院专业带头人、企业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专兼职教师开发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资源~并通过后期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资源采取网络开放的形式~供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等相关专业师生共享~提高项目成果的利用率完。构建开放、互动、实时的网络课程~建设10门高职网络课程的“数字化教室”。上传教学视频、教案、讲稿、媒体课件、案例、学生作品、信息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料并提供在线浏览与下载。专业教师与学生在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上建立个人空间~实现作业上传与批阅~在线答疑与交流。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教师进行网络辅助~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学资源库中建立企业专栏~大量引入相关企业工程案例、企业相关标准、企业文化等~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 4) 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 结合我院实际~优化选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教学骨干编写一批结合教学改革、在内容体系方面有重大突破、反映先进教育思想和当代科技进步的、有较高学术水平和鲜明特色风格的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统编教材~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不断提升我校教材建设的水平层次和竞争力。完成“机械装配工艺与实施、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液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4门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2、转变教学模式 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内涵特征分析入手~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中,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机电产品操作、设计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建设思路~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1,、采用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基于职业岗位”的实践主导型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陈述性和过程性知识、理论和技能~重新序化知识与技能~将课程分为若干个应用模块。应用模块将课程中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采用项目分解的方法案例化~每个案例即是一个应用模块~它包含案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图2 “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在核心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同一门课程分解为若干个项目~每一项目有分解为若干个典型工作工作任务~每一任务中设臵若干学习情境~并最终进行综合考评~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在做中学。这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项目组内和项目组间相互讨论去解决项目实际问题~避免学生“等”、“靠”的传统学习习惯。通过项目驱动、情境教学的实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用模块采用任务导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案例~可由 专职、兼职教师分别或共同完成。应用模块在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和校外基地完成。通过革新教学手段~在仿真企业现场的教室或真实生产现场~学生每学完一个案例~就可以在真实现场动手实践~这种教师边教、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现场的零距离对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职业核心课程以及实践性教学中~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开展维修电工、钳工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拓展学生专业技能,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改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如图3,中的应用。 图3:教学过程实现方式 2, “以赛促学”增强学生技能~“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质量 成立技能竞赛组织机构~制定技能竞赛计划~充分调动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采取1:1配套奖励。定期组织钳工、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机械零件测绘等职业技能竞赛~将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测评成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拓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可编程兴趣小组、维修电工、钳工等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针对课程 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可编程设计大赛”、“机电设备装调与检修”等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两年内获省级以上竞赛一等奖2个。每学期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或作品展示活动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并指导、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和全国性技能竞赛~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3,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认真调查、研究、分析产学合作企业教学资源~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功效的基础上~对校内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相互补充~力争与合作企业形成“厂中校”、“校中厂”的意向性合作框架。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学生学习生活场所的建设~不断强化企业氛围,通过项目化教学~学做一体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职业意识,通过学生自主组织管理~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通过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交流~使学生了解企业现状~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劳动中锻炼~不断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组织观念等。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4,改革考评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过程控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本专业实施过程控制、综合评定为主的考评方法~在考评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考评学生的职业和社会素质。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法选择方面~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进行~如在技能操作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现场训练的结果作为考核的成绩,在机电设备操作中~结合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笔试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即职业资格考评~取得相 应的课程成绩,通过“多元化”考试方法~如采用开卷、“半开卷”的考试方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3、打造校企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聘请企业专家为校外专业带头人 从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聘请1名精通机电设备理论、结构和控制~掌握机电一体化领域前沿技术、有影响的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主持制定本专业职业岗位标准、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持专业顶岗实习等工作。 2,培养专业带头人 通过国内外进修、培训和校际交流等途径~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使其精通机电设备设计理论、结构和控制~熟悉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前沿技术~主持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与聘请和引进的专业带头人一起~在教研、科研、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应用服务工作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共同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3,培养骨干教师 每年选派4,6名骨干教师赴国内培训或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锻炼~分期分批赴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华宇铝电集团公司等企业~在生产和研发部门进行工作~提高研发和实践动手能力~主持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4,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建立专业教师轮岗实习制度和“双骨干教师”机制~充分发挥校办实习工厂作为师资培养基地的作用和职教集团的优势~分期分批安排6,8名中青年教师到魏桥铝电有限公司、新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南山铝业集团公司等企业参与产品开发、工装设计与制造等工作~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参加国内培训机构专业技能培训~使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 动~参与课程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5,聘请企业兼职教师 从职教集团的相关企业中~聘请一批教学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及实训任务~参与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确保每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至少有2名兼职教师参与。从2011年开始至2012年~每年聘请企业兼职教师3,4位~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法、教育心理学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其熟悉高职教育特点~提高教学组织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实验实训条件与内涵建设 按照“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总体建设思路~通过新建、扩建、改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设备先进、内涵丰富、配套完整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校外实训基地与学校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同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统筹安排学生的教学与生产性实训。实训基地建设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改革思想~校企共建具有真实岗位~能完成实际产品生产~能反映当代生产一线新技术应用水平~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技术服务与科研攻关、新技术推广、省级比赛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具有“教室与企业现场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一致”~实现校内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 在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开设钳工实训、机加工实训、焊工实训、工程机械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承接与技术服务等校内生产性实训课程。通过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任务,掌握操作技能,使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主要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熟悉本专业新技术、标准及工艺流程~拓展知识面~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顺利的从学校走向社会。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投入92万元。用于扩建工程机械拆装实训室等4个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采用两种模式进行。第一种模式是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聘请企业专家讨论、制定实训室建设方案~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制定实训操作规程~企业提供技术标准、培训项目、兼职教师等。第二种模式由院校提供场地(土地、建筑、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及管理人员、管理机构)~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人员、生产任务、技术标准、原材料等。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见表2。 表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投入 序实训室 工位 完成 主要设备 功能 负责人 资金 号 名称 数 时间 工程机械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 部件若干套,相业和专业群开展技能训练和机修钳工2012应工具、钳工台机械拆装等课程教、学、做合12.6 1 拆装实训50 年9袁淑敏 ,含老虎钳,~一的需要,开展钳工培训,对万元 室,扩建, 月 多媒体投影仪1企业员工、社会人员进行培 套。 训。 满足液压气动系统安装 液压实训与调试课程教、学、做合一的 液压与气装臵3套~气动需要,满足学生液压与气动系201221.6 2 动实训室实训装臵3套。统安装调试能力培养~同时满12 年8许英超 万元 ,扩建, 配套工具若干。 足师资培训和技术短训的要月 求~为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技术 开发平台。 满足50人同时进行自动 生产线维护检修实训~为学生机电设备机械零部2012技能培训提供良好的实训条23.4 3 维修实训件若干、零件测50 年6高利伟 件~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和项万元 室 绘台50个。 月 目开发能力。为企业人员进行 技术开发提供平台。 满足50人同时进行机电 机电创新创新设计~为学生创新技能培2013轮系创新设4 设计实训训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提高50 年6贾永臣 25.2万元 计搭接实训装置 室 学生的创新水平和项目开发月 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8家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满足专任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见表3。 表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接收半年接收实习序合作企业 顶岗实习实训规模 建成 合作内容 专业技能训练内容 号 名称 规模,人,人数/时间 数, 月, 顶岗实习、师资培养、提山东铝业自动化生产线操作、2012年1 供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50 50 公司公司 安装调试、维护维修 11月 革、培训员工 恒邦冶炼继电接触控制设备顶岗实习、师资培养、提2012年2 股份有限安装调试、维护维修50 50 供兼职教师、培训员工 11月 公司 及管理 继电接触控制设备南山铝业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开2012年3 安装调试、维护维修50 50 有限公司 发项目、培训员工 11月 及管理 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参魏桥铝电机械工程设备电气2012年4 与教学改革、提供兼职教50 50 有限公司 安装调试、维护维修 11月 师 机电设备的调试、运 盛泰车轮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师行、维护,自动化生2012年5 30 50 有限公司 资培养 产线操作、安装调11月 试、维护维修 山东科汇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开驱动器件安装调试、2013年6 电气股份30 50 发项目、培训员工 维护维修 11月 有限公司 山东新华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师医疗器械机械工程设备安装2013年7 资培养、提供兼职教师、20 50 股份有限调试、维护维修 11月 培训员工 公司 山东恒成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开机械工程设备安装2013年8 30 50 机械厂 发项目、培训员工 调试、维护维修 11月 ,3, 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 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实训教学组织管理、实训基地开放与指导、教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等制度。