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州木偶戏[整理版]

2017-11-14 4页 doc 15KB 4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高州木偶戏[整理版]高州木偶戏[整理版] 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也就是当地百姓口中的“傀戏”或“傀仔戏”, 因“琢木为偶”而得名。 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木偶高3尺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璜,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高州木偶戏以高州白话演出,唱词为7字诗体句式,唱腔称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调为基础,以叙事方式进行。木偶戏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传统剧目不下数百种...
高州木偶戏[整理版]
高州木偶戏[整理版] 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也就是当地百姓口中的“傀戏”或“傀仔戏”, 因“琢木为偶”而得名。 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木偶高3尺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演。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璜,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高州木偶戏以高州白话演出,唱词为7字诗体句式,唱腔称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调为基础,以叙事方式进行。木偶戏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传统剧目不下数百种。所演人物忠奸、善恶分明,对群众有传播历史知识和传统道德教化作用。 高州木偶戏只需2、3平方米场地,在场地上搭建一个很小的戏棚,戏棚由杉木条搭成,四柱八横,杉木条上插着一个个木偶(木条上已事先打好孔)。台前挂上1米高左右围幕,用来遮档艺人,观众只见木偶表演而不见艺人。戏棚中间挂一小幅背景画,作为表演背景。一盏汽灯,银色的白光在旷野里分外刺眼,也将戏台照亮。戏棚上方高高绑着一个喇叭,使得戏剧声音能够传得更远。 整个木偶戏只需要一个木偶艺人。艺人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是一门融会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是优秀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由于奶奶是铁杆戏迷,我在小的时候经常陪奶奶看木偶戏,所以在我的心目中,“鬼仔戏”是儿时久远而温馨的记忆。在逢年过节或婚娶喜庆的日子,村民们都会不惜耗资请一台木偶戏,往往一个艺人一担箩筐一个布架子一个锣鼓几个木偶就成了一台木偶戏的全部“家当”。锣鼓敲响,大人、小孩已蠢蠢欲动。匆匆吃罢晚饭,带上自家凳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只见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将小小木偶戏台围个水泄不通,单等那木偶戏开场。调皮的孩子,还会跑到后台,掀开幕布,好奇地偷看插在杉木条上的一个个木偶。只见那木偶戏艺人仿佛有三头六臂似的,这边熟练敲打锣钹,那边手脚并用将个个没有生命的木偶赋予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舞弄得出神入化、令人眼花缭乱。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不少老年朋友还摇头晃脑跟着调子哼唱,咚咚锵的锣鼓声和木偶戏特有的音调在静谧的农村夜空久久回响。 发展: 据高州府清道光县志载:“尺布蒙头号女巫,摇铃挝鼓唱偶于”、“元宵节期,觐光者于门外沙洲搭棚弄傀,以润饰太平” 。“唱偶”指的是木偶腔,“弄傀”则直接就是演木偶戏。 茂名县(即今高州)于1954年成立了木偶戏剧团,组织木偶戏老艺人整理传统剧目,并开展拜师授徒,培养木偶戏新人。 1957年10月,老艺人吴德文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演出《白蛇传》获优秀奖,日本、德国木偶戏剧家曾先后来到高州观 摩、交流木偶戏艺术,高州木偶粤剧团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文化部门还设有专人管理木偶戏演出。 1982年,香港海燕唱片公司就慕名专程来到高州,录制了该团上演的《芙蓉仙子》、《猪八戒招亲》两剧目全剧录音带,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销售。 1987年以来,高州市木偶粤剧团和梁东兴、朱兆庚的单人木偶班先后应邀参加了“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受到主办单位和各界人士的好评。 1992年9月,高州市木偶粤剧团赴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调演,演出《柳毅传书》,一举夺得剧目、导演、音乐、表演和演出5项优秀大奖,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赞赏和好评。 1997年春该团应邀赴香港、深圳等地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烈反响,深受港澳同胞和外国朋友的喜爱和欢迎。该市永长春民间木偶艺术团还应邀到德国多个城市演出10多场次,深受德国朋友的欢迎,被当地的新闻媒介评价为“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好” 。高州被命名为广东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 2003年,高州市被文化部群文司评为“中国民间艺术(木偶)之乡”。 2005年高州木偶戏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6年5月20日,高州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又精心准备木偶戏“南国奇葩——高州木 偶戏”,参加“金秋十月,文化茂名”和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之“岭南民间艺术展演”演出,并获得广东省文化厅和广东省旅游局颁发的“优秀演出奖”; 2007年11月,高州木偶戏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4月14日至19日,市木偶粤剧团应香港大埔塔门有关文化组织的邀请,赴港作为期五天九场表演,受到香港市民的高度评价。 2010年7月28-29日,高州木偶戏赴上海世博会参加“广东活动周”展演,得到国内外游客的好评。 现状:高州木偶戏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和失传的危险。 听众无几:在我上初中之前,每逢年例有木偶戏,社坛周围的村民都会搬着凳子早早去占个好位子看戏,那场面确实比较拥挤。那时候我虽然有些听不懂,但是看他们舞着木偶也很搞笑,而老人常常就合不拢嘴。现在会去看戏的大概只有两类了,老人和小孩。如今能专门搬着凳子早早坐在戏棚外等着戏班开戏的老人也为数甚少了。来看戏的老人,他们都爱听这“鬼戏”,我还见过看戏看到哭的老人;而另一类给这安静的戏棚外围带来灵气笑声的观者则是小孩了,爱闹爱玩的小孩们都不是来听戏的,他们也听不明白,而是觉得好玩,在戏棚边可以玩挂着的木偶。年轻人大多都只是经过而不瞧,偶尔会有人停下脚步听一听又走了。 继者无人戏难续: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年轻一辈都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去了,中老年人也接受新型社会的洗礼,老年人的离去,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高州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乡村戏班多而不精:高州木偶戏目前比较正统出名的是高州木偶粤剧团,该团曾多次赴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演出,其表演也得到各方的盛赞。但是在各地村落的中小戏班有8个,他们的表演就没有大戏团的正统精彩了。正统的戏剧团的木偶戏表演娴熟的艺人可以边敲打锣钹边手脚并用地舞弄木偶,还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而我从小所看到的都是乡村小戏班的木偶表演,舞台小,他们大致四个人一个班,所谓的2人一台戏,人员分工虽明确,但技术含量低,剧本不够新颖,对年轻人可以说毫无吸引力。 高州木偶曾经有自己的经典剧目,但近年来却缺乏能够真正名扬中外的代表作品。传承了高州木偶戏独特古朴的唱腔和形式的乡村木偶戏班,想走出去尤其困难,而其中一个原因竟然就在于他们的独特。老观众听唱词、品唱腔,别有情趣,可唱词大多是白话或粤西方言,很多地方的人听不明白。
/
本文档为【高州木偶戏[整理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