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

2017-12-03 19页 doc 51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 ?2005 Journal of Software 软 件 学 报 1000-9825/2005/16(05)0819 Vol.16, No.5 ,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 +叶常春, 罗金平, 周兴铭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A Spatial Index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Speed of WebGIS Servers +YE Chang-Chun, LUO Jin-Ping, Z...
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
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 ?2005 Journal of Software 软 件 学 报 1000-9825/2005/16(05)0819 Vol.16, No.5 ,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 +叶常春, 罗金平, 周兴铭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A Spatial Index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Speed of WebGIS Servers +YE Chang-Chun, LUO Jin-Ping, ZHOU Xing-Ming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Phn: +86-731-4573664, E-mail: iamdouble@163.com, Received 2003-12-11; Accepted 2004-09-07 Ye CC, Luo JP, Zhou XM. A spatial index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speed of WebGIS servers. Journal of Software, 2005,16(5):819,826. DOI: 10.1360/jos160819 Abstract: WebGIS servers send digital maps to users. For each request-response round, the servers access map data in batches. The access has a feature called multiscale, that is, the map scales selected by users determine the map detail levels. The access method based on R-tree is not adaptive to the multiscale and batch feature. It has two problems: (1) the data records of features of the same level are not clustered in disks; (2) the granularity of data I/O is too small. So accessing map data for display is uneffici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spatial index called Multilevel R-tree, which can solve the two problems. The statistics from experiments show that for range queries, the access method based on multilevel R-tree i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ne based on R-tree and can improve the response speed of WebGIS Servers. Key words: WebGIS service; spatial database; access method; spatial index; multilevel R-tree 摘 要: WebGIS服务器向用户提供电子地图浏览服务.每一个请求/响应回合,服务器端都进行着具有多尺度 特性的成批式数据访问.多尺度特性是指地图比例尺决定着地图显示内容的详略.基于R-tree的数据访问方法 与多尺度性和成批性不相适应,存在“同级要素弱簇聚”和“I/O粒度偏小”两大问题,绘图数据访问效率不高.