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差不多先生传

2017-09-05 42页 doc 63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差不多先生传第五課 差不多先生傳 胡 適 題 解 出處 本文選自文星書店出版的胡適選集,全文原載於民國八年出版的新生活雜誌 第二期。 文體 記敘文。 背景 胡適是現代雜文的最初創作者之一。民國七年,他在新青年雜誌發起「什 麼話」專欄,輯錄摘引當時報刊上令人發笑或感嘆的材料,加上一、二句點睛式評 語,或根本不加評論,直斥之曰「什麼話」。這種雜文簡便犀利,有利於迅速揭露 悖論謬說,曾被許多刊物仿效,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他還以天風、鐵兒等筆名,發 表過不少雜感、短評、短論、寓言及一些通訊、序跋等,或論時事,或悼友人,或 抒感懷,雖然內容尖...
差不多先生传
第五課 差不多先生傳 胡 適 題 解 出處 本文選自文星書店出版的胡適選集,全文原載於民國八年出版的新生活雜誌 第二期。 文體 記敘文。 背景 胡適是現代雜文的最初創作者之一。民國七年,他在新青年雜誌發起「什 麼話」專欄,輯錄摘引當時報刊上令人發笑或感嘆的材料,加上一、二句點睛式評 語,或根本不加評論,直斥之曰「什麼話」。這種雜文簡便犀利,有利於迅速揭露 悖論謬說,曾被許多刊物仿效,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他還以天風、鐵兒等筆名,發 表過不少雜感、短評、短論、寓言及一些通訊、序跋等,或論時事,或悼友人,或 抒感懷,雖然內容尖銳,但文字優美,影響頗大,差不多先生傳即此類雜文中之一 篇。 題意 胡適曾系統的學習西方近代科學知識與方法,使他眼光敏銳,膽大心細, 具有一絲不茍的求實精神,因此他寫這篇諷刺小品,嘲諷那些處事不認真的人,一 方面針砭國人敷衍苟且的態度,一方面也可見其弘揚科學精神的用心。魯迅也曾經 說過:「中國四萬萬的民眾害著一種毛病。病源就是那個馬馬虎虎,就是那隨它怎 麼都行的不認真態度。」(語出日人內山完造所作之魯迅先生一文)正可說明本文 的立意。「傳」,史書的一種體裁,記載人物的生平事蹟。自從司馬遷 史記以「本 紀」來記載帝王,以「世家」來記載諸侯,以「列傳」來記載一般人物後,「傳」 便成為史家記載人物的體裁。 作 者 一、生 平 胡適,安徽省 績溪縣人。原名嗣穈(穈),又名洪騂(星),後改名適,字適之。清 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出生於上海,民國五十一年逝世於臺北,享年七十 二歲。 父胡傳,字鐵花,清代貢生,曾任臺灣省 臺東直隸州知州,後病逝廈門,當時胡適 只有三歲。母馮順弟,年輕守寡,言傳身教,對胡適影響甚深。胡適十四歲時離開 家鄉到上海入學堂,開始接觸新思想,此後遂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適」 字為名。宣統二年(西元一九一?)考取官費留美考試,先入康乃爾大學 農學院, 因興趣不合,轉入文科,後又轉往哥倫比亞大學,跟從杜威博士研習哲學,受其「實 驗主義」的影響甚深,而奠定哲學的基礎,民國六年獲該校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 任北京大學教授,後升任文學院院長。日軍侵華之前,風雨飄搖之際,胡適堅守教 育學術的崗位,也鼓勵北大師長堅守崗位,規勸學生「安心讀書,把自己鑄造成器。」 並且在一篇給畢業生的贈言中,期許他們:「要學習法國 巴斯德,國家蒙受奇辱大 難的時候,絕不肯拋棄他的顯微鏡與試驗室,矢志科學救國。」在「九一八」之後 的幾年裡,他除了辦獨立評論,寫了上百篇政論文章,還陸續發表一些學術論文, 他的四十自述和胡適文存第四冊也在同時出版。此外他全力協助蔣夢麟校長推展北 大校務,因此雖然國難當頭,北大校務卻無一日間斷。同時鼓勵北大同仁應該採取 的態度:「北大不搬走一本圖書,不移動一架機器,堅決留在北平。只要在北平一 天,就要作二十年打算。如果北平淪陷在日本軍閥之手,同仁們南下,無論何地, 只須搭一座茅棚,就可以講學。」「苦撐待變」是後來他出使美國喊出來的口號, 但是早在抗戰之前,他考慮到中國應有的對策,已經充滿「苦撐待變」的精神。 抗日戰起,政府為加強對美外交關係,特任命胡適為駐美大使,他在任職期間,四 處演講、撰寫抗戰文字,幾無假日可言,甚至曾在美、加二地巡迴訪問二個月中, 演講百餘次,可謂鞠躬盡瘁。他在送給友人陳光甫的照片上所題的詩:「偶有幾莖 白髮,心情微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正是他在危急關頭,在華 盛頓戮力以赴,為國效力的心情寫照。抗戰勝利後,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四十七年 來臺後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五十一年於主持中研院院士會議中因心臟病突發病 逝,死後安葬於臺北 南港 舊莊(後來臺北市政府將它闢為胡適公園),先總統 蔣 公親書輓聯稱他為:「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他位於 中央研究院內的故居現已改為胡適紀念館,旁邊並設有文物陳列室。 二、學術思想及成就 在新文化運動中,胡適高喊「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二個口號, 以發展科學技術為改善人類生活的有效途徑,並主張思想信仰的自由與民主政治制 度,堪稱「民主鬥士」、「自由導師」。在學術研究方面更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 他自稱:「?哲學?是他的?職業?,?歷史?是他的?訓練?,?文學?是他的 ?娛樂?」,而將西方的科學方法運用在整理中國的史料與學術上,著有中國古代 哲學史、戴東原的哲學、章實齋年譜、水滸傳考證、紅樓夢考證、白話文學史等論 著。其中中國古代哲學史第一次系統條貫的研究中國古代哲學流派,使其「一一顯 出變遷的痕跡」,「遞次演進的脈絡」,並提供了新的思惟方法和模式。蔡元培在 序言中讚美他:「了解古書之眼光,不讓於清代 乾 嘉學者。」而他也是將中國傳統小說當作學術研究課題的先鋒,其中尤以對紅樓夢的研究,成果卓著,開創了一 代「新紅學」。 在治學方法上,他倡導「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實 證思惟術」,以及科學的人生觀。他在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一文中說:「這樣用證 據來考訂古書,便是學術史上的一大進步,這便是科學方法。