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9月1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

2017-09-02 8页 doc 22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9月1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9月1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 中国气象局局长 郑国光作大会主报告 [中国气象局网站 07年9月18日] 尊敬的回良玉副总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这次以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为主题的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审议《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7-2020年)》,部署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着力...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9月1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9月1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 中国气象局局长 郑国光作大会主报告 [中国气象局网站 07年9月18日] 尊敬的回良玉副总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这次以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为主题的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审议《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7-2020年)》,部署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着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今年汛期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形势下,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召开这次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意义重大。良玉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亲临会议,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单列市的领导也参加会议。我谨代表中国气象局,对回副总理及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关心、关注、关怀气象防灾减灾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就进一步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分四个方面向回副总理和各位与会代表作简要汇报。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等的影响评估,都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继去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对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明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避险意识和防灾知识明显提高,全社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气象防灾减灾理念日益坚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气象防灾减灾思想日益深入,科学防灾、综合减灾的气象防灾减灾原则日益强化,我国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大大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效益十分显著。 一是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已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2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120个探空站、19900多个自动气象站,风云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同时在轨运行。建成了雷电、沙尘暴、土壤墒情、大气成分以及农业气象、交通气象、水文气象、海洋气象等专业观测网,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城市环境气象、沙尘暴天气、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流域面雨量、火险天气等级以及海洋天气等预报,气候变化对农业、能源、水资源、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等的影响评估,都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多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逐步建立。形成了机构明确、人员到位、职责清晰、信息畅通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气象及其衍生和次生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区域联防、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的共同防范和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体制日臻完善。中国气象局与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等机构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和灾害防御规划管理协调保障机制,与国家核应急办公室、国土资源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环保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等部门建立了地质气象灾害、交通安全、高温中暑、一氧化碳中毒、农业林业病虫害、森林草原火险等联合预警,以及海上搜救等公共突发事件气象保障机制,与民政部、新华社、部队等建立了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机制,与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等建立了共同发布气象预警信息的合作机制。中国气象局每天为60多个部门400多名应急指挥人员发送气象短信,全国气象部门每天为62万名各级应急和决策指挥人员免费发送气象预警手机短信。 三是气象灾害防御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今年以来,虽然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明显偏重,但由于气象灾害预报准确、预警及时,防灾抗灾组织有力、措施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抗灾救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今年1-8月,中央气象台共发布各类警报75次,气象部门免费向社会发布预警短信12亿条。中国气象频道24小时实时播出最新预报预警信息,31个省(区、市)气象局建立了1400多个气象服务网站和15000多个乡村信息服务站,全国省 会城市设立了7.3万块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广覆盖、高时效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在各地抗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影响天气、防雷设施检测和维护等气象工程措施规模逐步扩大,减灾效益显著。 四是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科普宣传不断深入。气象部门认真贯彻回良玉副总理关于“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指示,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普及气象科学技术知识,宣传气象防灾减灾常识,提高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今年6月,中国气象局与教育部、国务院应急办联合向全国42万所中小学校免费发放了防雷减灾宣传画册和光盘,8月,与中国科协联合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常识“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最近,中国气象局又与教育部联合发文,加强全国中小学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五是气象灾害防御法律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防汛条例》以及省(区、市)气象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御雷电灾害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务院3号文件、国办49号文件等重要文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等规划,《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 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部门规章,以及国家和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行,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国气象局制定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以及台风、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分灾种应急预案。各省(区、市)均制定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保障预案。 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防御气象灾害的压力越来越大。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未来100年,全球气候还将持续变暖。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一些地方旱涝异常,防汛和抗旱压力增大。降雨异常偏多和偏少、严重高温干旱和极端暴雨洪涝之间突然逆转,使防灾减灾决策和抗灾救灾部署难度大大增加。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防御台风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强台风增多,台风移动路径复杂多变,影响范围变数大,台风灾害脆弱区增多,导致台风影响势力加重、时间延长的复杂局面。