引入企业文化、企业标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丰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企业参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课时总数的50%以上。健全实训基地课余开放机制~实训基 地周开放时间12小时以上。 5、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1,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体系 以企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社会专业机构、学生家长等作为评价主体~将就业率、就业稳定度、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核心指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构建“双闭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监控为“内环”~行业企业、社会专业机构、学生家长等第三方评价为“外环”,。 完善以系部为核心~教研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具体实施的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制。构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监控系统~形成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监控~实时反馈~有效促进薄弱环节做出及时整改。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毕业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校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专业与上述各方共同确定评价项目~与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科学评价指标~分时段收集就业率、企业满意度等信息~为专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探索多要素、多形式、多途径的评价模式~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全面推进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完成项目质量为主体~将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遵章守纪等纳入评价范围~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专任老师评价、兼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3,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 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规范顶岗实习实施。组建校企联合的管理团队~实施“五定”管理~即确定双方的管理人员~定期召开学生会议~定期考评学生~定期互访~定期反馈学生情况~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跟踪监控。 ,4,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网络信息平台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网络信息平台~不仅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监控系统、校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一起纳入该平台~而且打破时空障碍~在专业与企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毕业生、学生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社会培训 立足山东装备制造业及有色冶金行业~开发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钳工、电工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多种形式的模块化培训项目~开展钳工、电工的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获得钳工、电工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组织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企业在岗人员到我院进行短期培训或派老师到当地进行培训。计划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1600人次。 ,2,技术服务 利用专业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委托开发和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等形式~在设备改造、技术应用、产品优化设计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参与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技术创新活动。建设期内完成校企合作项目不少于16项~到款经额达到70万元以上~申报专利1,2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规划见表4。 表4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规划 数量 序项目 备注 号 2012年102013年10 月 月 职业技能培1 500人次 500人次 训与鉴定 企业员工培2 200人次 200人次 训 3 新技术培训 200人次 200人次 4 技术开发 8项 8项 5 申报专利 1 三、经费预算 学院的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实行立项管理,专款专用。在今后二年建设周期内,将相继投入200万元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资源、实习实训条件改善、校企合作、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 校园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设。详见附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预算表5。 表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预算表 附表: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预算 建设预算 2011年112012年1小计 合计 月-2012年1月-201建设项目 10月预算3年10 ,单位:万月预算 元, ,单位: 万元, 专业人才培人才需求规格调研 3.6 3.6 7.2 12.6 养方案制订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8 0 1.8 与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0 3.6 3.6 课程与教学课程标准制订 8.1 8.1 16.2 27 资源建设 多媒体课件制作 4.5 4.5 9 试题库建设 0.9 0.9 1.8 实训实习条机修钳工实训项目改7.2 5.4 12.6 82.8 件改善 造 机电维修实训室建设 23.4 0 23.4 液压及气动技术实训21.6 0 21.6 项目建设 机电创新设计实训项14.4 10.8 25.2 目建设 现代信息技专业及课程网站建设 1.8 1.8 3.6 7.2 术应用与数 专业教学资源库上网1.8 1.8 3.6 字校园建设 及运行 ,软件, 校企合作制建立紧密型合作企业 2.7 2.7 5.4 9 度与管理运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0.9 0.9 1.8 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运行管理 0.9 0.9 1.8 师资队伍与双师型教师培训 3.6 3.6 7.2 23.4 服务能力建专业模块能力提升团4.5 4.5 9 设 队建设 为企业技术支持建设 3.6 3.6 7.2 实训实习耗实训耗材补贴 5.4 5.4 10.8 10.8 材补贴 实习意外伤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3.6 3.6 7.2 7.2 害保险 180 总计 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进度与预期绩效 一、专业建设进度与考核要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各项建设内容具体进度见下表。 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与考核要点 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完善委员会运行机制~开发并管理“机电与山东铝业等8家企业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服务网络平台”~开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委员会~制订《建设委员 展企业与学校间交流。 会章程》、《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制度》等文验收要点: 件。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纪要, 验收要点: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与1.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建设委员1(人才工作总结, 会, 3.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与工培养建2.制订《建设委员会章程》、《专业建设委作总结, 设委员员会会议制度》等文件, 4.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信息平会建设 3.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活动记录, 校台, 4. 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信息平6.为优秀企业开展专场校园宣讲会。 企台。 责任人:贾永臣 合责任人:贾永臣 作 体 制 与 运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行 扩大“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规模~建成立校企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负责“校机 设4个“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 中厂”、“厂中校”建设管理运行。建设1制验收要点: 个“校中厂”、4个“厂中校”实习实训建1.完善校企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 基地。 设 2(“校2.工作委员会开展活动记录, 验收要点: 3.继续与企业合作扩大“校中厂”实习实中厂”、1.组建校企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 训基地, “厂中2.工作委员会开展活动记录, 4.与企业合作建设4个“厂中校”实习实校”运3.与企业合作建设1个“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 行机制训基地, 5.共同培训实训指导师教师, 4.与企业合作建设4个“厂中校”实习实建设 6.共同研发和生产产品~进行新产品技术训基地, 推广。 5.共同培训实训指导师教师, 责任人:郝雷、贾永臣 6.共同研发和生产产品~进行新产品技术 推广。 责任人:郝雷、贾永臣 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校健全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机构~完善“顶岗优化顶岗实习管理流程与标准~完善校企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文企合作管理机制、校企联动机制。进一合件~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顶步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实习意外伤害作岗实习的指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保险等工作。 体验收要点: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 3(顶岗1.进一步健全顶岗实习领导小组、顶岗实习制验收要点: 实习运管理实施工作小组和指导小组等相应管理组1.健全顶岗实习领导小组、顶岗实习管理实与行机制织机构, 施工作小组和指导小组等相应管理组织机运建设 2.管理组织机构开展活动记录, 构, 行3.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课程标准、2.管理组织机构开展活动记录, 机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文件, 3.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制4.顶岗实习管理记录, 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文件, 建5.顶岗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4.顶岗实习管理记录, 责任人:郝雷、贾永臣 设 5.顶岗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责任人:郝雷、贾永臣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完善职业技能系统图。 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工作过程各阶段的验收要点: 1(绘制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难易程度~1.完善各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系统图, 机电一明晰完成各级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和技2.专业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 体化技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绘制职业技能责任人:袁淑敏、高利伟 术专业系统图。 就业岗验收要点: 1.岗位分析及岗位职责分析, 位的职 2.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调研报业技能课告, 系统图 程2.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应各工作岗体位的职业技能系统图。 系责任人:袁淑敏、高利伟 建 设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析为基础~结合钳工、维修电工等职业验收要点: 改 1. 完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证书要求和学生持续发展需要~考革 方案, 2(系统虑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2.完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联合优设计高养方案, 秀中职院校~系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职人才3. 专业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 案。 培养方责任人:袁淑敏、高利伟 验收要点: 案 1.编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责任人:袁淑敏、高利伟 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与企业共建3门高职课程~3门中职课程~5与企业共建3门高职课程~7门课程标准及 门课程评价标准~3本工学结合教材。 评价标准~3本工学结合教材。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1.与企业共建《液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1.与企业共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3(建设试》等3门高职课程, 3门高职核心课程, 优质核2. 制定7门课程课程标准 2. 制定3门课程课程评价标准, 3. 制定7门课程课程评价标准,, 3编写3本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教材 心课程 4. 编写3本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教材, 4. 课程实施记录。 责任人:高利伟、曹春华、许英超 5. 课程实施记录。 责任人:高利伟、曹春华、许英超 课 程 体 系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建建立教学资源库~上传3门课程的专业标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仿真实训平台~上传设准库、专业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到5门课程的专业标准库、专业多媒体课件与专业资源库~建设3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库、专业图片库等到专业资源库~建设3 “数字化教室”。 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数字化教室”~建改立企业专栏~共享相关企业工程案例、企验收要点: 革 业相关标准、企业文化等内容。 1.建立教学资源库~完成3门课程的专4(建设验收要点: 业标准库、专业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完善专库等内容的上传, 1.完成7门课程的专业标准库、专业多媒业教学2.建设3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数字化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等内容的上传, 资源库 教室”。 2.建设3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数字化 3.专业教师与学生在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教室”, 台上建立个人空间。 3.建立企业专栏~上传相关企业工程案责任人:孟文哲、王国庆、韩建芬 例、企业相关标准、企业文化等内容。 责任人:孟文哲、王国庆、韩建芬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开展实践教学体系调研~探索“基地共建、完善以“基本实训—校内实训—生产性实 资源共享”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形成实践训和顶岗实习”为主~辅助身心修养,实实 教学体系。 践,实践教学体系。 践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教1(实训1.开展实践教学体系调研~完成调研报1(完善以“基本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教学体告, —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辅助身体2.