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台湾鸾书的收集台湾

2017-11-01 14页 doc 32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台湾鸾书的收集台湾台湾鸾书的收集台湾 台灣鸞書的收集、分析與研究 王志宇 講述 一、前言—從鸞書收集的研究經驗談起 鸞書是善書的一種,過去蔡懋棠將台灣的善書分為「舊型」與「新型」兩類,舊型善書指明末清初以來民間流傳的善書在台灣重新翻印與流通,新型善書指台 1灣鸞堂以扶鸞的方式著作的鸞書。個人真正接觸鸞書可說從民國八十三年,擔任宋光宇教授的研究助理開始。在宋教授主持的「臺灣善書收集與分析研究計畫」下,我開始了臺灣鸞書的收集工作。工作一年以後,我因工作及撰寫論文的關係,回到中部,所遺下的缺便是由李世偉接替。開始了臺灣鸞書的收集工作以後,其實就...
台湾鸾书的收集台湾
台湾鸾书的收集台湾 台灣鸞書的收集、分析與研究 王志宇 講述 一、前言—從鸞書收集的研究經驗談起 鸞書是善書的一種,過去蔡懋棠將台灣的善書分為「舊型」與「新型」兩類,舊型善書指明末清初以來民間流傳的善書在台灣重新翻印與流通,新型善書指台 1灣鸞堂以扶鸞的方式著作的鸞書。個人真正接觸鸞書可說從民國八十三年,擔任宋光宇教授的研究助理開始。在宋教授主持的「臺灣善書收集與分析研究計畫」下,我開始了臺灣鸞書的收集工作。工作一年以後,我因工作及撰寫論文的關係,回到中部,所遺下的缺便是由李世偉接替。開始了臺灣鸞書的收集工作以後,其實就已經發現了臺灣鸞書內容的複雜性以及可供研究的寬廣性,是以此時已以「儒宗神教」為對象,一方面收資料,一方面進行博士論文的基礎訪問工作。八十四年回到中部,這項調查及收集工作仍舊持續著。博士論文發表以後,因為編纂地方志的關係,依然在各地收集相關的文獻,鸞書始終是有機會就收集的對象。豐富的鸞書收集工作,也就奠下後來研究的基礎。 二、鸞書與扶鸞 鸞書是由鸞堂以扶鸞方式著作刊行的書籍,不過雖名為「書」,部分鸞堂於早期經濟不寬裕時期,亦有以單張鸞文加以流通者,此部分亦可包含在所謂鸞書之內。鸞書既由鸞堂所出版,鸞堂的組織以及扶鸞的過程,便不得不加以瞭解。 1 蔡懋棠,〈台灣現行的善書:續:〉,《台灣風物》26:4:1976:,頁101。 1 鸞堂為一種以扶鸞活動為主的宗教團體,其組織概可分為堂主、正鸞、抄錄、校正等種種職稱,其中堂主、正鸞、校正等職至為重要,對整個鸞堂的活動有極大的影響,缺一不可。楊明機《儒門科範》不僅記錄了各堂執事名稱,並且列舉了各執事任事之後所得果位及表用職銜,茲列表如下, 表一,鸞堂各類執事職稱 職稱 說明 堂主 經五次以上造書之堂主,始終不違聖訓,遵道而行者,天府 授以錦衛使者之果位,表用統監堂事。如經三次以上造書之 堂主,誠虔一致,守訓造功,不二此心者,天府授以傳達使 者,表用掌監堂事。如經一次以上造書之堂主,信心不退, 善始善終,無背法門者,天府授任供役使者,表用堂主。 正鸞 凡經五次以上造書之正鸞,始終守訓,不背真傳,志道修身, 克己利人者,天府特命為正理真人,衣紫綬天衣之榮,表疏 用統監正理,法事、鸞務,等。凡經三次以上造書之正鸞, 精誠惟一,聖訓不忘,體道造功,始末不背,以善是行者, 天府授任化導真人,表疏用正理鸞務。凡經一次以上造書之 正鸞,始終不背真傳,守訓行功,鸞任竭力而不怠者,,天 府授以傳送使者,表疏用正鸞生。 鈔錄、謄凡鈔錄、謄真、校正經五次以上之造書,遵道不違,始終如 2 真、校正一,廣揚道化,贊勷法門者,天府授任司筆吏,表疏用掌監生 書事。或經三次以上之造書,如守上訓者,天府授任掌簿使, 表疏用掌書事。或經一次以上之造書,如上守訓者,天府授 任城隍之位,表疏用校正生,謄真生、抄錄生等。 總理、董凡總理、董事經五次造書,始終如上之虔誠不背造功者,天事 府特加使者之天職,表疏用總經理堂務。或經三次以上之造 書,如上守訓,始末如一者,天府授以判任職,表疏用經理 堂事。或經一次之造書,如上之守戒,不背行功,天府授以 福神職,表疏用總理、董事等。 