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方县情

2017-11-17 50页 doc 130KB 8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大方县情大方县情 大方县概况 一、自然地理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大娄山西端。地处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东西相距86.2公里,南北相距85.2公里。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以六圭河与织金县为界,西南与纳雍县隔河相望,西部和西北部与毕节市接壤。全县总面积为3505.29平方公里,占毕节地区面积的13.05%,贵州省总面积的2%。县城距毕节地区所在地46公里,距省城贵阳177公里,距南海500公里,是近海内陆山区县。...
大方县情
大方县情 大方县概况 一、自然地理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大娄山西端。地处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东西相距86.2公里,南北相距85.2公里。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以六圭河与织金县为界,西南与纳雍县隔河相望,西部和西北部与毕节市接壤。全县总面积为3505.29平方公里,占毕节地区面积的13.05%,贵州省总面积的2%。县城距毕节地区所在地46公里,距省城贵阳177公里,距南海500公里,是近海内陆山区县。 大方县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斜坡地带,属中山地貌类型,县境大部份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地势中部和东北高,河流向北和向南流。境内山峦重叠、切割较深、沟壑纵横、地貌破碎,地形多样,山地、坡地、丘陵、洼地、盆地(小坝子)、河谷交错分布。全县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三类形态,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地貌类型特征、海拔高度差异和地面切割程度,分四个地貌区。西北部中山丘陵区:地势除长石镇马洛河谷一带南高北低外,大部分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在1400~1600米之间,最高点为瓢井镇火烧箐海拔2102.3米,最低马洛河口海拔708.8米(为县境内最低点);东北部中山缓坡谷地和丘陵洼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山高坡陡,内部起伏平缓,地面多岩溶丘陵及孤峰、洼地,相对高差为250~350米,海拔在1600~1900米之间,中部的大山海拔2027.2米,九龙山海拔2128.4米,老鸹山海拔2079.2米,局部有缓丘谷地,在瓢井、长石一带由于马洛河的强烈侵蚀,河流两岸十分陡峻,地表破碎,沟谷纵横,切割较浅的多缓丘洼地、谷地及山间小盆地;中西部高中山切割和缓坡丘陵谷区:为境内地势最高区域,大部份海拔在1700米以上,中部的公鸡山海拔2010米,大营山2093.1米,县城附近的云龙山海拔2008米,笋子山海拔1938米,火焰山海拔1998米,西部龙昌坪大山海拔2316米(县境内的最高点),也是境内主要河流的分水岭;东南部低中山浅切割谷区:地势较平缓,大部份海拔为1200~1500米,相对高差250~300米,以丘陵和山间河谷为主,河谷两岸分布有河流冲积阶地。 大方县由于碳酸盐岩溶分布较广,岩溶地貌发育演化复杂,喀斯特地形地貌明显,形成了形态类型特殊的岩溶生态环境。岩溶地貌多样,有石芽、洼地、落水洞、暗河、溶洞天窗、天生桥等,分布较为普遍,是世界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大方有“喀斯特王国”之称。 大方县河流属长江上游的赤水河水系与乌江水系,境内地势中西隆起,向南和北倾斜。中西隆起以九龙山、公鸡山、火烧箐、海马箐、龙昌坪等山脉为分水岭,北部属赤水河水系流域,南部、西部、中部为乌江水系六冲河流域。境内河流系山区雨源型河流,属江河源头,上游水量少,中下游水量逐渐递增,洪枯流量差异大,暴涨暴落现象突出。河道曲折迂回,滩多水急,落差大,河流数量多,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16条,干河20余条,总长495.2公里。全县河道总长727.3公里,河网密度大于贵州省17.1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数。年径流总量为14.723亿立方米。赤水河水系位于县境东北部,主要河流有二道河(亦称马洛河、格里河、聂尔第河)、油杉河、母都河、蚂蚁河、果瓦河等6条,流域面积80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91毫米,年径流量4.217立方米,河道曲折迂回,切割深、比降大,落差集中,适宜水能资源开发,水能理论蕴藏量15.46MW,技术可开发量5.32MW,流域内基本无农田灌溉,河流由南向北在马洛河(两岔河口海拔708.8米)进入金沙县境;南部属乌江水系的六冲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六冲河、上坝河、冷底河、哥搓罗河、八堡河、凉水河、拉鲁河、新基河、落脚河、木弄河、木白河、西溪河、安乐河、米底河等14条,分布在县境南部、中部、西部,流域面积2337.2平方公里,为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7%,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1008毫米,年径流量10.506亿立方米,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开发程度高,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53MW,技术开发量2.7MW。 大方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份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加上地势起伏较大,沟多谷深,山脉多呈东北走向,冷空气易进难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短冬长,春秋相近,雨雾日多及“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1.8?左右,最高气温32.7?,最低气温零下9.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0.7?,属典型的夏凉山区,是最佳避暑圣地。阴雨天气多,日照少,雨季特别明显,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15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8%。大方属雾多县之一,全年平均雾日为159.2天占全年日数的43.6%,日照时数为1311.2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0%,无霜期为254~325天,常年相对湿度84%。县境全年多为东南风,冬季多西北偏北风,平均风速2~9m/s。大方气候由于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灾害性天气较频繁、种类多的现象,春季低温(倒春寒)、春旱,夏旱、暴雨、冰雹,秋季低温(秋风)绵雨,冬季凌冻、霜冻等危害严重。由于大方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以及气候与生态的复杂多样,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土壤类型多,水资源、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复杂,适合于立体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 县境内土壤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由于地形复杂,土壤地域差异较大,肥力水平悬殊明显。土壤熟化度低,山地土壤大多处粗骨状态,土层浅薄,函养水肥能力低,地表径流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垂直分布较明显。土壤呈深浅不同的黄色,表层暗黄色,心土层蜡黄色,质地粘重,矿物质养分含量低缺磷。境内母岩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黄色页岩、黄色砂页岩、紫色岩类也有较大面积分布。全县土壤分为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3个亚类,45个土属,105个土种。其中黄壤在全县分布极广,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有效面积为1966平方千米,占有效总面积的61.63%。 大方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县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二、历史沿革 大方历史悠久,周属夜郎国地,蜀封罗甸王国,宋赐罗施鬼主,元置顺元宣抚司,明领贵州宣慰使,清康熙五年设大定府,明国三年废府设大定县,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大方县,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千百年来,水西彝族土司政权治所大方,世代相袭,使大方成为黔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承了古老渊深的华夏文明,积沉了多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奢香在摄贵州宣慰史期间,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发展耕织,尽毕生精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致力于发展水西经济、文化,深受人民爱戴。大方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艺术多姿多彩,书法、灯谜、诗词、楹联、木雕、农民画、漆器工艺等,一直在黔西北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兴盛不衰。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贵州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曾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彰为“广播电视先进县”。记载历史轨迹的“井文化”、“塔文化”和贵毕高速公路修建后的“桥文化”与大方传统的荆州龙灯、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坡、白族节等民族风情串起了人类文明的链珠,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三、建置沿革 大方夏为梁州南域荒地,商属鬼方。《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音bi[必]壮大意)于中国,覃及鬼方”。王燕玉《贵州史专题考?殷周鬼方辨》:“即今湖南西北边,四川东南边连接贵州大部(除东南部)旁迤桂北、滇东这一地域为殷代至周初的鬼方”。杨次青《大定中学校歌》“奢香通道,乌迷纳土,政教覃及鬼方”。周、秦、西汉先后属汉阳,平夷县等,主要为濮(仡佬族先民)建立之夜郎国属地。《史记?西南夷列传》首序“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尾记 “独夜郎、滇王受印。滇小邑,最宠焉”。王燕玉《贵州史专题考?夜郎沿革考》:“周初为小国(实为部落),战国至西汉中期,发展为大的夜郎国”。“大夜郎国„„幅员约占今贵州四分之三”。清大定知府姚柬之《重修大定府署碑记》“大定为古夜郎国也”。 汉建武年间,昆明夷二十世孙,默部勿阿纳从云南东川(会泽)向东扩展,据今贵州西和西北部,自立为罗甸王,并开始下设四十八头目。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夷族默部苴慕(君长)妥阿哲(济火)助南征有功,于建兴三年(225)封为罗甸王,以袭其地。《爨文丛刻》“贤濮集主处”(即顺服彝族统治)。济火由陇更(毕节)迁白乍戈(大方)建慕俄格城堡于竹乍补(今大方云龙山)下。中经两晋、南朝、隋、唐、宋各代,其后代均纳土袭爵。元至元十五年(1278),罗氏鬼主阿窄纳土内附,设罗氏鬼国安抚使。 明洪武四年(1371),顺元路宣慰使霭翠归附,封为贵州宣慰使“位各宣慰之上”,十四年(1381)霭翠病逝,妻奢香代袭其职。次年,明将傅友德、沐英等率大军从四川、湖南经贵州讨伐云南梁王巴匝剌瓦尔密,当时盘踞云南的元蒙势力与乌撒、芒部的部分奴隶主相勾结,抗拒明军。奢香审时度势,维护明朝的统一,支持明军入滇。明洪武十七年(1384),贵州都指挥使马晔不顾明王朝安抚边疆的大计,欲“尽灭诸罗”,故意激反水西48头目而后加兵,遂裸挞奢香,奢香识破马晔加辱而激反之阴谋,说服各部谨守疆土,走诉京师面奏大明皇上直言辩诬,痛斥马烨预谋逼反,祸国殃民罪状,明太祖朱元璋将马烨召回下狱治罪,使贵州各族人民免于战祸之苦。奢香并组织人民“开偏桥、水东,以达乌蒙、乌撒及客山、草塘诸境,立龙场九驿(县境内有奢香驿、金鸡驿、阁鸦驿等),沟通了贵州与四川、云南诸省的道路,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明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挟持安位反明,历经八年,兵败后安位请降。崇祯八年(1635),镇将方国安建大方城。 清康熙三年(1664),水西宣慰使安坤与乌撒土官安重圣等联合反清,历时年余,被吴三桂平定(史称“吴王剿水西”)。康熙四年(1665)十一月“水西遂王”。吴三桂奏请改土归流,并将大方改为大定,以木胯、火著、化各、架勒四则溪设大定府,结束土司政权的世袭统治。《大定府志?水西安氏本末》:“安氏自蜀汉后主建兴三年(225)至清康熙三十七年(1668),凡千四百七十四年,世长水西。其受命于中朝,为蛮长,为罗甸王,为姚州刺史,为顺元宣抚使,为贵州宣慰使,为水西宣慰使,号凡六更。而于其国常自称趣慕。”元代以来,安氏所有之地,为亦溪不薛(水西之意),明清为水西,通谓水西即六广河之西。 清康熙五年二月初一日,清派宁云鹏为大定第一任知府。二十二年(1683)安圣祖助剿吴三桂有功,授水西宣慰使,世袭,但不许干预政事。三十七年(1698),安圣祖卒,无子袭职,废世袭,终止安氏在大定的土官世袭。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改大定为州,隶威宁府。雍正八年(1730)恢复大定府,辖三州一厅一县。 宣统三年(1911),受武昌起义和贵州自治学社起义(十一月四日)的影响,同盟会员简书等于十一月八日在大定率革命党起义成功,推翻清朝在大定的封建统治,赶走大定知府陈庆慈,建立革命政权——大定军政分府,简书任大定军政分府行政长官。大定起义是全省六个府中第一个建立军政分府(即六属之首)。 民国三年(1914)废府设大定县,隶贵州省黔西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隶贵州省第四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2月6日,肖克、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抵大定,次日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8日在城关召开群众大会,批准成立县临时革命政权——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简称拥红会),推选彭新民为拥红会主任。 