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7-09-28 50页 doc 154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5, , ... ,2005 :... , 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006 . 04 . 2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 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任务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李 德 齐 ,2006年4月28日, (院字[2006]26号) 各位代表: 受大会委托,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2005年学院工作总结 2005年,是学院转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第三年,也是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学院本届领...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5, , ... ,2005 :... , 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006 . 04 . 2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 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任务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李 德 齐 ,2006年4月28日, (院字[2006]26号) 各位代表: 受大会委托,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2005年学院工作总结 2005年,是学院转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第三年,也是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学院本届领导班子在全总党组和书记处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院教职员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遵循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结合我院办学实际,以“师生为本、以评促建、注重特色、全面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有特色的合格普通本科院校”这个奋斗目标,牢牢抓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大契机,齐心协力,努力进取,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职员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学院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涿州校区建设初具规模 涿州校区的划归和建设是2005年学院建设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此举不仅加快了学院向普通高校转制的步伐,而且在办学用地 2 和办学设施方面为我院接受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涿州校区的开辟,极大地拓展了学院的发展空间,为我院有效形成普通本科教育、工会干部培训、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制创造了条件。 2005年7月自我院接收涿州校区至9月中旬1000名新生顺利入驻,我们在短短二个多月的时间内,将占地443亩闲置近两年的原涿州校区改建成一个初具规模、能为千余名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大学校园,体现了学院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和以师生为本的精神。在新学期新生入驻之前,在学院党委统一部署和行政组织协调下、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行政处、后勤集团、教务处、学工部、图书馆、组宣部、网络中心、保卫处等单位的部门领导和职工放弃暑假休息,冒着高温酷暑加班加点清理校园,改造基础设施,安装教学设备,营造校园文化,高效有序地完成了新校区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两校区同时并举是学院办学新的尝试,为了保证涿州校区日常教学的有效管理,学院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领导的涿州校区管理委员会,并根据涿州校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涿州校区各项管理工作的规章,使涿州校区的教学、教辅、后勤服务、学生管理等工作都得到有序推进,同时也与学院本部的各项工作得到较好衔接。从2005年新学期整体运转情况看,涿州校区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初步积累了我院两地办学的有益经验,特别是赴涿授课教师、各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学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敬业精神、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学院党的基本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2005年学院按照中央和全总党组的统一部署,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党的基本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和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3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提出了学院健全和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初步意见,并在认真听取广大党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其中重点加强了院处二级领导班子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院党委常委会、全委会、院长办公会议制度,明确了党委常委会例会和全委会通报工作制度,同时还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坚持开展党支部工作达标创先争模、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和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工作,从而通过党的基本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成绩显著 2005年我院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工会工作大局和全总工作重点,按照全总“十五”期间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和2005年度全总确定的工会干部培训,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拓展培训层次为重点,通过加强工会干部培训的教学、管理、服务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全年整体培训工作质量的稳定提高,同时结合学院实际,不断开拓工会干部教育的新领域,全年共举办各类工会干部培训班35期,其中不仅包括常规的主体班次、高研班和各类专题培训班,而且包括首次举办的大型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培训班、青海书记班以及全国工会干校师资研讨班等,全年培训各级工会干部3132人,圆满完成了2005年度全总计划内各类工会干部培训任务。2005年,学院工会干部培训的整体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经评估得到培训学员的好评,并继续呈稳步上升势头。 (四)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努力推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2005年是学院开展普通本科教育的第三年,为了全面推动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打好基础,学院按照首届教学科研工作会议的任务部署,针对教学科研工作现状和存在的 4 不足,提出了我院教学科研工作的近期目标和推进水平评估工作面临的各项任务。2005年,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以以评促建为目标,尤其在本科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力度,使学院去年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首先,学院的招生及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学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招收本科生605名,专科生454名,其中普通本科生的录取率达到90%,文科录取分数平均高出当地录取分数37分,理科高出24分,生源质量较往年有一定幅度提高。目前学院的在校生规模已达23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达1300人,招生数量和覆盖地域逐年扩大。从招生工作情况看,我院的本科专业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学生的欢迎,学院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其次,初步确立了我院普通本科教育的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转制以后,根据学院自身的特点和办学定位,经过近三年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不断调整,至2005年已经基本确立了有我院办学特点的普通本科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同2004年相比,2005年学院新设立了文化传播和安全工程两个教学系部,增设了劳动关系、安全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四个本科专业。目前学院依托14个方向的普通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劳动关系、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安全工程、劳动法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组成的有特色的普通本科专业学科群。同时,在重点抓好普通本科教育的同时,学院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专业,其中在继续巩固原有就业率较高的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利用涿州校区开辟的有利条件以及国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积极筹划和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新领域,并对2006年高职专业进行了相应调整。此外,在重点抓好普通本专科教育的同时,继续加强成人教育、函授教育和在港澳开展的相关学科专业的培训。 第三,下大气力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为推进普通本专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在2005年进一步加强了教学教辅管理工作,健 5 全完善了一系列适应普通本科教学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各教学教辅单位和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和任务要求,对原有规章制度认真清理并加以完善,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学院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系部的通力合作,并借助其他高校从事教学督导的专家力量,着力抓好常规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估和学生意见反馈,不断规范教学秩序、课堂纪律、学籍管理和考试环节,适时修改了教学评估办法,引入竞争机制,使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第四、科研及教辅工作有新进展。2005年,学院的科研工作以服务教学、工会干部培训和人才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科专业、教材建设和有关管理工作来开展,按照科研规划,积极组织科研项目的申报和重点课题的研究,全年共完成了3项国家级课题和17项部级课题,出版了3本学术专著,制定了本科专业系列特色教材出版计划,并根据学院转制和不同学科专业特点,修改完善了教师科研考核和科研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更为灵活的研究所机制。学院学报继续保持了原有多项核心期刊较高的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准。同时,学院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在两校区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了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的基本需求。 (五)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院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5年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如何适应两校区学生管理和探索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学院成立了学生工作委员会,召开了院学生管理工作专门会议,相继修订和制定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管理条例》、《学生校内申诉管理规定》、《学生就业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充实了各教学系部专职辅导员,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强化校风校纪。在开展对贫困学生帮扶和指导学生就 6 业工作方面,有90%的家境贫困学生通过学院的助学帮扶工作,解决了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005年,我院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93.8%,比上年度增长5个百分点,达历史新高。特别是在首次参与普通高校新兵征收工作中,学院有两名学生光荣入伍。 (六)进一步加强学院办学基本设施建设,为教学提供保障 2005年学院办学基本设施建设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时间紧、任务重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学院在全总的支持下,依靠广大教职工并首次通过向银行借贷筹资,在两校区围绕再建项目和改造项目,按计划完成了正常教学所必需的基本设施建设。在基建工作方面,历时近四年建设的留学生楼于2005年10月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工会干部培训条件。学院12号教职工宿舍楼也于去年年初克服各种困难开工建设并于年底封顶。2005年大学生公寓工程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业已完成,将于近期正式开工建设。礼堂改造工程也将在今年年初完成。同时2005年还初步完成了涿州校区整体规划设计,一些后续建设项目正逐步展开,这将进一步有力促进学院的发展。在行政后勤工作方面,本着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原则,学院在两校区努力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安全保卫、物资房产管理、交通服务、卫生保健、老干部文化活动等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为学院办学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各位代表,回顾2005年,学院各方面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在围绕建设有特色的合格普通本科院校方面,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我们仍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工作还需要继续通过深化改革不断规范和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学院办学的整体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本专科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还未完善到位;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学生工作还有待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还有待转变;行政后勤管理体 7 制和社会化改革还有待深化;学院的整体凝聚力、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2006年,我们将针对这些存在的不足,结合我院办学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解决办法,争取在新的一年使学院的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6年的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06年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为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关键时期,为此需要全院教职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投入到各项工作中。2006年,我们仍将继续遵循和贯彻学院党代会提出的“师生为本、以评促建、注重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创建“有特色的合格普通本科院校”为基本目标,按照全总党组和书记处有关办学的基本要求,认真落实学院一届二次党代会和学院首届教学科研工作会议的精神,团结奋斗、再接再厉、锲而不舍,扎实做好各项工作。2006年学院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学院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制定2006至2010年我院五年发展规划,是为未来五年学院发展确定可供遵循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需要落实完成的基本任务。本规划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牢固确立师生为本、人才强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坚持走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办学之路,为工会和中国工运事业服务,确立教学科研是办学的中心工作、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师资队伍建设和有效的管理服务是办学的保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办学的根本任务。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并结合学院实际,本规划确定我院的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工会干部教育为重点,以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8 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本规划将就未来五年学院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任务进行布局。目前,规划草案已在学院党委常委酝酿和在党委委员中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了修改,现提交本次教代会代表充分讨论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加以完善。 (二)涿州校区建设工作 涿州校区建设是2006年学院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必须在2005年涿州校区初创的基础上,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继续加大对该校区开发和建设的力度,同时在总结两地办学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后勤保障,使涿州校区的办学资源为促进我院的整体发展得以充分利用。