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英语学习]诗歌的翻译

[英语学习]诗歌的翻译

2017-09-28 50页 doc 125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英语学习]诗歌的翻译[英语学习]诗歌的翻译 学习体会(诗歌的翻译) 来源:www.hjbbs.com | 时间:3年前 | 阅读 5011 次 [收藏] [划词已启用] 诗歌翻译的学习体会 在以往的诗歌翻译中(汉译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处理有两种手法:“异化”或“归化”,异化指的是以西方文化认同为原则;归化是指以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为归宿的原文再现的翻译原则。这两种情况的译文处处可见,为了保存源语(original language)中的本国情调,这时翻译就变得相当复杂,不同的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水平,都会做出大相径庭...
[英语学习]诗歌的翻译
[英语学习]诗歌的翻译 学习体会(诗歌的翻译) 来源:www.hjbbs.com | 时间:3年前 | 阅读 5011 次 [收藏] [划词已启用] 诗歌翻译的学习体会 在以往的诗歌翻译中(汉译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处理有两种手法:“异化”或“归化”,异化指的是以西方文化认同为原则;归化是指以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为归宿的原文再现的翻译原则。这两种情况的译文处处可见,为了保存源语(original language)中的本国情调,这时翻译就变得相当复杂,不同的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水平,都会做出大相径庭的处理。因为异化和归化是一对矛盾,一方面要求忠实于原文,一方面又要得到西方文化的认可或理解。由于当时人类社会的文化差异相当大。翻译后的移植痕迹非常明显。从今天的观点来看,有些译文是荒唐可笑的。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甚至属翻译中的精品。认真阅读几本不同的版本的古典小说的译本,你会感到有的译文能让外国读者了解到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而有些版本的译文却让读者感到故事就像发生在英语国家一样,这是由于译者已付出了巨大的创造力或想像力。下面引用古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几种不同译法作为依据,让我们共同欣赏翻译家们的精妙译法。 注:几种不同的译文是从网上下载的。我自己把他们反译为汉语。为了研究方便,我尽量直译。 [转帖]多种译法我把多种译法译出的诗反译为中文,直译而不意译,大家能悟到些什么,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1).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在寂静的夜里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我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我怀疑是地上白发苍苍的霜。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back my head. 当我向后头倾斜看明月, I yearn, while stooping, for my homeland more. 弯腰时更加渴望我的家乡。 ------------------------------------------------------- 2).A tranquil night平静的夜晚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在床上我看见一盏银灯,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想知道是否它搁浅于霜。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向上看发现月亮明亮,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鞠躬时我沉溺在思乡病里。 ------------------------------------------------------ 3).in the quiet night在安静的夜晚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在我的床脚下上一束如此明亮的闪光 ---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已经能有一次霜吗, lifting my head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举起头我发现它是月光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再次向后下沉,我突然想起家。 (tr. witter bynner) ------------------------------------------------------ -4). night thoughts夜晚想法 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我醒来,月光嬉戏我床,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像闪耀的白霜一样随着我徘徊的眼睛。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向上对于美好的月亮我举起了头,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然后向下放我 ---并且家的想法出现。 ( tr. herbert a. giles) ------------------------------------------------------- -5). on a quiet night在安静的夜晚 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couch, 我在我的睡椅之前看见月光, and wondered if it were not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并且想知道是否地上不是霜。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 我举起头并且朝着山头的月儿,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off home. 我低头想起我远方的家。 (tr. s. obata) ------------------------------------------------------- -6). 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月亮发亮照四方 seeing the moon before my couch so bright看见如此明亮的月亮在床前,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我认为白霜从夜晚下降来。 on her clear face i gaze with lifted eyes:我举起的眼睛注视她清楚的表面: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 然后隐藏年轻时甜美的记忆。 (tr. w.j.b. fletcher) --------------------------------------------------------- -7). night thoughts夜晚想法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在月光明亮的我床的前面。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想知道是否那可能在地板上是霜, 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我抬起头来看圆满耀眼的月亮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我垂下头来并且想起旧时的家。 (tr. amy lowell) ---------------------------------------------------------- -8). thoughts in a tranquil night静夜深思 athwart the bed 横跨床铺 i watch the moonbeams cast a trail我看月光投一痕迹 so bright, so cold, so frail, 如此明亮,如此冷,如此脆弱, that for a space it gleams闪光占有空间 like hoar-frost on the margin of my dreams. 在我的梦的边上那像白霜一样 i raise my head, - 我举起我的头 the splendid moon i see:, 壮观的月亮我看见: then droop my head, 然后下降我的头, and sink to dreams of thee -就下沉梦到你 my father land , of thee! - 你是我的祖国 (tr. l. cranmer-byng) ----------------------------------------------------------- 9). nostalgia怀乡病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 frost? 在我的卧室地板上白色的飞溅声。是霜吗,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 我把眼睛举向月亮,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我的眼睛再次在飞溅声白色,并且我的心渴望家。 朋友们悟到什么,我们不能说以上译文属严重错误。从来就不存在最好的译本,只能有更好的译本~“异化要求也必须忠实于原文,更多地保留语言文化的民族性。”这就是我提出应该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的原因。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将会运用得广泛起来。各国各民族都要借鉴他国文化来发展自己的文化,我们更应该重视中国式英语的合理运用,从而获得更高文明层次的升华~ , 《诗歌的翻译》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就一直对翻译的作品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并延续至今。尤其是翻译的诗作,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拒绝阅读,即使阅读也是翻翻而已,没留下什么印象就扔下。也因为如此,我曾被许多人批评过,他们建议我应该多阅读国外大师的诗歌作品,而不要总是阅读国内诗人,尤其是口语诗人的作品。我承认我一直都很虚心,别人的建议我多少都会听进去一点,尤其是自己也逐渐认可的意见。我开始试着阅读国外的诗歌作品。不过,直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对译诗保持着很强的怀疑态度。 