香茶迎凡司香茶迎送者,經五次以上之造書,如上守規不背,始終送生 一致者,天府授以香官使者,表疏用典禮生。或經三次造書, 如上守訓者,天府授以守衛之神,表疏用司禮生。或經一次 之造書,如上守訓者,天府授以山神,表疏用司香生,司茶 生,迎送生等。 資料來源,《儒門科範》,卷一,頁31-33。 上列各執事在扶鸞過程中,各有專司,台中聖賢堂的《鸞堂盛典》此過程有概略的說明。扶鸞的過程可分請神,接駕,、扶鸞與送神,送駕,。請神時男女鸞生分班排列候駕,恭誦寶誥,接著接駕生獻香,獻茶,獻果,正副鸞生、唱鸞生、紀錄生行三跪九叩禮後進入候駕,聖神降臨後即停唸 3 神咒,此時就開始扶鸞。扶鸞時正鸞生於沙盤上寫出文字,由唱鸞生唱出,紀錄生在旁記下。聖神退駕時,全體鸞生跪地俯伏送駕,鳴鐘鼓,在內殿之鸞生退出內殿成三跪九叩禮,扶鸞儀式完畢。有些鸞堂在扶鸞 2完畢後,會就降鸞文字再舉行宣講。 筆者過去在台中明正堂的觀察,對此儀式過程亦有相當的描述。筆者以1996年4月21日該堂的扶鸞活動為例,說明其扶鸞活動的大略。4月月21日當天為星期日,上午約九時起,該堂鸞生陸續聚集,換穿藍色長衫,亦有非該堂鸞生而前來問事者,這些前來問事或希望為祖先超拔者先行登記。至九時四十五分,該堂鸞生開始入堂排班。廟堂中前為神龕,神龕前有約一坪半至二坪大的地方以欄干圍起,稱為內堂,平時扶鸞皆在此內堂進行。廟內內堂之外,稱為外堂。排班時男生立於堂之左側,排成兩列,女生立於堂之右側,亦排成兩列,此日扶鸞因使用金指而非桃 3筆,故隨即司香生上香,再由正鸞生及唱鸞生上香,鞠恭進入內堂,迎駕生、鐘鼓生、司香生等各就其位。此日之正鸞生有明筆李忠雄及該堂新練成之正鸞貞筆林哲三,英筆劉明文三人,每位正鸞有二名唱鸞生在側,故有六名唱鸞生入內堂,當時到堂鸞生約有二十多名。至九時五十分時,該堂文昌帝君降,扶鸞開始。本日因上一期鸞期進行法會,因而 2《鸞堂聖典》,頁12~13。 3 桃筆扶鸞為鸞堂中傳統的扶鸞,後來又發展出一種比較快速的扶鸞方式,此種方式乃透過正鸞本身心靜之後,直接與神靈溝通,再以硬筆或毛筆直書於黃紙之上的扶鸞方式。在儒宗神教的發展過程中,其重要人物楊明機,後來與斗南感化堂接觸時,即曾使用此法,時稱楊明機已達「慧眼」境界,故會此法,並以此稱之。在明正堂以「金指」或「金指妙法」稱之。 4 沒有舉辦濟世活動,故上午之扶鸞為濟世,為各生所登記之問題進行判解,扶出的鸞文由該堂之唱鸞生傳至外堂,另由該堂之鸞生負責傳達與問事之人知曉。此活動至十一時半結束,各鸞生休息進用午餐。下午二時起,鸞生再度排班,上香、鳴鐘鼓,進行濟世活動,至二時五十分濟世活動結束,內堂效勞生步出內堂。下午三時起,開始請誥,誦「玉皇普度聖經」,至三十五分時結束。因本日有玉旨宣布今年春季該堂晉昇果位之名單,故擺有香案,準備接旨。在誦完經後,隨即行上香禮,獻花、獻果,接旨。至三時四十分,宣講上期鸞文,四十五分正鸞三人及唱鸞生六人入內堂,迎駕生二人、司香生二人、鐘鼓生一人各就位,再次以金旨扶鸞,至下午四時二十分扶鸞結束,正鸞及內堂效勞生步出內堂,至外堂行三跪九叩禮,兩班鸞生行三鞠躬禮,退班,全日活動結束。明正堂之扶鸞因有二種方式,故其流程略異。於使用桃筆扶鸞時須先唸請神咒、淨身咒及其他經文,以待神之降臨。使用金指時,只需鸞生進入內堂,靜下心即可。通常如果時間足夠,不至妨礙遠道者回家之時間,會於扶鸞後會舉行宣講,如時間不足則排於下次鸞期扶鸞前宣講,因此 4每次鸞期一定有宣講之活動,諸生得以聆聽聖訓。 經過扶鸞寫下的乩文,累積至一定的量,通常為鸞生奉旨扶鸞所預定的量,,即可編印出版。日治時代以後台灣的鸞堂曾經蓬勃發展,所出版的鸞書數量也相 4 王志宇,《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頁104-105。 5 當可觀,這是值得研究者注意的寶藏。 三、台灣鸞書的徵集 有關臺灣鸞書的徵集方法,在此僅以筆者過去收集善書的經驗,提出幾點意見。由於臺灣的鸞書大多由各鸞堂出版刊行,在委由本堂的鸞生分送各地,其中以寺廟及公眾出入場所為主,所以除了寺廟之外,火車站或長程汽車轉運站亦有相關的善書可供收集,不過其中最可能收到比較好的版本,甚或發現未曾收集過的鸞書者,還是以寺廟為主。