科學的態度只是一句 話:「拿證據來。」又在治學的方法與材料一文中說:「科學的方法,說起來其實 很簡單,只不過『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在應用上,科學的方法只不過『大膽假 設,小心求證。』」而這「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觀,據他自己說,是在哥 倫比亞大學讀書時,偶爾在圖書館的大英百科全書中翻到的。這是當時很多留學生 都熟知的科學方法,而胡適卻能以他豐厚的漢學基礎,以及明察秋毫、舉一反三的 治學能力,為近代中國學術思想開出一條新路來。 三、文學主張及成就 做為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的倡導者,胡適在文學領域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的文學 革命主張和新文學理論首開風氣之先;在創作方面,除了白話小說和劇本,白話新 詩更是風行一時,而他的散文,數量之多,影響之大,在中國散文史上亦自成一家。 1新文學運動 民國六年,胡適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改良文學須從八事 入手:「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 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這篇 文章在教育文化界引起強烈的回應,陳獨秀隨後在新青年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文 學革命的「三大主義」,反對「文以載道」、「代聖賢立言」的舊文學。 民國七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文,主張 「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楬櫫白話文的正統地位。又將改良文學的八項主張 簡化成四項原則:「1.要有話說,方才說話。2.有什麼話,說什麼話,話怎麼說,就怎麼寫。3.要說我自己的話,別說別人的話。4.是什麼時代的人,說什麼時代的話。」系統的闡發了以白話取代文言、建立白話文學的宗旨與途徑。同年五月,由 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改用白話發行,採用新式標點。魯迅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 日記,胡適發表白話話劇終身大事,錢玄同、周作人、劉半農、俞平伯、劉大白等 新文學作家相繼發表作品,終使文言文宣告瓦解,白話文學成為「文壇的正宗」。 胡適的文學革命在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中達到高潮。翌年,教育部下令公立小學必 須以白話教學,同時訂白話為「國語」。民國九年,胡適出版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 集,並邀集友人「眾手增刪」,使之更臻完美。他還作了一首嘗試詩,說明自己代 表實驗精神的文學觀:「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 古成功在嘗試。」 2文學成就 胡適除創作出版中國詩史上第一部白話新詩集嘗試集,開創了自由體新詩流派之 外,並與徐志摩、梁實秋、聞一多、沈從文等人創立「新月詩社」,創作了中國戲 劇史上第一部現代白話散文劇本—— 終身大事,確立了中國現代話劇的新形式;同 時率先用白話翻譯介紹西方文學作品,出版了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譯本—— 短篇小 說集。 他的學生唐德剛在胡適雜憶一書中附錄了周策縱的論胡適的詩一文:「胡適的詩較 好的一面是文字流利,清淺而時露智慧…… 胡適詩最大的缺點是欠缺熱情,他的詩 文都有些冷清感,與梁任公常帶感情的筆端大不相同……他寫詩多是在發宣言,有 所為而作,有意見要發表,而不是由情感衝激而成,也就不能以情移人……在語言 方面雖流利平實,卻變化不多。」因為他堅持作詩如作文。而他的文章也是通暢、 明白、篤實,長於「說理」而拙於「抒情」,他在四十自述一書中說:「我的長處 是明白清楚,短處是淺顯。……我抱定一個宗旨,做文字必須要叫人懂得,所以我 從來不怕人笑我的文字淺顯。」有人論及中國現代散文時曾說:「中國散文中現有 幾派,適之、仲甫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長於說理講學,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 這「清新明白」和「學識見長」便可以概括胡適散文的基本特色。熊十力讚揚他說: 「在五四運動前後,適之先生提倡科學方法,此甚緊要。又陵先生(嚴復)雖首譯 名學,而其文字未能普遍。適之銳意宣揚,而後青年皆知注重邏輯,視(按:「比」 的意思)清末民初,文章之習,顯然大變。」他認為胡適之所以能引領當代思想與 文風,其關鍵就在於文字淺顯普遍這一特點。 四、趣聞軼事 1舊式婚姻 胡適雖受西方思想影響甚深,他的婚姻卻完全是舊式的。他十四歲時,由母親做主, 與鄰縣旌德村的江冬秀訂親,江冬秀僅讀過小學學堂,為一纏足的舊式女子。訂婚 之後,胡適便赴上海讀書,留美期間,江冬秀以未婚媳婦身分經常至夫家陪伴婆婆, 直到胡適二十七歲學成歸國,始正式完婚,其間經過了十四年。胡適曾在給友人的 信中表白:「吾之就此婚事,全為吾母起見,故從不挑剔為難。今既婚矣,吾力求 遷就,以博吾母歡心。吾之所以極力表示閨房之愛者,亦正欲令吾母喜歡耳。」可 見胡適事母至孝,因此他和這個小腳太太雖稱不上神仙眷屬,精神相契,卻相守一 生,他曾在病中得冬秀書一詩中寫道:「豈不愛自由?此意無人曉;情願不自由, 也是自由了。」可以看出他對於婚姻的態度。 2三從四得 胡適有一天和朋友說笑話:男人對太座要遵守「三從四得」,所謂的「三從」是: 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所謂的「四得」是:太太 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有一次他接到 朋友自巴黎寄來十幾個法國銅幣,上面有「PTT」的字樣,正好是「怕太太」的諧音,於是他向友人提出成立「怕太太會」的建議,這三個字母恰可作為會員的證章。 3設身處地 1.胡適有一次和李濟博士一起到武漢大學演講,並且住在同一間宿舍裡。晚間回到 宿舍,李濟天天洗澡,胡適則是有時洗有時不洗,他忍不住問胡適說:「一天演講 下來已經很累了,為什麼不洗個澡舒服一點呢?」