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2017-09-27 3页 doc 13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作者:王经韬,梁启龙,胡文启【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并发椎体滑脱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确诊并行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8 例进行随访,对发现手术相应上位椎体滑脱的15 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 例症状较轻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3 例行神经根管松解术,4 例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植骨椎体融合,按邹德威标准进行临床评价,优6 例,良7 例,可2 ...
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作者:王经韬,梁启龙,胡文启【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并发椎体滑脱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确诊并行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8 例进行随访,对发现手术相应上位椎体滑脱的15 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 例症状较轻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3 例行神经根管松解术,4 例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植骨椎体融合,按邹德威进行临床评价,优6 例,良7 例,可2 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应尽量保持椎间小关节结构完整,减少手术损伤,术后避免过早活动及体力劳动,并发椎体滑脱患者视症状轻重选择保守、神经根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植骨椎体融合术。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椎体滑脱;防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出术后易并发切口感染、椎管或椎间隙血肿、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神经血管损伤、脏器损伤、硬脊膜假性囊肿、马尾神经损伤等,1,,并发椎体滑脱报道较少。现就我院27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的15 例椎体滑脱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共对27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年龄32,70 岁,平均年龄51 岁,其中152 例行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6 例行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术后1,3年内发现相应上位椎体滑脱15 例,占随访病例的5.4,。年龄54,70 岁,平均年龄63 岁,其中发生于半椎板切除者10 例,开窗式者5 例。11 例农民,4 例司机,其中男性10 例,女性5 例,15 例患者均未能坚持术后卧床3周以上,拒绝腰围保护,过早进行体力工作等。L4椎体滑脱9 例,L5椎体滑脱6 例,根据Meyerding分级,?度滑脱10 例,?度滑脱5 例。 1.2 临床现 8 例表现为下腰部酸胀、乏力,有腰部折断感,不能久站,喜欢靠墙依托;3 例除上述表现外,有一侧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3 例双下肢疼痛,麻木进行性加重,无法站立及行走;1 例需长期卧床休息。 1.3 检查方法 随访病例均行常规物理检查,有临床表现者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高度怀疑椎体滑脱患者摄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可 证实椎体不稳,又可判定椎体滑脱程度。摄双斜位X线片显示椎弓峡部结构,排除椎弓峡部不连而引起的椎体滑脱。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体、椎管、神经根管等结构,观察有无峡部病损、侧隐窝狭窄、小关节退变、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及韧带骨化等情况,2,。 1.4 治疗方法 8 例临床表现较轻者行保守治疗,即腰围保护限制腰椎过度活动,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脊柱稳定保护作用,体重过重者减肥;矫正脊柱侧弯或不正确步态和姿势,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防止骨质疏松,针灸、推拿及热敷等物理治疗。3 例神经根受压刺激症状明显者行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4 例症状严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者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植骨椎体融合术。 2 结 果 症状较轻的8 例患者经系统保守治疗后下腰部酸胀、乏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仍在随诊。3 例行神经根管松解术者下肢麻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仍遗有下腰部酸胀、乏力症状,行腰围保护、腰背肌功能锻炼等治疗后逐渐缓解。4 例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植骨椎体融合者,术后生活自理,6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示脊柱稳定,无椎体滑移,内固定良好。按邹德标准,3,进行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6 例,良7 例,可2 例。 3 讨 论 3.1 历史回顾 文献报道,在正常人口中椎体滑脱发生率为3,,4,,男女比约为2?1。1782年,比利时产科医生Herbinaux首先描述了椎体滑脱这一病理现象,1854年Kilian把两个希腊词椎体(spondylo)及滑移(listhesis)结合,首先正式使用椎体滑脱这一诊断。1963年Newman对椎体滑脱进行分类,除各种因素导致的峡部裂病因外,提出退变性椎体滑脱的概念,并将先天性椎体滑脱与特发性椎体滑脱区分开来,强调了峡部裂及关节突、椎间盘病损在椎体滑脱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早期治疗椎体滑脱的方法主要有保守、单纯的神经减压及横突或椎板间植骨融合等方法。由于腰骶部解剖和生物力学的特点,椎体滑脱的复位十分困难,尽管Scherb早在1921年,Jenkins在1936年就尝试进行椎体滑脱的复位,但结果均不尽人意。直到近年来,随着新型脊柱复位器械的出现,滑脱的满意复位才成为可能,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椎体滑脱取得了满意效果,从而被行内所推崇。
/
本文档为【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