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3~6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2017-10-14 29页 doc 64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3~6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3~6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3,6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 研究 中文摘要 近年来,各国研究者都致力于研究不同文化下的人格结构,成人人格结构 的研究相对成熟,而幼儿人格结构的研究相当薄弱。西方学者针对西方儿童人 格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探讨,但得到的结论却难以达到统一。因此,本研 究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编制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进一步系统研究中国幼儿 的人格结构,探讨幼儿人格发展的特点。 研究一:结合幼儿教师自由描述和词汇学两种方法对“岁幼儿的人格结 构进行质化研究。...
3~6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3~6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3,6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 研究 中文摘要 近年来,各国研究者都致力于研究不同文化下的人格结构,成人人格结构 的研究相对成熟,而幼儿人格结构的研究相当薄弱。西方学者针对西方儿童人 格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探讨,但得到的结论却难以达到统一。因此,本研 究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编制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进一步系统研究中国幼儿 的人格结构,探讨幼儿人格发展的特点。 研究一:结合幼儿教师自由描述和词汇学两种方法对“岁幼儿的人格结 构进行质化研究。请熟悉幼儿的教师自由描述幼儿各方面的人格特点,同时从 王登峰个成人人格特质形容词中评定出适合描述幼儿人格特点的词汇。通 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编码、汇总与归类,尽可能全面、直观地描述幼儿的人格特 征和行为表现,寻找主要的幼儿人格特质,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二:根据质化研究提供的特质描述语句,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 论研究,编制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初始问卷,经专家评定、项目分析、探索 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立幼儿人格结构,并确定最后的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 定 问卷。 研究三:通过对使用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收集回的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探讨幼儿人格发展的一般特点。 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质化研究,归纳出幼儿人格结构包括自我、智能特征、意志特征、情 绪性特征、亲社会性、内外向、活动性个类属,聪慧性、合群性等个特质。 教师评价的幼儿人格结构由智能特征/自我、意志特征、内外向/活动性、 亲社会性、情绪性特征个维度构成。研究确立了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 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对幼儿人格发展的一般特点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智能特征等个人 格维度在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均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检验 表 明,从小班到中班阶段,是幼儿人格发展相对重要的时期。关于人格发展的性 别差异:女孩在智能特征/自我、意志特征、亲社会性维度上的分数均显著高 于 男孩,而在内外向和情绪性特征两个维度上,没有性别差异。 关键词:岁幼儿 人格结构 人格发展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 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 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 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泓。。功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 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 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船签名撇裂酽燧氨裟至秒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 其发展特点研究 第一章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 .人格涵义及人格结构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个体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而言,加大对人格的研究 力度,不断促进个体和整个社会群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 题, 心理学家们对人格的研究及其应用有一个很长的历史,但对于什么是人格, 人 格由哪些部分组成,并没有达成共识。 从词源上看,起源于拉丁文,指演员演戏时所戴的面具, 它包含两层意思,即外在表现和内在特征。心理学家们在给人格下定义时, 有 的侧重于外在表现,有的侧重于内在特征,还有的兼顾两方面,进而迅速扩充 了很多的涵义。 在世纪年代奥尔波特开创了的特质研究。特质理论把 看成是由诸多特质所组成的,而特质是指人拥有的、影响行为的品 质或特性,它们作为一般化、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倾向而起作用,该理论影响最 大的早期人物有卡特尔、艾森克等,年代以后则是所谓的“大五”模型。 