鸞書在一般寺廟中,可能都集中在廟內某處供信眾拿取,不過應該注意最好與廟祝溝通,詢問是否有其他的鸞書可供取閱,因為部分寺廟有時會將這些鸞書及善書等,收集置放於倉庫,有這種習慣的寺廟往往因而得以保存早期的善書,這個途徑相當值得注意。 除了寺廟之外,另一個可能得到較佳版本鸞書的管道,即是透過廟方人員介紹其熟識的宗教中人,這些人可能是信徒也可能是對宗教接觸較深的人,有時手頭上會有一些另外人意想不到的珍本善書,或鸞書,,這必須要勤於求問。 四、台灣鸞書的典藏與出版 鸞書因為由鸞堂以扶鸞的方式著作而成,故鸞堂本身即為出版單位,不過有些鸞堂僅出版一、二冊鸞書之後,因活動式微或其他種種原因,有時就不再出版。相對的幾個長期出版鸞書的鸞堂或出版單位就特別值得重視,其中較早期的有臺北清正堂,台中的瑞成書局亦是可注意的一個對象,這個書籍也翻印過許多善書。另外如台中的聖賢堂和明正堂,臺北的行天宮和高雄的文化院都是特別值得 6 注意的鸞堂出版單位。這些單位本身的出版時間長,量亦多,成為鸞書或善書的出版中心。 另外,幾個單位如輔仁大學、耕莘文教院圖書館、世界宗教博物館等亦有收藏部分善書,其中以中研院史語所的宗教禮俗研究室所藏鸞書最為豐富,此部分善書即原先宋光宇教授透過國科會計畫所收集的善書,這部分的善書我曾參與,在努力的收集了一年之後,擴充了不少的量。 有關鸞書的收藏,當然免不了研究者手中典藏的善書,這部分的質與量很難評估,不過卻是不能忽視的。 鸞書在不斷出版下,對其進行書目誌的編纂及考證就顯得相當重要。台灣的研究者中,較早注意及此的是蔡懋棠,他著手收集善書,登錄了一百七十二種,並對前八十五種進行了版本及形式的考證,附表也統計出這些善書的寺廟或宗教 5結社的名稱和地址共九十六處,還有刊載乩文和勸善文的期刊十四種。鄭喜夫也曾就《白衣神咒》及「關聖帝君」善書進行版本、出處、內容、時間等善書書目誌的研究。不過有關台灣鸞書的書目誌編纂,教內人士早已進行。台北清正堂堂主魏志仲編《台灣儒宗神教法門著造善書經懺史鑑》,林永根編《鸞門暨台灣聖堂著作之善書經懺考》,都是其中的代表。宋光宇在此基礎上,對台灣的鸞書書目加以增補。民國八十三年宋光宇所執行的國科會計畫「台灣現行善書之 5 蔡懋棠,〈台灣現行善書〉,《台灣風物》24:4:1974:,頁86-113;氏著,〈台灣現行的善書:續:〉,《台灣風物》26:4:1976:,頁84-123。 7 6收集與分析」,共收到六百八十九種,相當值得參考。後來王見川編〈光復,1945,前台灣鸞堂著作善書名錄〉,就光復前的台灣鸞書來說,已是相當完備,不過從筆者的善書收集經驗而言,台灣的善書其實相當豐富,如能再認真收集,光復前的鸞堂著作可能還會再增加。 五、台灣鸞書的基本內容 鸞書是善書的一種,有關過去善書的分類,大致有下列幾種, ,一,鄭喜夫,最廣義,一切對閱讀者之身心有益之圖文,、廣義,有宗教色彩與無宗教色彩的有益圖文,、狹義,有宗教色彩的有益圖文, ,二,蔡懋棠,舊型,明末清初以來民間流傳的善書在台灣翻印,與新型,台灣各宗教結社扶鸞著作的鸞書, ,三,宋光宇,古典善書、現代善書,將鸞堂的「作善書」視為狹義的善書。 ,四,李世偉著重在內容的區分,認為鸞書固定的幾個內容為,1.仙佛序文,2. 7寶誥、咒語,3.行述故事,4.詩歌訓文,5.功過格。 過去筆者依鸞友雜誌社的善書內容提出善書分類, 1. 遊記類 2. 主題式 6 宋光宇主持,《台灣現行善書之蒐集與分析》:計畫編號:NSC84-2411-H001-015:,頁19。 7 李世偉,《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台北:文津,1999:,頁128-135。 8 3. 解事類 4. 幼教啟蒙類 5. 行述案證類 6. 醫藥類 7. 玉律類 8. 家書類 9. 經咒類 10. 雜論類 上列各種的分類,隨研究者研究重點的不同而有差異,還很難取得一定的共識。 