制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心修养,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总系设计 系运行机制, 结报告, 建3.制定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2. 完善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设 训、顶岗实习和身心修养等实践教学课程训、顶岗实习和身心修养等实践教学课程 的教学计划。 的教学计划。 责任人:孟文哲、许英超 责任人:孟文哲、许英超 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完成新建校内实训室的实训新、扩建工程机械拆装实训室、液压与气项目开发~并高效投入运行。新建机电动实训室、机机电维修实训室等3个校内创新设计实训室 实训室。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1.开发的实训室实训项目, 1.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的实训室建设方2.实训室实训进程表、相关培训方案、实案, 训与培训记录。 2(校内2.购置机修机械部件若干套, 3、购置机械、电器基本零部件。 3.购置液压实训装置2套~气动实训装实训基责任人:高利伟、许英超 置2套,, 地建设 4.购置机电维修实训设备2套, 5.实训室建设招标书、合同书和验收报 告, 责任人:高利伟、许英超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实 新建6家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新建4家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践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教1.与长丰汽车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1.与歌尔声学等4家企业签订的校外实学3(校外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 训基地的协议, 体实训基2.和企业领导、技术负责人及人力资源2.加强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的管理职系地建设 部负责人共同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能, 建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3.2010级学生学生顶岗实习报告。 3.2009级学生顶岗实习报告。 责任人::郝雷、贾永臣 设 责任人:郝雷、贾永臣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校企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健全实训完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实践教学时间达基地课余开放机制~实训基地周开放时专业课时总数的50%以上。 验收要点: 间12小时以上。 1.完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验收要点: 2. 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课时总数的50%1.开展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制度调研~4(实训以上, 完成调研报告, 基地运3.完善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及运行管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一行与管理制度, 览表, 理 4.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制度, 3.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 5.完成5个实训室文化建设。 4.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 责任人:郝雷、贾永臣 5.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制度, 6.完成5个实训室文化建设, 7.校企共同开发的实训项目。 责任人:郝雷、贾永臣 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建立教学计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新增 划动态调整机制,扩大“订单”培养规订单培养企业2家~订单培养学生达35%, 模~新增订单培养企业2家~订单培养毕业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 学生达25%,实施“双证书制”~毕业生100%~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在 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30%以上。 验收要点: 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在25%以 1.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 上,对生产性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实行 2.与新“订单”企业签订的订单培养协议, 柔性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 3.学生参加本年度职业技能鉴定的名单。 验收要点: 4“订单培养班”教学计划, 1.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7.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记录。 2.2012级教学计划, 培养模 3. 与新“订单”企业签订的订单培养协议 式改革 责任人:何翠珍、张冬梅 4.,“订单培养班”教学计划, 5. 学生参加本年度职业技能鉴定的名单。 6. 制定顶岗实习教学实施计划、规章制度、 人评价标准~与企业共同组建学生顶岗实习工 才作领导小组。 7. 培 责任人:何翠珍、张冬梅 养 方 式 改 革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机电一体继续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加快 化技术人才培养信息平台~“以赛促学”现代化信息教学步伐~加强学生技能训 增强学生技能~“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质练。 量。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1.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完成阶段性教 1.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完成阶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总结报告, 2(教学 2.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学模式的改革总结报告, 模式改3. 完善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机制~获省级2.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革 3. 成立技能竞赛组织机构~制定技能竞赛竞赛一等奖一个。 计划~将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测评责任人:袁淑敏、曹春华 成绩~获省级竞赛一等奖一个。, 责任人:袁淑敏、曹春华 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其中1名为机电一体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并验收合格,专化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企业专家~专业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带头人~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视野~验收要点: 较强的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能引领专业1.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建设。按培养计划通过中期检查。 2.专业带头人撰写的专业调研报告, 1.专业验收要点: 3.专业带头人下企业顶岗实践, 1.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4.专业带头人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与培训带头人 2.专业带头人撰写的专业调研报告, 的记录, 培养 3.专业带头人下企业顶岗实践, 5.专业带头人完成的校企合作项目开发, 4.专业带头人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与培训6.专业带头人培养验收材料和其它成果证明的记录, 材料。 5.专业带头人完成的校企合作项目开责任人:贾永臣 发, 6.培养对象年度考核、中期检查材料。 责任人:贾永臣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新培养或引进骨干教师6人~骨干教师完成6名骨干教师培养~提高高职教育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达45%。 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形成一支课程建教验收要点: 设、技术服务及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骨干 学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力量。 2(骨干2.骨干教师撰写的专业调研报告, 团验收要点: 教师培3.选派骨干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 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队4.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 养 2.骨干教师撰写的专业调研报告, 建5.骨干教师主持的课程建设和教研项目, 3.选派骨干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 设 6. 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与4.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的校企合作项培训。 目, 责任人:袁淑敏 5. 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与 培训, 责任人:袁淑敏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培训~通过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100%专业教能力考核~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时间不少于3个月~以上。 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培训比例达100%~取验收要点: 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 1.制定《“双师素质”教师标准》、《“双验收要点: 3(双师师素质”培养方案及》、《“双师1.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 素质教素质”教师考核方案》 2.教师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师证2.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 书, 师培养 3.教师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师证3.双师素质教师参与企业合作课题研究书, 工作材料, 4.双师素质教师参与企业合作课题研究4.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证明材工作材料, 料。 5.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证明材责任人:高利伟 料。 责任人:高利伟 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建设动态更新的30人兼职教师库~每年建设动态更新的40人兼职教师库~每年 从兼职教师库中选择15人左右聘为兼职从兼职教师库中选择20人聘为兼职教 教师~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师~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 比例达到35%。 例达到40%以上。 教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学4(兼职1.完善《兼职教师任职标准》、《兼职教师培训1.兼职教师参与教研教改活动的情况, 方案与实施细则》, 2.新增兼职教师10名充实兼职教师库, 团教师聘2.新增兼职教师20名充实兼职教师库, 3.聘请20名兼职教师~为兼职教师颁发聘书~队请与培3.聘请15名兼职教师~为兼职教师颁发担任专业实践课教学及顶岗实习指导, 建养 聘书~担任专业实践课教学及顶岗实习4.兼职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设 指导, 5.兼职教师协助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教 4.兼职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学能力。 5.兼职教师协助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教责任人:贾永臣 学能力。 责任人:贾永臣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构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和学生综合优化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和学生综合 素质考核与监控系统~建立行业企业、素质考核与监控系统~完善多元主体参 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校外人才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优 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化人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课程1.构建 验收要点: 过程考核办法。 人才培 1.构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 验收要点: 养质量人2.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监控系统, 1.完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 评价反3. 建立行业企业、毕业学生等利益相关2.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监控系统, 才馈体系 方共同参与的校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3.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培 系。 质量评价体系。 养责任人:王传鹏、张轲 责任人:王传鹏、张轲 质 量 评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价 探索多要素、多形式、多途径的评价模优化多要素、多形式、多途径的评价模体 式~制定“课程考核标准”~推进形成性式~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全面推进形系评价。 成性评价。 建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2(改革设 1.制定3门课程的“课程考核标准”等文1.制定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考核标准”课程考 件, 等文件, 核与评2.在核心一体化教学课程中开展形成性2.所有专业课开展形成性评价, 价体系 评价, 3.课程形成性评价过程资料和形成性评 3.课程形成性评价过程资料和形成性评价成绩单。 价成绩单。 责任人:张冬梅 责任人:张冬梅 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人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才制定“顶岗实习标准”~规范顶岗实习实完善“五定”管理~总结和推广顶岗实习培施。组建校企联合的管理团队~实施“五管理以及考核评价制度。 养定”管理~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跟踪监控。 验收要点: 3(建立验收要点: 1.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质顶岗实1.完成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和管理制课程标准”、“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文件, 量习跟踪度调研报告, 2.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评监控机2.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3.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手册, 价课程标准”、“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文件, 4. 推广应用情况总结。 制 体3.组建校企联合的管理团队, 系4.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手册。 责任人:贾永臣 建责任人:贾永臣 设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每年开展企业新进员工培训、转岗培训和每年开展企业新进员工培训、转岗培训和社新技术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人次不少于新技术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人次不少于会800人次。 800人次。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服 1.开展职业技能鉴定500人次以上, 1.开展职业技能鉴定500人次以上, 务1.社会2.开展企业员工培训200人次以上, 2.开展企业员工培训200人次以上, 能培训 3. 开展新技术培训100人次以上, 3. 开展新技术培训100人次以上, 力4. 各项目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总结报告。 4. 各项目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总结报告。 建 设 责任人:杨志伟、高利伟 责任人:杨志伟、高利伟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社 完成校企合作项目不少于5项。 完成校企合作项目不少于8项。 会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服1(技术开发与服务实施方案, 1(技术开发与服务实施方案, 务2.技术2(完成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5项。 2(完成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8项。 能服务 力责任人:姜桂义、高利伟 责任人:姜桂义、高利伟 建 设 二、专业建设预期绩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各项建设内容预期绩效见下表。 