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琴曲《双鹤听泉》音乐分析.doc

2018-04-23 8页 doc 21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古琴曲《双鹤听泉》音乐分析.doc古琴曲《双鹤听泉》音乐分析.doc 古琴曲《双鹤听泉》音乐分析 【摘要】古琴音乐中凝聚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气息。是传统文人音乐的精华结晶~琴曲《双鹤听泉》虽说是作为琴学门径的入门小曲,却在有限的篇幅中完整的展现了一段动态的写意画卷~同样,其有限篇幅中包含了完整的结构,本文以金陵琴社已故社长刘正春老先生整理曲谱,并结合刘老演奏音频材料入手分析,以期了解中国古琴音乐在结构以及旋律发展上的特点,为古琴曲的分析以及创作做一点有益尝试。 【关键词】《双鹤听泉》;古琴曲;刘正春;音乐分析 古琴是公认中国古代最为独特、最具文化气息的...
古琴曲《双鹤听泉》音乐分析.doc
古琴曲《双鹤听泉》音乐.doc 古琴曲《双鹤听泉》音乐分析 【摘要】古琴音乐中凝聚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气息。是传统文人音乐的精华结晶~琴曲《双鹤听泉》虽说是作为琴学门径的入门小曲,却在有限的篇幅中完整的展现了一段动态的写意画卷~同样,其有限篇幅中包含了完整的结构,本文以金陵琴社已故社长刘正春老先生整理曲谱,并结合刘老演奏音频材料入手分析,以期了解中国古琴音乐在结构以及旋律发展上的特点,为古琴曲的分析以及创作做一点有益尝试。 【关键词】《双鹤听泉》;古琴曲;刘正春;音乐分析 古琴是公认中国古代最为独特、最具文化气息的乐器。以古琴文化载体的研究被称为“琴学”。这在其他乐器中是不多见的~这种研究包含着琴体式样、琴论、琴派、减字谱、演奏方式以及美学等诸多方面~历史中有个许多优秀的琴曲出现,但从诸多琴谱发掘整理统一,仅有3000余首留存下来~在这3000余首中,今人仅能演奏200左右~《双鹤听泉》便是这其中一首小曲~ 一、古琴曲《双鹤听泉》解 《双鹤听泉》即琴曲《双清》之引,又名《听泉吟》《听泉引》,在存见的琴谱中,最早出现在明末《文会堂琴谱》中。并收录在《指法汇参确解》《琴学初津》《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琴著中,另岭南派《双鹤听泉》传自《古冈遗谱》 《醒心琴谱》中《双鹤听泉》题解为:“明曲,作者不详。其曲宽转 平和,音节大雅,有置身空山,涧流清韵之妙。以此曲洗涤尘嚣,安心空灵,大为妙哉。” 《指法汇参确解》:“听泉短曲耳。宽转平和,音节大雅,静夜以中音奏之,何异置身澄间,听山溜清韵,洗涤尘襟,大愚识。” 《琴学初津》:“是操有分二段,未给命名之义,然其气韵是三非二,?褡栽短糜氪蠡垢蠛喜危?以符其气韵也。盖小曲之传,必有妙义,勿嫌其小而轻弃之。千里志。” 以上所列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曲进行论述。一是对琴曲创作时代、作者,“明曲,作者不详”。 另有资料提及《双鹤听泉》是指宋朝石扬修创作的《猿鹤双清》的序曲,后来改称之为《双泉引》。二是谈论到琴曲音调“其曲宽转平和,音节大雅”、“宽转平和,音节大雅,静夜以中音奏之”,三是论述琴曲结构“是操有分二段,未给命名之义,然其气韵是三非二”四是对琴曲进行了美学上的阐述“以此曲洗涤尘嚣,安心空灵”,“何异置身澄间,听山溜清韵,洗涤尘襟”。同时我们亦可以发现同一首琴曲,也会面临现存多个不同版本琴谱的现象 “岭南派《双鹤听泉》传自《古冈遗谱》”,“?褡栽短糜氪蠡垢蠛喜危?以符其气韵也”这给现代从事“打谱”的琴家们带来了大量的工作量~所以“琴学”中有“小曲半年,大曲三年”的说法,是说学习新曲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说“打谱”工作~本文所选《双鹤听泉》是由金陵派代人物刘正春{1}先生在王生香{2}先生传谱基础整理所得~ 二、《双鹤听泉》音乐分析 现存古琴曲谱多为减字谱,乐曲的节奏信息只能通过一些演奏手法, 指法部分的保留下来~由于这种记谱方式不完善,很多音乐特征无法再谱面上体现,这就需要近代琴家根据自己的理解、领悟去解读古曲~个人领悟不同,也就造成了同首古琴曲,在打完谱之后或多或少存在区别~ 《双鹤听泉》现代流传较广的版本是詹澄秋{3}先生所打谱版本,詹先生是按照两段结构打谱,本文所选分析刘正春先生整理的曲谱与詹老所打不同,按照三段结构打谱~这一点更符合《琴学初津》中说题“然其气韵是三非二”。而从二人录音资料比较詹澄秋先生的《听泉引》(双鹤听泉)坚实方正,一板一眼。刘正春先生的《双鹤听泉》则宽缓温润,颇有书卷气。其风格更能体现古琴这一文人音乐的特色, (一)乐段划分 乐曲以仲吕均定调,即F宫调式,也就是以第三根弦定音高为“F”作为调式主音宫音,七根弦音高由低到高分别是“C D F G A c d”,全曲中又存在同宫转调现象~其各段结构如下: 1、第一乐段以“地旷境宗,鹤鸣秋月”为题。