提出 的多级R-tree能够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来自实验的统计数据表明,对于区域查询,基于多级R-tree的访问方法的 效率明显高于基于R-tree索引的访问方法.使用多级R-tree能够有效地提高WebGIS服务器的响应速度. 关键词: WebGIS服务;空间数据库;访问方法;空间索引;多级R-tree 中图法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现今,基于WebGIS,越来越多的Internet用户通过Web浏览器阅读电子地图.WebGIS服务器管理着大型地 图数据库,响应用户请求,向浏览器传送背景地图和文字或符号标注.其中,背景地图的数据量占大比重.由于每 一个请求/响应回合都有可能传送新的背景地图,所以背景地图发布效率是WebGIS应用的关键指标.本文提出 , 作者简介: 叶常春(1974,),男,浙江东阳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数据库技术;罗金平(1970,),男,博士,副研究员,主 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体系结构,GIS应用;周兴铭(193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并 行与分布数据库,移动计算. 820 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2005,16(5) 一种能够有效提高WebGIS服务器发布地图速度的方法. 每次地图发布,服务器执行区域查询Q(w,s),数据访问过程分两步:第1步是索引检索,得到出现于比例尺s的地图上并与查询窗口w相交的一批要素(即空间对象).第2步是数据I/O,把这些要素的数据记录从处在二级存储系统内的地图数据库取出并发布给浏览器.很明显,区域查询Q(w,s)的效率决定着WebGIS服务器的响应 速度. 使用空间索引是提高空间查询效率的必要手段.各种各样的空间索引已被用来组织地图数据库.它们基于以下假设:由于拥有有限的可用内存,软件系统不能够把空间索引完整地装载入内存.也就是说,只有索引树的一部分能够始终驻留内存.由于索引检索涉及磁盘I/O,使得检索过程的时间开销在数据访问的总时间开销中占较大比重,所以以往提出的空间索引技术的核心目标是减少索引检索的时间开销.但技术的发展使得内存价格低廉.服务器乃至PC机能够配备大容量物理内存.因此,空间索引在应用系统运行期间完整地驻留内存是可行的.我们的实验数据(见第4节)表明,R-tree索引树常驻内存时,查询检索时间开销不到数据I/O时间开销的二十分之一.我们估计,对于其他空间索引种类,查询检索时间开销所占比例同样很小.所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的关键不再是减少索引检索时间开销,而是减少另一环节即数据I/O的时间开销.相应地,有必要摒弃为减少索引检索时间而采用的举措,进而采用能够减少数据I/O时间的举措. 本文的目标是减少区域查询Q(w,s)的数据I/O时间开销.易知数据访问过程具有两个特性:一是成批性,指的是查询涉及大量的要素,结果集的数据量大;二是区域性,指的是所涉及的要素的全部或部分落在查询窗口w内.另外,地图浏览应用具有多尺度性,即用户选用的地图比例尺s决定着显示内容的详略.比例尺越大,包含的细节越多;比例尺变小,内容也变得简略.多尺度性意味着重要性等级相同的要素经常被一起使用. 在以往提出的索引中,大部分仅仅考虑了区域性,数据访问过程存在I/O粒度偏小和经常一起使用的同级要素的数据记录簇聚程度低两大不足,具体的原因见下一节.也有部分索引结合考虑了多尺度性,但依旧没有解决I/O粒度偏小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全面考虑了前述3个特性,能明显减少数据I/O的时间开销. 本文第1节首先分析指出基于普通空间索引的数据访问方法存在“I/O粒度偏小”和“同级要素弱簇聚”两大问题,导致成批式数据访问效率低;然后考察结合了多尺度性的几种空间索引技术.第2节提出多级R-tree索引,它能够同时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第3节描述动态多级R-tree索引的插入、删除和检索算法.第4节给出性能评 [1]测结果,比较了分别基于Hilbert R-tree索引、Reactive R-tree索引和多级R-tree索引的数据访问方法执行成批式数据访问的性能.最后是总结. 1 问题描述和相关工作 1.1 问题描述 至今,几乎没有空间索引考虑到成批性,表现在区域查询Q(w,s)的数据I/O期间对查询命中的要素数据记录逐一地实施读取操作而不是批量地读取.数据I/O粒度是全体要素数据记录的长度的平均值.这一I/O粒度偏小.例如,在上海市某区地图内,数据长度为数十字节的要素数据记录的数目是全部记录总数的42.75%,而这些数据记录的数据总量只占全部数据量的14.46%.读大批量数据时,粒度过小而I/O次数过多,限制了数据访问效率. 空间索引若没有考虑多尺度性,区域查询Q(w,s)执行过程中将遇到“同级要素弱簇聚”这一问题.原因在于空间索引只保证空间上邻近的要素的数据记录之间彼此簇聚.而地图浏览应用具有多尺度特性,重要性等级相同的要素经常一起使用.它们的数据记录簇聚程度低,这无疑会减少数据I/O效率.下面考察几种结合考虑了多尺度性的空间索引. 