每次阅读译诗,几乎每次都是尽兴而来,败兴而去。在阅读的过程中,无论在诗歌历史上有多高地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让我有一种节节败退的感觉, 难以接受。我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自己接受能力的一部分原因,但我想更多的是翻译的问题。我相信。许多译诗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原诗的味道,甚至会影响读者对某位诗人的看法。到目前为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译诗本子有三本:《破碎的主观铜像——外国后现代主义诗选》、《W"S"默温诗选》以及《美国当代诗选》。当然,这跟我的诗歌趣味有关。我还曾经多次兴致昂扬地阅读过惠特曼、金斯堡的诗歌,不过阅读诗作留下的印象却跟他们众所周知的风格非常不一致,所以可以说我根本没有从他们的诗歌文本里领略过他们的大师风采。这让我一直耿耿于怀。 郑敏先生80年代翻译的《美国当代诗选》中,收录了金斯堡的《美国》和《向日葵的圣歌》。我随意翻翻,却读起劲来了。郑敏先生翻译的《美国》很棒,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很符合金斯堡的风格。这个时候,我有意识地找出了文楚安先生翻译的《美国》,怀着某种心事重读文楚安先生的译作。很明显,文楚安先生翻译的《美国》语言明显罗嗦了些,还有许多部分让人感觉不到原作者的独特风格。在这之前,我就阅读过金斯堡的著名诗篇《嚎叫》的两个版本,相对文楚安先生的翻译,我更喜欢收录在《破碎的主观铜像》中的《嚎叫》,赵凡所译。我想这里,伊沙所说的会让大家释然,“我要说它(《金斯伯格诗选》)是在是被译得太差了,比漓江版的《卡第绪:母亲挽歌》要差;比以前散译在杂志上的那些要差。我决不是在怀疑它的译者文楚安先生的资历和外语水平,但我要说诗歌的翻译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诗歌的翻译一定要是一个真正懂诗的人,是来自诗歌语言内部的懂,而不是文化意义上专家式的了解。”也就是说诗歌的翻译是不是由懂诗的诗人来翻译,是非常关键的。 在阅读《美国当代诗选》的过程中,又让我想起了《破碎的主观铜像》。收录在后者里面的罗伯特"布莱的《数骨头细小的尸体》曾让我一度着迷,赵毅衡先生所译。 《数骨头细小的尸体》 让我再数一遍尸体。 只要我们能把尸体缩小 缩到头颅那么小, 头颅能让月光下整个平原变白 只要我们能把尸体缩小, 或许我们能够 把一年的斩获放上书桌~ 只要我们能把尸体缩小, 我们就能够 把尸体塞进戒指,留作永久纪念。 当然,它有着些许的遗憾。就是“只要我们能把尸体缩小/或许我们能够/把一年的斩获放上书桌~”没有单独成节,不过这些对我来说已经微不足道了。而郑敏先生翻译的版本,却让人感到很浓的中国新诗前期诗歌气息。 《数着小骨头尸体》 让我们将这些尸体再数一遍。 要是我们能将尸体缩小, 头骨的号码变小, 我们能让月光下的平原成为白骨一片~ 只要我们能将尸体缩小, 我们或者能 在一张桌面上展开一年的杀戮~ 只要我们能将尸体缩小, 我们就能 将一具尸体镶入指环,永久的纪念~ 其实郑敏先生翻译的版本也非常不错,只不过是我个人相对来说,更喜欢 后者而已。这就涉及到个人的欣赏趣味问题了。 谈谈诗歌与诗歌的翻译(三) 作者:韩家华 阅读:278 时间:2006-3-14 无论哪种诗体,文言或口语体,内容艰涩或明朗,都需要诗人经过对语言的精炼,意象的塑造,才能生为诗。常说“功夫在诗外”,但我认为这是指语言大师们而言的,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诗体语言方面多下点功夫是很有必要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从这里我们可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千世界如此广阔无边,诗情画意要发掘于实现的社会人生,但一首好诗总是有其超现实的思想深度,那独特的表现手法在繁复多变的风格中也有自己的特色。所有的这一切,只有自己在实践中才可以感悟到,不下水的人怎能学会游泳呢, 白话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时也不讲究押韵,但这种真水无香的还朴归真境界却是最难学的,它必经过“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个学禅的过程。成诗后与那此标语口号式的诗不可同日而语,下面引用一首诗: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跏蹰, 我跏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这是老一辈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新中国的向往,他能在寒冬里看到春天的来临,在夜色无边中见到东方的曙光,如今我们生活在新世纪里,可以说是沐浴于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中,愿我们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诗吧。诗人与“写诗的人”的有区别人,正如文学家与“写手”之间的差别一样。诗人总是以宁境的心境关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即使是生活在黑暗中,也会用黑色的眼睛去追求光明的。诗人们常常寻求矛盾,制造冲突,也有心营建那些出奇的爆炸性的意象,甚至有时也比得“自杀性爆炸事件”,诗人爱人类,但他们常常是孤寂的,他们的天性常使自己与现实社会对抗。 再看看一些古典诗歌吧:(引用《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写的诗)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看到诗中典雅浑厚、对仗工整、字斟句酌的真功夫。每个汉字, 都在诗中找到了自己的琼楼玉宇,但不显得“高处不胜寒”。如果我们用白话把这首诗翻译成自由诗的话,也会有另一种情调风味的: 著名的大园观建在哪里, 仙境与红尘看起来远离。 借来了天地间钟灵毓秀, 增加此景色物华的生气。 芳草与金谷美酒合香味, 鲜花娇艳玉堂美人一起。 有皇妃恩宠是何等荣幸, 香车宫中进出此乐何及, 当我们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诗中意境时,不可避免地大伤原来的风味。如果想翻译成英语的话,难度就更大了,所以才有“千人千译”的说法。当个批评家是比较省事的,因为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你的翻译批得体无完肤。“不识卢山真面止,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了,学习写诗是愉快的,其乐趣不在于目标的达到,而是在于奋斗的过程中 谈谈诗歌与诗歌的翻译(四) 作者:韩家华 阅读:357 时间:2006-3-14 前文简述了一下古诗与白话诗的异同点,无论是哪种诗体,我们在欣赏过程中都有注意到要善于捕捉诗中的信息,有时还得想方设法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诗的主题往往与细节内容也是辩证的,互动式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也是作者为了使其内 含更加鲜明,但有时也可从诗中的字句中发现作者的双关语,这些双关也不是孤立的。细节与主题一起将诗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作者还会把主题定为“无题”,或许是为了避免自己的诗“锋芒毕露”吧,但我们如果把握了那些光怪陆离的细节,透过现象找主旨也并不难了。从中我们就可看出诗人的观点与态度了,这是很有趣的。试分试一例: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反映了诗圣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情操。也道出了在“安史之乱”年间,春城的破败景象,从而在虚实交融中流露出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充溢别恨中好感人。 先译为白话诗: 我的国家沦陷,但国土依然在, 春城的树木花草荒芜也还明媚。 感悟这战乱的年代,花儿也流泪, 那些离别的鸟儿也惊慌得可爱。 战争的烟火持续了三个多月, 家乡的音讯在盼望中万金难买。 无聊中搔弄白首,那头发更加稀疏, 分明懂得在衰老中已不胜簪戴。 试译英语如下: My state has fallen but the land endures, Spring trees and weed in town flourish. Pondering over the times--- flowers tear, Dreading getting part--- birds startle soul finish. Turmoil of war smoke continued three months, A letter from home is better than gold worth. Scratching my white locks gets them thinner, I know they could hardly hold a pin on the corner. 在翻译学习中,透彻理解原文是前提与基础。否则,译文表达的再好也是无意义的。但我们在翻译是也可以在作者的意境中有所创新,这与“信达雅”的并不矛盾。我想在文学作品中是应该这样翻译的。只有坚持不断地实践,总可以在分析难点时逐步把握规律的。在学习中,我总是把自己不会译的东西用自己会用的句型代替,时间长了,或许会有所进步吧, 谈谈诗歌与诗歌的翻译(五) 作者:韩家华 阅读:395 时间:2006-3-14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喜欢诗歌翻译》,也引起一些朋友争论说:“诗歌 是根本不能翻译的。”但我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娱乐,所以还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只不过是玩玩而已。最近有人甚至反对把古诗用汉语白话翻译出来,他们认为用白话表达,把原诗变味了,或许是认为这是对诗人的不敬。至于这点,我不想做过多的辩解,我只知道在中学学习语文时,老师也叫学生们把古诗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可看出学生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如何,难道作为一个学生,这不是很有益的练习吗,在翻译诗歌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把原诗“脱胎换骨”,有伤大雅,但有时也可能“点石成金”,从而发现诗中的新的意境。这对提高自己的修养是有好处的,“把流当作源”,也可把古人的品格当作今人的楷模。 我看到过专家学者们也把古诗译为白话诗,并且译得相当好。现引用一首如下: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笑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沿浣沙。 容貌倾城倾国的西施葬身于浪花之中,看到吴国的宫殿平白地生起一段想念。 不要嘲笑东村那位学捧心而颦的丑女,她活到了头发白了还能在溪边洗纱线。 翻译是人类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是多民族的国家,就汉语而言,不同的方言之间都千差万别,有时为了便于互相沟通交流,以不同的文字转换一下也是为了更好地借鉴。