1949年11月25日大定县城解放,27日地方人士杨文同等发起成立“支前委员会”筹集粮草,支援人民解放军。12月5日大定县人民政府成立,隶毕节专员公署,将旧政权4镇16乡,改设为5个行政区,接管旧政权,开展征粮、剿匪等工作。12月6日,将旧行政区6镇16乡划为6个行政区,建区人民政府。 1950年1月,因干部不足,改设5个区,辖4镇16乡。7月5日调整为城关、响水、双山、鼎新、马场、理化、鸡场、六龙、百纳、达溪、瓢井、长石、沙厂13个行政区,设置区人民政府。9月至次年5月,废除保甲制,将原256个保,改建为228个村(含城关8个街),成立村(街)人民政府。 1953年4月,完成并村建乡,将228个村(街)改建138个乡,4个街,设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58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大定县更名为大方县。9月取消区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建制,将41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21个人民公社。11月,根据“一区一社”的原则,撤销区乡建社,改建为13个人民公社,123个管理区,293个生产大队,2141个生产小队。 1961年10月,恢复区建制,全县设13个区62个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全县13个区的62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09个人民公社1个镇。 1978年4月,恢复13个区公所。 1984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按各公社行政区域建乡或乡级镇。通过换届选举,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13个区1个区级镇,14个乡级镇,95个乡(其中33个民族乡),44个街道办事处,16个居民委员会,83个居民小组,506个村民委员会,4053个村民小组。 四、行政区划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相连。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大方县辖36个乡镇:大方镇、双山镇、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东关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文阁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高店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鸡场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沙厂彝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居住着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2005年年末总人口97.79万人,少数民族占33.02%,农业人口93.1万人,占95.2%。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的乡镇31个,其中一类贫困乡镇4个,二类贫困乡镇20个,三类贫困乡镇7个,有贫困人口8.62万人,低收入人口13.47万人。 大方镇 由原城关镇、新庄乡、对江乡和花果乡的花果、元宝、法书、龙井、箐木5个村,大寨乡的白石、余石2个村,五凤乡的凉井村,小屯乡的新铺村合建,辖14个居委会,86个村民小组,25个村,167个村民组(最高点云龙山海拔2008米),全镇面积98.60平方公里,人口65037人,镇人民政府驻城关。2003年,将14个街道居委会与周边村合并为8个社区居委会。2008年,全镇辖25个村民委员会和8个社区居委会,164个村民小组,人口89502人。 双山镇 由原双山镇、木革乡和归化乡的居委会、归化、香田、中路、杨柳、沙子5个村,素合乡的大河、红星2个村,花果乡的茶山村合建。辖2个居民委员会,4个居民组,19个村,139个村民组,全镇面积91.25平方公里,人口30726人,镇人民政府驻双山。2003年,将19个村撤并为15个村,普六和兴合合为普六、红星和大河合为红星、小坝和联合合为小坝、法书和茶山合为法书,撤销归化、双山居委 会组建双山社区居委会。2008年,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31个村民小组,人口41342人。 猫场镇 由原猫场镇、大湾乡、六仲乡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6个居民组,13个村122个村民组,全镇面积103.98平方公里,人口28116人,镇人民政府猫场。2003年,将13个村撤并为11个村,中坝和长沙合为长沙、前进和兴合合为兴合。2008年,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21个村民小组,人口33277人。 马场镇 由原马场镇、螺丝乡、鼠场乡、抬沙乡、抬沙乡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组,21个村,182个村民组,全镇面积132.16平方公里,人口34823人,镇人民政府驻马场。2003年,将21个村撤并为11个村,乐戈、以扒、塘边、白泥合为白泥,民丰、木空和桥上的部分合为民丰,桥上和木空部分、老塘合为桥上,新迎、大石、衙院合为新迎,一棵树、阿支孔合为一棵树,赫拉格、共丰、沙田合为沙田。2008年,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82个村民小组,人口46717人。 羊场镇 由原羊场镇、陇公乡和妈米乡的龙井、新田、石板、平坝4个村合建,10个村,1个居委会。全镇面积97.55平方公里,人口23821人。镇人民政府驻羊场镇。2008年,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人口28637人。 黄泥塘镇 由原甘棠乡、化联乡、在拱乡和黄泥塘镇的黄泥塘居民委员会、黄泥塘村、燕坪乡的六个村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4个居民组、15个村、134个村民组。全镇面积145.06平方公里,人口27745人。镇人民政府驻黄泥塘。2003年,将15个村撤并为8个村,乌溪、保乐、新桥部分和黄泥合为黄泥,安平、麻窝部分合为安平,西河和新桥部分合为西河,在拱和各大合为在拱,西河、安平、保乐部分和甘棠合为甘棠,眉井、六塘和移山部分合为眉井,箐门和半箐合为箐门,移山、乌溪、保乐部分合为化联。2008年,全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百里杜鹃管委会托管2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73个村民小组,人口28823人。 六龙镇 由原六龙镇和五凤的坝子、后寨大梁、尖山、马厂、头塘6个村,妈米乡的海丰村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组,19个村,109个村民组,全镇面积78.77平方公里,人口23881人,镇人民政府驻六龙。2003年,将19个村撤并为11个村,六龙居委会、新丰、中街、和平部分合为新丰,下坝和青林部分合为下坝,青林部分和凰山合为青林,马厂、和平部分和尖山合为和平,头塘、马石部分合为头塘,坝子和后寨部分合为坝子,大梁子和后寨部分合为大梁子,方井和长坡部分合为方井,营盘和长坡部分合为营盘,纸厂和营盘部分合为纸厂,顺河和海丰合为顺河。2008年,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109个村民小组,人口28174人。 达溪镇 由原达溪镇、雨沙乡和坝子乡的坝子、冷底、红星、新寨、大湾、渣聋和坝子乡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组,13个村,131个村民组,全镇面积117.44平方公里,人口23682人,镇人民政府驻达溪。2003年,将13个村撤并为10个村,渣聋和坝子大部分合为坝子,椒子山、洒雨和新店小部分合为椒子山,冷底和红星大部分合为冷底,新寨和红星小部分合为新寨,坝子、达溪小部分和大湾合为大湾。2008年,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132个村民小组,人口30165人。 瓢井镇 由原瓢井镇、居乐乡、果邦乡、中洞乡、路布乡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组,26个村,168个村民组,全镇面积128.35平方公里,人口28366人,镇人民政府驻瓢井。2003年,将26个村撤并为10个村,西街、南街、平街、北街村和瓢井居委会合为瓢井村,联坪、乐丰、回龙、新田合为联坪,坪兴、干河、白泥合为坪兴,坪塘和蚂蝗合为坪塘,中洞、下洞、坪上合为中洞,小洞和龙洞合为小洞,新街、大寨、老街合为新街,中寨和贾垮合为中寨,油沙和官寨合为油沙。2008年,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168个村民小组,人口38649人。 长石镇 由原长石镇、石坪乡、张大乡和山坝乡的山坝、长青、和平、仲麦4个村,隆里乡的木坪村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组,21个村,169个村民组,全镇面积115.08平方公里,人口31834人,最低点马洛河口海拔708.8米(为全县最低点),镇人民政府驻长石。2003年,将21个村撤并为16个村,巨石和永坪合为巨石,巨山和锅圈合为巨山,山坝和漆树合为山坝,坪水和长田合为坪水,清香和木坪合为清香。2008年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170个村民小组,人口42562人。 东关乡 由原东关乡和大寨岩下、大阁丫、马鞍、大寨、田坪、七家田6个村,白泥乡的合中、龙泉、半冲2个村合建,辖14个村,103个村民组,全乡面积57.29平方公里,人口19936人,乡人民政府驻东关。2003年,将14个村撤并为11个村,罗寨和东关合为罗寨,马鞍和大阁合为马鞍,金坪和长丰合为金坪。2008年,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05个村民小组,人口24964人。 竹园彝族苗族乡 由原竹园彝族苗族乡、海马彝族苗族乡和大寨乡的尖山、小阁丫2个村合建。辖11个村,89个村民组,全乡面积51.95平方公里,人口17524人,其中少数民族6965人,占总人口的39.75%,乡人民政府驻竹园。2003年,将11个村撤并为9个村,箐脚和海马宫合为海马宫,小阁和羊场合为羊场,。2008年,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人口22626人。 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 由原响水镇、大道乡、青山彝族仡佬族乡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组,20个村,181个村民组。全乡面积114.46平方公里,人口28006人,其中少数民族8360人,占总人口的29.85绀,乡人民政府驻响水。2003年,将20个村撤并为14个村,吊兰和七丘的部分合为吊兰,官寨和法路部分合为官寨,新基和黄泥部分合为新基,粮丰和黄泥、七丘部分合为粮丰,青山和七丘部分合为青山,岔河和青杠合为岔河,凉水和邵家合为凉水,响水村和响水居委会合为响水社区居委会。2008年,全乡辖14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172个村民小组,人口34721人。 文阁乡 由原文阁乡、毛栗乡和素合乡的中寨村,归化乡的瓦厂村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1个居民缓,10个村,107个村民组,全乡面积78.92平方公里,人口21888人,乡人民政府驻文阁。2003年,将10个村撤并为8个村,文阁居委会和文阁合为文阁,海坝、岩坝、龙潭合为海坝。2008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人口29138人。 绿塘乡 由原绿塘乡、牛集乡合建,辖8个村,108个村民组,全乡面积77.54平方公里,人口12115人,境内最点龙昌坪大山海拔2325米(为全县最高点),乡人民政府驻绿塘。2003年,将8个村撤并为7个村,牛场和绿塘合为牛场。2008年,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人口15815人。 鼎新彝族苗族乡 由原鼎新镇、则鸡乡、长冲乡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组,12个村,166个村民组,全乡面积109.58平方公里,人口31806人,其中少数民族8955人,占总人口的28.15%,乡人民政府驻鼎新。2008年,全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167个村民小组,人口41029人。 牛场苗族彝族乡 由原牛场乡、果宝乡、中财主乡合建,辖18个村,120个村民组,全乡面积105.94平方公里,人口28889人,其中少数民族7464人,占总人口的25.84%,乡人民政府驻牛场。2003年,将18个村撤并为10个村,罗公和白岩合为罗公,泥龙和安舒合为泥龙,大营、独库和红岩、义中部分合为大营,新庄和义中部分合为新庄,立新和红岩部分合为立新,以朵和田坝部分合为以朵,黑冲和田坝部分合为黑冲,德克和黑塘合为德克,九龙和后箐合为九龙。2008年,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17个村民小组,人口39395人。 高店乡 由原高店乡、白布乡、岔河乡合建。辖11个村,95个村民组,全乡面积71.45平方公里,人口22967人,乡人民政府驻高店。2003年,将11个村撤并为7个村,堰塘和高榜合为堰塘,白龙和新房合为白龙,大山、鞍山、农林合为大山。2008年,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94个村民小组,人口28252人。 小屯乡 由原珠场乡、龙洞乡和小屯乡的石墙、市院2个村合建,辖6个村,90个村民组,全乡面积51.36平方公里,人口21393人,乡人民政府驻小屯。2008年,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94个村民小组,人口26527人。 理化苗族彝族乡 由原理化镇、长春乡、法沙乡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组,10个村,143个村民组,全乡面积129.14平方公里,人口37232人,其中少数民族12192人,占总人口的32.75%,乡人民政府驻理化。2008年,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142个村民小组,人口45332人。 鸡场乡 由原新场乡、安化乡和黄泥塘镇的鸡场居民委员会,鸡场、大桥、大兴、山林、罗庄5个村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组,16个村,117个村民组,全乡面积107.11平方公里,人口27553人,乡人民政府驻鸡场。2003年,将16个村撤并为10村,鸡场和大桥合为鸡场,营上和新场合为营新,背座和竹林部分合为背座,魁书竹林部分合和魁书。2008年,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102个村民小组,人口30529人。 安乐彝族仡佬族乡 由原安乐彝族乡、新民彝族乡、白岩彝族仡佬族乡合建,辖9个村,64个村民组,全乡面积64.88平方公里,人口12860人,其中少数民族8065人,占总人口的65.25%,乡人民政府驻安乐。2003年,将9个村撤并为8个村,岩脚和场坝合为岩脚。2008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3个村民小组,人口14357人。 凤山彝族蒙古族乡 由原凤山彝族乡、渣坪乡和白鹤彝族乡的联兴、白鸡2个村合建,辖10个村,64个村民组。