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八个老兵的故事

2017-12-30 7页 doc 19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八个老兵的故事八个老兵的故事 引子 锦州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早在西周以前,屠何部族的先民就在这里饮大小凌河之水劳作,枕医巫闾山林涛安眠。西晋末年,鲜卑慕容氏建立了辽西第一个北方民族国家前燕,曾以此为国都达五十余年,给这片土地涂抹了一笔短暂的辉煌。宋、辽以降,这里人烟栉比,桑麻遍野,成为连接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锦州也是一部人杰地灵的交响乐。北魏时期,这里曾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石窟造像,至今还保留着16个洞窟中的430余尊石佛,成为东北地区之文化极观。辽代佛教文化鼎盛时期留下来的咸熙(奉国)寺、北镇庙、崇兴寺双塔等完整遗存,...
八个老兵的故事
八个老兵的故事 引子 锦州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早在西周以前,屠何部族的先民就在这里饮大小凌河之水劳作,枕医巫闾山林涛安眠。西晋末年,鲜卑慕容氏建立了辽西第一个北方民族国家前燕,曾以此为国都达五十余年,给这片土地涂抹了一笔短暂的辉煌。宋、辽以降,这里人烟栉比,桑麻遍野,成为连接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锦州也是一部人杰地灵的交响乐。北魏时期,这里曾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石窟造像,至今还保留着16个洞窟中的430余尊石佛,成为东北地区之文化极观。辽代佛教文化鼎盛时期留下来的咸熙(奉国)寺、北镇庙、崇兴寺双塔等完整遗存,仍在向今人述说着香火背后的传奇故事。这里依山襟海,风景独秀,医巫闾山被冠以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兀立海中的笔架山不愧天造地设的一处胜境。二百年前的皇封同盛金烧锅,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窖藏了四只酒海的宫廷宴酒,至今醇香四溢,成为国之瑰宝。1934年,日寇曾在此地成立伪锦州省,“光复”后中共辽西地委和专员公署也在此地办公,1949年至1954年曾为辽西省省会。锦州还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上世纪60年代即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惟一的新兴工业地区,现已形成以石油、机电、轻工产品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近百种高新科技产品远销四海。 锦州更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作为连通关内外的咽喉重镇,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烽火硝烟浸染了城市史册的每一篇章。站在李成梁石坊下,遥远的厮杀声依稀不绝于耳,让人生出怀古之悠思。“九一八”事变后,大凌河畔组织起辽西抗日义勇军,打响了东北民众武装抗日的第一枪。记忆最深刻的当然还是1948年的辽沈战役,万余将士血染黑山塔山,十万国民党守军被歼,换得东北全境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慷慨奠基。目前驻锦这支部队,历史上曾经打过1000多次恶仗,累计歼敌26万余人,成长出200多位将军和1000多位战斗英雄,他们的足迹遍及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海南岛到朝鲜战场„„ 这块土地上出现过朱瑞将军,出现过梁士英烈士,出现过被胡锦涛总记誉为“青年干部的楷模”的张鸣岐。 历史描绘了昨日的晚霞,而今天的凌河儿女正在续写黎明的清晖。在此,我仅给读者讲一段八个老兵的故事,他们是锦州光荣历史的继承者,他们是当今300万锦州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是这片被炮火犁遍的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他们用平凡的生命践行着“三个代表”的时代理念,他们的精神品格已成为今天锦州人的一张名片—— 他们是“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 事出有因:刘成金的“电影情结” 故事还得从队长刘成金说起。 