1.2 相关工作 空间索引技术多种多样,其中R-tree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R-tree是拥有唯一根结点的索引树.每一个要素由它的最小包围矩形(minimal boundary rectangle,简称MBR)代表.最小包围矩形是包围该要素且各边与坐标轴平行的面积最小的矩形.叶结点所包含的记录的结构是(ID,Addr,MBR),ID是要素在数据库内的唯一编号;Addr是要素数据记录的存储地址;MBR是要素的最小包围矩形.叶结点的MBR是包围全体要素的MBR的最 821 叶常春 等: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 小包围矩形.索引树的内部结点所包含的记录的结构是(MBR,ptr),ptr是指向子结点的指针;MBR是包围结点内 [1,4]全体子结点的MBR的最小包围矩形.R-tree索引及各种变体都通过专门定义的算法为地图数据集内的全体要素定义了一维序列.序列内相互靠近的要素在空间上彼此邻近.相应地,数据集内遵循此顺序放置要素数据记录.这样的顺序保证了空间邻近的要素簇聚存储,却没有保证同等级要素簇聚存储,不利于具有多尺度特性的地图浏览应用. 于是,人们提出了改进方法.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按要素等级的不同把数据集也分成多个独立的子集合,分别为各子集合创建独立的索引树.假如数据集内的要素分成m个等级,就有m棵索引树.这显然是不受欢迎的.对此可作一点改进:增设一个连接m个条目的链表把独立的索引树串联在一起.每个条目的结构是(next,d,root),next指向链表的下一条目,root指向等级为d的索引树的根结点. [5,6]Reactive R-tree是另一种改进方法.做法是按要素等级的不同把其索引记录分布于索引树的不同层次.最底层放置等级最低(即m级)的要素的索引记录;倒数第2层放置等级为m,1的要素的索引记录,依次往上类推直至1级.Reactive R-tree允许内部结点包含要素索引记录.m,1级至1级的要素索引记录分别挂接于底部各层的内部结点(最底层为m级要素的索引记录组成的叶结点).在每一个结点层,全体矩形按照空间邻近关系排序.数据集内,要素数据记录遵照要素索引记录在索引树内的宽度优先顺序排列.这样能够保证同等级要素簇聚存储.Reactive R-tree有两方面不足:一是索引树可能极度不平衡;二是若要素等级过多,索引树会很高. 文献[7]介绍了一种结合比例尺的索引技术.这项技术把比例尺处理成单独的一维,和二维(或三维)空间构成多维空间,而后构建多维空间索引.文献[8]提出的3D R-tree正是这项技术的具体应用.二维平面和比例尺构成三维空间.每一个要素用一个立方体代表.每个要素f对应一个比例尺范围[ls,hs],当地图比例尺s处在该范围内时,要素将出现于地图之中.比例尺范围[ls,hs]便是要素f在比例尺维度上的外延.这项技术要求比例尺分布范围不能过于狭窄,而且某些情形下查询效率不佳. 2 多级R-tree GIS应用通常依据重要性、尺寸或其他属性对要素实施分级.下面假设要素集合一共被分成m个等级.等级为k (k=1,2,…,m)的要素简称为第k级要素;第k级要素的索引记录简称为第k级要素索引记录. 2.1 多级R-tree的结构 多级R-tree是一棵拥有唯一根结点的树.假设它的层次总数为n,从根结点层往下,各层依次编号为1,2,…,n.图1示例了m=3,n=4的多级R-tree树.图中,N(i=1,2,…,7)为结点记号.r代表索引记录.数字为索引记录编号,其i 中被圆圈包围的数字是要素索引记录的编号,其余是结点索引记录的编号.所有结点中,N,N,N为内部结点(即124只包含指向下层子结点的索引记录的结点),其余为叶结点(即只包含要素索引记录的结点). 多级R-tree把m个等级的要素索引记录放置在索引树最下面的m个层次中(这里,必有m,n),每个层次对 N1应一级.第n层放置所有第m级的要素索引记录,这些要素索引r r 记录分组构成叶结点.第n,i(i=1,2,…,m,1)层则包含内部结点和2 1 叶结点.内部结点内的索引记录指向下层子结点(可能是内部结N 2N 3r r 点也可能是叶结点),称为结点索引记录.叶结点由第m,i级要素r r 3 4 索引记录分组构成,称为第m,i级叶结点.从第n,m层往上直至 N N 45第1层,各层都只包含内部结点. r r r r 7 8 内部结点扇出系数值为一常数值(记为M).叶结点的扇出系 数是动态可变的.这是多级R-tree与众不同的地方,具体描述 N N 67r r r r r r r r 如下. 每一个结点层内,全体要素索引记录(若有的话)排序并分组Fig.1 Multilevel R-tree 组成叶结点;全体结点索引记录(若有的话)排序并分组组成内部图1 多级R-tree 结点.要素索引记录依据要素的空间邻近关系排序,如何分组见 822 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2005,16(5) 下节描述.结点索引记录依据结点的MBR的空间邻近关系排序,分布于,C/M,个内部结点内.这里,C为本结点层内结点索引记录数目.结点索引记录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下层子结点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 在地图数据库内,要素数据记录的排列顺序是严格的.