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刘加文我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

2018-02-03 10页 doc 25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刘加文我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刘加文我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 刘加文:我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 草业是以草为基础进行保护、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型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草业是农业领域中最大的产业,其经济产值和用地面积均超过粮食种植业。草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农业发达国家,草业是其农业的主体,草业经济产值占其农业总产值的60-70%,牧草种植面积占其耕地面积的60%以上。中国虽然是一个草原大国,但还不是草业经济大国。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建设生...
刘加文我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
刘加文我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 刘加文:我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 草业是以草为基础进行保护、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型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草业是农业领域中最大的产业,其经济产值和用地面积均超过粮食种植业。草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农业发达国家,草业是其农业的主体,草业经济产值占其农业总产值的60-70%,牧草种植面积占其耕地面积的60%以上。中国虽然是一个草原大国,但还不是草业经济大国。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草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草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明显标志,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保证。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牢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草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我国草业的变化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草原法》的颁布实施,草原生产力得到解放,草业生产者积极得到调动和发挥,立草为业的意识不断增强,草业经济逐步发展。跨入新世纪,在党中央国务院在正确领导下,我国草业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 (一)重大的变化 ——产业内涵不断丰富。草业逐步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即从草原畜牧业生产为主,逐步向保护、生产、加工、经营、保障服务等综合发展,从畜产品为主向生态产品、草产品、畜产品以及其他功能性产品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领域的产业体系。 ——产业功能逐步扩展。草业的功能从以保障畜产品供给为主,逐步向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转变。人们对草业的认识日益深化:草原是面积最大的生态屏障,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是草原地区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库,也是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指导思想重大变革。草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重,生态优先转变。强调发展草业就是要让“草原绿起来、草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生产方式不断转变。草业生产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转变。草原监测预警、灾害防治、舍饲圈养、良种推广等技术措施广泛应用,产业化、集约化生产不断发展,草原承包制度、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等逐步推行。 ——管理方式更加科学。从传统的以草原改良等农艺措施为主,逐步向法制化、化、专门化转变。草原法制不断完善,依法治草开始走向正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已制订草业国家及行业标准70余项;草原监督管理、草原监测、草原防火防灾、草原技术推广等专业队伍日益壮大。 ——草原建设力度明显加大。从“胡椒面型”的局部、单项、小工程建设,向“大蛋糕型”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重大工程建设转变。2000年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牧草种子基地、草原围栏、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防火、草原治虫灭鼠等建设项目,国家投入超过110亿元。1978年—1999年,国家每年投入草原建设的资金平均0.3元/公顷,2000年以来,每年平均超过5元/公顷。 ——政策理论体系不断完善。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关于草原保护建设的第一个专门性文件。党的十六大以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2005年,农业部通过开展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草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战略措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正在探索建立。 (二)较快的发展 ——从草原建设来看。目前,全国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840多万公顷,改良草原1600多万公顷,草原围栏总面积3800多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9.5%,累计治理“三化”草原5800多万公顷。全国20%的可利用草原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自2003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贵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至2007年,中央共投入84.6236亿元,实施草原围栏3420万公顷,围栏面积占该区域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2.8%。2000年以来,国家还投资建设牧草原种基地8个、扩繁育基地66个、种子质检中心12个,草种田面积达到40多万公顷,建设国家和省级草原防火 指挥中心16个、县级草原防火站39个、各级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43个、防火隔离带近3万公里。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为枢纽,有关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为技术支撑,地方各级草原监测机构为纽带,定位监测站为基础的全国草原监测网络初步形成。 ——从草原畜牧业来看。2006年,在我国草食家畜畜产品中,牛肉产量达到750万吨,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11.7%;羊肉产量469.7万吨,占世界羊肉总产量的34.6%。牛、羊肉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0.8%和71.4%。奶类总产量3302.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1%。其中牛奶3193.4万吨,奶牛存栏1363.2万头,分别是2000年的3.86倍和2.79倍。 ——从体系队伍来看。草原监督管理、草原监测预警、草原灾害防治以及草原技术推广服务等机构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初步构建了支撑草业发展的队伍体系。目前,全国已有县级以上草原监理机构79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4个、地级116个、县级658个,草原监理人员7500人。