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游离于军统中统之外的另一个国民党特务集团

2017-08-31 4页 doc 15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游离于军统中统之外的另一个国民党特务集团游离于军统中统之外的另一个国民党特务集团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除了CC系、政学系、黄埔系等派系之外,另有以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汤恩伯等人各自为核心分别形成的小派系。诸派之间,相互排挤,其中尤以戴笠之军统为甚。除宋子文、何应钦及胡宗南与戴笠的关系较深外,其他派系均与戴笠处于对立状态,并先后受到戴笠的无情打击。但对于陈诚集团,戴笠始终未敢贸然下手。 提起陈诚,我们大多只知道其土木系,而以其为首的“研究系”特务组织则知之不多。其实,数十年来,陈诚之所以在蒋介石手下大红大紫,无人能及;蒋介石之所...
游离于军统中统之外的另一个国民党特务集团
游离于军统中统之外的另一个国民党特务集团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除了CC系、政学系、黄埔系等派系之外,另有以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汤恩伯等人各自为核心分别形成的小派系。诸派之间,相互排挤,其中尤以戴笠之军统为甚。除宋子文、何应钦及胡宗南与戴笠的关系较深外,其他派系均与戴笠处于对立状态,并先后受到戴笠的无情打击。但对于陈诚集团,戴笠始终未敢贸然下手。 提起陈诚,我们大多只知道其土木系,而以其为首的“研究系”特务组织则知之不多。其实,数十年来,陈诚之所以在蒋介石手下大红大紫,无人能及;蒋介石之所以对他没有任何猜忌戒备之心;国民党败逃台湾时的众多大员如何应钦、胡宗南、白崇禧、汤恩伯、桂永清等人之所以被“冷漠”或“悬挂”,而陈诚则继续受到重用,一方面固然是由于陈诚本人实力雄厚、权重一时,且陈诚集团与国民党的其他派系集团比较起来,又是较为廉洁踏实肯干的,也较少官僚主义和腐败习气,办事雷厉风行;另一方面则与陈诚本人所培育的特务组织渗透到各处有关。 “研究系”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人们对陈诚所属特务组织的代称。虽然陈诚矢口否认这个机构,这个机构也极力避免社会上把他们当成为一个特务集团,但事实上从抗日战争开始直到国民党逃台,以张振国、阮成章、刘庄如为首的一班人,始终打着陈诚的招牌,在“军统”与“中统”两大特务派系势力的夹缝中,以独树一帜的姿态开山立柜。总之,凡是陈诚势力范围所及之地,也就是“研究系”人员频繁活动的场所。 作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特务组织,“研究系”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谍报队、湘北情报联络组以及第六战区长官部通讯室三个阶段,其存在历时十余年。 抗战初期,在日军节节进逼之际,国民政府第九战区长官部不得不由武汉撤到长沙,司令长官陈诚苦于对日军行动缺乏情报,常常一筹莫展,而对新四军在敌后捷报频传又分外眼红。1938年武汉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在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形势下,国民党当局决定在湖南南岳衡山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简称南岳游干班)。它成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任命汤恩伯、叶剑英为正、副主任。不久,改由蒋介石兼任训练班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叶剑英任正、副教育长。后来,汤调河南前线,李默庵受陈诚指定继任教育长。游干班在南岳共举办了三期。第三期后,1940年夏,游干班南迁祁阳、零陵等地,又办了四至七期,于1942年停办。 其时,张振国按陈诚旨意,在游干班内部办了两个谍报队,一个是第二期的第五队,一个是第三期的第十队。张振国亲自兼队长,阮成章由游干班第一期毕业后,做了情报队的指导员。这两个队的课目基本是情报搜集训练,学生男女兼收。