所以说,正如先进的思想或科学技术能飞越国界一样,中华古国文化也应该飞越国界的,唯有翻译才是充当这种飞翔的翅膀。翻译可以促进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上,我们可看到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为了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可以说时代在召唤翻译,但在这方面依然是任重而道远,让有更多的朋友能对这种工作感兴趣,促使中西文化的珠联璧合时代早日来临。 同样,西方国家的古典诗歌也值得翻译,翻译界的先辈们曾为这也作过努力。据 说《圣经》曾由希伯莱文译为希腊文,后来才译为英语,而汉语的《圣经》版本是由英语再翻译过来的。这些翻译活动对宗教的推广和英语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说,介绍外国文学与对外介绍中国的国学是同样急迫的。曾经有专家们说:“中国的作品之所以尚未被诺贝尔奖承认,原因之一就是作品的翻译质量总是不高。因为优秀的文本是外国作品入选的最重要因素。”好了,下而引用一首英语汉译的《十四行诗》作为结束。 颂诗(华兹华斯)金发燊译 弥尔顿,此时此刻你应该活着: 英国需要你:它是一潭停滞 不流的死水:神坛、刀剑和笔杆子, 家庭,这厅堂、亭园壮丽的产业, 都已经丧失了昔日英国人内心 幸福的禀赋。我们为人都自私: 啊~请你再回来,给我们激励; 给我们自由、力量、礼数和道德。 你的灵魂像星宿,高瞻远瞩: 你的呼唤像海涛,汹涌澎湃; 你纯洁如清澈的太空,宏伟而自在, 所以你旅行在人生一般的道路上, 虔诚敬神;但是呀,你的心曲 连最卑下的责任都一起拿来歌唱。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 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 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 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 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 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 [汉译英] 磕头(kowtow),荔枝(litchi); [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 sofa(沙发),logic(逻辑) 2(直译: paper tiger(纸老虎), lose face(丢脸), 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 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 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 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 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 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 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 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 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等。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 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 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 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 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 “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 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 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 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 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 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 communism, democracy,和proletariat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 “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 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 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 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 而已。 忘了是哪位大师讲过,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信,达,雅”。就是翻译不但要准确,通顺还要优美,一段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外一种语言,可能从形式上,语序上,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比如,原文中陈述的事实,表达的情绪,意境。要想把这些东西都在译文中保留下来,需要译者对原文进行反复的,准确地,深刻地理解。很多时候,原文中可能引用了一些本民族文化中流传久远的传说,典故,成语,谚语……也可能使用一些现代生活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流行语言……这就要求译者对对方的文化,传统,社会状况,生活习惯等等有着较为广泛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这些东西也许在我们的文化中也有,有些就不一定。那么译文中是应该转述原始的事实,并加以解释还是应该套用本文化中相似的例子予以说明,这都是值得注意和商榷的。 查阅英文字典时,我们会发现很多词语都有多种解释,各种含义之间也许是互补的关系,有时加以引申,有时,几种含义互不相关……有的时候,我们在翻译英文文章时,发现字典中对我们所遇到的生词的解释怎么也无法套用到译文中,这就需要我们对单词或者句子在原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加以深刻的理解,然后用我们的语言来加以阐述,可能用词 与原文已经相去甚远,可是,这也许是我们不得不作出的妥协…… 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之上,一个译者本身也应该有着对于本国语言很强的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地把自己所理解或者感受到的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准确的传达给读者。除此之外,象诗歌,赋格这样比较特殊的文体,包括歌词,还要考虑字数,押韵等等问题,翻译起来,难度可能就更大,对于译者的文学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己之见,欢迎拍砖。 揪错 ? 评论 1 ? 举报 提问 者对 答案 的评 价: 其他回答 回答:三月天 从汉英比较的角度谈中译英,其实比较的仍然是英文译本。只是因为 级别:新手 是中国人写的英文,受各种因素影响,写出的对应的英文译本通常反 2005年6月25日 映了中国式思维,注意是思维,当然有许多人会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英语。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会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所以比较英汉语言就要从比较英汉思维方式入手。 汉语的各种特点,比如善用短语,偏好实义名词或有生命的事物做主语,或者说不喜欢用被动句等等特点多多少少会在国人写的英文中表现出来。当然从语法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英文也不算错,只是英美人不会这么说而已。他们或者改成被动说法,或者改成否定句式,或者选用抽象名词做主语等等。 当然,此外还有篇章结构问题,替代和省略问题,衔接和连贯问题等等。所有这些的了解当然要从英语阅读开始入手,但是在读之前要先有意识的带着“火眼金睛”去分辨,这样在真正用英文写作或者汉译英时心里才有底。 对没有太多汉译英经验的学习者来说,先采用英汉对照版本,注意不是汉英对照,的阅读材料,细细比较两种语言的差异,会有事半功倍之疗效。这时候再看看关于汉译英的一些书籍,就一通百通了。记着,每一个编写汉译英的作者在写书时就已经累积了相当的相关经验。初学者没有和他们叫板的底气和资本,只能毕恭毕敬奉若神明,即便觉得有不妥或者牵强之处也不敢指出。采用上述回译的方法,至少能让 你心里先有个谱,给自己打打叫板的底气。 我一直羡慕和佩服搞翻译的人,特别是翻译文学作品的人。都知道仅 仅通过阅读,读者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不喜欢的章节可以跳过。但 是搞翻译的人却没有这样的自由,他们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化身为 作者本人,亲身感受着作者在写书过程中所有的喜怒哀乐,书译完, 人也身心疲惫,恍若脱胎换骨般。无怪乎,杨必在译完《名利场》后 身体就完全垮了。《名利场》译文之经典,恐再难有更好版本。 我们作为中译外的初学者,特别是对于英语来说,实在是占了极大的 便宜~杨绛就说过,按理她应该搞英语方面的翻译,因为这才是她的 专业,但是当她环顾四周时,发现早已无她可研究之对象了~能想到 的研究领域都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无奈,选择西班牙文的翻译倒还 是个新领域。 承然,对搞研究的人而言,是无奈之举,但是对于中译英初学者而言, 真真正正是拣到便宜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了!利用现成英汉对照材 料学习汉译英~ 看过一些名家的学习经验,一些人提到当年是先将英文翻译成中文, 过一段时间完全忘却了英文后再将对应的中文译本会翻成英文,然后 比较自己的英文和别人写的有什么不同,借此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当年国人学习英语之热情绝没有当今之盛,自己先动手译,再比较想 来是无奈之举,今天咱们就吧前一个环节省了,偷偷懒吧。再偷懒点, 就是只要心中大致搭建心目中英文句子的构架就好了,然后在看人家 是怎么选择主语,怎么连接各种分句,又是怎么省略替代等等。即, 先从宏观方面掌握再到微观嘛。当然到了一定阶段,还是必须要自己 动手译译的。即,先从宏观方面掌握再到微观嘛。