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2017-09-19 19页 doc 70KB 9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 【“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 【“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1】 蝶恋花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 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高考试题1—2006湖南】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①“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①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②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 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高考示例1—2006天津】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 【高考示例1—20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1)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鉴赏示例1】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高考示例—2008安徽】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答(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答(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 【鉴赏示例5】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难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这首词借送别表达了对“卖国有功,爱国有罪”的政治现实的无比愤慨,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正义感。请深入体会,细作分析。 【参考答案】 提示:上片先描绘了在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之下的中原大地的荒凉景象和无穷灾难;然后将责任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的精神。下片主要写送别,借送别既表达对游人被迫害的同情和对迫害者的严正控诉,也以超脱达观的气度和襟怀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 【鉴赏示例6】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春感”的? 【参考答案】 提示:1、以虚写实: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下片回顾故国情景。2、今昔对照:上下片的情景对比;3、化用与用典。“春感”: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 【“建功报国诗”的特点与鉴赏】 “建功报国诗” 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哀痛。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1】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若个:哪一个 表达主旨: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决心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 表达技巧:反衬,直抒胸臆。 【鉴赏示例2】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表达主旨: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歌,词中洋溢的是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及其表现的人格崇高之美。 表达技巧: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人生际遇诗”的特点与鉴赏】 “人生际遇诗” 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鉴赏示例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贬官黄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打击,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面对政治祸患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并说说你对这种态度的看法。 【参考答案】 提示: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却能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胸襟。 2、上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快哉亭下以及远处的优美景象;下片先用特写的笔法描写亭前江面的明净和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场景,借此表达自己面对政治祸患和人生风浪的坦然自若;然后在结束之际指出,只有心存浩然之气,自然就能够领略到生命的快乐和惬意,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虽遭遇打击,却仍然豪迈豁达、乐观面对的态度和胸襟。 3、面对人生挫折,不消极颓丧,不耿耿于怀,应坦然面对,应豁达从容。 【鉴赏示例2】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轻松地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细读这首词,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提示:这首词写眼前之景,寄寓心中之事。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中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这也体现了作者藐视祸患、达观自信的胸襟。 【鉴赏示例3】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今昔元宵佳节的不同境况,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隐含其中的心情。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并非刻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境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香车宝马”等都是极力渲染今年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然而作者的心情却充满了迷茫和痛苦,国破家亡夫死,流离飘泊,潦倒落拓,寓居他乡,只得“谢他酒朋诗侣”;整个上片都是以乐景衬哀情。下片着重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境,“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生活安定,每到元宵,都是精心打扮,极态尽妍,游性酣浓;而“如今憔悴,风鬟雪鬓”,又从忆昔,转为伤今,面对他人的快乐,自己黯然神伤,“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种深沉的国破家亡的孤寂、哀痛之感油然而生。 【“闲适隐逸诗”的特点与鉴赏】 “闲适隐逸诗”主要是指因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而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闲适隐逸诗”常见意象: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闲适隐逸诗”常见情感: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美丽的乡村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热爱。 “闲适隐逸诗”常见技巧:或融情于景,或烘托渲染,或虚实结合,或视听兼备。语言质朴清新。 【鉴赏示例1】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试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分析鉴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 内容:既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又叙说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作。 情感:抒写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农村生活情趣的赞美。 【高考示例1—2008四川】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1)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生活杂感诗”的特点与鉴赏】 “生活杂感诗”题材比较宽泛,它涉及到生活得每一个细节,因而它所表达的情感相对来说也多姿多彩,多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也印证了这一点。如果排除以上10类,那么,“生活杂感诗”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告慰平生、欢愉人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秦观的《鹊桥仙》)等。 “生活杂感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 【鉴赏示例1】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后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秦观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越常人的爱情观”,该如何理解?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提示: 1、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自汉代以来在诗歌中广为应用,但主题答多是对牛郎织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制造这则悲剧的天帝的谴责;而秦观这首词却对牛郎织女的爱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从而表达了他超越常人的爱情观。 2、上片通过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高度评价和颂扬他们爱情的圣洁永恒和坚贞不渝,认为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人间凡俗无数的平庸之爱;下片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别离,既赞美了这温柔缠绵的挚爱,更申明了自己与俗不同爱情观点:在作者看来,真挚高尚、美满幸福的爱情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处,而是心灵上的专一永久。 【高考试题1—2006全国II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参考答案】 (1)答案: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即景抒情诗”的特点与鉴赏】 “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那种语言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内容纯粹于或壮丽山河,或繁华景象,或怡人风物,情感偏重于欢快、欣喜、热爱等简单的情感抒写。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即景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他或用比喻拟人,或用衬托对比,或用白描渲染;或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或是视听结合、抑扬互衬。 【鉴赏示例1】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②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①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提示:一二句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三四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鉴赏示例2】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①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②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参考答案】 ①答:仰视;俯视;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入仙境。 ②答:诗中人形象是那些充溢欣快欢畅之情的渔民,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高考示例1—2007天津】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参考答案】 (1)答: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答: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古诗词题材分类与做题技巧点评 一,借景抒情诗 考点解读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流,浑然无界. 典题精析 例1(2009·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人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去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1)借代,反问.(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技巧点睛 1.通读全诗,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境,总体把握其特点和感情倾向. 2.描绘诗中展现的生活或自然图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概括景物自身的特点和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注意诗词中特定的修饰成分和有关冷暖色调的词语.在表述时用两个双音节词来概括,如孤寂冷清,恬淡优美,萧瑟凄凉,雄浑壮阔等,用语一定要准确全面. 4.分析写景的方法技巧,主要注意写景的层次,角度(正面与侧面,实写与虚写,动静远近,乐景哀景),要把握作者描写景物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渲染,比兴等),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偶等),要把握作者抒情的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 5.