胡適回答說:「我有一個習慣, 洗好了澡,一定要把洗澡盆洗乾淨。」他的意思是說演說完太累了,不願意再清洗 澡盆,又不願洗完澡把汙垢留給工友去擦洗,因此他寧可不洗澡。 2.民國三十七年,北平情勢已十分危急,先總統 蔣公派專機接運教育界人士南來,胡適帶著夫人與一些教授上了飛機,而把兒子思杜留在北平。事後他曾對友人說: 「我們夫婦已占去兩個座位,不能再讓思杜占去別人的機會。臨行前我已取得內人 的諒解,年輕人以後總有辦法走得開的。」 4文白之爭 北大教授黃季剛反對白話文甚力,有一次在課堂上提到白話文問題,他說:「假如 胡適喪妻,其家人電報中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啊!』要十一個字之多, 如用文言則『妻喪速回』四字即可,文言白話,孰優孰劣,不言可明。」但是胡適 曾拍過一則極短的白話文電報,因廈門大學請他去當校長,他不願就任,於是打電 報去辭謝:「幹不了,謝謝。」僅僅五字,其簡明程度不遜文言。 5清廉儉省 張忠紱在其回憶錄迷惘集中提到胡適如何節省的一段故事:民國二十六年,胡適以 特使身分去美,他和另一位隨行者一起住進紐約大使飯店,住的房間一天美金十元, 不僅不是附有客廳的套房,更不像其他外交使節一樣,包住一整層樓。外出的時候, 為了替公家省錢,他們不肯在旅館門口叫車,情願走出街口或轉一個小彎再叫,以 節省給旅館門口侍者的小費。雖然此行政府撥給特別經費,胡適卻未支領,只是實 報實銷。 補充注釋 1氏 姓的支系,用以區別子孫之所自出。清代 顧炎武 日知錄卷二十三說,姓最早出現在五帝的時代,夏、商、周三代,姓是很少的,見於春秋這部書的姓只有二 十二個。當時,氏的變化很多。秦 漢以後,姓和氏合而為一,姓氏就大大多了起來。 這些姓氏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以封國封邑為氏、以職官或職業為氏、以居住 地名和景物為氏、以祖先的諡號為氏等外,有些以動物名為姓,以自然現象為姓, 可能與上古時代氏族社會的圖騰有關,如熊姓、牛姓、雲姓、雷姓等。此外,還有 不少姓是少數部族姓氏的譯音轉化而來的,如拓跋、賀蘭、宇文、尉遲、慕容、呼 延、哥舒等。 2學堂 1舊稱學校為學堂。北史 辛慶之傳:「復表昂行成都令。昂到縣,便與諸 生祭文翁學堂。」2鴉片戰爭(西元一八四?)以後,洋務派以「自強」、「求富」 為口號,推行「洋務運動」,其中「洋務教育」是一個重要方向。他們興辦的新式 學校主要有:外國語學堂、軍事學堂、技術學堂、師範學堂、普通學堂等,不過這 些學堂沒有統一的學制,教學內容主要是「西文」、「西藝」。 3格言 有教育意義,可以為人法則、砥礪性情的簡短語句。晉書 夏侯湛傳:「爾其專乃心,一乃聽,砥礪乃性,以聽我格言。」 4圓通 1事理圓滿通達。今稱人處事不固執拘泥為圓通。左傳 昭公十四年「猶義也夫。」疏:「義者,於事合宜,所為得理;直者,唯無阿曲,未能圓通。」梁書 處 士傳:「弘景為人,圓通謙謹,出處冥會,心如明鏡,遇物便了。」2佛家語。性體周遍為圓,妙用無礙為通。楞嚴經:「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 3文章思想縝密,持正通達而無懈可擊。劉勰 文心雕龍 論說:「原夫論之為體,所以辨正然否(是非),窮於有數(具體現象),追於無形,堅(攻破困難)求通, 鉤深取極(結論),乃百慮之筌蹄(取得理論的手段),萬事之權衡(天平)也。 故其義貴圓通,辭忌枝碎,必使心(思想)與理合,彌縫莫見其隙,辭共心密,敵 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即對議論的問題,需作徹底探索,作出結論。)」 5大師 1學者的尊稱。2佛的十尊號之一。後世泛指道行崇高的和尚。瑜珈師地論:「能善教聲問子弟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天臺四教儀集註上:「大師者, 群生模範。」 鑑 賞 差不多先生傳是一篇傳記體裁的寓言,內容的安排依照傳記體例:先綱後目的層次 來敘寫人物,並以切近生活的事例作為佐證,構成一篇趣味盎然、含義深遠的寓言。 而在筆法上,則巧妙的運用誇飾、排比、映襯、反諷等修辭法,以淺顯生動的語言, 因事見理的方式,讓人在荒謬好笑的文字背後,領略作者嚴肅的用心。 ?傳記體例,先綱後目 本文既名為「傳」,所以作者仿的是史記紀傳體寫法:先敘主角的背景及為人,後 依時間順序敘述其生平事蹟。這種先交代人物特質,再以事例作為佐證的方式—— 也就是先綱後目的安排,可以使讀者經由故事中主角一再重演同樣的錯誤,而加深 印象,以達到作者諫諍的目的。 文章的第一至三段是「綱」,總寫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貫及特質: 首段先用疑問句型:「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來引起讀者好奇,而後卻不 直接寫出主角姓名,反而說:「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更提高了一層 神祕感。接著作者把主角的名字命為「差不多」,還說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縣各 村人氏」,這些是在為後面「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做鋪墊,表明「差不多」這 弊病就是全中國人的弊病。 第二段寫的是差不多先生的相貌與特質,採由外而內的順序,先說表象的眼耳鼻口, 再說內部深一層的思想。而其「差不多」的態度也跟著由淺入深的呈現,由表面的 「不很清楚」、「不很分明」,逐步深入到「不很講究」、「不很精明」、「不細 密」。第三段則透過主角的話作總結:「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而作者也藉由這兩句話,引起下面「凡事」的諸多事例,因此第三段可說是具有「承 上啟下」的作用。 第四段至第九段描寫差不多先生從小到大的幾件事情,除了依時間順序寫作,事情 的簡繁輕重也依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而後果與影響的程度也隨之逐步加重。作者 先寫差不多先生色彩不分(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再寫東西不分(陝西同 山西,不是差不多嗎),這些瑣碎的小事,在第六段差不多先生長大後,演變成了 越來越嚴重的事情:十和千差不多,今天和明天差不多,醫牛的和醫人的差不多, 最後甚至因「差不多」的態度而喪命。而作者敘述時的分量分配,也隨著事情的輕 重不同,而有先略後詳的走勢,尤其在第八段「找大夫」一事上,敘述頗為詳盡, 也最富趣味。 