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2017-12-05 15页 doc 34KB 1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doc】《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 的五音无商说考 吴高歌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周代音乐考古发现的四音音列现象分析,认为《周礼.大司 乐》记载 的周代祭祀用乐中所谓五音无商是无"商音",而非无"商调",从而证明郑注,贾疏是 正确 的,而后儒的怀疑则是受传统的五音音列理论的影响所致. 关键词:五音商音商调 一 自唐迄清诸儒对周礼 三大祭无商说的论证 周礼?舂官?大司乐》云: 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 姑洗为羽,重鼓重...
【doc】《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doc】《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 的五音无商说考 吴高歌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周代音乐考古发现的四音音列现象分析,认为《周礼.大司 乐》记载 的周代祭祀用乐中所谓五音无商是无"商音",而非无"商调",从而证明郑注,贾疏是 正确 的,而后儒的怀疑则是受传统的五音音列理论的影响所致. 关键词:五音商音商调 一 自唐迄清诸儒对周礼 三大祭无商说的论证 周礼?舂官?大司乐》云: 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 姑洗为羽,重鼓重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 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 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凡乐,函钟为宫,大簇为角,姑洗为徵,南 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 《成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 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札矣.凡乐, 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簇为徵,应钟为羽, 路鼓路鼗,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 之歌,《九磬》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 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以上引文是关于周代祭祀天神,地示,人鬼时所 使用音乐的记载,这三种祭祀在周代的各种祭祀 中最为重要,因此有"三大祭"之称.对三大祭 所使用音乐的记载,前人注释各异,争议颇多.其 中争议的焦点在于引文中所谓的宫,角,徵,羽 是指乐音,还是指音乐的调式.我们知道,在古 代音乐中所谓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但 在上述引文中,只提及宫,角,徵,羽,而未提 及商.对此,郑玄注谓:"凡五声,宫之所生,浊 者为角,清者为徵,羽,此乐无商者,祭尚柔,商 坚刚也."很显然,郑注所谓"商"是指五声之一 的"商"声,而不指"商调",这是对周礼三 大祭用乐问题的最早注解.唐代贾公彦循"疏不 破注"之例,对郑注做了进一步发挥,在他的疏 中云:"此经三者皆不言商,以商是西方金,故云 '祭尚柔,商坚刚不用',若然,上文云此六乐者, 皆文之以五声,并据祭祀而立五声者,凡音之起, 由人所生,单出日声,杂出日音,凡论乐法,以 五声言之,其实祭无商声."贾氏所塌上文是指 大司乐》中"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 音"的一段引文.既然有"五声"之,兑,而又云 "无商声",显然是有矛盾的.因此,贾疏特此做 出这样的说明.他以为不用商声的原因在于商为 金,具有坚刚的性质,不适宜在祭祀的场合使用. 