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清宣止咳方(孔光一经验方)

2017-11-14 18页 doc 35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清宣止咳方(孔光一经验方)清宣止咳方(孔光一经验方) 清宣止咳方 孔光一 宣肺清热 化痰止咳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气管炎 支 气管炎 1.清宣止咳方 2.孔光一自拟方。由《伤寒论》桔梗汤、《医学心悟》止嗽散,结合临床实践化 裁而来。 3.前胡10g,桔梗10g,生甘草5g,黄芩10g,浙贝母10g,僵蚕10g,陈皮6g, 紫苑10g,赤芍10g,玄参15g 4.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5. 方中前胡、桔梗一降一升,宣肃止咳,以复肺宣降相因的生理功能,伍以生甘草,既清 热解毒,祛痰止咳,又与桔梗相配,取《伤寒论》桔梗汤之意,开肺畅咽以止咳,一则治...
清宣止咳方(孔光一经验方)
清宣止咳方(孔光一经验方) 清宣止咳方 孔光一 宣肺清热 化痰止咳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气管炎 支 气管炎 1.清宣止咳方 2.孔光一自拟方。由《伤寒论》桔梗汤、《医学心悟》止嗽散,结合临床实践化 裁而来。 3.前胡10g,桔梗10g,生甘草5g,黄芩10g,浙贝母10g,僵蚕10g,陈皮6g, 紫苑10g,赤芍10g,玄参15g 4.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5. 方中前胡、桔梗一降一升,宣肃止咳,以复肺宣降相因的生理功能,伍以生甘草,既清 热解毒,祛痰止咳,又与桔梗相配,取《伤寒论》桔梗汤之意,开肺畅咽以止咳,一则治咽 红肿痛,一则治守住咽喉要道,以防复感。浙贝母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本草从新》言其: “去时感风痰。”僵蚕性味辛平而咸,祛风化痰,解毒利咽,古人还认为僵蚕可清降郁热。 《本草求真》谓:“风与热炽,得此辛平之味,拔邪外出,则热自解。”以僵蚕蠕动之物,与 浙贝相配清化痰热。黄芩清肺热,有甘咸寒润肺的玄参相伍,苦燥而不伤阴,又免去邪热伤 及肺阴之患,又能增强清泄肺热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说:“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 原为清补肾经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紫 苑,苦甘微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消痰止咳,无论新旧咳嗽皆可使用。赤芍清热凉血,入 肺络泻血分之热。合以少量温燥理气的陈皮,入肺脾而宣气机壅滞,防寒凉药遏阻肺气。全 方集清热、宣肺、润肺、化痰、通络于一身,用药轻清直走上焦,体现吴鞠通“治上焦如羽, 非清不举”的原则。 6.风热夹痰,肺失宣肃的外感咳嗽。症见咳嗽,甚则气喘,夜不能寐,咳黄粘痰, 或痰粘难咯,或见胸闷胸痛,咽红而干痒,口干或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7. 