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解读英语翻译的技巧 译海碎浪(长句拆译的应用Division) 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存在有不少差异。英语中的长句常常要译成汉语的几个短的句子。不仅仅限于句子的译法。甚至连英语中的简单句、短语词组,甚至一个单词都根据语境都可以用汉语的句子来表达。这是由于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不同,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有时也大不相同,下面举一些翻译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 Illogically, she should have expected some kind of miracle solution. ,、 Not having been discovered, many laws of nature actually exist in nature. ,、 His residence in a small town limited his knowledge of the outside world. ,、 A movie of my leaving that frightening place would like a shell leaving a rifle. ,、 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resulted in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 ,、 The secret letter had been all of time just out of reach. ,、 That question is too hard for me to answer. ,、 Eventually, more as a last hope than with any confidence in a result, a subcommittee was formed to try to reconci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 The stories with their unexpected endings are built around interesting situations, rather than around analysis of character. 参考译文: ,、 她竟希望会有某种奇迹般的解决办法,这是不合情理的事。(副词分译) ,、 虽然自然界的许多规律尚未发现,但他们确实存在于自然界中。(分词短语的分译) ,、 他住在一个小镇里,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简单句拆译) ,、 要是拍成电影的话,我逃离那个可怕去处的样子一定像是一颗出膛的子弹一样。(同 上) ,、 他没有遵守安全规则,结果造成机器故障。(名词短语的分译) ,、 密信一直就在那儿,可就是没有人能够得手。(介词短语的分译) ,、 那个问题太难了,我回答不了。(不定式的分译) ,、 最后,为了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成立了一个小组,这是最后一点希望了,其实大家 对其结果并无真正的信心。(简单句的分译) ,、 他摇了摇头,眼睛睁得溜圆,接着又眯成了一条线,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介词 短语的分译) ,,、 小说是围绕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展开的,因此故事的结局往往出人意外。(简单句的 分译) 结束语: 认真分析以上句子的译文,再仔细对照英语原文,我们可能会得出分译的原因: 对同一件事物,英语常常先议论后叙述,或先表明态度,后摆明情况。而汉语表达方式往往 相反。英语的定语可以后置(汉语不能)。英语状语的使用也更灵活。 英译汉题是一小段英语原文,要求译成正确、通顺的汉语。这项试题的目的是检查考生对英语书面材料的确切理解能力,这样就跟阅读理解题的要求很不一样:后者只要求考生通过浏览把握全文的意思,对某些无关宏旨的词语可以只有粗略的理解甚至忽略不顾;前者则要求考生对原文的理解及准确有完整,翻译时不能有错漏。 ? 本题的要求是正确、通顺,但最基本的影视“正确”,切不可只根据自己熟悉的几个词靠臆想拼凑意思,这样做是很不可靠的。 ? 怎样着手翻译句子呢,不要拿到题目就从第一个词译起。须知英语的句式(尤其是长句)往往同汉语很不一样,逐字翻译有可能谁也看不懂。正确的做法是先弄清句子的结构,然后结合上下文重新安排汉语的表达顺序。前面已说过,英语有五个基本句型,它们是构成英语句子的基础,再长再复杂的句子也是由这五个基本句型(或它们的变体)按一定的规则构建而成的。还要明白,这些基本句型的公式只表示了句子的主要成分,而实际的句子大都还带有一些修饰语,如定语和状语等。这些修饰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句子(如果是句子,又离不开基本句型)。 ?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开始理解句子的意思了。对于较长、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我们先要把它分割成一个个的意群(可以是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动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或各种从句等),然后确定意群和意群间的联系,这样句子的意思就可以明白了。这里我们还应记住两点:的意,英语的每个成分,直至每个词,在句中都有它应有的位置,没有游离于句子之外,找不到它的用途的;其次,某个单词如果属于某个意群,不能随意把它移到别的意群里去翻译。 ? 我们可以从《样题》(一)的英译汉部分找一个句子为例,看具体应该怎样做。该题原文第二句是: ? Farm experts know that it has taken hundreds of years of breeding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orn to get the kinds we have today. 理解之初,我们可以从头看起。首先是Farm experts know,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看起来是句子的主句;that it has taken hundreds of years,从连词that来看,它是名词从句;是主句中谓语动词know的宾语;of breeding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orn为介词短语,是hundreds of years 的定语;to get the kinds是不定式短语,从前面的that it has taken……来看,这个不定式短语才是该句子的真正主语,it只是形式主语;最后的we have today又是一个句子,它只能是定语从句,用来修饰the kinds。到这里,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剩下的便是如何将它整理成文字了。 ? 理解和翻译并不是一回事,几个人的理解相同,翻译成的文字风格可以不同的。作为考试解题,建议可以直译的就直译,只要把词序调整一下,保证通顺,不致引起误解就好。如果不能直译,可凭借各种翻译技巧,在不偏离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对句子的结构作一些变动。 一、误译、漏译:望文生义还是随心所欲, 众所周知,翻译中的失误在所难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遗漏则不然,或因译者疏忽, 无意间漏掉该译而没译的 内容,或因译者偷懒,随意大刀阔斧地砍掉难啃的“骨头”。无论误译还是漏泽,均会大 大影响译文的质量,试析 下面这些译文。 1. One way to cut through the murk is to look beyond the individual technologies and policies to the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m. Once we do, we find that certain proposals are designed to maintain or extend the Second Wave energy base as we have known it; while others rest on new principles. The result is a radical clarification of the entire energy issue. A1:澄清混乱的一个方法是,找出各种技术问题和政策背后的原则。我们就会发现,某些建议正如我们所知,是用以 维持或者延长第二次浪潮的,而另外一些建议则是以新的原则为出发点的。 A2:从混乱中解脱出来的一个办法是,找出构成各种技术总是和政策的基础。一旦这样做了,我们就会发现,某些 建议正如我们所知,是用以维持或者延长第二次浪潮能源基础的,而另外的一些建议则是基于新的原则之上的。 分析:“cut through the murk”A1、A2分别译为“澄清混乱”和“从混乱中解脱出来”,其实作者是用隐喻 (metaphor)的手法暗示能源前景之暗淡。对于“look beyond|”理解,A1望文生义,将beyond译为“背后”, A2则干脆抛开原文,自作主张地译为“找出的基础”,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不定式表语可简化为这样的 一种结构:look beyond something to something,即“透过某物而看到另一物”。此外,A1、A2都漏译了本段 末句。 拟译:冲破黑暗的一条出路是,透过各类具体的技术和政策而看到支撑它们的根本原则。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 就会发现,某些建议正如我们所知,是用以维持或延长第二次浪潮能源基础的,而另一些建议则基于新的原则。其 结果是整个能源问题的明朗化。 2. The Second wave energy base, we saw earlier was premised on non-renewability; it drew from highly concentrated, exhaustible deposits, it relied on expensive, heavily centralized techno- -logies, and it was nondiver-sified, resting on a relatively few sources and methods. A1:第二次浪潮的能源基础,是以非再生为前提的。它来自高度集中,日益枯竭的矿藏中获得能源。它依靠昂贵而 非常集中的技术,而且也不能转化,相对来说,只依靠少数资源和措施。 A2:第二次浪潮的能源基础,如前所述,是以非再生为前提的。它从高度集中,日益枯竭的矿藏中获得能源。它依 靠昂贵而非常集中的技术,而且也不能转化,相对来说,只有靠少数资源和措施。 分析:大家知道,第二次浪潮的能源基础所依赖的正是大量的自然资源,两处译文何故都成了“依靠少数资源”呢, 显然,译者将source(根源、来源)误作resource(资源),这样一来,就铸成了常识性的错误,将“来源地”译 成了“资源”。 拟译:如前所述,第二次浪潮的能源基础是以非再生发展前提的。它从高度集中、并非取之不尽的矿藏中获得能源。 它依靠昂贵而密集的技术,而且方式单调。仅仅依靠较少的来源地和为数不多的手段。 