分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切忌言语空洞,要学会回归原诗,列举具体诗句和词句来分析. 二,咏史怀古诗 考点解读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典题精析 例1(200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民安在 填沟壑.叹江出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词中写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借代.(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技巧点睛 1.怀古诗的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已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斗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令等. (4)语言:含蓄蕴籍.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等.)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2.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步骤和方法 要弄清史实.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决定了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因此鉴赏的第一步,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完成这第一步.     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词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进行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词人引发情思的现实原因. 要领悟感情.诗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也有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的.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三,伤春伤别诗 考点解读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典题精析 例1(2009·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阴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2)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技巧点睛 伤春手法 1.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伤春类诗词要么以百花凋零,春兴消逝的破败景象衬托异春伤感之情,如"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王建《宫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要么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伤春诗中的"春光日自浓""花开满故枝"极写春意正浓,但"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的国势让诗人无心去欣赏,更反衬出一种忧虑与愤懑.杨万里"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伤春》)则是以乐景写愁情病苦. 2.对比.王驾《雨晴》中"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以雨前雨后情景的对比,写花落春逝,暗寓惜春伤春的情怀. 3.比喻.秦观《浣溪沙》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将"飞花"比作梦境,将"细雨"比作愁绪,以抽象事物喻具体景象,形象生动地传递出落花飘飞,细雨如丝的景象中词人因春逝而生淡淡哀愁的诗情画意. 4.设问.晏殊《浣溪沙》中"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以设问引出后面因春逝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而"无可奈何",油生惋惜和惆怅. 四,羁旅思乡诗 考点解读 羁旅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和痛苦.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羁旅思乡诗常用艺术手法有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典题精析 例1(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技巧点睛 羁旅诗的主要写法:1.善于把眼中景与心中情结合起来.2.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着笔抒写感情.3.诗人思乡感情的触发点往往是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羁旅诗运用的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修辞等.用于此类诗的意象有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思乡类诗词的鉴赏,首先要抓住篇中的"月".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其次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来的侯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思乡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柳".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领会把乡思之情放在某一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的原因,这都是解答这类诗词的关键.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也是深入领悟思乡类诗词的一大关键.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 思乡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感情,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五,山水田园诗 考点解读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派.诗人们山水田园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这类诗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淳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典题精析 例1(2009·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犯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犯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已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技巧点睛 1.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适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水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常见的艺术手法有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2.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3)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5)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3.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等.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简洁,清新洗练等. (4)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从外到内,由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六,托物言志诗 考点解读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典题精析 例1(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技巧点睛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鉴赏托物言志诗,要把握以下三点: 1.归纳"物"的形象特牲. 诗人总要借助对特定之物的描绘来抒发情志,因此,鉴赏托物言志诗首先抓住诗中的物象,并概括归纳出物象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如《早梅》,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难概括出梅花的特征:风韵的素艳,不媚于俗,孤傲自芳. 2.理解"物"寄托的情感. 概括出物象特征,还仅仅停留在对托物言志诗表面的理解上,要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还应该把握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或喜悦,或悲哀,或愤慨……表现在诗歌里,诗人往往通过诗眼,典故,抒情议论等暗示出来,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信息,理解诗歌情感.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自喻,寄寓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 3.弄清诗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怎样理解诗人是怎样让"物"与"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呢 其实就是要掌握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借"物"言"志"的.如《早梅》的首联"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两句,作者将万木在严寒中枝干摧折与梅树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而恢复生机作对比,反衬出梅花不畏严寒,傲寒独立的品格. 总之,抓住物象特征,理解物象寄托的情感,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对托物言志诗的鉴赏,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八,边塞征战诗 考点解读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官运亨通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和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朝代风貌. 典题精析 例1(200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愁 严 武 时夜愁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声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答案:(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备考积累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1)清新.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如王维《山居秋瞑》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 (2)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的.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心情. (3)明快.其特点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不绕弯子,一语中的. (4)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西体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表达对妻子的怀念,却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练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6)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作品往往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波.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陶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伫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洗练.语言表达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独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一见斧凿. (10)浓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中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愁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1)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指诗人在创作时驾驭语言,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的巧妙技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而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辞方法,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二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方式又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三是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用典,想象,联想,渲染,动静,虚实等;四是篇章结构,如照应,过渡等.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
本文档为【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