以“D”开头,结束于“D”。定义为F宫系统D羽调式~以平均节奏的“打圆”开指~(如谱例1) 开指分句清晰,节奏稳定~“打圆”结束后进入到下四度的“A”,具有主到属的意味~基本确定了本段调式。 开指之后进入入调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两个乐句,以音高区分本曲所描述的两个形象。第一乐句基本都在低音区的“一”“二”“三”弦上做文章,以稳健的低音塑造“鹤”这一形象稳健平和~(如谱例2、3) 对比两份谱例,例3是例2上五度的稍作变化的自有模仿,用以巩固主题形象~两个乐节在指法上也非常相似~除正常左手按音外,还都用上 了“撞”和“猱”的指法。 2、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音区上形成对比(如谱例4 5) 相对第一乐句,此乐句基本都在全曲的高音区部分。乐曲从本段的主音“D”开始,开始逐渐级进上行~在乐段结束进入调式主音“D”同时也是全曲最高音~相对第一乐句的稳健平和的鹤的形象,这一乐句则用高音区来塑造“泉”这一形象的清流婉转。 3、第二乐段同样由两个乐句组成,刘老在乐段开始给出“泉声潺浓,响彻空山”的标题,提示此段主题应为“双鹤听泉”中的“泉”这一形象。为了突出“泉”的灵动,乐曲在速度上相对第一乐段要快些,音乐发展则在音高相对轻悦的“五”、“六”、“七”为主。用以营造出一种“石上流泉,涓涓绵绵,既清且轻”的意境~本段同样构建在“D”羽调式上。上句由“C”开始,最后落入调式属音“A”上(如谱例6) 在这一乐句最后5小节是,反反复复重复“A”音,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进入了“角调式”。而旋律发展中“A”并不是其稳定音,定义其为调式主音,得不到其他音级的有力支撑~而定义为“D”羽调式,“A”在其调式中,处于属音位置,有力的支撑了前面仅仅出现两次的宫音“D”,同时,形成开放式乐句,有利于发展第二乐句~(如谱例7) 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相同道理,尽管最终落音落在“F”上,但其调式仍然处于“D”羽调上~为了突出“泉水”这一形象,此段不光是在“节奏”这一因素上做了文章,同样在弹奏的琴弦上也有所考虑,重点在“五”、“六”、“七”这三根发音相对轻灵的琴弦。突出了泉水潺潺,如玉珠落盘~乐曲落于“F”音上稍作停顿,气息似断未段时即起手第三乐段。 4、 第三乐段转到F宫调中, 标题为“冲霄而去,不知所之”。可以理解为“鹤”这一形象的离去,为了描写这一形象,音乐发展由第二段的以“五”、“六”、“七”弦逐步过渡到“一”、“二”、“三”弦。音乐速度也有所减慢~尽管此段在用弦上与第一段遥相呼应,但其音乐材料却与首段不同,(见谱例8、9)同样可以分成两个乐句。 从上两份谱例可以看出,此段乐段仍为不对称上下乐句结构,例8中乐句从主音上方三度“A”向上级进发展进入乐节高潮“G”,形成“一飞冲天”之势后,下行发展进入调式主音“G”。而例9从主音下方三度“D”开始围绕主音做上下反复后回归主音结束乐段,形象的描写出“鹤”一飞冲天后,不疾不徐,煽动翅膀,渐行渐远~ 尾声为琴曲中较长使用的泛音技法,乐句短小,音乐材料简单,用以巩固第三乐段的”F”宫调式(如谱例10) 同时,泛音本身若“蜻蜓点水势{4}”,其音响清亮晶莹,虚缈飘幻,富于幻想。很好的营造了“双清{5}宜人,神志俱畅” (二)曲式结构及发展手法 1、曲式结构 古琴音乐的趋势结构与发展手法,不像西方音乐那样有着固定的结构与发展逻辑,而是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发展而决定{6}。刘正春先生“打谱”后的《双鹤听泉》仍然遵循这种原则。 纵观全曲,由引子、正身、尾声组成。引子和尾声使用材料对比比较明显,具体体现在其调式和音乐材料上~(见谱例1和10)乐曲的正身部分为全曲的中心,篇幅最大,分出三个乐段。形成无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三个乐段均又自由引伸发展的“上下句式”的散句结构乐句构成~第一乐段用音高对比两个音乐形象,在第二第三乐段进行分别描述~但在其内部结构和意境中并非孤立存在~ 整体看来,其曲式结构和发展手法相对较散,不像西方音乐那样有着严谨的结构和发展逻辑~这是因为中国传统音乐往往并不注重结构的,而更多的依据乐曲的内容和其内在思想感情的发展而决定{7}。以古琴音乐为代表的古曲犹如此~看似形散却依然有着其独特的规律可循~胡向阳{8}曾对古琴曲的分析方法定义为“四速五部体”{9}即“散―慢―中―快―散”宏观结构布局。刘正春先生整理后的《双鹤听泉》也是处于这种宏观框架之下略加变化,具体为“散―入慢―快―散―尾声”五个部分。这种结构划分,不仅交代了全曲的整体结构,同时提示全曲各部分的基本速度。“散”部分为全曲引子(谱例1),其速度较为缓慢,灵活随性~近似于散板又存在“定拍”。铺垫了全曲基本情绪并引入主题。