2006年下半年,涿州校区计划内招生的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将有所扩大,加之“金蓝领”工程的启动,因而涿州校区无论在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和基本建设等方面任务都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各个部门和每个教职工要高度关注涿州校区的发展和建设,尽快适应两校区办学的新格局,在学院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克服困难,齐心协力,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涿州校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工会干部培训工作 2006年我院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和往年不同之处在于,各类培训班的规格层次比较高,因此要求我院工会干部工作必须要按照全总党组和书记处的要求,主动配合全总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承担并完成好本年度全总计划内培训任务,确保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尤其在教学方面,应继续巩固和保持趋上升势头的教学质量与良好声誉,着力在理论联系实际、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管理质量提升等方面下大气力,使我院承担的各类培训课程在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新时期工会工作方针的前提下,更加凝炼,更加贴近工会工作实际,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工会的工作重点和我国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 (四)学历教育和科研工作 9 2006年学院学历教育和科研的中心任务,是继续按照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并结合我院办学实际,重点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使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状态同办学指导思想尤其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1)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是教学过程必须始终围绕的中心环节,每一个教学系部和每一位教师,都应牢固确立质量第一的教育观,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风范和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良好的师德和育人风范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对学生成人成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辅之以规范化的管理。2006年学院将更加注重强化教学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按照水平评估的要求和大学的通行做法,重点就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档案管理、课堂教学督导、教学效果反馈、学生考风考纪等方面按规范要求抓出成效,为此2006年上半年,学院教务管理必须实现两校区教务软件统一管理。同时,也要求各教学系部和任课教师积极配合,使学院教学秩序有明显改观。图书馆、网络中心、学报等教辅单位,也要通过加强自身管理,为教学科研提供有效服务。 (3)完善专业调整和专业课程的合理布局。2006年在现有本专科专业基础上,学院将着手就2003年以来本专科课程进行一次梳理,一方面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规范要求和参照普通高校的常规做法,结合我院实际对原有专业课程门类和学分(课时)适度调整加以凝炼,使之符合大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的要求,扭转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因人设课和课时无序扩张的现象,给学生留出较多的读书、自学、研究和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完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院将检查督导系部按规定要求为迎接和通过2007年学位评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学和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在2005年 10 学院规章制度清理的基础上,各教学系部和科研单位要率先构建符合普通高校教学科研特点和规律的系部规章制度体系,具体要求两个方面:一是系部的规章制度要同学院层级的规章制度相互衔接,特别是要同水平评估的指标和观测点紧密结合,规定具体、责任到位、措施有力、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确保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杜绝各种违规行为。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人才强校观念。2006年我院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不断改进师资管理工作,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风教纪,逐步完善教师岗位和职称聘任考核制度;其次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各教学系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督查、帮教与指导,同时学院将加大对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投入;第三是加强学科专业和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培养及引进工作,特别是对招聘和引进的新进教师,必须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专业和学历方面从严把关,宁缺毋滥,学院将进一步从制度和程序等方面从严管理;第四是学院积极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各种努力逐步改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6)稳步推进高职教育,积极拓展职业技能培训。2006年,在发展普通本科教育的同时,要继续办好高职教育。根据学院办学实际,一是调整现行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由英桥学院按照高职专业发展方向对现有高职专业进行调整,并实行集中管理;二是充分利用涿州校区办学资源,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稳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继续办好劳模本科班和港澳函授本专科班。 (7)加强科研工作。2006年学院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做好为工会干部培训、本专科教育、学科专业和教材建设、教学教辅管理、学生工作和重大工运理论等方面的科研项目组织协调工作,发挥学院应有的科研优势。按照学院科研规划,除常规工作外,2006年科研工作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系部研究所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就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问题从理论上 11 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批对工会工作有理论指导意义的专题性研究成果;二是落实完成本年度本科系列特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三是按照2007年本科学位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做好相关科研工作;四是协助各教学系部及有关部门加强学生的科研活动,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五)学生管理工作 2006年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积极适应两校区学生管理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营造文明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和优化育人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指导学生社团、学生会工作方面,要多吸收借鉴其他高校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帮扶贫困大学生等工作。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确保并严格课堂教学的秩序,所有的任课教师是维护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第一责任人,并且要切实负起管理责任来;另一方面要尽快完善院系两级学生管理体制,各系部专职辅导员和青年教师兼职班主任通过相互配合、分工负责共同做好两校区在校生管理的基础工作,尤其是着力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严明校规校纪,不仅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维护大多数学生在校权益和人身安全基本保障,并且是学生家长对学院管理的期望所在。 (六)行政后勤工作 2006年学院行政后勤工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提高行政后勤整体管理水平,学院将从办学实际出发,采取稳妥措施进一步深化行政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社会化改革的思路与发展方向,完善机构设置,理顺内部分工,明确,强化社会化服务和后勤保障功能,努力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效支撑条件,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2006年,学院整体基本建设规划的实施,根据办学规模和资金到位情况,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稳步推进, 12 抓紧完成涿州校区已立项开工项目以及校本部大学生公寓、12号职工宿舍楼等主要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后勤集团的创收任务,严格学院的财务制度和日常管理,加强对学院各类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加强学院安全保卫和离退休老干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最近,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向高校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大学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积极响应,而且要以此作为我院办学的一个方向。 各位代表,2006年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院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即要看到任务的艰巨性,又要树立坚定信心、把握发展契机。希望全院每一位教职工,能够发扬2005年建设涿州校区的创业精神,在全总党组和书记处的领导下,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以大局为重,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共同推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13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审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年工作 总结和2006年工作任务》报告的决议 , 草 案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于4月28日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李德齐院长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任务》的报告。 会议认为,报告对2005年的工作总结,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学院1年的建设与发展的情况。在过去的1年里,学院各方面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取得了新的进展,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院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会议认为,报告中提出的2006年工作要点,任务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学院一届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关于2006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各项任务的要求,符合我院的实际。会议期间,会议代表就报告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将充分考虑这些意见或建议,并将其修改纳入报告之中,在工作中予以认真落实。 会议认为,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存在着的不足和差距。按照普通本科大学的要求,学院在办学理念、规范要求、工作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质量、学科专业构建和人才培养乃至学院整体学风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院基本建设及教学设施等条件的改善还要加大力度;学院的整体凝聚力和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这表明学院转制之后,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异常艰巨的。 会议号召,在2006年中,全院广大教职员工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坚持学院的各项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 为统领,按照学院一届党代会提出的“师生为本、以评促建、注重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把握三位一体的基本定位,紧紧围绕“建设有特色的合格普通本科院校”这个奋斗目标,牢牢抓住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大契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以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推进学院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5 2005年财务决算和2006年财务预算的报告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吴 卫 平 ,2006年4月28日, 各位代表: 受院长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学院2005年财务决算和2006年财务预算的情况,请予审查。 2005年是学院步入转制发展阶段性的关键一年。学院财务日常经费不足的压力和发展资金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这一年里,学院的标志性建筑——中工大厦竣工交付使用,此项工程预算1个亿,到账资金8000万元,加上开办经费预算3000万元,缺口资金达5000万元;大学生公寓即将开工建设,工程预算金额1个亿,到账资金6860万元,缺口资金3140万元;同时我们又接收了涿州校区443亩土地,价值6个亿元的办学资产,要把这些资产修复整合达到办学的要求,还需投入相当规模的资金。在日常经费方面,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学院对教学科研相关设施的投入加大,超出了去年投入的一倍以上;2005年我院在册职工人数从2004年第四次全员聘任时的318人增加到383人,使得人事费用大幅增长。 面对这些情况,2005年学院在财务经费管理和发展资金筹措上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强预算控制,严格规范预算项目的支出。以有限的经费确保教学和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且有了大幅度增加,确保了教学新建系部和新建专业的开办经费;确保了科研项目和教学设施资金投入。 2(严格控制日常经费开支,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制订学院内 16 部分配调整方案,确保内部分配的顺利进行。05年人事费用超支较多,主要原因有三个:? 我院教师引进人数较多,全总拨付的人事费没有变化;? 03、04年补贴,全总在人事费中未予增加拨付;? 公费医疗费用增加。但院内分配的资金一直有保证,办公经费部分项目在使用上略有结余,应该说,从整体上看,财务部门对经费控制管理和使用还是很到位的。 3(采用借款方式,确保学院重大发展项目的资金需要。经学院党委研究,借款5300万元(其中:向银行借款2000万元、全总借款3300万元,确保中工大厦按期交工并投入使用,以及涿州校区在新学年顺利迎接新生。 下面是2005年财务决算的具体汇报: ,、关于2005年财务决算 收入总额:49,661,994.08元 (一)财政拨离退休经费 3,565,000.00元。 (二)全总拨经费 32,654,391.92元,其中: 1(经常费 19,200,000.00元; 2(追加电教中心提前退休职工一次性补助259,100.00元; 3(全总拨03、04、05年离退休经费超支6,395,351.92元; 4(专项拨款6,799,940.00元。 (三)学费收入 9,647,043.00元,其中: 1(按教育部的要求从学费中提取八项费用2,435,267.00元; 2(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从学费中按2%的比例计提教学四项费用2,315,290.00元,作为提升本专科教学水平的专用经费; 3(补充经费的收入4,896,486.00元。 (四)后勤集团缴款 6,000,000.00元。 (五)其他收入 230,826.16元,其中: 1(房租收入121,560.14元; 2(利息收入 109,266.02元。 17 支出总额:55,009,561.10元。 (一)经常费支出36,409,388.08元。 1(人事费决算额:10,759,100.00元,决算额:14,322,475.94 元,超支3,563,375.94元; 2(公务费决算额:8,004,000.00元,决算额:8,732,350.00元,超支728,350.00元,其中: ?水电费预算额:1,412,000.00元,决算额:2,719,974.65元,超支1,307,974.65元。学院办学规模扩大使得水电费超支; ?取暖费预算额2,700,000.00元,决算额:2,920,497.66元,超支220,497.66元; ?交通费预算额:400,000.00元,决算额:365,964.50元,结余34,035.50元; ?设备修理费预算额:500,000.00元,决算额:515,290.00元,超支15,290.00元; ?修缮费预算额:800,000.00元,决算额:882,529.49元,超支82,529.49元; ?邮电费预算额:1,272,000.00元,决算额:835,671.83元,结余436,328.17元; ?差旅费预算额:500,000.00元,决算额:56,902.00元,结余443,098.00元; ?办公费预算额:250,000.00元,决算额:116,719.20元,结余133,280.80元; ?杂项费预算额:170,000.00元,决算额:318,800.67元,超支148,800.67元。 3(业务费预算额:6,109,290.80元,决算额:5,680,906.43元,结余428,384.37元; 4(设备费预算额:200,000.00元,决算额:216,244.80元,超支16,244.80元; 5(业务招待费预算额:164,000.00元,决算额:142,038.70元, 18 结余21,961.30元; 6(其他费用预算额:550,000.00元,决算额:549,578.00元,结余422.00元,其中: ?食堂管理费收支平衡; ?绿化净化费超支4,578.00元; ?其他结余5,000.00元。 7(离退休经费决算额:6,765,794.21元,财政拨付3,565,000.00 元,超支3,200,794.21元; 8(弥补离退休超支决算额3,194,557.71元,全总拨付03,04年离退休超支补3,194,557.71元,用以弥补学院以前年度离退休的超支经费。 (二)项目支出 2005年我院专项支出共8个项目,专项支出预算额6,800,000.00 元,拨入专款6,799,940.00元。专项支出决算8,522,173.02元,超支1,722,233.02元。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1(多媒体教室改造预算额:2,400,000.00元,决算额:2,440,173.40元,超支40,173.40元; 2(新增4个系部开办费预算额:700,000.00元,决算额:706,303.40元,超支6,303.40元; 3(科研课题2项预算额:800,000.00元,决算额:800,000.00元; 4(新建安全工程实验室预算额:190,000.00元,决算额:189,940.00元,结余60.00元; 5(学员公寓改造预算额:622,000.00元,决算额:694,579.00元,超支72,579.00元; 6(消防设备更新监控系统预算额:330,000.00元,决算额:330,000.00元; 7(大学生宿舍周转维修基金预算额:1,058,000.00元,决算额:2,632,536.00元,超支1,574,536.00元; 19 8(新建电子阅览室预算额:700,000.00元,决算额:728,641.22元,超支28,641.22元。 (三)自有资金支出 岗位津贴440.94万元、课时津贴421.4万元、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145.46万元,总计支出1007.8万元。 另外,我院还向银行贷款2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涿州校区建设、1000万元用于中工大厦基建工程款;及向全总借款33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中工大厦基建工程款,2300万元用于 涿州校区建设。 以上是我院2005年经费的收支决算情况。 二、关于2006年经费预算 预算收入总额14461.0万元,其中: 1(向全总申报校本部预算款4580万元; 2(向财政申报离退休人员经费356.5万元; 3(事业收入预算额700万元; 4(后勤集团缴款预算额200万元; 5(向全总申报涿州校区预算额8,624.5万元。 支出预算14461.0万元其中: 1(人事费支出预算1676.9万元; 2(公用费支出预算720.2万元; 3(业务费支出预算253.5万元(不包括四项经费的支出数额); 4(其它费169.4万元; 5(专项经费支出预算全总核批14个项目,金额为2660万元,具体项目为: ? 图书资料150万元; ? 教学评估50万元; ? 专业实验室42万元; 20 ? 科研经费100万元; ? 网络负载器13万元; ? 校本部礼堂改造70万元; ? 体育馆改造45万元; ? 全院中控室安装避雷设备20万元; ? 心理咨询10万元; ? 干部培训调研30万元; ? 教学多媒体中控系统100万元; ? 05年涿州校区接收与先期改造借款1850万元; ? 招待餐厅改造30万元; ? 大学生公寓建设100万元。 合计金额2660万元。 6(涿州校区支出预算额为: (1)日常运行经费934.5万元。 (2)专项经费7690万元。 ? 涿州校区体育场改造750万元; ? 涿州校区旧有管线维修更换300万元; ? 涿州校区游泳池改造工程700万元; ? 涿州校区图书馆整体改造工程350万元; ? 涿州校区图书馆设备150万元; ? 涿州校区招待所维修改造180万元; ? 涿州校区第二、三教学楼改造工程500万元; ? 涿州校区浴室改造50万元; ? 涿州校区学生公寓改造300万元; ? 涿州校区学生第二食堂改造80万元; 11 涿州校区学生第三食堂改造80万元; ? 12 涿州校区金蓝领教学用房改造工程(教室30间、大实训车? 21 间6个、标准教室、专业实训机械设备、普通机床等)3300万元; 13 涿州校区计算机改造600万元; ? 14 涿州校区锅炉140万元; ? 15 涿州校区多媒体教室50万元; ? 16 涿州校区物理电工实验室(2个教室)160万元。 ? 7(离退休人员经费:356.0万元。 以上是2005年决算和2006年预算的编制情况。