在上世纪年代,从学习理论发展出来的社会学习和社会认知理论也对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影响最大的如米歇尔、班杜 拉等。 在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涵义也很不统一。较为近期的有, 把看作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 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则认为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 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而我国心理学界较有权威的定义是朱智贤教授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 对个性所下的定义,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学大词典》中将能力、气质、性格、 活动倾向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都纳入到个性定义中。 我们认为,人格作为一种自然与社会的产物,不仅受遗传的影响,同时又 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其自身在客观上具有复杂性、多层面性和多系统性,而 心理学家们对人格所下的定义正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的,因此 各种定义都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试图对其下一个全面的、包罗人格所有方面 的定义是难以实现的。 .西方对人格结构的研究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西方对成人人格结构的研究 弗洛伊德最先研究人的人格结构,此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 学等许多心理学流派都对人格结构进行过研究,提出了诸如意识与无意识理论、 社会学习论、个体建构论、性别图式论等不同的人格结构观。但目前最受关 注 的是特质心理学家对人格结构的研究。 . ...奥尔波特的研究 特质的确存在吗或者它们仅仅是描述行为普遍性的有用的词语奥尔 波特 .认为特质的确是存在的,因为特质是以人的神经生理系 统为基础,并把它视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单位。个体的行为是由特质的激发或 驱 策而引起的。 他对特质所下的定义是“个人对其所处情境进行自我调整的稳定的一贯模 式。他认为,特质大致表现出人格的倾向,而这些倾向对一个人在不同情境 和时间的行为进行调节。 奥尔波特列举了特质的八个特点:特质不仅仅表现出个体的所作所为, 它是一种实际存在于个体内的神经生理结构;特质比习惯更具有普遍性; 特质是动力的,至少它具有决定性作用;特质可以通过统计结果而获得承认; 特质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心理学研究的人格特质与道德品行不同; 即使行为或习惯与特质不一致,也不能证明特质不存在;特质有其独特性和 普遍性。 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两大类。他根据个人特质的重要 程度,又将特质分为三种类型: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奥尔波特尽管认为人格的特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对行为的变异性和复杂 性也有深刻的认识。他承认人是要受情境影响的,人的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实 际是一个程度问题,“完美的一成不变的自我一致性是找不到的”。 ...卡特尔的研究 卡特尔 .大学本科时主修化学,当他转向心理学研究时,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类似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人格特质表。 卡特尔主张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寻找人格特质。他用等级评定、问卷和实验 测验等方法去测量大量的个体,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得出人格的基 本特质。他认为,特质是建造人格的砖块。】 卡特尔赞同奥尔波特的观点,认为人类存在着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但是, 他更侧重于共同特质的研究。他提出的最重要的区分是划分了表面特质和根源 特质。卡特尔认为,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之后,有些根源特质是由遗传决 定的,另一些是由文化决定的。 卡特尔除了寻找人格的基本特质,还考察了特质的决定因素和其发展。为 “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了研究前者,他找出了一种确定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不同特质形 成的方法。整体估计人格有三分之二是由环境决定的,三分之一是由遗传决定 的。卡特尔还考察了特质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多数这方面的研究表明,相同 的基本特质因素可在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身上找到,,另一方面, 对幼儿园儿童的研究表明,成年人表现出来的特质只有三分之一可在岁和 岁以下的孩子身上找至,。卡特尔还发现,随着个体年龄 的增大,特质有相当大的稳定性,。 另外,卡特尔也并不把人看成是一个在各种情况下都做出相同行为的静态 实体,即人格既有稳定的一面,也有动态、变化的一面【】。 ...艾森克的研究 与卡特尔一样,艾森克 .也倡导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人 格结构。他提出人格的三维结构模型,认为人格由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 个维度构成,三者在个体差异上的程度主要由遗传决定【。 奥尔波特、卡特尔和艾森克是人格特质流派的三个杰出代表,他们一个最 明显的区别是是否使用因素分析来决定人格特质的数量和本质。奥尔波特对 因 素分析法持批评态度,而艾森克和卡特尔却坚持使用这种方法。另外,在特质 的数量方面,艾森克强调特质维度只有三个,卡特尔认为大约有个不同的特 质 ,而奥尔波特却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质,特质应该是无数的。 ...五因素模型 在人格结构研究方面,特质论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人格结构的五因素模 型 ,该模型是特质心理学家们针对成人人格结构研究后提出 的。