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台湾高山族

台湾高山族

2017-11-21 5页 doc 16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台湾高山族台湾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人口为40万左右,是我国台湾最早居民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上。此外,在祖国大陆上还有少数高山族同胞,散布在上海、北京、武汉、福建、南京和山东、安徽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高山族内部语言差别比较大,但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都属于多音节的没有声调的胶着语。 由于居住地区和语言的不同,高山族内部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布农、曹、雅美、鲁凯、卑南和居住在平原、丘陵地带的平埔人等不同名称。 关于高山...
台湾高山族
台湾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人口为40万左右,是我国台湾最早居民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上。此外,在祖国大陆上还有少数高山族同胞,散布在上海、北京、武汉、福建、南京和山东、安徽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高山族内部语言差别比较大,但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都属于多音节的没有声调的胶着语。 由于居住地区和语言的不同,高山族内部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布农、曹、雅美、鲁凯、卑南和居住在平原、丘陵地带的平埔人等不同名称。 关于高山族的民族来源,说法不一,主要有:土著居民说、西来说、南来说和多源说,总体认为高山族来源多源说似更接近于事实。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高山族这一民族称谓,是1945年后中国人民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它包括了“雅美”、“阿美”、“赛夏”、“泰雅”、“布农”、“曹”、“排湾”、“卑南”、“平埔”等称谓的人。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语言、习俗、服饰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台湾,高山族人只占2,左右,但却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大约从3万年-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台湾台南“左镇人”就移至台湾。从那时起,高山族的先民就居住在祖国的宝岛上。高山族的族源主要来自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古越人的一支,又融合了少数来自菲律宾群岛和琉球群岛的居民。至今高山族人仍然保留着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如黥面、凿齿、穿耳等习俗。 高山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水稻、小米、芋头、红薯等。居住在平地的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生产水平大致与汉族相同。居住在山区的大多经营粗放的农业并兼事狩猎。兰屿上的雅美人,在水田里种植水芋,并以此为主要食物。捕鱼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也占重要地位。勤劳的高山族妇女,除担任耕作、插秧、收割等田间劳动外,还要担负饲养家畜、纺纱织布等繁重的家务劳动。男子主要的工作开垦农田、修渠、伐木、狩猎、建屋等。 人种服饰 高山族的服饰是绚丽多彩的。衣服大多用麻布和棉布制成,式样各地有差异。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包头巾,裹腿布等。有的地区有藤皮和椰树皮制成的背心,手工非常精细。妇女穿有袖或无袖短上衣、围裙和自肩向腋下斜披的偏衫、裤子或裙子。具有代性的服饰是贝珠衣,又称贝衣。这种衣服是用贝雕琢成小圆形孔的珠粒,用麻线穿起来,按横线排列缝在衣服上,一件珠衣大约需五六万颗贝珠。妇女会染织各种彩色麻布,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面加上纤巧精美的刺绣。还喜欢用贝壳、兽骨等磨制各种装饰品。