这批学生毕业后,多数跟张振国一起派到了第九战区长官部参谋处,其中的女生郭雅萍、廖国琼还分别与张振国和阮成章先后结成了夫妻。当第五队学生毕业时,张振国回到长沙第九战区长官部做了参谋处第二课课长。他利用这批学生,先后成立了五个情报队。这几个队的情报人员后来便成为早期“研究系”情报活动的主要骨干。 1939年12月,陈诚把第九战区交给了薛岳,自己兼任了设在湖南邵阳的第六战区司令部长官(后来到湖北恩施才正式组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基于陈诚的一贯作风,第六战区的各级干部大都是由长沙第九战区调去的。张振国在第九战区任第二课课长时,深得陈诚器重。张建议把湘北的情报队编成一个联络组,改属第六战区指挥。在得到陈诚批准后,张振国便自兼联络组长,也由湘北转到恩施,联络组便成为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处负责情报侦察的独立单位。第六战区长官部占据恩施之后,陈诚企图把湘鄂川地区培植成他的独立王国。陈诚运用情报组织密布在各级机关、部队、学校内,由上而下、由近及远地贯彻他的意旨,而起这个作用的最初是联络组,后来为研究室。 1943年夏鄂西会战期间,日军以三个师团的兵力先后向湖北远安、宜昌及宜都进攻。起初日军的行动系“扫荡”性质,而第六战区部队出于恐惧,开始到处宣传“日军以大军进逼恩施,直指重庆”,让蒋介石多为陈诚送钱、送粮、送装备。当时在对日军的兵力判断上,第六战区长官部和蒋介石大本营军令部的意见是不一致的。尤其是日军进攻宜都时,八十六军的十三师一经接触就仓皇逃走,这时“军统”和军令部二厅的前方特工,也早已闻风后撤,因此军令部对日军行动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第六战区研究室宜都情报组,由于没有料到十三师会逃跑得那么快,没来得及后撤,结果只好在敌后公安县的斑竹场附近躲藏下来。因而对日军的行动,能逐日用电报向恩施长官部报告,促使长官部下决心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决战,并取得这次保卫战的胜利。张振国邀功自炫,趁机向陈诚请求设立正式情报机构。陈诚电请军令部成立正式组织通讯室,得到了军委会的批准。这样,第六战区长官部通讯室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务组织,它的情报搜集范围也就更加扩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第六战区长官部通讯室经军委会军令部批准并核发编制的同时,在长官部参谋处还有一个通讯组,它是主管部队通信补给指挥业务的。由于这两个单位仅一字之差,以致彼此业务文电经常混淆。阮成章建议用“研究室”名义对外行文,而“研究系”的产生,也就由研究室的成立开始。自此以后,人们都只知道研究室,而不知道研究室实际是通讯室特务机构的代称。 1945年至1947年,是“研究系”势力发展的极盛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研究系”特务的势力不仅遍及华中,而且华北、华东、西南以及沿江沿海的重要港口,甚至一些人迹罕至的海岛,也都留下了他们的踪迹。全国主要城市如南京、北京、天津、上海、昆明、武汉等地,都有“研究系”控制的据点。他们在各地的情报人员数以千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独立的特务集团。他们既非军统,也非中统,亦不属国防部二厅,算不上是一个定型的组织,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来源――研究室。因此,人们把这伙特务称为“研究系”。 然而,为了追求现,“研究系”处处锋芒毕露,导致全民声讨。由于研究系骨干分子张振国处处树敌,先是与昆明龙云的公子争夺陈佩秋,影响了陈诚本人的声誉,其在南京和刘蓓蓓勾搭的黄色新闻又在京沪报刊上曝光,陈诚更是恼怒,表示对张振国“永不录用”;另外也由于“研究系”的骨干见上层失了依靠,便心灰意冷,纷纷另择高枝。 不久,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研究系”这个组织便烟消云散,再也见不到影子了。但是其组织内部究竟还有哪些成员,国民党败逃台湾后,还剩多少成员,这些问题人们已经无从知晓了。? (摘自《旧闻新知》2010年第9期)
/
本文档为【游离于军统中统之外的另一个国民党特务集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