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决算已经由全总审计通过;2006年学院本部预算已经全总核批,2006年涿州校区预算待全总审批。 2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审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年财务决算和2006年财务预算的报告》的决议 ( 草 案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于2006年4月28日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吴卫平副院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年财务决算和2006年财务预算的报告》。 会议认为,学院2005年的经费支出,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财力保证。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学院各创收部门完成了上缴任务,为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和职工的福利待遇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此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议认为,报告中提出的2006年经费申报预算,符合学院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现校本部经费预算已经全总核批;涿州校区经费预算正待全总审批。 会议号召,在2006年中,全院教职工要积极支持和配合财务管理工作,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管好用好各项资金,确保教学、科研、基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代会 23 第一次会议提案征集与处理情况和 第二次会议提案征集情况的汇报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刘 元 文 ,2006年4月28日, 2005年1月19日,我院召开了第一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召开之前的一个月,院工会即开始部署提案的征集工作,截止到2005年1月15日,院教代会提案委员会共收到各类提案与建议70多项,提案委员会按着《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征集来的提案进行认真审查,确定立案69项,并对提案进行整理、分类,然后提交院主管领导审批并落实归口部门,到2005年3月,院工会与教代会提案委员会将各项提案全部移送到相关部门研究处理。2005年6月,相关部门对提案处理基本完毕。 一、提案人对提案处理的意见统计 提案人对提案处理的意见: ?同意或基本同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30项,占提案总数的43.4%; ?未发表意见的:26项,占提案总数的37.7%;(未发表意见是指:提案代表对提案处理情况没有表示意见,但提案人有签名) ?进一步提出建议:8项,占提案总数的11.6%;(进一步提出建议是指,提案代表对提案处理情况没有表示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意见,但进一步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空白:5项,占提案总数的7.2%。(空白是指,提案人没有在“提案代表对提案处理情况的意见”一栏中表示意见,也没有签名。) 二、提案征集与处理工作的情况 24 回顾总结2005年提案征集与处理工作,提案工作委员会认为,教代会各个代表团的代表对提案工作都非常重视,校领导对教代会提案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职能部门对提案处理从整体上来说是认真负责的。这使得2005年提案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代表提出的提案质量有所提高,代表更多地关注学校的发展、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方案。?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提案得到职能部门重视,此类提案处理的满意率也比较高。?随着学院的发展和管理的改善,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些提案已经得以落实或者正在落实当中。比如:有关12号楼建设的提案、解决住房产权证的提案、职工电话与交通费的补贴方面的提案、住房公积金公开的提案等等。?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是提案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务处、干部人事处、基建办等部门对职工代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回复工作做得规范和细致,应该给予表扬。 三、提案征集与处理工作中的不足 2005年教代会提案处理工作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职能部门提案处理意见中解释性意见仍偏多,解决性意见依然较少,提案处理中完全解决的提案并不是很多,答复而有待解决的较多,由此导致代表对提案处理的满意率不是很高。分析其原因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代表的提案有些宽泛,存在着议题过大或一案多事的问题,不易办理;另一方面是由于处理提案工作的职能部门受到管理权限的限制,以及提案所涉及的部门比较多,需要协调才能解决,致使个别提案的内容不能得到具体答复,有待以后相关部门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比如:个人所得税合理交纳问题、课时补贴与合理发放问题等等,都是需要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相关职能部门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和方案。以上问题也是我们提高提案工作质量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四、本次教代会提案的征集情况 25 从去年12份开始,院工会即着手第二次会议的提案征集工作。截止到2006年4月15号,共收到各种提案52份,经过提案委员会讨论、筛选,本着重要性、普遍性和可以建章立制等原则,最后确定立案19项。这19项提案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学院管理与建设6项、住房分配7项。这些提案在本次教代会结束后,进入下一步的处理程序。 本次教代会职工代表提出的各种建议,涉及到学院管理、教学、职工福利补贴等许多方面,充分反映了职工代表对学院发展的关心和爱护,虽然在提案数量上比上次要少一些,但在规范性和建议的可操作性上都有所提高。为了使提案工作更有成效,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将提案处理的环节上做一些改进,比如,要求职能部门与提案人直接沟通,更进一步地了解职工代表的要求和提案的内容,以提高提案处理的质量,提案上的最后一栏,“提案代表对提案处理情况的意见”一栏必须由职工代表亲笔填写;还有就是我们还将采取评优秀选提案和优秀承办部门的办法,让那些积极提出建议、提出好提案的职工代表得到应有的奖励,让那些尊重职工代表的意见,认真负责、积极处理代表的提案,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的职能部门和领导受到表彰。在这里,也希望各个职能部门提高对提案工作重视程度,积极处理分发到本部门的提案,认真制订出具体的处理意见,避免敷衍了事,把对职工代表的尊重和为职工办事、让职工满意体现到行动上。 各位代表,教代会提案工作是学校推进民主管理建设,落实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形式,是校务公开的有效载体。做好提案处理工作,提高提案工作质量,是我们共同责任。我们提案工作委员会也将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严格按程序办事,做好这项工作,并将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我们的工作、提案的处理结果公开,接受全体教职工代表的监督。 谢谢大家~ 26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修订稿, (2006年4月28日学院教代会审议通过) (院人字[2006]26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部分配制度调整试行方案》[院人字(2005)2号](以下简称方案)自2005年2月起开始执行。一年来,方案对调整学院分配管理机制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运行结果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人员与学院其他人员的收入分配差距偏大。为切实贯彻学院党委常委会对学院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确定的原则,学院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在对其他兄弟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方案作如下修订: 一、修订内容 (一)教学人员岗位绩效津贴按教师岗位职务津贴标准发放,取消原课时津贴标准。各教师岗位职务津贴标准为(分/月): 教授:60 副教授:55 讲师:48 助教:45 (二)调整各教学岗位课堂教学工作量标准,调整后的标准为(课时/年): 1.教学科研并重岗位(主要指专业课教学) 教授:180 副教授:195 讲师:210 助教:180 2.教学为主的教学岗位(主要指公共课教学) ?数学、外语、计算机 教授:260 副教授:280 讲师:300 助教:260 ?体育 教授:305 副教授:330 讲师:355 助教:305 27 (三)其他教学工作量(课时/年) 以上各级岗位除需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外,还需完成不少于18课时的其他教学工作量。 (四)担任行政职务及在职进修的教师可减免部分教学工作量,具体标准为: 1.教学部门正职领导每年减免36课时,副职领导每年减免24课时,教研室主任每年减免10课时,教研室副主任每年减免8课时。 2.经学院批准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每年减免36课时。其他经学院批准在职进修的,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免工作量,但减免量一般不超过36 课时。 (五)担任教学部门行政职务的教师,按所担任的职务增发职务津贴,具体为:系(部)主任每月5分,系(部)副主任每月4分,教研室主任每月2分,教研室副主任每月1分。 (六)超教学工作量的教师年终发放超课时津贴,具体标准为(元/课时): 教授:50 副教授:44 讲师:38 助教:32 (七)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优良者年终享受教学质量奖励津贴,具体标准为:教学评估排名前10名的教师获甲等奖励津贴,每人每年3000元,排名前30%的教师(甲等除外)获乙等奖励津贴,每人每年1500元。 (八)教学人员科研工作的考核及使用和管理,详见科研处制定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科研考核办法》。 (九)取消专职科研岗位系列,该类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教学或管理、教辅岗位。 (十)关于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折合办法,包括课程系数、人数系数及其他教学工作的工作量等,详见教务处制定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岗位津贴管理办法》。 28 二、修订后的各类人员津贴标准 (一)管理教辅人员岗位绩效津贴(分/月) 正局:70 副局:65 正处:60 正处调(正处待遇):58 副处:55 副处调(副处待遇):53 正科:50 正科待遇:48 副 科:46 副科待遇:45 科员:43 (二)教学人员岗位绩效津贴 1.教学人员岗位职务津贴(分/月) 教授:60 副教授:55 讲师:48 助 教:45 2.超课时津贴(元/课时): 教授:50 副教授:44 讲师:38 助教:32 3.教学质量奖励津贴(元/人年) 年度教学评估甲等:3000元; 年度教学评估乙等:1500元。 4.担任教学部门行政职务的教师,按所担任的职务增发职务津贴,具体为:系(部)主任每月5分,系(部)副主任每月4分,教研室主任每月2分,教研室副主任每月1分。 教学人员的各项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详见教务处制定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岗位津贴管理办法》。 非专职教师经批准兼任教学任务的,按教务处制定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岗位津贴管理办法》执行。 (三)非教学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绩效津贴(分/月) 正高:60 副高:55 中级:48 初级(助理级):45 初级(员):43 (四)工人岗位绩效津贴(分/月) 高级技师:52 技师:48 高级工:45 中级工:43 初级工、普工:42 29 (五)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元/月) 原局级干部、正高700元; 原处级干部、副高、离休干部600元; 其他人员500元。 三、津贴发放办法 (一)管理、教辅、工勤人员考核及津贴发放办法 1.岗位绩效津贴按月发放,全年按12个月计。 2.因工作责任心不强使工作受到严重影响者,扣发当月50%的岗位津贴。 3.违反学院有关规章制度者,视具体情况扣发当月10%至100%的岗位津贴。 4.不履行岗位职责完不成当月工作任务者,扣发全月岗位津贴。 5.不服从组织分配、拒绝接收任务、弄虚作假、敷衍工作、消极怠工者,扣发全月岗位津贴。 6.因工作失误造成责任事故者,视具体情况扣发1至3个月岗位津贴。 7.受到党、政警告以上处分的,根据具体情况,扣发3个月至1年的岗位津贴。 8.本年度考核被定为基本称职者,下一年度岗位津贴按照75%发放;本年度考核被定为不称职者,下一年度不发放岗位津贴。 9.事假按照具体天数扣发岗位津贴。每月事假累计超过10天(含10天),扣发全月岗位津贴。 10.婚假、丧假、计划生育假等各类假,工资待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院内津贴均按事假管理。具体办法详见《学院教职工请假制度暂行规定》。 11.病假按照实际天数扣发岗位津贴。每月病假天数累计超过 30 15天(含15天),扣发全月岗位津贴。 12.迟到或早退,按照事假一天的50%扣发岗位津贴。 13.公派学习人员学习期间岗位津贴照发;经批准参加半脱产在职学历教育的坐班人员每周给予1天假期,超过1天按照事假对待;因私出国人员的岗位津贴发放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关于教职工出国、出境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14.旷工者扣发全月岗位津贴。 (二)教学人员考核及津贴发放办法 1.教学津贴按月发放,全年按12个月计。 2.不能完成工作量的,年终时从剩余的四分之一津贴中扣发;若扣减额超出了这四分之一津贴额度,不足部分从下一年度津贴中扣除。 3.扣发岗位津贴的标准 按各级岗位相应的工作量及岗位津贴数计算出单位课时的价值,据此扣发未完成工作量的津贴。 4.超工作量(不得超过额定工作量的50%)的,超课时津贴在年终时发放。助教作为新教师,除完成额定工作量外,每年听课或进修必须满36课时,另外一般都要兼任专业辅导员,因此除非工作确实需要,助教原则上不应超过额定工作量。 5.超课时津贴标准(元/课时) 教授:50 副教授:44 讲师:38 助教:32 6.教学人员的科研工作考核,详见科研处制定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科研考核办法》。 7.教学人员出现教学责任事故、受到党纪政纪警告以上处分、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因私出国以及请病假、事假及计划生育假等各类假,津贴发放按照管理、教辅、服务人员津贴发放办法同等对待。 31 (三)经营创收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其内部分配管理办法。 (四)离退休人员按月按标准计发生活补贴。 (五)院内分配由各部门按照本分配方案和配套办法,对上月本部门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提出发放意见,填报院内分配发放审核表,于每月10日前交相关职能部门审核(管理教辅人员交干部人事处、教学人员交教务处),最后由干部人事处核准,财务处发放。 (六)各部门领导必须严格考核、严格把关,对考核不认真、不坚持原则、弄虚作假的,将视情节减发部门主要领导当月10%至50%的岗位津贴。 四、相关说明 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原则和基本思路、经费管理办法以及针对经营创收部门、教学系部、服务部门制定的收入上缴和留成比例,仍按2005年学院制定的原方案[院人字(2005)2号]执行。 学院每年仍按照人均2000元的标准向各部门拨付部门基金,以解决各部门的活动经费和内部奖励问题。 五、各类津贴的分值将根据学院财力和创收情况浮动。 六、本方案自2006年2月起执行。 附件: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岗位津贴管理办法(2006年4月 修订稿) 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办法 32 附件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岗位津贴管理办法 (2006年4月修订稿) 一、总则 (一)本办法以学院内部分配政策为依据,计算单位以分为单位,具体分值由学院根据预算外创收情况确定。 (二)本办法的指导思想:定岗、定量、定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二、教学岗位及各岗位教学工作量 根据职称,学院教学岗位分为四级,各级岗位的教学工作量: (一)课堂教学工作量(课时/年) 1.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学岗位(主要指专业课教学) 一级岗(教授) 二级岗(副教授) 三级岗(讲师) 四级岗(助教) 180 195 210 180 2.教学为主的教学岗位 (1)数学、外语、计算机 一级岗(教授) 二级岗(副教授) 三级岗(讲师) 四级岗(助教) 260 280 300 260 (2)体育 一级岗(教授) 二级岗(副教授) 三级岗(讲师) 四级岗(助教) 305 330 355 305 (二)其他教学工作量(课时/年) 以上各级岗位除需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外,还需完成不少于18课时的其他教学工作量。 以上各级岗位的教学工作量为暂定量。根据学院的发展情况,将对其适时做出调整。 33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一)课堂教学 课时=计划学时×课程系数×人数系数 课程系数:重复课(为同一学历层次学生开设同一门课的)0.8;实验课、上机课、职业技能培训课0.8;新开课、数学课、写作课1.2;双语课1.8;领导干部岗位培训课2.0。 人数系数:学历教育合(大)班课,基本班额为50人,每增加10人(含10人以内),计算单位增加5%。 (二)其他教学工作 1.教师指导论文(一般不宜超过6篇),毕业论文,每篇计6课时,学年论文,每篇计3课时。 2.经学院批准的学术讲座(每次不少于2小时),面向全院的每次计4课时,面向系部的每次计3课时。 3.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实习,每组学生人数一般不少于10人,全日制的,每天每组计1.5课时,非全日制的,每周每组计2课时。 4.教师兼任劳模班导师的,每生每年计10课时,教师兼任学历教育班专业辅导员的,每班每年计30课时。 5.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新进校的教师(一般为两学期),指导一位每学期计5课时。 6.体育教研室举办一次全院运动会计50课时。 7.体育教研室辅导校体育代表队、辅导或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计200课时。 8.其他工作。 四、教学工作量的减免 (一)教学部门正职领导每年减免36课时,副职领导减免24 34 课时,教研室主任减免10课时,教研室副主任减免8课时。 (二)以下人员如不能完成额定工作量,可适当减免工作量: 经学院批准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每年减免36课时;其他经学院批准在职进修的,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免工作量,但减免量一般不超过36课时。 担任多项职务的减免工作量按就高原则计算。其他特殊情况个案处理。 (三)其他教学工作量不达标的,可由课堂教学工作量中的超课时充抵;课堂教学工作量不达标的,可用其他教学工作量的超额量充抵,但充抵量原则上不应超过额定课堂教学工作量的1/3。 (四)确因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等非个人原因造成的教学工作量不达标,经主管院长审定后可酌减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减免量一般不超过额定工作量的1/3)。 五、教学岗位津贴标准(分/月) 一级岗(教授) 二级岗(副教授) 三级岗(讲师) 四级岗(助教) 60 55 48 45 六、教学岗位津贴的发放 (一)教学津贴按月发放,全年按12个月计。 (二)不能完成工作量的,年终时从剩余的四分之一津贴中扣发;若扣减额超出了这四分之一津贴额度,不足部分从下一年度津贴中扣除。 (三)扣发岗位津贴的标准 按各级岗位相应的工作量及岗位津贴数计算出单位课时的价值,据此扣发未完成工作量的津贴。 35 (四)超工作量(不得超过额定工作量的50%)的,超课时津贴在年终时发放。助教作为新教师,除完成额定工作量外,每年听课或进修必须满36课时,另外一般都要兼任专业辅导员,因此除非工作确实需要,助教原则上不应超过额定工作量。 (五)超课时津贴标准(元/课时) 一级岗(教授) 二级岗(副教授) 三级岗(讲师) 四级岗(助教) 50 44 38 32 七、其他相关规定 (一)担任教学部门行政职务的教师,按所担任的职务增发职务津贴:系部主任每月5分、副主任4分、教研室主任2分、教研室副主任1分。 (二)工会干部培训部计划内班次的课时计入额定工作量,即据此发放岗位津贴及超课时津贴;港澳班、成教院课时不计入额定工作量,即不据此发放岗位津贴及超课时津贴,但在年终考核时可计算为工作量。 (三)教学质量奖励津贴仍保留,即在年度教学评估中排名前10名的教师可获得甲等教学质量奖励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00元;排名前30%的教师(甲等人员除外)可获得乙等教学质量奖励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元。 (四)教师在完成工作量后,如因工作需要,应该接受院、系分配的教学任务(不超过额定工作量的50%)。如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任务,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考核评估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非专职教师经批准兼任教学任务的,每周不得超过4课时。课时费标准按照学院内部的超课时津贴标准执行。 36 八、附则 (一)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在此之前的相关规定不再生 效。 37 附件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办法 一、总则 (一)为完善我院科研,发展繁荣我院科学研究,推进我院“转制”进程,特制定本办法。 (二)我院教师的科研工作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倡学术自由;科研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符合有关的学术规范及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三)本办法所指论文是指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被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的咨询报告;著作是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 (四)本办法所指核心期刊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期刊分类办法》认定。 (五)本办法所指科研项目是指我院教师进行的、以科学研究为内容的各类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 (六)科研考核内容包括我院教师发表论文(含咨询报告)、出版著作及教材的情况,以及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七)纳入科研考核范围的科研成果应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名义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 二、考核期限及考核内容 (一)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每三个年为一个聘期考核单元。 (二)年度考核每年度结束时进行,只写实性记录受聘人员科研工作进展情况;聘期考核在聘期结束时进行,重点对受聘人员科研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三、聘期考核基本任务 (一)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分两种类型考核:教学科研型和教学 38 为主型。 (二)两种类型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基本任务如下表: 1(教学科研型教师科研工作基本任务分值。(单位:分) 岗位级别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标 总分值 12 7 4 2 0 准 核心期刊论文分值 6 4 2 2(教学为主型教师科研工作基本任务分值。(单位:分) (1)数学、外语、计算机 岗位级别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1 标 总分值 5 3 2 0 准 论文分值 2 2 1 (2)体育 岗位级别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1 标 总分值 4 2 1 0 准 论文分值 2 2 1 (三)总分值与论文分值: 1(发表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的论文所占核心期刊分值:教授不超过4分,副教授不超过2分。 2(总分值中除核心期刊或一般期刊分值外,其余是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获奖分值;其中核心期刊或一般期刊论文分值可以顶替其它分值,但其它分值不能顶替核心期刊或一般期刊论文分值。 四、科研考核计分办法 (一)论文 1(参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期刊分类办法》,在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10分;在其它权威期刊上发表 39 的论文,每篇计6分;在其它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2分;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当中的首次发表的论文每篇计1分;在核心期刊增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在非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1分。 2(以外文撰写并在境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4分。 3(被全总及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的咨询报告每份计2分(必须有相关权威证明并附原稿复印件)。 4(已发表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或被其他期刊转载,不累计计算,只计最高分;跨考核期转载的,下一考核期不再计入工作量。 5(由正式出版社发行的学术光盘:小于等于50盘的计1分,大于50盘的计2分。 6(由学院网管中心立项并、在全院教学中应用或在学院职能部门管理中运用的相关软件、课件视为科研成果,计1分。 7(多位作者合著的论文类成果,第一署名人按3,5分值记分,以后的署名人平均分摊剩余分值。 (二)著作 1(学术专著每1.5万字计1分;以外文撰写并在境外出版的著作,每1.5万字计1分;教材每3万字计1分(非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应试辅导教材除外);译著、编著每4万字计1分;工具书每7万字计1分;其中教育部规划、推荐的教材,每1万字计1分;学院规划教材每2万字计1分;再版不重复计算。 2(理工类(数学、安全工程、计算机等)学术专著:每1万字计1分;以外文撰写并在境外出版的著作,每1万字计1分;教材每2万字计1分;译著、编著每4万字计1分;工具书每5万字计1分;其中教育部面向21世纪规划、推荐教材,每1万字计1分;学院规划教材每1.5万字计1分。 3(与出版教材配套发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按教材总字数的1/5计分。 4(多位作者合著的著作类成果,每位作者工作量按其实际承担字数计分。著作中未注明各人承担部分的,按合作人数的平均数计分;主编另计2分(多位主编者分摊其分值),副主编另计1分(多位 40 副主编者分摊其分值)。 (三)科研项目 L(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攻关项目每项立项计6分,通过结项的计6分。(主持人计2/3,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每项立项计5分,通过结项的计5分(主持人计3/5,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3(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其他项目、国家级教改项目、省部级纵向各类重点、重大项目每项立项计4分,通过结项的计4分;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的子课题立项计2分,通过结项计2分(主持人计1/2,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4(主持省部级纵向各类其他项目和国际项目的每项立项计3分,通过结项的计3分(主持人计1/2,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5(主持全国总工会委托科研项目,每项立项计2分。 6(主持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每项立项加计1.5分;院级一般项目和院级青年项目,每项立项加计1分(主持人计1/2,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7(主持横向项目:政府部门委托项目经费每1万元计1分;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经费每2万元计1分;企业委托项目经费每3万元计1分。横向项目单项立项最高不超过2分,通过结项最高不超过2分。重大横向项目立项(包括国际项目,一般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计3分,通过结项计3分(主持人计1/2,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8(纵向项目立项时间以立项书下达时间为准,横向项目立项时间及经费以项目费进入学院财务处时间及金额为准;项目结项时间以结项书面材料为准。 9(凡参加非我院教师主持的院外项目人员,在考核时需提交项目立项的相关证明材料,所计分值参考以上相关各条计算。 (四)获奖 1(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计12分、一等奖计 41 10分、二等奖计8分、三等奖计6分; 2(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计lO分、一等奖计8分、二等奖计6分、三等奖计3分; 3(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计8分: 4(获其他省部级奖励(以获奖证书为准)计4分;获全总工会理论研究论文奖:一等奖计3分,二等奖计2分,三等奖计1分。 5(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计2分,二等奖计1分,三等奖计0.5分。 五、考核等级 (一)年度科研考核只作写实性描述,由各系部登记当年科研成果并报院科研处存档。 (二)聘期科研考核:分合格与不合格。 1(教学科研型教师的科研工作考核: 总分值和核心期刊论文分值均达到科研工作基本任务要求者,为科研考核合格;总分值或核心期刊论文分值未达到科研工作基本任务要求者,为科研考核不合格。 2(教学为主型教师的科研考核 总分值和论文分值均达到科研工作基本任务要求者,为科研考核合格;总分值或论文分值未达到科研工作基本任务要求者,为科研考核不合格。 3(对聘期内科研考核优秀者,由学院给予奖励。 4(凡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或北京市社科项目的教师,在项目结项年,不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可以完成科研工作量的超额部分折算补充,折算办法为:每一分计18课时。折算的教学工作量不能超过教学工作总量要求的30%,补折算的科研工作量不能再计为超工作量。 六、考核程序 考核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42 (一)年度考核 1(从学院下发年度考核通知起。 2(教师将本学年完成的科研成果,按写实性描述规定登录到科研处科研管理数据库。 (二)聘期考核 1(各系部考核工作小组分别汇总受聘教师三年来的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在与科研处核对后,发至教师本人核对。 2(学院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部门考核工作小组分别审查受聘教师科研任务完成情况,确认无误后,最后确定科研考核合格或不合格。对科研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可根据学院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办法处理。 七、附 则 1(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生效。本《办法》发布后,原学院科研考核办法自行失效。 2(本办法由院科研处负责解释。 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科研工作考核测评表 43 教师科研工作考核测评表 系部:,,,,,,姓名:,,,,,,,职称:,,,,,, 类型:教学为主型( )教学科研型( )测评时间:,,,,, 测评 测 评 内 容 分数 要素 1.参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期刊分类办法》 ? 在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10 分; ? 在其它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6分; ? 在其它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2分; 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当中的首次发表的论文每篇计1分; ? 在核心期刊增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在非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每篇计1分。 论 ? 2.以外文撰写并在境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 4分。 文 ? 3.被全总及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的咨询报告每份计2 分(必须有相关权威证明并附原稿复印件)。 类 ? 4.已发表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或被其他期刊转载,不累计 计算,只计最高分;跨考核期转载的,下一考核期不再计入工 作量。 ? 5.由正式出版社发行的学术光盘:小于等于50盘的计1 分?,大于50盘的计2分?。 ? 6.由学院网管中心立项、并在全院教学中应用或在学院职 能部门管理中运用的相关软件、课件视为科研成果,计1分。 ? 7.多位作者合著的论文类成果,第一署名人按3,5分值 记分,以后的署名人平均分摊剩余分值。 44 测评测 评 内 容 分数 要素 1(学术专著每1.5万字计1分 ? 以外文撰写并在境外出版的著作,每1.5万字计1分; ? 教材每3万字计1分(非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应试辅导教材 除外); ? 译著、编著每4万字计1分; ? 工具书每7万字计1分; ? 其中教育部规划、推荐的教材,每1万字计1分; ? 学院规划教材每2万字计1分;再版不重复计算。 2(理工类(数学、安全工程、计算机等) ? 学术专著:每1万字计1分; ? 以外文撰写并在境外出版的著作,每1万字计1分; 著 ? 教材每2万字计1分; ? 译著、编著每4万字计1分; 作 ? 工具书每5万字计1分; ? 其中教育部面向21世纪规划、推荐教材,每1万字计1类 分; ? 学院规划教材每1.5万字计1分; 3(与出版教材配套发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按教材总字 数的1/5计分。 注:多位作者合著的著作类成果,每位作者工作量按其实 际承担字数计分。著作中未注明各人承担部分的,按合作人数 的平均数计分; ? 主编另计2分?(多位主编者分摊其分值),副主编另计1 分?(多位副主编者分摊其分值)。 45 测评 测 评 内 容 分数 要素 ?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攻关项目每项立项计6分?, 通过结项的计6分?。 (主持人计2/3,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每项立 项计5分?,通过结项的计5分? (主持人计3/5,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级 教改项目、省部级纵向各类重点、重大项目每项立项计4分?, 通过结项的计4分?;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的子课题立项计2科 分?,通过结项计2分? (主持人计1/2,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 主持省部级纵向各类其他项目和国际项目的每项立项计3研 分?,通过结项的计3分? (主持人计1/2,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项 ? 主持全国总工会委托科研项目,每项立项加计2分。 ? 主持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每项立项加计1.5分; ? 院级一般项目和院级青年项目,每项立项加计1分 目 (主持人计1/2,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 主持横向项目:政府部门委托项目经费每1万元计1分?; 类 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经费每2万元计1分?; 企业委托项目经费每3万元计1分?。 (横向项目单项立项最高不超过2分,通过结项最高不超 过2分。) ?重大横向项目立项(包括国际项目,一般10万元以上,含 10万元)计3分?,通过结项计3分? (主持人计1/2,其他参与者分摊其它分值)。 注:1.纵向项目立项时间以立项书下达时间为准,横向项目立 项时间及经费以项目费进入学院财务处时间及金额为准;项目 结项时间以结项书面材料为准。2. 凡参加非我院教师主持的 院外项目人员,在考核时需提交项目立项的相关证明材料,所 计分值参考以上相关各条计算。 46 测评测 评 内 容 分数 要素 ? 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计12分?、一等 奖计10分?、二等奖计8分?、三等奖计6分?; ? 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计lO分?、一等奖计8分?、二等 奖计6分?、三等奖计3分?; 获 ? 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计8分?: 奖 ? 获其他省部级奖励(以获奖证书为准)计4分?;获全总工情 会理论研究论文奖:一等奖计3分?,二等奖计2分?,三等况 奖计1分?。 ? 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计2分?,二 等奖计1分?,三等奖计0.5分?。 注:未注明获奖项目,由科研处参照以上奖项相应确定。 总 分 注:在相应的 “?”和“?”上划“?” 47 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部分配制度 改革方案,修订稿,》的情况说明 白 俊 峰 ,2006年4月28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部分配调整试行方案 》[院人字(2005)2号],从2005年2月执行以来已运行了一年。一年来,方案对调整学院分配管理机制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运行结果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主要为教学人员与其他人员的收入分配差距偏大。为切实贯彻学院党委常委会对学院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确定的原则,学院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在对05年2月起执行的学院内部分配制度调整试行方案进行反复测算的基础上,对学院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调整意见,并经院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现将情况说明如下: 第一、2005年度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所确定的原则和目标 学院在2005年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强调如下原则:一是学院整体财力增加及多数人受益的原则;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三是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四是内部分配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的原则;五是坚持内部分配向教学一线人员倾斜的原则。学院在具体收入分配中,管理教辅服务人员与教学人员人均收入分配比例掌握在1:1.25,并相应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 学院2005年度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确定的目标是:2005年学院内部分配制度调整后,按现有教职工人数和现有人员结构,预计所需资金约为年960万元。其中预计管理、教辅、服务人员月人均津 48 贴将达到1950元,最低津贴与最高津贴之差调整为1680元至2800元,年需资金约500万元;教学人员月人均津贴将达到2400元,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年需资金约300万元;科研人员月人均津贴数调整为2080元;年需资金约10万元;离退休人员月人均院内生活补贴将达到680元,年需资金约150万元。 第二、2005年各类人员津贴发放情况 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我院一年的津贴发放情况如下: 1.管理、教辅、服务人员 管理、教辅、服务人员全年发放津贴为4365671.60元(含部门基金),月人均津贴为1988.01元。总额低于预计数约63万元。 2.教学人员 教学人员全年发放津贴为4286956.28元(含部门基金),其中专职教师津贴为4172563元,返聘人员课时津贴为27658.56元,兼课人员课时津贴为86734.72元。专职教师月人均津贴为2938.42元。津贴总额高于预计数约128万元。 3.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全年发放津贴为84920元(含部门基金),月人均津贴为2358.89元。总额低于预计数1万余元。 4.离退休人员 离退休人员全年发放津贴为1451000元。月人均津贴分别为离休人员630.77元,退休人员567.12元。总额低于预计数约5万元。 第三、2005年度内部分配制度执行情况比较 从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我院全年发放各类人员津贴10188547.88元(含年末四分之一津贴及部门基金),其中管理、教辅、服务人员179人(未含后勤集团、培训中心、中工书刊三部门人员及出国随任人员),津贴占总额的42.85%;教学人员117人(没包括一名病假及两名脱产学习人员),津贴占总额的42.08%;科研 49 人员3人,津贴占总额的0.83%;离退休人员津贴占总额的14.24%。其中管理、教辅、服务人员月人均津贴数为1988.01元,教学人员月人均津贴数为2938.42元,两类人员月人均津贴之比约为1:1.48。 第四、2005年度内部分配制度方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教辅、服务人员全年津贴发放总额低于预计数约63万元。因年初预算时含后勤集团、培训中心、中工书刊三部门所需费用,实际这三个部门的津贴为自己发放。因此,对该类人员的津贴预测与实际发放情况基本吻合。 2.教学人员全年津贴(含返聘人员及兼课人员课时津贴)发放总额超出预计数约128万元。经分析,津贴发放总额超出预测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年初预测时,教师人数为105人,现教师人数已达120人。新进院教师津贴及部门基金总计约为23万元,这是总额超出的原因之一;二是课时分值系数偏高,这应为津贴超额发放的主要原因,此项超出预测约105万元。因此,针对该类人员的津贴发放应作适当调整。 3.科研人员系列将被取消,该类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入管理、教辅、服务人员系列或教学人员系列。 4.离退休人员全年津贴发放总额低于预计数约5万元。针对该类人员的分配制度方案较为可行。 第五、本次分配制度调整的具体内容 根据院党委的要求,学院成立了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根据院党委常委会对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的要求和教代会代表团团长会议讨论提出的意见,在对其他院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学院分配制度改革试行方案提出以下调整意见: (一)教学人员岗位绩效津贴按教师岗位职务津贴标准发放,取消原课时津贴标准。各教师岗位职务津贴标准为(分/月): 50 教授:60 副教授:55 讲师:48 助教:45 (二)调整各教学岗位课堂教学工作量标准,调整后的标准为(课时/年): 1.教学科研并重岗位(主要指专业课教学) 教授:180 副教授:195 讲师:210 助教:180 2. 教学为主的教学岗位(主要指公共课教学) ?数学、外语、计算机 教授:260 副教授:280 讲师:300 助教:260 ?