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预期绩效表 预期绩效与考核 建设内容 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 1.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及指导委员会成员1.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制与运行机企业达15家~形成《专业建设及指导委制, 员会会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议2.“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4个, 校企合作制度》等文件为载体的运行制度体系, 体制与运2.“校中厂”1个~“厂中校”实习实训行机制建基地4个, 设 3.以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课程 标准、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健 全, 1.以机电专业岗位调研报告为依据~完1.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体现成效, 成对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体系图, 2.与企业共建3门高职核心课程~72.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门课程标准及评价标准~3本工学结合案的编制, 教材, 课程体系3.与企业共建3门高职核心课程~3门课3.上传5门课程的专业标准库、专业建设与改程评价标准~3本工学结合教材, 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等到专业革 4.上传3门课程的专业标准库、专业多资源库~建设3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到专业资源库~“数字化教室”~建立企业专栏~共享建设3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数字化教相关企业工程案例、企业相关标准、室”, 企业文化等内容, ,1,形成“基本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1.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践2.与4家企业签订的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体系~制定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协议, 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3.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课时总数的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 50%以上~完成5个实训室企业化文化体系建设 ,2,新、扩建4个校内实训室~与6家建设。 企业签订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 ,3,校内实训基地周开放时间24小时 以上~完成5个实训室企业化文化建设。 1.新增订单培养企业1家~订单培养学1.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生达25%, 2.新增订单培养企业1家~订单培养2.毕业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学生达35%, 人才培养达100%~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3.毕业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 方式改革 在25%以上~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例达100%~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3.培养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一等奖比例在30%以上~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一个, 4.培养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一等奖一 个, 1.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新培养或引进1.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学团骨干教师6人~骨干教师占专任专业教队, 师比例达45%, 2.2名专业带头人全部验收合格~继续教学团队建2.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培养骨干教师, 设 3.建设动态更新的30人兼职教师库~每3.“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100%年从兼职教师库中选择15人左右聘为兼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时间不少于职教师~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2个月~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培训比例达 预期绩效与考核 建设内容 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 时比例达到35%。 100%~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 达60%, 4.建设动态更新的40人兼职教师库~ 每年从兼职教师库中选择20人聘为兼 职教师~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 学时比例达到40%。 1.构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和学生综1.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 合素质考核与监控系统~建立行业企业、系, 人才培养社会专业机构、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共同2.制定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考核标质量评价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 准”, 制度建设 2.制定6门课程的“课程考核标准”, 3.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 习考核办法”等文件, 1.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1.为企业员工开展钳工、维修电工、 不少于800人次,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等职业技能社会服务2.完成校企合作项目不少于5项。 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不少于800能力建设 人次, 2.完成校企合作项目不少于8项。 第四部分 专业建设组织保障 为确保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专业建设项目实施小组”等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组成~明确职责和考核措施~使具体建设工作能层层落实、保证项目能如期高质量地完成。 1、学院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由常务副院长担任组长。 组 长:王春娟 成 员:李峰海、王海英、王霞、周焕启 主要职责: ,1,指导、检查、监督项目建设方案的制定、建设进展情况~监督学院定期进行自查~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2,统筹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3,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建设阶段进展情况~申请项目检查验收。 2、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等职能部门领导及相关企业专家组成。 主任:李峰海,学院副院长,王海英,学院副院长, 副主任:邹润民,山东铝业公司装备部部长,、闫长春,山东铝业公司机动 佃亮,教务处长, 处处长,、傅 主要职责: ,1,指导专业项目建设方案的制定~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提出调整措施或建议。 ,2,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教学改革、实训条件建设等具体工作提供咨询、指导, ,3,论证、审核资金计划~监督资金使用过程。 ,4,指导并协调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3、专业建设项目实施小组 由专业带头人和系部领导、专业教学团队骨干成员组成。 组 长:贾永臣,系主任, 副组长:穆念强 成 员:袁淑敏、高利伟、曹春华、许英超、张冬梅、孟文哲、何翠珍、韩建芬 主要职责: ,1,制定完善的目标管理制度~明确分阶段建设目标~划分子项目并落实子项目责任人~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及建设效益, ,2,按照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及学院财务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建设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3,定期向学院“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报告项目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4,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每年按时将上年度项目建设进展、资金使用及建设效益等情况形成报告~上报学院和上级主管部门, ,5,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学院财务、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建设效益进行的监督、检查。 ××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1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1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 1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 2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 3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 ..............................5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5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13 三、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 23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32 五、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45 ××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 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 2015 年建立 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 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 立足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一)优先发展原则 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 4 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二)社会需求原则 专业发展要根据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原则 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 (四)创新发展原则 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加强5个特色专业建设,突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和室内设计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到 2015 年底,完成下列具体目标: ——结合河北省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建成 6—8个院级特色专业。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 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 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6—10个。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中的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 5 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0门左右。 ——每个特色专业建立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每个特色专业建成 1—2 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配备功能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及软件。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每个特色专业必须有 3—5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教材,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 院长、分管教学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 (二)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根据各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添置、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6 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四)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7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根据河北经济发展形势及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精神,在充分研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正向纵深推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造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高科技标志和发展趋势,为高等工程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 河北省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研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企业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为核心加快了现代化制造业改造的步伐,制造业将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数控技术、电器控制、CAD/CAM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数控技术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一流专业,为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8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确立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主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 1(加强与其他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其办学特点和人才特色。 2(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3(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技术、电工技术、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以机械为主,机电综合。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着眼未来,跟随学科最新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渗透工程问题,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专 9 业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坚持5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线。其中,以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为主线。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整合、改造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主干学科,要组织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工程创新设计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 (2)大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内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突出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打破传统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进行内容整合,推行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优化。 (3)采取减少、限制课内学时,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创造条件。 (4)加强与突出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所有的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强调工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等工程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如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多组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制作、设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突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三段式工程训练模式(第一阶段:基础理论与训练,规范,解构,实践,侧重学生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基本技能与强化,反思,重构,实践,侧重学生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技能应用与扩展, 10 探索,创新,实践,侧重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技术、CAD/CAM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建立系列课程或课群起点上的具有一定柔性、实验实习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训环节,建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 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进行组织,一是基本技能模块(3个):分别为工程制图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外语应用模块;二是专业工作能力模块(3个):分别为机械设计模块、电气基本技能模块、机电设备控制模块;三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模块(7个):分别为数控技术模块、CAD/CAM模块、先进制造技术模块、计算机控制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测试技术模块、机电产品创新模块。 (2)实验教学方法上采用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高职专业人才,建设具有良好条件、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上以先进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旨,实现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逐步建成在机电产品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CAD/CAM等方面具有 11 行业科技先进水平,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训环境,满足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需要,形成在制造技术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1)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上,一方面在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和自主开发实验仪器设备,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深入调查论证,新建具有技术先进性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初步建成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基地,使学生通过在工程环境中的实践训练,把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的观察和判断、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造的整个过程中。 (2)探索工程实训的新模式,逐步由单一实训型向生产实训型过渡,建设成为既面向学生又面向社会的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训练中心,力争实现从校内实训基地到对外承揽业务的转变,从而实现和市场接轨,以产业带动专业。同时根据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社会要求,争取成为我省的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和技术等级证书考核中心。 (3)在建设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寻求企业支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拟定进程如下: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基地 12 完成5个实训室完成3个实验室 确定建设规划进一步开发试实训室 调研 及其配套的软及其配套的软件 与建设方案 验项目 件建设 建设 改善基础实习建成数控加工拓展业务范校内 实现机加工中心 调研 设施,增加实中心和机加工围,产学结合 的产学结合 基地 习内容 实习基地 进一步深化 校外 完成2,3个基完成3-5个基地完成3-5个基 完成1,2个 调研 地建设,实现订建设,扩大订单地建设,扩大基地 基地建设 单培养 培养规模 订单培养规模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德才兼备、培养骨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积极作好专业学术带头人及专业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由知识传授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大力增强科研立项数量和水平,立足纵向课题,加强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参与意识;使教师既注重学历水平提高,又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既立足于课堂教学需要,又着眼于科技开发需求,同时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 1(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中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 2(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课程带头人。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 13 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工作。 4(通过各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给新分配来校教师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五年的培养目标,指定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编写专业教材,承担科研工作,并安排到实验室、企业等单位和技术短期培训班进行实践锻炼,拟定进程如下: 年份 项目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高职比例 1% 3% 5, 10, 研究生比例 20% 30% 60% 70, 80, 研究生引进数量 1人 4人 3人 2人 3人 技术培训 2人次 3人次 3人次 3人次 (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按照“紧跟现代工程科技,加快教材内容更新,重点编写特色教材,反映工程特点,形成系列应用型教材”的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确保教材建设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全部采用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和行业推荐教材,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一套能够反映应用型特色和课程整合的特色教材,把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拟定进程如下: 教材类型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公开出版教材 1 2 2 2 校内自编教材 3 5 5 5 (五)精品课建设 14 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任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五年内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经理、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院级精品课达到3-5门,力争完成2-3门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并逐渐辐射到其他专业。 15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社会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如网络规划、网络实施及维护、网站建设、网站管理与运营、网络编程、网络硬件维修及软件维护、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等人才,成为社会招聘的热点。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均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信息产业“物联网”、“三网合一”等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网络人才将供不应求。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党政机关、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局域网整体应用系统建设将进入高增长期,年均增长将超过34%,而目前我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不具备系统的专业技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传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站应用及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新型网络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3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3%,双师型教师共10人,占专职教师的67%,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7%。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4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2 个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弱电工程实训室和网络互连实训室。其中弱电工程实训室主要功能包括:双绞线的认识,做水晶头、打模块、绑定配线架及网络测试;综合布线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布线标准及管线搭配;光纤的认识及光缆的测试;光纤的敷设、融接及对光纤连通性和衰减/损耗等的测试。网络互连实训室内有交换机、路由器,锐捷网络设备交换机柜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能模拟企业建立园区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实验,能够满足目前的专业班级规模(50人),分组进行实验;各组内能独立并行开展实验,以使所有上课学生能够充分地动手操作,各组可以协同实验组设备进行实验,每台设备支持多人访问,实现“一人操作,多人观摩”的功能。 此外,本专业已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IT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了人才、技术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学院领导重视和系部努力下,成立了青为网络公司,该公司负责校内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各IT实训室电脑故障的处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处理等业务。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的建立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拥有本专业相关图书 2万余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17 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及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网络构建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和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三方面内容。 (1)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数据库的操作及网络编程语言的应用;掌握网页设计、美化及布局的技术;系统了解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的基本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企业网站的设计、开发及制作能力;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能力;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18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创新与竞争素质,善于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团队协作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做出具体分析,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制订培养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采取措施,体现先进性、科学性,与第二课堂、导师制、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就必须在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今后,在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 19 保障下,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并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在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中高级职称比例67%,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打造成一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使更多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在教学上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推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提高实训室开放率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制定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水平的措施。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检查考核制度 加大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的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同时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 20 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 组织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开设相关专业。 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 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估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 1(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把“工”和“学”实际的联系起来。 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培养目标。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 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 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缩短。 7(联系社会资源,以承接工程或工程外包的形式把实际项目带入教学课堂,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项目中去。 21 8(成立实体服务单位,由专业组长牵头,带领学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务。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计划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每年引进 2-3名高水平(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知名企业认证资格)人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青年教师,每年送出不少于30%的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培训;邀请校外专业专家和兄弟院校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召开教学研讨会等。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建立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至少申请包括《网络设备》在内的两门院级精品课;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与社会需求统一的技能考核体系;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健全题库建设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包含图片、PPT、视频等。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选择国家级重点教材及优秀获奖教材;编写并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备》、《服务器架设与管理》、《建站实务》四门专业核心教材。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整理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技能库、试题库、优秀教材与参考书等。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移动通信实训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务实训室。