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2017-10-11 3页 doc 13KB 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摘 要:目的:研究以确诊为心理障碍的78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查。结果:疾病组和正常组在SCL-90和EMBU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危险性。 关键词:心理疾病;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进步,青少年躯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是...
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摘 要:目的:研究以确诊为心理障碍的78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查。结果:疾病组和正常组在SCL-90和EMBU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危险性。 关键词:心理疾病;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进步,青少年躯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是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发生率逐年上升。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其出现心理疾病[1-3]。鉴于前人研究多采用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来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研究则以确诊为心理障碍患者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铜川矿务局精神卫生康复中心的7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名,女47名,年龄13,19岁,平均(16.7?1.25),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的有22例,高中以下的有56例, 他们的心理障碍分布如下:精神分裂症的有15例,强迫症的有5例,焦虑性神经症的有22例,抑郁症的有17例,恐惧症的有5例,社交恐怖症的有14例。所有诊断均由精神科医师做出。为了便于分析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同时选取了78例健康被试组成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13,19岁,平均(15.8?1.34)岁,两组均自幼与父母共同生活。 1.2 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正常人群和心理障碍患者进行统一施测。SCL-90共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每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4];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由岳冬梅等人修订,其中有反映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58个项目),反映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57个项目)[5]。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录入和分析。 2 结果 我们分别对两组被试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上的得 ,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除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详见表1 “敌对”因子外,疾病组在SCL-90其他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在“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上,对照组均显著高于疾病组,在父母“惩罚严厉”、“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上疾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出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与对照 组相比,疾病组的父母较多采用“惩罚严厉”、“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较少采用“情感温暖”这种积极的教养方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3,6]。父母给予子女情感温暖,就会使子女产生愉悦的情感,会让他们更加的接纳自我,反之,如果父母对子女持有拒绝、控制的态度,会造成子女自卑、焦虑、退缩、过分顺从、无安全感、攻击性强或反社会行为。另外,如果父母过分保护和偏爱子女,会使子女形成依赖性人格,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最后,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惩罚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而在子女遇到困难时不能给予即使有效的帮助也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危险性。 4 参考文献 [1] 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格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276. [2]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53. [3] 蒋 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27(1):72. [4]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2. [5] 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11(2):213. [6] 宫翠峰,李 涛,薛秀梅,等.青少年心理疾病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152.
/
本文档为【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