这些机构绝大部分是2003年《草原法》修订并实施后成立起来的。全国县级以上草原技术推广机构900多个,技术推广人员上万名。 ——从草业科技教育来看。近几年来,草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工作较快发展,在草原资源保护、牧草新品种选育、草原资源监测、病虫害防治、人工草地建设、草原改良、草产品加工、家畜饲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兰州草原生态所、四川草原研究所、新疆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云南肉牛牧草研究中心等一批专门的草业科研单位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大学也适应草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立了草业、草地、草坪等方面的研究机构。目前,我国设有草业学院(系)的高校达到了42所,除天津、湖北、江西、福建以外,其他省份都有分布。草业师资队伍达到1500人,其中副教授职称以上占40%。草业专业在校生人数130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900多人、博士生440多人。 ——从法制建设来看。198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草原法》。2002年12月又进行了修订。《农业法》、《环境保护法》、《防沙治沙法》、《草原防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草原保护建设和草业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农业部出台了《草畜平衡》《草种管理办法》、《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甘草麻黄草采集管理办法》等配套法律规章。内蒙古、黑龙江、四川、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出台了本省区的草原法规。据统计,2003,2006年,全国 000多起,一批大案、要案被查处和曝光。 共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33 ——从草业经济发展来看。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以草原畜牧业、草种业、草产品生产及加工业、草坪业、草产品贸易等为主干的我国草产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草业(涉草)企业已达近万家。草业及其所带动的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全国从事草业生产、加工、经营、科研教学、管理及相关行业的就业劳动力有数千万人,草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 二、草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我国草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草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现为以下八大矛盾。 (一)草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一方面,草原生态恶化,需要不断加大保护的力度。由于草原人口压力大、家畜超载多、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突出,导致草原退化、草原生态呈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局面,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尽快恢复草原植被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草原地区经济普遍落后于其他地区,实现小康目标任务紧迫,需要加快发展。草原是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全国70%的贫困人口和70%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布在草原地区。草业是草原地区的传统和优势产业,也是难以替代的产业,发展草业势必增加生态保护的难度和压力。只有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才能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二)人畜数量膨胀与草原资源短缺的矛盾。一方面草原面积不断减少。上世纪初以来,我国北方草原向北退缩约200公里,向西退缩约100公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开垦草原约2000万公顷,其中内蒙古约500万公顷、新疆400万公顷。近些年来,我国草原每年约减少150万公顷,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草原地区人口、家畜数量不断增加。2006年全国牛、羊饲养量分别是1978年的2.7倍、3.5倍。全国草原平均超载牲畜34%,较上世纪80年代增加了17个百分点。近50年来,牧区人口成倍增长。目前,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的人口数量分别是解放初期的4.24倍、4.03倍、3.66倍、2.72倍,西藏人口也较1951年和平解放时期翻了一番多。草原是草原地区农牧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人、畜数量的快速增长,草原面积的持续减少,势必会不断加剧草原的承载压力,使人、畜与草原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草业发展的紧迫性与落后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草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不断显 现,加快发展十分紧迫。另一方面,草原地区物资装备条件非常落后、基础设施极为薄弱,“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新疆六省区有效灌溉面积只有其国土面积的3%(全国是56.7%),其天然草原的灌溉面积比例就更低。西北地区还有6000万人饮水困难。全国草原围栏面积只有9%左右,且围栏质量和围栏“到户”情况还不尽人意。草原及家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其薄弱。家畜棚圈、人工饲草料地、防疫体系建设等方面也还非常落后。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草原地区也明显较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差距。 (四)产业的公益性与国家扶持政策相对滞后的矛盾。草业是一个公益性产业,更是弱质产业,其发展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但目前国家在草业方面的具体扶持政策较为缺乏。一是未能享受农业的相关补贴政策。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实施了种粮补贴一系列政策,种粮效益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种草则未纳入补贴范围,比较效益显著降低,导致不少地方出现了翻草种粮的情况。例如,甘肃省酒泉市2004年种草面积35万亩,到2006年缩减到27万亩,下降了22.86%。种草面积的减少,不仅使草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也直接威胁到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大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二是草产品没有被纳入大宗农产品范畴,流通渠道不畅,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草业企业经营困难,不少草业企业举步维艰。 (五)加快发展与优化结构的矛盾。我国草业企业已达数千家,但存在着结构明显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小企业多、规模以上企业少,缺乏强有力的草业龙头企业,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下的占90%;贸易型企业多,生产、加工型企业少;种子经营企业多,草产品经营企业少;单一产品企业多,综合性符合型企业少;进口型企业多,出口型企业少;应用型企业多,创新型企业少;一般性产品、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生产性产值多,约占草业产值的90%,而加工、经营性产值少,只占草业产值的10%左右。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草业经济在低水平、低效益、低科技含量运行。 (六)草业开发与落后的经营管理体制的矛盾。20多年来,国家及地方在草业经济开发方面有过不少支持和有益的探索,如:草原改良、植被恢复、种草养畜等等。应该说,在一些具体的项目上,不缺资金、不缺技术、还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但纵观这些项目,成功的经验不多,尤其是从“输血”逐步变为自身“造血”的成功典型不多。