尽管贾氏对"文之以五声"与三大祭无"商声"的 矛盾的说法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但他为郑注所 45 中国愿史支04年第6期. 做疏应当是符合郑氏原意的. 郑注,贾疏在后来招致了许多学者的怀疑, 自唐宋以来的大多学者都不同意郑,贾的看法. 他们认为所谓无"商"是指无"商调",并非无"商 声".(《唐会要))载,开元八年(720年),赵慎言 论郊庙用乐表))云:"((周礼))三处大祭,俱无商 调.商,金声也.周家木德,金能克木,作者去 之."((旧唐书?音乐志))论唐代的圜丘乐章)), 《享大庙乐章)),汾阴乐章))所用的音乐之事时, 谓:"此唐人依仿周礼))三大祭之乐,其圜钟宫 三成,则圜钟为宫,自成一调也.黄钟角,大簇 徵,姑洗羽,各一成,则黄钟为角又一调,大簇 为徵又一调,姑洗为羽又为一调也."宋代大儒朱 熹对此也持同样的观点,朱子语类))卷八十六礼 三((周礼))载,有人问朱熹:"周礼))祀天神,地 示,人鬼之乐,何以无商音?"朱熹答日:"五音 无一,则不成乐,非是无商音,只是无商调,先 儒谓商调是杀声,鬼神畏商调."朱熹的观点对清 代学者影响极大,清初学者方苞,李光坡,惠士 奇等人都沿袭了朱熹的说法.方苞周官集注))曾 引朱子日:"五音无一,则不成乐.周礼))祭祀 非无商音,但无商调,先儒谓商调是杀声,鬼神 畏商调."又引管子日:"商声如离群羊然,则其 音最悲,非祭祀所宜也."李光坡周礼述注))则 云:"盖去商者,去其调也."惠士奇((礼说))云: "四宫四均,宫君商臣,以商为君均,君臣易位, 革命之象,故商不为均,非无商也.商不为均也, 均一名调,古者一宫四调."并由此得出"宫可居 商位,而商不可居宫位"的结论.凡此种种,他 们在阐述"商"是指"商调"的观点时,都试图 找出一定论据. 与以上观点相同,江永周礼疑义举要))也 有同样的看法,谓:"三大祭不用商者,无商调, 非无商声也,注谓'祭尚柔,商坚刚'未必然.愚 疑周以木德王,不用商,避金克木也.是以佩玉 44 右徵角,左宫羽,亦无商.苟子))亦有太师审商 之说."孙诒让按云:"江说略本唐赵慎言奏,孔 广森亦同江说,又据乐记))'声淫及商,非武音 也.'证周乐无商均,皆深得其义."江永之论实 际上是承袭了唐人赵慎言的观点,他在反驳郑注 "无商是无商声"的说法之外,又进一步举出((苟 子))"太师审商"之说作为引证之据,以证明其说 法的正确性."太师审商"之说见于苟子?王制, 原文称:"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 使夷俗邪音,不致乱雅,太师之事也."王先谦集 解))征引对于其中"商"的注解大致有三种:其 一 ,"诗商"当为诛赏字体及声之误;其二,"诗 谓四方之歌谣,商谓商声,哀思之音,如宁戚之 悲歌也";其三,"商读为章,章商古字通".从苟 子))原文分析,太师并不执掌"诛赏之责",因此 以"诛赏"训"诗商"显然不符合原书之意;第 二种意见是把"商"训为"商声",认为"商"专 指"哀思之音".但此处"商"作为五声之一,与 诗连用,似不如用"诗乐"更妥当.这样相比较, 惟第三种意见最切近原义,而且鹞冠子))也有 "商"与"章"相通的例证,((鹃冠子))云:"西方 者,万物成章焉,故调以商."看来,"商与章相 通"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因此江永以苟子)) 之说作为论据,并不能说明商为"商调"而非"商 声". 对《周礼))三大祭之乐中所谓"商"指"商 调"辨证最力的应该算是清代的陈沣.陈氏首先 对郑注提出批评,谓:"《周礼))三大祭之乐,郑 注以为三宫,则角,徵,羽所用之律,皆不合.且 但有官,角,徵,羽而无商,其说难通."之后, 他又对贾疏认为"商指商声"的观点提出异议, 谓:"此皆不言郑注之误,而反以疑经,然郑注之 误,亦因此而明矣."最后,陈氏运用唐代之乐以 证周制,云:"唐人解周礼))之宫,角,徵,羽 乃宫,角,徵,羽四调,非一调中之宫,角,徵, ? 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羽四声也."在此基础上,他得出"商"指"商调" 的结论.对陈氏的观点,孙诒让给予高度评价, 谓:"自郑,贾误说,以宫,角,徵,羽合为一调, 遂使五音有阙,律吕不谐,后儒不悟,因以疑经. 惟唐人《圜丘乐章,依仿周乐,冥符经旨.自朱 子及近儒李光地,吴廷华,秦蕙田,江永,惠士 奇,孔广森,庄存与,徐养原并知四声各自为调, 无商均,非无商声,而未能大墒其说,惟陈氏所 论,最为精析,而其据唐乐以证周制,尤为确凿." 孙诒让之所以相信陈沣之说,其一是他认为古代 音乐应该是以宫,商,角,徵,羽五声为基本音 的,不可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音阶;其二是他相 信唐代之乐足以证周代之乐. 