全乡面积84.12平方公里,人口14599人,其中少数民族5300人,占总人口的36.3%,乡人民政府驻凤山。2003年,将10个村撤并为9个村,渣泥和银川合为银川。2008年,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人口16914人。 百纳彝族乡 由原百纳镇、化育彝族乡和草坪乡的龙坪村、白鹤乡的新仓村合建,辖1个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组,10个村,74个村民组。全乡面积98.05平方公里,人口15092人,其中少数民族5547人,占总人口的36.75%。乡人民政府驻百纳。2003年,将10个村撤并为5个村,新华、茶林、新仓合为新华,龙竹和寨明合为龙竹。2008年,全乡辖2个村民委员会(百里杜鹃管委会托管3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36个村民小组,人口9726人。 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 由三元苗族彝族乡、撮坝彝族乡、民乐彝族乡和柿树乡的青竹村合建,辖13个村,76个村民组,全乡面积96.05平方公里,人口14886人,其中少数民族7682人,占总人口的51.61%,乡人民政府驻三元。2003年,将13个村撤并为8个村,胜龙和胜丰合为胜丰,群丰和群益合为群丰,双元、花井、新库合为双元,河头和川箐合为河头。2008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民小组,人口16855人。 普底彝族乡 由原普底彝族苗族乡、鹏程彝苗族乡合建。辖17村,1个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组,84个村民组,全乡面积103.58平方公里,人口15864人,其中少数民族11220人,占总人口的70.73%,乡人民政府驻普底。2008年,全乡辖22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托管黄泥塘镇2个村和百纳乡3个村),146个村民小组,人口35706人。 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 由原大水彝族乡、坪寨彝族乡和天桥彝族苗族乡的凉井村合建。辖9个村,61个禁民组。全乡面积93.25平方公里,人口11115人,其中少数民族7724人,占总人口的69.49%,乡人民政府驻大水。2008年,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人口13864人。 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 由原黄泥彝族满族乡、戛木彝族乡和天桥彝族苗族乡的大堰村合建。辖8个村,60个村民组,全乡面积85.74平方公里,人口12921人,其中少数民族5290人,占总人口的40.94%,乡人民政府驻地黄泥。2008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59个村民小组,人口15536人。 雨冲乡 由原雨冲乡、草革乡及和平乡的油杉、曾家寨2个村,草坪乡的堰平村、竹戛的鹏银村合建。辖12个村,56个村民组。全乡面积123.28平方公里,人口9749人,乡人民政府驻雨冲。2003年,将12个村撤并为6个村,金门和鹏营部分合为金门,鹏营部分和堰坪合为鹏营,油杉、曾家和瓦厂部分合为油杉河,金星、青山和瓦厂部分合为金星,鸣放和草坝合为鸣放,红旗和小河合为红旗。2008年,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人口12656人。 核桃彝族白族乡 由核桃彝族乡、锅厂乡、高枧乡和坝子乡的木寨村、白泥乡的文坪村合建,辖16村,121个村民组,全乡面积88.04平方公里,人口25136人,其中少数民族6352人,占总人口的25.27%,乡人民政府驻核桃。2003年,将16个村撤并为9个村,文坪和则溪合为文坪,民生和典母合为民生,伐木和路海合为伐木,营光、新关、锅厂合为营光,石艳和新合合为石艳,双龙和高枧合为双龙。2008年,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119个村民小组,人口30249人。 八堡彝族苗族乡 由原八堡乡、新开彝族苗族乡、中箐彝族乡的上财主乡的平桥、荆竹、八一、营脚4个村合建。辖22个村139个村民组,全乡面积106.07平方公里,人口26899人,其中少数民族7069人,占总人口的26.28%,乡人民政府驻八堡。2003年,将22个村撤并为9个村,中箐、瓦房、桥边、以角和桃园小部分合为中箐,天宝、小溪和桃园小部分合为天宝,八一和营脚合为八一,水洞、白果、元宝和营脚部分合为水洞,荆竹和坪桥合为荆竹,长新、长坪、法中合为长新,海龙和树龙合为海龙,新开和堰塘合为新开。2008年,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139个村民小组,人口36403人。 兴隆苗族乡 由原兴隆乡、石板乡、菱角苗族乡和上坝乡的中坝、上坝、大桥、果木4个村,山坝乡的大坪村合建。辖14个村96个村民组。全乡面积98.55平方公里,人口20076人,其中少数民族5559人,占总人口的27.69%,乡人民政府驻兴隆。2003年,将14个村撤并为8个村,大沟、杉树、大坪合为大沟,菱角和硝厂合为菱角,青杠和营寨合为青杠,上坝和中坝合为上坝,果木和大桥合为果木。2008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96个村民小组,人口26425人。 果瓦乡 由原果瓦乡、茶园乡和隆里乡的隆里、光明2个村,大山苗族彝族乡的庆阳村合建。辖11个村,83个村民组,全乡面积为92.76平方公里,人口12940人,乡人民政府驻果瓦。2008年,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人口15720人。 大山苗族彝族乡 由原大山苗族彝族乡的高峰、朝阳、解放、新坎4个村,松鹤彝族苗族乡的沙土、松明、松鹤、白沙4个村,柿树乡的柿树、河坝2个村,隆里乡的锦山、光华2个村合建。辖12个村,79个村民组。全乡面积83.24平方公里,人口13233人,其中少数民族3971人,占总人口的30.01%,乡人民政府驻大山。2003年,将12个村撤并为11个村,高峰和朝阳合为高峰。2008年,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人口15499人。 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由原星宿苗族彝族乡、施梨苗族仡佬族乡和松鹤乡的松树村、和平乡的漆树村合建。辖10个村55个村民小组,全乡面积124.36平方公里,人口9925人,其中少数民族3132人,占总人口数的31.56%,乡人民政府驻星宿。2008年,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55个村民小组,人口12099人。 五、民族状况 大方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民俗风情浓郁,别具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之花开得更加绚丽。有彝族传统的过十月年;彝族古老文明遗风"火把节";表现苗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的苗族 跳花节;仡佬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打"抛儿";内容丰富多彩的大方山歌。节日期间,各族人民以山清水绿花红的大地为天然舞台,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争芳斗艳,各展风彩。所到之处,情浓、酒香、山歌美,充满古朴、率真、豪放气氛的民俗风情,引人入胜,令人陶醉。 彝族年,是由彝族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转化而来的一个重大的彝族节日。早在唐五代时,就有歌咏星回节的诗,如“不觉岁云暮,感激星回节、法驾避星回,波罗毗勇猜”等诗句,均载于《全唐诗》中。哪时彝族先民过第一个星回节是在岁末最冷的时候,有"星回岁终"之意。劳累一年的彝家要“享腊以送旧迎新”。以后,由于第一个星回节依附于农历,在保彝族太阳历新年等特点的前提下,各地彝族民间大致在农历十月至正月范围内过彝历新年 ,叫做"过节而不改岁"。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大方彝族同胞过彝族年送旧迎新的欢乐节日。 六、自然资源 全县国土总面积3505.26平方千米。土地资源以山地、坡地、丘陵为主,洼地和盆地(小坝子)较少。2001年底全县耕地面积1347.69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8.5%,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0142平方千米。其中:水田面积96.64平方千米,占耕地面积的7.17%;旱地面积1251.05平方千米,占耕地面积的92.83%。 大方生物资源丰富,可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药用植物和经济林植物等。境内植物不仅有丰富的菌类,还有众多蕨类以上的高等植物,仅“百里杜鹃”林区就有菌类131种,其中药用菌43种,食用菌58种,毒菌22种。高等植物120种,分50科、84属,其中被子植物44科78属113种,裸子植物1种,蕨类植物5科5属6种。大方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大部分属海拔1500~1700米的中山山地,由于滥砍乱伐,呈现不少荒山秃岭,部分地区保存的常绿阔叶林,大部分是次生灌木丛。主要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针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叶林、中亚热带灌木草丛等。过去到处是青山绿水,“巨箐”很多,由于多年砍伐破坏,导致原生植被稀少,1987年全县植被覆盖率仅为10.36%,经过后20多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长江中上水土流失工程治理等工程措施,到2008年县境林地面积1043.2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29.82%,加上灌丛林等,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达33.67%。 境内森林植被类型分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针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叶林、中亚热带灌木草丛。中亚热带常绿阔林主要有贵州石栎、细叶青、粗糖柴、包石栎、甜槠栲、厚皮丝栎、大叶樟、黄肉楠、楠木、桢楠、女贞等,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山地。中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滇青、丝栎、猴樟等树的混交林。中亚热带针叶阔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柏木、桦山松、福建柏、云南松等,多分布在海拔1500~2000米的向阳山坡地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混交林、杉木——栎类混交林。中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有光皮桦、响尾杨、麻栎、枫香、亮叶桦、栓皮、槲栎、白栎、朴、黄连木等,分布在海拔1500米的山地。石灰岩植被落叶林有朴树、黄连木,半常绿阔叶林有栎、化香、榆树,针叶林有柏木,藤灌丛有岩豆、黄檀、小果蔷薇等,还有五节芒、菅草等。中亚执带灌木草丛,是目前境内主要的植被类型,主要有杜鹃灌丛、滇杨梅——毛栗灌丛、小果南烛灌丛、盐肤木——毛栗灌丛、芒萁——白茅草坡、蕨类——丝茅草灌丛。中亚热带沼泽植物有木贼、蒲草等。经济林木主要有漆树、油桐、油茶、棕榈、山苍子、盐肤木、花椒、栓皮栎、桑树、乌桕、构树、茶树等,“大方生漆”属贵州名优土特产,漆器被誉为“贵州三宝”之一。2008年8月29日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授予大方“中国漆器之乡”称号。野生植物资源品种繁多,多呈灌木丛生,著名的贵州省黔西北“百里杜鹃”花区就有杜鹃花23种;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天麻、杜仲、黄芪、党参、首乌、厚朴、杏仁、半夏、茯苓、黄连、牛膝等450多种“地道药材”闻名省内外,尤以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居全国之首,2008年8月21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大方“中国天麻之乡”称号,天麻、杜仲、半夏等远销国外,历史上不仅是主要药材产地,同时也是药材集散地,可建成西南中药村基地。农作物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芸豆、马铃薯、甘薯、杂豆、高梁等,芸豆年产在6000吨以上,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大豆制品豆豉、豆棒、豆干、豆腐皮等产品远近闻名;经济作物以烤烟、土烟、辣椒为主要品种,2008年8月21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大方“中国皱椒之乡”称号,烤烟属全国、全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烟叶远销湖南、湖北、四川、上海、安徽等省市,皱椒是传统出口商品之一,以香辣可口闻名,深受东南亚各国喜爱。 县境内历史上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鱼、两栖、爬行、鸟、兽、昆虫等类野生动物。兽类有虎、豹、野山羊(麂)、狐、獐等兽类31种,占贵州省兽类134种的23.14%。已查明的有鸟类104种,占贵州省鸟类404种的25.5%。畜禽品种较多,主要有猪、牛、马、羊、兔、鸭、鹅和犬类等,县境内有草场666.67平方公里,加上气候对牧草生长非常有利,具有可观的畜牧业发展前景。 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1.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16.3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4亿立方米,境内各地水井较多,县城有“九十九口井”远近闻名。山区河流特征较为明显,由于地形复杂,河流多以南北向为主,河道迂回曲折,上游开阔,水流平缓,中下游急剧下切,多跌水,陡滩,天然落差大,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利用的优势。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4.48万千瓦,其中较易开发可建电站有84处,装机容量6.61万千瓦,占蕴藏量的27%。已开发建小水电站的有69处,总装机容量为9309千瓦,仅占可开发的1.4%。赤水河水系规划新建水电站11座装机容量为4.45MW,已建小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2.47MW,年发电量945万KWH;乌江水系已建成小水电站11座,总装机容量10.51MW。2006年新建成落脚河电站装机20MW。 矿产资源分布广,矿藏种类多。全县己探明的矿产种类有无烟煤、硫铁矿、铁矿、硅石、高岭土、大理石、石灰石、粘土、石膏、方解石、冰洲石、白云岩、玄武岩、水晶、波缕石、汞、砂岩铜矿、铅锌矿、铝土矿、钼矿等37种主要矿产,大型矿床3处、矿点100余处。2001年底,探明的矿产储量主要有:无烟煤112亿吨,硫铁矿109亿吨,石灰石125亿吨,高岭土70多万吨,优质铁矿30余万吨,铅锌矿13万吨,大理石约936万立方米等。硅石储量不少,其中仅一个矿床储量就有180万吨。