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修辞看“朱门酒肉臭”之臭

2017-10-27 7页 doc 19KB 8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修辞看“朱门酒肉臭”之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修辞看“朱门酒肉臭”之臭 从修辞看“朱门酒肉臭”之臭 ,摘要,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该怎样理解、怎么读,讨论已多,但多着眼于文字训诂方面的讨论,结果依然是莫衷一是。而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者甚少,往往又是一带而过,故不能得出较好结论。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及读法,从而给这一问题下出结论性意见。 ,关键词,臭;臭败;修辞;夸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的讨论,文章不下数十篇。讨论焦点一是臭的词义,二是臭的读音。讨论虽多,结果不是越来越清晰,而是越来越糊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修辞看“朱门酒肉臭”之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修辞看“朱门酒肉臭”之臭 从修辞看“朱门酒肉臭”之臭 ,摘要,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该怎样理解、怎么读,讨论已多,但多着眼于文字训诂方面的讨论,结果依然是莫衷一是。而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者甚少,往往又是一带而过,故不能得出较好结论。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及读法,从而给这一问下出结论性意见。 ,关键词,臭;臭败;修辞;夸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的讨论,文章不下数十篇。讨论焦点一是臭的词义,二是臭的读音。讨论虽多,结果不是越来越清晰,而是越来越糊涂。 一般讨论皆从探讨“臭”的词义入手。有论者认为:“在上古汉语中,‘臭’的基本义是名词{气味},这是没有怀疑的。”“学界一般认为‘臭’的这一演变过程开始于春秋战国之交,到 1 了汉代,‘臭’就专门指{难闻的气味}了。”,1,100-102持这样观点者认为,臭的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有词义缩小的现象,到了唐代,其词义就只有臭的意思了。刘景春亦坚持这样观点,并且以南北朝人顾野王《玉篇》将“臭”释为“恶气息”为例,“充分说明‘臭’字在南北朝时期确实已经获得了‘腐臭’这一独立义项,确实成了一个已为社会所承认的与‘香’相对应的形容词。”,2,13-15 但是,该观点却很容易为实证法所否定。有人列举唐诗和唐文使 用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在唐诗中‘臭’可以表示‘气味’、‘香味’、‘wwW.wenku1.com臭味’以及它们的比喻义。‘臭’主要表示‘臭味’,表‘气味’‘香味’也占很大比重,有人认为‘臭’表示‘香味’在唐诗中已经消失,显然是不合实际的。”,3,81 为协调这一矛盾,论者引入了词汇意义和语用意义的概念。认为在“朱门酒肉臭”里,“把词汇意义解释为‘香’,把语用意义解释为‘臭’,更符合诗人的初衷。”,3,81 尽管从文字训诂角度讨论臭的很多,自以为是探本穷源,但却依然难以解释臭的词义与读音问题。笔者认为:单纯从文字训诂的角度是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的。 偶有涉及修辞学而谈的,认为杜甫采用了对比手法。如赵平分认为:“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两句构成对比,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概括了当时社会富贵与贫穷的对立,抒发了无限感慨悲伤之情。”但作者认为“没有讽刺意味,不能读成‘chòu’”。,4,273 同样涉及修辞讨论的,却又有相反的结论得出。如鲍大宏认为,杜诗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认为取臭败意才使对比更加鲜明。他还认为“诗句前后对比带有夸张成分,通过夸张来说明问题。……杜甫的‘朱门酒肉臭’也是夸张,若再去探究是冬天还是夏天,肉会不会发臭就脱离了诗的原意。”,5,48 余炳毛也认为:从修辞效果上也找不到以臭代香的任何好处。如果将臭改作香,就失掉了强烈地震撼人心的力量。,6,103 前面讨论可看出,从修辞角度来讨论臭的词义与读音,能很好地避开文字训诂的刻板与尴尬,能较好、也较为轻灵地解决问题。毕竟是最具文学性的,而文学性往往是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段来实现的。对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的理解,应该首先考虑诗句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以及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如果通过修辞的考察能够给出较好的答案,就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地去作文字或训诂方面的考究了。这也是古人诗论、诗话很多,对杜诗讨论很多,却反而不像今天我们对“朱门酒肉臭”作如是之争论。 杨树达先生是近现代国学大师,在《汉文文言修辞学》自 3 序中他指出:“若夫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与治文法惟求达者殊科。”,7,4放在杜诗的理解上,即是:如果忽视修辞之美,而一味“求达”,不但不能得其达,反而会南辕北辙。其实,将修辞与训诂结合起来,本是训诂学的一个传统。刘冠才在《论在语法、修辞学上的贡献》中说:“阅读古书,就要读懂古书,就要克服修辞上存在的问题。”,8,39从修辞入手,亦应是研讨杜诗这一名句的重要。 杜甫此诗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前面论文间有提及的,有对比、夸张、比喻。认为杜甫运用了对比手法,但结论相反的情况依然有,而提到夸张的却一致,即作臭败解,读作chòu。这给笔者以 启示:从夸张这一修辞手法着眼探讨,臭的问题或许可迎刃而解。 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在语言中的运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古人对此很早就有认识。王充《论衡艺增篇》有专门论述,说:“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按语说:“观仲任此文,可知形容夸饰之因由矣。”