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戚继光主要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 戚继光的事迹

2017-09-01 15页 doc 34KB 2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戚继光主要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 戚继光的事迹戚继光主要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 戚继光的事迹 戚继光主要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 语 戚继光的事迹 话题:戚继光的事迹 民间故事 谚语 中国民间故事 倭寇 一、民间传说、故事 三箭射倭酋(慈溪)(裴明海主编《宁波爱国民间故事集》,宁波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那是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刚担任参将不久发生的事。 那时,慈溪城北有个龙山所城,是海边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一天,来了六千倭寇,在海边登陆后,杀气腾腾,直奔伏龙山和邱王岭而来,企图两面夹击,一举攻占龙山所城。 邱王村守将潘大勇一面命人点燃烽火向沿海守军报警,一...
戚继光主要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 戚继光的事迹
戚继光主要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 戚继光的 戚继光主要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 语 戚继光的事迹 话:戚继光的事迹 民间故事 谚语 中国民间故事 倭寇 一、民间传说、故事 三箭射倭酋(慈溪)(裴明海主编《宁波爱国民间故事集》,宁波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那是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刚担任参将不久发生的事。 那时,慈溪城北有个龙山所城,是海边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一天,来了六千倭寇,在海边登陆后,杀气腾腾,直奔伏龙山和邱王岭而来,企图两面夹击,一举攻占龙山所城。 邱王村守将潘大勇一面命人点燃烽火向沿海守军报警,一面率部在倭寇的必经之路--邱王村北的小山上摆开了阵势。倭寇仗着人多势众,蜂拥而来。潘大勇身先士卒,率部截杀。由于敌众我寡,几个时辰过后,明军伤亡越来越大,潘大勇也身受重伤,明军阵脚大乱,开始纷纷后退。 就在这节骨眼上,戚继光击退了另一股倭寇,率百余名骑士赶来接应,正好赶到。见情势紧急,他连忙弯弓搭箭,“嗖嗖嗖”,一连 射倒3名领头冲锋的倭酋。跟在后面的倭兵慌了神,掉头就跑。戚继光趁机挡住退兵,稳住了阵脚。 在他的指挥下,明军重整旗鼓,组织反击,附近村庄的百姓也拿着刀棒前来助阵。倭寇没了头领,哪里还敢恋战,纷纷败逃。戚继光率领军民趁势冲杀,直杀得倭寇尸横遍野,除了少数腿快的,其余全部被消灭。 战斗结束后,为表纪念,当地百姓把这座小山称为“苦战岭”,戚继光“三箭射三酋,扭转战局”的事迹也在民间传扬开了。 六根金条(镇海)(裴明海主编《宁波爱国民间故事集》,宁波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一天夜里,有股倭寇突然闯进三北海边的村庄,烧杀抢掠,好好的村庄被糟踏得不成样子。 村里有个丁记杂货店,老板名叫丁尧仁。头天他出去收账,等他回到家,见老婆、孩子被杀,财物也被洗劫一空。丁尧仁抹着眼泪埋葬了妻子儿女,带着原先埋藏的金银,去找戚家军,决心报仇。 丁尧仁见了戚家军,来意,并拿出六根金条献给部队做军饷。