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

2017-10-06 9页 doc 23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 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 口邱潮斌黄夏 摘要:我国信贷调控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信贷产 品的创新. 合理推动信贷产品创新需要从调整信贷调控方式,切实推动信贷产品实质性创新, 优化信贷创新产 品资金投向等方面入手.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对两者关系 进行深入探讨, 有利于推动信贷产品创新可持续发展. 一 ,当前信贷调控的特点 (一)信贷调控体现出明显的逆周期调控思路.经 济高速扩张时期,信贷调控采取相对收紧策略;经济 明显放缓时期,信贷调控则采取鼓...
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
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 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 口邱潮斌黄夏 摘要:我国信贷调控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信贷产 品的创新. 合理推动信贷产品创新需要从调整信贷调控方式,切实推动信贷产品实质性创新, 优化信贷创新产 品资金投向等方面入手.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对两者关系 进行深入探讨, 有利于推动信贷产品创新可持续发展. 一 ,当前信贷调控的特点 (一)信贷调控体现出明显的逆周期调控思路.经 济高速扩张时期,信贷调控采取相对收紧策略;经济 明显放缓时期,信贷调控则采取鼓励政策.1998年后 这一特征体现得更为明显.逆周期的调控方式与金融 机构的利润追求及经营策略选择不完全一致,可能会 促使其利用各种途径实现自身选择,从而对金融机构 的经营带来明显影响,信贷产品创新即为其中的体现 之一. (二)对信贷总量的调控整体上由强制性要求走 向市场化的自主安排.1998年取消信贷规模管理,金 融机构开始逐步自主制定并合理规划全年信贷投放. 对各金融机构信贷总量的约束与引导主要为间接化 窗口指导,与以往直接下达的计划管理方式存在本质 区别.金融机构自主制定信贷规划的做法,既大大提 升了其自主经营的理念与能力,也对金融机构其他业 务的开展产生带动示范作用,信贷产品创新正是其自 主经营能力增强的体现与产物. (三)货币政策调控更为强调利率,准备金率乃至 汇率等价格调控工具,数量型信贷调控方式逐步淡 出.2006年以来,货币信贷调控方式多元化的特点更 为明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运用越 为广泛,汇率弹性随市场供求变化日益增强,以往主 要依赖信贷总量调控的格局有所转变.但信贷总量调 控及其力度大小对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的影响仍 然存在,这是研究当前信贷产品创新需要关注的调控 背景因素. 目前的信贷调控方式依然存在争议.直接数量型 的信贷调控通过金融系统自上而下的方式,能在短期 内产生较快成效;逆周期的信贷调控以拉动经济发展 或抑制经济过热为出发点,在平抑经济金融过度波动 34 上有合理之处.但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会受到一定影 响,且数量型调控方式的长期实质效果仍值得置疑, 金融机构往往利用业务的拓展,绕道产品创新规避总 量调控要求,削弱调控成效. 二,信贷产品创新发展现状 信贷创新产品主要划分为三类:一是改进类创新 品种.指在原有信贷产品基础上,通过改变原服务对 象,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环节,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 的不同需求.二是变更类创新品种.指金融机构根据 自身业务发展及客户的需要,研究创设出全新的信贷 产品.三是组合类创新品种.主要体现为对信贷业务 品种与非信贷业务品种进行组合开发创新,使客户获 得比单一信贷服务范围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信贷创新产品呈加速增长发展态势. 2006,2008年,表外委托贷款及表外信托贷款年均增 速分别达到32%和77%,而表内贷款年均增长仅为 17%,期间表外委托贷款及表外信托贷款增长较快,与 表内贷款增长相对放缓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上半年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两者出现明显变化,表内 贷款高速增长,表外委托贷款和表外信托贷款增长相 对放慢.这种变化的联动性也表明,信贷创新产品事 实上与表内贷款业务增长具有替代性,表内贷款业务 一 定程度上与表外委托贷款及表外信托贷款存在相 互转换关系. 在信贷创新产品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其形式也 越为多样化.从附表罗列的主要特色信贷创新产品可 看出,大中型商业银行基本上有自身特色信贷创新产 品,而小型商业银行乃至外资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也 逐步加入信贷产品创新及推广行列.但这些信贷创新 产品尽管名称不同,同质化倾向却比较明显. 附表:金融机构主要特色信贷创新产品简介 工商银行"财智融通"中小企业贷款产品,农业银行惠农卡,建设银行"速I 改进类信贷贷通","成长之路"小企业贷款产品,中国银行"全球统一授信"企业贷款l 创新产品产品,交通银行"易贷通"个人贷款产品,招商银行"消费易"个人信贷产I 品,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无抵押小额贷款"中小企业产品等j 变更类信贷订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农民宅基地抵押贷款,林权抵 创新产品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贸易融资信贷产品,供应链融资信贷产品,"公司 +农户"贷款模式,"订单农业+信贷"模式,农户联保透支业务等 工商银行"稳得利"信托投资型产品,建设银行"利得盈"信托资产型理财 产品,招商银行"金葵花"信托贷款理财计划,民生银行"非凡"信托理财 组合类信贷产品,光大银行"T计划"季季盈信托理财产品,兴业银行"万利宝"信托 创新产品理财产品,中信各类项目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北京银行"超越","心 喜"系列信托贷款产品,杭州银行"幸福理财"信托理财产品,泉州市商业 银行"刺桐"信托理财计划,东亚银行"信得盈"信托投资产品等 三,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的相互影响 (一)信贷调控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信贷产品创新. 