六、台灣鸞書的研究取向的分析 有關臺灣鸞書的研究,大致朝向幾個方向發展,茲略述如下, ,一,鸞書反映社會變遷 有關鸞書反映社會變遷的看法早在1980年代即已出現,宋光宇在1982年發表〈地獄遊記所顯示的當前社會問題〉,提出善書反應出當前社會諸如家庭倫理問題,墮胎、青少年犯罪問題等,、政治風氣,貪污受賄、官商勾結,、經濟犯罪、宗教問題等,「完全反映出民間中下層社會大眾對 9 8於現實社會的各種問題所抱持的態度」。他後來又寫出〈從最近十幾年來的鸞作遊記式善書談中國民間信仰裡的價值觀〉,1992,、〈清代台灣的善書與善堂〉,1993,、〈解讀台灣的第一本善書《覺悟選新》〉,1994,、〈關 9於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1995,等文章。鄭志明在論述新興宗教與社會的關係時,認為新興宗教在世俗化的影響下,傳統的信仰與價值,被理性與實用的經驗態度所取代,使得信仰不再僅是單純的追求真理的終極意義,必須與世俗價值結合,以求適應新的時代環境,因此鸞書在內 10容方面偏重家庭倫理與社會倫理。 11雖然李世偉認為鸞書的內容重複性太高,很難做個別性的討論,不過從後來許玉河對澎湖鸞堂的研究,指出戰後初期澎湖鸞堂所著作的鸞書反映當地社會 12的毒魚問題,1980年代以後批判非法漁業行為的內容看來,鸞書反映社會問題並不限於本島的鸞書,反映的問題也不相同,顯然內容並不是重複性太高。所謂重複性高,應是鸞堂翻印舊善書所造成的印象。 ,二,鸞書中的教義問題 8 宋光宇,〈「地獄遊記」所顯示的當前社會問題〉,省府民政廳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南投:1982:,頁133。 9 宋光宇,〈從最近十幾年來的鸞作遊記式善書談中國民間信仰裡的價值觀〉,收入氏著,《宗教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頁263-289;氏著,〈清代台灣的善書與善堂〉,見漢學研究中心編《民間信仰與中國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3:,頁75-93;氏著,〈解讀台灣的第一本善書《覺悟選新》〉,見《史語所集刊》,65:3:1994:,頁673-723;氏著,〈關於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新史學》,5:4:1994:,頁163-191。 10 鄭志明,〈聖賢真理鸞書的社會思想〉,《台灣的鸞書》,:板橋:正一善書出版社,1990:,頁138。 11 李世偉,《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台北:文津,1999:,頁125-142。 12 見許玉河,〈澎湖鸞堂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頁164-181。 10 此如鄭志明的〈評論鸞書天道奧義的形上理論〉、〈台灣民間鸞書的神 13道設教〉大致採取此一取向。筆者後來研究聖賢堂與明正堂,亦利用其 14出版的鸞書,指出兩堂在建構儒宗神教神學理論上的努力及貢獻。 ,三,臺灣鸞堂的歷史發展 有關鸞堂的歷史發展,學界諸位研究者幾乎都是利用鸞書內容或附錄,逐漸整理出來,此如林漢章指出新竹宣化堂、勸化堂,後改稱贊化堂,、基隆正心堂、淡水行忠堂、三芝智成堂等,都與宜蘭喚醒堂有關,發掘出台灣 1516北部鸞堂間的關係。王見川解決了台灣北部幾個鸞堂的起源問題。筆 17者梳理聖賢堂、三興堂等系統的問題。這些研究都是以鸞書為基礎發展而成。 ,四,鸞堂與家族 18此如王見川對高雄陳中和家族與鸞堂關係的研究,以及許玉河對澎湖西衛 19吳克文家族與鸞堂關係的研究,都是其中的佳作。 ,五,鸞堂領導人物的研究 13 鄭志明,〈評論鸞書天道奧義的形上理論〉,《台灣民間宗教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84:,頁156,157;鄭志明,〈台灣民間鸞書的神道設教〉,《台灣的鸞書》,頁94。 