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苓桂剂的临床应用

2017-10-14 5页 doc 17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苓桂剂的临床应用苓桂剂的临床应用 苓桂剂的临床应用 姜堰中医院 孙秀娟 苓桂剂来源 刘渡舟先生首先提出: 定义:伤寒金匮中以茯苓桂枝为主的 方剂。 主 要包括: 《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 苓桂棗甘汤, 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 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五苓 散。《金匮要略》 茯苓泽泻汤,桂苓 五味甘草汤等 特点和功用 以茯苓桂枝为主药,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桂枝辛、甘, 温。归心、肺、膀胱 利水渗湿,化气行水 主要针对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导致的 病 症,尤其是水肿,水气上冲等,在 《伤寒金匮》称为水病或水气病,统 称“水证”。...
苓桂剂的临床应用
苓桂剂的临床应用 苓桂剂的临床应用 姜堰中医院 孙秀娟 苓桂剂来源 刘渡舟先生首先提出: 定义:伤寒金匮中以茯苓桂枝为主的 方剂。 主 要包括: 《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 苓桂棗甘汤, 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 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五苓 散。《金匮要略》 茯苓泽泻汤,桂苓 五味甘草汤等 特点和功用 以茯苓桂枝为主药,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桂枝辛、甘, 温。归心、肺、膀胱 利水渗湿,化气行水 主要针对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导致的 病 症,尤其是水肿,水气上冲等,在 《伤寒金匮》称为水病或水气病,统 称“水证”。 水液代谢生理及病理 生理:是由胃、脾、肺、肾、三焦五 经之气,经过升降浮沉运动。 病理:气化失司,气不化阴 《伤寒金匮》中水液代谢失常病证涉 及脏腑: 1,肾阳虚衰,或者膀胱气化失司。 2,脾阳不足,土不制水,水邪上逆。 3,心阳不足,水邪上凌心胸。 水证概述 何谓水证:水邪伤人所致病症 形成机制(病机):脏腑气化失司, 尤 其 是阳气虚,气不化阴,使气寒水凝,或流溢 失序,或上冒清阳,在在里,沿 三焦为害, 导致眩、咳、悸、肿各种水证发生 而产生水 气病。 水气病脉证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水肿病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水气上冲病症 水 气上冲病症还见于《伤寒论》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 将水气病可分为四种类型:风水,皮水、 正水,石水,以及五脏之水气。主要论 述以水肿为主症的病症。 并提出邪实而正不虚的有三种治疗方 法:即发汗,利小便与攻下之法。这 就是 <内经> 说的"开鬼门, 洁净府"的 治疗原则。 风水 风水由干风邪侵袭肌表,故脉来而浮;若卫 气虚不能固表,则脉浮软而见汗出恶风之证; 荣卫之行涩,水道不利,而水湿滞于分肉, 则身重而懒于活动。 抓住“身重汗出恶风”以疏风益卫,健脾利 湿,用防已黄耆汤 审其虚 抓住“脉浮、恶风,身肿不渴”以宣肺以利 小便,清热以散风邪,用越婢汤方 ,审其 实 定位思想 查其部位,因势利导 仲景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水之去路有二: 在表者发汗,在里者渗利, 因势利导,使水气得去而愈。 变通其治:发汗、渗利兼用如腰以下肿,既 要渗利,又应“提壶揭盖”开其肺气,使上 窍通而下窍利,则水邪方能尽去。 发汗、利小便——治水两大法门,应变通选 用而不拘于一格。 皮水 皮水: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阻塞 中焦,故腹中胀满;肺气虚则不能通调三焦, 以致水湿停留,故下肢踝部浮肿,按之没指, 为水性润下之征。 脉浮,但无恶风身痛等证。 皮水治法: 皮水脉浮为水在表,因势利导而 发其汗,可用越婢加朮汤。