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

2017-09-16 44页 doc 80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公民法律意识调查 篇一: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以禹州市市区居民为例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实践团队 摘要: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关于法的各种现象的感知、情绪和意志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人们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行为的把握、评价和态度;从形式上看,它表现为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作为独立主体的社会成员在生活、 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体系的总称。我们“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禹州市市区居民为例展开调...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 篇一: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以禹州市市区居民为例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实践团队 摘要: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关于法的各种现象的感知、情绪和意志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人们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行为的把握、评价和态度;从形式上看,它表现为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作为独立主体的社会成员在生活、 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体系的总称。我们“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禹州市市区居民为例展开调查,公民法律意识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公民法律意识的社会作用是巨大的,正确认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找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对于我们深刻认清和增强法律意识必要性、迫切性、艰巨性,对症下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关键词:市区居民 法律意识 一、市区居民法律意识基本情况调查 (一)调查 我们“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禹州市为范围通过访问、 发放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的调研。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72份、有效72份,极高的有效回收率表明了公民 对其自身的法律意识的普遍关注,对其自身及周围人的法律意识程度讨论态度是积极的。 (二)受访公民基本信息 42% 16-2930-3940-4950以上 本次调研的对象性别差异不大,在回收有效调查问卷里男性42名,女性30名。这表明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对自身法律意识乐于讨论的程度基本一致。 在年龄方面16—29岁公民人数40、30—39岁公民人数16、40—49岁公民人数10、50岁以上公民人数6人,不难看出16—29岁公民所占比例高达56%,说明三十岁以下的青年自身法律意识关注程度最高 。 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9、初中24、高中(含中专、技校) 2 1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1人;政治面貌上,受访人员为中共党员11人共青团员21人群众39民主党派成员1人;受访公民职业上,在校学生13人、国家公务员3人、私企工作人员2人、科教文卫人员3人、自由职业21人、其他20人。 3000以上 2001-3000 1001-2000 1000元以下 051015 20253035 月收入情况为1000元以下32人、1001—2000元21人、2001—3000元9人、3000元以上4人。可见,公民的收入水平还是相对较低,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仅占5.6%,公民收入有所增长,但收入水平不高。 (三)对公民法律意识的相关调查 1.法律现状及作用 在“法律与您工作、学习和生活关系”中有39人认为关系非常密切,23人认为关系不大,6人认为没关系,4人认为说不清。也就是超过一般的人都认为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中,有31人选择了“非常重要”、24人选择了“比较重要”、10 3 人选择了“重要”、7人选择了“不清楚”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3%、33%、14%、10%。可见,公民对于法律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表现出一种肯定的态度。 通过“我国目前法律制度如何”的统计,有5人选择“已经很完善能够保证公民的权利”、56人选择“不够完善,很多权利无法得到保障”、11人选择“不太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公民对我国的法律现状还不满意,我国法律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在“法律在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问中,受访者中31人认为“比较重要,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23人认为“非常重要,有麻烦会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14人认为“基本不会除非事情特别重大”,4人认为“没觉得有多大用。”以上数据表明法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对于“与人发生纠纷”通过“和平协商解决”的占67%、“向法院诉讼”占14%、“找中间人解决”占18%,72人中只有一人选择了“其他”。这表明,人们虽然承认法律在生活中其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不会直接选择“法律手段”,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2.公民对立法等工作的关注程度 在“您是否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问题中,有42人表示“会关注”,30人表示“不会关注”。这表明了乐于去关注立法热点的人还是多于不愿意关组立法热点的人,我国普法有了 4 一定成效。而在“若法院公开审判,您是否愿意去旁听”的选项里,有41人“愿意旁听”、20人“不愿意旁听”、11觉得“与我无关”,也表明人们乐于去接受普法教育。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经济发展问题,人们必须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下才会估计法律等意识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与此同时保证普法工作和法律建设与此协调发展。 3.