体育 教授:305 副教授:330 讲师:355 助教:305 (三)其他教学工作量(课时/年) 以上各级岗位除需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外,还需完成不少于18课时的其他教学工作量。 (四)担任行政职务的及在职进修教师可减免部分教学工作量,具体标准为: 1.教学部门正职领导每年减免36课时,副职领导每年减免24课时,教研室主任每年减免10课时,教研室副主任每年减免8课时。 2.经学院批准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每年减免36课时。其他经学院批准在职进修的,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免工作量,但减免量一般不超过36 课时。 (五)担任教学部门行政职务的教师,按所担任的职务增发职务津贴,具体为:系(部)主任每月5分,系(部)副主任每月4分,教研室主任每月2分,教研室副主任1分。 (六)超教学工作量的年终发放超课时津贴,具体标准为(元/课时): 教授:50 副教授:44 讲师:38 助教:32 (七)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优良者年终享受教学质量奖励津贴,具体标准为:教学评估排名前10名的教师获甲等奖励津贴,每人每年3000元,排名前30%的教师(甲等除外)获乙等奖励津贴,每人 51 每年1500元。 (八)取消专职科研岗位系列,该类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教学或管理、教辅岗位。 (九)关于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包括课程系数、人数系数及其它教学工作的工作量等,折合办法详见教务处制定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岗位津贴管理办法》。 第六、本次分配制度修订的预期目标 学院本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在此次学院内部分配制度修订后,按现有教职工人数和现有人员结构,预计所需资金约为年1030万元。其中预计管理、教辅、服务人员月人均津贴约2040元,年需资金约475万元;教学人员根据教务处对06年全年课程计划核算和预测,月人均津贴约2550元,年需资金约405万元;离退休人员月人均院内生活补贴680元,年需资金约150万元。符合院党委所定的内部分配原则,即:量入为出和合理倾斜,管理教辅服务人员与教学人员人均收入分配比例基本掌握在1:1.25,全年学院内部岗位津贴总体为:1000万上下不超过50万。 52 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部分配制度 改革方案,修订稿,》的补充说明 刘 玉 芳 ,2006年4月28日, 各位代表: 上午好~我受大会委托,对提交本次教代会审议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岗位津贴管理办法》做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本《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 本次制定的教学岗位津贴管理办法中,关于教师教学工作的相关规定,是依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有关条款,并参考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通行做法,结合我院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在文本酝酿、起草、讨论、修改的全过程中,起草小组的领导和全体人员,始终以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为第一指针,在遵守教育部文件基本原则的框架内确定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在我国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全国各普通本科高校的实际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为此,各高等院校都在以教育部文件为基本蓝本的前提下,越来越自主地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衡量和考核教师工作的标准,我院同样也是参照教育部文件的基本规范和兄弟院校具有普适意义的规定,制定了本管理办法。我们力图使它既符合教育部的规定,又符合我院转制升本后迎接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第二、本《管理办法》的基本特点 本次制定的教学岗位津贴管理办法,改变了传统上单纯依据教师课堂讲课数量发放津贴的做法,变数量单维考量为数量、质量并重的双维考量,以职称等级结构和课程性质两个单元系列耦合为4个阶次、3个类别、共12个教学岗位,形成了专业课、公共基础课、 53 体育课不同课程类别,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不同等次的教师,适用于不同教学工作量并领取四个级别相应岗位津贴的分配办法。这种做法,基本体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得、质量双取、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它把教师的资质水平、教学技术含量以及对学科建设发展的贡献几种因素综合起来,使教师的岗位津贴与其实际贡献相结合。这种做法是与其它高校分配模式接轨的一种有益探索。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我们力图让教师在全院内部分配格局中,处于恰如其分的位置,得其应所得,在教师自身岗位系列的纵向比较和与行政管理人员系列的横向比较中,既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又能照顾到上下左右的收入平衡。 第三、对讨论意见的研究和处理 在本《办法》(草案)的研究讨论过程中,学院党委常委、各教学系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代会代表团团长,先后几次开会,听取对《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家的讨论中,不乏合情合理、极具积极意义的见解。每次讨论,我们都认真听取与会者的意见,并记录在案,下来后反复研究,再听取有关领导的意见。我们力图做到好话坏话都入耳、隐忍一切为求全,在坚持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不变、在不突破学院总体分配大盘子的前提下,在坚持可操作性和不至于带来管理上的困难的前提下,能吸收的意见都要尽量吸收、能修改之处尽量修改,可谓用心良苦。我们认为,我们已经把所能使用的政策使用到了边界,从而形成了现在这个方案。即便如此,由于我们的水平和经验是有限的,由于我们所拥有的条件也是有限的,因此,本方案的缺漏和瑕疵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很难找出一个万全之策,让所有的人都为之欢欣鼓舞。 我们认为,改革不是一次即能完结的行动,而是一个过程,本方案的不足之处,可以在实践中进行修改,使其日臻完善,更为符合我院发展的实际。 54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五年发展规划 ,2006至2010年, ,征求意见第三稿, ,2006年5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自2003年由成人高等学校转制为普通本科学校至今,开始进入到向普通高等教育全面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发展规划遵循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有关“十一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有关普通本科学校办学的规范要求,按照全国总工会整体工作部署,在分析和把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形势的前提下,从我院具体实际出发,确定未来五年学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在继承和弘扬学院历史优良传统、结合普通高校规范要求和学院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凝炼形成的。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牢固确立师生为本、人才强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坚持走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办学之路,为工会和中国工运事业服务,确立教学科研是办学的中心工作、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师资队伍建设和有效的管理服务是办学的保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是办学的根本任务。 (2)由成人院校转制为普通本科院校之后,学院原有定位随之相应调整。根据学院的办学传统、隶属关系、学科优势、社会需要 55 以及普通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我院的定位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工会干部教育为重点,以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以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为支撑,以立足工会、面向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研究型普通本科学校。 (3)按照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在未来五年内,学院的办学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环节”(教学科研),把握“两项基本任务”(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统筹“三种办学类型”,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实现学院平稳健康协调发展。 围绕“一个中心环节”是指: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把教学科研及质量的提升作为中心环节。学院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科研,因此学院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教学科研工作的整体推进。把握这个中心环节,一方面要求我院各项工作不仅要服务于而且要有力地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教学科研必须走特色之路,即致力于建设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形成劳动关系、工会学、劳动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安全卫生、社会工作等一批品牌专业,通过不断优化这些专业的质量,进而提升我院教学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 把握“两项基本任务”是指:始终把人才观和质量观作为体现我院办学思路的两个基本环节。在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本科和高职教育还是工会干部培训,都必须着力于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源源不断地为工会和社会提供有用人才。在教育质量方面,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相关科研工作,适应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同时健全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统筹“三种办学类型”是指:在近两年内按照学院的定位,形成我院本科教育、工会干部教育、高等职业与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在未来五年内,合理确定和优化上述三种办学类型之间的比例结构及发展规模,在注重打通各学科专业及相关科研之 56 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前提下,形成各自规范有别的教育类型。 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是指:围绕教学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质量等要求,必须下大气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务管理、教辅管理、学生工作、行政后勤、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为之创造条件,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并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确保稳定的资金支持。 (4)按照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其定位和办学思路,学院在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成为一所教育质量高、特色鲜明、制度规范、管理有序、符合社会需要、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 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知识贡献的主体,是办学的主要力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是稳步拓展办学规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1)师资队伍的基本状况。我院现有具有教师资格、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132人,其中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有127人。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4.2 %。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5人,占教师总数的11.7%;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有86人,占教师总数的65.1%;具有学士学位(本科学历)的教师有28人,占教师总数的21.2%。从职称结构看,教授16人,占教师总数的12.1%;副教授42人,占教师总数的31.8%;讲师43人,占教师总数的32.5%;助教26人,占教师总数的19.6%。在教师中,获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1人;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的1人;北京市成人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此外,学院还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 57 (2)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学院人员整体结构看,由于以往成人院校历史原因,行政管理人员所占比重过大,致使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比例不合理。二是师资队伍中还缺乏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带头人,特别是各教学系部新进年轻教师较多,尚需要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三是中青年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是:结合全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特点,遵循科学发展观,确立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水平、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培养学科专业和学术带头人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加大引进力度,拓宽培养渠道,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到2010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一是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鼓励在职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教学手段.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本、专科学生和高素质的工会干部的任务。三是在师资总量上,至2007年学院在校生将达到4000人的前提下,按照生师比16:1的比例,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50人左右,其中外聘和兼职教师稳定在50人左右,同时按照此规划,学院每年需引进15--20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以上的专任教师,其中包括一定比例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四是在师资结构上,使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学术梯队建设更趋合理,发展更具潜力。 (4)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引导教师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是进一步改进师资管理工作,完善教师职 58 务聘任制度,在明确教师职务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的同时,完善教师考核评估体系,形成应有的竞争激励机制。三是加强学科专业和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引进、选拔和培养工作。四是实施“新世纪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主要措施包括: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制度;建立青年新进教师组织岗前培训制度;建立青年教师调研和参加社会实践制度;逐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投入;在职称评审、进修培训、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实行倾斜政策以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五是强化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例如包括专业知识更新与教育教学能力进修培训、鼓励在职攻读学位、提高教师外语水平即力争在2010年使15%左右的教师能够用英语讲授一门专业课。六是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七是建立客座教授、外聘和兼职教师人才库,加强和规范外聘和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八是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制度过渡,建立起体现学院特点的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分配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三、工会干部教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作为全国工会干部教育的最高学府,肩负着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全国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工会干部教育始终是学院的办学重点,是服务于工会工作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工会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以服从于服务于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所确定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和各项任务为己任,秉承我院工会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科学规范的培训模式和管理模式,使我院工会干部教育依托本 59 科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在教学质量、培训水平和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 (2)工会干部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使我院工会干部教育在人才培养、培训课程、教学质量、层次规模、师资队伍、理论研究、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整体培训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使我院成为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和工运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 (3)在未来五年,我院工会干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一是以不断提高工会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业务工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宗旨,造就和培养能够掌握从事工会工作所必需的工会理论、工会知识和工会工作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工会和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了解国外工会状况和相关的国际劳工标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必要的工会专业知识结构,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必要的协调劳动关系能力的工会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二是以工会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协调劳动关系专家即成为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为培训目标。按照培养“三家”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会工作和工会干部队伍不断变化的实际,使工会干部教育在课程设置、培训内容、教学方式、教材建设、管理体制和层次规模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是根据全总《2006—2010年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十一五”期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和完成好全总在我院举办的计划内各类工会领导干部培训班。