3. And the basic question becomes not whether oil should sell at forty dollars per barrel or whether a nuclear reactor should rise at Seabrook or Crohnde. The larger question is whether any energy base designed for industrial society and premised on these Second Wave principles can survive. A1:因而根本总是也就不再是石油是否应每桶售价四十美元,或者核反应堆应该在哪里修建。更大的问题是,任何 为工业社会设计的,并以第二次浪潮原则为前提的能源基础,是否能够得到拯救, A2、因而根本问题也就不再是石油是否应每桶售价四十美元,或者核反应堆是否应该在西布鲁克修建,还是应在哥 享[sic]德修建。更大的问题是,任何为工业社会设计的,并以第二次浪潮原则为前提的能源基础,是否能够继续 存在下去。 分析:A1、显然图省事,漏译了两个地名,结果使译文读起来不知所去。此外,“survive”(存活)被误译为“ 拯救”,更令人莫名其妙。A2纠正了上述两处误漏,不过尚有改进的余地。译文不妨作一点“增益”:(美国的) 西布鲁克,(苏联的)哥享德;或加脚注说明。这样,既忠实于原文,又不致使读者摸不着头脑。 4. Whether the end comes in some climactic gurgle or more likely ,in a succession of dizzyingly destabilizing shortages ,temporary sluts ,and deeper shortages ,the oil epoch is ending. A1、最后一滴石油是否会在某种高潮下嘎然而止,或者还可能的是在一系列的令人头昏目眩的匮乏的摇摆之中,暂 时的过剩,而后又是更严重的不足,但不管怎样,石油时代正在逐渐地结束。 A2、最后一滴石油是否会在某种高潮下嘎然而止,或者更可能的是在一系列的令人头昏目眩的匮乏的摇摆之中,暂 时的过剩,而后又是更严重的不足,但不管怎样,石油时代正在逐渐地结束。 分析:A1显然连主谓结构也没弄清,译文自然就衡里糊涂了。 A2生硬拗口,文句不通,实在难以恭维。 拟译:石油时代是以汩汩而来的洪流而结束,或更可能的情况是,以接连不断、令人不安的波动而告终--暂时的 过剩,随后更加匮乏--无论如何,石油时代即将宣告结束。 5. Further evidence, if needed, that the petroholic era screeching to a halt. A1、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进一步证明,石油时代正在走向停滞。 A2、如果需要的话,这可以进一步证明,大量对石油进行滥采滥用的时代正在飞速地走向停滞。 分析:“petroholic”是一缩合词(blend),乃petroleum与alcoholic的缩合形式。Screech to a halt 按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的解释,是再清楚不过了:“stop very suddenly as if making this noise”(screeching). 拟译:如有必要,还可以进一步证明,狂采滥用石油的时代就要嘎然而止。 6. None of this means that we are going to be thrown back into the middle ages ,or that further economic advance is impossible ,But it surely means that we have reached the end of one line of development and must now start another .It means that the Second Wave energy base is unsus- -tainable. A1:列举这些,并不意味着要我们退回到中世纪去,或者认为经济不可能进一步发展了。但确实意味着我们已经到 了一条直线发展的尽头,现在必须开始沿着一条新路发展了。它意味着第二次浪潮的能源基础,寿命不长了。 分析:译文显然对line 一词望文生义,并将unsustainable随心所欲地加以处理。其实,随手翻阅一下词典也不难 发现:“a line of development”可译作“一条发展路子”,“unsustainable”则是“不能支撑下去”之意。 7. Today we are once more at the edge of a historic technological leap,and the new system of production now emerging will require a radical restructuring of the entire energy business -- -even if OPEC were to fold A1:今天我们又一次处于一个历史性的技术飞跃发展时期的边缘,新涌现出来的生产体系,要求加速建整个能源结 构,即使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准备卷起帐蓬悄悄地溜走。 分析:稍有点语法常识也可以看出,由even if 引起的末句在该段作让步状语讲,即使石油输出国组织准备卷起来 帐蓬悄悄溜走,新涌现出来的生产体系也要求加速改进整个能源结构。A1也未免太离谱了。 8. And because they are entrenched in the oil companies, utilities, nuclear commissions, mining corporations, and their associated trade unions, the Second Wave forces seem unassailably in charge. A1:因为他们和石油公司,用户,核委员会,矿产公司以及与此有关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二次浪潮的势力, 不容置疑地要起来维护。 分析:文中的they指的是第二次浪潮能源基础的既得到利益者。谁维护谁:何来维护之意,细察之,原来是对charge 一词的误译。除开“主管”、“指控”等意之外,它亦可作“猛攻,冲锋”等意。事实上作者在此的用意是十分明确 无误的:因为上述各方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第二次浪潮的势力似乎是坚不可破的。” 9. Worse yet, the Third Wave advocates are publicly confused with a vocal fringe of what might best be termed First Wave forces ----people who call not for an advance to a new, more intell- -igent, sustainable ,and scientifically based energy system, but for a reversion to the preindustrial past. A1:糟糕的是在第三次浪潮的拥护者中,有一些只好称为第一次浪潮的势力,被一群略知皮毛的人的宣传弄得头昏 脑胀。这些人不喜欢先进的、新的、更合理的、持久的科学能源体系,却愿意倒退到工业时代以前去。 分析:本段译文的失误在于没能把握住句子的结构confuse sb. with sb. (把•••与•••混淆)。文中只不过 换成了一个被动结构罢了,实在无“头昏脑胀”之意。 拟译:更糟的是,第三次浪潮的拥护者们被公开地混同于一批畅言无忌的偏激分子。这批人或许最好称作第一次浪 潮的势力--他们不赞成进入一种更明智、更持久、更科学的能源体系时代,却愿倒退到工业革命以前的年代。 二、何以词不达意, 译文词不达意,究其根源,恐怕主要有两点:一是中文功底欠佳,领会了的东西无法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再就是译者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的特点,生搬硬套,译出一些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句子。 10. In the earsplitting clamor over the energy crisis that has since followed, so many plans, proposals, arguments, and counterarguments have been hurled at u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sensible choices. A1:从此,能源危机的呼声,甚嚣尘上,震耳欲聋。各种计划、建议、争论和意见,纷纷向我们袭来,令人难以做出 清醒的选择。 A2:从此,能源危机的呼声,甚嚣尘上,震耳欲聋,各种计划、建议、争论和意见,纷纷向我们袭来,使人难以作 出合理的选择。 分析:无论A1还是A2均褒贬不开,平空添了一个“甚嚣尘上”,显然有悖于原文精神。 拟译:自那以后,能源危机呼声骤起,震耳欲聋。各种计划、建议、争论和反驳纷至沓来,令人难以作出明智的选择。 11. Statistics vary. Disputes rage over how long the world has before the ultimate crunch. A1:统计数字在不断变化。石油在彻底告馨之前,世界到底还能维持多久,这一类争执异常激烈。 分析:明眼人不难一眼看出译文的破绽。Vary是“在变”还是“不同”,是“世界能维持多久”还是“石油能维持多 久”,争执和议论究竟随什么而起, 拟译:统计数据各不相同。全球的石油资源最终能够维持到何时,各种观点相持不下,争执异常激烈。 12. ---For today’s world it is price, not physical supply, that has the most immediate and sign- -0ificant. And here, if anything, the facts’ point even more strongly to the same conclusion. A1:---因为当今的世界是价格,而不是物质资源具有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即使还存在其他因素, 事实将更强烈地使人得出同样的结论。 A2:---因为当今的世界是价格,而不是物质资源具有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影响。在价格这个问题上,如果有区别的话, 事实将更强烈地使人得出同样的结论。 分析:A2纠正了A1对if anything的误笔,不过:“强烈地使某人做某事”,显然不是一句通顺的汉语句子。而point to 在该句中应为“表明”或“暗示”之意。因此,本段末句不妨译作: 在这一问题上要说稍有区别的话,事实将更清楚地表明同样的结论罢了。 13. Fast breeder reactors are in a calss by themselves. A1:快速反应堆是有自己属性的。 分析:世界上哪样东西没有自身的属性,通顺的译文应是:快速增殖反应堆独具一格。 14. With a longer time horizon we are exploring super-conductivity and-even beyond the fringes of “respectable” science-Tesal waves as ways of beaming energy with minimal loss. A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在探索超级导体,甚至特斯拉波束,这种“值得敬重的”属于科学边缘的损耗最 小的导能方法。 A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探索超级导体,甚至特斯拉波束这是一种超越“尊敬的”科学的边缘损耗最小的 导能方法。 