第八段中,先說家人「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 不但為差不多先生的死埋下伏筆,更顯示這種馬虎的個性不只差不多先生有,大家 都是如此,巧妙回應了首段「差不多先生……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一句。其後, 差不多先生心裡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則是在 為家人的行徑作解釋與認同。而「這位牛醫王大夫走進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 多先生治病」,除了再次回應首段,證明大家都這麼隨便外,更提出了一項嚴厲的 批判:連最需要講究精確的醫生都馬虎敷衍,那麼全國還有什麼人是認真的呢? 第九段寫差不多先生的臨終遺言,充分表現出他「至死不悟」的糊塗本性。中國人 一向說要「達死生」,又說形體生命這個「臭皮囊」不必太戀棧,這類觀念如果不 導向「宏觀」、「豁達」的正面態度上,就容易流為作者所擔心的:「活人同死人 也差不多」的苟且任事,而不能認真生活。作者安排死亡一節,顯然對中國幾千年 來的生死觀念作了釐清。 ?以「諷諭」作結,寄託旨意 第十段、十一段說明大家不但認同差不多先生的態度,甚至尊崇他、效法他,以回 扣首段「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並直指:「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總結全中國人都像差不多先生一樣,從小事的顏色不分、東西不分,到時間、金錢 的苟且隨便,最後糊塗一死收場。其中「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三句, 更明白表示這些「懶」,都是「不肯」所致,而不是「不能」。所以這兩段是以諷 諭總結全文,使首尾相應,也是作者對國人「差不多」的態度最嚴厲的諷刺,與最 深切的憂慮。 ?客觀敘述,因事見理 本文在寫作的技巧上,通篇善作諷諭,且自始至終不跳出來作主觀批評,而是透過 現象與事件描述,使讀者自然從中領悟道理,自作判斷。例如首段的「人人皆曉, 處處聞名」、「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用意在諷刺國人個個 苟且;第十段寫大家都稱讚他「真是一個有德行的人」、給他一個法號「圓通大師」, 其實是在諷刺國人處事圓滑,凡事敷衍不認真。 ?文詞生動淺白,善用排比、映襯 其次,在遣詞造句上,作者照顧到主角的個性,而寫得十分淺白,使讀者能透過其 言語想見其為人。例如搭不上火車一段,他說:「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 不但使人彷彿見到主角埋怨的神情,更感受到他一向推諉塞責的習性。第九段寫他 的臨終遺言,用了許多刪節號,更生動的表現出主角病情嚴重、說話吃力的樣子。 而寫他的死,也延續了全文風趣自然的風格,用「一命嗚呼」、「絕了氣」,而不 用「過世」、「與世長辭」等嚴肅的字眼。 在修辭技巧上,作者善用排比和映襯,不但使文章頗見韻律,還能加強感染力。例 如「他有一雙眼,但看得不很清楚」一整段,以及「是山西,不是陝西」、「身上 痛苦,心裡焦急」等,都可以藉由對比,凸顯主角馬虎的程度與事情的嚴重性。而 「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這樣的排比修辭,不但念起來有節奏感,也對 文旨有加強加深的效果。 延伸閱讀 一、類 文 以下二篇類文,第一篇是胡適以鐵兒的筆名發表在競業旬報的文章,文中批評中國 的科學發達甚早,但到後來卻因苟且的態度,而阻遏了科學文明的發展,與本文的 主旨可相互烘托。第二篇節選自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五回,文中藉著對話與動作,誇張的描寫主角的吝嗇本性,與本文誇張諷刺描寫人物的作法可相參照。 1苟 且 胡 適 我這「白話」的第三篇,說的是苟且。 這苟且二字,便是隨隨便便的意思,說得深一層,便是上海人說的撒爛汙1, 呀呀糊。唉!我想起這苟且二字,在我們中國真可以算得一場大瘟疫了。這一場瘟 疫,不打緊,簡直把我們祖國數千年來的文明,數千年來的民族精神,都被這兩個 字瘟死了。唉!好不傷心呵! 先說我們祖國的科學。以前我們中國,講起各種科學來,哪一門不發達得早, 神農皇帝的時候,便能嘗藥性,發明醫學。黃帝的時候,已有人會算天文,會造曆 日。到了唐堯的時候,那天文學更發達了。黃帝的時候,便會作指南車,那指南車 便是現在的羅盤。現今各國人航海行軍,哪一個不用這個東西,可見我們中國的磁 學發達得非常之早了。至如那些蠶桑哪!文學哪!印刷術哪!哪一樣不是我們祖國 所發明的呢!唉!講到我們中國上古時代的文化,那真正是我們的光榮了。不料到 了後世,有什麼聖人出來了,口口聲聲說什麼聽天安分,總要少思省事,這麼一來, 可不得了,從此以後,什麼事情,都不肯竭力去研究了,只曉得隨便。講那醫學的, 看見前人說過了,有了藥性的書了,我們只好隨便用用吧,何必再去多事呢!講天 文的,看見人家有了現成書了,也隨便用用吧,何必再去研究呢!何必再去推測呢! 用羅盤的,只要那磁針可以用得,也便隨便用用吧,何必去改良呢!又何必從這支 磁針上面去發明別的學問呢?養蠶的,繅絲的,只要繅得出絲,也就罷了,隨便些 兒吧,何必想法子改良呢!織布的,只要織得成布,做得衣裳,也就罷了,隨便些 兒吧,何必去想那改良機器的法子呢!印刷書籍的人,只要雕得成字,印得成書, 胡亂算了吧,何必想法子去改良呢!如此種種,說不勝說了,只這隨便二字,便把 我們祖國的文明,輕輕的斷送了。唉!這是苟且的第一步呢! 到了後來,越發退步了,隨便了還不算,竟要撒爛汙了,無論學醫,學工,學農,學商,學各種技術,隨便學一點什麼皮毛,便了不得了,胡作胡為的,只要騙 得錢到手,什麼都去做。劈兩下斧頭,便算是工人;認得兩個「丁」字,便算是先 生;讀了一本湯頭歌訣 2,便算是醫生。這個,不打緊,噯喲!我們的祖國,就亡 在這種人手裡了。唉!傷心極了,這便是苟且的第二步。 列位要曉得,那外國人所以強到這步地位,並沒有別的法子,不過是不肯苟且罷了。從前英國有個牛敦(頓),他看見樹上的蘋果,落下地來,他心中便不肯苟 且放過,心想那蘋果為什麼不朝上落,不朝右落,不朝左落,為什麼單是向下落呢! 他心中想來想去,好久,才發明出來,那地心有一層吸力。自從那時牛敦(頓)先 發明了那地心吸力的道理,外國人才曉得造各種機器,這不是不肯苟且的功效嗎? 又有一個華(瓦)特,他看見鍋中燒水,水沸的時候,那鍋蓋躍躍欲動,不到一會, 那鍋蓋居然掀開一條縫兒,那水蒸氣便咈咈的噴出,華(瓦)特見了,心想這水氣 竟有很大的力量,於是心中大悟,從此便用這水蒸氣,造了那些火輪船。這不又是 那不肯隨便的功效嗎! 上面說的,都是科學文明上的話兒,至於那民族精神,那可更不可苟且了。