“入慢”部分为主题材料的引入,相对于“散”部分速度较快,双主题对比鲜明~“快”部分为全曲速度的高潮,主题材料在全曲速度极致下的两次变异衍生,形象的塑造了“泉”的形象~之后速度缓缓慢下来进入“慢”部分。速度上相对“入慢” 稍有不同,有所加快,应为一种“不急不缓”,情绪由“快”的舒张后缓缓归于最初的平和安静并进入“尾声”。尾声速度接近“散”。充满着欣赏完“双鹤听泉”这幅动态画面之后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 2、发展手法 在西方音乐中,无论是段落间的速度对比,还是主题、动机间的对比,常常采用比较鲜明的对比、并置方式{10}。有着较为严谨的逻辑结构。古 琴音乐为了起到衬托或塑造音乐形象主题发展方面较为自由。有别于西方音乐的强烈的结构感。但同样为了加深音乐主题。 在此《双鹤听泉》第一段中主题形象一出现之后,主题形象二直接出现,中间没有任何过渡~在旋律发展手法上也无太多联系~并且主题二整体音域比主题一高上一个八度~使得两个主题对比强烈~但随着之后的音乐发展,二者的强烈对比由内在“隐结构”联系慢慢走向融合并成为一体~双主题的出现不是为了形成矛盾对立,而是为了最终构成“鹤”、“泉”、以及隐藏有画面之外欣赏此景的“人”的和谐与统一~ 这种“隐结构”同样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整体渐变的速度贯穿全曲。前文提及此曲 以“散―入慢―快―散―尾声”构成整体结构。速度包含在这种结构中。为一种相对自由渐变式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不同于西方音乐的速度并置,使得整首乐曲分段“不清晰”。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清晰”使得整首乐曲连接成一体,看似“形散”内 “浑然天成”。第二,种子音{11}是两个主题形象内在联系一起~具体表现在第二乐段乐句C和C′的音乐材料以谱例3所示“?”所示几音为种子进行变化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谱例3所描写主题形象一“鹤”,而第二乐段则描写主题形象二“泉”,“泉”之形象音乐材料却是从“鹤”之材料提取。从而使得二者在“隐结构”中保持内在统一~同样手法还有谱例4“?”(“泉”形象)处几音成为了谱例9(“鹤”形象)的种子音材料来源~ 三、结语 虽然《双鹤听泉》在当今琴家中流传并不算太广,其篇幅也不太长,但从本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宏观结构,调式调性以及主题形象塑造等音 乐内涵上比较丰富。其结构布局自然,调式明晰~主题发展手法独具特色~整观全曲“似散实凝”。虽有琴家刘正春先生的二度创作过程,但仍能窥见古人在创作此曲的独特创作方式。为我们今天在保持古琴这一文人音乐最原始的特色的情况下,去创作古琴音乐和结合更多音乐形式提供一点参考。 注释: {1}刘正春(1935-2013),古琴教育家、演奏家,现代金陵派的代表人物,金陵琴社社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古琴?金陵琴派)。 {2}王生香(1902-1975),山东费县人,原名王敬亭,号卖履翁,现代古琴艺术家。 {3}詹智?F(1890年-1973年),字澄秋,诸城琴派的第四代传人,近现代古琴音乐艺术大师。 {4}出自《五知斋琴谱》。 {5}双清指早夏,[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三0七:“黄梅淡冶山钒靓,犹及双清好到家。” {6}?烁肺鳎?黄礼仪:《古琴音乐》,《音乐研究》,1991年,第2期。 {7}同上 {8}胡向阳(1957-)男,硕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理论专业副教授,音乐教育学院院长。 {9}胡向阳:《古琴曲的宏观结构及材料运动形态》,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0}夏蒙:《浅析琴曲音乐结构特点,《黄河之声》,2014年,第16期。 {11}王震亚:《古琴曲分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2页。 参考文献: [1]刘正春.二琴屋曲谱(手稿). [2]王震亚.古琴曲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3]李西安,军驰.中国民族曲式(民歌、器乐部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4]杜亚雄.中国传统乐理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
本文档为【古琴曲《双鹤听泉》音乐分析.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