这一顺序与多级R-tree内全体要素索引记录的宽度优先顺序一致.这一顺序保证了同一个叶结点内部的索引记录各自指向的要素数据记录连续存储,将这些要素数据记录组成的集合称为要素簇. 与普通R-tree相比,多级R-tree的不同在于把高等级要素提到索引树的高层.至于要素索引记录的结构和结点索引记录的结构都无须做任何变化. 多级R-tree与Reactive R-tree有较多相似之处.两者主要不同在于:(1) 前者没有把要素索引记录直接插入内部节点,而是独立组成叶结点.(2) 前者动态设定叶结点的扇出系数.多级R-tree不是平衡树,而且层次可能会很多,不过由于索引树驻留内存,不影响使用性能. 2.2 叶结点扇出系数 多级R-tree的叶结点的扇出系数是动态设定的.这么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使叶结点所指向的要素簇的数据总量接近磁盘块的大小.对于区域查询Q(w,s),要素簇将被用作数据I/O单元.于是,数据I/O粒度被优化,时间开销减少. 尽可能地,要素簇的数据总量满足两个条件(称为簇容量限定条件): (1) 叶结点所指向的要素簇的数据总量不小于设定的常量nClusterMinSize; (2) 叶结点所指向的要素簇的数据总量不大于设定的常量nClusterMaxSize. 条件(1)须优先得到满足.插入或删除算法根据限定条件确定叶结点索引条目数目.在每一次重组叶结点时,算法为要素簇设定最接近于磁盘I/O最佳粒度nClusterBestSize,这里,有nClusterMinSize,nClusterBestSize, nClusterMaxSize. 多级R-tree在插入或删除要素索引记录时动态设定叶结点扇出系数.叶结点所指向的要素簇的数据总量大于nClusterMaxSize时发生上溢;小于nClusterMinSize时发生下溢.一旦上溢或下溢,叶结点所在层次的全体叶结点实施重组. 动态设定叶结点扇出系数的做法与传统做法不同.基于“索引树不能常驻内存”这一假设,传统做法是把叶结点扇出系数设定为一常数值,该值通常使得叶结点(而不是它所指向的要素簇)的数据总量与磁盘块大小相等,旨在通过优化索引I/O粒度以高效存取索引文件.现在情形发生变化,索引树常驻内存既可行也值得.对驻留内存的索引树,动态设定叶结点扇出系数不会降低索引检索性能,却能够优化数据I/O粒度,减少I/O时间开销. 本文与文献[9]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提出动态设定叶结点扇出系数,而后者则采用静态设定叶结点扇出系数的做法.动态设定利于充分优化数据I/O粒度. 3 多级R-tree操作算法描述 多级R-tree是R-tree索引的变种.由于空间邻近关系定义算法不同,R-tree有不同变种.所有R-tree变种都能扩充为多级R-tree.这一节的算法描述针对多级Hilbert R-tree索引(multi-level Hilbert R-tree,简称 [1,3]MLHR).MLHR是Hilbert R-tree的扩充,后者比其他R-tree变种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和空间查询效率.下面采用与C语言类似的风格描述动态MLHR的插入、删除和查询算法. 算法描述使用了多个术语. , 结点的等级.对于叶结点,全体索引记录的等级相同,该等级视为叶结点的等级.对于内部结点,各索引记录的等级设定为所指向的结点的等级;全体索引记录等级的最高者作为该内部结点的等级. [1], Hilbert值.每一个坐标点被赋予一个Hilbert值,该值是由2维或3维空间到1维空间的映射函数计算得到的一个整数值.要素的MBR的中心点的Hilbert值视为要素的Hilbert值.记内部结点或叶结点的MBR之中心点的Hilbert值视为该结点的Hilbert值. , 结点的LHV(largest Hilbert value)值.对于叶结点,其内部全体要素索引记录分别指向要素,这些要素的 823 叶常春 等: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 [1]Hilbert值中最大者视为叶结点的LHV值.对于内部结点,其子结点的LHV数值中最大者视为其LHV值. 3.1 插 入 记待插入的索引记录为NewIndRec,等级为nLevel.索引记录将插入等级为nLevel的叶结点所在的层次.记 位于该层次的叶结点集合为InsertedLayerLeafSet(可能为空,此时派生新的层次);位于该层次的内部结点集合 为InsertedLayerIntlNodeSet;等级高于nLevel的叶结点集合为HigherLeafSet;待插入层之上的内部结点集合为 HigherIntlNodeSet. 3.1.1 插入算法 Insert(NewIndRec,nLevel) 输入:NewIndRec为待插入的索引记录;nLevel为索引记录的等级. 算法描述: 1. [定位待插入层] 寻找叶结点等级等于nLevel的结点层次.若没有找到,转步骤(4); 2. [选择待插入的叶结点] InsertedLayerLeafSet内的全体叶结点按照各自的LHV值从小到大排列,待 插入的叶结点是序列中第1个LHV值大于待插入的索引记录所指向的要素的Hilbert值的叶结点. 若所有叶结点的LHV值都小于该要素的Hilbert值,则序列尾部结点成为待插入结点.记待插入结点 为InsertedLeaf. 