应该说,五因素模型正是在特质论的先驱们在几个基本问题的分歧基础 上 提出的。这种分歧向人格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特质是否是人格的基 本单元,在特质的数量和内容实质方面为什么存在分歧 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奥尔波特倡导对整个文化中所积累的关于人格特点 的知识、经验、领悟和智慧进行分析以发现人格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把人格研究的基本词汇学假设 描述为:“在人们生活中非常明确的、与社会生活有关的个体差异最 终都会被编码到他们的语言中去;这种差异越重要,它就越有可能由一个单独 的词来描述。对从自然语言中获得的人格词汇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一组数目有 限的特质,用以代表在这一语言背景下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特点。”【 上世纪年代以来,特质流派运用词汇学假说以及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众 多描述人格的特质词进行分类和抽象概括,以了解人格深层次的内容。 最初,从英文字典中选出约,个用于描述人类人 格的形容词,作为研究人格特点与人格维度的基础。此后的众多研究者如卡特?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尔等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不断对这一词表进行压缩与分析,卡特尔还建立了 。 年,分析了卡特尔提出的一套个变量,他发现从自我描述、 观察者评价和同伴描述等几个样本中都可以重复得到五个因素。对这五个 因素进行了命名,它们是:富有自信心的自我表达;社会适应性;遵从; 情绪控制;探究性的智力。应该说,的研究是人格五因素模型研究 的真正开始。 年,为美国一航空部门进行“操作效能”的研究,他对卡特尔以前 的研究和其他的相关研究进行因素分析,发现了五个因素:向性;一致性: 独特性;情绪性;文化性【】。年,看到这个报告之后,从 卡特尔变量中选取了一套变量,经过对该变量的因素分析后,也得出了五个因 素。正是的研究促使了人格五因素研究的真正兴起。此后, 等心理学家通过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工 具、不同的因素分析方法,以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来验证这个发现。他们经过 探索后也认为,最主要的人格特质几乎完全可以用个广泛的维度来描述,而 且这五个维度是比较稳定的,即大五因素。 应该说,西方五因素模型的建立主要是通过词汇学研究得出的,而真正使 五因素模型走向应用的却是另外一条研究思路,即特质观。特质观也是五因素 模型建立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特质观与词汇观的主要区别是:词汇观是对人格特征的描述性研究,是 人格理论建构的第一步。而特质观须透过现象,进一步对基因型人格特征做分 析,对人性做解释,对人格变量做界定。两者的对象不同,词汇观是对包含 在词典中的人格语言做词汇研究,以确立基于世俗概念的人格维度,而特质观 则是特质心理学家在词汇学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他们对特质的定义、对人格理 论的构想及分析大量的心理学文献而编制量表,对人格进行问卷研究,也就是 说,特质论主要在于理论构想与大量文献的查阅【】。 是使用该种方法进行人格结构研究的代表人物。 研究的初衷是要建立一种能够测量个体差异的、多用途的人格问卷,用以 理解和预测广泛范围内的效标,如职业兴趣、健康和行为障碍、心理适应以及 应对风格的特点等。他们首先选取了当时被广泛接受的两个人格维度,即神经 质和外倾性,并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确定出每一维度下所包含的重要特质或层 面。随后又确定了第三个维度,即经验的开放性,并确定了该维度下的层面。 最后,他们又增加了宜人性和尽责性两个维度以及两个维度下的层面【】。这样, 他们就建构出一个由五个维度、个特质或层面、个项目组成的综合性人 格问卷. 。 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应该说,的研究得益于五因素模型的系统研究,这也是该量 表到目前为止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人格量表的根本原因。 当前,人们对五因素模型中个因素的命名已比较统一。它们分别是: 外倾性,包括健谈、果断和好动性等特质,以及相对应的沉默、 消极、谨慎等特质;宜人性,包括善良、诚实、热心,以及 相对应的敌视、自私、不可信等特质;公正严谨性,包括 组织能力、认真、值得信赖,以及相对应的粗心、疏忽和不可靠等特质:情 绪的稳定性 对神经质,包括镇静、稳重以及沮 丧、脆弱、紧张、焦虑等特质;经验开放性包括幻想、审美、情感、行动、 。 观点、价值等特质【 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人格结构的“无政府状态”,大大推进了人格理 论研究的进程。采用..各种文字版本,在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意 大利、德国、南非、菲律宾,以及在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都得到了 相 似的五因素人格结构【】。据此得出结论,认为人格结构的五因 素模型是适合全人类的【不。 而且最近的一些研究又进一步验证了大五人格的跨文化一致性。 运用?.第三人称版研究了种文化下 的大学生对自己最熟悉的人进行个项目的评定。因素分析表明美国人自 我描述的人格结构在其他大部分文化中都出现了。这再次说明大五人格具有 普 遍的适用性【憎】。他们的另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等人运用..测查了来自加拿大、德国、 日本的同卵双生子和个异卵双生子岁~岁。研究结果表明,每 个国家的异卵双生子间的人格维度相关度低于同卵双生子,而在三个国家的研 究中都抽取了相同的个因素。这表明大五人格有坚实的生物基础,可能揭示 了人类普遍的遗传特质【。 但是,该模型从诞生之日起,在受到欢迎的同时,其普遍适用性也受到质 疑,许多特质心理学家对“大五”进行批评,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大五人格结构的跨文化研究 曾经提出跨文化比较的两种模式,一种称为“.即“强 制的一致性”策略。指使用某种文化下建立起来的概念和工具去测量另一种文化 下人们的特点,并据此比较不同文化的相似性。比如用..测量中国人 的人格结构,比较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人是否相似。..是西方人的 概念和工具,用它来测量中国文化下的人们,实际上是把西方文化的概念强加 给中国人,这样得到的结果只可能是数量或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可能体现人格 结构的差异。因为这种比较的前提就是人格结构的相似或相同,也就不可能发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现任何实质性的跨文化差异。 