一 是信贷调控是影响信贷产品创新的重要外部因素. 目前,金融机构经营运作中,利润追求及利润影响的 主导因素越发受到重视.当前我国存贷利差仍保持较 高水平.2003以来,一年期存贷基准利率的差幅总体 保持在3个百分点左右,贷款业务仍是商业银行主要 盈利来源,另一大主业——债券投资业务收益远低于 贷款业务,而其他业务的拓展仍处于初步阶段,收益 水平难以乐观.研究表明,1992—2006年,美国大型商 业银行平均非利息收入占比从37.6%上升到45.8%, 而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普遍低于20%.金融 机构对包括中间业务在内的非贷款业务发展动力不 足,而贷款投放意愿明显较强.近年来逐步在我国拓 展业务的外资银行亦不例外,外资银行在我国有接近 90%的收入来自于利差收入. 由此,在非贷款业务盈利空间整体仍然不足的情 况下,此类业务的快速发展很难单纯从金融机构自身 行为解释,而往往是受到信贷调控影响.非贷款业务 快速发展期间,往往对应贷款在高速增长后的相对收 缩时期.2007年国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为3.6万亿 元,同期信贷类信托理财产品的发售规模与前者之比 为0.032:1,2008年上半年全国新增贷款2.7万亿元, 同期两者比例则上升到0.11:1,增幅达2-4倍.而 2008年上半年恰是央行明确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时期, 同期明显伴随融资类理财产品的持续升温. 二是信贷产品创新在信贷调控背景下往往异化 为表内外形式的转换.金融机构近年来的信贷产品创 新事实上可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仅仅在信贷产品服 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环节乃至产品本身方 面推陈出新,在统计方面并没有脱离信贷范畴.另一 类则已在形式上脱离信贷范畴,而成为另一类"新"的 产品,但与信贷仍无实质区别,如部分银行发售的理 财产品,信托产品或委托贷款,目前的信贷产品创新 主要为此种类型.采取这种模式,事实上金融机构与 客户间仍保持间接的借贷关系,可继续维持盈利较多 的存贷利差模式;同时由于形式上不属于贷款范畴, 又可避开信贷调控在贷款总量方面的要求.信贷产品 创新成为重要环节,而借助于"创新"名义,金融机构 业务发展也会显得更为合理恰当.金融机构不惜增加 部分成本,将实质性的贷款转变为理财,信托,委托等 表面化的非贷款业务形式,与信贷调控的刺激作用不 无关系. (二)信贷产品创新要求信贷调控作出相应改变. 信贷产品创新对信贷调控的影响较大,尤其值得关注 的是这种影响所体现出的负面效应,这也决定了信贷 调控须针对信贷产品创新作出相应改变. 首先,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存在着规避信贷调控的 目的.调控部门紧缩信贷是为了避免贷款快速扩张所 产生的不利后果.贷款短期内大幅投放,一方面容易 带来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加,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另 一 方面也导致信贷资金通过多种渠道或经多个环节 的流通,最终进入高风险的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博 取更大程度的收益.无论何种结果,都会明显提高信 贷风险,这也是信贷调控力求避免的后果.但信贷产 品创新规避信贷调控的结果,无疑使信贷资金得以借 助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实现意图的资金流向,信贷风 险不可忽视;同时也会造成信贷统计失真,并降低货 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削弱信贷调 控效果. 其次,规避信贷调控的信贷创新产品潜藏着一定 风险.一是杠杆风险及交叉风险不断放大.随着创新 意识逐步提升,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创新产品隐 藏的类似问题应引起重视.二是贷款业务向表外业务 的转变,未改变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状况.如理财产 品出现支付风险,银行仍可能会代为偿付,投资者也 . 默认银行须承担偿付责任.三是利率风险相应加大通过信贷创新产品提供的贷款利率较低,甚至可下浮 20%以上,很多情况下风险收益状况不匹配.四是加剧 贷款集中度风险.按监管规定,银行对最大单一客户 的贷款总额与其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单纯 从贷款考察,银行未违反此规定.但考虑到不少信贷 创新产品与企业贷款并无区别,算上此类产品,有些 企业在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已超过规定,一旦企业经营 出现问题,可能造成较大风险. 当然,信贷产品创新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信贷 调控已相应作出改变.金融机构信贷类理财产品,表 外信托贷款及委托贷款等业务已在逐步完善专门统 计,并与表内贷款合并纳入社会融资总量范畴考量. 这使得调控部门能以更为广泛视角衡量社会实际融 全里生垫:塑型 现代金融2012年第2期总第348期. 资状况,有利于合理看待实际货币信贷增长情况,有 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更为准确而客观的判断依据. 四,合理推动信贷产品创新的建议 (一)调整信贷调控方式,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 境.