自唐迄清,大多学者对《周礼三大祭所谓 "无商"即"无商调"的论证表明他们对《周礼 的态度和对古代音乐理论的认识.他们一方面 恪守《周礼))为周公作的传统观点,认为经文本 身是不容置疑的,正所谓"曾经圣人手,议论安 敢到",经学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只能尊崇,不 容非议.另一方面,古代音乐以五音为基本音阶 ,徵,羽 的理论同样牢不可破,只有宫,商,角 五声俱全,才会产生和谐的音乐,如果五音不 全,便毫无音乐可言.因此,他们对于郑注提出 疑义,是在情理之中的.同样,在郑注与经文及 古代音乐理论的矛盾面前,诸儒表现出的迷惑 也就在所难免. 其实,在唐代以前,对《周礼》三大祭无"商 声"的问题就已经产生疑义,如北齐魏收所修 《魏书与唐代魏征等所修((隋书))对此早有注 意.《魏书?乐志载长孙稚,祖莹表日:"臣等 谨详((周礼,布置不得相生之次,两均异宫,并 无商声,而同用一徵,计五音不具,则声岂成文, 莫晓其旨".隋书?音乐志载牛弘,姚察,许 善心,虞世基等议日:"((周礼))四声非直无商, 又律管乖次,以其为乐,无克谐之理."同书又 引干宝对《周礼三大祭之注,云:"不言商,商 为臣.王者自谓,故置其实而去其名,若日,有 天地人物,无德以主之,谦以自牧也."据干宝 的说法,周代的祭祀乐并非无商,只是不用其名 而已.尽管在当时他们并没有提出"商"是"商 调"而非"商声?的观点,但这种怀疑对唐以后 认为"商"指"商调"的说法则很可能有所启发. 综合上述,自唐迄清的学者对周代三大祭 音乐中无商的论断是认为指"无商调",而非无 "商声".究其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据五德 终始说的理论,认为周为木德,而商为金声,因 为金能克木,所以在周代的祭祀音乐中不用商 调,赵慎言,江永持此说;二是认为商调是杀 声,而鬼神畏商调,因此在祭祀乐中不被采用, 朱熹,李光坡持此说,其实此说肇自郑玄,只 不过郑玄认为所谓的商是指商声,而朱,李以 为指商调;三是认为商调为均就是君臣易位, 是革命之象,因此不能有商调,惠士奇持此说; 四是认为无商的四音音列不符合古代的音乐理 论,陈沣,孙诒让持此说. 周代三大祭之乐所谓"商"是指"商音"还 是"商调",从前人的讨论中可见一斑.颇有趣 味的是,在北周时,宇文泰,苏绰等人托《周礼 改制,就曾经采用过无"商"的祭祀音乐.《隋 书?音乐志下云:"后周之时,以四声降神". 这里所谓四声就是指以宫,角,徵,羽为基本音 的四声音阶.当时,他们虽采((周礼)),但因"年 代深远,其法久绝,不可依用"而未果.而这个 事实本身却使学者们对"五声无商"之说更增加 了怀疑. 二近代以来对无商说的观点 对于周礼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问题, 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其中钱穆先生曾从考证 45 中国廛史文?2004年第6期? ((周礼的着作年代的角度出发,对三大祭中"五 音无商"说加以分析,并对前人用"五德终始" 论解释五音中没有商调的原因进行了反驳.他 说:"后儒因此多说周官无商,乃无商调,非 无商声.所以无商调,则因周以木德王,商金声, 避金克木之嫌.至于律管乖次,也有说明.然据 今论之,五德终始,乃秦一统后始有齐人奏上, 谓是邹衍所着,其前固未有.且((周官))书亦未 采及五德终始之说,则此处不当据以为说."钱 氏认为"五德终始"是秦统一之后的理论,而((周 礼))则是战国晚期的着作,因此,不能以之作为 对此问题解释的理由.同时,钱氏又从((韩非子 中找出论据,分析了((韩非子?十过篇))所谓"濮 上遗声",认为"清商乃亡国之乐,靡靡之音,所 谓濮上之声者是,所以周官))三大祭不用商, 正为其是濮上遗声也."?此处所谓"清商"显然是 指商调式. 从钱穆的推论可以看出,他认为周礼三 大祭的音乐中无商的原因在于,"清商是亡国之 乐,靡靡之音",因此才遭到诸多学者的排斥,而 并非前人所谓"金克木"的原因所致.那么,既 然((韩非子?十过篇所云"清商"是靡靡之音, 其它的调式如清徵,清角呢?如果与"清商"相 比,它们具有怎样的性质呢?我们只有在其原文 中找答案.((韩非子?十过篇云: 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 言日:"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日:"善", 乃召师涓,今坐师旷之旁,援琴抚之.