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阿倍仲麻吕

2017-09-21 5页 doc 16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 717年,阿倍仲麻吕17岁时来到长安,在长安的太学读书,后中进士,在唐朝做了官。取了一个汉名叫晁衡。他的汉文诗写得很好,受到大诗人王维、李白的赞赏。他同王维、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753年,晁衡向唐玄宗提出要回国,得到同意。他写下“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的诗句,赠别友人。王维送他到海边,写了《送秘书监晁卿还日本》诗赠给他。其中几句是:“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意思是:你将返归祖国,驶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祝归帆一路顺风。别离虽使我们远隔异国,但我们仍可音信互通。表达了诗人对日本友人的深...
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 717年,阿倍仲麻吕17岁时来到长安,在长安的太学读书,后中进士,在唐朝做了官。取了一个汉名叫晁衡。他的汉文诗写得很好,受到大诗人王维、李白的赞赏。他同王维、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753年,晁衡向唐玄宗提出要回国,得到同意。他写下“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的诗句,赠别友人。王维送他到海边,写了《送秘书监晁卿还日本》诗赠给他。其中几句是:“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意思是:你将返归祖国,驶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祝归帆一路顺风。别离虽使我们远隔异国,但我们仍可音信互通。达了诗人对日本友人的深挚感情。后来晁衡海船遇险,消息传来,被贬湖南的李白写诗哀悼好友,《哭晁卿衡》流露出深切的哀思。晁衡随船漂到越南,后又回到长安,老死于我国。晁衡留唐54年,因他品德高尚,学问渊博,先后任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左散骑常侍(皇帝侍从顾问)、安南都护等职,深得皇帝信任。他一生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李白诗千古传诵,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在历史上的深情厚谊。 荷兰侵占台湾 指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和台湾的侵略。荷兰在17世纪继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荷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明朝总兵施德政令都司沈有容率兵面责,荷方理屈,于十一月退出澎湖。天启二年(1622)五月,荷兰舰队再次侵占澎湖。四年二月,巡抚南居益派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等收复澎湖,擒荷将高文律。荷兰殖民者强占澎湖的阴谋未能得逞,于同年八月转而侵占中国台湾岛西南部,先在大员建台湾城(荷人称热兰遮城),后又在赤嵌地区建赤嵌城(荷人称普罗文查城)等城堡,做为军事侵略统治据点,并使用武力镇压高山族,烧毁村社。崇祯十五年(1642),荷军又打败于天启六年侵占台湾北部鸡笼(基隆)淡水的西班牙殖民者,夺占了台湾的西南部和北部。荷兰在台湾对汉族、高山等族人民施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剥削。在政治上通过任命汉族和高山族“长老”进行统治;在经济上将台湾土地全部占为己有,向台湾人民强收高额地租,每甲田(约合十一亩)年收租为上田十八石,中田十五石六斗,下田十二石二斗,还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在文化教育上派遣基督教传教士向台湾人民灌输宗教思想,创办学校,推行奴化教育。荷兰的殖民统治,遭到广大台湾人民的多次反抗,其中以清顺治九年(1652)郭怀一起义规模最大。十八年四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在台湾登陆,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多月的战斗,于翌年二月一日迫使荷兰侵台长官揆一投降,将其全部赶出,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 玄奘西游 玄奘(600,664)俗姓陈,名祎,洛州缑(gou)氏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13岁出家,玄奘是其法名。后人称他三藏法师(三藏是对佛教经典的三个部分——佛经、戒律、论述与注解的总称,通晓三藏的僧人被称为三藏法师)。唐初,他在四川、长安研究佛教理论,感到佛教宗派众多,佛经译文多误,自己无所适从,决心到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关于佛教教义的一些疑难问。627年他从长安出发,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关独自西行。经过白天热风如火、夜晚寒风如刀的八百里流沙(即玉门关外的莫贺延碛),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他在路上丢失了行李,有五天滴水未沾,几乎昏死,但他战胜千难万险,穿过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于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631年末,到达摩揭陀国,来到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该寺住持戒贤是印度的佛学权威。