刘成金出生在黑龙江省双城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那一年的十月一日,毛泽东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刘成金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担任过担架队长,母亲也曾毫无惧色地面对敌人的刺刀,叔父在拼死了三个日本鬼子之后壮烈牺牲。这是一个光荣的家庭。黑土地上的红高梁被红旗映得更红了,松嫩平原上的长风催生着茁壮的幼苗,但落后的生产力还无法改变一穷二白的生活现实。那时候乡下很穷,一年到头挣得的工分,还不够个口粮钱,所以在刘成金童年的记忆中,寒冷和饥饿是一对挥之不去的魔影。 刘家兄妹五人,成金行二。黑土地给了人坚忍的意志,这个贫苦少年并未被寒冷和饥饿折断幻想的翅膀,在新生活的曙色中,他经常远眺着平原尽头的钢青色大山心驰神往。这时候,一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在少年多梦的季节里出现了,马车上拉着几只铁皮箱子,放映员进村吃“派饭”,两根长竹竿在黄昏暮色中高高架起,寂静的小村庄便开启了一扇通向现代文明的窗口。那情景是多么令人神往啊!银幕下挤满了男女老少,有坐小板凳的,有坐石头的,有 抱着肩膀站在场边的,有把孩子架在脖子上的,大家说说笑笑,插科打诨,但等灯光一灭,传来放映机轻微的“咔咔”声响,一束神妙的白光照在白布上,电影便开始了。人们屏住呼吸,伸长了脖颈,跟随剧情或哭或笑,恨不能自己也钻进电影里去„„ 也许是因为银幕上的故事跟他父母亲的生平经历有关,电影成了少年刘成金的一种精神寄托。他跟着电影队转遍了远近十里八村,一部电影看上十几遍,场场不落,直到把剧牛台词倒背如流。村与村相距足有一二十里,不知有多少次,他走迷路了,半路陷进雪坑里了,回家来被父亲关在门外了,可就是痴心不改。他钻到电影机近旁,想弄明白那些小人儿是怎么跑到银幕上去的,可人家不肯答理他,嫌他脸上光有鼻涕没有毛。那会儿他常常枕着月光想:等我将来念足了书,一定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也去给乡亲们放电影1 1966年,刘成金从双城县农机化学校毕业,分配到公社广播站工作。这无疑是份美差,不仅每月拿38元的高工资,而且能经常摆弄机器。他对机器着迷透了。再来电影的时候,他已经不完全是局外人了,帮着倒片啦,架机器啦,甚至还收藏了几片烧坏的胶片。 、 1968年11月,一年一度的征兵又开始了,家里四弟高中毕业,想走,父母同意他报名了。来接兵的是位指导员,就住在公社院子里,刘成金每天帮人家烧洗脚水,焐被子,还给他买烧饼,一来二去混熟了。那位指导员见他有文化,又会来事,十分喜欢他,就说:“你想不想当兵啊?我带你到部队去吧!”成金心里话:我干吗整天价围着你转?就等着你这句话呢!可是征兵名额本来就挺紧张,一家走哥俩,能行么?再说家里老人也未必乐意呀!指导员就去做刘家老人的工作,什么当兵光荣啦,部队锻炼人啦,成金自己也把胸脯拍得山响:“我从小就听你们说要长出息,要是让我当了兵,一定干出个样儿来。你们就让我去吧!” 父母同意,政审合格,体检更不在话下。38元月薪留不住年轻人的心,成金只带了10元钱,便与四弟一起来到锦州,成为3137部队的一名通信兵。这个团是战争时期功勋卓著的“铁拳团”。 是知识和信念给了刘成金上进的动力,入伍后不到一年,他就被评为“五好战士”。1969年12月,部队在抚顺搞军事演习,电话线被坦克轧断了。刘成金提前测出了故障,奋不顾身冲进现场,很快把线路接通,保证了指挥系统畅通。陈锡联司令员在望远镜里见了,对军长说:“这个小战士是谁呀?很勇敢嘛!”演习结束后,刘成金荣立三等功。 在部队能继续与机械电器这些东西为伴,是刘成金的幸运,所以他干了12年无线电技师没改行,眼看着同期战友提职晋衔超过了他,却没有半句怨言。更为幸运的是,他居然在部队里实现了自己童年的夙愿,果然当上了电影放映员~在俱乐部里,两千多名官兵先是拉歌,然后是团首长讲话,待铃声一响,他的工作就开始了。放映机那轻微的“咔咔”声,真是要多美妙有多美妙。还有置身于军营里的那种感觉,简直就像一只锚桩,把他的心拴得牢牢的,九匹马也拉不动! 后来他被选派到军校学习了,因为他很优秀,有更重要的岗位在等着他。在金州军校学习期间,火车站上有一列油罐车着了火,刘成金用水浇湿身体,和学员们一起奋不顾身去救火,后来受到军区通信兵部通令嘉奖,又一次立功。 