分析:本句较棘手的是一个正在进行时态和“respectable”一词的处理。其实,根据上下文,我们不难辩出这一时 态在此表达的是一个在最近按计划或安排要做的事。何谓“respectable” science ?汉语有“尊重科学”的提法, 可“值得尊重的科学”,“尊敬的科学”却委实罕见。我们不妨根据上下文去揣摸作者的本意:打破科学的尊严。 按作者之意,特斯拉波束比超导现象更为神秘,是现代科学所不能解释的。 拟译:眼光放长一点,我们还将探索超导的奥秘,甚至打破科学戒律,研制特斯拉波束,用这些损耗最小的方法导能。 15. Second Wave propagandists regularly picture them as naïve, unconcerned with dollar realities, and bedazzled by blue-sky technology. A1:第二次浪潮的宣传者把他们描写成天真的,不关心美元现实情况的,被一些价值极微的技术冲昏头脑的人。 A2:第二次浪潮的宣传者把他们描写成天真的,不关心美元现实情况的,被一些冷门技术冲昏脑的人。 分析:原文中的them指的是第三次浪潮的支持者。且不说“不关心美元现实情况”作何解释,单是“人”前面那 一长串定语也足以使读者望而却步。 拟译:第二次浪潮的鼓吹者通常把他们描述成一群天真的家伙,说他们不在科美元现钞,却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技术着了迷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译者 当前,外国文化输入中国尤以图书为甚。但翻译水准却每况愈下。以文学作品为例,休说鬼斧神工的“化境”之笔,甚至文通字顺都有距离。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也屡见不鲜。例如竟有人将吾国土生土长的孟子和孙子从英文Mencius和Sun Tzu译为“孟修斯”和“桑?祖”,成了莫名其妙的虚拟人物。还有人将波伏瓦的名著《第二性》弄成哗众取宠的“《第二性生 “美国中部”自鸣得意地译成“中美洲”。如此这般,难怪去年的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活》”,把 中,文学翻译奖五个名额只评出了两部,“想再找出三部,可是质量太差”。 读这些翻译作品,给人的感觉似乎不是读文学,而是读文字,不是读作品,而是读商品。这样,承载着外国文化密码的书籍显然常常被我们误读。究其原因,诸多翻译者还不知道翻译到底是什么, 关于翻译有种种比喻,在我看来,翻译应该像间谍。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对我说,人的存在像一座二层楼。一楼是客厅餐厅,二楼是卧室书房,一般人的活动范围到此为止。不过,一楼下面还有地下室,一般人很难进去。那个地下室就是每个人的灵魂,没有灯,一团漆黑,自己在那里鼓鼓捣捣,之后关好门,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 既然人家费好大劲进入灵魂的地下室摸黑,那么如果译者只在明亮舒适的一楼客厅跷着二郎腿悠然自得地喝茶,译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客厅式的而不是地下室式的。若想译得好些,就必须当间谍,尾随其后钻进黑乎乎的地下室,并让眼睛尽快习惯黑暗,看他看什么、摸什么、鼓捣什么。最重要是猎取他的灵魂信息,随他一起潜入灵魂深处,迅速捕捉其灵魂哪怕稍纵即逝微乎其微的闪烁和震颤。一句话,就是把他的魂儿偷出来~ 世上有军事间谍,有经济间谍,要破译外国文化密码,就需要让各类翻译当灵魂间谍,目的是为了灵魂的对接、灵魂的交流。不讳地说,当下的中国翻译界,就有不少人当不好这个间谍。否则,译者偷来的不是原作的灵魂,而只是其皮毛。 究其原因,可大致概括成以下四点。一是老一辈翻译家因为年龄关系退出了,中年一代因历史原因溃不成军,年轻一代、尤其外语出身的年轻人中文功底较差,而且缺乏文学悟性。二是受浮躁世风的影响,有些人不但功底差和缺乏悟性,还缺乏译学良知和认真态度,好逸恶劳,懒得潜入“黑乎乎的地下室”偷取作者的灵魂。三是翻译稿酬偏低,执行的仍是多年前的标准,每千字平均五六十元,作为副业没什么经济效益,单纯搞翻译更是维持不了生计。四是翻译成果未得到公正对待。在大学,译著很难进入“嫡系”评价体制,甚至直接被打入冷宫。比如,傅雷译的《高老头》不算成果,研究《高老头》的算成果。如此这般,还有多少人有心思搞翻译呢,有多少人情愿起早摸黑当灵魂间谍呢,多数人宁肯去拼凑基本无新意可言的所谓学术,也不肯静静坐下来翻译一本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或学术名著。 在广义上,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译者和被译者。大至外交声明、大会讲话,小至对方的一瞥眼神、一丝微笑、 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人们一般都极少照单全收,而要钻进去加以翻译,译出其真正含义(这方面的翻译高手倒是比比皆是)。所译对象自然不是日语也不是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而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还是村上春树说得好,语言这东西“不具自明性”,“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换言之,我们终生都彷徨于译与被译之间,都受困于“间谍”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当然是无奈的,但人生也因此而变得多 彩和英汉词汇互译一些窍门 [日期:2007-08-03]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一)准确理解词义 1. 根据上下文辨词义。 2. 论褒贬,即要注意同义词之间有不同的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及程度。 任何语言都有语体之分,有高雅的、通俗的、粗野 的,还有俚语、用语及术语等。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不同的语体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是常用的方法。翻译时,必须审其雅俗,量其轻重,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原文的精神。 (1) 词义有轻重的不同 例如表示“打破”的词 break是最一般的用语,意思是经打击或施加压力而破碎。 crack是出现了裂缝,但还没有变成碎片。 crush是从外面用力往内或从上往下而压碎。 demolish是破坏、铲平或削平(如土堆、建筑物、城堡等)。 destroy是完全摧毁,使之无法复原。 shatter是突然使一物体粉碎。 smash旧指由于突如其来的一阵暴力带一声响而彻底粉碎。 又如表示“闪光”的词 shine照耀;指光的稳定发射。 glitter闪光;指光的不稳定发射。 glare耀眼;表示光的最强度。 sparkle闪烁;指发射微细的光度。 (2)词义有范围大小和侧重面的不同 在一定上下文中,在agriculture,farming,cultivation,agronomy四个词中:griculture指农业科学、农业技术、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所包含的范围最广。farming指农业的实践。cultivation指农业物的栽培过程。agronomy指把科学原理运用到农业耕作中去的实践。 又如在empty,vacant,hollow这组同义词中,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形容对象和强调的内容: empty可以用来形容house,room,cup,box,stomach,head,words等词,表示“空的,一无所有。” vacant可以用来形容position,room,house,seat等词表示“没有人占用的,空缺的。” hollow可以和tree,voice,sound,cheeks等词连用,表示“空洞的,虚的,不实的,下陷的。” (3)词义有感情色彩(如憎恶、蔑视、讽刺、诅咒、尊敬、亲昵等等)和语体色彩(如庄严、高雅、古朴、俚语、方言词语、公文用语、委婉词等等)的不同。如“死”就有许多委婉的说法: to expire 逝世 to pass away 与世长辞 to close (end) one's day 寿终 to breathe one's last 断气 to go west 归西天 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了结尘缘 to depart to the world of shadows 命归黄泉 to give up the ghost 见阎王 to kick the bucket 翘辫子 to kick up one's heels 蹬腿 又如“怀孕”也有许多委婉的说法: She is having a baby. She is expecting. She is in the family way. She is knitting little booties. 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 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又如“警察”: policeman 正式用语 cop 美国口语 bobby 英国口语 nab 美国俚语 3. 看搭配。任何一种语言,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固定的词组或常见的搭配。这些比较固定的说法,有时可以译成另一种语言,有时则不行。翻译时,必须注意英汉两种语言中词的不同搭配。 以kill为例: He killed the man. 他杀死了那个人。 He killed his chances of success. 他断送了成功的机会。 He killed the motion when it came from the committe e. 他否决了委员会提出来的动议。 He killed three bottles of whisky in a week. 他一周内喝光了三瓶威士忌。 kill the peace 扼杀和平 kill the promise 取消诺言 kill a marriage 解除婚约 还要注意英汉定语与名词的搭配不同: heavy crops 丰收 heavy news 令人悲痛的消息 heavy road 泥泞的路 heavy sea 波涛汹涌的海洋 heavy heart 忧伤的心 heavy reader 沉闷冗长的读物 又如: a broken man 一个绝望的人 a broken soldier 一个残废军人 a broken promise 背弃的诺言 a broken spirit 消沉的意志 broken money 零钱 翻译的点滴心得体会 [日期:2007-08-03]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翻译艺术至少应该包含四个层次: ,、 熟悉翻译理论。 ,、 具备双语的扎实功底和丰富的语言知识。 ,、 翻译实践中的创造性劳动。 ,、 尽量多地掌握并善于模仿译入语的惯用法。 就汉译英的活动而言,熟悉和模仿英语的习惯表达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许多西方学者 都强调要把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著名的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曾认为:翻译中的具体实例,有时要比论点更有意义。这正如英语成语所说:实践远远胜于理论(An ounce of practice is worth a pound of theory)。