有的项目半途而废,有的必须依靠不断的资金扶持才能维系。总结教训,这些开发项目之所以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关键是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开、责任不明确。此外,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落实工作还明显落后于耕地和林地。调查显示,截止2006年底,全国承包草原面积只占全国草原面积的58%,且其中真正承包到户的面积则非常小。这种落后的体制和机制是草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七)草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转化少。不少成果停留于学术期刊、电脑、实验地、文件柜。二是竞争多、协作少。存在大量重复研究现象,技术也难以组装集成。三是科研的针对性不强。在实验地或室内研究多,而到生产实践及农牧民中去,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较少。当前急需的退化草原植被恢复、鼠虫害防治、抗旱抗寒牧草品种栽培、农区种草、粮草轮作、南方草地改良、舍饲圈养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还很不够。四是技术推广力量薄弱。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基层草业推广人员缺乏,尤其是广大的南方地区,生产及管理技术难以普及、推广到草原生产第一线。 (八)草业与其他产业的矛盾。目前,草对保证粮食安全的促进作用以及草原的生态主体地位还没有被社会所广泛认识,“重粮轻草、重林轻草”等现象还较为突出。垦草种粮、挖草种树、占草建房、压草修路、毁草开矿等普遍存在。不少人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认为:“草地没有开发价值”、“草地是后备耕地”、“种草会影响粮食生产”、“种树比种草节水”,等等。这些片面的观点和认识已成为影响草业发展的重要思想障碍。 三、 当前的主要任务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对草业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工作思路和任务,努力开创草业发展新局面。 (一)切实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是草业发展的关键,是推进草原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近年来,由于草原退化,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平均产草量较上世纪60年代初下降了30%—60%,单位面积的畜产品生产能力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是要稳定草原面积、提高牧草产量、优化牧草质量,并不断增强牧草转化为畜产品和其它经济产品的能力。要着力提高草原物质装备水平,夯实草原生产的物质基础。在全面加强草原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基本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建设,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和草原科技,形成优质、高 产、稳产的饲草料基地,打牢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南方气候、区位、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积极开发利用南方草地资源,加快提升南方草原生产能力,形成草业发展的新亮点。积极实施“引草入田”措施,大力推广粮食作物与牧草的间作、套种,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草业生产与粮食生产的双赢。加强优良牧草和良种家畜的培育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良种化水平。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造就适应现代草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主体。坚定不移地落实和不断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推进草原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二)不断增强草原生态保护能力。良好的草原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实施大项目带动草原生态大恢复的战略。继续实施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并不断充实建设内容,强化工程管理措施。加快启动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退化草原治理、游牧民人草畜三配套、农区草地开发利用等生态建设工程。要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草原生态工程后续配套政策,巩固建设成果,保证工程的持续效益。大力推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快制定草原生态移民国家规划,实行积极的生态移民政策,真正下决心,有、有步骤地开展草原生态移民,从根本上减轻草原压力。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加紧建立健全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草原资源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尽快形成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 (三)加快提升草业经济发展能力。围绕“建设生态型产业,发展产业型生态”的思路,大力发展草业经济。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提高草业整体经济效益。在做大做强草原畜牧业、草种业、草产品生产及加工业、草坪绿化业等草业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发和培育草业的多元功能,如:草地农业、固氮培肥、医药化工原料、生物能源、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加快推进草业由简单初级产品生产,向产加销协同发展转变,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环节的产业一体化。通过重点培育和积极扶持,加快形成一批草产品、牧草及草坪种子、草食家畜产品等草业主导产品、知名品牌、优势区域和产业带,打造现代化的产业基地。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大型企业进入草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草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草业产品“生态、绿色、稀有、独特”等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努力强化草业支撑保障能力。发展草业离不开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草业发展宏观政策,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财税、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对草原地区及草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调动广大农牧民及生产企业发展草业生产、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草原法规,重点加强基本草原保护、草原调查统计、草原植被恢复、草原征占用补偿等方面配套法规的制定。加快构建现代草业技术体系。加大科研、教学、推广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草业技术推广机构,强化生产第一线技术推广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充实队伍、提高素质、健全功能、完善设施,不断提高依法监督管理草原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草原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为枢纽、相关科研推广单位为支撑、地方各级草原监测机构为纽带、地面定位监测点为基础的全国草原监测体系,实现草原监测的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健全草原防火防灾体系,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强化防灾物资储备,不断增强灾害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
本文档为【刘加文我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