与大唐电信、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结合,让实训条件更贴近社会需求。与河北网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更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每个班级学生百分之百参加校外实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22 学生必须满足所有课程合格、英语达标、计算机等级达标并获得一个以上专业要求的IT职业资格证书等4项硬指标,才能按期毕业。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专业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齐备,期末将教学文件按时归档。课堂教学严格按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执行,课前认真备课,把握重点、难点、课堂概念讲授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课后加强辅导和作业批改。 进一步加强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对任课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与督导,并结合院系、教务处提供的评价结果,对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加强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信息工程系主任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专业课教师、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高级管理人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 (二)经费保障 学院制定《精品专业建设专项管理制度》保障精品专业建设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方筹措特色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包括合作企业捐赠等,确保各建设内容需要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如期完成。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开设时间长,办学质量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已经招生12年,是我院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 23 (二)师资力量雄厚,教研能力强 锻炼了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年轻的师资队伍,在学院组织的教案评比活动、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课堂评比、说课活动中,李喆时老师获得说课评比一等奖,尚文卿老师获得二等奖,还有许多教师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形成使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模式。 (四)学生参加的职业资格认证社会认可度高,通过率高 IT行业市场认证种类繁多,选择了社会认可较好的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CIW认证,网络设备调试员,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 (五)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状况良好 本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7%,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6%,就业率逐年提高;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六)社会声誉好 本专业2010级学生在河北珠峰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后,该企业的负责人说“你们随时来,我们随时要”。本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训受到了公司及客户的好评,反映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较高。 24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工程造价专业是为国家建筑行业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其人才需求状况取决于建筑业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近几年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我国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据河北省建筑业协会对全省108家会员建筑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2009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增长,新签合同额966.44亿元,同比增长37.37%;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87.75亿元,同比增长30.59%;企业收入729.4亿元,同比增长30.27%;企业利润25.64亿元,同比增长37.70%;固定职工从业人数26.16万人,同比增加25.20%,其中技术人员4.92万人,同比增加15.76%。从建筑业整体运行情况来看,河北省建筑业企业生产和效益呈现同步增长态势。 (二)人才需求分析 1(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把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作,作为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颁布《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两个纲要都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并做出了重要部署。住房建设部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着力加强。河北省委、省政府更是从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高度,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实施了“金蓝领”培训工程。党和各级政府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 25 重视,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建筑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历层次低、年龄偏大。二是特有工种技能人才总量偏少、分布不均、工种不全。新设备、新工艺还没有人能够操作。三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3(河北省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建筑业市场的需求。据河北省统计局调查,2010年,全省资质以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89个,从业人员128(6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2717亿元,增长27.2%;安装工程产值333.5亿元,增长26.6%,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1%。按照河北省建筑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人才需求将逐年增长。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专业定位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概预算能力,具备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专业就业岗位 毕业生可在工程造价公司、咨询公司、建筑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事务所以及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专业建设基础 26 工程造价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从2009开始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增加。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1)校企合作基础良好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与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安排学生实习实训、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和兼职教师等方面,不断加深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提升了专业的整体水平。 (2)具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目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未来将逐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 (二)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目前本专业建有建筑工程试验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公共机房等实训室,为工程造价专业校内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另外本专业还与河北省地矿局、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 27 数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 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情况详见下表。 校内实验实习基地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设备数量 负责人 建筑工程试验室(一) 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 6 马晓鹏 混凝土冻融试验机、混凝土磨 建筑工程试验室(二) 平机、汽油机混凝土钻孔取芯48 马晓鹏 机、水泥胶砂振实台等。 工程测量实训室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64 谢健 校外实验实习基地 专业 合作企业 备注 河北省地矿局 顶岗实习 河北顺安房地产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工程造价 ××市双友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献县中昌公路仪器销售部 顶岗实习 ××长安区中昌试验仪器经销处 顶岗实习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方面 加强和规范教学秩序,按照学院关于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规定,强抓落实,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充分发挥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职能,加大考核和鉴定成绩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挂钩和配套制度与措施。落实教学资料的检查、听课制度。不定期进行教学资料检查,并加大期中检查力度。系主任每周增加听课次数,专业带头人每学期听遍每位教师的课,各位任课教师每学期相 28 互听课不少于八次。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重视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等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2(学生方面 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实行师生“互控”,并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不断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行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制度。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积极合作,建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监控制度,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到3年内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课程有效性、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形成年度分析报告,以确保人才培养评价和监控的质量。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在原有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再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构建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以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过程为导向开发任务体系课程。组建由专 29 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案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确定过程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2)工程造价专业岗位需求(3)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4)通过工作任务,开展案例教学。 从业资格证 企业岗位需求 收集、提炼 专业岗位方向 学期综合任务 确定二级工作任务 案例教学 图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将岗位技能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标准,以及施工员、预算员等岗位职责融入课程,保证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达到岗位要求。 建设达到省级精品标准的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特色实训课程2门,并建立完善专业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30 继续同企业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发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培养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计划编写6-8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专业课程和校企合作教材争取列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和扩建相结合,满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等多层次需要的校内实训室建设。包括建筑工程试验室的扩建,工程测量实训室的扩建等。新建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必须的工程算量实训室,配备行业企业广为应用的配套软件,用于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工程计量的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是依托已有的5个校外实训基地,拓展6个校外实训基地。 (1)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行业标准,共同构建专业技能学习模块及课程标准。 (2)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岗位分布情况,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学习领域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依据。 (3)建立企业专业委员会,定期到学院进行专项讲座、讨论等,加深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的联系,搭建沟通渠道,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在建工程项目,使教学进程伴随施工过程开展,使施工现场成为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5)制定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包括制定校内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工作条例及管理办法,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 31 则、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编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技术指导书等。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现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每年修订一次;课程教学计划齐全,每门课程都有完整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先进,90%以上教师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合理,85%教师可应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方法教学;教学监控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管理的建设主要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部分的管理应特别加强。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与实时监控系统,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制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顶岗实习成果评价制度等。 重视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学习。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目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完成由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有关知识等。 