14 王志宇,《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第五章儒宗神教神學體系的建立。 15 林漢章,〈清代台灣的善書事業〉,《台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頁146-147。 16 王見川,〈台灣鸞堂的起源及其開展,兼論「儒宗神教」的形成〉,: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主辦,「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研討會」發表論文,1995:,頁7,頁26。 17 王志宇,《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頁45-50。 18 王見川,〈略論陳中和家族的宗教信仰與勸善活動〉,見王見川、李世偉著,《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臺北蘆洲:博揚文化,2000:,頁123-146。 19 見許玉河,〈澎湖鸞堂之研究〉,第五章。 11 有關鸞堂領導人物的研究,已有若干論著,如有關楊明機、王翼漢、吳克文等,皆已有論著,其他的鸞堂人物值得研究的仍多,尤其南部的鸞堂碰觸的學者較少,然而其中值得研究的人物可從鸞書再行整理,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六,客家地區的鸞堂 早期由於王世慶指出新竹地區因為鸞堂的戒鴉片煙運動,由此地向外傳布,引發後來研究者對客家地區鸞堂的注意。後來王見川撰有〈光復前臺灣客家地區 2021鸞堂初探〉,李世偉撰有〈苗栗客家地區鸞堂的調查研究〉,都值得參考。 ,七,鸞堂與儒家的關係 有關鸞堂與儒家之間的關係,李世偉的《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探討得極為透徹,他指出儒家可分為顯性儒家與隱性儒家,參與宗教勸化的即為隱 22性儒家透過宗教進行教化的表現。 七、結論—未來的展望 透過過去的研究回顧以及鸞書的特性,說明未來尚可發揮的研究空間。 臺灣的鸞書種類繁多,這些鸞書或許有部分輾轉抄錄,然而許多鸞書是因應社會環境的變動而有所反應。是以這些鸞書仍然有相當的研究價值。以筆者所瞭解,目前可透過鸞書再研究的項目仍有, 20 見王見川、李世偉著,《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頁293-320。 21 見見王見川、李世偉著,《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頁321-338。 22 此可參見李世偉,《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一書。 12 ,一,扶鸞團體的歷史,有關扶鸞團體仍有些未受注意的團體,如弘化院、玄門 真宗、白陽大道院等等,透過現行鸞書的徵集,大致可以瞭解這些扶鸞團 體的概況。 ,二,鸞書所透露出來的神明體系,臺灣的民間信仰體系相當複雜,新神明也透 過種種方式出現,鸞書以扶鸞方式呈現的神明及其體系,為瞭解一般人的 神明體系觀念的一個途徑。 ,三,鸞書因社會變化所出現的大量批判性著作,或許可以作為瞭解社會底層活 動及觀念的一個基礎,此如鸞書中嬰靈觀念的討論,對祭祀習俗的種種看 法等。 ,四,重要鸞堂人物的探討,從清代到戰後,鸞堂界有些重要的宗教人物值得探 究,除了過去筆者所研究的楊明機之外,前幾年過世的王翼漢、清末到日 治時代的林六善、楊福來等,透過善書的收集與整理,配合田野資料應該 仍可以有相當的成績顯現出來。 