临床常用于急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亦可用于儿童外感后余邪未 净,食欲减退,面色黄暗,喉中有痰;或用于外感后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加减化裁:若口唇、咽喉干燥,加南沙参(或北沙参)养阴清肺;若咳白痰,咳逆 上气,加苏子梗、莱菔子化痰下气;若患者年幼,稚阴稚阳之体,邪易久羁或反复者,川贝 易浙贝,用量可减半;若咳嗽日久,加入百部,润肺止咳;若伴恶寒发热,加金银花、荆芥 穗、板蓝根,疏风、解、解毒;若湿热相参,低热起伏、午后加重,则加用藿香、苍术、 白蔻仁、滑石之类;若全身酸楚,骨节烦痛,加羌活、生薏仁等;若见鼻塞流轻涕,可加入 白芷、薄荷,祛风胜湿;若见鼻衄,则加菊花、白茅根,清热凉血;若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 生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可加入牛蒡子、板蓝根,或合用普济消毒饮加减以清咽、散结;手太 阴肺经起于中焦,环行胃口,故邪犯肺脏,也可累及脾胃,若见纳谷不馨、便溏、苔腻,加 茯苓、白术,肺脾同治;痰多,加半夏、陈皮、茯苓,取二陈汤之意,且多配麦冬,防半夏 之燥;热结肠腑,便秘难下,则加厚朴通腑下气,炒山栀通利三焦,总使腑气通顺、邪有出 路。 8. 王某,女,5岁。1990年11月5日初诊。咳嗽一月。1个月前高烧咳嗽,经西医治疗3天后,烧退,但咳不止,屡服止咳药不效,曾鼻衄两次。现症:咳嗽频作,夜重,喉中痰鸣,汗少, 咽红,扁桃体肿大。饮水不多,时胃脘痛,溺黄便溏。纳差,形体瘦小,面色不华,精神不 振。舌尖红,苔薄微腻,脉细数。诊为咳嗽,属肺经郁热、兼脾胃失调证。治宜清热宣肺, 化痰止咳。方用清宣止咳方:桔梗8g,前胡8g,薄荷5g,连翘10g,杏仁8g,牛蒡子8g,旋复花8g,射干3g,僵蚕8g,芦根10g,冬瓜仁15g,黄柏3g。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医嘱: 避风保暖;节制饮食,清淡为宜。 服上方3剂后咳减,食量增加,舌苔中部仍腻。处方:前胡8g,桔梗8g,苏梗8g,杏仁8g,僵蚕8g,连翘10g,旋复花8g,莱菔子8g,瓜萎15g,半夏8g,神曲15g,黄柏3g。6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服上方6剂后咳止,大便实,饮食正常,偶有胃脘部疼痛,时发头晕, 面黄少华。处方:白术6g,枳壳6g,焦神曲15g,黄柏3g,桔梗8g,忍冬藤20g,射干3g,半夏6g,僵蚕8g,连翘10g。7剂。服上方7剂后,咳嗽未作,胃痛已止,精神好转,纳香,便 畅。(病例编号:097H020) 郭某,男,5岁。1991年1月13日初诊。咳嗽一周。患儿原有先天性心脏病,2岁时行手术治疗,病情缓解,此后每易感冒咳嗽,冬春尤甚,且夜间常遗尿1~2次。1个月前患急性腮腺炎,经西药治疗,腮腺肿大已消,但颌下淋巴结仍肿大难消,1周前又因受风后出现咳嗽,发热。现症:咳嗽,喉中有痰鸣声,发热,面色无华,身体消瘦,食少,舌红,苔薄黄, 右脉浮数。诊为咳嗽、发热,乃风热时邪余毒未清,复感风邪所致。治宜疏风散邪,宣肺止 咳,兼泄络中余毒。处方:前胡8g,桔梗8g,僵蚕8g,连翘10g,半夏8g,射干3g,忍冬藤 15g,旋复花(包)8g,冬瓜仁10g,川贝(打)6g,蚤休8g。5剂。水煎服,日1剂。医嘱:避风保暖,节制饮食,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物。 服上方5剂后,咳减热退,颌下淋巴结缩小,但仍痰多,食差,神疲,每夜遗尿。处方: 桔梗8g,蚤休8g,僵蚕8g,射干3g,连翘10g,焦神曲15g,陈皮5g,川贝(打)5g,旋复花(包)8g,益智仁4g,山药15g。6剂。水煎服,日1剂。服上方6剂后,颌下淋巴结继续缩小, 体力渐增,食欲好转,但仍咳痰、遗尿。上方去蚤休、川贝,加生龙牡各15g,肉桂2g。5剂。水煎服,日1剂。以上方为基础调治月余,咳止痰消,遗尿亦除,体重有增,体质渐实, 虽值冬日,感冒少发。(病例编号:097H025) 许某,女12岁。2009年3月3日初诊。咳喘复发一周。咳喘八年,经中西医治疗后少 发,平素易感、痰多。一周前发烧,体温37.8?,咳喘,吐黄痰,气短,汗出,口渴,输液 青霉素两周,现服用激素4天未缓解,纳可,大便日行,初潮未至,有带。现症:咳喘,有 痰鸣音,有黄痰,鼻不利,流黄涕,咽红大,痒痛,颌下有结节,易汗,尿黄,大便偏干, 脉细弦滑,苔薄黄,尖红,舌上隐约红点。