玄奘到达时,一千多人持香、花沿路迎接。90高龄的戒贤,本已不再讲学,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特收玄奘为弟 子,用15个月的时间给他讲了最难懂的佛经——《瑜珈论》。他用了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接着他外出游学,环游印度半岛,一路多次参加佛学辩论会,战胜许多学者,声誉满天竺。641年返回那烂陀寺,主持寺内讲座。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呈给戒日王,声称无人能驳倒其中一字。戒日王把论文转给戒贤,并决定在国都曲女城举行学术大会,玄奘和一千多僧人代表那烂陀寺参加大会。戒日王非常高兴地会见玄奘,向他问起唐太宗和中国音乐。玄奘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情况,称颂唐太宗的功业。引起戒日王极大兴趣,随即遣使至长安通好。642年12月辩论大会开始,与会者有天竺18国国王,佛教徒三千多人,婆罗门等教徒二千多人,玄奘担任大会论主(主讲人)。他用梵文写了一篇反驳那个人的论文,作为辩论的主题在会上宣读。同时誊写一份悬挂在会场门口,并依照惯例声明:如有人能据理驳倒一个字,就斩下论主的头以谢罪。可是五天过去了,仍无人前来辩论。大会连续举行18天,大家都为玄奘的精辟议论所折服。结束那天,戒日王和18国王各以厚礼相赠,他全部谢绝了。最后,戒日王恳请玄奘乘坐一头用精美的华幢装饰的大象绕场一周,表示对这位中国大师的尊敬。 643年,玄奘谢绝戒日王的一再挽留,决心回国,戒日王及当地人民送他几十里路才洒泪而别。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出城迎接,长安城成千上万老百姓走出坊门欢迎他,他把带回的佛经陈列在朱雀街南端,请大家参观,观众几十里不绝。唐太宗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极有兴趣地听他介绍了西域及天竺见闻。他随即回长安开始了佛经翻译工作。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失传,中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由于他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译文流畅优美,有些专用名词如“印度”、表示时间的词“刹那”就是他确定下来的。 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涉及地域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他把当时各国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一写下来,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威尼斯人,出身于商人贵族家庭。他父亲尼柯罗?波罗与叔父马菲奥?波罗都是威尼斯的巨商。他们来华经商时,曾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罗马教廷。至元八年(1271年),当他们来华向元廷复命时,马可?波罗与之同行。他们三人从地中海东岸的阿迦城出发,沿古丝绸之路东行,穿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伊朗全境、中亚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跋山涉水,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的欢迎。大约从1275年至1292年17年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一直在中国居住。马可?波罗除在京城大都供职外,还奉皇帝之命巡视过陕西、四川、云南、河南、江浙等省或出使外国,他自称曾治理过扬州三年。他的足迹遍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地,总要考察当地的风俗民情和生产情况。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马可?波罗父子三人由海路乘船回到意大利。第二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舰队作战,兵败被俘,被拘留在狱中。他把自己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见闻,口授给同狱的一位名叫鲁思蒂谦的文章能手,由后者用法文下来,整理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或称《东方见闻录》)。1298年,马可?波罗获释回家,后来成为巨商。 马可?波罗是第一个广泛游历东方各国而又留下一部名著的欧洲人。他的《马可?波罗行纪》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对后来欧洲人了解中国和东方影响极大。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描述马可?波罗东来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第二部分记载元朝初年的政事,描述北京、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名城的概况,盛赞中国物 产丰富,文教昌明,有驿站和常平仓制度。第三部分描述中国邻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第四部分讲成吉思汗以后蒙古诸汗国和俄罗斯的概况。尽管如此,马可?波罗对中国的了解还是很不深入的。他在书中竟没有提到中国的长城和大运河,也没有提到中国的印刷术。不过,他提到当时中国已在使用纸币,并且用一种“黑石头”做燃料,那就是煤炭,当时欧洲人还不知道用煤。
/
本文档为【阿倍仲麻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