另一种策略称为“.”,即“衍生的一致性”策略。按照这种策略, 要比较两种文化下某一心理特性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例如,要比较中西方人格 结构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在中国文化下建立起中国人人 格结构的概念和测量工具并测量中国人的特点,再与西方的人格结构大五 和人格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按照这一观点,不同文化下人们的人 格结构应该会有不同。目前,大五人格结构的跨文化研究大多采用了前一种策 略【】。 对“大五”人格结构的最直接挑战来自,分 别对美国和意大利被试的..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后发现,美国被试得到 了预期的五个因素,但意大利被试则只有三个因素神经质、开放性和宜人性 此外,采用相对宽泛的选词标准,并把对人格的评价性术 语加入词汇表中,经过因素分析后得出了“大七”因素模型。“大七”模型包括以 下个维度:正情绪性 、可靠性、负价 、正价、负情绪性 、 宜人性和因袭性。与“大五”相比,“大七”增加 了两个新的评价性维度,即正价和负价,其余五个维度与“大五”存在大致对应 的关系。此后,等,等【】的研究认为,“大七”因素模型具有一 ’ 定的普遍性。 如果说七因素模型的发现,使“大五”模型面临前所未有的 挑战,那么,近期一些重复得到的六因素人格结构,无疑进一步动摇了“大五” 模型的统治地位。 等通过词汇法对法国人的研究表明,法国人的人格结构包括 六个因素,其中四个因素与大五中的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外倾性、认真性相 似,第五个因素与“诚实”相似,而第六个因素包含的是与想象力 而不是智慧有关的特质词。而且在有关德语、荷兰语、匈 牙利语、意大利语、韩语、法语、波兰语等人格词汇的研究中,均发现了大五 因素之外的第六个因素,分别被命名为道德??价值观、真诚??自夸、正直、 可靠、诚实、坦诚波兰语中没有命名】【引。 鉴于此,等人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通过深入考察来自不同语言的有 关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格结构六维度的普遍性,提出一个与坦诚有关的因素 被列为人格结构的第六个因素将是十分合适的【】。 人格结构六因素模型是在继承和修正“大五”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挽救 了在“大五”模型中失去的一些因素,当然还应继续在不同语言中开展心理词汇 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冈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学研究,对这一模型进一步完掣。 造成这种跨文化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呢人格结构的五因素模型是在对英 语词汇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等指出,目前支持大五因素的研究大都是在日尔曼语言中英 , 语、德语、荷兰语等进行的,而在非日尔曼语言中进行的研究.,通常并不支持大五因素。在研 究中发现至少有个特质并不适合存在于大五范围内。 而且,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文化的差异可能会造成人格结构的不同。 由于文化的影响造成人们承受不同的压力,与之相适应的人格结构或人们的行 为特点就会不同。因此,我们认为,不同文化下的人们的人格结构既有一致性 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成分,研究本民族文化下所形成的人格结构是十分必要?】。 ...对人格特质理论的挑战 尽管特质理论在分析人格的基本维度方面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已经取得了 丰富的成果。但是它很难从对人格的描述转向解释,又缺乏对人格发展的动态 研究,忽视了情境的作用和人格的复杂性。因此在世纪年代遭到以米歇 尔、班杜拉为首的社会认知理论学家的批判和挑战。 米歇尔指出,将特质与人格等价的最大缺陷就是将特质概念中的行为成分 从其背后的心理加工和动力过程中剥离,人格特质无法从根本上回答“在思想、 情感和行为这条变动不居的河流中,有哪些东西保持不变”。 米歇尔对特质论的诘难主要在个方面:第一,特质测验不能很好地预测 行为:第二,跨情境的一致性缺乏证据;第三,特质或其他概念只是有关人的 知识建构,并不反映人的实际行为。米歇尔的依据是:在绝大多数研究中,个 体在两种情境中行为的相关系数并不高;特质论者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直接证 明行为的一致性。 社会认知理论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班杜拉也认为人们做出的自我效能判 断依赖于具体的任务和情境。人们可以相信他们在处理某些事件上有效能而在 别的事情上无能为力。这又一次赋予了情境具体性的重要地位,并且他认为特 质不能较好地预测一个人在集体情境中会有怎样的行为。 情境论在提出之初,就遭到一些学者的反驳。指责米歇尔的文 献回顾是有选择性和不全面的,过分倚重研究中的一些实验反映。.霍根认为, 米歇尔的文献研究带有选择性,而实际上许多研究表明跨情境行为的相关系数 大于米歇尔的结论。另一些学者指出,米歇尔的研究方法欠妥,他关注的是被 试无法选择的、高度控制的实验情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去甚远;自陈报 告与行为的特征水平不相对应,等等【。 随着研究和争论的不断深入,米歇尔和舒达于年 “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提出了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理 论,简称理论,把两种观点进行了整合。米歇尔认为,这个有关人格一 致性及其行为表现的理论,需要对人格和个体差异分析中的主要概念,如人格 系统、人格状态、特质、动力,进行重新检验和界定。该理论中的人格系统是 是由具有独特的关系网结构的认知??情感单元构成的,系统中的认知??情 感单元之间的激活模式,有赖于当时个体经历的特定场合和心理情境。人格系 统与人格状态的区别是:不同情境下人格系统的结构可以保持稳定,但当活跃 的情境特征改变时,或者用另一种方式对情境特征进行编码、在认知或情感上 对之加以转化时,人格状态就很容易发生改变。 米歇尔指出,尽管人们通常认为,以过程为取向的人格研究方法忽视或否 定了稳定的人格特质,实际上在理论中,人格特质在人格系统中具有重 要作用。具体地说,理论用有特点的认知??情感加工结构来界定特质, 而该结构是独特的加工动力的基础,并产生加工动力。特质的加工结构由相互 联系的一系列有特点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策略组成,特质的加工动力是指认知 ??情感单元中激活的模式和序列,它的产生与特定的情境特征类型有关。