患儿剖腹产,出生11天时患新生儿肺炎,四岁水痘,同年出现哮喘,服中西药物缓解,继而少发。诊为咳喘,属肺经郁热、痰热内蕴证。 治宜开肺宣郁,清热化痰。处方:前胡10g,桔梗10g,浙贝8g,射干4g,苏子梗各6g,菊花10g,连翘15g,黄芩10g,陈皮6g,半夏8g,麦冬15g,僵蚕10g,元参10g,赤芍10g,车前子10g(包),甘草5g。4剂。忌食葡萄、梨、生冷油腻、鱼虾海鲜、烧烤、羊肉、 巧克力等物。 服上方4剂后,咳喘止,咽痛,痰鸣音消,大便软,日行1次,停激素,右舌边溃疡。 舌红,苔薄白,脉浮滑。3月3日方去射干,加茯苓15g,4剂。服上方4剂后,汗出,夜卧呼吸畅,舌淡红,苔薄,脉细。09年3月6日方去浙贝,加川贝(打)5g、南沙参10g,苏子梗各减为5g,继服7剂。(病例编号:097Q087) 9.风寒咳嗽慎用 10.程国彭《医学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06月 清肝理脾调经方 孔光一 清肝理脾 养血调经 月经不调 乳腺增生 经前期综合 症 更年期综合症 1.清肝理脾调经方 2.孔光一自拟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丸”、《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加减化裁而来。 3.柴胡、黄芩、当归、赤芍、白芍、川芎、半夏、青皮、陈皮、白术、龙胆草、 肉桂、川断、生艾叶、甘草。 4.清肝理脾,养血调经 5.此方主要由宋代逍遥丸化裁而来。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称赞逍遥丸为“女科 圣药”,是调和肝脾的名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孔老结合临床,在该方基础上进行化裁。 肝主藏血,功专疏泄,与月经规律来潮关系最为密切。方中以柴胡条达肝气;赤白芍养血敛 阴,柔肝缓急,补而不滞,如黄宫绣说:"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 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本草求 真》);当归甘辛苦温,酸苦微寒的芍药相配,养血和血,理气行滞,为血中之气药;归、 芍与柴胡相和,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肝气郁滞,易困脾气,故以 半夏、青陈皮、白术行气健脾,非但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肝气与而不畅,易生 热化火,以黄芩、龙胆草清肝经湿热;川芎与归芍同用,体现当归芍药散之意,养血柔经止 痛;艾叶、肉桂温经活血以调经;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全方寒温并用、补而不滞、肝 脾肾同调,气血兼顾,立法周全,组方严谨。 6.肝脾不调,肝热肾寒,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诸证。症见胸胁胀痛,头晕头 痛,脘胀纳呆,嗳气呃逆,各种月经不调,少腹冷或痛,腰骶酸痛,急躁易怒,咽喉不舒, 口燥咽干,目眩多梦,哄热汗出,大便不调,小便灼热等。 7. 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月经不调诸证,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痛经、经行 吐衄、崩漏等;不孕症;经前期综合征(PMS);更年期综合症;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和囊性增生病;精神抑郁;女性失眠;甲亢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加减化裁:月经延期,加益母草行血;月经先期或漏血,加丹皮、阿胶珠凉血止血;月 经量少,加丹参、阿胶珠、制首乌等增强养血之力;痛经,加元胡、香附理气活血止痛;经 前头晕头痛,川芎配菊花、天麻清肝活络止痛;经前两乳胀痛,加郁金开郁止痛;脘胀纳呆, 嗳气呃逆,可配枳壳、厚朴降胃气,止呃逆;少腹冷或痛,或四肢逆冷,加乌药、吴茱萸; 腰骶酸痛,加牛膝与川断相配;急躁易怒,大便干,加炒栀子、莲子心;目赤,口燥咽干, 加麦冬、连翘、菊花;咽中痰阻,则加僵蚕、苏子梗;多梦,加远志;哄热汗出,加生龙牡、 丹参、麦冬,宁心养阴;小便灼热,加车前子、黄柏;带下黄浊,配苦参、板蓝根等。 