戚将军沉思了一会儿,收下了。 第二天,戚将军叫人做了4块大小不同的木牌,最大的有六尺见方,最小的只一尺见方,依次从东到西竖立在三北海边的大路旁,静候倭寇再来。 过了几天,有二三百名倭寇在三北沿海登陆。他们见东首第一村前矗立着一块六尺见方的木牌,牌上写着:“西村有黄金,无勇不可进。”倭寇贪财,到了稍西面的村子,村口又有一块四尺见方的木牌,上面写着:“牌下有黄 金,胆小不可寻。”倭寇小心翼翼地在牌下挖了起来,果然得到六根金条。于是,他们大着胆子再往前走。迎面插着一块二尺见方的木牌,上面写着:“西村有七斤,倭寇莫前进。”倭寇们以为再往西村里还有七斤黄金,就不顾一切地再往西走。到了最西面的村子,见一块一尺见方的木牌,上写:“七斤变戚军,倭寇要丧命。”倭寇头目见了,知道上当,正要撤退,但是已经迟了,从墙根屋角、芦苇丛中杀出大批戚家军。倭寇死的死,伤的伤,一个也没有逃脱。 戚将军叫人把六根金条收回,还给丁尧仁,让他重整家园。 借潮(象山)(裴明海主编《宁波爱国民间故事集》,宁波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一天傍晚,戚继光正在象山仙霞岭上察看地形,忽然有探子来报,说有几十条倭船正悄悄向山下的海湾驶来。 戚继光借着暮色朝海湾望去,只见远处海面出现数十个黑点,正慢慢向岸边靠拢。随行的将领们纷纷请战,戚继光淡淡一笑:“急什么,等他们上了岸不迟。”于是,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将领们领命分头而去。 天完全黑了,倭船靠了岸,倭寇留下几名看守船只,其余的约四五百名在头子冈田带领下,贼头贼脑地向岸上摸去。 按照,待大批倭寇远去,戚家军先活捉了看守倭船的几个倭寇,并从他们那里得到遇紧急情况点起一堆大火的暗号。将士们把倭船驶离岸边,在海边五六十米的地方抛锚,其余将士则埋伏在岸上。一切安排就绪,戚继光命人在沙滩上燃起了一 堆大火。 且说那伙打算进村抢劫的倭寇,刚到村头就看见海边火光冲天,以为是守船倭寇发出的求救信号。待这帮倭寇气急败坏地赶到海边,见全部船只都静静停泊在离岸不远的海中,就是不见守船的倭寇。冈田觉得不妙,下令下海抢船。待倭寇离船只有二三十米远时,忽然一声炮响,船上竖起了“戚”字大旗,利箭齐发,抢在前面的倭寇纷纷中箭,其余的掉转屁股就往岸边逃。还没等上岸,又是一声炮响,岸上也竖起了“戚”字大旗,杀出无数勇士,一齐向海中的倭寇放箭。倭寇慌了神,上岸吧,迎接他们的是利箭;下海吧,等待的还是利箭。这时候,戚继光估计的涨潮来临了,只见一排排巨浪呼啸而来,一排接一排扑向海中的倭寇,上涨的潮水一会儿功夫就没过了倭寇头顶。倭寇中箭的中箭,其余的统统去见了海龙王。 消息传出,戚继光被视为能够招水呼潮的神人,倭寇一听见“戚继光”的名字就心惊胆寒。 狼筅破倭刀(临海、椒江、黄岩)(椒江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区?椒江市故事卷》(内部发行),1991年第一版。) 海门以南十多里的界牌乡沙王村公路边,早先有一座“戚继光平倭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碑,亭柱上还有一副对联:“小坐听松涛万斛,闲谈看倭冢千堆。”这里就是当年戚继光的兵将用狼筅破了倭寇大刀、获得全胜的地方。 当年倭寇打仗,常赤膊,使一口倭刀,劈起人来,煞是厉害。戚继光召集将士们商量破敌的计策, 一个老军士提了这样的建议:用民间老百姓晒衣服用的撑榔(撑榔:浙东民间支撑晒衣竿用的竹子,竹节间有丫叉。)对付倭寇的大刀最妙。为什么?因为老的撑榔柄长杈多,可拒敌于六七步之外,敌人怕七枝八杈伤眼睛和皮肉,不敢逼近;如倭寇举刀劈来,即用它抵挡,砍刀嵌进竹中,一时间嵌住拔不出来,这时候我方利用杈头尖利的优势乘势直刺过去,敌人必定惨败。 戚继光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这个办法,并进一步设计了一种叫做狼筅的兵器--就是在撑榔竹的顶端装上利刃这种兵器配合鸳鸯阵的打法,长短兵器互相结合,终于在沙王与倭寇的决战中大败倭寇。 后来倭寇一看到戚家军的这种武器阵势就胆战心寒。 