參考書目 一、專書 王志宇,《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宋光宇主持,《台灣現行善書之蒐集與分析》,計畫編號,NSC84-2411-H001-015 13 李世偉,《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台北,文津,1999 林永根,《鸞門暨台灣聖堂著作之善書經懺考》,台中,聖德雜誌社,1982,1985 再版 鄭志明,《台灣的鸞書》,板橋,正一善書出版社,1990 魏志仲,《台灣儒宗神教法門著造善書經懺史鑑》,台北,清正堂,1977 二、論文 王志宇,〈臺灣善書出版中心之研究--武廟明正堂鸞友雜誌社與善書出版〉,《台 灣史料研究》7,1996,,頁100-121 王見川,〈「臺灣民間信仰的研究與調查」--以史料、研究者為考察中心〉,《宜蘭 文獻雜誌》36,1998,,頁3-46 王見川編,〈光復,1945,前台灣鸞堂著作善書名錄〉,《民間宗教》1 ,1995,,頁173-194。 宋光宇,〈「地獄遊記」所顯示的當前社會問題〉,省府民政廳編,《民間 信仰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頁116-136。 宋光宇,〈從最近十幾年來的鸞作遊記式善書談中國民間信仰裡的價值 觀〉,收入氏著,《宗教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頁 263-289 宋光宇,〈清代台灣的善書與善堂〉,見漢學研究中心編《民間信仰與中國社會國 14 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編者,1993,頁75-93 宋光宇,〈清末和日據初期臺灣的鸞堂與善書〉,《臺灣文獻》49,1,1998,,頁 1-20 宋光宇,〈解讀台灣的第一本善書《覺悟選新》〉,見《史語所集刊》65:3 ,1994,,頁673-723 宋光宇,〈關於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新史學》5,4,1994,,頁163-199 宋健行,〈我國傳統啟蒙教材研究,,以台灣地區為觀察重心〉,花蓮師範學院民 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林原億,〈高雄文化院的扶鸞儀式研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文,2001 林漢章,〈清代台灣的善書事業〉,收入《台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 許玉河,〈澎湖鸞堂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陳碧苓,〈臺灣鸞書的死後世界觀,,以天堂遊記與地獄遊記為例〉,南華大學生 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蔡懋棠,〈臺灣現行的善書〉,《臺灣風物》29,3,1979,,頁21-93 蔡懋棠,〈台灣現行的善書,續,〉,《台灣風物》26,4,1976,,頁84-123。 蔡懋棠,〈台灣現行的善書,佛道等教勸善之書,〉,《台灣風物》26,4,1974,, 15 頁86-117。 鄭志明,〈評論鸞書天道奧義的形上理論〉,《台灣民間宗教論集》,頁 151~174。 鄭志明,〈聖賢真理鸞書的社會思想〉,收入《台灣的鸞書》,板橋,正一善書出 版社,1990 鄭志明,〈臺灣善書研究的現況與展望〉,《宗教哲學》2,4,1996,,頁155-176 鄭喜夫,〈清代台灣善書初探〉,《台灣文獻》33:3,1982,,頁7-36。 鄭喜夫,〈從善書見地談「白衣神咒」在台灣〉,《台灣文獻》32:3,1981,, 頁120-167。 鄭喜夫,〈關聖帝君善書在台灣〉,《台灣文獻》34:3,1983,,頁115-148。 16
/
本文档为【台湾鸾书的收集台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