全县尤以无烟煤、硫铁矿、石灰石、水泥和砖瓦原料最具有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方矿产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较高的是无烟煤和硫铁矿,特别是无烟煤属优质煤,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具有建设大型坑口火电厂的优势条件,已建成4×300MW的大方火电厂。硫铁矿是贵州省大型矿区之一,大理石有“晶墨玉”及“残雪”等名贵品种。 独特的风景旅游资源。大方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区,以岩溶景观最具特色,洞穴优势较佳,景源较多,自然性强,自然风光绚丽,主要有山石、洞穴、水景、林木等各显风姿。大方誉为“喀斯特王国”,著名的“九洞天”国家级重点风景旅游区,位于六冲河(又称瓜仲河)河段的6公里伏流,箱形切割,顶板多处塌陷,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天窗洞口,使伏流明暗交替,洞洞相连,组合成集伏流、峡谷、天桥、天坑、石林、瀑布、冒泉,以及钟乳石、卷蛐石、生物化石等,溶洞幽邃,水连洞,洞中有天(天窗),组成雄奇瑰丽的岩溶大观,中外专家多次考察誉为“岩溶地形的教科书”、“喀斯特地质博物馆”,洞内建有全国最大的溶洞电站。在洞口悬岩上,每年端阳节前后,就有上千万支蝴蝶聚集,远望形似“石头开花”的景观,吸引众多人前往观光。如羊场镇溶洞随处可见,有世界特大天生桥清墟洞蔚为壮观,有1942年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厂址就建在高大宽敞的乌丫洞内。县内景点集山、水、林、洞为一体,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前景。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属世界罕见的天然大花园;油杉河原始森林风光、移山湖、星云宫溶洞、仙宇洞(歹殊洞)、千岁衢摩崖石刻、九层衙遗址、阁鸦古驿道、落脚河大桥、西溪大桥。洪家渡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拉开帷幕的地方,电站建设形成贵州最大人工湖——支嘎阿鲁湖(原水西湖),蓄水量为清镇红枫湖的8倍及威宁草海的30倍,是贵州省最大的“高峡平湖”。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及奢香博物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等历史人文古迹。2008年在大方恢复重建的“贵州宣慰府”已经竣工。除此,还有尚存的古银杏树及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以及特有的气候特点,形成大方独特的旅游胜境。 七、农业状况 农业综合管理 【概述】2008年,农业综合管理工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 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地区及县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注重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落实,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农业综合开发】一是完成2007年度牛场乡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兴建主排洪渠2485米,排洪支渠3条1764米,杜家寨排灌渠450米,主灌溉引水渠1870米,田间渠系1600米,治理消水洞6个,连接渠700米,渠系建筑物8座,新建排渍渠5条1.2公里,完成旱地浇灌2500亩,安装输水管道12790米,新建调节池4座800立方米,田间水池83座2490立方米,机耕道2条2.124公里,田间步道4200米,农业技术培训800人次,示范推广2000亩。二是完成达溪镇冷底水毁修复工程。三是完成2009年度安乐乡中低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四是启动2008年度黄泥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天柱县三星建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泸县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及四川省恒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分别承担3个标段的建设任务,工程于2008年11月25日全面启动。 【土地开发】一是完成星宿乡68.21公顷土地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和招投标,12月下旬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工程建设新增耕地46.04公顷。二是完成大山乡24.78公顷土地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和招投标,12月下旬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工程建设新增耕地面积22.53公顷。三是完成鼎新乡34公顷土地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待完善手续后即可进入招投标,工程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2.24公顷。 【土地整理】一是完成羊场镇、文阁乡、双山镇、黄泥塘镇小流域综合治理6000亩土地整理工作竣工验收资料,通过地区专家验收,新增耕地519亩。二是完成羊场镇湾子村土地整理以质抵量试点前期工作和招投标,即将开工建设。三是完成猫场镇长征村土地复垦项目可研、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工作,建设规模2445亩,工程新增耕地面积1216.5亩。四是鸡场乡白果树1410亩土地整理项目已进入可研、规划设计、预算编制阶段,待省下达资金后即可进入招投标。 【农民技术培训】一是全年共举办8期绿色证书培训班,培训学员615人,占全年计划的103%,其中:农学专业156人、水果专业70人、畜牧兽医164人,颁证503人,占地区下达计划的112%。二是全年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42期,培训学员44400人次,占全县普训计划的112%,其中:种植业11500人次、林业9000人次、畜牧业8030人次、渔业800人次、水利农电5280人次、农机4170人次、气象660人次、乡镇企业2980人次、农经管理1980人次。 【小水池建设】一是在13个乡镇21个贫困村完成小水池(窖)850口容积28808立方米建设任务,为计划数的100%,项目通过地区级验收,优质工程达到95%以上。二是完成2008年度基本农田建设小水池(窖)的项目申报工作及工程的启动,在全县18个乡镇34个村建设小水池(窖)1260口容积37800立方米。 【桶井村新农村建设】在羊场镇桶井村开展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完成二元杂交养猪项目600头,房屋亮化29000平方米,进村公路硬化1600米,硬化新民、营盘、青松、大湾4个组进寨路13294平方米,联户道路硬化5000平方米,院坝硬化7000平方米,农民素质教育培训200人,改厕100间,改圈100间,建沼气池100口,建成村文化广场1700平方米。 【调查研究】开展全县农民增收、农村改革、“三农”问题、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调查,撰写《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等19篇调研文章,其中《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被《乌蒙论坛》采用、《监理制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建工程中的实践与对策建议》被农业部主办的《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采用,全年编发《大方农村工作简报》12期,提供宣传部试验区成立二十周年研讨6篇,提供县科协论文6篇,2篇文章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项目工程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职责。二是聘请具有威信的农民担任农民监督员参与工程建设。三是实行工程竣工结算乡村审核把关监督责任制。四是加强项目施工监管,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及赔偿遗留问题。,县农办供稿, 扶贫开发 【概述】2008年,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新阶段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实施“一体两翼”(整村推进为载体,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战略,努力抓好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落实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措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投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新增通村公路32公里,10个村解决交通闭塞问题,新建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850口容积25500立方米,实施“三改一建”项目7个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无房户建房242户或茅草房户523户改造,推广脱毒马铃薯13250亩农民增收675万多元,新建黄牛品改点4个,种植牧草14000亩,养羊9800只、能繁杂交母牛330头、二元杂交猪1080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净解决贫困人口2万人脱贫,超额完成地区下达的任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008年,省和地区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192个总投资2147.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35个投资272万元(小水池建设21个资金170万元)、种养业项目99个投资1292万元(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6个资金700万元)、社会公益项目44个投资430.5万元(住有所居工程35个资金350万元)、培训项目2个投资167万元、其它项目12个投资13.2万元,项目涉及安乐乡、八堡乡、长石镇等20个乡镇。 【项目实施情况】一是2007年省、地下达财政扶贫资金项目197个投资1996.5万元,扶贫项目工程全面完成,2008年7月通过地级验收名列全地区第一。二是2007年省、地下达深圳对口帮扶项目3个投资420万元,其中:双山镇木格村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示范项目1个投入资金200万元、羊场镇桶井村新农村建设项目1个投入200万元、东关乡深圳希望学校完善教学设施项目1个投入20万元,项目于2008年9月通过地级验收。三是2008年申报项目213个资金2432.7万元,省、地下达第一批项目192个资金2147.7万元,正在实施的项目80个资金1344.5万元、占42%和63%,已验收项目18个资金45.2万元、占9%和2%。竣工待验收项目16个资金285万元、占8%和13%,其余78个项目因季节影响未启动实施,项目资金473万元占下达项目和资金的41%和22%。 【超额完成农村贫困人口指标】2008年,地区明确大方县新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14900人,县扶办年初按照地区目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计划任务分别下达各乡镇、分解到村、落实到户,要求各乡镇建簿、村建册、户建卡,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扶贫工作,切实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解决脱贫问题,通过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截至年末,全县实现净解决贫困人口20000人脱贫,占地区下达任务数的134%。 【整体推进村建设】一是2007年省、地下达实施整推村39个,实施项目152个,财政扶贫资金1057万元。在整推村建设中,以整合各类投入为突破口,切实把握区域和农户对象,集中资金全方位解决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强化农村产业化发展和科技运用为主导,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解决温饱;以改善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促进整推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提高农民基本素质为重点,增强贫困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外出务工技能;以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为载体,强化村容村貌和和谐新农村建设。全县2007年度整推村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当年增加190元以上。二是2008年省、地下达实施整推村35个涉及106个项目,财政扶贫资金875万元。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启动落实整推村项目建设,与各相关乡镇签订项目责任书,落实片区管理责任制,及时拨付 项目启动资金,积极协调各部门争取整合资金支持,加强对实施项目的联系与督促。2008年整体推进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农业技术培训】2008年省、地下达大方县农民技术培训60000人次,“绿色证书”培训800人,干部培训1200人次,财政扶贫资金37万元。在培训工作中,一是结合项目实施,深入项目区培训;二是结合农户生产需求,深入乡村培训;三是协同相关部门,以整推村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范围,抓好村组干部培训;四是加强培训管理,突出培训质量和效果;五是尽可能吸收更多的妇女参加培训。全年共完成农民术培训307期60314人次,占年度任务的101%;完成干部培训16期1204人次,占年度任务的101%;技 完成绿证培训10期822人,占年度任务的103%,颁证650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8年,省、地扶贫办下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2300人,其中:农民初级技工或专项职业技能培训200人、普通农民工培训1400人、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700人、转移就业和就地转产1870人。