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课稿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课稿

2019-05-13 10页 doc 46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课稿《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课稿 类  型:教学设计 教  材:高中生物  必修一 课  题: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作  者:王  龙 2013年4月24日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中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了解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最后说明了蛋白质、糖类、核酸这三类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为单位的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认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等内容。这与前面学习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等内容密...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课稿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课稿 类  型:教学设计 教  材:高中生物  必修一 课  题: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作  者:王  龙 2013年4月24日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中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了解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最后说明了蛋白质、糖类、核酸这三类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为单位的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认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等内容。这与前面学习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等内容密切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繁殖和遗传进化、血糖平衡的调节等内容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2、3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别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理解生命是建立在碳的基础上。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报纸等媒体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五、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资料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自主探究法:通过设计情境式问题,结合学生实例,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求,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体验。 3、合作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设计思路: 1、联系实际生活,设疑层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举例说明并归纳糖类的组成元素、种类、分布和作用。 3、引导学生活动:据图探讨单糖、二糖、多糖的转化。 4、联系实际生活设疑,引导学生解决生活疑惑,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 5、以生活事例导入,教师提问,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讨论并归纳脂质的组成元素、种类、分布及作用。 6、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活动,解决生活疑惑。 7、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评价: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习惯。 8、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推断单体与多聚体的关系,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9、师生共同。 八、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设置问题情景,激趣导入: 创设情景一: 同学们是否有不吃早餐或早餐没吃饱的经历,如果有在上午第四节课时会有何感受? 创设情景二: 多媒体展示家庭一般的食谱,讨论这些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吗? 那些食物能尽快补充能量呢? 思考讨论 踊跃发言:很饿,头晕,没感觉…… 1. 切身体会现实情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充分发自己的意见,人人争做课堂的主人。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意识。 细胞中的糖类 通过与同学们一起解答上面的问题,得出结论: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概念:关于碳水化合物名称的起源,可举例说明;哪些糖类不是“碳水化合物”,举例说明概念的发展。 了解糖类的分类依据,把握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单糖:不能再分的糖。常见单糖(主要类型: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它们的分子式)及分布、功能(着重强调葡萄糖是细胞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五碳糖构成核酸)。 二糖:水解时能够形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媒体展示“图2—11 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几种主要的二糖及它们的组成和水解产物。 多糖:水解时可形成3个及3个以上单糖的糖。主要是淀粉、糖原、纤维素等多糖的分布(存在生物及部分)和作用。 指导学生完成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一览表(见板书设计)。 预习思考: 1.糖类都甜吗?甜的物质都是糖吗? 2.日常生活中都接触到哪些糖?如何分类? 3.结合教材,试列举糖的主要类型、分布与功能。 1. 通过谈话、讨论、学生发表是否赞成的意见,形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初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意识。 细胞中的脂质 创设情景三: 人如果摄食太多的糖会怎么样呢? 发胖其实是人的脂肪过多.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那么脂肪又有何作用呢?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什么? 2.常见的脂质有哪些?它们各有何作用? 3.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 4.在日常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含脂肪较高的植物有哪些?脂肪主要在这些植物的什么器官?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对照屏幕展示问题逐一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同时指出脂肪是脂质的一种.阅读书本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脂肪与脂质的关系 2.脂质的分类、分布、溶解性及功能 结合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完成:脂质的分类、分布、组成元素、溶解性及功能一览表(见板书设计)。 总结:脂肪不等于脂质,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依据脂质的功能可分为储存脂类、结构脂类和功能脂类,依据化学本质可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类。 学生回答 发胖… 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脂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同学阅读 讨论 1. 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完全放开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完全由被动变成主动。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肪几类有机物有那些共有特点?这些小单位以什么相连?形成形式是怎样的?(都含C、H、O元素,都由小单位连接而成;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碳原子的连接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大分子形成的基本方式都是脱水缩合。) 2.如何理解“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和“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两句话?(有机物是生物的基本元素,碳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同是,碳原子的结构也是其作为有机物基本元素的基础。) 结合碳原子的结构,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 复习与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为下一知识点做铺垫. 小结 主要从组成、分类(分类依据)、分布、功能几方面进行。 屏显:刘翔110米跨栏图片。 结束语:生命在于运动。 1. 识记并在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 2. 欣赏图片,产生共鸣。热爱运动,热爱生命。 练习 介绍本节的主要题型及解答的基本方法。 课后练习           九、板书(媒体展示)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1.化学组成: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Cm(H2O)n 2.概念: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肝糖原、淀粉等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2.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 分类 常见种类及化学式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 动植物 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 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C6H12O6) 植物 可转化为葡萄糖 半乳糖(C6H12O6) 动物 二糖 蔗糖(C12H22O11):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 植物 水解形成单糖后被利用 麦芽糖(C12H22O11)::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 乳糖(C12H22O11)::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 动物 多糖 淀粉[Cm(H2O)n]: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 植物 植物储能物质 纤维素[Cm(H2O)n]: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 细胞壁成分 肝糖原和肌糖原[Cm(H2O)n]: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 动物 储能物质           二、细胞中的脂质 1.化学组成:主要是C、H、O,有的还含N、P; 2.溶解性:通常都不溶于水,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 3.分类、分布及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元素 分布及功能 储藏脂类 脂肪 C、H、O 主要分布在动物的皮下、胸腹膜、大网膜及内脏周围;主要功能: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脂 C、H、O,有的含有N和P 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主要功能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使细胞膜在低温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性激素 由动物的性腺产生,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代谢。           三、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单体构成:单体均为碳原子构成的基本骨架连接而成。 2.形成的基本方式:脱水缩合 十、小结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十一、 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探究,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本,通过观察、比较、类比、讨论、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教师的适时鼓励、点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平等愉悦氛围中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
本文档为【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课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