,7,131 杜诗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汉语修辞学史》作者称赞杜诗风格“多姿多态,丰富多采。”认为杜甫的“修辞准则”与“他对语言的运用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推敲” 4 是密不可分的。,9,105-107 陈望道先生是以现代视野研究修辞学的先辈。他认为修辞学的功用有确定意义、解决疑难、消灭歧视。,10,17而前两种功用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臭的问题。 陈先生认为修辞现象有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相应地它们分属于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记述的;第二种是表现的。记述的表达以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表现的表达是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10,43-44并且说:“大概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必须处处同事理符合。”,10,47“积极的修辞却要使人感受。”,10,70“朱门酒肉臭”属于哪一种,如果将臭作气味或香理解,那杜甫不过是在记述而已,他要表达的只是一个事实或现象。 酒肉的气味无疑是香的,若如实表达,几可认为是一种重复、多余的表达,情感也完全是中性的。单从此句看,是不会看到杜甫的情感力度的。若是,此句所运用的或者是没有修辞手法,或者即是陈先生所说的消极修辞。而作臭败理解,效果就迥然不同:达官权贵家的酒肉多得很,宁愿放得臭败掉了,也舍不得给穷人。这样的表达就非常有力,效果也非常动人,与陈先生所讲的积极修辞的目的相一致,即“注意在积极的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10,45作臭败理解,更能表现出杜甫对达官权贵无情与冷漠的认识,以及对 5 达官权贵的指斥与憎恶。 陈先生认为“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10,8将臭作臭败解,才能很好地体现“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才能达到陈先生所说的“以一当十”的效果。 如果将臭作气味或香理解,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就大为缩小。这样的理解看起来“合理”了,但却会严重地抹杀杜诗的艺术特色。 陈先生还说:“知道夸张辞的作用,在乎抒描深切的感动;我们赏鉴抒描感动的小说诗歌等类文辞时,遇有此种辞格,就当原情逆意,还它本来面目,实事求是,不为言过其实的字句所拘泥。”,10,128如有论者所说,如果按照“香”理解,杜甫的憎恶之情就远远不如臭这样强烈。这本是奇怪的:按照“香”理解,好像是符合事实了——既合乎杜甫写时在深冬的事实,也吻合了我们的常识——但我们会感到还 不如一个不合乎事实的用法。这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语言是一个非常奇怪、难以驾驭的东西。实在说,当我们胶柱鼓瑟时,我们就已经落入形而下的窠臼,而几乎不能与诗人处在同一个层次而产生共鸣了。 陈先生说:“历来讲夸张辞的常例有许多限制,其中最可取的有两条:1.主观方面须出于情意之自然的流露;……2.客观方面须不致误为事实,如‘白发三千丈’……如果被误认 6 为事实,那便不是修辞上的夸张,只是事实上的浮夸。”,10,132循着陈先生的观点,正好可以解释:在“朱门酒肉臭”里,用臭败意则蕴含着杜甫强烈的情感,而香则没有,情感也是轻飘飘的;再者,杜甫这样说,也不会被误认为是事实。纵然酒肉可以会臭是事实,但也须明白:杜甫说的是他想象中的事实,或者是他宁愿相信的事实。这实际上与事实已经无关。如果一定要讨论酒肉会不会臭,就会与古人讨论“武王伐纣,血流漂杵”相当。 有趣的是,道理总是相通的。当代西方文论的观点竟与国学大师陈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注重语言功能研究的布拉格学派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把表现功能放到首位。”,11,41“朱门酒肉臭”的臭作臭败理解时,就是最大限度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它的魅力不在于说出了一个事实(香),而在于他说出了一个想象中的真实(臭),因而倾注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 俄罗斯形式主义核心人物之一的雅各布森说:“一部诗作应该界 定为其美学功能是它的主导的一种文字信息。”,11,50联系杜诗,作为诗歌语言,它有提供信息的功能,在它所提供的众多信息里,居于美学功能的信息应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我们要寻找的就是最能传达杜甫思想情感的最美的那 7 个。比之香,作臭败理解才是符合杜甫本意亦即最美的那个。 胡适说:“‘因声求义’是《辞通》指示我们的最重要的方法。”,12,6反过来,“因义求声”也应是我们理解“朱门酒肉臭”的重要方法。在知道臭字应作臭败理解之时,它的读音已不再是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金小平.“臭”不是一个反训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 (5). ,2,刘景春.浅议“臭”字词义的引伸与发展,J,.辽宁师专学报,2000(2). ,3,乐建兵,査中林.“朱门酒肉”飘何味——浅谈杜诗名句中“臭”的释义,J,.长春学院学报,2010(3). ,4,赵平分.朱门酒肉飘香味——也谈“朱门酒肉臭”中“臭”字音义,J,.青年文学家,2011(24). ,5,鲍大宏.既要真诚倾听更要正确引导——从教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起,J,.青海师专学报,2007(S1). ,6,余炳毛.朱门酒肉臭新解的误区,J,.文史知识,1997(3). ,7,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M,.中华书局,1984. ,8,刘冠才.论《古书疑义举例》在语法、修辞学上的贡献,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4). ,9,袁晖,宗廷虎.汉语修辞学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 8 1995. ,10,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朱起凤.辞通,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9
/
本文档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修辞看“朱门酒肉臭”之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