32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制定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明确承担各类教学任务的薪酬标准,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证。 构建教学平台及资源库的使用制度、维护制度等,以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共享性;制定定期更新资源、补充资源的规定,保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性等。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由院长亲自带队,教务处牵头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创造力,促使专业教师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中来。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及工程造价团队教师和企业合作人员共同策划和实施,提供专业能力组织保障。 (二)经费保障 学院董事会对学院的建设发展全力支持,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费用的审批,保证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顺利发展。 33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1(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工作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扶持推动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在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中,也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高层次会计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太高,而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会计教育任重而道远。 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京津冀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招聘会计人员的要求各不相同,大中型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多为专、本科以上,而小型民营、外资、农村企业急需专科、中等会计人才。 (1)人才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去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工业企业、会计公司、非盈利性组织、医院、社团、保险业、私人企业、各类学校、学院自营企业等处,特别是城镇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及村办企业、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等工作。 (2)专业面向的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员岗位、财务经理助理岗位、统计岗位、企业纳税员以及会计代理和税务代理人员岗位、收银员岗位、采购核算 34 岗位、销售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和往来核算等岗位。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学院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始终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扶持。会计电算化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优质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2名。专职教师中教授 2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 13%,双师型教师共12人,占专职教师的80%,具有硕士学位的为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7%。总体而言,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机构较为合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企业培训和实践经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学团队中10余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模范)教师,5人在教学质量年活动中荣获奖项,“基础会计团队”和“工业企业业务实战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操作平台)、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5 个实训操作平台,用于《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基础会计及实训》、《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等课程的学习。同时,本专业全部采用现代化授课方式,课程均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院又在2008年成立“××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使更多的师生有机会参与企业业务实践和社会真实项目,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管理的经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浚达财务公司为窗口,加强与外界单位的联系。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中瑞司法会计鉴定中心、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有源会计师事务所、河北福隆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20家校外实训基 35 地的基础上,新建立河北海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众旺彩印有限公司、××市安源物流有限公司等近12家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与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丰富教学资源支撑着专业建设。学院拥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图书 12000 余册,本专业自建图书资料2000余册。此外,还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会计专业兴趣小组等多个学生课外活动社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及学院发展定位,学院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掌握会计理论和实际技能,又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及企业审计能力;面向会计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认真剖析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会计电算化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任务和会计工作岗位群的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融合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进行教学,实现岗证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巩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岗位主导、任务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实 36 现专业培养方案先进,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专业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力争在未来5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教授、副教授的比重占到4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到80%,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本专业目前与××浚达财务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了多套实训教材,自编教材使用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下一步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6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时期建设”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多与企业单位合作,计划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大校内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 37 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融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身的,具有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示范意义的实训基地。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教育产出质量为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根据社会需要、教师教学工作特点、人才培养标准和特定教学对象等因素来进行的。要不断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际,更全面、更准确、更合理地评价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和为社会、行业服务 不断深化教科研工作,借助产学研平台,通过学院专题立项,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在教改的基础上推动专业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根据教改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推广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依托本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资源,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发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积极面向社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服务项目,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目标 “有重点培养、高规格引进、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入手;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38 2(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专业带头人 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及教学实践,到知名高校访学、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2-3名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 通过到高校进修、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工作岗位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培养途径,每年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具有该学科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项目培训的会计专业骨干教师。 (3)双师素质教师 通过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专业课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资格培训,社会资格考试,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两年内再培养2-5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4)兼职教师 积极开拓多种渠道,有目的地从财政、审计、税务、金融和高等院校等部门或单位再聘请6名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企业总会计师等作为学院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参与教学改革、课程研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等工作。 39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构建一套完备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兼顾专科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考证课程计划,考核方式多样化。开发以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五年内完成2-3门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建成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岗位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计行动领域,归纳总结学习领域,确立核心课程教学标准,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不低于专业总课时的40%。 (3)联合企业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还需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一些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切实要适应高职高专的特色。为了促进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再建2-3门精品课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院级精品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 40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时间 1 《财务会计二》 2013年 2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4年 3 《行业会计比较》 2014年 (4)打破专业壁垒,设置柔性课程学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展视野。做到每门学科在章节完后有分项实训内容,在整个学科授完后又有综合实训。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1(教材建设目标 组织教师修订编写目前已有的6-7本教材,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任务化、项目化”为体现形式,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主干科目校本教材,形成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并完成6-7门项目任务化课程配套建设,完善题库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2(教材建设措施 利用较短的时间依据“任务化、项目化”模式,修订完成理论类教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项目型教材。理论课程教材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教学现状、任务设置,适应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需求。 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组织骨干教师选购专业工具书、专业理论图书、文献、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精选优秀会计论文集、专业相关报纸、国家、地区及行业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政策管理信息、标准文摘或全文等专业图书及电子数据资料,使会计专业拥有齐全先进、国内一流的专业参考资料。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41 进一步完善校内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室的数量及功能,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同时,专业负责人主要在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实训室全面开放、实训指导书(4门课程)编写、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等方面下功夫。 实训指导书编写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编写时间 1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2 《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3 《出纳岗位实训》 2014年 4 《工业企业综合演练》 2014年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具体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012—2013年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室,新建模拟纳税大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完善升级财务软件。 2014—2015年加强实训基地硬件更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通过同步实训、仿真综合实训、职场环境实操、顶岗实习四个过程层层递进,建设“四位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使理论学习与工作能力培养融会贯通,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四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新产学结合育人模式。在巩固 42 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组织管理工作,在2013年建立30家校外实习基地,2015年达到45家。