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汇总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汇总

2017-09-15 19页 doc 39KB 1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汇总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汇总 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一 神经系统概述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组成,它们把中枢神经和全身的各器官联系起来。植物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 2.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 (1)基本方式:反射 (2)...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汇总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汇总 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一 神经系统概述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组成,它们把中枢神经和全身的各器官联系起来。植物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 2.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 (1)基本方式:反射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条件形成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弧是不固定的,临时的,是一种高级伸活动。 (3)第一信号系统:动物只能对外界具体实物的刺激发生反应,形成条件反射,这种只对具体信号刺激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4)第二信号系统:人类除对具体信号刺激发生反应外,,还可以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人类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4.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 (1)对侧支配。胼胝体 (2)倒立分布且皮质区面积与功能相关。 (3)睡眠。睡眠是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 (4)动力定型。 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重复多次后(强化),这种顺序和师姐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神经联系的牢固建立),没到一定时间大脑就自然地重现这一系列的或,并提前做好准备,这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就叫做动力定型。 (5)若有关的但皮质区域处于星峰状态,人脉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理解力、创造力也会大大增强,思维非常活跃,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否则,效果不理想。 (6)镶嵌式活动原则。 当人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只有相应区域的大脑皮质在工作(兴奋过程),与这项活动无关的区域则处于休息状态(抑制过程)。 作用:这种“镶嵌式活动”方式,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能有劳有逸,以逸待劳,维持高效率。 二、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1脑优先发育;(一岁后大脑神经逐渐网络化) (2 神经纤维逐渐髓鞘化; (脑的可塑性强 2.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不均衡——先皮下,后皮质; (三岁时小脑的发育基本和成人相同; 3岁左右大脑皮质细胞体积不断增大,8岁时大脑皮质的发育基本接近成人; 3.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4.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兴奋过程占优势[易疲劳、易兴奋];条件反射建立少;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信号系统[右脑世界里,形象世界,具体的、鲜明、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直观教学] 5.脑细胞的耗氧量大 (在神经系统中,脑的耗氧量最高,幼儿脑的耗氧量为全身耗氧量的50%左右,而成人则为20%) 6.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 [糖提供] 三(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 1.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注意用脑卫生。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提供合理的营养,保证大脑发育、 5.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科学用脑的具体做法: (1)利用“优势原则”让学前儿童兴趣盎然地投入他所从事的的活动中,培养学前儿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发展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 (2)利用“镶嵌式活动原则”,恰当安排学前儿童各项活动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3)根据“动力定型”妥善安排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节奏养成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与卫生保健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 一 眼 眼球是眼的主要部分。眼球壁分三层,由外膜、中膜和内膜构成。眼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中膜 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眼睛的颜色是虹膜的颜色) 屈光不正: 眼睛要看清东西,外界物体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球折光系统的作用,物象必须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如果物象落在视网膜之前或之后,事物就模糊,视力就不好,这就叫做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可分为近视、远视、散光、老花。 学前儿童眼球的特点 1.生理性远视。 学前儿童的眼球前后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5岁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常的视力。5岁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常的视力。 2.晶状体的弹性较大。 3.发现儿童斜视要早治(当两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均称) 4.尽早发现弱视 弱视是指视力低下但又检查不出眼睛有器质性病变眼疾。 弱视的最佳治疗年龄:3-6岁 (常规遮盖法:平日遮盖健眼,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配合一些需精细目力的作 业。如穿小珠子、剪纸等),定期复查,以决定遮盖的时间长短。 5.学前儿童眼的保育要点 (1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 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采光环境、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3 注意眼的安全和卫生,预防眼外伤; (4 定期检查学前儿童的视力; (5 接受和发展学前儿童的辨色力; (6 供给足够的营养 二 耳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和中二是声波的传导装置。外耳包括耳 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组成,三块听小骨指锤骨、砧骨和 镫骨。内耳由半规管、前庭、耳蜗组成。 学前儿童耳的特点 1.外耳道壁骨化未完成。 2.咽鼓管短、粗,倾斜度小 3.脑膜血管与鼓膜血管相连 4.耳蜗的感受性较强,对噪声敏感。 5.一些药物会损害听神经,引起药物性中毒。 学前儿童耳的保育要点 1.禁止用锐利的工具给学前儿童挖耳 2.做好中耳炎的预防工作 3.避免噪声的影响 4.避免药物的影响 5.发展学前儿童的听觉 三、嗅觉和味觉——鼻和舌 四、触觉 皮肤的生理功能 感觉作用; 代谢作用;保护机体;分泌与排泄作用 1.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1保护功能较差 (2调节体温的功能差 (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 (4 感受刺激不敏锐 2学前儿童皮肤的保育要点 (1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衣着卫生 (3不用刺激性的化妆品,不应佩戴各种首饰 (4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冷热适应能力(空气。太阳。水【三浴】) (5 防中毒 (6 防烫伤 第三节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展与卫生保健 一运动系统概述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接组成人体的指甲,称为骨骼,运动时起着杠杆的作用。 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及骨连接组成,约占体重的20%。具有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等功能。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骨膜【营养作用】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物使骨变硬变脆、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 (1骨膜比较厚 (2全是红骨髓 (3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柔韧性大而强度低,容易弯曲变形 [一旦发生骨折,常会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成为“青枝骨折”] (4骨在不断生长,骨化未完成 (5关节灵活性好,牢固性差。