未终, 师旷抚止之,日:"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平公日:"此道奚出?"师旷日:"此师延之 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 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 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 遂."平公日:"寡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 之."师涓鼓就之.平公问师旷日:"此所谓 46 何声也?"师旷日:"此所谓清商也."公日: "清商固最悲乎?"师旷日:"不如清徵."公 日:"清徵可得而闻乎?"师旷日:"不可. 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也.今吾君德 薄,不足以听."平公日:"寡人所好者音 也,愿试听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 鼓.……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 瘙病. 从这个记载来看,清徵,清角两种调式似乎更具 有悲凄的性质,那么,如果因为"清商"是"亡 国之声"而忌讳,那么比清商更为悲切的清徵, 清角难道不更应该忌讳吗?因此,用"濮上之 声"来为((周礼三大祭无商的问题解说似乎并 不十分妥当. 不仅如此,钱氏通过对((周礼,((乐记,((韩 非子中相关材料的论述,从而做出"及乐戒商 音二事,其实全起战国"的论断.他论乐记 中孔子与宾牟贾关于武))乐之事的记载,云: "其时代((大武之舞也有商,而一辈讲音乐者 乃力事排斥.正因为商声淫靡,乃濮上之新声, 故不认为是武王之古乐也.可知((周官三大祭 无商,固不必以'金克木'之说释之."他认为 "周礼?大司乐章其实也只是一种方术",而 上文所引((韩非子的材料也只是一个流行的故 事,因此,他将这三条材料结合起来,推论出"乐 戒商音"是战国时期曾经流行过的一种现象.从 钱氏的推断来看,这个结论有一定道理.但所谓 "乐戒商音"的说法并非说战国时代的音乐中没 有商调或商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当时商调或 商音泛滥,才导致时人对此现象的非议.正如钱 氏所谓战国时代的流行音乐是"靡靡之音",那 么,在此之外,肯定还有另一种不同的音乐存 在,此二者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 还值得进一步讨论. 其实,与周礼))三大祭的记载相同,乐 ? 《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记所说的"商"是"商声"还是"商调"也存 在争议.《礼记?乐记记载关于宾牟贾与孔子 的一段对话,孔子问:"声淫及商,何也?"对 日:"非武音也."子日:"若非武音,则何音也?" 对日:"有司失其传也.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 王之志荒矣."郑玄注:"言武歌在正其军,不贪 商也."孔颖达疏云:"正义日,言武歌在正其军 不贪商者,解经非武音,言武歌象武王正其军 事,不得有贪商之歌,故知贪商者,非武乐之音 也.云时人或说其义为贪商也者,解经中声淫及 商之义,言当时人不晓武音,谓此歌声为贪商, 故云或说其义为贪商."孔氏之疏中并没有对 "商"是"商声"还是"商调"的问题进行讨论, 但他认为武王的音乐中没有"商",而后来的音 乐中有"商"是因为有司失传的缘故.郭嵩涛((礼 记质疑谓:"武王伐纣,吹律听声而音尚宫,皆 取宽大之义.商者,西方金音,义主杀伐.((武 乐以迟久咏叹为心,发扬蹈厉而会朝清明,于商 音无取,故知有司失其传也."孙希旦((礼记集解 谓:"商,商声也.商声主杀伐","用兵之时,宜 有杀伐之声,至武舞之乱,则戎商已克,偃武修 文之时,而乃过有杀伐之声,则与胜殷遏刘之意 异矣."?孙氏的解释是对郑玄注的发挥.之后, 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亦从孙希旦之说?.从 ((乐记))的记载和前人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武王时 期的音乐与后世的音乐确实是有区别的,而前人 对武王时音乐中无商现象,其主要观点是认为 ((武乐是歌舞升平的音乐,而不是充满杀伐之气 的音乐,这种音乐与后来有了商的音乐相比,性 质有明显不同.