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实施

2017-09-06 7页 doc 19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实施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实施 一、 分析班级情况 小班幼儿一般是指3—4岁周岁的幼儿。班级中有一部分幼儿是在幼儿园内或托儿所内过过集体生活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是从来没有过过集体生活的,是头一次将生活中心从家庭生活转移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样就存在着一个适应的阶段,因此尽快地让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地责任。新入园小朋友一般会存在三种现象: (一)、依恋亲人,不愿入园,情绪不稳,哭泣不止。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有的幼儿一接近幼儿园就会哭,有的抓住大人的手不放,有的在吃饭或是睡觉时哭泣不止,有的紧紧跟住第...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实施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实施 一、 班级情况 小班幼儿一般是指3—4岁周岁的幼儿。班级中有一部分幼儿是在幼儿园内或托儿所内过过集体生活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是从来没有过过集体生活的,是头一次将生活中心从家庭生活转移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样就存在着一个适应的阶段,因此尽快地让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地责任。新入园小朋友一般会存在三种现象: (一)、依恋亲人,不愿入园,情绪不稳,哭泣不止。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有的幼儿一接近幼儿园就会哭,有的抓住大人的手不放,有的在吃饭或是睡觉时哭泣不止,有的紧紧跟住第一位接待他的教师,这位教师一离开就哭。 (二)、任性专横、强占霸道。这是指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家任性惯了,入园后与小朋友抢玩具,独占玩具,稍不如意就会咬别人,撕打虽人。 (三)、行为散漫,不会学习,生活不习惯。比如说行为不守纪律,收好玩具后又会自说自话把玩具摊开来玩,自己的座位常常不知道在哪,自己的东西放在哪也不知道,大小便也不叫老师,常常拉在身上,有点稀里糊涂的。 综合分析,这里首先有环境的因素,进入幼儿园,他的生活中心要从家庭生活转移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而单独生活,而刚到幼儿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的活动领域扩大,有更多更新的学习任务,有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更高的要求,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遵守集体规则等等,这些都会使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觉得处处受限制,样样受约束,很不自由,难免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感到不适应,从而产生和家人分离的焦虑。其次是家庭因素,从家庭生活的空间来看,如果家庭空间具有开放性,比如老式房子,与周围的孩子经常有联系和交往,就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住在独门的单元房内,或楼层较高,则孩子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的机会相对减少,与外界接触减少,也会导致孩子的适应能力下降,见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就会哭,那么孩子入园后就易产生不适应的现象。而且家长过份地依恋孩子也容易使孩子哭闹。比如家长送孩子到园后并不立即将将孩子交给教师,而是抱在手中久久不放;有的家长虽然也将孩子交给教师,但往往中途多次窥探,孩子一旦发现,便会哭喊着跑出教室去找爸爸妈妈。在这里介绍给家长们一个方法,通常孩子和爸爸“分离”的成功率比较高,因此头几天送孩子的任务最好由爸爸来担任:而且家长离开幼儿园时 不管孩子哭得多凶,也不能“一步三回头”,让孩子看出你的犹豫不决,只会助长哭的行为。走,也要干净,以行动告诉幼儿,爸妈有工作要做,他需要学习,必须上幼儿园。而及且接孩子的时候也要准时或稍早些,免得孩子在幼儿被接走后产生孤独感。 二、介绍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相应的教育 从托班进入到小班,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 首先托班和小班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托班年龄段是以“养”为主,“教”为辅,也就是说家长也只要过多地关心自己的孩子在托儿所内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今天在幼儿园乖不乖,有没有打架等一些问题,而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到了幼小班,意味着您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我们的教育策略已经从托班的“养”为主,“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教”“养”并重——最后过渡到“教”为主,“养”为辅。因此如果家长仍然把重点局限于孩子是否吃饱穿暖的话,实际上是已经满足不了您孩子的需要了,所以要满足幼儿的需要,就要了解什么是孩子需要的,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才知道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我现在在这里向各位家长简单的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生理方面看,他的脑部结构已经基本成熟,现为睡眠时间减少,脑的机能也已经发展起来,因此三岁以后的幼儿学习儿歌只要唱几遍就记住了,并且不容易忘记。身体动作发展得也非常快,他的身高每年可增长8—10厘米,动作发展非常迅速,3—4岁的幼儿已掌握行走、跑、闪避、扔、停、拐弯、减速等大动作,而且也已经掌握了一些精细动作,比如能自己吃饭,会解扣子,会自己倒水等等许多事情,所以就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家长和老师就应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通过儿歌、、游戏等)激发和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的愿望。例:通过故事《小猪尿床》,使他们懂得睡觉前要小便,才不会尿在床上。通过儿歌“兄弟五个人,各有一扇门,要是走错门,就要笑死人”,培养幼儿自己扣钮扣。从心理方面来看,A、小班年龄的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所以家长会常常发现这种现象,比如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玩自己喜爱的玩具或游戏时,周围一旦出现什么新异的刺激,他马上就会分散注意,他的有意注意水平仍然很低,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B、他的记忆也是以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由于幼儿爱机械的背诵,所以不要以为他会背就是懂了。比如有的家长听孩子像唱歌似的背1、2、3----就以为他识数,常常会夸他“真聪明”“能从1数到100~”“来,数给XXX听~”孩子得意地数,客人廉价地夸,弄得孩子飘飘然,实际上连桌上有几碗菜都数不清。同样的道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会背多少多少首唐歌,一旦问到孩子“你念的是什么呀,”“这首唐诗是什么意思,”,又有几个孩子能够说得出来。所以大人要掌握孩 子的记忆特点,让孩子记的东西要尽量形象,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孩子会背。