3. [插入新索引记录] 向叶结点InsertedLeaf插入NewIndRec(存在两种情况,如下),而后转结束. if (要素簇数据量满足限定条件){ if (叶结点InsertedLeaf内无空条目){ 扩充叶结点的容量,增加nIncrEntryNum(预设常量)个空条目; } 把索引记录直接插入叶结点; 修正叶结点的祖先结点内相关索引记录的MBR值和LHV值; }else{ 去除插入层之上的全部内部结点(即集合HigherIntlNodeSet内的全部结点); 把InsertedLayerLeafSet内的要素索引记录和待插入的要素索引记录NewIndRec组成要素索引 记录集合IndRecSet; 调用HandleOverflow(IndRecSet,InsertedLayerIntlNodeSet,HigherLeafSet)做“上溢处理”; } 4. [插入新等级] 分配一个叶结点Leaf,包含nInitialEntryNum(预设常量)个空条目,把NewIndRec插入 第1个空条目.叶结点Leaf单独组成待插入层叶结点集合InsertedLayerLeafSet. 5. [生成待插入层的父结点集合] 令全体等级低于nLevel的要素索引记录逐级往上生成的内部结点集 合为待插入层内部结点集合InsertedLayerIntlNodeSet.从InsertedLayerIntlNodeSet和InsertedLayer LeafSet出发,为每个结点设置一条结点索引记录,分组生成父结点集合FartherSet.FartherSet包含 ,N/M,个内部结点,结点索引记录均匀分布于这些内部结点内.这里,N为结点索引记录总数,M为内部 结点扇出系数. 6. [往上生长成完整的索引树] 调用GrowUp(nLevel,FartherSet,HigherLeafSet)往上生长得到完整的索 引树. 7. 结束. 3.1.2 上溢处理算法 HandleOverflow(IndRecSet,InsertedLayerIntlNodeSet,HigherLeafSet) 输入:IndRecSet为待插入层要素索引记录和新要素索引记录组成的集合.待插入层要素索引记录来自 InsertedLayerLeafSet.InsertedLayerIntlNodeSet为待插入层内部结点集合.HigherLeafSet为待插入层 824 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2005,16(5) 之上的叶结点集合. 输出:完整的索引树,根结点为Root. 算法描述: 1. IndRecSet内的要素索引记录按照要素的Hilbert值从小到大排列,从前到后分组,每当累计的要素簇 数据总量第1次超过nClusterBestSize,启用新的叶结点.最后得到新的叶结点集合NewLeafSet. 2. 从InsertedLayerIntlNodeSet和NewLeafSet出发,为每个结点设置一条结点索引记录,分组生成父结点 集合FartherSet.FartherSet包含,N/M,个内部结点,结点索引记录均匀分布于这些内部结点内.这里,N 为结点索引记录总数,M为内部结点扇出系数. 3. 调用GrowUp(nLevel,FartherSet,HigherLeafSet)往上生长得到完整的索引树. 4. 结束. 本算法的步骤1对同级要素索引记录重新分组,算法为要素簇设定最接近于磁盘I/O最佳粒度nClusterBestSize. 3.1.3 生长算法 GrowUp(nLevel,IntlNodeSet,LeafSet) 输入:nLevel为要素等级.IntlNodeSet为当前处理的结点层次的内部结点集合,可以为空集合.每个内部结 点分别是一棵子树的根结点,子树包含的叶结点的等级低于nLevel.LeafSet为等级等于或高于 nLevel的全体叶结点组成的集合,可以为空集合. 输出:完整的索引树,根结点为Root. 算法描述: 5. 从叶结点集合LeafSet找出所有等级最低的叶结点,与和内部结点集合IntlNodeSet一起组成结点序列 NodeSet. 6. 分别为NodeSet内各结点生成索引记录,全部记录按照所指向的结点的Hilbert值从小到大排序,记序 列为IndRecSet. 7. 记N为IndRecSet序列的长度,把序列内的索引记录均匀地分配到,N/M,个内部结点,令IntlNodeSet 等于这些内部结点组成的集合. 8. 若LeafSet不为空集,从叶结点集合LeafSet去除所有等级最低的叶结点并转第1步. 9. (此时,LeafSet为空集.)若IntlNodeSet只包含1个内部结点(即为根结点Root),则转结束;否则令 NodeSet = IntlNodeSet,转第2步. 10. 结束. 3.2 删 除 删除算法的框架和插入算法的框架相同.两种算法的部分操作相逆,比如插入算法的上溢处理相逆于删除算法的下溢处理.下溢是指叶结点所指向的要素簇的数据总量小于下限阈值nClusterMinSize.此时,所涉及层次的叶结点将重组,过程和上溢处理相同.溢出处理后的索引树生长算法完全相同.限于篇幅,在此省略删除算法的描述. 3.3 查 询 对于区域查询Q(w,s),基于多级R-tree的访问过程是:首先,索引检索输出叶结点序列;然后采用叶结点指向的要素簇(而不是单个要素数据记录)作为I/O单元执行数据I/O.对同样的区域查询,上述访问过程实施I/O次数少于以单个要素数据记录作为I/O单元时的次数,而且要素簇的数据量和二级存储系统的最佳I/O粒度相接近,使得数据访问性能最优.