你看我們中國的民族,今年你來做皇帝,他也服服貼貼的,明年他來做皇帝,他也服 服貼貼的,不管是人是狗,他都肯服事的,到了如今,哪一個不是安安穩穩的伺候 著做順民呢!唉!國民苟且到這步。科學上是苟且極了,思想精神哪一件不苟且, 行一步路,做一件事,說一句話,哪一件不苟且,國亡了,還要隨便些兒吧。噯喲! 那可真亡了,祖國可真是沒有救的了。唉!可恨呵!苟且。 (選自競業旬報第三十六期,戊申年十一月十一日) 【注釋】1撒爛汙:即「拆爛汙」,指不負責任,或將事情辦壞,使難以收拾。2 湯頭歌訣:採集古來名醫藥方作為歌訣,供學醫者熟背應用的書籍。版本有多種, 較流行者為清 汪昂所撰。 2王秀才議立偏房,嚴監生疾終正寢 吳敬梓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姪子 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以後,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裡叫 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 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接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 著兩個指頭。大姪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 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姪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哪裡, 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 抱著兒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聽了這話,把 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只有我 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 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 登時就沒了氣。 (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五回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二、四十自述簡介 本書是胡適的自傳,共分為三個階段寫其經歷:1留學以前。2留學的七年。3歸國 以後。原本發表於雜誌上,民國二十二年集結成書,民國七十五年胡適紀念館授權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收入胡適作品集出版。 三、雅舍小品簡介 本書是梁實秋在抗戰期間寓居四川 北碚 雅舍時所寫的小品文集,民國三十八年由正中書局在臺出版。其文風詼諧,與本課風格相近,可提供學生自行閱讀。 參考資料 一、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梁容若 差不多先生傳,是一篇寓言,主旨在諷刺馬馬虎虎,敷衍對付的人生。也許有人覺 得作者舉的例,有的過於滑稽,過於極端,牛醫怎麼可以給人治病?山西怎麼會錯 成陝西呢?圓通大師實在太糊塗了。其實我們自己反省一下,上課遲到,辦公遲到, 開會遲到,宴會遲到,有時候絕不止兩分鐘吧。提起筆來寫錯字,王汪不分,己已 不別,張開嘴來讀錯音,殍念成孚,斡讀成幹,更是常有的事。圓通大師自作自受, 報應慘重,也因為有胡適之先生給他作了傳,所以驚心動目,名聞天下。他的弟子 也許報應更慘,沒人注意,也許結算的時候不到,暫時逍遙在法外。一切的事,只 要差一點,總不會沒有關係,沒有影響的。 比如甲、乙兩個人,環境一樣,教育程度一樣,職業一樣,所差的只是甲比乙每天 多讀一點鐘的書。這在一般人看起來算了什麼呢。但是延續到五十年以後,甲比乙 讀書的時間,以八小時折算一天,要差到六個整年以上,也就等於說:甲進過一個 六年制的研究院,乙一天也沒有研究過;兩個人學識的差別會有多麼遠呢? 又比如兩個同性質的商店,資本、貿易額、店員數都差不多;不同的一點,就是甲 商店有周密的值夜,乙商店沒有。湊巧同一晚,甲、乙兩個商店,都有顧客扔 了一枝沒弄滅的紙菸頭;甲商店的值夜人員發現踩滅了,乙商店的菸頭沒有人管, 燒成了一場大火,結果全店毀滅。所以古人說:「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巨。」「星 星之火」是差不多的,可是燒掉商店和安全無事,相去就很遠了。 歷史上有許多戰爭的勝利和失敗,所差的因素,常常很少,因為戰爭常是在雙方勢 均力敵,各認為有勝利把握的時候才發生的。在拼死血戰的時候,能多支持五分鐘 的就可以得到勝利,能多有一點準備的,也許不至於失敗。我們讀漢書的李陵傳, 李陵的挺進軍被匈奴包圍了,一方面作戰,一方面退卻,退卻到離漢朝邊境極近的 地方,箭射完了,李陵感慨的說:「再有幾十枝箭就可以突圍了,現在只有徒手兵, 只好全部當俘虜吧。」假定出發時候的裝備,每人多預備幾十枝箭,結果豈不大不 相同?又如赤壁之戰,周瑜的火攻,是把握了颳第一次東南風的時機。假如東南風 來了,他的總攻擊的準備差一天還沒有完成,敵人先作了預防;那麼赤壁的大勝利 就會沒有,三國的歷史也許完全換個局面。 世界上從來成功的條件是把握時間、空間、數字,一分一秒的爭,尺地寸土的爭, 一分一釐的爭。大禹惜寸陰、陶侃惜分陰,是爭了時間。「寧可進尺,不可退寸」、 「去此一步無死所」是爭了空間。小數點下算到多少位,度量衡找世界的標準,都 是爭了極小的數字。科學、工業化、機械化的現代,把時間、空間、數字分析得更 精密,應用得更正確。一部機器,可以因為幾個螺絲釘的不合規格,裝配不起來; 一張行車時間表,可以因為十分鐘的誤算,造成重大事故;一次颱風警報,可以因 為報告半小時的遲早,方位風力的偶然錯誤,造成無可挽救的生命財產損失。一種 特效藥,可以因為用得稍微過量而致死,也可以因為用得不足量而失掉作用。精密 的機器,產生於精密的思想,精密的技術。科學化的工業管理,機械運用,產生於 科學化的人生態度。差不多先生不但為自己帶來許多災難,對於推進國家民族的現 代化工業機械化,也是格格不入的;幸而差不多先生早早死了。如果我們為這圓通 大師補個墓銘應當說:「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八方圓融,一竅不通。大哉牛醫, 斷送畜生。長埋地下,不再顯靈。」 (選自古今文選第一六七期國語日報社) 二、寓 言 方祖燊 一般說來,寓言通常指含有寄託意味的故事。寓言的形式,過去常被人採用。