【 从米歇尔的理论可以看出,他同样认为特质是构成人格系统的单元,而且 特质是具有加工结构的,这就使得由特质构成的人格结构具有了动态性和发展 性,推进了特质心理学家们对特质和人格结构的研究。 ..西方关于儿童青少年人格结构研究的进展 由上可知,人格结构的研究最早是从成人开始的,大五因素也是在成人研 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方特质心理学家们得出的人格结构基本上涵盖了“大 五”中的所有或部分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分歧。当他们开始对儿童青少 年的人格结构进行研究时,这种分歧也以同样的方式在该研究领域中体现出来。 特质论研究者中最先把目光转向儿童青少年人格结构研究的是五因素模型 的坚定支持者。,舀首先 证明教师对小学六年级儿童的评价也能由五因素模型来描述。他们从成人人格 五因素描述词中选出部分形容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他们在研究后认为, 儿童人格结构也有与成人类似的五因素。应该说,等人的研究本意不是 为了探讨儿童人格结构,而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大五因素的正确性。但他们的这 个发现不仅把大五因素推广到儿童人格结构研究领域,而且使更多研究者把人 格结构研究的目光转向了儿童。 纰刎把的五因素问卷改编后研究 了教师对~岁男女学生的评价,其结果支持了等人的发现。 .通过对俄罗斯教师对?岁儿童气质和人格的评价 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五因素的存在。等还把这些发现扩展到幼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儿。他们请教师对名岁儿童进行评价,量表由道题构成,题目是 两极形容词,这些题目选自的大五因素两极量表含个题目。他们 在研究后得出结论:人格五因素结构的出现与幼儿上小学是同步的。 最近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点。他们运用 对,和岁儿童自我报告的大五人格特质进行了研究。研 究发现儿童自我报告的外向性、宜人性、公正严谨性与父母、教师提供的相关 行为评定有很高的一致性。儿童自我报告的神经质与成人的报告无关,但能很 好的预测在实验中可观察到的悲伤和焦虑行为。这个结果说明儿童自我评定的 人格五因素结构在~岁间逐渐稳定,并和他人评定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此外,一个调查父母对儿童人格自由描述的国际气质和人格研究群体调查 了来自比利时、中国、德国、希腊、波兰、新西兰和美国等七个不同国家的 数 据。这些调查者把五因素作为父母对~儿童广泛描述词的分类依据,并且证 明了在不同国家,%到%的描述词能够被归为五个因素。还有一些特质难 以归入到五因素模型中。该研究群体的成员】证明,父母对儿 童的描述词中有大约%可以归为五因素的四个,%的描述词可以归为五因 素中的三个。对于整个样本来说,大五因素中有四个因素体现出父母对儿童 的 自由描述。 特质心理学家们认为,自由描述扩展了词汇假说。】 把这些自由描述收集起来作为编制一岁儿童分层人格调查表 的基础。评价 了儿童人格结 构的五个维度:外倾性,仁慈、尽责性 ,情绪稳定性 ,想象,以及 个更具体的方面。 在对气质和人格五因素模型充分回顾的基础上,使用一种基 本的分类学来描述中期儿童的人格。她提出了四个高级并有顺序的 维度:积极情绪对外倾性 .,消极情绪对神经 质 ,侵犯对亲社会倾向 ,以及约束对尽责.。同时,她 又描绘了个分布在四个维度之下的低级并有序的特质。她的分类与成人人格 五因素中的四个因素表现出相似性,即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以上研究表明,大五因素在儿童青少年人格结构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同 时,也发现了难以用大五因素加以解释的特质。此外,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尽管~些儿童青少年人格结构研究得出了与成人类似的五个因素,但这些研究 大都运用成人的五因素问卷或量表,其效度受到影响。 另外,还有许多研究向儿童的五因素提出挑战。】使 巧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用加利福尼亚儿童.问卷的荷兰版本调查了父母和教师对~岁儿童和青 少年的描述。除了发现成年人的五个因素外,他们还发现了两个额外因素:外 在活动性 和依存性。等使用英文版的 加利福尼亚儿童.问卷调查了母亲对名~岁男孩的评价。他们在 研究后提出了一个模式,并认为新增加的兴奋性和活动性 是独立于“小五”的因素等人针对成人的“大五”,称儿童青 少年的人格结构为“小五”,并且不能归属于神经质和外倾性这两个方面。而 等在一项对名瑞典儿童年的追踪研究后发现,在儿童 成长到青少年阶段之前,等人提出的兴奋性和活动性并不适合单独作为维 度出现,它们分别应该是神经质和外倾性的成分。但同时,他们通过母亲对孩 子的评价也发现,尽管可以在幼儿阶段发现五个因素的雏型,但是由于幼儿没 有机会像青少年与成人那样大量接触社会环境,因此这些因素并不像青少年或 成人那样可以在父母眼里完全清晰的分离出来。他们认为,对于幼儿来说,也 许某些维度表现的并不像成人那样十分明显。 采用 研 究了岁儿重自我报告的人格特征结构,结果表明岁儿童的人格结构由羞怯、 宜人性和负面情绪性个维度组成。个维度与父母评定其大五人格特征有一 定程度相关,同时也说明成人的部分人格特征在儿章期尚未出现【引。 以上研究表明,一方面,人的人格结构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 人的人格结构应该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另一方面,儿童的人格结构似乎 由于年龄、社会经历的关系而与青少年和成人的人格结构有所区别。 当然以上的研究都侧重于研究儿章的人格结构由哪些部分构成,和成人人 格结构有哪些区别。近几年来,更多的研究者侧重开发有效的测评儿童人格的 工具,如、. .、等,并利 用其对儿童人格发展进行追踪研究。 .我国对人格结构的研究 ..我国对成人人格结构的研究 我国对人格特质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年代才出现相关论文。最 初对成人人格结构的研究大都是遵循西方词汇学的技术路线,使用中文特质词 进行的。’ 台湾心理学研究者杨国枢是我国进行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的先驱。他认为 我国对人的人格结构的研究不仅需要中国化,而且需要彻底的中国化,即不是 仅就欧美心理学者所发现的人格特质,以他们所建立的测量工具来验证其人格 理论,而是从代表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因素的自然语言中形容人格的字 词入手,经过实证性的系统研究,寻求中国人描述人格所特有的基本特质。他 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与香港心理学者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在该项研究中,他们首先从杨 国枢、李本华制定的人格特质形容词表中以一定标准选出个特质形容词, 制成份问卷,分别让大学生描述自己、父母、最熟悉的老师、邻居等个人, 每人回答其中的两份问卷。