被读入的要素簇可能包含若干不落在目标区域内的要素数据记录.然而,由于同级要素依据空间邻近关系分簇存储,被读入的无效要素数据记录总数能够控制在小范围内. 查询操作的算法描述比较简单,限于篇幅,在此从略. 825 叶常春 等: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 4 性能评测 4.1 评测结果 实验目的是比较分别使用基于Hilbert R-tree,Reactive R-tree和多级Hilbert R-tree (MLHR)的数据访问方法执行成批式数据访问的效率.评测方法是:在相同的软硬件平台上,分别用3种访问方法执行同一组区域查询,测量3种访问方法所耗费的时间,时间少者效率高.空间查询样本是记录用户浏览地图过程所使用的区域查询序列所生成.实验选用面向导航应用的上海市区地图数据库.数据总量为99.20Mb,包含99.38万条要素数据记录.实验选用桌面机,CPU为赛扬1.7G,物理内存总共256M.测试中,3种索引树同时驻留内存. 表1列出执行一组包含大量区域查询的查询序列后统计得到的多项时间开销及磁盘I/O统计数据.所列出的每项时间都是平均值.查询时间是指完成单次查询所耗费的平均时间.它由索引检索时间、数据I/O时间和其他时间组成. Table 1 Average time used and statistics of disk I/O 表1 平均时间开销统计和磁盘I/O统计数据 Total time used Time used by searches Time used by data Average granularity of Counts of Access methods by queries (ms) in the index (ms) I/O (ms) data I/O (bytes) data I/O Hilbert R-tree 61.028 2.234 54.102 122.55 1 736 651 Reactive R-tree 51.419 1.516 45.396 122.55 1 736 651 MLHR 24.109 0.176 23.397 4 670.18 52 695 从表1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 基于MLHR的数据访问方法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效率.这是通过优化I/O粒度和增加同级要素簇聚性得到的收益. , 索引搜索时间不足数据I/O时间的二十分之一.因此,减Queries/s 少数据I/O时间是提高访问效率的关键. 40 使用基于MLHR的数据访问方法,WebGIS服务器可以显著 30 提高响应速度.图2展示了分别使用3种方法得到的空间查询吞 吐率的对比.空间查询吞吐率代表单位时间内服务器能够处理20 用户请求的最大数目. 10 表2列出单次查询用于I/O的时间值.“全序列最大值”一栏 列出的数值是各次查询用于I/O的时间的最大值.“浏览全地图0 操作”一栏给出浏览全地图操作(单次区域查询)用于I/O的时间Hilbert R-tree Reactive R-tree MLHR Fig.2 Query throughput 量.从“浏览全地图操作”一栏可以清楚地看出数据簇聚和优化图2 查询吞吐率 I/O粒度所带来的收益.其中,基于Hilbert R-tree的访问方法用于 I/O的时间很长,正是同级要素弱簇聚造成的结果. Table 2 Time used by data I/O (ms) 表2 数据I/O时间开销(ms) Maximal time used by Time used by accessing the Access methods each query whole map Hilbert R-tree 2 851.355 2 851.355 Reactive R-tree 413.481 304.368 MLHR 325.971 22.243 在WebGIS应用中,地图数据集的主体部分可视为静态的(仅偶有变动).只要把经常变化的少部分数据(若有的话)另作考虑,多级R-tree将是少有变化的.于是,多级R-tree的构造以及动态维护的开销对应用性能影响不大.因此,本文对它们不作考察. 需要指出的是,实验使用的地图数据库属于中型规模.我们估计,对于更大规模的地图数据库,基于多级R-tree的数据访问方法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因为版权等因素,我们无法获得规模更大的实际地图数据库,故未能 826 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2005,16(5) 作更全面的测验. 4.2 性能分析 在WebGIS应用中,区域查询Q(w,s)的效率是最值得关心的.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基于多尺度Hilbert R-tree比基于Hilbert R-tree或Reactive R-tree,区域查询效率更高.原因在于:(1) 以要素簇作为I/O单元,优化了数据I/O粒度,减少了磁盘操作次数.(2) 保证同级要素的数据记录之间的簇聚性,由于地图浏览的应用特性决定同级要素经常一起被使用,从而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在空间利用率方面,因为叶结点的尺寸按需增长,多级R-tree几乎达到100%.