但文中所谓的"商"是"商音"还 是"商调"仍有分歧. ((武乐相传是武王伐纣时的乐章,它的性 质如何,我们在此可置不论.但((乐记的相关 记载却为大司乐中所谓三大祭无商的说法添 了一个佐证,即所谓((武乐是和战国时期的音 乐是有不同的,其差别就在于((武))乐无商,而 战国时期的音乐中是有"商"的.那么,这个所 谓"商"是指"商声"还是"商调"昵? 杨阴浏先生继承了"五音无商"是无"商调" 的说法.他在谈到战国时代调式的使用时,曾经 引证《周礼?春官?大司乐之文,并认为:"所 谓'为宫','为角'……,是指宫调式,角调式 而言";而这种音乐理论在当时的使用情况,正如 他所说,"战国时代,调式的运用,已很普遍."? 从杨先生的论断可知,他是把周礼关于乐制 的记载定位在战国时代,并由此出发,而得出这 样的结论.与此观点相同者,林尹为周礼大 司乐中引文所作译文云:"凡乐奏,圜钟宫调,黄 钟角调,大簇徵调,姑洗羽调."?杨氏,林氏的 观点代表了"商即商调"的意见,之后,学者们 鲜有异词.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钱穆,杨阴浏等人都 是把((周礼记载的祭祀音乐材料作为战国时代 的材料而加以论证的,并由此而得出所谓商为 "商调"的结论.我们知道,对于((周礼一书 历来有争议,尽管顾颉刚,钱穆等人的((周礼 成书于战国之说已经成为学界的一种主流说法, 但同时他们也并不否认在((周礼中包含了许多 西周时期的历史.而且由于礼本身具有很顽 固的保守性,如((礼记?礼器所云:"礼也者, 反本循古,不忘其初也",周礼三大祭的记载 很可能是西周祭祀音乐的,而不是战国时代 的音乐资料.既然如此,西周时期的音乐与战国 时期的音乐的内涵究竟有什么不同昵?或许我们 在考古材料中可以找出答案. 三由考古发现得出的结论 近年的考古材料似乎对以上几成定论的论 断提供了反证,那就是西周音乐中发现的四声 47 中国史文.20o4年第6期. 音阶,这个发现对郑注所谓宫,角,徵,羽为四 声而非四调提供了证据.在殷商时期,中国的先 民们就已经有了演奏旋律的要求与实践,当时 的乐器有鼓,鼗,铃,磬,编磬,钟,编钟,缶, 埙等等.杨阴浏认为:"商人已有了绝对音高观 念,音阶间的和谐关系,半音音程的出现."? 既然已经有半音音程的出现,那么,五声音阶应 该是具备的.此后,随着音乐考古的新发现,研 究又有了新的成果,如王子初所说:"在目前出 土的多套殷商编铙上,正侧鼓音已可构成完整 的五声或五声以上的音阶.如妇好墓出土的亚弱 编铙,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312号墓出土 的亚佩姗编铙等均是例证."?按照常理及"周 因于殷礼"的记载,西周的音乐应该继承殷商的 成果,并在殷商音乐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最 起码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倒退,但这个一般性 的推断在殷周音乐发展的链条中却没有得到证 实.相反,西周时期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却采 用了以宫,角,徵,羽四声音阶为主,而不用商 声的音乐体系,这从近年出土的西周的编钟,编 铙中,经过音乐学的测定已经得到证明. 王子初先生在对西周时期的晋侯苏钟的研 究中发现,"西周早期的晋侯苏编钟已发展到16 件成套,8件成组的规模,并用商声.西周中晚 期的柞钟,规模为八件一套,音域扩展至三个半 八度,其于五声中仍只用官,角,徵,羽四声, 直到西周末期的山西闻喜上郭村210号墓的编钟 才打破不用商音的情形,其增设了正,侧鼓音, 分别为商——变徵的第4,第7两钟,全套钟在 两个八度上构成了的,带变徵音的六声音 阶,商声得到了肯定和巩固."对于音乐考古中 的这一现象,他解释说:"周钟不用商音,这一 方面反映了周人对商人的敌视态度,另一方面 也说明了西周人对其乐钟仍无追求旋律的意 识."?对于西周时期编钟的音乐学测定,方建 48 ,其音 军认为:"西周后期编钟的组合一般是8件列结构都是按一种四声羽调式排列在一起,即以 羽,宫,角,徵音阶结构有下行而上行排列."?之 后,他又说:"8件一组的西周编钟,都是按一四声 羽调式组合在一起,即以羽,宫,角,徵音阶结 构,其音域可达三个八度."?陈荃有研究认为西 周时期的编钟有"全套乐钟形成羽,宫,角,徵 四声羽调式音阶"?. 除了编钟的例子以外,四音音列结构的编 铙也有发现.而且,这种四音音列结构在商代就 已经出现.1993年6月7日在湖南宁乡师古寨山 发现的10件商代铜铙,其中下面三层为9件成 组的编铙,童忠良认为该编铙属于商末初期.