C、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喜欢想象,有时还要夸大想象,这时家长就要特别注意分清一个“想象”和“说谎”的界限,孩子会由于强烈的想象,而常常达到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地步,比如说他会很兴高采烈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谈论爸爸妈妈带他到XX动物园或植物园去玩,看到了大象、长颈鹿等等,其实他并没有去,这只是因为他想去而产生的一种想象而已,但这并不是有意在说谎。D、当幼儿在2岁—3岁时,孩子会产生与大人不合作的行为,比如用沉默、退缩、或身体的抗拒来拒绝成人的要求,并常用“我自己来”来拒绝成人的帮助,家长觉得“这孩子现在怎么变得有点不听话了”,这种抗拒常常在三、四岁时达到高峰,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第一反抗期”。针对这种情况,大人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适当地让他们学会自我服务的本领,比如让他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床睡觉,自己洗手绢,系鞋带等,还可以创设一些条件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浇花,喂小动物等。E、这年龄段幼儿还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打人、抓人、咬人)。攻击性行为是这个年龄幼儿的普遍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班中95%的幼儿都会有这些攻击性行为(不论是男孩、女孩、平时很乖的或者是很调皮的),只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年龄大小、力气大小)每个人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简单,也是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系,由于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索性用手代替,也就是说用动作代替,甚至于用牙齿代替,这样来的效果反而更快一些,因为嘴巴讲不清楚。所以明白了这个原因,如果孩子之间产生了这种现象,我希望家长能够谅解,因为既然这种攻击性行为是处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所特有的特点,所以在小班存在这种幼儿之间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老师也不是要推脱责任,作为老师一定要和小朋友耐心地讲道理,尽量减少这种攻击性行为,把这种行为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把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即“听”和“说”,其中学会“听”是最重要的,因为幼儿首先要会认真地“听”别人怎样说,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知道别人是怎样表达的,然后才会自己运用,自己去表达自己心里所想的,这就是“说”。在小班,对于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同样为了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希望家长在家中也经常让孩子练习说普通话,对幼儿进行一些听说能力的培养,给幼儿下达一些简单的指令让幼儿去做,这样都会对幼儿的听说能力有所帮助的。特别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幼儿3—4岁这一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词汇量迅速增多,家长会发现这 时候的孩子说话时会用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词汇,甚至会很惊讶,所以家长和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幼儿适合时机的教育,在平时生活当中多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语言,不要怕孩子一下接受不了,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孩子处于一个模仿期,分不清好坏,好听的话和不好的话(脏话)通通会吸收,如果家长不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话,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教育目标(分为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社会性与情感领域、认知领域、语言领域、艺术表现领域) (一) 健康领域 A、“引发体育活动兴趣”:在老师鼓励下,愿意参加各类活动 B、“卫生习惯”:记得天天带手帕,学习使用手帕。 C、“饮食习惯”:在成人提醒下,做到饭前洗手,会独立进餐,不将饭菜含在嘴里。 (二) 社会性与情感领域 A、“爱家乡、爱祖国”: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喜欢老师、亲人,了解父母的家务劳动,有爱父母的感情,能高兴地参加“六一”儿童节、新年等节日活动。 B、“品德行为习惯”:学会称呼自己接近的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说“早”“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 C、“友爱同伴,乐于合作与交往”:知道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不能独占玩具,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能与1—2同伴一起玩耍。 D、“勇敢、克服困难”:在生活中、玩耍中克服困难。 (三) 认知领域 A、“学习兴趣”:在老师吸引下,愿意观察,周围环境中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事物。 B、“能力发展”:学着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事物,感知其主要、明显的特征,能比较出同一种物体的明显差别(大小、颜色、长短),能根据物体的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给动物喂食,学习简单的种植。 (四) 语言领域 A、“听的习惯”:学听普通话,能在集体中听教师说话,有看图书、图片和听故事、儿歌的兴趣,喜欢跟着教师一起看看、听听、讲讲等。 B、“讲、表达”:学说普通话,愿意模仿老师的发音,爱跟教师念儿歌,学讲故事中简短的词句,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用简短词句表达自己的请求。 (五) 艺术表现领域 A、“感受”:喜欢各种儿童艺术作品(简单的音乐、美工、戏剧、故事等),从中产生愉 快的情绪体验。 B、“表现”:能用简单的动作表达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能大胆运用;圆、线条画出自己喜欢的物体,画大,画满,逐渐掌握用笔力度。 四、家园配合 步调一致 幼儿园和家长都有担负起教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同样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是需要家园共同巩固的,“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幼儿园会将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及实施手段通过“家长园地”展现在家长面前,也会将最科学最先进的科学育儿理念通过“家长园地”及时传达给家长。班级老师也会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与家长个别交谈或集体交谈(家长会)的方式,在了解幼儿在家情况的同时也将幼儿在园所的表现反映给家长,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园表现有所了解,使家长和老师能够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取得一定共识,共同商讨教育措施,从而达到家园同步实施教育的良好效果。作为家长也应该向教师询问及主动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并且及时将孩子在家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班级老师,共同研究教育对策,以达到家园同步实施教育的良好效果。
/
本文档为【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实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