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带孩子参加葬礼观中国的死亡教育

2017-12-03 4页 doc 15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从带孩子参加葬礼观中国的死亡教育从带孩子参加葬礼观中国的死亡教育 从带孩子参加葬礼观中国的死亡教育 一个月前,婆婆的婶婶,老公的叔奶奶,点点的老婆婆(我没有见过,希望老婆婆原谅我在此提及您老人家)高寿(90岁)而善终,去世后三天安葬,按照习俗,要在“五七”(去世后的第五个七天)给老婆婆举办一个仪式,所有的亲戚朋友需要再度参加,奶奶要去帮忙办饭(当天有二十多桌)因为当天遗体已然安葬,主要日程是法师念经和烧一些纸人等,点点也被带着一起参加。去的时候首先就要戴上一个布帽子,成年人带的白色,而小朋友的则是红色。儿子辈的直系亲属、侄子、孙子、曾孙、男女的帽子的系法...
从带孩子参加葬礼观中国的死亡教育
从带孩子参加葬礼观中国的死亡教育 从带孩子参加葬礼观中国的死亡教育 一个月前,婆婆的婶婶,老公的叔奶奶,点点的老婆婆(我没有见过,希望老婆婆原谅我在此提及您老人家)高寿(90岁)而善终,去世后三天安葬,按照习俗,要在“五七”(去世后的第五个七天)给老婆婆举办一个仪式,所有的亲戚朋友需要再度参加,奶奶要去帮忙办饭(当天有二十多桌)因为当天遗体已然安葬,主要日程是法师念经和烧一些纸人等,点点也被带着一起参加。去的时候首先就要戴上一个布帽子,成年人带的白色,而小朋友的则是红色。儿子辈的直系亲属、侄子、孙子、曾孙、男女的帽子的系法都不相同,点点一开始很拒绝,我跟他说清楚参加葬礼必须要戴帽子,而且请他放眼看看周围别的小朋友,他接受了这个规则,很配合的带上了。参加葬礼的点点神情肃穆其他的时候点点就在很耐心的看着葬礼的各种仪式,我就一直陪在他的旁边。不一会儿法师一声令下大家呼啦啦的跪下来了,爷爷立即把点点抱到了老婆婆令灵牌前,叫点点下跪。但是点点无论如何也不肯跪下,爷爷按着宝宝的膝盖,将点点往下按,点点一边挣扎一边大哭,惹来周围人的侧目。我赶紧起身走到点点身边,跟他说:点点,这是老婆婆的葬礼,老婆婆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下跪,不然老婆婆就不高兴了呀。我刚说完,点点“扑通”一声就自己跪下来了。由此我反思中国的死亡教育,从来都不肯跟宝宝这些仪式的真实意图,(逼迫点点下跪),更没有从情感的角度谈及葬礼的。中国的死亡教育有很大的缺失:(以下论点吸收了胡萍老师的《爱的误区》第十章的部分内容,特此致谢。)第一,是对死亡的回避。人们认为谈论死亡是很忌讳的一件事情,点爸的小姐有一件轶事很有名,她的奶奶问询:宝宝,你喜欢我吗将来要对我好啊。宝宝大言不惭的说:嗯~将来我多给你烧点钱。奶奶气了好久,即使童言无忌奶奶也认为这是大不敬大忌讳,耿耿于怀了好久。包括我在写这篇博文的时候,点爸就说很不吉利,为什么要谈及这个话题呢,我说因为我是孩子妈妈,将来我要教导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必须自己要有系统的死亡教育的观念。既然性教育都能被正视,为什么死 WSBLWP.COM 哪里可以买文凭 N1DNK 亡不可以有一天一个9岁的小女孩和我们一起去散步,路边看到一些坟墓,不知道为什么我提及每个人将来都会死,她惊恐的看着我:我也要死吗~我说是啊,她沉默了好久,连基本的生死的自然规律都无从知晓,我真为孩子担心。第二,是关于死亡的黑色迷信导致了恐惧。中国的鬼神都是凶神恶煞的形象,而且都是人死后变的。奶奶的死亡是我第一次亲历的亲人死亡,她临终的时候是一个很炎热的夏天,我的小哥一边给她握着她的手一边给她扇扇子,那时候我已经15岁了,可是我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敢去那个房间,没有在最后陪她。也没有人意识到我深深的恐惧。今天想来还觉得很遗憾。