藤牌破倭(瑞安)(温州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温州市故事卷》,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狂,夜里常常爬上海涂头到村镇里抢财物,还把妇女、后生掳走,百姓叫苦连天。 有一年,戚继光将军派来一位武官,名叫晏继芳。他到任不久,就召集瑞安城乡后生,每日在小东门校场和戚家军一同操练。晏继芳又带来藤牌图样,叫下边日夜赶制藤牌,亲自教他们打藤牌阵,练习各种武器和破倭寇的法子。 那年八月十八晚上,月上东山,飞云江里潮水很大,有几十只贼船靠拢东山、莘塍海涂,爬上几百个倭寇。这些倭寇头包青巾,身穿黑衣,手里拿着大刀长矛,弓箭手掩护着,偷偷摸到村 边,呐喊一声,扑进村去。他们万万没料到,这是座空村,倭寇挨家挨户搜查,既没抓到人,又没找到钱财,正想集合起来转向别处去,忽见村后几个草堆起火,四周响起连珠炮,火光中飘出几面“戚”字大旗。倭寇大惊失色,夺路而逃。只听得各处响起冬冬的鼓声,四面埋伏的戚家军,一手拿藤牌,一手握朴刀,从黑暗中杀出。那冲杀在前头的一员大将,就是戚继光的部将晏继芳。倭寇拼命放箭,箭射在藤牌上,就好比雪霰子打在油布伞上,嘣嘣响着落下来。藤牌手冲到哪里,哪里倭寇头呀、脚呀都剁落下来,不是死就是伤。倭寇首领慌了手脚,转身想逃,晏继芳飞起一脚,将他踢出一丈多远,士兵扑过去将他捺住,用绳索绑起来。倭寇见首领被擒,四散逃跑。 这时,冲锋号吹响了,藤牌手越杀越勇。瑞安也开了城门,冲出数百民兵,个个手持刀枪、铁棍、扁担、锄头前来助战,只杀得田野里躺满倭寇尸体。没有死的倭寇逃到涂边一看,个个叫苦:月光下只见船上飘着“戚”字大旗。他们就只好跪下投降了。 当夜,晏继芳审问贼寇,晓得被擒的贼头叫藤三彪。又从他的口供中得知前次被掳去的男女,都被关在大陈岛几个山洞里。晏继芳和这批藤牌手就换上倭寇衣服,押着几个贼寇做前导,乘船到大陈岛去。 留守岛上的倭寇只当自己人得胜回来,蜂拥到岸边等待。因为没有防备,连武器也不带,被晏继芳这班藤牌手杀得七零八落,抱头逃窜。晏继芳扫平匪巢后,寻到几处山洞,救出 几百个蓬头垢面的妇女,一齐归来。 后来,瑞安百姓造起晏公殿纪念晏继芳。戚家军的藤牌阵法,被瑞安人编成藤牌舞,如今还在流传。 戚继光斩子(临海)(临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区?临海市故事卷》(内部),1993年第一版。) 浙江临海市白水洋镇有一条花样石子街,花冠岩附近有一座太尉殿,相传都是为纪念戚继光的儿子戚小将军而建的。 那是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戚小将军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 戚小将军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小将军没按照军令行事,要按军法把他斩首。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会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忍痛斩了儿子。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打了胜仗又被斩首的戚小将军,就在水井口用小石子铺起了花样石子街,又在花冠岩山下修建了太尉殿--据说戚小将军死后被朝廷封为“太尉”--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古代小 将的抗倭功绩,也永远记住戚继光铁面无私、从严治军的精神。 异文: 戚继光斩子(“戚继光斩子”传说在浙江省的临海、椒江、温岭和福建省的福州、莆田、连江、仙游、福清等地都有流传,其中临海、温岭、福州、连江、宁德、福清等地民间至今仍有相关的纪念物(祀祠),被祀者有的说叫戚狄平,有的说叫戚印,还有的说叫戚祚国,说法不一。这里选择情节较有代表性的另外一种说法,选自陈建才主编《八闽掌故大全?轶闻篇》,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连江) 宁德市樟湾镇麒麟山下宫门嘴大路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恩泽坛”三个大字;在闽侯县吼虎山上有座凉亭,名叫“思儿亭”。