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 聂动偏里者,可用防已茯苓汤主之,防已, 茯苓善驱水气,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 行水,且合黄耆、甘草助表中之气,以行防 己,茯苓之力 正水 脾肾阳虚,不能气化以蒸发水湿之邪, 以致水停于里而不行, 表现腹满而脉沉迟,身体浮肿,身重 短气不得卧,胁下与腹作痛,腹胀大, 四肢苦重难于活动,口渴、少气,小 便难,脐肿,腰痛,不得溺也。阴下 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及 阳气不 华于上,其面反瘦。 五脏水属正水石水范畴,后世分阴水, 阳水 石水 病机: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湿,水气不能 从小便排出体外,而下结于少腹,故腹胀如 石坚硬。 病位:下焦,属于水气内结,故脉沉而不起。 水气在肾而粼于肝,可见肋下胀满疼痛等证。 治疗,可选用温补脾肾,佐以舒肝通络之法, 如真武汤加桂枝,川楝、延胡、石楠藤,小 茴香等药物。 四水总结 四水之中,风水与皮水相类属表;正 水与石水相类属里; 但风水恶风, 皮水不恶风; 正水自喘, 石水不自喘为异,临证之时须加以鉴 别。 五脏水 五脏水邪为病,其中肺,脾,肾三脏阳气之虚 衰,不能行气化津而使水邪内停则是它们的 共性。 在治疗中总以通阳化气,消阴利水之法实为上 策。 后世医家,将水分为阴,阳两类,阳水为热为 实,治以驱邪为主。疏凿饮子外散内利,茯 苓导水汤 阴水为寒为虚,补中益气汤、实脾饮 、真武 汤金匮肾气丸。 此外外治法。 水气上冲证治 水气的概念 (此处水气非指水肿) 古人对水气的概念,有认为水气是水 之寒气,如成无已注水气上冲:"水寒 相搏,肺寒气逆";也有人认为水气即 是水饮,如钱天来注"水气,水饮之属也。 "我认为他们似乎各自说对一半,因水 与寒,往往统一发病,水指其形,寒 则指其气,如影之随形,不能分离。 所以水气的概念,既有水饮,也有寒 气。 水气上冲的证机 水气上冲证,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历代医家比较重视,在治疗方面也有 所发展。此证源出《伤寒论》及《金 匮要略方论》主要以苓桂为主方的相 应治疗,是后世治疗水气上冲的证治 基础。将原文中的苓桂方证,加减化 裁,治疗各种病症。 水气上冲的诊治 望诊 水为阴邪,上凌于心,心之华在面,心阳不振,荣 卫凝涩,则面必见黧黑,名曰“水色”,其甚者, 或在额?颊、鼻柱?唇口、下颏等处,皮里肉外,出 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叫“水斑”。心开 窍于舌,心阳不足,则舌质必然淡嫩; 火冷津凝, 水不化津,故舌苔水滑欲滴。 脉诊 水气上冲为阴证,仲景指其脉为沉紧,阴病见阴脉 似无可议,然验之临床,水气上冲之证,脉来常见 沉弦,或只弦,只沉;病重者,则心阳浇漓,自顾 不暇,其脉则出现"结",或沉伏无力,亦不可不知。 水气上冲的辨证 气上冲胸: 心阳上虚,水气上冲,其证有二: 典型者,患者 自觉心下有二股气向心胸或咽喉上冲;不典型者,不见明显的 气上冲,但从下往上依次出现的或胀、 或满、或悸等等见证 十分明确,故也不难辨认为是水气上冲病证。 胸满: 水气上冲,胸阳受敌,阴霾用事,则见胸满。此证以 夜间为甚,气候温和则轻,冷冽则加重。往往伴见气短,咽喉 不利,如有物梗,呼吸受阻等证。 心悸: 心悸的出现有二: 在气上冲胸咽时,则心悸随之出现。 另一种是自觉左侧颈部之血管发生酸胀与疼痛时,则立即出现 心悸之证。心悸每发作于晨起,夜卧、饱食之后,呈阵发性, 轻者可以自止。 短气: 心阳虚衰,膻中之气不充,又被水寒凝滞,则出现"短 气"之证。如身体不动,或行路缓慢一般则不会出现短气。如 登楼爬高,少顷则觉气短发憋,呼吸紧促而常伴咽喉有痰使人 痛苦万分。严重者则可令人周身出汗、小便失禁,失气频频, 心脏悸动如出。 水气上冲治法 治法: 补阳降冲,利水消阴。 方药: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 茯苓作用有因:(1) 甘淡利水;(2)养心安神;(3)行肺之治节;(4)补脾 厚土。所以,茯苓一味而有消阴利水,养心定悸、 补脾以固堤坝之全权作用,而为本方之主药。桂枝 在本方作用有三:(1)通阳以消阴;(2)下气以降冲; (3)补心阳以制水寒,而与茯苓配合相得益彰,亦为 本方之主药。假如本方有桂枝而无茯苓,则不能渗 利水邪以伐阴气;如果只有茯苓而无桂枝,则不能 上补心阳之虚,下不能通阳以行津液。由此可见苓, 桂二药相须相成,协作有方而缺一不可。至于本方 的白朮补脾协助茯苓以远化水湿; 炙甘草则助桂枝 上扶心阳,中保脾胃之气,以缓水势泛滥。 苓桂术甘汤 桂枝甘草汤加茯苓和白术 桂枝甘草汤即阳虚引起之心悸。原文「其人 发汗过多,用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故苓桂朮甘汤 有 「心悸」亦为主证。 茯苓、白术:
/
本文档为【苓桂剂的临床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