实验中我们发现,多尺度 [3]Hilbert R-tree的空间开销与静态Hilbert R-tree的空间开销相差不大. 多级R-tree的不足在于:(1) 要求应用系统内存空间较富裕.动态设定叶结点扇出系数这一做法要求索引树完整地驻留内存,加剧了内存开销.(2) 索引树不宜频繁地在线变动.过多变动既增加内存管理开销,又降低稳定性.对于必要的变动,可以施加于离线维护的拷贝,必要时切换使用. 5 结 论 每一个请求/响应回合,WebGIS服务器都进行具有多尺度特性的成批式数据访问.基于普通的R-tree索引的数据访问方法因“同级要素弱簇聚”和“I/O粒度偏小”使得成批式数据访问效率不高.基于多级R-tree的数据访问方法避免了上述两种现象,明显地提高了数据访问效率.实验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多级R-tree要求索引树完整地驻留内存.WebGIS服务器拥有大容量内存,能够做到这一点. References: [1] Kamel I, Faloutsos C. Hilbert R-tree: An improved R-tree using fractals. In: Bocca JB, Jarke M, Zaniolo C, eds. Proc. of the 20th Int’l Conf. of VLDB. Santiago: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4. 500,509. [2] Guttman A. R-trees: A dynamic index structure for spatial searching. In: Yormark B, ed. Proc. of the Int’l Conf. on Management of Data. Massachusetts: ACM Press, 1984. 47,57. [3] Kamel I, Faloutsos C. On packing R-trees. In: Bhargava B, Finin T, Yesha Y, eds. Proc. of the 2nd Int’l Conf.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Washington, DC: ACM Press, 1993. 490,499. [4] Beckmann N, Kriegel HP, Schneider R, Seeger B. The r*-tree: An efficient and robust access method for points and rectangles. ACM SIGMOD Record, 1990,19(2):322,331. [5] Oosterom PV. Reactive data structure fo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Ph.D. Thesis]. Leiden: University of Leiden, 1990. [6] Edward PFC, Kevin KWC. On multi scale display of geometric objects.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2002,40(1):91,119. [7] Hörhammer M, Freeston M. Spatial indexing with a scale dimension. In: Güting RH, Papadias D, Lochovsky FH, eds. Proc. of the 6th Int’l Symp. on Advances in Spatial Databases. Hong Kong: Springer-Verlag, 1999. 52,71. [8] Zhou S, Christopher BJ.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scale databases. In: Jensen CS, Schneider M, Seeger B, Tsotras VJ, eds. Proc. of the 7th Int’l Symp. on Advance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atabases. London: Springer-Verlag, 2001. 365,386. [9] Ye CC, Zhou XM. A method for organizing map dataset to support multi-scale.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04,27(7): 964,97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附中文参考文献: [9] 叶常春,周兴铭.一种支持多比例尺表示的地图数据组织方法.计算机学报,2004,27(7):964,970.
/
本文档为【一种加快WebGIS服务器响应速度的空间索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