采取“拓宽培训思路、丰富办班形式、加强后续服务、作好跟踪监测”等措施开展培训,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257人,占省、地下达计划任务数的98.13%,其中:农民初级技工或专项职业技能培训150人占下达计划的75%、普通农民工培训1407人占下达计划的100.5%、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700人占下达计划的100%、转移就业和就地转产1811人占下达计划的96.84%。 【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实施】2008年,省、地下达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任务为种草14000亩、购种公羊350只、购基础母羊14000只、建圏舍21000平方米,全年完成种草14040亩占任务数的100.3%、购种公羊195只占任务数的55.7%、购基础母羊9300只占任务数的66%、建圏舍18450平方米占任务数的87.6%。 【扶贫项目管理】一是落实专人负责抓好县、乡、村三级项目库的建设。二是根据群众参与原则抓好整村推进项目规划,及时抓好科技扶贫、信贷扶贫项目的立项、认证、规划和申报工作。三是项目计划管理做到“四有五不准”(即有实施方案、有资金使用预算、有工程进度报表、有后续管理措施,不准擅自调整项目、不准虚列工程量、不准抬高工程单价、不准出现“半拉子”和“豆腐渣”工程、不准建后不管),工程质量做到“四个必须,三个禁止”(即每个项目必须设置专门技术指导或质监负责人、项目实施必须达到实施方案或设计规定标准、采购物资和工程必须有质量验收登记、不合格工程必须翻工补救,禁止责任不清、禁止劣质工程、禁止采购伪劣货物)。四是实行片区负责制,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严格项目跟踪管理和竣工验收。2007年财政扶贫项目已通过地级验收,全年启动2008年扶贫项目工程。五是认真抓好县、乡、村三级项目竣工验收公示制,分项目建立档案,并竖立标志牌。 【资金管理】扶贫项目严格执行“三专四统一”资金:即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帐核算,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帐薄、统一计帐方法、统一会计报帐。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行县级报帐制,每个项目先拨付30~40%启动资金,然后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基础设施项目报帐后预留10%质量保证金,由于严格资金管理2007年度财政扶贫项目无违法、违规现象。 【社会扶贫】一是完成2007年度深圳对口帮扶实施3个项目,投资资金420万元,通过地级验收;二是2008年农工民主党中央投入资金165.5万元及物资折款180万元,在鸡场乡大坝村实施社会服务示范建设;三是机关“4321”结对帮扶纳入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四是抓好深圳华为公司捐赠50万元灾后重建农房改造、香港慈善基金会捐赠50万元和朱英龙先生捐赠6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等社会扶贫工程。 【脱毒马铃薯扶贫工程】2007年省、地下达脱毒马铃薯推广种植13250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72万元,分别响水乡、大方镇、八堡乡、东关乡等14个乡镇实施,加上部门项目和扶贫办滚动推广面积累计完成24万亩。2008年省、地下达脱毒马铃薯推广种植面积9970亩,财政扶贫资金193万元,种薯(威芋3号)1550吨由政务中心公开招标采购,农业局负责组织实施。 【计生帮扶】2008年,省、地下达计生“三结合”帮扶任务数10户,投资10万元,在凤山乡凤山村实施帮扶项目全面完成,帮扶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帮扶雨冲乡10名贫困女童就学。 ,县扶贫办供稿, 种 植 业 【概述】2008年,农业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粮食生产】由于年初遭遇雪凝灾害,为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大灾之年粮食生产安全,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施“四四三一一农业增收工程”,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业效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子。全县种植玉米50.5万亩、水稻7.87万亩、种大豆11.98万亩、种杂粮12.1万亩、种植小麦29.1万亩。地区下达粮食增产和水稻增产项目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制定严格技术方案,加强项目的跟踪监督管理,把项目区办成规范化、规模化、良种化、科学化高效示范样板,开展技术培训8期培训农户10000人次,印发资料15000份,参加办点人数282人,粮食增产工程计划20万亩涉及20个乡镇,种植面积20.62万亩超计划完成;水稻增产工程涉及5个乡镇,完成2.27万亩超计划面积0.27万亩。全县种植马铃薯55万亩,其中:改种5万亩、分带41.2万亩、脱毒30.1万亩;完成13.2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核心样板5.1万亩、科技示范户1200户、良种繁育3800亩。全年实现粮食产量32.27万吨,其中:夏粮9.65万吨、秋粮22.62万吨,油菜产量0.55万吨。 【发展特色农业】一是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特色农业产品,实施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分别在大方镇、达溪镇、凤山乡、核桃乡、黄泥塘镇、核桃乡等10个乡镇发展夏秋反季节蔬菜9万亩。二是农业厅下达优质辣椒标准化出口基地生产项目,示范基地选择在国家农业部批准的无公害产品产地乡镇种植,加强项目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辣椒种植水平,完善服务体系,探索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将辣椒产业培植成为山区农民的新型经济支柱,示范基地面积10000亩,项目区设在响水、双山、文阁、鸡场、竹园、羊场、黄泥塘、理化等8个乡镇,涉及20个示范村、80个示范村民组、4000户示范农户,优选提纯面积310亩。三是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县成立茶叶产业领导小组,整合各类资金190万元,完成无性系茶树种苗繁殖基地面积280亩、新建茶园3000亩、改造低产茶园1500亩,海马宫茶叶生产面积575.7亩获有机茶认证和QS论证,大方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海马宫”茶叶和大方县九洞天茶场“九洞天”茶叶获商标登记注册,海马宫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 【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树立“做大、做强、做精”的观念,注重招商引资引进具有高新技术和资金雄厚的外地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东盛淀粉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百纳乡建设年产5000吨马铃薯加工厂,基建工程已开工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现有企业,促进企业向正规化、现代化发展,力争5年时间使一批企业达到省级龙头企业标准,对县内3家企业天椒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石老祖公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琼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改造。 【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辣椒、马铃薯、豆制品、反季节蔬菜、畜产品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加工销售型、市场流通型、中介组织型等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企业和市场紧密联系,提高农民和企业组织化程度及获得市场信息的广度,规范经营秩序,提高竞争能力,减少无序和恶意竞争,降低市场风险,为农产品寻求更大市场份额,力争通过各种专业合作化组织,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地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全年共有23家合作社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在马铃薯主产区瓢井镇坪兴村建立马铃薯批发市场,扶持和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扩大农产品经营网络,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农业品市场准入】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严格执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等方面,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2008年,全县新获农产品QS认证5张,海马宫茶获有机茶认证1个,茶叶品牌有海马宫茶叶和九洞天茶叶,马铃薯品牌有“油杉河”,拟申报辣椒和马铃薯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 【沼气池建设】2008年,沼气池建设任务数1800口,主要在双山、黄泥塘等乡镇实施,全面完成已通过地区验收。大方镇小路村沼气池精品点建设规模30户,双山镇香田示范村沼气池建设30户,项目村后续服务网点17个,沼肥试验课题3个。 【农业污染源普查】根据省、地、县农业污染源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培训乡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89人,由10个县级普查指导员对36个乡镇采取分片包干方式,赴各乡镇开展普查指导工作,通过全县农业污染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农户的积极配合,全面完成大方县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到5月5日止,完成全县农户典型地块普查和审核工作,调查农户2149户。6月10日止,完成农业部污染源数据采集录入系统工作,及时报上级业务部门和有关单位。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园区)建设要求,县能源办组织编制《大方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确定达溪镇冷底村、羊场镇桶井村、大方镇小路村为2008年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制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牌。通过近年实施项目建设,冷底村建成沼气池450余口,“三改”配套率达92%,“三沼”综合利用率达100%,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果、粮)”建设模式,推广“三沼”种植蔬菜2000余亩、果树200余亩、粮食1000余亩,以冷底村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取得明显成效;小路片区累计建沼气池200余口,“三改”率达87%,“三沼”综合利用率达100%,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种植模式已成规模,推广“三沼”种植果树900余亩、蔬菜500余亩,小路片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以桶井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累计建沼气池400余户,“三改”率达83%,“三沼”利用全面普及,综合利用率达100%,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粮)”建设模式效益明显,推广“三沼”种植蔬菜400余亩、粮食600余亩。全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经国家农业部、省、地领导和专家检查,得到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一是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1.3万亩,培育科技示范户1200户,落实示范区农户肥料补贴及科技示范户脱毒种薯补助款,分别在大方、六龙、凤山、百纳、沙厂、星宿、大山、雨冲、小屯、东关、达溪、瓢井、长石等乡镇实施。二是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更好地实现马铃薯商品化增加农户收入,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马铃薯种植,壮大马铃薯专业营销经纪人队伍,在瓢井镇坪兴村启动修建2000平方米马铃薯批发市场,总投资15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0万元、自筹120万元)。三是灾损茶园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依托地区经济作物工作部和贵州海马宫茶叶有限公司技术力量,成立技术领导小组指导农户种植,建立茶树种苗繁殖基地280亩,新建茶园3000亩。四是灾后蔬菜恢复重建,在大方镇、达溪镇修建2000平方米冷库各1座,达溪冷底建2000平方米批发市场1个,大方镇小路村建标准钢架大棚10个,辐射带动当地蔬菜生产发展。五是灾损沼气池维修,在各乡镇建立沼气维修站,通过阳光工程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在集中连片的村建立服务站,全面展开维修工作,县能源办组织专业维修人员对沙厂、核桃、羊场等乡镇因年初凌冻灾害造成1000口沼气池损害进行修复,同时组织1支专业维修队伍开展病废池维修工作。 【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结合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实际,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主扩大培训覆盖面,围绕县域优势主导产业以脱毒马铃薯、蔬菜、辣椒、畜牧产业为重点的60个村开展培训,集中举办培训班125次,召开现场培训会6l3次,培训学员2400人(妇女836人),辐射带动培训周边农户12677人,发放培训教材3600本,技术手册3600份,明白纸24000份,光碟2400套,建科技书屋60个。