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目标人物抽取的共同而 独立的因素为三个:善良诚朴一阴险浮夸;精明干练一愚蠢懦弱;热情 活泼一严肃呆板。该项研究是我国人格结构中国化早期研究的一篇较有影响的 文献,除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揭示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之外,其贡献还在于向 国 内人格心理学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使国内尤其是大陆心理学者不再仅仅 局限于单纯验证西方的人格结构理论。 香港学者 等引运用中国化的方法,对中国的传统 文化和人格文献作了内容分析,并通过访谈等方法编制了包括特定文化和共性 文化在内的多特质人格量表。其中,大量的项目反映了儒家思想和传统 价值观,量表包括以下四个维度:态度、信仰、典型行为和情感反应。随后, 通过对大陆、台湾、香港、美国等四个地区中国人的测量得出四类中国人的共 同特质,即值得信赖的:有原则的;忍耐、责任感强;自我控制、 反对性自由。 ~般说来,台湾和香港的早期人格结构研究都是在特性原则和共性原则相 结合下进行的,主要表现为在建立中国化维度时,收集词汇不系统,一些词表 中还包括了部分从英语中翻译过来的术语,难以确定其代表性。 在此之后,以特性原则为指导的词汇研究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如王登峰 等】进行的中国人人格词汇研究就反映出这种趋势。他们从《现代汉语 词典》及日常用语中选出个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术语,并将其作为系统研 究中国人人格维度的起点。此后,王登峰等通过词汇法及探索性因素 分析研究得出,我国成人人格结构包括外向性、善良、情绪性、才干、人际关 系、行事风格、处世态度等七个方面以及个小因素。在此基础上,王登峰等 人编制了中国人人格量表、.中国人人格七因素量表,为进 一步测量中国人的人格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王登峰的研究推进了人格结构研 究的中国化,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人格结构。 张智勇等”】根据王登峰等收集的中文人格词表,构造了一个包括 个人格特质词的自我评定检核表。对中国大学生施测后,张智勇等也提出了一 个七因素模式。这七个因素分别为:负价一:虚伪浮夸;价:严谨负责: 负价二:浅薄无能;内向负情绪;外向正情绪:热情可爱;外向负 情绪:暴躁易怒;内向正情绪:我行我素。其中前三个属于评价性因素,后 四个属于情绪性因素。研究基本上是遵循西方“大七”思路来探讨中国人的人格 结构,在他们的结构中也出现了评价性维度,但与西方“大七”不同的是,该结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构中的评价性维度为三个,比“大七”多一个。他们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出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王垒岭】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中国大学生的人格结构。研究者首先使用 “个体性自由命名描述法”让名大学生自由想象出描述人格的词,研究者认 为这些词可以被看作是动态的,它们反映出被试意识中最容易和最先被激活的 个人特征的内容。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编制了实际自我、理想自我或应该自 我二个词表,然后让名大学生用点量表分别评定各词表中的每个词适合 描述相应自我的程度。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理想自我有二个因素,分别为: 自信聪明,勇敢外向;勤奋负责,坚韧自制;善良热情,诚实助人。应 该自我也有三个因素,分别为:负责孝顺,善良热情;勇敢坚韧,遵纪自 制:自信聪明,勤奋进取。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研究中可以看出, 理想自我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社会伦理、行为规范的内容,反映出中国社会文化 中重视集体主义理念和儒家思想的特点。 另外,受词汇法研究的启发,杨波、燕国才等人研究了古代中国人的人格 结构。杨波以古代典籍《史记》为材料,按词汇法构建了具有相当信度和效度 的古代中国人人格描述词单,施测于名专家及研究生,令他们对《史记》 中记载的名古代中国人做评定,经由因素分析获取了以仁为核心,由仁、 智、勇、隐个因素组成的古代中国人人格结构【】。燕国才等人在我国传统文 化典籍中,对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人性特征、道德因素或民族精神的词汇进行 编码得出传统中国人结构由仁、义、礼、智、信组成陋?。这类研究为考察传 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人格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我国对儿童青少年人格结构研究进展 国外有研究表明,生物性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作用大约占%,而% 的影响来自文化、社会阶层、家庭等社会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西方儿童 人格结构研究的同时,应该立足于本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儿童人格结构。 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对儿童的人格结构进行研究,但大多采用理 论推导及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方式。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中国超常儿童研究 协作组岭硼在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后认为,~岁儿童的人格包括抱负、 独立性、好胜心、意志坚持性、求知欲、自我意识等六个方面。 . 上海幼儿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岭】提出将?岁幼儿的人格分 为以下六个方面:独立生活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对人对事的关心; 社会交往;好奇心;情绪稳定性。 陈学诗等删经过对幼儿人格理论建构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 .~.岁幼儿人格由探索主动性、合群和适应性、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控制,以 及独立性等四个维度构成。 “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儿童青少年人格结构的研究开始采用自然语言的方法。