同时,在我院整体办学条件改善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增加培训类型、逐年扩大培训规模。 四是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同时,广泛吸纳社会各领域、各学科中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60 五是建设德才兼备、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和水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培训管理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我院工会干部教育工作。 六是进一步开阔国际视野,加强与国外有关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使任课教师和基层工会干部更多地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国外工会的情况,学习和借鉴国外工会工作的一些有益经验或做法,提高工会干部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协调劳动关系能力。 (4)为落实上述任务,主要措施是: 一是实施分类培养。紧紧围绕培养“三家”这一目标,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来自省地市、产业、基层企事业不同层次和不同业务类别的工会干部,实施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 二是完善工会干部教育的培训内容和课程结构。按照培养工会干部成为“三家”的要求,培训内容和课程结构必须能够使受训工会干部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达到并举的目的,尤其在保证政治素质的前提下,使综合知识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方面有明显提高。 三是着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师资的培养。继续选拔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到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岗位,担当主体班次、重点班次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班次的主干课程,建立一个合理的进出有序的任课教师梯队结构。 四是到2007年,在继续做好以我院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由全总相关部门、全国人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特聘兼职师资队伍。 五是加强工会干部教育的管理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人员培养选拔机制,积极营造择优进入、严格监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的良好环境,并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建设。 61 六是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进—步完善学院工会干部培训任课教师的聘用制度、研讨交流制度、评估制度和调研制度,继续保持和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七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工会面临的任务,努力提升培训层次,增加培训类型,不断拓展培训的领域。 八是不断加大工会干部教育的培训的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使计划内培训规模至2007年达到年度培训6000人次以上;至2010年达到8000人次以上。 九是在学院整体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构建一套符合创建高水平工会干部教育需要的、比较完备的教学、科研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资料室或图书室、教学实习基地、教师调研基地、计算机网络建设等。 十是加强工会干部培训的教材建设,积极开发适应工会干部教育的新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本科教育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已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根据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其定位和办学思路,本科教育作为我院的办学基础在未来五年中,仍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环节。 (1)我院本科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为依据,以人才培养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规范化教学管理为手段,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开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2)今后一个时期,我院本科教育的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是:计划至2007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从目前的2242人增至4000人,其中本科生达3500人。同年,力争取得于2003年首批设立的四个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起积极争取研究生教育的单位资 62 格,实现在有关重点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在专业设置方面,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对新专业的建立和老专业的调整,精心论证、稳妥推进,着力打造有鲜明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品牌专业。目前我院共有1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社会工作、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经济学(贸易经济方向)、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法学(经济法方向)、法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安全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方向)。 (3)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是体现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的主要标志。只有以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建设为基础和支撑,才能有效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未来五年,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建设重点学科专业,着力打造形成特色鲜明并具较高水准的学科专业群,力争使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全部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务院学士学位授权点标准》等有关规范要求,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各类专业课程全面发展,鼓励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和交叉,依靠和凝聚一批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促进我院特色学科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4)在教学工作中,课程建设是办好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和工会工作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设。具体措施是: 一是主动适应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社会和工会工作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各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在结构和内容等方面更加符合学科专业的特色要求和本科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是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和规范标准,实行严格的课程论证、评估和检查调整制度。从2006年年初起,学院将分期分批对公共基础课和各专业课程进行新一轮的论证评估,力争在2006年内完成所有 63 专业的课程布局。 三是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按照强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抓好英语、数学、计算机、“两课”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法学概论、劳动关系概论等一批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炼和完善一批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课。学院将继续积极组织北京市、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鼓励教师开设新课和进行双语教学。 四是努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大力推广案例辅助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5)在本科教育教材建设方面,按照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有效引用国家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对于部分发展迅速、国际适用性和可比性较强的专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安全工程等,可创造条件引进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的原版教材。到2007年全院各专业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比例要达到50%以上。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实行优秀教材的定期评选制度,充分发挥我院各学科专业师资的优势,鼓励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一些适应我院本科特色专业发展需要的精品教材。 (6)实践教学和教学基地建设是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7年,学院的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必须与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相匹配。为此,学院将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用于实践教学和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努力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创新型和强化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坚持和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制度,发挥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主导作用。 (7)教学管理是实现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协调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其基本职能定位是规范管理与有效服务并重,有效服务寓于规范管理之中,具体可概括为20个字:“决策、 64 规划、组织、指导、控制、协调、评估、激励、研究、创新”。 在未来五年,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健全完善我院本科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由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素质优良、团结协作、严于管理、勇于创新的团队。三是加强教学质量控制,其中包括制定教学过程不同环节的具体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监控机制,实现教学质量评估的公正与科学性。四是结合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实际,加强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尤其一些知名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且不断优化我院教学管理的技术手段。五是继续做好每年度招生工作,在招生规模、招生布点、生源质量分析以及专业名额分配等方面,由学院根据发展需要统一布局。六是不断改善教学条件,近两年的工作重点是推进多媒体教室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五、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按照学院定位,在今后五年内,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仍将是学院办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特别是我院高等职业教育伴随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在原有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前景。 (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因此需要把握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规律和教学特点,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我院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一是适时调整现行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发挥英桥高等职业学院的作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办学;二是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加大办学设施尤其是我院涿州校区的投入;三是突出高职教学的特点,研究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加强高职教育的研究,努力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整体上看,由于我院有举办高职教育十年的经验积累,加 65 之全总的高度重视以及学院依托工会面向产业和企业的有利条件,因此从长远看,我院发展高职教育不仅是学院建设的特色之一,而且具有良好前景。 (2)专业布局是发展高职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现阶段我院高职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从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看,一方面需要继续巩固和做强现有就业率高且职业特点鲜明的高职专业;另一方面,对部分高职原有专业进行调整和转型,按照企业需求开发和建设一些应用技术类或技能型的高职专业,同时从实际条件出发稳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走引进或合作等途径,使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面向企业、面向生产、面向高新技术运用、面向社会需求,力争在五年内,重点建设好六到八个专业,年招生人数达到800到1000人,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人。 (3)稳定的高职生源是我院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需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有三项:一是生源布点突出为区域经济服务;二是加强与各类职业学校的合作。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由职业学校输送的生源,具有较强的职业和技能教育特长;三是与相关省市加强沟通联系,开通有关地区的“单考单招”招生渠道。 (4)高职教育的特点有别于本科教育,应当相对独立地开展高职专业的教学活动、制定专业教学方案(计划)、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或实训场所、配备专兼结合的适应职业技能教育的师资队伍、实行专门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此,学院将通过相关政策和采取必要扶持手段,逐步落实和解决上述问题,使高职教育作为整体办学的有益补充,既能够有效利用学院的办学资源,又能够通过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形成自我发展的优势和活力。 (5)成人学历教育是我院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坚持有特色、有合作、有方向。具体地说,有特色就是继续办好劳模本科班,坚持在校劳模生不少于100人,同时继续办好港澳函授本、专科班,以此为平台加强同港澳工会界的交流合作。 66 有合作就是创出一个合作办学的模式,合理利用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加强同各省级工会院校之间的合作。有方向就是把办好成人专接本教育、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点方向。 六、科研工作 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要求,必须进一步发挥我院作为工运理论研究基地的重要作用,推动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的建设。 (1)完善各系所与全总有关业务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促进科研与工会实践的紧密结合,筹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职工与劳动关系研究中心。 一是积极承担重要科研项目。多年来学院承担了全总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如“邓小平论工人阶级与工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若干重要研究项目”等。今后五年,将继续承担有关涉及工人阶级和工会以及劳动关系的一些重要科研课题。 二是完善各系所与全总有关业务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通过此项制度促使学院的教学科研更加贴紧工会工作实际,发挥为领导机关决策的参谋和咨询作用。2006至2007年,学院将聘请全总相关部门领导担任客座研究员或教授,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继续选派教师参加全总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课题研究、专业会议,使这项制度发挥切实作用。 三是通过与全总国际部合作,积极承担更多的国际工运调研项目。多年来,学院与全总国际部合作,承担了一些全总及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项目。今后五年,将进一步落实全总国际调研五年规划,继续扩大与全总国际部的合作,提高合作质量。积极承担更多的国际调研任务,发挥学院的优势资源,更好地为全总国际工运和工会工作决策提供参考和咨询。 四是筹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职工与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努力推动我院劳动关系的教学和科研达到国内同一领域的一流水平。 67 (2)完善教学系部与研究所合一的体制,探索建立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研究所运作机制。 一是完善科研新体制。目前我院已建立教学系部与研究所合一的“一系两制”的新体制,先后成立了8个研究所,为教师结合教学开展科研活动和加强对外学术联系提供了方便。未来五年,将依托新建系部适当增建新的研究所。与此同时,进一步探索建立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更为灵活的研究所机制,如2005年11月经院学术委员会审查通过,建立了以国家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劳工问题研究所和以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办公室科研项目为依托的职工社会工作研究所。 二是加强全国工会学研究会的工作。多年来由我院发起成立的全国工会学研究会,对推动工运理论、政策研究、加强教研人员与社会学术界的联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后每年要继续坚持研究会的年会制度、专家讲座制度、科研课题立项制度、企业会员制度、全国年会与区域年会相结合制度,吸引更多的教研人员参加学会活动。 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团体的活动 。目前我院参加全国性、专业性学术团体的人员,占教研人员的比例为47%。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增强了与社会学术界的联系,促进了科研和教学工作。今后五年要把教研人员参加学术团体活动的比例提高到60%,以开阔教师专业眼界,提升学术层次。 四是进一步开展与外学术交流。近年来,我院教研人员通过主管机关安排,与对外相关学术机构或团体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例如,与国际劳工组织、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英国英中协会、国外有关大学以及香港有关院校的学术交流。今后将该继续和扩大这种交流。 五是举办院内“系列学术论坛”。