说起这一碑一亭,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话说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在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换了几任大将也拿他们没办法,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戚继光率八千义乌兵入闽抗倭,头一仗打的就是海上倭寇巢穴--横屿。 横屿是一个海上孤岛,与宁德的樟湾村隔海相望,涨潮一片汪洋,落潮泥泞一片,不易攻取。经过一番明查暗访,戚继光终于决定在中秋节下半夜出击,拂晓前捣毁横屿倭巢。 临行前,戚继光晓谕全军:“潮水涨落,分秒必争。只许勇往直前,不准犹疑回顾,违令者斩!” 戚继光的儿子戚狄平任先锋官,首先带领队伍出发。行至麒麟山下的宫门嘴山口时,戚狄平想知道父亲所在的中军是否跟上来,就回头朝樟湾方向回望了望。跟在后面的将士以为先锋有令传达,不觉 脚下一顿。戚继光发觉有人停马回头,立即询问是什么原因停步不前,中军回报说:是戚先锋回顾所致。戚继光大怒,命人将戚狄平绑至马前,斥责道:“你身为先锋,带头违令,如何叫三军将士服从军令。”于是下令按军法就地问斩。身边部将纷纷说情,都无济于事。结果,戚狄平还是在大路边被斩首示众。 戚家军扫平了横屿倭巢之后,就南下福清继续追剿倭寇。一次战斗间隙,戚继光登上连江吼虎山(今属闽侯县),想起爱子被斩于宁德樟湾村头,不禁伤心下泪。后人就在他曾立足思念爱子的地方建起一座六角凉亭,取名“思儿亭”。而宁德樟湾百姓则在当年戚狄平被斩的地方立“恩泽坛”石碑,以永远纪念戚继光斩子的大义之举和戚氏父子剿倭保民的恩泽。 挥泪斩赵武(三门)(陈梧桐、苏双碧主编《名将传说》。) 一次,戚继光率水师在三门湾海上巡逻,因海上起了大风,就把船队开进健跳港,暂时休整。 傍晚,戚继光和几名亲兵换上便服,上岸到健跳城内走走。在一条胡同里,远远看见一名军士在和一个饼子店老板说话,随后店老板递给军士几只饼子,军士只拱了拱手,没有付钱就转身走了。戚继光立即命亲兵把那军士叫来问话。从那军士嘴里得知:因为守城官赵武克扣军饷,至使夜里守城的军士饿肚子,那饼子店老板与这军士相熟,就送他几个饼子夜里充饥。戚继光听后将信将疑。 说起那守城官赵武,他曾经是戚继光身边的一名亲随,曾在一次倭寇偷袭行动中救过戚 继光的命,后来因为作战勇猛,被提拔为健跳所城的守将。戚继光万万没想到跟随自己多年的赵武胆敢克扣军饷,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经过一番明查暗访,戚继光得知,赵武不仅侵吞了上司拨下来的几千两饷银,而且用这些银两建造了一座豪华大宅,整天在里面饮酒作乐,歌舞升平。而守城的军士因为缺饷,怨声载道,已经出现逃散现象了。 戚继光一行直奔赵武新落成的大宅。赵武正在大宴宾朋,见戚继光一行突然到来,慌了手脚,连忙挥散宾朋和歌女,上来见礼。戚继光阴沉着脸,问他半月前拨下的银饷下落。赵武一开始还支支吾吾,经过一番对质,才不得不承认侵吞了饷银。戚继光怒道:“本官一再告诫你们,做官的要与兵士共艰苦,同患难。你身负守城之责,侵吞饷银,私造宅第,大敌当前,却在这里寻欢作乐,军法岂能容你!”命令将赵武绑赴大营,听候发落。 第二天一大早,守城将士齐集练武场,戚继光当众宣布:守城兵士徐兴立即从营中预支饷银,归还饼钱,并向店主赔礼道歉;守城官千户赵武知法犯法,侵吞饷银,大肆挥霍,按军法立即斩首! 宣布完毕,戚继光命人取来一碗水酒,双手捧到赵武面前,眼含着泪水,说道:“你对戚某有救命之恩,戚某永世不忘。今日即将永别,戚某无以报答,请喝下这碗酒吧。” 赵武知道戚继光一向秉公执法,这回自己是死罪难逃,接过酒碗一饮而尽。随后两名亲兵把赵武推出了练武场。 经过这件事,将士们都知道 戚继光严于执法,军令如山,再也没人敢违犯军纪了。消息传出,百姓们纷纷称赞戚继光,更加敬佩戚家军了。 