而 这个编铙经过音乐学的测定,为"A—c—E— G的羽一宫一角一徵四音音列";并且,这个四 音音列是由"两个初始小三度的连缀(羽一宫与 角一徵),它在商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宁乡 商铙的四音音列特点,与商周某些其它乐器的 音乐学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宁乡商铙的出土, 对研究四音音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对 西周编钟的四音音列的音乐体系也提供了参证. 如童忠良所说:"la—do—mi—sol,即羽一宫一角一 徵四音音列,中国古代众多陶埙,如妇好墓埙, 河南省博物馆藏埙和殷墟M1001骨埙等,与西 周编钟音阶有一定联系."?从以上音乐考古资 料来看,西周时期的确存在过以羽,宫,角,徵 为基本音的四音音列,即在五音中无商的情况 确实存在过,这无疑对郑注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音乐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羽,宫,角,徵四音 音阶为主的音乐体系并非个例,而是具有普遍 意义. 在此,我们不妨对以上引用的前人观点加 以回顾.在诸多对周礼三大祭用乐问题的注 解中,郑玄的注最早,郑注是汉人研究周礼 的集大成之作.郑玄认为周礼为周公治太平 ? 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之迹,而且郑氏也以注"三礼"而得名后世.在 他所注《周礼))和《礼记?乐记))中,对周代祭 祀音乐无商的注解是一致的.在郑玄生活的时 代,很可能耳闻过远古时期的音乐,或者因为他 对周礼顶礼膜拜的心理使他不敢轻易疑经, 因此,他在为周礼作注时,认为商是"西方 金",而"金"又具有坚刚的性质,遂导致《周 礼的三大祭中不用商音的事实.至唐代贾公彦 遵循郑注,不加改动.但贾氏生活在唐代,此时 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音阶的理论 早已根深蒂固,因此才会有对"文之以五声"与 祭祀乐无商的矛盾的牵强附会解释.其实,关于 周礼祭祀用乐之事记载混乱现象一方面反映 了战国时代音乐中以五音为基本音阶的现状,另 一 方面则反映了在战国时代成书的周礼中, 周代祭祀乐不用商音的历史资料依然被保留下 来.但这个事实在经过近一千多年的音乐理论的 发展和完善之后,对唐人来说只能是雾里看花, 将信将疑. 正是由于受古代五音音阶理论模式的束缚, 而自唐代以来的学者又试图为周代祭祀乐无 "商"的记载找出理由,于是他们开始怀疑郑注 和贾疏,从而认为所谓无"商''是指无"商调", 并用"五德终始"的理论作为周代祭祀乐不用 "商调"的理论根据.之后,这个说法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音乐考古资料来看,周代音 乐中的四音音列现象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它很 可能是音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具有普遍意 义.在西周时期音乐发展过程中可能四音音列与 五音音列并存,并没有统,的模式,但在其中的 某一阶段以四音音列为主,因此,《礼记?乐记)) 中认为武王时期的音乐没有商音,从而认为后来 添加了商的音乐为"贪商",是"有司失其传"之 故.我们知道,在古代祭祀中,祭祀所用的供品, 形式,用乐等都是越古老越符合祭祀之 义,因此,当战国时期,音乐有了一定发展,以 五音音列为主的音乐体系已经相当流行时,将以 四音音列为基础的古老音乐作为祭祀乐便是理所 当然的了. 以上推测在乐记中可以找出相关的证 据.乐记对作乐的精神以及祭祀乐的作用和 目的的描述都说明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如《乐 记云:"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 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 叹,有遗音者也.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 大羹不和,有遗味者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 人道之正也."孔疏谓:"清庙之瑟,谓歌清 庙之诗所弹之瑟.朱弦,谓练朱丝为弦,练则 声浊也.