多年来我院开展的“双周学术论坛”活动为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后五年,进一步将双周学术论坛改为“系列学术论坛”,并按照不同学科,除教师 68 参加外也吸纳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参加,把它办成学术演讲、学术交流的常规性学术活动。 (3)把学院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培育强势学科专业。 一是全面强化学术规范。近年来,通过学院青年科研项目结项评审,引入了我国社会科学界制订的科研评价规范,取得了初步经验。今后这种科研评价规范将覆盖所有科研项目的评审。同时,全面强化学术规范意识,具体包括: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等等。 二是鼓励围绕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申报科研项目。迄今为止, 我院教研人员共承担了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争取今后每年有1,2项国家或北京市级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同时为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积极创造条件。此外,继续扩大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劳动部劳动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及国外相关大学的科研合作,不断推动我院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此同时,支持教师广泛申报国内外各类横向或纵向科研基金。纵向的包括:国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总工会研究项目和国务院各部委的社科项目;横向的包括国内外高校、社会群众团体设立的科研项目以及企业资助的研究项目等,并给予配套经费的支持。 三是加强特色学科专业的教材建设。未来五年,围绕学院工会干部教育和本科教育,将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专业的教材建设。在组织《中国劳动关系学》、《劳动关系理论》、《中国工人运动史》教材编写的同时,积极支持相关系部完成好各自制订的特色教材编写计划,并把特色教材的编写与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组织的精品教材建设衔接起来,在近两年主要做好与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十几种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 四是强化特色学科成果,推向社会。多年来,学院承担的特色学科研究项目的成果,有些提供给领导机关进行决策,有些提供给 69 实际工作部门加以运用,有些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今后将继续增强特色学科项目研究力度,为全总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咨询。与此同时,大力推介和奖励其中的优秀成果,组织编辑出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劳动关系经典著作译丛》,将其做成品牌,推向社会,并作为学院可持续项目长期坚持做下去。 (4)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提高科研队伍素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逐步确立系部科研发展规划。首先,2006至2007年在进一步完善教师科研考核制度的基础上,继续规范、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使之更有利于调动全院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更有利于鼓励高质量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产生。其次,在稳定现有科研骨干的基础上鼓励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措施包括:推动更多以现有科研骨干牵头组织的“团队攻关”项目的立项;鼓励更多在职攻读博士教师的毕业论文进入学院学术论丛;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学术译丛的翻译工作;吸收更多年青教师走上系列学术论坛;进一步完善院级课题的结项办法,使之更有利于年青教师的参加;通过鼓励和帮助青年教研人员学会多方筹措经费、勇于解决重大问题,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第三,鼓励学院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以利于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第四,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在未来五年,学院的科研经费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的势头,鼓励教研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多参与各级领导机关和各类社会群团的科研项目立项,多方筹措科研经费。第五,在制订学院科研工作长期规划的同时,逐步确立系部科研发展规划。 (5)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网络化。2006至2007年,通过引入我院教研人员科研管理现代网络软件,争取实现科研管理的现代化与网络化,以适应教学人员科研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需要,更好地体现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宗旨。 (6)加强学报建设,提高学术质量,扩大在高校学界的影响力。未来五年,我院学报建设继续坚持特色办刊和为中国工运服务的宗旨,继续巩固和保持“工运类全国核心期刊”、“劳动经济类全 70 国核心期刊”、“政治类全国核心期刊”、“首届百强社科学报”、“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的称号,使学报不仅成为对外开展学术科研交流的窗口,而且成为对内有效服务教学、培训、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报建设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注重质量的前提下,使发行数量应逐年有所增长,不断做大做强,多出精品和优秀科研成果,更好地为中国工运事业服务,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 七、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院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且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1)我院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和思想意识的发展规律,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专业知识、责任意识和行为能力的优秀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我院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院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专兼结合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培养、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充分挖掘资源,努力解决 71 大学生的实际困难。 (3)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成立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院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行“院系两级管理,系为基础”的工作体制,强化基层学生工作的力度。加强综合职能部门对各系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帮助、协调、沟通与统筹工作,并在人、财、物的配备和支持方面逐步向基层单位倾斜。 二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学院将在今后2至3年内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开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主干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研究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 三是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专兼职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各系党总支、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以及各党政管理、教学、科研、后勤服务部门,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四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继续做好学生的组织发展工作,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共青团、学生会章程和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作用和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管理和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进一步规范学生工作制度,特别是在近期内建立和完善 72 《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章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学院系部学生工作负责人工作职责》、《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以及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专兼职人员待遇的相关政策和办法等。 六是加强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健全和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贫困学生政策资助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七是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健全院系两级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服务体系,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等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有目的地拓展知识和专业领域,明确择业方向。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服务,精心组织招聘会、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双向选择提供便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学生到基层、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 八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素质测评和建档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同时。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队伍,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八、图书馆建设 (1)为适应学院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把我院图书馆建成符合普通高校标准的、有工会和劳动关系特色的、能满足学院师生基本需要的中型馆。为达此目标,学院将采取两步走即通过制定近期和中期规划实现上述目标。 (2)根据2006至2007年的近期规划,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是按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图书藏量须达到4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按照在校生4000人算达到生均100册。同时,还 73 将把重点放在图书馆的藏书结构调整上,特别是优先保证教学需要的各类教学参考书及相关外文原版书。 二是推进电子资源的建设。目前我院图书馆只有CNKI期刊数据库和工会理论数据库。2006年将计划购买10个左右的数据库,其中包括CNKI期刊数据库、CALIS数字图书、书生数字图书、万方数据库、中经网、中国劳动网等。2007年计划再购买5,1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加上我院自己的理论数据库和学院专家学者成果库,即可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电子资源库。 三是推进涿州校区图书馆改造工程,力争在2006年完成之后使图书馆在面积、藏书容积及阅览座位等指标上都有提升,即两个校区图书馆相加,面积达近10000平方米,藏书容积达近60万册,阅览座位达1200个,并形成优势互补。 四是建立过刊(过期期刊)阅览室。过刊的管理和使用,是图书馆工作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计划在2007年在校本部图书馆建立过刊阅览室。 五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学院将成立图书情报委员会,全面统筹管理学院的图书情报和信息资源工作。同时在各系部建立图书情报馆员制度,与图书馆建立固定的联系,提供本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反馈师生对图书和信息资源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图书情报工作体系。同时,图书馆内部的工作机构和力量配备也应作相应的调整,逐步加强咨询导读和电子资源开发、科研和管理的力量,加大引进这方面专门人才的力度,加强对馆员在职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3)根据2008至2010年的中期规划,为达到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标准,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是使藏书结构进一步改善,即在达到水平评估标准之后,图书馆将把藏书结构的改善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来实现。在2008至2010年内,力争使藏书全面覆盖学院开设的所有学科专业和课程,并按CALIS的标准配齐各学科的教参书,尤其在学院特色专业 74 的藏书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在工运历史珍贵文献和各专业相关的音像资料搜集方面,使其成为学院图书馆藏书的一个亮点。 二是进一步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即除了继续有针对性的购买与学院所设专业有关的数据库之外,还将把重点放在自己制作的特色数据库上。 三是推进管理服务功能和设施的现代化,主要包括改善数据存储设备、加强存储基础设施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建设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及教学参考书系统,建设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等等。同时,不断优化美化图书馆学习和阅读的环境。 (4)用现代理念开展服务工作,在更多的层面上和读者交流互动,为读者提供深度服务,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提供图书情报方面的有力支持。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以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建设现代图书馆。 (5)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开发图书馆的潜在功能,使图书馆能够在信息检索、信息咨询、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提供应有的服务功能。 九、信息化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学院办学的基础设施和必备条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校园网在推动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使我院校园成为“信息化校园”,即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 75 现教学现代化。逐步形成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更新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开放式教育和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环境;以课堂为主的教学环境更新为课堂、电脑、网络学堂环境;以黑板+粉笔的单一教学手段更新为电子讲义、多媒体课件、网络交互等多种教学手段交互使用的教学环境;以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方法更新为主动式、协作式、资源型、探索型、研究型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二是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办公自动化。建立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此基础上运用更多技术成果,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便捷的校园服务系统。 三是创新党建宣传手段,实现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内容的网站,以丰富的信息资源、鲜明的思想内容和适度的寓教于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2)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主要是: 一是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提高校园网覆盖率,使网络覆盖至校本部新建学生宿舍和涿州校区主要建筑,扩大用户接入;扩大网络带宽,提高访问速度,特别是提高校本部和涿州校区网络互通互连的水平,保证信息传递的快速和实效;扩大涿州校区教学用计算机数量和场所;升级校本部教学用计算机;改造校本部计算机实验室环境。 二是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丰富网页内容。具体包括: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招生、学术科研、教师(学生)主页、生活指南等一批专题网站;启动全院教师多媒体课件建设工作,实现上网应用;对网络信息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实现网页内容更新制度化、经常化。 三是加强应用系统建设,增强服务性。一方面,引进网络管理 76 软件以保证校园网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引进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示范性的应用系统建设,力争实现部分模块试运行,用2到3年时间实现大部分模块投入使用。 四是配合以上新增功能,进行必要的人员队伍、制度和机制建设,完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 十、校园基本建设和行政后勤工作 校园作为学院办学场所是各类教育资源的基本物质载体。今后五年,随着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涿州新校区的开辟,校园基本建设和行政后勤工作的作用愈显重要。 (1)我院校园基本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总趋势,立足学院自有优势和两校区建设并举的格局,统筹兼顾,合理测定两校区人员合理容量,并分别制定基本建设规划;二是通过后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走社会化发展之路,不断强化行政后勤管理和服务的保障功能,不断提高后勤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学院办学的物质资源产生最佳效益;三是做好学院各类资产的统计核查工作,摸清家底,有效管理,合理利用,保值增值,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物质条件;四是按照两校区基本建设规划,既要达到水平评估标准,又要着眼长远发展,因地制宜,特别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稳步发展,勤俭办学,节约办学。 (2)未来五年,校本部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一是实施大学生公寓的单体建设规划,该规划2005年底正式运做,2006年上半年动工,2007年完工。二是在校本部原有礼堂的基础上,建设第二教学楼,进而满足全日制在校生教学需要。三是规划建设风雨操场,改善教学和学生活动场所。四是按照以原貌为基础,以总体规划为要求,以自然、人文景观和使用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校园有序进行改造。 (3)涿州校区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一是对现有图书馆 77 进行改造;二是对学生运动和活动场所进行改造;三是对室外游泳池进行修缮改造;四是对学生食堂进行改造;五是对校区内子弟学校进行改造,为联合办学提供条件;六是为开展高职和职业技能教育,对现有实训车间和实验室进行改造。 (4)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教职工人数近年内不断增长,住房仍显不足。因此在未来五年内,学院在校本部土地资源受限情况下,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式,通过全总和中直等单位的支持,逐步解决教职工住房需要。 (5)在学院财务工作方面,今后五年内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水平评估要求,使教学四项经费应占学费收入的30%(C级标准),同时做到教学四项经费支出、图书资料购置拨款、培训费投入三方面数据准确,并体现学院投入资金连续3年增长。二是按照水平评估要求,财务部门做好三年帐务(凭单、明细帐、报表)的整理工作。