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8年,大方县被列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文件精神及省、地土肥站的要求,研究制定《大方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5个指导工作环节和11项重点工作,由县农业局负责组织,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县土肥站为主体承担项目实施,从4月开始抽调24名技术干部组成5个技术专业小组,主要以“测土配方施肥子项目3414试验、同田对比试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肥料配比及施用技术”为培训内容,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16期,培训技术人员35人次和农户3647人次。通过加强宣传及示范样板和同田对比试验小区展示,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测土配方施肥作用与意义的认识,营造科学施肥良好氛围,项目实施覆盖123个村,涉及农户50723户,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3万亩,配方肥施面积10.2万亩。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项目为2006年农业部安排实施,由国家投资295万元,地方匹配l5万元,田间标准观测场工具房主体工程完工,项目进入土建工程施工。 【大方辣椒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大方辣椒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是农业部下达的项目,项目总投资606万元,地方配套56万元,分别在大方镇、羊场镇、响水乡实施。 【农业执法】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夏季百日行动”、“试验区成立二十周年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等行动,通过打假整顿和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全县农资市场秩序得到规范管理,农业执法共集中执法53次,出动执法人员249人次,出动执法检查车辆57车次,检查整顿各类市场55个,检查整顿经营单位352户次,案件查处22件,涉案人员22人。同时,按照毕节地区行署法制办、地区农业局《关于做好2008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对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归档装订,对照有关评查标准开展案卷评查工作。 【创新工作】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联系在大方推广农业新技术,主要推广了抗旱剂、除草膜节能降耗、生物技术工程、旱地农业节水工程、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工程。在长沙设立蔬菜销售窗口,为大方生产及销售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提供信息。 【科技兴农】农业增产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县农业局把科技兴农创新作为切入点,强化技术组装配套,在良种良法上做文章,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工作。一是在适用技术推广方面,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详实的技术实施方案和技术操作规程,将地膜玉米、杂交玉米、单株定向育苗移栽、绿肥聚垄免耕、平衡配方施肥等技术组装配套,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方案的科技含量。二是在良种推广方面,引进良种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为良种普及打好基础。三是办好样板,发挥样板的辐射带动作用,抽调精干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搞好服务指导,实行技术人员、农户、地块三挂钩,注意抓重点、抓典型、抓精品,以示范幅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种植科技含量,做到县有大样板、乡有中样板、村有小样板,通过逐年扩大样板带动面上工作开展。四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着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优质辣椒、脱毒马铃薯、大豆、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抓好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健全营销体系。 ,县农业局供稿, 烤烟生产 【概述】2008年,烤烟生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两个至上”的价值观,围绕“稳定规范、突出特色、提升网建、促进销售、夯实基础、创新管理、提高效率”工作重点,以“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为行动指南,以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为契机,发展为第一要务,重抓基础,创新工作,超常发挥,力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大方烟草由大到强转变,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及现代烟草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烤烟生产长足发展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全县共落实烤烟产购16872份,涉及22个乡镇171个村897个村民组,合同种植面积16.4237万亩,约定收购烟叶40万担。实际移栽烤烟16.4237万亩,地膜烟13.13万亩占80%,收购烟叶45.479万担占计划的113.7%,担均价为734.5元,上等烟61.42%,中上等烟90.06%、下低等烟9.94%,桔色烟77.68%。 【政策宣传】从2007年11月开始采取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向全县广大烟农宣传2008年烤烟生产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对价区调整、收购价格调高和煤炭补贴政策的宣传,增强广大烟农对烤烟政策的了解认识,充分调动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全县共组织召开烟农会1200多场次,参会烟农1.2万多人次,印发《2008年烤烟收购价格》1.7万份。 【烤烟生产规划】按照“生态适宜、质量从优、市场认可、效益优先”和三个优化原则,加大对全县烤烟种植区域布局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最适宜区域、最优农户和最佳地块落实烟叶种植计划,以追求优化的烟叶种植,切实抓好烟叶秋种规划,规范麦烟套种模式,全县烟叶秋种规划工作成效显著。经过检查验收全县50~100亩连片1023片57795亩、100~300亩连片340片59746亩、300~500亩连片30片10961亩、500~1000亩连片15片10592亩、1000亩以上连片3片4338亩,烟叶种植合计1435片143450亩,麦烟地实行100%的“单套双”种植,麦烟种植水平有较大提升。 【烤烟生产扶持政策】为了鼓励和扶持种烟大户,逐步实现烤烟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县烟草局(公司)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使烟农户均种植面积有新突破,具体扶持在大面积扶持的基础上,农户种烟面积在20~30亩的每亩补贴烟地流转费20元,种烟面积在30~50亩的每亩补贴烟地流转费30元,5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烟地流转费50元,全县烟农户均种植面积达到9.73亩,比上年增加3.26亩。 【灾后恢复重建】2008年,全县年初遭受历史罕见雪凌灾害,致使烤烟生产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害,个别片区播种推迟、部分苗床垮塌、种子冻死、烟苗出苗时间推迟、生长缓慢等,全县垮塌育苗大棚42个、育苗小棚3586个,直接损失40余万元。针对雪凌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积极组织开展“抗雪凝、保民生、促发展、创和谐”的抗灾救灾工作,牢固树立“烟农不减收、生产收购计划不减少”的思想,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增强烤烟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中心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是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指挥协调、督促检查。二是严明纪律、明确目标、工作进度和工作措施,列出时间表,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确保全县烤烟生产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三是要求各站和生产职能股室全体干部职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分节假日和双休日,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烟农开展抗灾救灾,全县烤烟移栽时间基本与上年相同。四是及时组织调运发放育苗所需物资,育苗时间提前避开雪凌天气的影响。 【烤烟初分预检】初分预检是创造良好烟叶收购环境、维护良好收购秩序、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和收购效率、增加烟农收入、树立烟叶质量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烟草系统各站加强对预检工作的领导,严格按照初分预检制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大对预检员和烟农的培训力度,落实约时定点、预检员带队、轮流交售工作,绝大多数收购站点按照“分清部位、分清颜色、分清组别、分清等级、扎把规格”的要求,从而提高等级纯度及上中等烟比例和桔色烟比例,减少售烟争议,确保收购效率,全县烤烟收购进度明显加快。 【烟水配套工程】2008年,经省水利厅、省烟草专卖局批准,大方县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共12个项目13个标段(其中提水工程6个,引水工程6个),主要在马场、牛场、鼎新、六龙、达溪、核桃、安乐、凤山等8个乡镇41个村实施,受益面积69010亩,设计概算总投资6670.63万元。修建高位蓄水调节池201个,容积23000立方米,安装输水主管112.89千米,输水支管95.125千米,配水管735千米,田间灌桩11060个,提灌站6座。工程实行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在2007年4月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成立由监理单位、烟草局、水利局联合组成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对施工质量、进度进行现场监督管理,由于烟水配套工程面临青苗损失无补偿、农忙季节劳动力难组织等问题,使得整个工程进度缓慢。县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片区乡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积极协助施工单位组织劳动力开挖管道沟渠,协调解决施工水池占地等问题,全县施工进度得到加快,主体工程建设年底完成。在烟水配套施工过程中,工程实施地乡村干部和烟农代表组成的烟水配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地区水利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了监督,地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跟踪审计监督,资金拨付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完善手续支付。 【烤房建设】2008年,根据地区烟草局(公司)的安排,全县计划修建大型密集烤房2172栋涉及23个乡镇106个村,结合全县实际制定烤房建设实施方案,各烟叶站成立由站长任组长的烤房建设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施工,县烟草局(公司)基建办负责对工程质量及进度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个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各级检查验收,完成全年建设目标任务。 【烟叶站点建设】2008年,对理化烟叶站羊场二仓、达溪烟叶站冷底仓、鸡场烟叶站西河仓、马场烟叶站九龙仓、鸡场烟叶站甘棠仓5个仓点及百纳经销部进行维修,所有站点建设项目均按地区局(公司)《毕节地区烟草商业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站点建设补充管理规定》、《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地区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汇编》进行管理,建设按国家建筑合同规范进行合同管理,分别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全面完成5个仓点建设任务,等待地区局(公司)验收。 【培训工作】按照国家局提出的“大教育、大培训”教育培训方针,建立长效教育培训机制,结合烟草行业特点,对基层一线干部职工举办了3期微机基础知识培训,培训人员93人次。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严格按照地区局(公司)要求,组织高级工培训考试2期共计95人,中级工(含营销员、保管工)培训考试计8期263人次。 【财务管理】按照地区局(公司)的统一部署,建立严格资金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国家局资金管理程序办理,现代烟草农业财务核算与烤烟合作社账务严格实行分离,属于合作社账目由合作社负责管理,属于公司直接投入的部分,直接在生产扶持费中列支。财产管理实行定期盘存核实固定资产,定期对资产进行保值评估,对闲置报废资产及时进行申报处置核销,完善财务管理审核手续,严格按程序进行烟叶电子结算付款。 【纪检监察审计】按照中纪委和国家局、省局和地区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经济发展中心,切实履行“教育、保护、监督、惩处”的纪检监察职能,为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一是对烟叶生产进行效能监察,切实加强烟叶播种、假植、移栽等各环节的监督,强化农用物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无偿投入的生产物资监管。二是严格合同监督管理,在烟叶收购前对全县烟叶收购合同实行随机抽查,对各仓点开仓前准备监督检查。三是成立烟叶收购调运执纪执法组,对全县66个仓点实施收购调运监督检查,为烤烟收购提供纪律保证。