8. 苏某,女,32岁。2008年8月15日初诊。痛经十余年,经期间每日须服芬必得一片方 能缓解。刻下症:8月11号经行,行四天,提前,有块,伴腰痠,共服芬必得四片;便溏, 腹胀或嗳气,脚凉,肢心热,经初头晕,未育;左尺弱,苔薄,舌淡。一月前左卵巢囊肿抽 液60ml。诊为痛经,属肝经郁热、脾肾不振、气血不和证。治宜疏肝热,补脾肾,和气血。 处方:柴胡10g,青陈皮各6g,龙胆草5g,蒲公英10g,丹皮8g,茯苓15g,白术10g,砂仁6g(后下),半夏10g,麦冬15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川芎6g,生艾叶5g,川断10g,肉桂3g,甘草5g。7剂。嘱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等物,晚上少吃。 服上方7剂后,手足热明显好转,经前便稀、腹胀减轻,大便仍不成形,经前胸胀,经 将期,脉细,苔薄,舌淡。上方加延胡索10g,继服10剂。上方间断服药20剂,上月8号经行,痛有减,10月1号经行,行4天,疼痛减至一天,痛势有缓,仅服芬必得1片,提一周,头晕止,便软不成形,胃欠适,晚饭后腹胀,腿凉,仍肢心热,脉弦,苔薄。西医检 查:9月中旬体检:附件(-)。前方丹皮加为10g,继服14剂。嘱忌食栗子、桂圆,经行不 停药。服上方14剂后,10月26日经行,痛经显减,痛可耐受,未服药,无块,经行三天, 提五天,腹胀显减,脉弦细,舌淡苔薄白。上方去川芎、元胡索,加丹参20g、炮姜3g。10剂。上方服用30剂,23日经行,无块,经痛显减,未净,神疲,大便成形,畅,舌淡红, 苔薄,脉细滑。上方加太子参10g,继服7剂。以此方调治数月,痛经已止。(病例编号: 097H008) 赵某,女,44岁。2008年5月5日初诊。经间期出血年余。患者近年来常经间期出血, 渗血量不多,一般持续三天左右,来月经时少腹不适加重,血块较多,颜色较暗,行经缠绵, 平时白带较多。患者居住在香港,私人公司在西安,多年两地生活,身心劳倦。现症:经间 期渗血两天,经行有块,色暗,小腹不适,经将期,腰痠,带黄,心烦易怒,食差,二便调, 舌淡,苔薄白,左脉弦。西医检查:B超查:宫颈多发囊肿,双附件区囊性包块。诊为经间 期出血,属肝经郁热,脾肾不振证。治宜疏肝清热,养血和血,健脾益肾。处方:柴胡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川芎6g,郁金10g,丹皮10g,黄芩10g,龙胆草6g,夏枯草10g,蒲公英15g,半夏10g,白术10g,青陈皮各6g,藿香8g,砂仁6g(后下),麦冬20g,川断10g,艾炭6g,甘草5g。7剂。医嘱:服药期间来经不用停药。保持心情舒畅,禁辛辣、 生冷、鱼虾海鲜、油炸火烤及羊肉等发物。 据前方调理三月余,经间期出血未见,本月二号经行八天,提前一周,块减,月经后 见水样带数日,阴痒,腰痠,或少腹不适,饮食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前方去郁 金、藿香、蒲公英、夏枯草,加延胡索10g、茯苓15g、板蓝根15g、败酱草15g。15剂。处方:柴胡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川芎6g,延胡索10g,丹皮10g,黄芩10g,龙胆草6g,板蓝根15g,败酱草15g,半夏10g,麦冬20g,白术15g,茯苓15g,青陈皮各6g,砂仁6g(后下),川断10g,艾炭6g,甘草5g。据前方调理三月余,经间期出血未见,今日 B超查,子宫及附件囊性包块已消。