我国人口流动性大、聚集度高、防灾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突发强降雨、雷击、冰雹、飑线、龙卷风等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乡生产生活秩序都带来严重影响,使防御突发强对流天气的难度大大增加。突发强降水导致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是造成农村地区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今年1-8月全国因雷击灾害共造成659人死亡,明显多于此前3年同期,也多于大范围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今年,我国还分别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大风、沙尘暴、风暴潮、森林草原火灾和农业病虫害等气象灾害和衍生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导致雾、霾、酸雨、蓝藻暴发等环境灾害加重,影响加大。 二是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还远不能适应。天气气候预测预报水平亟待提高,监测能力不适应预报和服务的需求;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发布时效和覆盖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不够,面向农村和广大农民的宣传尤为不足;气象灾害综合防御和救助体系尚未建立,各种气象灾害防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密切配合、迅速反应的整体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任务 面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气象预报服务放在首位,加快建立现代气象业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服务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避救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灾害服务体系,完善灾害天气预警发布系统,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应对和防范能力。为此,我们要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要以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建设。重点提高各类江河湖泊流域、防御气象灾害脆弱区、重大气象灾害频 发区、主要战略经济区、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气象灾害监测能力。积极构建多部门协作共享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灾害预报预测体系,重点加强台风、暴雨(雪)、大雾、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强化定量降水预报业务。建设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和风险分析,加强短期气候预测,提高全国大范围干旱、大江大河洪涝等严重灾害趋势预测水平。 二是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和应用。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总结正反两反面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灾害天气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指示,加快建设有效、畅通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搭建与同级政府应急管理平台、各部门和行业、公共媒体等互联互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形成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综合发布平台。加快建设流动广播车、警报器、移动频道、手机短信小区广播、农村大喇叭、显示屏、海洋广播电台等专业气象警报系统。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重视并充分利用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根据灾害性天气总体强度、移动路径、影响范围、致灾因子,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防灾抗灾救灾现场情况,采取科学有效应急处置措施防御气象灾害。 三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气象部门要协助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分灾种预案。要按照国家规定加强防雷设施的、安装和检测。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灾害分析评估,实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四是切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科普的力度,深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要制作更多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气象灾害防御和避险知识科普宣传材料。建立气象、水利、民政、科技、教育、新闻和相关社会团体协作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和避险知识科普宣传教育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各种资源,建设科普基地,编制系列读物。加强全社会尤其是对农民、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及时、科学地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缓解受灾群众的心理压力,增强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 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在国家级、省级气象部门逐步建立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组织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部门协作体系。以各级气象应急平台为支撑,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气象应急预警预报、服务、信息发布和科研开发系统以及气象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严格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制。 二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切实加强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报和防御等科学技术研究。要认真研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特别是未来100年全球和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以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变化趋势,为国家防灾减灾长期战略提供科技支撑。积极争取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在国家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设立气象防灾减灾科技研发专项资金。 三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气象灾害防御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等。各级气象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作,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各地气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气象灾害特点和防御任务,结合国家《规划》编制地方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工作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对气象防灾减灾基础工程项目的投入。 四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和。加快《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立法进程。抓紧制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办法》、《重大灾害性天气联合监测预警办法》等配套规章制度。加快建立国家、行业、地方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框架,健全国家、行业、地方气象灾害以及防御技术标准和规范。 五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气象防灾减灾专业队伍。建立公共场所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队伍、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队伍和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六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国际合作和对外援助。加强与联合国相关组织、国际和区域防灾减灾机构、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和加强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气象灾害联防、气候业务服务、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共享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对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继续支持我周边国家和地区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同志们:气象防灾减灾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气象部门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好良玉副总理今天重要讲话的要求,始终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一如既往地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一如既往地做好灾害天气预警和气象服务工作;始终坚持“区域联防、上下联动、部门联合”,一如既往地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抗灾救灾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气象防灾减灾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
本文档为【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9月1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