四是查处举报、交办、转办、自查案件,全年共初核线索10起,其中:结案3件、处分6人,待处理4件,处结2件,失实1件;五是针对基层容易出现的违纪问题,制定内部管理纪律规定,预防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六是做好被处分人员 回访教育,随时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和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七是完成2007年度原收原调审计工作,对全县8个烟叶站37个收购点进行年度单车核算审计,追赔质量亏损79690元,数量短少153198.73元,追赔损失合计232888.73元。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2008年,根据国家局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要求,围绕“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办好全国烟叶收购及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现场会观摩现场”重点,在双山镇实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烤烟专业合作社模式、家庭农场模式及种烤分离模式,协助烟农土地合理流转,组建专业化队伍,烟叶生产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扁平化管理,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烟叶生产各环节劳动用工从39.3个减少到21.17个,按现行劳动力价格每个40元计算减少烟农用工支出725.2元,增加了烟农收入,达到减工降本目的。二是实行统一供苗保证烟苗质量,避免传统育苗不齐不壮、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缺陷,试点烟叶上等烟、上中等烟、桔色烟比例及收购均价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三是统一技术规程和技术指导,使烟株田间长势达到高度一致,为烘烤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创造条件提高烟叶质量。四是烟水工程保证烟株整个大田生育期水分需求,确保烟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五是智能化密集烤房使用及专业化队伍烘烤,应用无线烤房中央监控系统保证烟叶烘烤质量。六是实行专业化分级、流水线作业,提高分级纯度,增强烟叶可用性。七是烟叶生产环节不耽误农时,满足烟株各个生长时期对水、肥、气、热需求,使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相当协调,以提高烟叶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安全工作】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和省、地局(公司)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国家、省、地局(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以及国家局2008年行业安全生产“突出一个重点、做好三项工作”要求,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成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小组,紧紧围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提高“本质安全”为目的,以“安全发展”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五个加强、五个提高”工作思路,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为载体,以生产经营现场安全管理为基础,以基层单位(物资、资金、车辆、消防)安全管理为重点,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整治隐患,着力于体系运行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及交通安全整治活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对全县烟草系统各基层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排查各种隐患,制定整改实施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取得明显实效。 【存在的问题】一是烤烟生产个别站点杂劣品种抬头,烟叶质量反弹,站与站、点与点之间发展不平衡,个别员工工作粗放、作风漂浮,管理不到位,依然存在“二老板”作风,无计划种植烤烟一定程度存在。二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各项投入较大,烟叶站财务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财务不能及时入账,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映。三是少数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被动,未明确专(兼)职安全员,安全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淡薄,重生产轻安全思想仍然存在,潜伏各类事故隐患需加大排查治理力度。,县烟草局供稿, 畜牧养殖业 【概述】2008年,畜牧养殖业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实现畜产品增产、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全面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实施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增强外销市场竞争力,促进畜牧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68万吨同比增长8%,牛存栏数17.48万头同比增 .8%、出栏43.51万头同比增长8%,长1.1%、出栏3.54万头同比增长7.9%,生猪存栏44.85万头同比增长0 禽存栏178.1762万羽同比增长3%、出栏183.2万羽同比增长8%,羊存栏5.83万只同比增长0.5%、出栏4.05万只同比增长8%,畜牧总产值实现6.45亿元同比增长13%,畜牧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6%同比增长2%。 【品种改良】一是牛品种改良:设牛改冻配点46个,输配发情母牛17642头,占任务数16000头的110.26%,比上年增加830头增幅4.9%,上年配种次年产杂交牛犊10424头,产犊率为62%,举办牛改培训班1期37人,占任务数2期的50%,在做好冻配改良的基础上,选育良种公牛20头。二是猪品种改良:设猪改良点总数144个,其中人工改良点27个,占任务数25个的108%,本交改良点117个,共输配发情母猪17673头次(人工输配8176头、本交配种9497头),引进良种猪38头(种公猪29头、种母猪9头),推广良种猪63万头(三元杂交猪19万头、二元杂交猪44万头)。三是禽品种改良:选育良种禽54万羽,其中良种鸡273羽,白鹅13万羽,其它良种14万羽。 【饲草饲料】一是完成人工种草32400亩占任务数的129.6%,其中:草地建设19700亩占任务数的127.4%,冬闲田土种草12700亩占任务数的132.2%。处理秸秆11.5万吨占任务数的115%,其中:青贮6.8万吨占任务数的113%,微贮4.7万吨占任务数的117%,草粉加工310吨。二是建立种草养畜示范点2个,双山镇生态畜牧示范区涉及归化、杨柳、中路、香田、沙子、腰塘5个村,发展核心示范户230户,种植人工牧草2400亩,圈舍改造20间,配套养羊135只;高店乡种草养畜示范点涉及大山和龙场2个村,发展核心示范户64户,种植人工牧草700亩,圈舍改造80间2400平方米,配套养牛300头。 29.85万头、秋防40.42【动物防疫检疫】一是动物防疫。全年共注射猪W苗91.48万头次(其中:春防 万头、平时补针21.21万头)占应免数的100%,牛W苗30.32万头次(其中:春防13.19万头、秋防15.51万头、平时补针1.62万头)密度100%,羊W苗12.35万只次(其中:春防4.62万只、秋防4.87万只、平时补针2.86万只)密度100%;猪蓝耳病91.48万头次密度100%,猪瘟91.48万头次密度100%,猪丹毒7.8万头次、猪肺疫7.8万头次、仔猪副伤寒9.8万头次,牛出败0.4万头次、牛炭瘟0.7万头次、马炭瘟0.23匹次、牛气肿瘟0.5万头次,羊炭瘟0.2万只,禽流感395.08万羽次(其中:春防153.4万羽、秋防145.3万羽、平时补针96.38万羽)密度100%;接种鸡I系198.02万羽、鸡II系165.21万羽,接种禽霍乱3万羽,鸭瘟1.3万羽次;接种山羊症2.1万只,接种狂犬苗3.4万只次。二是动物检疫。产地检疫:制定以“检疫促防疫、以防疫促发展”的工作措施,建立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全县设立34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全年检疫生猪15.7348万头、牛(羊)2.2652万头(只)。屠宰检疫:对县内生猪定点屠宰场进行检疫,同步检疫率达100%,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达100%,耳标回收率达100%,全年检疫猪3.2103万具,牛羊0.2897万具。 【渔政水产】全年共完成水产品产量610吨,比去年上升2.9 %,其中:养殖产量218吨、捕捞产量392吨;完成库塘养殖面积413公顷,引进鲤、草、鲢、鳙鱼种1180公斤。全年发放与年审养殖许可证、捕捞许可证45个,查处渔业违法案件4起结案4 起、结案率100%,渔业安全事故为零。 【畜牧综合执法】开展畜牧科技三下乡活动,进行畜牧法制宣传教育,共印发宣传资料8406份。配合地区动检所完成市场兽药抽检、违禁药物取样工作。农资打假出动执法人员658人次,检查经营户377户次,水产经营户30户次,查处案件8件全部办结,收缴罚款5630元,没收劣质兽药54公斤、假劣饲料65公斤,取缔假劣饲料经营点2个,市场监管率达100%。办理行政许可申请5份,办结行政许可3份(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饲料登记服务9份。 【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2008年,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在安乐、星宿2个乡实施,总投资700万元,其中:国家扶贫办200万元、省扶贫办500万元,涉及农户700户(星宿400户,安乐300户),每户投入资金9700元,项目建设每户种草20亩、建圈30平方米、购基础母羊20只,每40只基础母羊配1只种公羊,兴建繁育中心1个。星宿乡应完成人工种草8000亩、修建圈舍12000平方米、购羊8200只,实际完成种草8030亩占任务数的100.3%,建圈舍11830平方米、购基础母羊5315只;安 乐乡应完成人工种草6000亩,修建圈舍9000平方米、购羊6150只,实际完成种草6010亩,建圈舍8890平方米、购基础母羊5315只。 【优质畜产品基地续建项目】由省投入80万元和地区投入12万元的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续建项目在高店乡实施,建中心示范场2个、青贮窖150立方米,中心示范场发展专业户80户,种草1150亩,购牛306头,改造圈舍1600平方米,已完善相关资料申请验收。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户)项目建设】2007年申报在2008年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户)项目1个,投入国债资金90万元,在6个小区(户)实施,工程建设改造圈舍4000平方米、道路硬化1500平方米、排污沟改建1620米、化粪池改建500立方米、兽医室改建90平方米、消毒室改建60平方米全面完工。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为抓好全县畜牧业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各级政府下拨灾后重建救灾资金195万元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一是在大方镇云龙村兴建猪养殖场1个、饲养纯种母猪200头、提供仔猪3000头,投入65万元资金修建的圈舍及办公用房基本结束;二是投入15万元对大方镇石关村养殖场进行圈舍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新建圈舍800平方米、产床20张、保暖设施20套、保育栏150平方米,新增二元母猪100头;三是划拨70万元由双山镇政府负责组织对木格村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购进母羊500只、购种公羊12只,改造圈舍3000平方米,购买复合肥50吨,修建青贮池420立方米;四是投入40万元在黄河站兴建优质猪生产改良良种猪精液供应中心及二元母猪养殖场各1个;五是投入1.5万元在鸡场乡对购买能繁母猪农户按每头300元进行补助;六是投资3.5万元购买鹅苗分别投放到黄泥塘镇、小屯乡和东关乡。 【乡镇兽医站建设】2008年,全县新建兽医站5个(达溪镇、大山乡、绿塘乡、星宿乡、雨冲乡)、改扩建2个(百纳乡、高店乡),5个乡镇农牧技术推广站建设项目7月3日开标,主体工程在年底完成,整个项目完成95%。 【兽医体制改革】为切实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兽医体制改革精神,成立县兽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大方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方县兽医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方府发〔2007〕35号)文件,兽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与有关部门积极会商,明确相关工作机构,落实县乡两级编制人数,成立两个考察组对全县34个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进行考察。考察组对全县农业服务中心符合条件的123名人员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其中具备畜牧兽医中级职称的20名、初级职称的44名、具有相关专业未聘职称的14名、其它专业的45名,确定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109名,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全面结束。 【服务基层】一是设立畜牧养殖热线,对养殖业主咨询的问题及时解答,对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二是宣传国家关于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及时为广大畜禽养殖场户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引导畜禽养殖场户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发展生产,满足市场供应;三是组织符合条件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其中申报产地认证5个、产品认证1个;四是开展“畜牧科技人员联系养殖场户”活动,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及时解决生猪饲养技术问题,提高饲养水平;五是争取国家和省有关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切实加以贯彻落实,组织3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完成能繁母猪入保33946头。 