本月十九日经行六天,期准,经前阴痒,经后见水样带 三天,咽不利,有痰,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前方加去板蓝根、败酱草,加丹参20g、苏梗10g、蒲公英10g。15剂。(病例编号:097H016) 纪某,女,33岁。2008年8月18日初诊。经行腹痛一年。患者形体偏瘦,身高1.65m,体重50kg,一年来经行小腹胀痛,需服止痛药方可缓解,经行量少缠绵,或乳房胀痛,悲 伤易怒,失眠,偶头晕恶心,未育。刻下症:经行两天,量少色暗,小腹胀痛,左腰不适, 寐差,倦怠乏力,胃不适,咽不利,面色少华,脉弦,舌淡红。一年前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 术,继则月经不调,或前或后,伴下腹部胀痛,甚则延至腰骶背部,影响工作,必服止痛药 方能缓解;自幼乙肝小三阳,由其母亲传染。诊为痛经,属肝热脾虚,气血不和证。治宜调 肝脾,和气血。处方:柴胡10g,青陈皮各6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郁金10g,丹参20g,生艾叶5g,川断10g,半夏10g,麦冬15g,黄芩10g,蒲公英10g,白术10g,砂仁(后下)6g,甘草5g。7剂。 服上方7剂后,经已净,经行痛减,经后带多色黄,寐差,头痛,面色少华,余症如 前,舌淡,尖红,脉弦细。上方蒲公英加为15g,加茯苓15g,川芎5g,继服20剂。另:加味逍遥丸,每日上午10点服一次;香砂养胃丸,每日下午3点服一次。上方服用60剂后,自觉效佳,原月经缠绵10天,现减至7天,腹痛显减,可不服止痛药,查子宫前倾;纳增, 体重增加2kg(52kg),矢气。余症好转。上方加香附10g。25剂。上方服25剂后,痛经已除,唯经行量少,余症几平。上方加太子参10g。20剂。(病例编号:097H050) 卢某,女,38岁。2008年11月4日初诊。月经淋漓数日半年。患者多年在银行工作, 精神持续紧张,近年来因加班,休息常受些影响,出现了月经缠绵,甚至超过两周以上,月 经周期亦紊乱。现症:末次月经10月21日,提前一周,来经乳胀,量多色暗,缠绵数日, 小腹不适,带多色黄,鼻不畅,或偏头痛,神疲乏力,腰痠,肢心热,舌淡,苔薄黄,脉细 弦无力。诊为经漏,属肝经郁热,脾肾不振证。治宜疏肝清热,理气健脾,养血益肾。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龙胆草6g,菊花10g,蒲公英15g,丹皮8g,半夏10g,麦冬20g,白术10g,青陈皮各6g,砂仁6g(后下),丹参2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川断10g,生艾叶6g,甘草6g。10剂。医嘱:服药期间来经不用停药。保持心情舒畅,禁辛辣、生冷、 鱼虾海鲜、油炸火烤及羊肉等发物。 上方服10剂后,神疲、腰痠减,肢心热除。11月19日来经,未见乳胀及少腹不适, 血块多,月经方完,咽不利,有痰,舌淡,苔薄白,脉细弦。前方加太子参10g、苏梗10g。10剂。据前方加减调理月余,12月16日来经,量减,行六天,仍带多色白,未见偏头痛。 前方去菊花,加茯苓15g。10剂。(病例编号:097Q060) 9.阳虚畏寒,无邪热者不用 10.《方剂学》教材 《金匮要略》 通络开郁方 孔光一活络开郁,和中止痛 冠心病 肝硬化 胃炎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1.通络开郁方 2.孔光一自拟方。由《时方歌括》丹参饮结合临床实践化裁而来。 3.丹参15~30g,郁金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半夏10g,麦冬15g,砂仁(后下)3g,陈皮6g,甘草5g 4.活络开郁,和中止痛 5. 该方以叶天士“久病入络”思想为基础,借鉴丹参饮的组方思路而成。方中君药丹参入心、 肝经,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之功,善治疗心腹疼痛;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经闭;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等病症。