[容易脱臼] 新生儿的颅骨没有发育完全,有前卤和后卤之分,,前卤闭合:12-18个月 后卤:2-4个月最晚闭合 可以根据腕骨的多少判断骨骼发育的年龄,称骨龄 成人 脊柱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出生3个月 颈曲 6个月 胸曲 1岁 腰曲 2. 学前儿童肌肉发展的特点 (1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 (2 大 、小肌肉群的发育不同速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1.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 2.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1 多晒太阳,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2全面发展动作 (3 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 3.供给足够的营养 4.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第四节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展与卫生保健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血液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常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 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人体内的血液借助于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空,奥。最后返回心 脏的循环过程,成总血液循环。 总血液循环又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淋巴循环: 未被毛细血管所吸收的、可流动的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淋巴 液在淋巴系统中运行称为淋巴循环。 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发展的特点 骨髓 造血 1.学前儿童血液发展的特点 (1血液相对来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 (2血浆含水分较多,血液中血小板数目与成人相近,但含凝血物质较少。 小 儿血液凝固较慢。新生儿出血,需8—10分钟,幼儿4~6分钟 成人3~4分钟凝 固 (3红细胞的数量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 (4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小,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 (5 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 3.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 (1心脏重量大于成人。 (2心脏排血量较少 (3心率快 4.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 (1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2血管比成人短 (3血管的管壁薄,弹性较小 (4血压低,小儿的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5.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1合理营养,防止贫血 (2服装宽松适度 (3一日活动要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4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强心脏功能 活动量要适当 ; 活动程序要符合生理要求; 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喝大量的开水; 多在阳光下活动或睡眠; 第五节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发展与卫生保健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1.呼吸器官的特点 (1鼻腔:幼儿的鼻和鼻腔相对短小,鼻腔狭窄,粘膜柔嫩,富有血管,没长鼻毛,过滤空气能力差。容易感染引起鼻粘膜的充血、肿胀、流涕,造成鼻腔闭塞而张口呼吸 (2咽:学前儿童耳咽管较宽、短,而且平直,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并发中耳炎 (3喉: 喉腔狭窄,炎症易引起喉头狭窄,易将异物吸入气管。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4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5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2.呼吸系统卫生保健: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 (4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 (5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 (6保护幼儿声带 第六节 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发展与卫生保健 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为可以被吸收成分的过程。 吸收:经过消化了的事物成分及水、无机盐、维生素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6岁 最先萌出的恒牙 第一恒磨牙(六龄齿),上下左右共4颗 生理性流涎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至开始行走时,才逐渐变为垂直。 婴儿漾奶:婴儿的喷门比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因此当婴儿吞下空气,奶就容易随着空气流出体外,这就是漾奶。措施:可让婴儿伏在大人的肩头,轻轻的拍婴儿的背,让他打几个隔,然后在躺下。 肠:吸收能力强;消化能力较差,肠的位置固定 1.消化系统卫生与保健: 1爱护牙齿,注意用牙卫生 (1养成进食后漱口的好习惯 (2正确刷牙 (3不吃过冷过热的事物,不用牙齿咬坚硬的东西 (4预防牙齿排列不齐 (5合理营养和户外运动 (6定期检查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 保持愉快情绪,安静进餐,(预防心因性疾病) 5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6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第七节 学前儿童泌尿及内分泌系统的发展与卫生保健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学前儿童肾脏的重量相对地大于成人。在1岁和12-15岁两个阶段肾脏的发育最 快 1.5岁 作用养成有约束排尿的习惯。年龄越小,时常出现遗尿的现象。 上行性感染指的是细菌由尿道开始,沿着膀胱、输尿管和肾脏的方向自下而上所 致的感染。 一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 1)供给充足的水分 2)养成学前儿童定时排尿的习惯 )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预防尿路感染 3 4)不摄入过咸的食物,保护肾脏 二、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1.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发展的特点 1)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较多 2)缺碘影响甲状腺功能 3)幼年时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功能 2.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保育要点 1)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要保证学前儿童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2)合理营养,预防碘缺乏症; 3)不乱服营养品,防止性早熟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定义的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总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 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可变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三、儿童期年龄段及我国常用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乳儿期(出生到1岁)、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学龄初期(6、7岁~11、12岁)、 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早期(14、15岁~17、18) 第二节 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发展: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发育: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转折期和危机期 1.转折期:转折期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1)新生儿(0~1个月) 生理、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一岁左右:主动训练儿童进行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尤其是爬行、滑梯、姐排球、跳绳等。这一过程应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做。 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继续加强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 4)6岁左右:幼儿园到潇潇,完成左右,有压力。 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方式。