【发展畜牧业主要措施】一是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为重点,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方针,结合全县动物疫病实际,精心安排部署春、秋防疫工作,落实25万元防疫经费,各乡镇按3000~6000元匹配春、秋防疫专项经费,把防治牲畜五号病、禽流感工作放在首位,采取“五强制、两强化”综合措施,确保疫苗注射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彻底消除免疫死角。二是加强良繁体系建设,推进全县畜禽品种改良进程,县站统一组织购进液氮、冻精、器械,加强种公畜管理,由基层改良站负责改良配种,保持牛冻配改良工作发展的良 好势头;加强基层改良点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必要仪器设备,全县46个改良点均有操作间、液氮罐、显微镜、消毒专用器械,达到省标准化牛冷配站点验收标准要求;结合全县牛存栏情况合理利用资金,采取巩固老点、完善已建点、发展新点的办法,在新设点上严格把关,派技术人员协助选点,统一图纸修建确保达到省、地标准要求,选择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输精员参加地和县的培训;按照国务院和贵州省《种畜禽管理条例》规定及业务部门对家畜改良站(点)管理要求,对基层改良站点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不达标准的责令停止开展工作,待制定措施限期整改结束后开展工作。三是以种草养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抓好人工草地建设配套养畜,加强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改变以往“头年种草二年用”和“三元结构种植”的做法,在示范点推广玉米行间套作、烟草套作、麦草套作、绿肥草套作,解决冬季草料不足问题,以秸秆青贮示范建设推广饲料青贮、秸秆氨化、秸秆微贮,推动秸秆养畜全面发展,全县31个乡镇198个村703个组4600户农户实施示范秸秆养畜。四是水产品质量管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科技赶场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意识,抵制不安全水产品上市和上餐桌;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对养殖生产者从苗种下池到成鱼出池进行全过程监督,加大市场违禁渔药销售查处力度,杜绝盲目用药和违禁渔药销售,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禁用渔药,强化全县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管理;由于县内无水产品检疫机构,畜牧局加对外来水产品的监管力度,竭力堵住外来不安全水产品进入市场,保障群众食用安全水产品。五是开展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专项治理,重点对生物制品、禁用兽药、假劣兽药饲料进行清查清缴,严防违禁假劣兽药及饲料扩散乡镇。六是开通畜牧水产技术咨询热线电话,开展多形式的畜牧科技知识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7期,培训9856人(次),发放资料11468份。 【存在的问题】一是全县畜牧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养殖小区发展缓慢,加工企业少,未实现标准化生产,畜产品规模小、品牌少,对畜牧业发展带一定困难,畜牧助农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二是畜牧业经费投入不足,无品种改良、渔政、畜牧综合执法经费,人工种草和兽防等工作经费只能勉强维持。三是畜牧生产受土地、资金制约较大,养殖贷款难、用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四是畜禽饲养水平不高,全县畜牧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质量安全隐患较多,难以适应国内外消费水平。五是科技力量不足,畜牧业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未得到广泛普及,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动物检疫人员不足,农民所需技术服务跟不上,给畜牧兽医、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困难大。,县畜牧局供稿, 乡镇企业 【概述】2008年,乡镇企业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地、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切入点,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促进乡镇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累计完成增加值730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占年计划的105%;完成工业增加值42700万元,同比增长16%,占年计划的117%;完成现价总产值累计208320万元,同比增长16%,占年计划的106%;其中: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2000万元,同比增长16%,占年计划的101%;营业收入完成210000万元,同比增长16%,占年计划的105%;利润总额完成33543万元,同比增长17%,占年计划的103%;上交税金累计完成16173万元,同比增长13%。劳动者报酬累计完成36000万元,同比增长30%,占年计划1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5600万元,企业单位数10400个,同比增长5%;从业人员46239人,同比增长5%,完成年计划的105%。在2008年全地区乡镇企业系统考核评比工作中获一等奖。 【主要工业产品】一是原煤生产累计完成210万吨,同比增长8%。二是发电量累计完成5122万千瓦小时,同比减少14%(原因为年初受雪凝灾害及全球金融风波影响)。三是水泥生产累计完成20万吨,同比减 少11%(原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县水泥一厂停产整顿技改)。四是砖生产累计完成41759万块,同比增长6%。五是砂石生产累计完成62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六是硫精砂生产累计完成21万吨,与上年持平。 【安全生产】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促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健康发展。一是与各乡(镇)企业站和部分高危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企业和乡企站,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根据县政府4月22日召开的安全生产紧急会议安排,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印发《乡镇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全县乡镇企业系统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开展全县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对证照齐全和在建非煤矿山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各乡镇企业站每月对辖区内企业进行3次以上检查,要求企业建章立制和建立健全。全县非煤矿山企业167家(矿山采掘企业115家、其它矿产品加工企业40余家),检查覆盖率达到100%。下发整改指令书190余份,查出隐患3289条,整改3257条,整改率达99%,其中重大隐患整改2条,整改率100%。三是在六月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中,组织干部职工出专刊、悬挂横幅标语、开展咨询活动。四是开展政府督办非法开采矿山矿产资源查处工作。五是“两节、两会”及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坚守值班制度,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六是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举办企业班子培训3期,参加培训人员312人,培训对象为乡企站与各企业负责分管安全的人员。 【抗击雪凌灾害】年初全县遭遇历史罕见雪凌灾害,乡镇企业遭受严重损失。在雪凌灾害期间,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投入“抗雪凌、保民生、促发展”活动中,成立抗雪凌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灾后企业重建方案,坚持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做好乡镇企业损失数据收集统计上报,对部分困难企业职工进行走访慰问,陪同省、地乡镇企业系统领导为困难企业及职工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资,加强部门之间协调解决企业灾后重建恢复用水用电问题,全县乡镇企业在5月底全面恢复生产。在“抗雪凌、保民生、促发展”恢复重建工作中,李志获省乡企局表彰为全省乡镇企业系统“抗凝冻、保民生”先进个人。 【拓展乡镇企业项目】一是立足大方资源优势围绕辣椒、茶叶、马铃薯、中药材等,新建一批以名、特、优为主的新项目,完成大方糯玉米加工、马铃薯淀粉加工、茶叶加工、辣椒深加工、过硫酸钙生产线、乡村旅游等共9个项目充实项目库。二是加强外引内联搞好招商引资,在4月8日推荐引进投资1500万元的大方县高原马铃薯淀粉加工厂项目成功签约,项目落户百纳乡鸭院村开工建设,已完成前期工程征地场地平整工作。 【节能减排督查】全县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技术落后、设备老化严重,致使能源消耗强度高、利用效率低,抓好节能技术推广是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大方县水泥一厂、吉运水泥厂、猫场水泥厂、长石山坝水泥厂共计投入1300多万元实施灭烟和布带灭尘等环保技改,到年末所有技改项目全部通过环保部门验收。加强立项建设项目备案登记审查,确保生态环境不受污染,立项上马项目必须先通过环评,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浪费资源、设备落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以及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有影响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备案登记。 【为企业搭建平台】2008年9月5~7日,“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在贵阳举行,组织6家农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展,销售金额共计16.86万元,深受欢迎的产品有“琼芳”牌食品、调味品,“九龙”牌天麻干、天麻酒、天麻胶囊及“天椒”牌辣椒系列产品等,琼芳公司与贵州黔菜文化研究所签订48万元辣椒酱40吨供货合同、签订60万元豆豉系列产品10吨供货意向协订;天椒公司与金阳商家签订油辣椒10000件、糟辣椒300件供货意向协订,总金额为103万元;九龙天麻公司与贵州吉泰利公司签订2008年下半年供货150万元天麻酒3000件意向协订,九龙天麻公司还与珠海商家签订天麻胶囊供货和重庆商 家天麻酒供货意向协订。通过组织县内农特产品参加各种展销会,使大方农特产品能够走出山区、走进省内外大市场,扩大原材料基地生产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有效推动大方农业生产和农特企业加工的发展,乡镇企业局荣获博览会优秀组织奖。 【非煤矿山企业税费征收】县委、政府决定由乡企局负责承担指导、协调、督检非煤矿山税费征收管理任务,出台了《大方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非煤矿山企业税费征收秩序整顿工作的通知》(方府发〔2008〕109号)文件,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税费征收管理,全县非煤矿山企业实行税费统一征收,避免国家税费流失,监督企业乱收费“三乱”行为,非煤矿山企业税费征收为财政增收开辟新的财源,每年将增加2000万元以上的财政税收。 【为服务企业】一是帮助指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九龙天麻有限责任公司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大方天椒公司申请IS0/1400体系认证。二是开展乡镇企业系统培训和表彰工作,县政府在3月2日召开大方县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县长卢林和分管副县长余庆国在会上作了讲话,会议对2007年度乡镇企业做出贡献的大方镇等7个乡镇进行表彰,对在全县经济发展中作出贡献的大方水泥一厂、九龙天麻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颁发优秀企业奖。三是积极争取省、地乡镇企业系统各项扶持资金帮助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到省乡局贴息企业扶持资金25万元,其中:大方水泥一厂10万元、大方县琼芳食品厂5万元、大方天椒公司10万元。 【扶贫帮扶】一是雪凌灾害期间捐款1000元慰问扶贫帮扶联系点安乐乡受灾群众,购买价值2000元高产玉米种帮助完成春播任务,同时开展对安乐乡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包保检查工作。二是协助安乐乡抓好计划生育,指导企业做好计生帮扶工作。三是开展党内关怀基金募捐活动,组织大方水泥一厂等9个企业捐款7000元。四是协调企业赞助20吨水泥,在贵毕路沿线帮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旧房改造亮化工程。五是在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中,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和乡镇企业为地震灾区捐款,干部职工捐款5900元、企业捐款20.8万元。 【地方志工作】聘请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退休老同志组织修志写作班子,启动《大方县乡镇企业志》编纂工作。同时,完成统计年鉴乡企资料编写,支付1000元资助县统计年鉴出版。,县乡镇企业局供稿,
/
本文档为【大方县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