西 方早期的大五因素研究主要采用词汇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选词比较 简便,词汇的覆盖面也较广泛。但词汇法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字典上的词汇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当使用单一的词汇来评价人格特征时,很难准确具体地说 明特质描述了怎样的行为态度。 杨波认为,词汇学取向所探讨的是人格的显性属性,是可观察到的 表面特征,不能对人格的本质进行解释。第二,词汇法反映的只是人格的静态 结构,而人的人格往往是在人与人、人与情境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对人格的 动态描述是词汇法所不能达到的。而自然语言除了静态结构之外还有一种动态 结构,这种动态结构更能反映语言的自然状况。第三,当人们根据词汇对人 的人格进行描述时,常常由于缺乏背景材料而很难显示出人格的一贯性。例如, 即使一个性格外向、健谈的学生在学术权威者面前也会显得十分拘谨、腼腆。 这时,仅仅用活泼、腼腆这样的词汇对该学生进行评价就显得不准确。 因此,通过学习与借鉴近年来西方儿童人格结构的研究范式,国内的心理 学学者开始采用自然语言的方式进行研究。这样,就使研究具有动态性和情境 性,可以较全面、准确地描述儿童的人格。 张雨青通过家庭访谈编制份问卷,分别施测于、、、四 个年龄组的儿童家长,由儿童家长对子女的人格特点进行评价,经对数据的探 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各年龄段儿童的人格结构,分别是:三岁组儿童为五维 度人格结构,即智力/自主性、社会性、容易管教负向、活动性及焦虑;六岁 组儿童也为五维度人格结构,但维度的内容有所变化,它们分别为智力、认真 性负向、宜人性、坚持性和勇敢??怯懦;九岁组儿童的人格结构由四个因 素构成,即智力、认真性负向、宜人性/社会性、自制/焦虑:十二岁组儿童人 格结构包括以下四个维度,竞争性/智力、宜人性、外倾向、认真性。 研究者之所以使用父母评价,是基于以下考虑:对于年幼儿童来说,由于 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不可能由他们自己提供这些词汇,而家长每天与自己的子 女相处,非常了解子女人格的真实特点,因此他们的评价无疑是非常准确的。 但是,研究者同时也认为,父母在对子女的人格特点做尽可能真实评价的同时, 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期望成分,而且还会受“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哪 些是重要的儿童人格特质的一般信念”的影响。 为了减少父母评价可能带来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刘文、杨一珠】. 把目光转移到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幼儿园或学校,通 过开放式问卷、追踪观察以及教师评价的途径探索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人格结 构。她们在研究中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幼儿人格由智能特征/自我意识、意 志特征、情绪情感、亲社会性和活动性五个维度构成;小学生人格结构包括: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开放性、自我意识、亲社会性、宜人性和情绪性五个维度。 在此基础上,张野、杨丽珠同样采用教师的自由描述对全国十个省六大行 政区的~岁儿童人格特质词汇进行质化研究,并编制了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 定问卷,经探索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岁的儿童人格结构由个维度 个特质构成:维度一为认真自控,包括认真有恒、自制稳重、攻击反抗三个特 质。维度二为智能特征,包括聪慧性、协调能力、自我表现、交际能力四个特 质。维度三为情绪性,包括开朗活泼、敏感焦虑两个特质。维度四为亲社会性, 包括同情利他、合作尽责。但这个研究与刘文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有很大不同, 因此,优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对儿童人格结构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第二章 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意义 .研究的总体思路 通过上文可知,以往的研究大都是采用词汇法和自然语言描述中的一种来 研究幼儿的人格结构。两种方法各有优势,词汇法取词范围广泛,对幼儿人格 特质描述更全面;而自然语言描述更能体现儿童人格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因此 本研究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幼儿的人格结构。 首先在人际互动中对熟悉幼儿的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收集的资料 进行汇总、归类与编码,了解幼儿的人格特点和行为表现,寻找幼儿的人格特 质。同时,把王登峰的个成人人格特质形容词洳】制作成词表,请幼儿教师 挑选出适合用来描述幼儿的人格特质形容词。综合两种途径获得的幼儿人格 形 容词后,对其进行质化研究,同时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已有的幼儿人格发展理论, 即注重实际调查,又注重理论推导,编制幼儿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同样采取教 师评定的方式施测于幼儿园教师,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求 我国幼儿的人格测评结构,并检验问卷的实证效度,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人格 发展的一般特点进行探讨。 .研究意义 ..探求中国幼儿人格结构,促进幼儿人格结构研究的中国化 人的人格发展不仅受到生物性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文化、家庭、社会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带来人格结构的差异。西方心理学家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研究了幼儿的人格结构,得出幼儿人格的“小五”结构。而中 国幼儿在数代的积累与变异形成其遗传素质基础上,又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 人格结构必然与西方幼儿不同。因此,要得出中国幼儿自己的人格结构,必须 立足国内,编制自己的幼儿人格问卷,得出中国幼儿的人格结构及其发展特点。 ..研究中国的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幼儿人格结构的差异,为幼儿 良好人格培养提供依据。 .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我们以编制出的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为测评 工具,可以对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幼儿人格结构进行研究,探明 不同群体幼儿的人格差异,为良好人格的培养提供教育依据。 第三章 幼儿人格结构质化研究 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幼儿人格结构,首先需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幼儿的人 格特点,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分析和归纳,勾勒出中国幼儿人格结构的整 体图像。 质化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 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 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化研究采取自 然主义的研究范式,重视在自然情境下研究人的生活经验,并能对微观的、深 层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动态性的描述与分析,强调在研究者和研究对象 互动过程中建构理论引。质化研究的这种互动性、细节性,现场性和全面性特 别适合用来研究幼儿的人格特征。幼儿教师长期与幼儿交流互动,通过其对幼 儿人格特点深层、细节性的描述,既能得到中国文化背景下幼儿人格的一般 特 点,又能描述出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区别于成人人格的特点,为个别化教育和 适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质化研究还可以把无序的原始资料系统化,为进一步 的量化研究提供理论建构。 目前在国内对儿童人格结构进行质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父母或教师的对儿 童的人格特点进行自由描述张雨青矧、刘文】、张野川等。父母和教师是 对儿童人格特点最为了解的人,他们的描述准确性较高。同时自由描述能够体 现人格结构的动态性和情境性。因为人的人格往往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情境 之间的互动表现出来的。同样一种行为,在不同情境下,意义可能是不同的, 而且对儿童和成人来说可能体现的是不同的人格特质。而父母和教师在充分了 解儿童生活背景的情况下,并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儿童的人格特点进行自由描述, 就能够准确具体地说明儿章某个行为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了怎么的态度,从而 真正揭示儿童的人格结构。 当然,自由描述依赖于教师和父母对幼儿观察的直接经验,有些幼儿的行 为可能没有被观察到而漏掉,从而无法体现出那些正在形成的、具有独特文 化 意义的人格特质。而在成人人格结构研究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的词汇学方法 取 词广泛,能够弥补自由描述取词不全的问题。同时,自由描述的细节性、动态 性能够很好弥补词汇学研究中抽取的词汇过于抽象和静态性的缺点。 可见,如果将两种方法收集到的词汇结合起来对幼儿人格结构进行质化研 究,所得到的结构应该是最全面和最理想的。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 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 研究目的 了解我国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人格特点和相应行为表现,从质化 研究角度对幼儿人格结构进行大致理论建构,为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 自行用于教师自由描述的开放式问卷见附录,同时我们把王登峰 的个成人人格特质形容词】制成词表见附录,用于教师筛选适合描述 幼儿人格特点的词汇。 ..被试 开放式问卷施测于大连所幼儿园,发放问卷份,回收有效问卷份, 名教师共评定名幼儿,幼儿年龄在“岁之间,男女各半;词表施测于 大连、广州共名幼儿教师。在广州发放个分表,最后选取完整的份 词表。在大连发放个分表,最后选取完整的份词表。 ..研究程序 ...设计问卷和词表 ...问卷施测 使用自制的开放式问卷,请幼儿教师在本班随机抽取名熟悉的幼儿,男 女各半。教师针对这名幼儿在幼儿园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表现出的人格特 点写出描述词,并列出具体的行为表现。 同时,使用自制的词表请广州和大连幼几教师评定出适合描述幼儿人格特 点的词汇,并写出相应行为表现。 ...编码与统计 教师自由描述的幼儿人格词汇统计。 第一步,阅读原始资料与初步编码。分析资料的第一步是认真阅读原始资 料,找出所有形容词,并把它们标示出来。然后挑选出描述幼儿人格形容词。 所谓人格形容词包括:反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致和稳定的方式,如 “内 向的”,“爱冒险的”;描述目前活动、心理和心境暂时状态的形容词,如“高 兴 的”,“忧郁的”;对幼儿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词,如“有魅力的”,“可亲的”。 本部分由研究者与另一位人格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共同完成。正式挑选词 汇前,随机抽取份问卷,各自独立挑选词汇,计算系数为.,并在 .水平上显著。然后各自查阅分担的问卷。 第二步,设置码号。码号是资料分析中对资料进行编码的最小意义单位, 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部分。在对所有开放式问卷中抽取的人格形容词和短语 进 行语义分析基础上来设置码号。 第三,建立类属。类属是在多个码号组合之上的意义集合,是码号的上位 巧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概念,代表资料所呈现的一个观点或主题。在初步设置了码号之后,对每个码 号下的人格特质形容词和具体行为表现的内涵进行比较,考虑码号与码号之间 的联系,进一步归类,建立类属。在建立类属时主要考察相关的人格结构理论, 如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五因素模型等对人格特质的实质的解释,以及 他们提出的人格结构的成分卡特尔,艾森克的,等,西方的 小五结构,六因素模型等相关研究,并主要参照王登峰的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 杨丽珠、刘文和张野
/
本文档为【3~6岁幼儿人格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