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 心理学家把青春期成为“第二断乳期”。 2.危机期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愚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三、关键期 劳伦兹的 小鹅 印刻印象 印刻印象发生的事情就叫关键期。 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即关键期。关键期是指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个体做好最充分准备来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的发展时期。 换句话说: 它是儿童在某个事情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四、敏感区或者最佳期 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敏感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又叫最佳期。 五、神经可塑性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所发生的的适应性变化,可塑性变化即可发生在发育阶段,也可发生在成年时期。即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发生在外周神经系统。 六、 最近发展区 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也就是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七、领域特殊性 每个心理领域都要着自己特定的机制,因此任何一个领域内的发展都独立于其他领域的发展。 八、生态系统观 布朗布伦纳 有这样一个结构,它能够对儿童在多元情境下收到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排列,并且有助于考察这些影响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在家和母亲沟通能力强于和幼儿教师的沟通) 九、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是所有人类成员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的全过程,与年龄有关的那些变化过程。 毕生发展时指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种特定取向。 十、幼态延续 指一个物种在形成个体中仍然保留一种或多种幼体性状的现象 (人类的幼态延续指在某些方面,个体成熟后仍然保持幼体性状的现象)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婴儿期 (0~1岁) 1.新生儿的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 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脚掌) 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步金反射(新生儿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压力减去,打哈欠) 条件反射建立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坐(6个月) 爬(8个月) 4~5个月时,婴儿开始出现了手眼协调的动作。可以作为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 6~8个月,喜欢做重复的动作,出现重复连锁的动作。乱敲乱撕乱扔,有意识的开始探究。 1.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从上至下(首尾规律) 头 躯干 脚 2)由近及远(近远规律) 身体中部 (躯干部) 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大小规律) 4)由整体到分化(从整体到局部规律)全身、笼统的、弥散性的手舞足蹈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5)从无意到有意(有无规律) 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出现,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2)婴儿阶段是人的言语萌芽期,婴儿从理解别人说话和牙牙学语中为掌握语言作准备。 3)婴儿的情绪后发展很早就已经表现出来,情绪逐渐分化,而且具有社会性的反应。 半岁表现出依恋, 在身边愉快、舒适,有安全感。离开,紧张哭闹不安。 微笑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行为 二、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 1~3岁成为先学前期,这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因此可以说,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1.动作的发展。 1)身体动作。学会独立行走,初步学会使用工具和做游戏。 孩子学会自由走动,同时也发展了全是的各种动作。 2)手的动作。 1岁时,手逐渐灵活,能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用采取适当的动作。 1. 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语言的形成。 先学前期是初步掌握本组语言的时期。 2)思维的萌芽。思维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3)自我意识的萌芽。 大约2岁 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学前儿童的活动:对物的活动(操作和摆弄物体)和与人交往的活动。 儿童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和劳动、 幼儿期主要活动:游戏 1.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认识世界的手段、感知能力 再创造。创造想象 3)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角色扮演, 站在他人角度想 4)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 游戏规则的约束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不受理智支配;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爱模仿 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教师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只能先做后想活着边做边想。 正面教育 要求具体。 4.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 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思维具体形象 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2 依靠实物的形象做支柱。 3)开始接受任务 思维的概括性和心理活动有有意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逐渐结成同龄人的伙伴关系。 5. 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问是什么,为什么。求知欲强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抽象概念、简单分类、初步理解因果关系。 3)个性初具雏形 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对比 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力。 第四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直觉行动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3)从被动到主动 从无意到有意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幼儿心理活动最初零散杂乱 一会哭 笑 说东 说西 到稳定倾向 个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1.发展的高速度 变化迅速 2.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不可逆性 3.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4.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幼儿期和青春期 加速期 2)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3)不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5.发展具有整体性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是遗传;二是环境 1.幼儿脑的发育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脑和神经系统是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表现:1)兴奋和抑制机能的发展 2) 条件反射的发展 3)两大信号系统的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是符合心态,是心理活动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是言语系统,是心理活动抽象概括好有意性的生理基础 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证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 2.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学说 1)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 家谱调查法 2)环境决定论 华生 《行为主义》 3)二因素说 遗传和环境 思腾 会合论 格赛尔 成熟论 其实也是遗传决定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首要因素:成熟和学习 4).相互作用论 3.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环境可以对遗传因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心理成熟。 3)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综合的分析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
本文档为【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