有的地区有断齿、纹身、黥面的习俗。 民居建筑 高山族住房以船形建筑为主,比较多的是以茅草为顶的木板房,有些地区屋内要比屋外地面凹下一二尺。卑南地区则用长石板的石头房屋,屋内也大多以长石板铺地,床铺也是用长石板架起上面铺以木板搭成的。整个房子的外形似船。在离住屋不远的地方建一凉台,又称夏屋,离地不过数尺,木架结构,四面通风,是人们交际活动和休息、娱乐的场所。 为了克服大自然的障碍,高山族人民在高山深谷间,用藤、竹搭起无支柱的吊桥、拱桥、溜索桥。 生活方式 高山族在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实行邻里互助,互通有无,尊老爱幼,有着悠久的传 统。鳏寡孤独受到特殊照顾。凡重大决定,即使村社头人,也要先征求老年人的意见,然后才付诸实行。 高山族在农耕、狩猎、祭祀和日常生活中禁忌很多,如在收获期内,不准与外地人来往,也不准擅自踏入他人田地。猎枪和其它武器,妇女不能接触。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外出时,如果遇到乌鸦,认为不吉利,要立即返回家中,一天不外出。 节日文化 台湾高山族的排湾人,每年十月金秋季节,各个部落都要举行丰收节的盛会。热情的排湾人总是请来许多客人,一起庆祝丰收。人人把家中的好酒好菜带到盛会地点,首先敬族长或村长一杯“敬长酒”,祝愿大家幸福快乐。然后以酒代茶,任客人狂饮。 高山族的春节别具特点:其一,以往每当除夕夜晚,一些寺庙里要演出“避债戏”,欠债欠租的人躲进寺庙里看戏;其二,全家人在大年夜里,要一齐围坐在放火锅的大圆桌子前聚餐;其三,“走春”,是民间“拜年”的俗语,特别盛行,走春人所到之处互致祝福,主人以装有糖果、甜菜的食盒款待;其四,春节期间,高山族同胞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芥菜”,吃这种菜预示寿命长。 住在台湾兰屿岛上的高山族雅美人的妇女,大都留着长长的头发,每逢年节,她们便在村寨草坪上翩翩起舞,随鼓乐有节奏地把头发抛前抛后,一扬一落。据说跳这种长发舞,是祝父母长辈延年益寿之意。 饮食文化 高山族的主食以大米、小米为主,次为芋头、红薯等。 宗教文化 高山族一般迷信鬼神,相信灵魂不灭,崇拜祖先,每年要举行多种祭祀活动,有狩猎祭、渔祭等。 人生礼仪 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子是家庭之主,部分阿美人保存母系氏族制残余。“社”的首领是公推年长的妇女担任,妇女为家长,世系随母系,财产由长女继承,男子婚后居于女家。排湾人由长子或长女继承。阿美和部分排湾男子婚前要在公共的“集会所”生活一段时间,取得成年人资格时还要举行一种仪式。 高山族丧葬有屋内葬和抛葬。泰雅人、布家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生前的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的空地上。对饿死者一律就地埋葬或采取“抛葬”形式。 文体游艺 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群集歌唱舞蹈。有优美的民歌、古谣、神话和传说。民歌有颂祖歌、狩猎歌、耕作歌、悲歌等,在歌谣里他们歌颂勤劳勇敢的英雄,控诉受压迫剥削的苦难,向往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乐器有嘴琴、竹笛、鼻箫和弓琴。杵乐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音乐,妇女环绕石臼旁,手执长杵舂米,长杵一上一下发出铿锵的音响,伴以清脆悦耳的歌声,十分动听。 高山族人民精于雕塑和绘画,尤以排湾地区为最出色。在各种生活用具、装饰品、乐器以至住房的门楣、木柱、门槛、壁板和独木舟上,都雕刻着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有人物、动物、花卉和各种几何形纹饰。内容反映了他们的狩猎、劳动和社会生活。他们喜欢雕刻蛇身人首的形象。 部分阿美人用手捏制的陶器,有罐、瓶、杯、碗、壶等,形状独特,有自己的风格。山区曹人与布农人还会糅皮革。泰雅人会编织鱼网和网袋等。制造的木杵、木臼和独木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还用竹、藤编成蓝、篓、箩、筐、帽子和盔甲等,质坚形美,是出色的手工艺品。 其他习俗 缺齿,高山族的许多支系都有缺齿习俗。男女一般在十二三至十五六岁时,就将左右两个门齿拔去。泰雅人男女只拔去两个前齿,赛夏人男子也这样,而女子则将两个门齿和两个犬齿都拔去。缺齿的动机是为了爱美,在他们看来,犬齿露出很丑陋。 穿耳,台湾高山族男女都有穿耳习俗。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男子穿耳的已少见。穿耳的目的多数与耳饰有关。 高山族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
本文档为【台湾高山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