《纲目》言其可:“活血, 通心包络”。《重庆堂随笔》亦有:“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 古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可见其疏通脉络,性质温和,上入于心,下入胞宫,不 伤正气的特点。现代药理学研究其对心肌缺血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有效改善微循环,还可 抗炎。郁金辛、苦,寒,归肝、心、肺经,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丹参与郁金相 配,共凑行血通络之功,但二者均性寒凉,血热成瘀者用之最宜。赤白芍、当归、麦冬等养 阴血药物与丹参同用,起到养血活血、清热通络的作用,且丹参、麦冬相配亦有安神之功。 有形阴血的化生要借助于脾胃的运化作用,半夏、砂仁,陈皮,甘草的使用一则调脾胃气机 以助运化,二则监制凉血药寒凉之性。其中砂仁辛温化湿,温脾开胃,归脾、胃,是行 胃肠腐气而不伤正气的要药。 6.络脉不和,气机不畅所致各种疼痛胀满、肢体麻木不利,如胸闷痛,胃痛,脘 痞腹胀,两胁不舒,头昏重痛,肢体麻痹,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舌黯,脉弦或涩等。 7. 临床常用于瘀血阻络,血脉不和所致诸症,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肝硬化、糖尿病合 并神经血管病变、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失眠、妇科疾病等。 临床加减化裁:若胸胁苦满甚或胸胁疼痛、加川芎、柴胡、黄芩、白蒺藜;头痛加天麻; 颈项不适加葛根;腰腿不利加牛膝、杜仲;若口苦加龙胆草;若咽干如有物,加僵蚕、玄参; 若心烦难寐,加栀子,莲子心,远志;喜呕、不欲饮食、苔腻加苏子梗;若胸脘痞满、按之 则痛,或咳痰黄稠、苔黄腻,为痰热互结,合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萎,若见病久,疼 痛较甚,或痛如针刺,舌黯或有瘀斑,加元胡;若胃脘胀满明显,合用香附、枳壳、厚朴、 白术、青皮等;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川芎、生艾叶、柴胡、黄芩等;畏寒者,加肉桂、 干姜、吴茱萸。 8. 王某,女,52岁。2009年3月9日初诊。两胁不适两年余。患者自诉三年前绝经后出现两胁不适等一系列身体不适。晨起或生气后胁痛,近来出现心悸、易惊,伴有胸憋痛,服 丹参片得到缓解。现症:两胁不适或痛,心烦急躁,心悸胸闷,头胀,晨起口苦胁胀,食后 胃胀,嗳气,咽不利,或咳,两目干涩,腿沉,便软尿黄,舌淡暗,苔薄白,左脉弦。既往 史:绝经3年。西医检查:自诉近查:血脂高,脂肪肝。诊为胁痛,属肝经郁热、肝胃不和、 心气不振证。治宜疏肝和血,清热和胃,补气养心。处方:丹参30g,赤白芍各10g,柴胡 10g,郁金10g,青陈皮各6g,砂仁6g(后下),苏子梗各6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5g,黄芩10g,菊花10g,夏枯草10g,龙胆草6g,太子参10g,麦冬15g,杜仲10g,甘草5g。10剂。水煎服。日1剂。 医嘱:早晚饭后一个小时温服。保持心情舒畅,禁辛辣、生冷、鱼虾海鲜、油炸火烤 及羊肉等发物。 服上方10剂后,两胁较前舒未痛,嗳气、胃胀减,咳止,便畅,上肢麻,舌淡,苔薄 白,脉细弦。前方去苏子梗,太子参增至15g,加桂枝6g。10剂。服上方10剂后,两胁不适显减,便欠畅,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前方加枳壳10g,继服15剂。