像言 論家、游說之士,多借寓言來發表主張,游說君相;思想家多藉作對人類道德性的 教訓,作家也有用來諷喻人生或譏評社會的。寓言所以採取故事的形式,目的在勸 導人或教訓人的時候,容易說得明白,容易被人接受。寓言故事裡的主角,有的是 借人,如愚公、智叟是;有的借動物,如蝜蝂,麋麑是;有的借無生物,如北風、 土偶是。所以寫作寓言,必須要注意三點? 1體裁:可採用故事體,但要簡短明白,除人物的必要動作和對話稍詳盡外,其次 對故事的背景,人物的形態的描寫,都可採取簡略的寫法。這樣才能集中讀者的注 意力,使能專心一意的去了解故事的內容,作者的觀點;才不至犯有「買櫝還珠」 的毛病。 2故事必須含有教訓或勸導、警戒的意旨。這種意旨,要非常親切明顯的編織在故 事裡,不可寫得恍惚迷離,務使讀者一目了然。 3對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應注意到他們固有的特性。寫獅子要像獅子,寫狐狸要像 狐狸,寫驢要像驢。所以一般人寫獅子多寫牠的威猛,寫狐狸多寫牠的狡猾,寫驢 多寫牠的愚蠢。像柳宗元寫麋鹿、老鼠、蝜蝂,各有其特性。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 真實感。 研究我國寓言寫作的方法大概有兩種: 1比方式的寓言:這種寓言,是先說一段故事,然後再來一段文字,把故事裡的「寓 意」點明,或表明作者的感想。像戰國時代蘇代用「鷸蚌相爭」的故事,游說趙惠 王,先說他經過易水時候,看到鷸蚌怎樣相爭,結果漁翁怎樣得利的故事。然後再 來一段說辭,說明趙國攻打燕國,結果將會造成強秦的利益。又像柳宗元的蝜蝂傳, 也是先說蝜蝂負物致死的故事,然後再一段說明世上貪取財貨的人,和蝜蝂是一樣 的可憐。這種寓言都是屬於比方式的寓言。 2暗示式的寓言:這種寓言,純粹借故事來表達作者的寓意。作者不點破意旨,完 全讓讀者自己去理解。像愚公移山,說愚公為便利門前的交通,率領兒孫去平太形、 王屋兩山,結果感動了上帝,命令夸蛾氏二子,把山移走。這種故事後面,並沒有 加上一段「寓意說明」,但一般讀者都知道,這個故事在說明天下無難事,只要努 力,就能成功。柳宗元的臨江之麋,也是採取暗示式的寫法,說小麋鹿被外犬殺死 的故事,暗示麋依恃主人的勢力,干犯非其同類的結果。目的也在於警戒讀者的做 人態度罷了。 寓言常用誇張手法描寫人物或把動植物與無生物擬人化,使深奧的生活哲理和 道德教訓,從簡單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在階級社會裡,它是人民群眾 在沒有言論自由的情況下,揭露統治階級的一種曲折、隱晦的爭鬥手段,故又被稱 為「奴隸的語言」。中國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散文中有不少此類作品。西方也有 著名的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節選自古今文選總一四?期 國語日報社,並經編者略加改寫補充) 三、我所認識到的胡適之先生 沈剛伯 適之先生對於中國的大貢獻:1促成並普及以白話為發表思想的工具,使教育得以 普及。2提倡並闡揚科學,使西洋文化在中國受到相當的重視。3用科學方法整理 中國三、四千年來的史料和學術,去其糟粕,擷其精華,使一般沒有成見的中外人 士能得到一條正路,去尋求那茫茫的「墜緒」。4集中國、希臘和近代歐 美的自由 主義之大成,不顧忌諱的加以宣揚,使人性尊嚴之說在今日極權主義所造成的黑暗 世界之中,還能發出一絲光芒。5以實際的行為表現出他的愛國精神,差不多可以 使「頑夫廉,懦夫有立志」。這五點是中外人所共知共信,用不著我詳加陳述。我 現在所要寫的只是我所知道他一些言行的細節,也是最足以使我敬佩的一些地方。 適之先生是一個孝子,一個慈父,一個標準丈夫,一個忠實朋友,一個誨人不倦的 教師——這是凡和他有過來往的人所公認的。不過這還可以說是從中國文化培養出 來的學人所應該具備的條件。至若他那居處之恭,執事之敬,治事之勤,做學問之一絲不苟,同那「於人何所不容」之大度,則確是我生平所少見的。我相信他真做到「視聽言動,一秉於禮」,縱是一人獨處,也能「不愧屋漏」。他不特「出門如見大賓」,就是閉戶靜坐,也是衣履整齊,威儀整飭,從來沒有蓬頭跣足的習慣和箕踞偃仰的姿態。他的書房臥室總由自己收拾得淨無纖塵,案頭架上的圖書文具,櫥櫃內的衣服,抽屜中的零碎,乃至於一張名刺,一塊紙片,一堆酒瓶菸罐,無一不安放得服服貼貼,整整齊齊。任何人寫給他的片紙隻字,他都妥為收藏,親筆回答。任何人送給他的著作文章,他總是從頭至尾的細加閱讀,遇有疑問不妥之處,隨時記上記號,然後加以考證辨正,寫給作者。對於任何講演——包括非學術性的在內——他總要事先起草;甚至做主席的時候,也要事前把人家要講的問題,自己充分的研究一番。他有一次主持博士考試,除細閱候選人的論文而外,竟花了好幾整天的工夫,將論文中所涉及的一切問題,一一加以研討。他博聞強記,做篇短文章,往往能一揮而就;但卻要看了又改,改了再看,擺幾天後,再看再改;有時拿給朋友看過,又加刪改,所以他生平從無急就之章。就是寫一封討論學問或是磋商公事的長信,也是草創潤色,幾經易稿,然後發出。至於大的著作,有時在寫完初稿之後,因為有一二細節,覺得未妥,須俟有新材料發現,然後能充分解決,則寧可藏之,以待異日。對於別人的作品,偶有錯誤之處,他無論識與不識,亦必很熱心的加以指正。他為人極其謙和,處世極能容忍;唯對於做學問,則雖一字之微,也不輕易放過,不隨便妥協;他自律如此,對旁人也如此,固無所謂挑剔,亦無所謂客氣也。有時人家對他發生誤會,發表指責他的言論,他看過之後,反常用「他頗能讀書」、「很有才氣」,或是「可做研究」這一類的話去讚揚作者。他對於一些非禮謾罵的文字,也總是平心靜氣的看完了,毫不生氣,更不辯正,甚至還勸他的朋友們不要替他不平。這樣休休有容的度量,他表現得極其自然,真算得學問深時意氣平了。 胡先生篤信進化之說,始終認為今人應該超乎古人,後人應該勝過今人;所以他是個無神論者,也是個非聖論者。(其實他並不是不推崇耶穌,服膺孔子;不過他不肯把他們當作偶像膜拜而已。)其實他做人正是不折不扣的從正心、誠意做起,一直到達行不踰矩、不愧、不怍的地步;初非空談悲天憫人、仁民愛物的一套老話而已也。他在中央研究院就職的時候,總統以「道德高」三字推崇他;在他因公喪身之後,總統又用「舊道德的楷模」一語來輓悼他——蔣公可謂有知人之明矣。 今日的知識分子,人人都讀過胡先生的文章,推崇的人很多,善意批評的人也有。 有人說他的文章只是平穩,卻少奇氣。有人說他的作品,還是少年時代的古文、詩 詞好。我不會做文章,更不懂文藝批評。這些話對不對,我不敢妄置可否。不過我 曾聽到胡先生對他自己的文章的評語,卻很值得轉述一番。他認為小的時候,死記 舊書同古文詩詞太多,害得他不能完全跳出那個圈子,來充分發揮他的創作天才。 所以他說他的白話文等於新放的小腳,畢竟沒有天足那樣自然的美觀。這話雖是胡 先生的自謙之詞,但若不是過來人,卻是說不出的。我想今天凡是五十歲以上的文 人,恐怕都有此同感。