信贷调控政策应更重视市场化的间接手段,第一, 利率方面,可通过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企业或 个人资金借贷成本,从客户角度制约贷款过快增长; 全完善的货币市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后,可借助健 场基准利率体系,增强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 场利率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利率在调整资源配置和传 导货币政策中的作用.第二,可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及 存款准备金工具,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灵活调 节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制约其贷款投放能力.第三,汇 率方面,考虑到货币供应量来源除贷款外,外汇流入 因素也不可忽视,需有效缓解外汇大幅流入的不利影 响.应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 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进 一 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外,还应注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在应对金融 危机的过程中,国际上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概念,不 再局限于微观业务监管领域.这主要是由于微观监管 与宏观监管的功能不同.微观监管主要注重对银行个 体的监管,但应看到,即使受监管要求规制,单个银行 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短期内出现"双降",并不表明 未来银行体系整体风险下降,反而可能由于个体银行 普遍对整体风险低估,进而刺激信贷投放,最终累积 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见,即使微观监管不断优化完善, 也不足以完全防范宏观风险,宏观审慎概念呼之而 出.我国应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契机,逐步建立和完 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可研究探索强化资本约束,改 进现有内部评级中的风险评估方法,采取逆周期的存 款准备金政策等. (二)金融机构要切实推动信贷产品实质性创新. 信贷调控对信贷创新产品存在区别性对待,对于实质 性创新,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信贷产品总体上仍持 鼓励支持态度,对于变相规避信贷调控要求,异化调 控效果的信贷产品则会有相应约束乃至制止措施.因 此,如何确保信贷产品的实质性创新尤为重要. 首先,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须具有自主意愿 性,即信贷产品创新应体现金融机构自主创新意愿. 这方面集中体现为金融机构存在较强的创新想法,试 图在信贷产品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环节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雨酉百 以及产品本身作出与以往不同的转变,真正实现便利 或满足客户需要.这种自主意愿性强调要具有创新意 识并在信贷产品中嵌入必要的创新要素,并不否认在 具备这种自主意愿性之前,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而导致 创新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即信贷产品创新可以是因为 监管要求或调控要求的影响被动产生,但在创新核心 因素的方面则必须主动. 其次,信贷产品创新须是本质上的创新,而非仅 仅是产品形式上的转换.目前,金融机构表外委托贷 款,信托贷款及理财业务与原有的表内贷款业务并无 本质区别.原因在于责任承担方式没有转变,即使采 取表外业务形式,一旦资金运用方偿付能力出现问 题,作为产品发行方的金融机构往往出于维持自身信 用考虑,对此笔资金予以全额或部分偿付,且发行方 往往承担资金的回收,管理及风险监控,实际上与其 自身贷款发放难以完全区分,对此需要严格明晰各方 责任承担. (三)金融机构要合理优化信贷创新产品资金投 向.信贷调控具有导向作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信贷 结构的优化,信贷产品创新的发展也需对此关注,中 小企业,"三农"和消费领域可成为优先选择.既要不 断拓展中小企业可用于担保的物种范围,又要合理推 进强有力的信用评估,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应中小 企业借贷特点的创新产品,满足其小额贷款周转使用 需求."三农"方面,要针对农村经济特点,扩大农村动 产和不动产物权抵押担保贷款范围,创新适合农村经 济实体的融资产品,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农民消费特点 的信贷产品.消费方面,重点是住宅信贷,汽车信贷, 教育消费信贷,大额消费品信贷及旅游信贷等,商业 银行可在现有消费信贷基础上,从简化手续,增加期 限档次,加强个人信用评价,合理定价,完善担保方式 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引导和拓展消费信贷,增强 消费信贷业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刚,李勇,2009:《基于贷款交易业务模式创新的信 贷资产组合管理研究》,《金融论坛》第1期. 2.根据工商银行上市年报整理. 3.邹靓,2007:《外资银行中资化外资法人银行九成收 入来自利差》,《上海证券报》,2007年8月7日. 4.胡明东,宗怿斌,2009:《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货币政 策的影响》,《武汉金融》第4期. 5.何帆,王世华,2008:《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信贷调控》, 《中国金融》第7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经济 学学士)
/
本文档为【信贷调控与信贷产品创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