疏越,疏导底孔,使声迟.声浊又迟, 是质素之声,非要妙之声.……虽然,有遗余之 音,以其贵在于德,念之不忘也."乐记又云: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郑注谓:"易,简,若 于《清庙)),大飨然."又:"魏文侯问于子夏日: '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 则不知倦."孙希旦云:"古乐用于祭祀,祭时 端冕,故端冕而听古乐."古乐即祭祀之乐,从 乐记的记载可以看出,祭祀乐并非为了追求 音乐的完美,而是"贵在于德",即孙希旦所云 "以发明先王之德,而不在于极音也."而魏文 侯听古乐则昏昏欲睡,不仅因为古乐具有"声浊 又迟,是质素之声"的特性,而且很可能所谓古 乐就是考古发现的四音音列音乐,与当时流行 音乐相比,它的简单,质朴,不为时人所喜爱自 然是情理之中的了.因此,王子初在谈到周代音 乐中没有商音的现象时说,周人没有追求旋律 美的意识. 但王子初所说周钟不用商音是因为周人对 商人的敌视态度,则有些牵强附会.实际上,战 国时期人们并不忌讳"商"字.如乐记云: 49 中国廛史文物?2004年第6期? "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故商))者,五 帝之遗声也,商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 商))."他们不仅对商未加忌讳,而是对其大加 褒扬.当然此处商与颂)),大雅,风, 齐并用,说明商可能是指诗的一种, 并非指本文所谓五声之一的"商声",但乐记)) 对"商"字不加忌讳,却证明了后人所谓不言商 是由于避讳"商"字的说法是欠妥的. 综合上述,先儒对周代三大祭之乐无商有 两种意见:其一是认为无"商调",其二是认为 无"商音".之所以产生如此分歧,主要原因是, 在周代曾经出现过的四音音列的音乐体系到后世 已经失传,人们对周礼祭祀乐的记载感到生 疏而不可理解.因此,他们用较晚的五音音列理 论对(《周礼))加以注释,但对于上引(《大司乐)) 中没有提到"商"的一段话又无法理解,因此才 有所谓无商是指无"商调"的说法.这个说法对 后世影响极大,而且持此观点的学者们尽量找出 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之辩护,遂导致治丝愈棼的 现象. 如上所论,先儒所谓周乐中的五声无商是 不可辩驳的事实,但他们认为商是指商调的观点 却是错误的.周乐用四声在周代是常见的,本来 不足为奇,到汉代时这种四声的音乐几乎销声匿 迹,对于郑玄这样的大儒来说,或许曾耳闻其 事,但也难知其详.因此他在注释周礼》时, 不能肯定四声音阶是周代曾经常见的一种音乐, 而是用经学的思路,根据祭祀的特点作解释.贾 疏的基本原则是疏不破注,因此也继承了郑注的 观点,尽管郑注和贾疏是正确的,但他们对于无 商的原因却是模糊不清的.而另一种观点,即认 50 为无商是无商调的观点,早已被巩固的五声音阶 理论所囿,从而认为四声音阶是不符合传统音乐 的基本要求的.从这个思路出发,他们对郑注产 生疑问,随之而来的则是持久的关于商音与商调 的争论. ?王先谦:苟子集解,上海书店,诸子集 成》本,第106,107页. ?钱穆:《周官着作时代考,两汉经学今古文 平议,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84—492 页.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 第1022页. ?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天津古籍出版 社,1987年,第516页. ?杨阴浏:中国音乐学吏稿》,人民音乐出版 社,1963年,第88页. ?林尹:周礼今注今译》,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5年,第236页. ?杨阴浏:中国音乐学史稿,人民音乐出版 社,1963年,第25页. ?王子初:《晋侯苏钟的音乐学研究》,文物 1998年第5期 ?王子初:《晋侯苏钟的音乐学研究》,文物 1998年第5期. ?方建军:《从乐器音列音律和音乐功能看 秦音乐文化的构成,《中国音乐学》1996年 第2期. ?方建军:《陕西音乐文化综述》,中国音乐 学1997年第2期. ?陈荃有:西周乐钟的编排探讨》,《中国音乐 学》2001年第3期. ?童忠良:论宁乡商铙一脉相承的乐学内 涵》,《音乐研究2001年第1期.
/
本文档为【【doc】《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