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版]山东大药房

2017-12-26 5页 doc 16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版]山东大药房[新版]山东大药房 烽火中的山东大药房 中国最早的医药合作社—— 2006-07-17 13:19:28 在山东省政府诞生地莒南县,提起当年的山东大药房,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至今记忆犹新。“那可是咱中国最早的医药合作社。它的传奇故事真可以写一部惊险小说,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呢~”当年曾是山东大药房里年龄最小的伙计,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王占魁动情地说。 中国最早的医药合作社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山东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的莒南县大店镇,罗荣桓、黎玉、肖华等指挥千军万马,发动了对日顽的战略反攻,根据地...
[新版]山东大药房
[新版]山东大药房 烽火中的山东大药房 中国最早的医药合作社—— 2006-07-17 13:19:28 在山东省政府诞生地莒南县,提起当年的山东大药房,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至今记忆犹新。“那可是咱中国最早的医药合作社。它的传奇故事真可以写一部惊险小说,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呢~”当年曾是山东大药房里年龄最小的伙计,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王占魁动情地说。 中国最早的医药合作社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山东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的莒南县大店镇,罗荣桓、黎玉、肖华等指挥千军万马,发动了对日顽的战略反攻,根据地日益扩大。随着战事的频繁发生,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急需救治,再加上当时的黑热病、疟疾等疾病流行,日伪军对解放区又封锁蚕食,搞“强化治安”,造成滨海解放区医药奇缺,根据地军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医药就是生命。没有足够的医药供给,几万千军民的生命就没有保障~”山东军区卫生部长白备伍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解决根据地缺医少药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1944年1月,滨海专署为此在莒南县大曲流河村召开了医药供应专题会议,决定建立医药合作社。 但在战时状态下,抗日民主政府拿不出多少钱来,于是,号召社会各界私人入股。许多热心抗日救国的乡村医生、老中医等踊跃入股入社,投身革命队伍。莒南抗日救国联合会会长王羲初以经营的“济中药房”总资产5900万元(北海币)和1500块银元入股;西药商人徐复初和庄斌甫,把他们开办的东方药房60万元的药品和20两黄金全部献了出来;庄岩也以开办的远近闻名的大店红洋楼“道胜药房”入股。这样,中国第一家医药合作社——滨海医药合作社,也就是后来的山东大药房诞生了。 山东大药房一成立,马上成为山东、苏北地区医药供应的中心。每天从早到晚,来自前后方各医院、卫生所,以及滨海、鲁中、鲁南、苏北的医院和乡村医生,纷纷来此批购医药,这里每天都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好似逢山会一样热闹。 卡不断的地下采购线 敌人为了阻断根据地的医药供应,层层布下哨卡,封锁通往解放区的药品供给线。为打破敌人封锁,山东大药房专门组成11个人的地下采购组,潜入日军戒备森严的青岛、天津、上海等地采购药品,冒着随时牺牲生命的危险,秘密穿行于敌占区与解放区之间。 1945年春天,山东大药房通过天津的地下党组织购到了一大宗药品。可要把药品运到大药房所在地莒南,千里迢迢不说,单是一路关卡,就有上百道。仅山东境内就有德州、济南、潍坊、兖州等日军重点把守的据点,敌人对过往车辆严密盘查,别说这么多药品,就是只鸟儿也难以飞过哨卡。为了能把这批药品运到,山东大药房主要负责人王羲初等费尽了心思。他们对整个沿线的情况进行了缜密了解,对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详细 的分析。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演练准备后,王羲初和同事程文奎化装成商人潜入天津,把分散在几处存藏的20多吨药品集中到一处,然后包了两节火车皮,把药品精心伪装成土布、棉纱等物品装上火车,向山东运发。 