同时,结合实际探讨新的实践教学途径,以满足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3)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完善细化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编写,并积极组织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1(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会计电算化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建立教学标准,组建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构,共同负责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建立包括项目实训卡、岗位工作记录、自我鉴定、过程控制记录等内容组成的管理档案。通过以上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保障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 (1)探索评教主体多元化,以学生为主,同行为辅,兼顾领导和企业专家,以培养发展教师业务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2)改革学习考核模式,探索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兼顾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考核方式多样、考核主体多元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43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1(教学管理目标 通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全面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2(加强教学管理具体措施 (1)创新专业管理制度 一是按照学院统筹、系部建设、项目负责的建设思路,完善专业管理办法;二是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三是建立课程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2)优化专业动态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学院与企业、专职与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 二是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机制,提高毕业质量。 三是采取有力的教学监控措施,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建立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社会、家庭全员参与的监控制度。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行业企业专家、教务处处长及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教务、财务及系主任为主要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专业项目建设。 (二)经费保障 学院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按时拨付专业建设经 44 费。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实施专款专用制度,加强对专业建设各项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专业开设时间长,积淀深厚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自2001年统招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河北各行各业财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该专业在招生人数和新生报到率等方面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具有“双师”优势的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该专业基本形成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构建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立足行业、服务企业”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体现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努力构建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学结合密切,并把各行业会计融入课程体系,开拓学生的就业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 “课岗证融合、教学做合一,技能逐级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45 根据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参加全区或全国统考科目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以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认可和肯定的。 1(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3%,工作一年后专业对口率达到60,以上。 2(根据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综合能力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6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随着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走旺和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室内设计师就业前景看好。国家对装饰行业的管理规范化,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装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相当大的社会需求量。从全国来看,装饰行业群体数量庞大,但总体素质还需不断提高,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才正好能适应装修从业人员专业化的行业发展要求。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具有行业社会背景的设计人才,符合社会大环境对装修人才需求的现实。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于2006年,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学生。创办5年来,累计招生近千人,目前在校生人数为三百多人。该专业拥有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队伍,许多教师在设计理论及设计教学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多年来,建立了适应室内设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许多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较大型的室内装饰与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如:××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楼体建模工作、××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元氏县××学院分院校园规划图设计、××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江南春城别墅设计、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闻喜小区居室设计等。 47 2(教学条件 专业有多媒体教室 12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能完成学期综合任务的所有二级工作任务,可以导入真实的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校外实训基地有四个,均为××地区中小型装饰公司,可以满足每次50人的顶岗实习,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室内设计原理运用、施工图的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效果图设计制作、装饰工程报价、装饰材料配置及实施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够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任务带动教学,用实际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结合任务所支撑课程进行教学,学生独立或成组进行训练,通过二级工作任务对应的课程单元学习完成基本的单元任务,再在单元任务的学习上完成综合任务的设计和制作,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基地”条件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即以专业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建立起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有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于 48 ××市,服务河北,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领先的专业。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学团队。采取自我培养和社会聘用相结合,为本专业配备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选拔若干优秀拔尖人才组成骨干教师3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大力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力度。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不少于1个月,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 提高专业整体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安排教师参与技术性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市场实践,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完成更高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师较长期地负责某些课程,形成专业侧重点。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产教结合的室内设计与装饰工作室。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9 相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有效运行。 1(建立室内设计技术工作室,把行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教育专家引入校园,并建立工作室。 2(企业公司进入工作室,鼓励专业教师自主办设计公司、或选择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进入校园。 3(学生到企业公司给设计师(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助理,与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合作,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公司顶岗,给设计师或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助手。 4(在推进校企对接过程中,学校共享了公司的设备、人才、管理和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和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能“以终为始”,缺什么,学什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岗位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每个单元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结束后,请行业、企业专家来点评,有些实际工程项目可以由客户评价,以此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及评价体系。 2(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研 50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室内设计专业群的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实施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 3(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每门课程的评分是固定的,但有很多课程不是单独完成作业的,而是叠加于设计课作业之中完成的。由于将课程打包,很多课程都是捆绑于主干课程之上的,它们被叠加在一起总体打分,然后再归入相对应的各门课程。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之中,完善双证书认证体系。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为了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建立重在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培训系统,通过岗前培训、资格证书培训、下企业学习等制度进行培训,本专业具备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两方面素质的教师数超过60%。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课程综合细分,进行更有目标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把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并按专业特点进行整合。 从学生毕业出口反推学生所需的课程,根据社会上行业公司的设计师与相关职业岗位的综合要求来安排课程,注意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并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突出技术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51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本专业在课程结构方面,设计了三大教学模块和五个学期任务,这三大教学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课程结构合理、科学。这五个学期任务是:第一学期的室内设计方向美术基础训练、第二学期居室设计、第三学期别墅设计、第四学期酒店设计、第五学期项目综合训练。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任务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参与过的项目 序号 项目作品名称 参与者 负责人 ××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 09环艺2班 1 *** ——楼体建模工作 09环艺4班 2 ××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 08环艺1班 *** ××元氏县××学院分院 3 08环艺2班 *** 校园规划图设计 4 ××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 09环艺1班 *** 5 ××江南春城别墅设计 08环艺1班 *** 09环艺1、 6 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 ***、** 2、3、4班 “项目带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实际案例辅助理论教学;第二种方式是运用案例组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操作和部分课程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改革主线;实行启发式教学,课程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 52 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 (四)建设教学团队 1(组建教学团队 组建一支适应每个学期综合任务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式教学团队(行业专家、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本院专业教师),构建结构梯次合理的教师团队。 2(建立符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属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范畴,需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的“学”,尝试着建立一种符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工作室制教学”新模式。 在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将实际项目带入工作室,力争实现项目制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课教学(教室、画室) 艺术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的再现塑造能力,而设计教育更加倾向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两者要求学生对形象刻画到什么深度、对物体的认知达到什么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2)专业课教学(实训室) 专业设计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重视设计过程,引导学习任务能力训练。通过学期综合任务,分解成若干个二级工作任务,形成若干个工作能力。把真实项目导入到这些任务中,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从而培养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共享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设计图库(100套)。其中包括室内居住环境、办公环境、商业环境的经典设计案例,家具、陈设艺术品等图例以及装饰材料等500G以上的电子图库。 53
/
本文档为【【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