同时,按照财政部和全总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规章制度。三是2006年内引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使学院固定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四是完善学院资产管理办法,完成固定资产编码录入工作,同时科学界定和区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管理。在2006年年底前,将2001年以前的固定资产与帐务进行核实清查,在2007年达到水平评估要求。 (6)随着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涿州新校区的开辟,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愈显重要和艰巨。一方面,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应从办学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对校园基本建设、各类物资和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管理、教职工和学生的医疗与保健及卫生防疫、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的监督与管理、公务车辆的交通保障和学院政府采购等工作的职责和岗位责任制度,使行管工作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讲求管理效率与效益,同时进一步转变观念,使行政管理工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逐步向公共管理方面转化。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行政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类业务工作之间的职 78 责关系,在部分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化竞争机制,使其发展更具活力。 (7)在学院后勤服务保障方面,今后五年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有偿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优质优价服务,同时通过改革逐步减少后勤运行成本的投入。二是走标准化管理的道路,使学院学生宿舍管理、学生食堂管理按照教育部水平评估要求,在近两年内达到相关标准。同时,校区办学场所物业与教职工家属区物业将逐步分离,健全完善各自的物业管理机制和缴费管理办法,以减轻办学负担。三是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今后五年,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继续探索走精干高效的发展之路。一方面不断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建设,树立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理念;另一方面对在岗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四是在近几年内,引进信息化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与管理水平,近期目标要与北京高校后勤网络进行连接,同时引进食堂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两校区办学的服务与管理成本核算。五是做好两校区安全保卫工作和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重点是按照两个校区分区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相关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和完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提高安全防范管理水平。在离退休人员管理方面,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离退休人员的政策,加强离退休工作管理,改善老同志活动站的活动条件,丰富活动内容,探索离退休人员的有效管理模式。 十一、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学院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作用,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营造一种高昂向上, 79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氛围,进一步总结和发扬具有工会院校特色的学院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的观念,形成“校荣我荣,校损我损”的浓厚的学院情节,激发出全体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荣誉感,使学院的凝聚力得到升华;建设一个体现高层次文化底蕴的良好文化氛围和整洁、文明、凝重、优美的校园环境。 (2)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二是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作风。三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四是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深入开展校风建设,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其次,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逐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诚信、守法,提升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第三,精心组织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把德、智、体、美渗透到各项文化活动之中。第四,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一方面,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掌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首先,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即通过学院各项工作的不同层面和角度,体现出学院的大学精神。其次,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今后五年,学院将加强学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体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第三,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做好校园 80 绿化、美化工作,发挥环境文化对师生员工的爱校热情和思想情趣的引导作用。第四,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安全稳定教育,防范和及时处理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 三是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首先,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党团组织、学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的分工和职责,协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其次,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和校园网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同时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禁止宗教传播。第三,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院预算,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 十二、《中国工人》杂志、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发展规划 2005年,根据全总书记处的统一部署,全总所属的两个新闻出版单位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中国工人杂志与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经过资产重组,完成整建制划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这项工作的完成,对促进学院的发展无疑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工人》杂志、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作为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院管理体制的领导下,围绕学院今后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其工作目标定位是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服务工会工作、服务学院教学、服务广大职工群众。通过五年自身发展和重点建设,逐步实现夯实基础、形成特色、培养队伍、收获“两个效益”。 (1)夯实基础,寻求发展。对于刚刚划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这几个单位来说,要着重解决的是用加强制度建设方法,使并入人员从思想观念到行为准则各个方面,适应并服从于学院的管理体制 81 及建设发展需要;通过申报全总投资实现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其原有的服务功能。目前电教楼宽带并入校园网的工作在学院的支持下已着手建设。中国职工电教中心落后设备的报废已经完成,向全总申请不低于300万元专项资金的音像设备改造如在两年中实现后,五年内,《中国工人》杂志、中国职工电教中心、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可以在硬件建设上成为立足学院、服务全国工会系统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和教学培训及教学实践基地。 (2)形成特色,注重服务。着眼未来的《中国工人》杂志、中国职工电教中心、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能否具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活力,关键在于形成自身的特色。围绕服务工会工作,服务学院教学、服务职工群众的“三服务”的定位目标,充分依托学院师资雄厚,理论扎实,思想活跃的有利条件,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发挥全体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五年时间,在新闻出版界,打造具有工会、工人特色的“工”字品牌,在学院教学实践中,成为受师生欢迎的教学实践基地,从而走出一条靠品牌立社、靠服务发展的办刊、办社道路。 (3)培养队伍,整合资源。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注重资源的整合并发挥其效力,是《中国工人》杂志、中国职工电教中心、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长远发展的保证。当前,抓住重组后的有利时机,认真汲取过去铺摊过大,冗员过重的教训,根据单位发展需求视自身承受能力的许可,积极慎重地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逐步改变现有人员老化、年龄文化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同时关注并充分挖掘全国各级工会在新闻宣传及电化教育方面巨大投资的潜力,在调整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项目计划、专题开发、研讨培训、展播评奖等一系列工作业务联系及市场手段,整合全国电化教育资源,在推动工会新闻宣传的发展中,建设一支与自身工作要求相适应且具有团队意识强,工作效率高,专业技术精,创新精神足的职工队伍。 (4)收获“两个效益”。全国总工会创办《中国工人》杂志,投资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和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的根本目的就是 82 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为工会工作服务。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服务于工会工作的大局,运用新闻宣传的手段,反映和表现全国各级工会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的奋斗精神和实践业绩,反映和弘扬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应该是《中国工人》杂志、中国职工电教中心、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始终不渝的目标。这个目标所体现的社会效益具体到学院的“五年规划”中,就是100%地承担摄制全国总工会领导机关一切应保存的历史资料;最大可能地保证和满足学院的教学及教学实践要求;最大限度地示范和带动全国各级工会电教手段总结和交流工会工作的经验;把宣传工作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上。未来五年中,《中国工人》杂志、应在管理体制转换后,继续保持自身发展的活力,在确保期刊内容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坚持勤俭办刊,做好期刊的物质积累,为刊物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提供保证。中国职工电教中心、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要抓住重组后上级重视、学院支持的有利条件,力争全总进一步投资更新改造设备设施的基础上,严格财务管理,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经营方针,不断拓展创收渠道,力争五年中将自有资金从零提升到180万元。同时逐步建立起管理有方、运作灵活、经营有效、充满活力的生存与发展机制。 83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代 表 团 分 团 名 单 (共104人) 第一代表团 团 长:郑 桥 副团长:赵子江 讨论地点:教学楼108教室 正式代表(17人): 傅 麟 张 默 吴亚平 刘元文 许晓军 郑 桥 张 燕 严峻岭 许 琳 赵秋生 佘云霞 赵子江 于秀玲 袁文清 董丽娜 邓小莉 沈琴琴 特邀代表( 4人): 乔 健 黄任民 彭恒军 孟燕华 第二代表团 团长:李 双 副团长:任小平 讨论地点:教学楼110教室 正式代表(19人): 陈步雷 王守俊 王向前 张丽云 任小平 王明哲 刘 平 杨晓智 王文慧 吕明涛 李 双 于 祎 吕 莉 马燕萍 刘大鸿 冯 巍 孙 昭 程 杉 李德齐 特邀代表( 6人): 姜 颖 孙德强 崔生祥 李华东 徐 力 纪 元 84 第三代表团 团长:杨冬梅 副团长:张方伟 讨论地点:教学楼107教室 正式代表(13人):郭燕军 强瑞英 杨利民 洪 斌 吕吉凤 谢安邦 张方伟 吴伟子 杨冬梅 李红卫 禹 实 冯同庆 杨汉平 特邀代表( 5人):何布峰 赵健杰 黄河涛 欧阳骏 刘玉芳 第四代表团 团长:段景元 副团长:马 亚 讨论地点:教学楼109教室 正式代表(15人):任洪征 李晓敏 安进英 段景元 蔡惠良 马 亚 戴筱筱 吕京红 叶 静 肖山清 孙 琳 张小宏 杨丽华 张晓波 颜 辉 特邀代表( 9人):刘丽红 段铁锁 白俊峰 金丹凤 张同华 刘 菱 郭振声 陈宏涛 张援朝 第五代表团 团长:祁世勤 副团长:蔡 静 讨论地点:教学楼112教室 正式代表(14人): 蔡 静 黄 静 赵以明 周超英 刘树元 李 红 祁世勤 王曙光 王 萍 王秋书 于洪昌 童 军 陈同才 吴卫平 特邀代表(2人): 刘晓梅 韩红梅 8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日 程 安 排 日会议 主持参加 时间 主要议程 地点 期 名称 人 人员 1. 作关于代表增补情况的说明 全8:00 孙 教学楼 预备 2. 通过大会议程 体 508 —— 3. 通过增补大会主席团成员的建代会议 8:30 琳 教室 议 表 开幕式: 1. 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幕 全体起立,唱《国歌》 全2. 李德齐同志作中国劳动关系 学院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体 年工作任务的报告 4 第一代3. 吴卫平同志作中国劳动关系 月学院2005年财务决算和20068:30 次全张 表 教学楼 年财务预算的报告 28508 —— 体代晓 与 4. 刘元文同志作教代会一届一日 10:00 表会波 特教室 次会议提案处理与一届二次 会议提案征集情况的报告 议 邀 5. 干部人事处、教务处分别就周代《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部分 五 配制度改革方案(修订稿)》表 作说明 6.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五年发展 规划(征求意见稿)》(书面) 10:00各代107-112 同 —— 代表团分团讨论 表团 上 教室 11:40 团长 二楼招同 11:40 待 工作餐 上 餐厅 86 日会议 主持参加 时间 主要议程 地点 期 名称 人 人员 1. 讨论、审议《中国劳动关系学全院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体 工作任务》、《中国劳动关系学代13:30院2005年财务决算和2006年各代各代表 ——各团讨财务预算的报告》 与 表团表团15:30 2. 讨论、审议《中国劳动关系学论地点 特会议 团长 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邀 (修订稿)》 代3. 讨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五年表 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1. 听取各代表团对《中国劳动关 系学院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 年工作任务》、《中国劳动关系 学院2005年财务决算和20064 主年财务预算的报告》、《中国劳教学楼 月15:30主席动关系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颜 席 二层 方案(修订稿)》、《中国劳动关28 ——团 团系学院五年发展规划(征求意教师 日 16:30 会议 辉 成见稿)》讨论情况的汇报 休息室 2. 讨论关于学院工作报告、学院员 财务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周 五 (其他人员继续分团讨论) 1. 审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 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任全务》报告的决议(草案) 体 2. 审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代年财务决算和2006年财务预16:30全体张 表 508 算的报告》的决议(草案) 与 ——代表 晓 3. 审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部教室 特17:30 会议 波 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修订邀 稿)》 代4. 院党委书记颜辉同志讲话 表 5. 主持人宣布大会闭幕 全体起立,奏《国际歌》 87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主席团、执行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 名 单 ,以姓氏笔划为序, 主席团成员: 王明哲 孙 琳 祁世勤 杨冬梅 李 双 李德齐 吴亚平 张小宏 张晓波 郑 桥 禹 实 段铁锁 童 军 颜 辉 主席团执行主席: 颜 辉 大会秘书长: 孙 琳 大会副秘书长: 张小宏 杨冬梅 88 目 录 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任务 ——李德齐院长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 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1 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任务》 报告的决议„„„„„„„„„„„„„„„„„„„„„13 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年财务决算和2006年财务预算的报告 ——吴卫平副院长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 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15 4(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5年财务决算和2006年财务预算 的报告》的决议„„„„„„„„„„„„„„„„„„„22 5. 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征集与 处理情况和第二次会议提案征集情况的报告 ——提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文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23 6(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修订稿)„„„ 26 7(干部人事处处长白俊峰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部分配 制度改革方案(修订稿)》的情况说明„„„„„„„„„„47 8(教务处处长刘玉芳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部分配制度 改革方案(修订稿)》的补充说明„„„„„„„„„„„„52 9(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五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第三稿)„„„„ 54 10(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代表团分团名单„„„„„„„„„„„„„„„„„„ 83 1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日程 „„„„„„„„„„„„„„„„„„„„„„„„„„85 1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 执行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87 89 90
/
本文档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