再說,胡先生大概從來沒有打算為文藝而做文章,因為他曾 經說過:文章若是做得初中一年的學生看不全懂,便是枉費筆墨。像這樣的深入淺 出,實在很難做到;不過這是做文章的正路,是應該無可置疑的。 對於一個人——尤其是一個畫時代的哲人—— 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加以檢討和批判。我對胡先生的哲學思想、治學方法,同文史上的造詣,實在了解得不夠深 切,不敢輕於有所論列,只好老老實實的就我所見到的一些細行方面,加以認識。 這正是所謂「不賢者見其小者」咧!不過「小題大做」倒是胡先生常舉以教人的治 學方法之一,他英靈不昧,或者不至於斥我為全無識見吧。 胡公逝世後四日燈下草 (節選自胡適之先生紀念集 臺灣學生書局) 四、我與臺灣 胡 適 我生在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西元一八九一年十二月十七日),那時候我家寄 住在上海 大東門外。我生後兩個月,我父親被臺灣巡撫邵友濂奏調往臺灣;江蘇巡 撫奏請免調,沒有效果。我父親於十八年二月底到臺灣,我母親和我搬到川沙住了 一年。十九年(一八九三)二月二十六日,我們一家(我母、二哥嗣秬、三哥嗣駓) 也從上海到臺灣。我們在臺南住了十個月。十九年五月,我父親做臺東直隸州知州, 兼統鎮海後軍各營。臺東是新設的州,一切草創,故我父不帶家眷去。到十九年底, 我們才到臺東。我們在臺東住了整一年。 甲午年(一八九四)中 日戰事開始,臺灣也在備戰的區域,恰好介如四叔來臺灣, 我父親便託他把家眷送回徽州故鄉,只留二哥嗣秬跟著他在臺東。我們於乙未年(一 八九五)正月離開臺灣,二月初十日從上海起程回績溪故鄉。 那年四月,中 日和議成,把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紳民反對割臺,要求巡撫唐景崧 堅守。唐景崧請西洋各國出來干涉,各國不允。臺人公請唐為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幫辦軍務劉永福為主軍大總統,我父親在臺東辦後山的防務,電報已不通,餉源已 斷絕。那時他已得腳氣病,左腳已不能行動。他守到閏五月初三日,始離開後山。 到安平時,劉永福苦苦留他幫忙,不肯放行。到六月二十五日,他雙腳都不能動了, 劉永福始放他行。六月二十八日到廈門,手足俱不能動了。七月初三日他死在廈門, 成為東亞第一個民主國的第一個犧牲者! 我父親死時,我母親只有二十三歲。 結婚後不久,我父親把她接到了上海同住。她脫離了大家庭的痛苦,我父親又很愛 她,每日在百忙中教她認字讀書,這幾年的生活是很快樂的。我小時也很得父親鍾 愛,不滿三歲時他就把教我母親的紅紙方字教我認,父親作教師,母親便在旁作助 教。我認的是生字,她便借此溫習她的熟字。他太忙時,她就是代理教師。我們離 開臺灣時,她認得了近千字,我也認得了七百多字。這些方字都是我父親親手寫的 楷字,我母親終身保存著,因為這些方塊紅箋上,都是我們三個人的最神聖的大團 居生活中稀有的紀念。 我在臺灣時,大病了半年,故身體很弱。回家鄉時,我號稱五歲了,還不能跨一個 七、八寸高的門檻。但我母親望我念書的心很切,故到家的時候,我才滿三歲零幾 個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名玠)的學堂裡讀書了。我的身體太小,他們抱我 坐在一隻高凳子上面。我坐上了就爬不下來,還要別人抱下來。但我在學堂裡並不 算最低級的學生,因為我進學堂之前,已認得近一千字了。 (節選自 四十自述 遠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五、胡適的慈母馮順弟 胡適母親馮順弟是傳統中國典型的農家女子,十七歲那年,嫁給胡適父親——比他 年長三十歲的胡鐵花做填房。初入胡家時,前房留下的六個兒女,年齡與她相當, 有些甚至比她年長,「這樣一個家庭忽然來了一個十七歲的後母,她的地位自然十 分困難,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 (見胡適 四 十自述) 胡適兩個月大時,胡鐵花調往臺灣任職,馮順弟也帶著胡適同往任所。母子在臺灣 住了約一年多,因甲午戰爭爆發,先返回故鄉。不久胡鐵花即因腳氣病死於廈門, 當時胡適只有三歲零八個月——「我彷彿記得我父死信到家時,我母親正在家中老 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門的椅子上,聽見讀信人讀到父親的死信,身子往後一倒,連 椅子倒在房門檻上…… 我母親二十三歲就做了寡婦,從此以後,又過了二十三年。 這二十三年的生活真是十分苦痛的生活,只因為還有我這一點骨血,她含辛茹苦, 把全副希望寄託在我的渺茫不可知的將來,這一點希望居然使她掙扎著活了二十三 年。」 (四十自述) 為了讓胡適讀書有成,當時私塾學金每年只收兩塊銀元,馮順弟第一年便送了六塊 錢,以後逐年增加,最後加到十二元——「這樣的學金,在家鄉要算打破紀錄了。」 私塾九年,胡適自謂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但這九年生活,除了知識的啟蒙, 胡適也獲得做人的初步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胡適曾 說:「我母親的器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後婆,她更事事留心,格外容忍。」 這些身教都對胡適往後在待人處世上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胡適曾以無比感恩 的口吻追念慈母:「我十四歲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獨自混了二十多年, 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 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四十自述) 胡適十四歲時便開始負笈異鄉的求學生涯,其後十四年中,只回家三次,和母親在 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六個月——「她只有我一個人,只因為愛我太深,望我太 切,所以她硬起心腸,送我向遠地去求學。臨別的時候,她裝出很高興的樣子,不 曾掉一滴眼淚,我就這樣出門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裡去尋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 活——孤零零的一個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個慈母的愛,一點點用功的習 慣,和一點點懷疑的傾向。」 (四十自述) 在上海求學期間,胡適也曾有過荒唐迷失之時。那時候他「隨著一班朋友發牢騷, 學墮落,…… 在昏天黑地裡胡混。有時候,整夜的打牌;有時候,連日的大醉。」 有一次半夜酒醉鬧事,甚至打傷巡捕,關進牢房,次日由朋友付了五元罰金才獲釋。 回到住處,胡適端詳臉上傷痕,心裡百般懊悔,「覺得對不住我的慈母——我那在 家鄉時時刻刻懸念著我、期望著我的慈母!」在此事件後,胡適即痛改前非,發憤 苦讀,終考取官費留美,成為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機! 為了感念慈母之恩,不負厚望,胡適力爭上游,勤奮治學,除順利成家立業外,後 來更成為一代宗師,開風氣之先,貢獻卓著,被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因此當 胡適去世,江冬秀撫屍痛哭所說的話便是:「適之,你這一輩子算是對得起你母親 了!」 六、胡適的小腳太太江冬秀 江冬秀僅讀過小學學堂,為一纏足之舊式女子;胡適留美期間,即以未婚媳婦身分 經常至夫家陪伴、照顧婆婆,並代為分擔家務,化解孤寂。婚後,則更「死心塌地 相夫教子,為他(胡適)而生存,為他而服務,使他在學問上、事業上,橫衝直撞, 無後顧之憂。」(見唐德剛 胡適雜憶)「在江冬秀來說,她這一生最要緊的任務,便是照顧她的胡適。」(見何索 寂寞的獅子)據說江冬秀燒得「一手好吃的徽州菜」,個性爽朗。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胡適夫婦流亡美國,客寓紐約,「一次胡先 生外出,胡老太太一人正在廚房燒飯,一個彪形大漢的竊賊,忽然自防火樓梯破窗 而入。胡老太太沒有學一般美國女人臨危時的尖叫,她老人家只是下意識的走向公 寓大門,把門打開,反身對那悍賊大叫一聲:GO!那位大黑賊看了胡老太太一眼, 真的從門口GO 了。她老太太把門關好,又逕的回廚房燒菜。這次幸好胡先生不在 家。如果胡先生在家,無意中一聲叫喊,其後果也就不堪設想了。」,足見其膽識 與鎮定。江冬秀一生,最大消遣是讀武俠小說和打麻將——「金庸鉅著,胡老太太 如數家珍」;「她家裡麻將之客常滿……胡太太在麻將桌上贏的錢,也是胡家的經 常收入之一。她每打必贏,不知何故!」 (唐德剛 胡適雜憶) 對於胡 江二人的婚姻,夏志清先生曾說:「江冬秀女士不能算是我們一代宗師最理 想的太太,二人的知識水準相差太遠了!……居紐約期間,她還停留在看武俠小說 階段,胡適的學問思想,她是無力欣賞的。住在北平、上海,她有傭人可使喚,家 務不必胡適操心;住在紐約,胡太太既不懂英語,他老人家還得上街買菜,實在是 夠辛苦的。」夏志清並感嘆胡、江二人婚後「精神上毫無默契,……胡適的確是好 脾氣,但江冬秀如能立志求學上進,婚後進學校或在家裡進修,胡適一定感激莫名, 享受到另一種閨房樂趣。」 不過誠如唐德剛所說,當時留洋學生中,拋棄故鄉糟糠之妻或小腳太太的,不在少 數——「她們是我國數千年來,血淋淋被壓迫的女性中,最後一代犧牲者。」以胡 適思想之新,卻未棄江冬秀而去;發起文學革命的他,亦未從事家庭革命、婚姻革 命,「是因為要革,他首先就要革掉兩個可憐女人的命。第一個犧牲者便是他可憐 的寡母。胡適母子情深,他對他母親遭遇太同情了,革母親的命,他做不到!第二 個犧牲者便是那可憐的村姑江冬秀,冬秀何辜,受此毫無反抗之力的平白犧牲?胡 適是個軟心腸的人,他也無此狠心!」(見胡適雜憶)因此唐德剛認為江冬秀實是 新舊交替時期,傳統中國社會「那千萬苦難少女中,一個最幸運、最不尋常的例外!」 江冬秀於胡適去世後,曾以未亡人身分,協助整理並出版胡適遺著;又曾為其著作 權問題纏訟數年之久,最後獲得勝訴。民國六十四年,胡適辭世後十二年,江冬秀 以八十六歲高齡去世,與胡適合葬於南港 舊莊墓園。以一纏足之舊式女子,而能與 開風氣之先的一代宗師,攜手走過樸素平靜之一生,真是「和和平平四十年,始終 一對好姻緣」。 七、胡適語錄 1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話。 2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3要堂堂的生,莫狼狽的死。 4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5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 6科學的方法,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只不過「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在應用上, 科學的方法只不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7我只希望盡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們學一套防身的本領,努力做一個 不受人惑的人。 8不盲從,不受欺騙,不用別人的耳朵當耳朵,不用別人的眼睛當眼睛,不用別人 的頭腦當自己的頭腦。 9霧散雲開自有時,暫時埋沒不須悲。青山待我重來日,大寫青山第二碑。 10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參考書目 一、胡適選集 胡適 文星書局 民國五十五年 二、胡適作品集 胡適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 三、胡適與近代中國 周策縱等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年 四、胡適五論 張忠棟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六年 五、胡適與中西文化 胡適 水牛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 六、現代學術上的胡適 耿雲志、聞黎明 北京三聯書店 一九九三年 七、胡適雜憶 唐德剛 傳記文學出版社 民國六十八年 八、胡適思想評論 譚宇權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 九、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余英時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三 年 十、胡適先生紀念集 馮愛群輯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五十一年
/
本文档为【差不多先生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