当了27年兵,从战士到团职干部,两次二等功,十次三等功,还被沈阳军区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正当他在军旅生涯中乐此不疲之时,1994年的中国百万大裁军开始了,同时中央军委又出台一项规定:军队不再办企业。 刘成金此时正在驻锦某集团军企业局当副局长,所在单位摊上一个转业名额。原定的那位战友不愿意走,提出了许多条理由要留下,领导只好来找刘成金谈话。可是谁又愿意离开部队呢?尤其是刘成金,打19岁起就把自己全副身心交给了部队,从未想过离开军营啊!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太令他震惊了,当时他大脑里一片空白„„ 首长对刘成金说:“有想法你也可以谈。你工作很出色,可以找个合适的职务留下来。“然 而刘成金却说:“我服从组织安排。”这时他才想到:一个人总归不能当一辈子兵,迟早都要转业的。虽然这对他来说可能有些残酷。 当他脱下那身被他视如生命的军装时,一种要永远离开家的感觉使他哽咽了,眼泪直往外涌。但他还是从容镇定地走上讲台,代表全集团军复转官兵宣读了保证书:“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支持军队、国家改革,服从大局,接受组织分配。” 锦州市当年总共要接收850多名军转干部,为历年来最多。不过以他的军龄和立功受奖的表现,安排个好工作还是有优势的。不久便传来消息:市人大机关、古塔区公安分局等单位都愿意接收,只等他去办手续了。 刘成金认真思考了好几天。 全国有7000万老兵,仅一个锦州市就有18(6万人,这是一笔不小的社会财富,但也可能是个社会包袱。没少听见有些老兵抱怨,这个不公了,那个不正了,待遇不合适了,工作没意思了„„其实这里面有个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处在人生转折期的老兵,想要寻找个新的归宿,就好比生理上的更年期,难免产生一种失落感,甚至是失败感。如何顺利地迈下从部队到地方的这个陡坡,让自己的后半生继续光彩?刘成金想走出一条新路来给战友们看看。或者主要的还不是要给别人看,而是他个人性情的必然。 跟他一起生活了20年的妻子宋恩芳,这会儿也弄不懂他的心思了,“怎么,你真想扔掉铁饭碗,自己找罪遭去?”亲朋好友更觉不可思议了,“老刘啊,职业可不是那么好谋的,你一家三口将来靠什么过活?” 遭罪他是从来不惧的,而且他有足够的自信去维持今后的生活,只是不肯跟自己的战友争饭碗。但埋在心底几十年的那份心事,此时却不便跟妻子明说。恩芳随军后一直在部队企业里当会计,现在也跟他一起离开军营了。夜深人静之时,难免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黑龙江老家,想起那些历久弥新的童年往事。离家27年了,军装便是一张心灵的邮票,随时都会把乡情寄回去,可现在,昨天的军人便成了今天的一只风筝,无助地飘荡在异乡的天空。他一拍桌子对妻子说:“不回老家,也不端铁饭碗,我自有要做的事!” 1994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刘成金拿着8000元安置费走出军机关大院,恍惚中还在问自己:难道我的军旅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么? 这天中午,他喝了很多酒,也流了很多泪。 情之所至:旧梦浮现在有钱之后 刘成金用8000元转业安置费垫底,办起了一间不干胶商标印刷厂,取名叫“天龙”。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起初没有客户,刘成金夫妇加上11名工人,全都成了业务员,走街串巷跑了一个来月,好歹才拉回来一份订单。接着便是质量问题,大家全力以赴干了十几个通宵,结果工艺技术却不达标,第一笔生意就把老底都赔进去了。 那个多风多雪的冬天,给了刘成金一个无情的“下马威”,也让他军人的性格得到一次全新的历练。他和工人们一起搞技术攻关,多方请教专家,反复摸索试验,终于解决了工艺难题。当春风吹融了街边最后一片积雪的时候,刘成金骑上一辆旧自行车,又挨门挨户出去揽活儿了。 可接下来的麻烦更让他忧心如焚——货送出去了,钱却回不来!小厂此时已累计举债30多万元,拿什么还人家?订单正在不断地上,原材料拿什么买?进不来原材料,生产怎么持续下去?更主要的还是信誉,刘成金为人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就是人品端正,一个当过兵的人不能失信于社会啊!没办法,还得出去借钱,一借又是10万元,这才维持了正常生产。 1 [2] [3] [4]
/
本文档为【八个老兵的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