基于这种思想,分折研究汉译英中常见的典型错误,目的是让学习翻译的人能从中得到某些技巧方面的启示,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加以借鉴。』” 我是本着与网友们交流的目的写这篇文章的,谈不上是为了炫耀自己,更多地是为了找出自己的差距,所以希望能得到高手大侠们的有益的指点批评。 我是一个英语爱好者,从,,,,年开始自学英语的。(请参阅《感悟今生》——已发表在文学网站)。接下去的,,年苦学,只能用“在充满荆棘的小路上爬行”来形容,但这种苦中有乐的甜蜜只有在远离了它才可回味出来~我为了测试自己学到多少东西,大胆地参加了,,,,年福建省举行的首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我得到“英语精读”得了,,分(全省第三名时),我兴奋地彻夜难眠~在福州大学专家招待所“优秀考生表彰座谈会”上,我只感到自己变成了呆子,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在英语教学上,我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虽然也出过几位高才生。,,,,年在成人高校毕业后,我才开始学习翻译,在好友马卡丹的鼓励下我全译过,,万字的美国神秘小说。有关的内容可参阅拙作《心在路上》——已发表在文学网站,也在报刊上发表过。,,,,年在原莆田第六中学老校长的要求下,我试译了一篇国际学术论文《摩尼教石刻在福建涵江的新发现》(发表在《莆田文史资料》刊物内)。现在我已退休,虽然学校又请我回去任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一个班级),总感到还是有足够的业余时间从事自己的爱好——翻译实践。 半年来,我漫游精彩的网络世界,成为好几个网站的贵宾,名誉上的论坛版主(没上过一天班)。我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中,把翻译与写作视为一种游戏,我在多个网站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文集。最大的文集收入了,,,多篇文章。习作与译作中有不少原创被视为精品收入文库。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恶意攻击,他骂我这是在“意淫”~但这又算得上什么呀, 现在想就以上提到的有关翻译艺术的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熟悉翻译理论。 我总共读过,,多种翻译理论方面的书籍,各有特色。但我归纳起来,就翻译技巧上而论,不外乎“八大技巧”——分清主从(Subordination)、选词用字(Diction)、增益(Amplification)、省略法(Omission)、词序调整(Inversion)、转换(Conversion)、正说反译,反说正译(Negation)、长句拆译(Division)。除外,在翻译实践中也常常把几个短句并为一句来译。我是把它称为“合句”或“并句”,其实可看为是“省略法”。也常常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用一个句子来翻译出来,表达其深层的含义,不妨也可看为是“增益”家族的处延。有关这些体会, 我写过数十篇《译海碎浪》来举例说明。(但这也被人指责为“抄别人的例句”立为罪状来攻击)。我对翻译理论很感兴趣,它给我提供了无穷的乐趣,我有时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上,写过文章《用翻译法来学英语》系列。其中有两篇登在,,报刊上,我得了,,,元的稿费(每千字,,,元)。至今还有人打电话来约稿,但目前我还不想挣钱。有退休金养着,生活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二、 具备双语的扎实功底和丰富的语言知识。 说到双语的功底,我自知远远不能达到要求。这也是我开始对文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我认真学习名家名著,写出大量的读书笔记(有,,多本簿)。但英语的原著还阅读得太少,总共不过,本书,这也是我被人家指责“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吧,我承认自己的浅薄,但尽管如此,我用我的中国式英语与老外交流还是畅通无阻的~这也使我童心回归,开玩笑地写出了文章《中国式英语》(一)、(二)、(三)连载,真没想到反而被几个网站加精收藏,得到不少网友们的赞赏。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三教合一”涉猎不少,且受益多多,我试译过几章老子的《道德经》,也译过佛家高僧的诗篇或偈语,但时间化得较多的是唐诗宋词,在这方面我试译过近百首。至于诗经、楚辞、汉赋及元曲等领域我只是一名白丁,一无所知~我写过学习体会的文章《试从中西文化的差异上谈诗人的不同情怀》,也在文学网站发表,还收到《中国社科文》杂志社的录用通知。因为要求自费出版,所以我置之不理。 我认为想提高自己的双语功底,多练笔才是较好的途径,在互联网上多写一些,可以听到不同层次网友们的评价。我们学校今年是六十周年校庆,要出版大型纪念画册,校长要我为各专栏写点富有诗意的开篇语,考虑到这也是真刀实枪的习作好机会,就接下来了。写出后得到语文组老师的好评,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帮助。这些内容也上了文学网。 三、翻译实践中的创造性劳动。 对于这方面,我也有些体会,拙著《少知音》也经审核登上了文学网。我认为翻译实践的过程就是发挥译者创造性能力的过程,这才有“千人千译”的说法。当然这一切还都要以原文的深层含义为根据的。我很欣赏《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的翻译法,译界高手David Hawks把它翻译为“The Won-Done Song”。从声音上听起来就是“完蛋歌”,但从英语的词义中还是“好了歌”~而且与原诗的内容融合的天衣无缝,真令人拍手叫绝~我只感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请欣赏片断: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The Won-Done Song 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 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 Where are the famous ones of days gone by? In grassy graves they lie now, every one. 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 But with their riches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 Each day, they grumble they’ve not made enough. When they’ve enough, it’s goodnight everyone! 以上译诗中每行都是十个音节,多么工整~诗中的单词salvation是“救世”、“救星”的意思,我们也可把它译为“救世主”。近来我写了一篇《万维时空上的救世主》。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译出《救世主完蛋歌》~(不笑) 四、 尽量多地掌握并善于模仿译入语的惯用法。 由于两种语言差异很大,想在翻译时能活用译入语的惯用法,专家们都会感到很困难,我想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或许这可算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吧~实际上在文学方面,无论汉译英或者英语译成汉语,常常都充满难以解决的矛盾。两国之间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等的差异都会在文化中体现出来,就颜色一类的词汇的转译,就可说是深不见底的~因为就普通的五颜六色的各形容词的含义在不同的国家都存在大相径庭的弦外之音。有人把诗人顾准的诗歌中“红、绿”都只是照字面译出来,还高兴得不得了~到处去炫耀~整首诗都是用〈英语九百句〉般的句式硬套~自称前三年他的每千字翻译都要收费,,,元~为何不贴出几篇来真我风采一次呢,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一些不可译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会很多,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可以沟通。任何译者都是在试图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能精通译入语的惯用法,可解决不少难题。但我只是一只老“菜鸟”,目前的方向只是尽可能地找到表面上相对应的词语,从语法的角度上分析一下行得通就可以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欲速则不达~有人对我的一些“汉译英练习”评价说是比机器翻译更好一些,我觉得这已是对我极大的鼓励了~因为我想要翻译的那些文字都是文学上的语言,所以我能安安稳稳地上床睡觉了。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去“百分百的错误”吧~ 小结几种常用语言翻译方法 [日期:2007-08-03]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语言的互相翻译不但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在搞翻译工作时最怕碰上习语多的文章。因为为了忠于原者,译文心须既何持它的外国味,但也要符合本国文字的要求,而翻译习语却是最难把这两个标准一同达到的。 为了要适汉地把外国语言中的习语忠实地翻译出来,有经验的翻译工作者一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示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同义习语借用法——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们不人但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 have ears”,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 add fuel to the flame”,两者也完全一样。 3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i shattered to pieces”。“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4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不达意组,前后含意重复。