服上方后,诸症减,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守前方,继服10剂。(病例编号:097Q067) 潘某,男,34岁,2004年12月14日初诊。右胁痛十年余。右胁痛十年余,经多次中 西医治疗,效果不显,且神疲乏力,影响正常工作。现症:右胁痛,易疲,食后嗳气,常刷 牙出血,或鼻血,目红,便干,尿黄,腰酸,易感,咽不利,面黯,右脉弦略大,舌淡红, 苔薄黄,舌下瘀。乙肝家族史。西医检查:04年12月9日肝功示:谷丙转氨酶 61 U/L,谷草转氨酶 74 U/L ,谷氨酰转肽酶 99 U/L。03年12月27日B超示:肝实质弥漫受损(肝 硬化),肝内较强回声团块(肝血管瘤可能性大);HBV-DNA 1.96×10 6 copies/ml。诊为胁痛,属肝脾不和,瘀毒内结证,治宜调和肝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处方:丹参30g,赤白芍各10g,郁金10g,半夏10g,柴胡10g,青陈皮各6g,白术10g,砂仁6g(后下),黄芩10g,蛇舌草20g,青黛10g,黄柏15g,茅根15g,苏梗10g,南沙参10g,麦冬15g。15剂。水煎服。日一剂。 医嘱:忌食生冷、油腻、鱼虾海鲜及油炸火烤类食品。 据前方调理一月余,胁痛显减,牙血亦减,目稍混浊,有痰,便欠畅,尿黄,脉弦, 舌红苔少。近日查肝功有所降:谷丙转氨酶 42 U/L,谷草转氨酶 53 U/L ,谷氨酰转肽酶 81 U/L。前方去黄柏、茅根,加夏枯草10g、炒山栀10g、甘草5g,南沙参改为太子参15g,白术增为15g、砂仁增为8g,苏梗减为6g。20剂。加服六味地黄丸,早上一丸。 据前方调理服药一年余,未见胁痛,停药数月出现肝功偏高。两天前查:谷丙转氨酶 58 U/L,谷草转氨酶 52 U/L ,谷氨酰转肽酶 105 U/L,总胆汁酸 14.1μmol/L。右胁不适,神疲,目红混浊,或牙血,咽不利,尿黄,便干,肛痒,纳可,面色较前好转,脉弦数,寸 较滑,舌边红,根白。前方去苏梗、夏枯草、蛇舌草、炒山栀、青黛加半枝莲15g、马鞭草 6g、板蓝根15g、茵陈10g、黄柏15g、槐米10g、丹皮10g、五味子6g,丹参增为40g,砂仁减为6g,太子参改为党参8g。10剂。 据前方调理数月余,自身感觉明显好转。未见胁肋不适,神疲减,尿黄不甚,大便成 形,饮食正常,目略红,脉细弦,舌尖红,苔薄黄,舌下瘀显减。三天前查肝功:谷丙转氨 酶42 U/L,谷酰转肽酶84 U/L,总胆汁酸13.7μmol/L,其余正常;HBV-DNA正常。前方去青陈皮、板兰根、槐米、五味子,加菊花10g、炒山栀10g、苏梗10g,党参改为太子参10g。10剂。(病例编号:097H005) 徐某,女,51岁。 2004年12月2日初诊。左胸痛加重一周。左胸痛,发作10余年,加重一周,寐差,时烦热、汗出,左半肢时麻,大便欠畅,经两月未行,左脉弦,舌淡暗, 血压低。诊为胸痹,属气虚血瘀,肝热扰心证,治宜益气活血,清肝泄热。处方:柴胡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川芎6g,丹参30g,郁金10g,太子参15g,麦冬15g,桂枝6g,甘草6g,半夏10g,青陈皮各6g,白术15g,砂仁6g(后下),黄芩10g,龙胆草6g,炒山栀10g,夏枯草10g,7剂。 医嘱: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寒凉、油炸、海味、羊肉等物。 服上方后,胸痛显减,肢麻轻,经方行量少,左脉弦,舌淡,苔白。前方加川断10g、益母草15g,7剂。服上方后,诸症显减,咽不利,有痰,右脉弦滑,苔薄黄,前方去当归、 川芎,加前胡10g、苏子梗各6g。10剂。(病例编号:097H037) 9.:无瘀血者慎用 10.:陈修园 《时方歌括》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01月
/
本文档为【清宣止咳方(孔光一经验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