戚家饼(温州、瑞安)(温州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温州市故事卷》,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将军的一支队伍来到瑞安追剿倭寇。一天早上,兵营里正烧早饭,海边寨哨传来警报:几十只贼船靠在海岸边,几千倭寇冲上岸来了! 兵营里立即吹响号角,兵士们来不及吃早饭,都冲出去杀倭寇。倭寇平时被戚家军打怕了,戚家军一到,倭寇只打了几个回合,丢下几十具尸首,就逃下海去了。戚家军追杀了一阵,回营吃饭。哪晓得倭寇趁着戚家军回营吃饭这当口,又爬上岸来,冲到百姓家里抢劫。等到戚家军追来,他们贼船里已装满抢去的东西,趁着落潮开走了。 那天夜里,戚将军心里很难过,他想:“士兵若没有吃饱饭,怎么叫他们去杀敌?菜饭又不能带在身边!”想着想着,抬眼看见桌上有枚铜钱,眼睛一亮:能不能把米、麦这类粮食做成当中有个孔的饼,烘干,用绳串起来,士兵们杀敌时挂在身上当干粮? 第二天,火头军照着戚将军说的做了几千个当中有孔的饼,焙干缚成一串串,提来给戚将军看。戚将军拿起一串,挂在自己腰间,身边的部将都说这法子好。过了几天,驻扎在海边的几万戚家军腰里都挂上了这种挂饼。从此戚家军再也没有因为吃饭而误了杀敌良机,每次都打胜仗。 嘉靖皇帝晓得 了,拿着这饼在手里看了又看,咬一口尝尝,觉得味道不错,他点头笑着说:“这饼就叫戚家饼吧!”从此,戚家饼这名称就被人传开了。 异文: 咸光饼(宁波地区)(裴明海主编《宁波爱国民间故事集》,宁波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倭寇吃了败仗,变得更加凶残狡猾,往往一忽儿像烟一样散去,一忽儿聚集登陆,叫人捉摸不定。戚继光将军统兵追击倭寇,纵横驰骋,埋锅做饭很不方便。 有一天,营前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手里提着一只篮子。篮子里盛满了她自家做的薄饼。薄饼用米粉做成,带有咸味,中间留有一个小洞,她是拿来慰问戚家军的。那天,戚将军手头没什么紧要大事处理,于是,就请这位大嫂坐下聊天。 “这叫什么饼呀?怎么中间都有一个小孔?”戚将军拿着饼好奇地问大嫂。“这叫咸光饼,”大嫂笑着说,“是我特意为我家男的做的。他天天上山打猎,带饭很不方便,就将这饼用绳子串起来带在身边,饿了撕下一块就可以充饥。” “好!好!我们当兵的倘若也带上这种咸光饼,不是同样方便吗?以后行军作战再也不会耽误时间,贻误战机了。”戚将军连声称赞。 各地百姓闻讯后,都拿着咸光饼慰劳戚家军。从此,咸光饼就在浙东流传下来了。 “酱烤猪头”的来历(奉化、宁波)(裴明海主编《宁波爱国民间故事集》,宁波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奉化有一道名点,叫“酱烤猪头”,是用猪头肉和咸光饼加冰糖做成的一种拔丝食品。又香又脆又甜,味道鲜美,既可下 酒,又可当点心,是酒筵上的一道名点。 相传,戚继光平倭时,戚家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爱戴。这一年,戚家军到奉化抗倭,打得倭寇哭爹喊娘,狼狈逃窜。奉化老百姓抬了猪肉、老酒、光饼等去慰劳部队。戚继光说:“倭寇流窜抢掠,百姓苦不堪言,这酒肉我们决不能收。”只收下光饼当干粮,其余原封不动退了回来。百姓们见戚家军不肯受礼,心里过意不去,一定要表示一点心意,再说猪肉已经煮熟,不吃掉也会坏的,怎么办呢?人群中有个做厨师的老师傅说:“我们把猪肉切成光饼一样大小,和光饼烧在一起,样子像光饼,戚家军经常行军打仗,只要当时能收下,就不会退回来了。”于是众人七手八脚,切的切,烧的烧,做成了这种特别的点心。戚家军乍一看,以为是光饼,就收下了。后来队伍追歼倭寇,等到发现里面有猪头肉,想退也来不及了。 奉化人对自己做的这件事非常得意,常做这道点心宴请外来的客人,借以夸耀奉化人的聪明。不知哪个厨师给它起了个“酱烤猪头”的名,这名就这样传了下来。后来经过逐步改进,成了奉化的名点。 正月十四“间间亮”的来历(台州地区)(台州地区之椒江、临海、三门、温岭等地均有此传说,不过起因、事件发生的地点不同,此处选自严振非编著《黄岩抗倭》(内部),1996年印。)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夜,黄岩城乡万灯竞放,城里每个房间和城外每片桔林都有点燃的红烛,远远望去,烛光连成一片。