按照预先研究的,王羲初、程文奎二人化装成日本高级军官,腰挎东洋指挥刀,鼻梁上架着副墨镜。他们通过内线搞到了一辆指挥巡路装甲车在火车前开道。出发前,他们还以日本驻华天津最高指挥部的名义,向沿途各日军哨卡通了电话,称日军驻华高级指挥官从天津到山东沿途巡查防务。王羲初本来日语水平就很好,又配上了日语翻译,带着一群化装成日军的侍卫随从,坐在指挥车上可谓以假乱真。火车顺利通过德州站后,他们又通过随身步话机通知了驻济南日军指挥部。车到济南站,日军官兵早就列队站在月台等候。王羲初大大咧咧地朝队列挥挥手。日军官兵毕敬毕恭,真把王羲初当做了上司。载着药品的火车又顺利通过了这道最严密的关卡。 火车抵达潍坊,化装成推车夫的民兵早已等候在车站附近。火车一停,大家迅速将药品卸下。上百车装满药品的手推车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迅速将药品运达山东大药房设在莒南县洙边镇刘家野疃村的药品仓库。望着塞满整个仓库的药品,山东军区卫生部长白备伍既惊又喜:“这可解决了大问题~山东大药房着实了不起~” 宋庆龄申请来国际救援药品 残酷的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山东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44年,在上海的宋庆龄向世界联合国救济总署发出申请,希望国际组织对山东人民给予人道主义援助。1945年12月,世界联合国来电通知,运往中国的一批救援物资,将经上海运抵山东石臼所港,望安排接收。 这批援助物资有1000多吨,主要是治伤消炎类药品、外科手术类药械和帐篷、病床、汽车、救护用品等野外医院设备。负责押运救援物资的是美籍白地格兰恒女士、雷代德大夫和华侨上海籍翻译杨萍小姐。 接到通知的华东军区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接收工作十分重视。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命令,山东军区卫生部长白备伍、山东省参议长马保三、山东省妇运会主任王清莲、山东省生产科长石理成(长征干部)等组成世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物资接收委员会,负责领导接收工作,进驻山东大药房。陈毅司令员还特别指示山东大药房,做好物资接收的各项具体工作。 为接收利用好这批物资,山东大药房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安排,确定接收期限6个月,分发、存放、转运6个月,共需要1年的时间完成整个接收任务。山东大药房派熟悉英语的制药部主任庄岩负责联络接洽,他们边接收边分存,边分发边转运,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便圆满完成了接收分运任务。白地格兰恒女士对此非常满意,连连称赞:“山东大药房接收工作做得好,了不起~”宋庆龄也专门给陈毅司令员发来贺电,高度赞扬山东军民顺利提前完成接收任务,为民族解放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还特别赞扬山东大药房人才荟萃,处事周密,为国争了光~ 解放区人民的“大医院” 连年战争,造成民不聊生,也引发了疾病流行。疟疾、霍乱等传染病时常暴发,夺去了无数无辜者的生命。为了救治患病的百姓,山东大药房打破过去药房只抓药不看病、只 卖药不制药的惯例,设立了门诊室,中西医生轮流坐堂问诊,接待前来看病的群众,免费为支前民工、军属、烈属和人民群众疗伤治病。他们还专门成立送药下乡组,为患病群众上门送药。仅这一项,一年就要付出北海币200多万元。 1947年2月1日,途经莒南县十字路南兴隆店子村的胶东支前民工毛志英,左腿被敌机炸断,浑身血肉模糊,被抬到山东大药房时,已经奄奄一息。大药房经理徐复初等亲自为他执刀做手术,把他从死神手中抢了过来。一直到毛志英康复出院,山东大药房没收一分钱的医药费。 不仅坐堂开诊,山东大药房还自己研制药品,满足广大军民的需求。他们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利用甘草、柴胡、陈皮、丹参等当地丰富的中药材,配以部分西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制出100多种中西药品。说起自治“救急水”的故事,山东大药房的老人们至今还津津乐道。那时,由于战争环境所致,人民群众生活状况很差,老百姓常常以粗粮、秕糠、野菜,甚至草根、树皮充饥,造成患肠胃病的人非常多。患者病情发作,常常疼得脸冒虚汗,浑身发软,呕吐腹泻,痛苦不堪。山东大药房制药部主任庄岩采用豆蔻、砂红、辣椒、烧酒等原料,研制成功了专治肠胃病的“胃疼散”。这种药,成本低廉,生产容易,但疗效却非常灵验。患者发病时,喝上一小支“胃疼散”,马上便会药到病除,老百姓称它是“救急水”。 后记:山东大药房历经数次改组、迁移,1950年3月迁到济南经二路小纬六路,更名为山东药房,隶属山东省卫生厅,1951年组建为山东医药公司
/
本文档为【[新版]山东大药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