奶奶去世后,我哭的很伤心,我的感觉是不可能的,奶奶不可能去世的,人为什么要死呢死亡之后奶奶去了哪里奶奶呢,再也看不见了吗我的心灵的挣扎更没有人理会,一直以来,根本没有人跟我解释这个事情并教导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恐惧至今依然存在。致使我每次参加葬礼都要鼓起很大勇气。第三,是死亡仪式缺少了死亡的高贵和神圣。中国的葬礼不乏呼天抢地,但是形式居多,成年人尤其缺乏对这一仪式的情感价值的认可,(很多人吃完饭后开始麻将。)无法给孩子做出榜样。再来看今天参加葬礼我们的下一代:有的小朋友有的在玩沙,有的拿着纸钱借机玩火,有的在捡地上的鞭炮屑继续点燃,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无关自己的甚至是一个有趣的PARTY,我们的下一代就这样被教育着。死亡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死亡是生命的一个部分,为孩子建构的生命观中必然包含了死亡观,对孩子的死亡教育是帮助孩子建构积极的生命观的重要环节。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出自中国健康教育丛书,邹宇华:《死亡教育》,2008,广东人民出版社。)究竟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1、不回避也无需刻意为之。不要刻意增加死亡教育的内容,只需要在孩子发问的时候给与正面的回答,或者借助于参加葬礼的契机跟孩子普及一些对死亡的基本道理就足够了,无需过多讲解这些人为的将宝宝的情绪至于负面中,毕竟这只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2、根据孩WSBLWP.COM 哪里可以买文凭 N1DNK 子的特点而实施。研究表明,3-5岁的孩子通常不能够明白“活着”和“生命消亡”有什么不同,5-9岁的孩子能够明白死亡是什么知道人死后就不回来;而9岁以上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也会死,死亡是谁也避免不了的。这些知识应该在宝宝的这一阶段就应该掌握的。胡萍老师还在书中推荐了一些关于死亡的绘本,如《我的狗狗死了》,《爷爷变成了幽灵》,《外公》。《再见了,艾玛奶奶》等?以结合这些对宝宝进行教育,比较适合低幼阶段宝宝死亡教育的启蒙。3、从加强情感入手。美国人的死亡教育注重情感因素的介入,是以情感的方式将死亡教育存入宝宝的知识库的,比如胡萍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电影《自闭历程》中:坦普来到心爱的马厩发现心爱的小马倒地不起,问卡洛科教授,教授说:坦普,记住他们活着的样子。这个观念深深的植入了坦普的心灵,在参加卡洛克教授的葬礼时,她怀念教授的方式就是记住他活着时举着火箭筒模型的样子,这让坦普深感安慰。死亡可以被高度的情感的方式而铭记,而非沉湎其中无法自拔。4、通过各种培养孩子悲悯的心。(这点是点爸提出的。)孩子有一颗悲悯的心是孩子终身的财富,我家有一只小狗不幸死了,点爸拿着一把小铲子找了一个地方把它埋了起来,并且带着点点一起,要求他同情小狗的遭遇,并且让狗狗有个最后的归宿,点点似懂非懂,但是这一仪式本身就是好的教育方式,也让点点对死亡怀有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无论如何,理性的面对自己和亲人的死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千古艰难唯一死”,但是作为每个个体这一问题又是不可回避的,现代的家长真的需要直面这个问题了。被发布到新浪幼儿教育圈微刊上。 WSBLWP.COM 哪里可以买文凭 N1DNK
/
本文档为【从带孩子参加葬礼观中国的死亡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