这种风俗叫 “间间亮”,相传始于明嘉靖年间。 有一年正月十四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入侵的倭寇。倭寇无船出海,只得四处逃窜,逃到黄岩时天色已晚。他们像丧家狗一样到处乱窜,有的躲进桔林,有的藏身民房。戚继光率军赶到,百姓们纷纷点灯燃烛,帮助戚家军搜索残敌。一时间,城里城外,每间房屋,每片桔林,到处灯火通明。倭寇无处藏身,被一个个揪了出来。 为了纪念这次事件,黄岩百姓每到正月十四夜就在房前屋后、桔林内外点灯燃烛,后来相沿成俗。 中秋拖石的由来(宁德)(宁德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宁德市分卷》(内部)。) 戚公爷率军到了宁德樟湾,准备拔除东面海中的横屿倭巢。时值中秋前夕,戚公爷宣布,军民共度中秋佳节。 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东山,只见家家门前都挂上了大红灯笼。军民手执香球、火把,由高灯、响器前头引道,后面是高跷、龙灯、舞狮等表演,还按照事先安排,用渔船上的缆绳绑住一块块大石头,在樟湾的长街上来回拖,发出隆隆巨响。一时间,灯笼、火把照耀如同白昼,锣鼓声、爆竹声、拖石声、呐喊声响成一片,真是热闹极了。 盘踞横屿岛上的倭贼发现这边情况有些异样,便派出奸细探听消息。回报说,戚家军和村里男男女女都在欢度中秋佳节。倭贼头目认为:樟湾军民既然欢庆中秋,今夜就不会攻岛了。于是也叫贼兵们在岛上开怀畅饮起来。谁知正中了戚公爷的 中秋拖石计。欢庆中秋一直闹到三更半夜,这边是人人精神振奋,整装待发;那边却个个醉成烂泥,鼻息如雷。这时候,戚公爷下令分两路出发攻岛:一路由樟湾麒麟山经南港到拱屿下海,攻横屿后路;另一路由樟湾南塘直奔海滩,赶在潮水上涨前,铺草前进攻击横屿正面。当两支戚家军悄悄抵达横屿时,倭贼们还睡在梦里呢。 就这样,盘踞在横屿的近两千倭贼,被戚家军首尾夹击,除一部分夺舟外逃,仓惶中溺死海里外,其余全部被消灭在横屿岛上。戚家军一战大获全胜,消息传来,当地群众欢欣鼓舞,额手称庆。 自从这一年起,每逢中秋佳节,宁德城关和樟湾等许多乡镇,都要举行拖石和火炬游行,纪念戚家军剿倭的胜利。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异文: 戚继光巧施拖石计(宁德)(宁德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宁德市分卷》(内部)。) 明朝嘉靖间,宁德城关正准备过中秋节,忽然发现倭贼行迹,似要攻打县城。听到报信,城里人心惶惶。当时戚继光虽驻扎宁德,但前几天福宁府受倭贼攻打,戚家军前往救援,宁德兵力单薄。现在倭贼乘虚来犯,怎不叫人心慌?戚继光却稳如泰山,他贴出告示安民,又发动青壮年上城墙守卫,暗中还交代各家各户备足竹竿、大石,以为驱倭之用。竹竿、大石怎能当武器?老百姓半信半疑,但素常佩服戚将军用兵如神,也就遵照去办了。 下半夜,倭贼摸黑前来偷袭。远远就见到城中火光冲天,听到人声震 地,似有千军万马正在调动。倭贼大惊。倭贼头目以为中计,大骂探子侦探失实,把探子也斩了,命令马上撤退。 城中哪来如此众多伏兵?原来是戚继光叫大家把早先准备的竹竿扎成火把,燃烧着,又把大石缚上粗绳,拖着走,擦地、滑地时发出隆隆巨响,有如大队人马正在调动。 宁德百姓为了纪念戚将军巧施拖石计惊走倭贼,保护全城生灵,以后每值中秋夜都要举行火炬游行和拖石活动。再后来拖石改为拖竹排,至今盛行。 木城河的传说(温岭)(温岭县地名办公室编《温岭地名志》(内部),1988年印。) 新河南海塘一带有条“木城河”,说起“木城河”,人们就想起当年戚家军平倭的事迹来。 戚继光镇守台州的时候,部将中有一位叫张元勋的,生得体粗头大,气力过人,每次作战总是一马当先,所向无敌,深得戚继光器重。一次闲谈,戚继光问张元勋:“听说你放过鸭,日里不怕它走散,夜里不怕它逃失,用的是什么办法?”张元勋说:“我会挥鸭竿,竿子一挥,叫鸭下河便下河,上岸就上岸,进篱笆就进篱笆。”戚继光听后,不住地点头,从中领悟到了一种战术。 一天,探兵报告:有大批倭寇登岸,已向新河进发。戚继光立刻带着张元勋骑马到新河城外察看地形,而后笑着对张元勋说:“这回我们就用你的‘赶鸭入篱’计吧!” 