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l” 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pf klckopper and 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 5增添法—为了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例如“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 6还原法—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例如“夹着尾巴”应写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 如何翻译职务中各种“总” [日期:2007-08-03]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现在的社会,不论是哪个公司,总爱称呼别人什么“总”,在英语中各种“总”可有不同 的词啊,要掌握,可不要叫错哦…… 1(用chief或-in-chief Chief Accountant总会计师 Chief Architect总建筑师 Chief Designer总设计师 Chief Editor;Editor-in-Chief总编辑 Chief Engineer;Engineer-in-Chief总工程师 Chief of General Affairs总务主任 Chief of the General Staff总参谋长 Commander-in-Chief总司令 2(用general或-general General Accountant总会计师 General Agent总代理商 General Consul总领事 General Designer总设计师 General Dispatch Officer总调度员 General Manager总经理 General Secretary;Secretary-General总书记;总干事 General Store Supervisor总务管理员 Auditor-General总稽查 Consul-General总领事 Director-General总干事 3(用专门的词来表示 Chairman;President总裁 Controller总监;总管 Dean of General Affairs总务长 Governor总督 Head Clerk总管(商家) President总统 Prime Minister;Premier总理 翻译注意事项 [日期:2007-08-03]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翻译提示 翻译方法举隅 谈到翻译就难免牵涉到双语运用问题。译者对相关的两种语文即使不精通,也要有良好的水平,这是翻译的先决条件。接着,他还要晓得双语在词语运用上的不同,以及句子结构上的差别,然后才能在“理解” 原文之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把译文端出来,呈献给读者品尝。 所谓适当的方法,就是指“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直译可以对号入座,字字翻译,但很多时候必须在句子某些成分上作些词类、词序、句式等方面的调整或变动,才能把译文带入既“忠实”又“流畅”的佳境。如果直译行不通或是不理想的话,就只好意译了。例如: (1) x:How much have you suffered, Irene? y:A lot. x:爱玲,你吃了多少苦, y:一言难尽。 (2) x:你这人真是“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x:A filthy mouth cannot utter decent language. You are really such a person. 如果把第一句里的“a lot”直译为“许多”或“很多很多”,这句话自然吗,如果把第二句译成 “A dog's mouth doesn't spit out an ivory”,只懂英语的人听了不会莫名其妙吗, 意译技巧最常见于中英惯用语的对译。除了上述“狗嘴里长不出象牙”之外,再看些其他意译的例子。 (3) Don't put on airs.(别摆架子) (4) What is done is done.(木已成舟) (5) Kicking a man when he is down.(打落水狗) (6) Pull out the evil by the roots.(斩草除根) 意译虽重要,直译也可贵;能字字对译最好,若不能,就稍微整容或变型,以符合译文的外貌,保持 原文的精髓。 现在就让我先举些中英直译的好例子: (7) 他是只纸老虎。 (He is a paper tiger) (8) 别流鳄鱼泪。 (Don't shed crocodile tears) (9) 应该弥补代沟。 (We must 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 (10) 这事使他丢脸。 (This matter makes him lose face) (11) 如何提高生产力, (How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现在再看看词语上或句子上需要调整或变动的例句: 一、英文的修饰短语,不管是形容词性的,介词性的、分词性的或不定式动词性的,一概出现在名词 之后;中译时,就要移到名词之前;形容词从句(Adjective Clause)也一样。例如: (12) Please identify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ing cost of living.(请指出引 起生活费高涨的因素。) (13) Jenny is a girl of great intelligence.(珍妮是个很聪明的女孩。) (14) Do you know the man sitting next to Peter?(你认识坐在彼得旁边的那个人吗,) (15) An effective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well is to practise it regularly.(学好语文的有 效方法是不断地练习。) (16) Doesn't the manager know the reasons why his staff are in low spirits?(经理不知道职 员死气沉沉的原因吗,) (17) 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 errors you have made in your essay.(这里是一些你在作文中 所犯的语法错误。) 二、英文的日期、地点等的排列是从小单位到大单位;单词连用时是分量轻的在前,分量重的在后, 中文则反之。例如: (18) Helen was born at 10 p.m. on 3rd March, 1990.(海伦在一九九?年三月三日晚上十点出 生。) (19) He came from a small town in Johore Malaysia.(他从马来西亚 柔佛州一个小镇来到这 里。) (20) Beat our enemy or they will oppress and slaughter us.(打倒敌人;不然的话,他们会屠 杀和压迫我们。) 三、中英文词类不一定对应,必须进行调适。例如: (21) Jack is mentally sound but physically weak.(杰克思想健全、身体虚弱。)(副词变成名 词) (22) Yesterday's stage performance was quite a success.(昨天的舞台表演相当成功。(名词变 形容词) (23) The elimination of illiteracy is a matter of great urgency.(扫除文盲是当务之急。) (名词变成动词) (24) We are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我们反对种族歧视。)(介词变成动词) 四、 中英文句式不吻合时,就要变动。例如: 1/ 英文被动语态变成中文主动语态。例如: (25) A new syllabus has been drawn up.(已经拟定了一份新的课程纲要。) (26) This can be done and must be done.(这件事可以办并且必须办。) (27)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Singapore is a small island country. (我们必须承认新加坡是 个很小的岛国。) 2/ 英文的简单句变成中文的复杂句。例如: (28) 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traffic rules resulted in the road accident.(由于他没有 遵守交通规则,所以导致了公路意外。) (29) With your permission, I will embark on the project as soon as possible.(如果你答应 的话,我将尽快展开这项计划。) 3/ 英文长句成分复杂需要作逻辑性的变动,以符合中文句法。例如: (30) The management's reputation fell still further when it refused to accept the suggestion of the Labour Union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salary of the workers was a precondition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current dispute.(劳工联合会建议增加工人的薪水作为解决当前纠纷的先决条件, 但管理层拒绝接受这建议,结果它的声望再度下降。) 总而言之,直译和意译各有所长,可以直译就直译,不可直译时就采用意译,甚至双管齐下,两者兼施。有些惯用语的英译就要先直译后意译,才能兼顾到译文的表层结构和原文的深层意思。例如: (31) 不劳而获 (Reap without sowing ? Profit by others' toil.) (32) 饮水思 源 (When you drink the water, think of its source ? never forget where one's happiness come s.) (33) 种瓜得瓜,种豆得 豆 (Plant melons and get melons, sow beans and get beans ? You reap what you have sown.) (34) 真金不怕 火 (True gold fears no fire? A person of integrity can stand severe tests.) 最后,看看下列两名翻译大师在红楼梦中的一小段有关林黛玉讲话的译文。前者是霍克斯(Hawkes)教 授的意译版本;后者是杨宪益教授和戴乃迭(Gladys Yang)的直译文: (35)黛玉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霍克斯: “You needn't imagine you are the only one with a good memory,”said Dai-yu naughtily. “I suppose I'm allowed to remember lines too if I like.”) (杨宪益,戴乃迭: “You boast that you can memorise a passage with one reading. Why can't I learn ten lines at one glance?” 你们觉得那一段译文比较贴切,比较有韵味呢, 从上面35个例子不难看出中英对译时虽然可以字字直译,但由于两种语言差异处处,翻译时必须在译文上作些调整或变动,才不会有“翻译腔”,才可以使辛辛苦苦,绞尽脑汁的翻译作品达到“信”和“达” 的标准,进而朝向“雅”的巅峰境界迈步;虽不易至,心向往之 有趣。
/
本文档为【[英语学习]诗歌的翻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