戚继光命令张元勋带领一支人马到小港下南海塘一带分散活动,日里帮助百姓种田,夜里操练、打拳。另外又派了一支人马,埋伏在小港下北海塘 一带。北海塘芦苇、杂草丛生,海滩一片泥泞,人马难行。小港下有个二十来户人家的小埠头,南、北、东三面都是海涂,潮涨时一片汪洋,潮退时一片泥涂,戚继光领兵埋伏在小港下,又派出一支精兵,驻守在离小港下东南三里的后港,日夜吹吹打打,演戏庆丰收,摆下迷魂阵,只等倭寇上岸进“笼”。 却说倭寇眼见新谷登场,就拣八月十六大水潮,偷偷摸摸开进金清港,直逼小港下埠头,争先恐后上岸抢劫。戚继光见倭寇中计,立即放起三声号炮。蓦地,戚家军从四面八方杀出,像神兵天将自天而降,把小港下围得像个铁桶一般。北海塘埋伏的人马听到炮声,立刻把芦苇浇上油,点着火。霎时,火随风势,烟焰满天,整个港头成为一片火海。后港的伏兵也挺枪冲杀过去。倭寇知道中计,急忙向小港下逃走,想上船逃命,但是退路已经被戚继光的兵马截断了,船只也已被戚家军烧光。倭寇只好拚死向南海塘一带突围,妄图占领海塘,稳住阵脚,再向松门转移。 再说张元勋得知倭寇上岸的消息,立即传令军民,火速在海塘下筑木城。老百姓听说筑城御敌,个个奋勇争先,扛树的扛树,背板的背板,穿梭似的把木料送到海塘头。士兵们打桩的打桩,绞木栅的绞木栅,钉木板的钉木板,连夜在海塘下筑起一道坚固的木城。 倭寇晕头转向跑了一夜,逃到海塘堤下的泥涂头时,东方泛起了鱼肚白,抬头一看,吓得目瞪口呆:海塘长堤上横着一条巍峨的木城,城头刀枪林立,气势森严, 城头“戚”字大旗猎猎招展。后边,戚家军已经追杀上来,海潮已开始上涨,再不夺路逃跑,即使不做刀下之鬼,也要成为海底之鳖。狗急跳墙,倭寇硬着头皮虚张声势来攻城,还没冲到城下,城上一阵乱箭,倭尸倒满了海涂。倭寇连攻三次,连败三次,从白天一直杀到二更时分。倭酋心想:即使冲过海塘也好比海鳗离水钻沙滩,死路一条。思来想去,毫无办法,长叹一声,就引刀自尽了。那班喽 见头目已死,树倒猢狲散,黑压压的一片,都乖乖地跪在木城下投降了!从此,那条河就被人们称为“木城河”。 筑头街的传说(宁德)(宁德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宁德市分卷》(内部)。) 宁德城关东门有条小街名叫“筑头街”。为什么叫“筑头街”呢?相传,明嘉靖四十年,倭寇在宁德樟湾一带,到处烧杀奸淫,做尽歹事。戚继光来到宁德驻扎城关。由于后援部队未到,敌我力量悬殊,只好靠着坚固的城堡,以守为攻等候大军到来。 狡猾的倭寇买通了一个本地人为向导,打算从城东护城河一条暗沟爬进城里,打戚家军一个措手不及。戚继光得报,赶到暗沟口一看,发现倭寇的先头士卒已到了暗沟口,情况十分危急,他当机立断:偃旗息鼓,来一个杀一个。从暗沟进城的敌人,由于沟道又窄又小,只能通过一个人,前面一个上来被杀了头,拖到一边去了,后边的倭寇还不知道。就这样,倭寇爬进一个被戚家军割一个头,爬进两个割两个头,割下的头扔了满街。 战斗结束后,这条街人头筑得满满的。以后人们就把这条街叫做“筑头街”了。 敲梆岩(宁波、象山)(裴明海主编《宁波爱国民间故事集》,宁波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象山县昌国卫,有座苍前山,山顶有块岩石,叫“敲梆岩”。据说还与当年戚继光将军抗击倭寇有关。 一日,大股倭寇上岸抢劫。戚将军闻报,召集帐下将领,面授机宜。 倭寇大着胆去昌国城附近村庄抢劫。忽然,城中一声炮响,城门大开,杀出一支明军。倭酋见对方不过一二百人,也不惧怕,命二三千贼兵一齐上前厮杀,正杀着,苍前山上传来“咚咚”的战鼓声,抬头望去,山顶上一员战将正抡槌击鼓,霎时间伏兵四起。到处是“戚”字大旗。倭寇吓破了胆,丢下几百具尸体大败而逃。 这一仗后,整整三个月,倭寇没敢再来,戚将军就率领大军去福建沿海追杀倭寇。倭寇得了戚将军已走的风声,在一日夜里,又杀向昌国城。城里的老百姓知道这次要遭难了,纷纷逃出城去。谁知,倭寇刚刚登上岸,好像又听见苍前山上传来了鼓声,月光下还能看见苍前山顶戚将军威风凛凛地挥动双臂“咚咚咚咚”地敲着战鼓,昌国老百姓也像是听见了鼓声,“戚将军来啦!”“戚将军来啦!”百姓们高声呼喊,拿着棍棒、刀枪纷纷向倭寇杀去。倭寇吓得魂飞胆丧,转身就逃。从此,再也不敢到昌国来了。 “棒槌敲,倭寇逃”的话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岩石叫做“敲梆岩”,谁要是用鼓槌去敲这块岩石,都能发出咚咚的响 声。 王氏桥的传说(余姚)(裴明海主编《宁波爱国民间故事集》,宁波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有一段时间,戚继光携家眷奉命在余姚临山卫驻守。 一天,传来消息:倭寇千余人,攻陷了海口岑港,即将围攻临山卫。顿时,全城人心惶惶。因为临山卫1000多名军士,老弱病残占三分之一,戚继光又新来乍到,人生地疏。前年倭寇曾攻陷此城,烧杀掳掠,人们记忆犹新。官佐将士纷纷将家眷送走,城内乱哄哄的一片。 当时,戚继光的夫人王氏,也随着家眷撤离。当路过东街桥时,看到这光景,她停下轿子,说:“家眷一走,军心涣散,抗倭怎能取胜?快快回转参将署”。 王氏回署的行动,影响了许多随军家眷,她们也纷纷不走了。城内的人心安定下来,而且形成了同仇敌忾的气氛。 几天后,倭寇果然来攻,被戚将军带领的军民杀得落花流水,临山卫安然无恙。战后,百姓对戚夫人王氏的崇高品质深为敬仰,把她停轿的东街桥改为“王氏桥”。 二、歌谣、谚语 微将军(《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三。) (福建古谣) 微将军,几无闽! 戚我爷(《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四。) (福建古谣) 戚我爷!戚我爷!爷未来兮民咨嗟,爷既来兮凶妖荡尽,草木生芽。欲报之德,昊天无涯,愿爷子孙绳绳兮,为公为侯,永定国家。 戚继光治军(迁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潘秀华、孙万忠主编《迁西县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迁西古谣) 白豹哥哥劲又劲, 赤虎头,又来胜(白豹,指总兵郭琥。赤虎头,指戚继光。), 雷也轰,地也震, 急急如律令。 东门岭头童谣(④明朝倭寇作乱,戚继光驻镇海门卫,在晏清门岭头架设火炮。倭寇扮作卖烧饼的小贩,到岭头察探虚实,被戚家军发觉,轰炮剿灭,故有此童谣传诵至今。两条歌谣均选自椒江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区?椒江市歌谣谚语卷》,1991年第一次印刷。) (椒江) 倭卵卖烧饼,一卖卖到东门岭,东门岭头三冲炮,吓得倭卵哇哇叫,逃到临海就倒灶,满江尸首浮泡泡。 肚脐饼谣??④ (椒江、临海) 肚脐饼,像肚脐, 倭卵上陆扰我地, 害得百姓遭烧杀, 全靠戚军来抵制。 肚脐饼,圆又圆, 送给戚军好上船, 胜利回来平了乱, 使我百姓好团圆。 肚脐饼,甜又香, 送给戚军当干粮, 继光将军爱百姓, 百姓敬他如天长。 将军姓戚名继光(《温州市民间文学集成?温州市歌谣谚语卷(上)》,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平阳) 月光光,唱西塘, 骑杉马,过杉塘, 杉塘水深飞过渡, 将军姓戚名继光。 身骑大马背大刀, 率领三军守海疆, 海贼打个死翘翘, 戚将军威名四海扬。 哄儿谣(《温州市民间文学集成?温州市歌谣谚语卷(上)》,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瑞安)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 谚语 油(游)三油,不如一道漆(戚)(此谚流传于福建省宁德地区。相传明嘉靖前期,倭寇猖厥,驻守宁德的游将军多次率兵抗倭,屡败,后戚继光率戚家军入境,一战全歼盘距横屿的倭寇。故民间有此俗话。其本意为“三个游将军不及一个戚将军”,今引伸为油漆匠行话。选自宁德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宁德市分卷》。)。
/
本文档为【戚继光主要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 戚继光的事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