对法律现象的认知 在“生活中往往有‘人情大于国法’的现象,您的看法”,有11人表示赞同,22人表示反对,39人表示“不完全对,看情况而定”占到了接受调查的54%。这也说明了公民对于“国法”的认同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也不排除个别情况下“人情”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公民对“国法”的信任达到一个新高度。 问题“您认为犯罪应不应该得到律师的充分辩护”问题中,40人认为“应该,每个人都有得到充分辩护和公正判决的权利”、 21人认为“应当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喝其他公民一样”、 6人认为“基本不应该,他们罪有应得”、 5人认为“绝对不应该,就是要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其中认为绝对不应该的仅占7%。我们不难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意识到罪犯也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也应受到法律保护,更加的注重人权,认识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一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公民们的法律 5 观念还不是特别正确、完善,我们要不断加强普法工作来框正公民的法律思维。 对于法律的态度有时会反映在对法律机关的态度上。此次调查中“对于公、检、法机关的态度”有35人比较信任,7人充分信任,23人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7人表示对于这些机关“不信任”。不信任的人仅不到10%,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公众的这种心态“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由此看来法律机关应当树立好自己的亲民形象,为民谋福利,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将公众从几千年来的对法律工作者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 4.关于对法律执行方面的看法 公民对于影响我国法律执行的因素有自己的看法。有47票选择了“执法机关执法不严”、31票选择了“法律条款本身存在缺陷”、11票选择“法律本身没有足够权威”、33票选择“司法机关公信力不够”、46票选择“公民法律意识不强”、2票选择了其他。通过对票数进行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在公众心中影响法律执行的前三大因素分别为“执法机关执法不严”、“公民法律意识不强”、“司法机关公信力不够”。可见要将法律执行问题妥善解决,不仅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条文,加强法律执行机关的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在对“法律执行进行监督的有效性”比较中有56票 6 选择了“群众监督”,是公众认为最有效的监督。我们应该从中看出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的觉醒,自觉地将自己加入到我国的法治化建设中去。同时46票选择应该进行报刊新闻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23票选择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行政机构监督、26票选择执行机关自我监督、6票选择说不清。公民意识到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清晰,依然有人将行政单位与司法机关连在一起,普法工作很有必要。 而关于“反腐败”,在受访者中有六成多的人(46人)认为应当加强法制严格执法、45票选择应当严刑峻法狠治贪官、39票选择应当加强教育提高道德水平,34人肯定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带头俩及勤政作用,18票选择应加快改革,发展经济、1票选择了“其他”。反腐败是提升司法机关公信力的途径之一,要切实做好防腐败工作,将我国的法治化建设落到实处。 4.对于法治建设的期望和意见 通过此次调查得知公民认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法制建设问题在于“很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守法执法意识”。可见,普法工作依然需要持续开展。对此公民们也给出了他们的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应当“组织观看法律知识视频”、部分人认为应“以海报、小册子等形式宣传”和“定期定点法律服务”,有的人认为要“定期开设法律讲座”,还人觉得有“其他”途径。 7 篇二: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法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因此,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法律应有至尊的地位;法律应有至贵的价值;法律应有至诚的信仰。随着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法律对于中国公众来说已经由远而近,由陌生到熟悉。如今,究竟法律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程度如何,我做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我的家乡龙口20多名公务员、工人、农民、城镇居民、执法司法人员以及在读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如下: 1、你作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 2、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数额较大)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条, 3、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 结果:从调查的情况看,近,,%的人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较为完备,执法情况总的较好,法律权威正在逐步形成,“法治国家”的目标能够实现。,,%的人对法律的现状表露出不满、担忧、无奈、失望。 二:人们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一)在一些地方法律得不到全面实施。 8 (二)(轻视法律、漠视法治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公民对法律赋予的权利欠缺理解,不善于依法维权。 (四)执法不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五)法律的普及不够深入,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效果不很理想,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企业、基层单位、学校等还存在“死角”、“空白”。 (六)在立法(包括法规、规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门利益倾向突出,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在地方立法中群众参与还不够。 三:现针对调查问卷提到的三个问题如下 第一:“当你做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 目的:希望人们能遵守交通规则 。存在问题:有人闯红灯,竟然有人跟着一起闯红灯~还有人在汽车飞驰时,竟然疯跑过去,吓得汽车连踩油门,一旁的人吓得魂都没了。当然总体上人们还是能遵守交通法规的。大部分人能遵守交通规则,警察要加强对行人的管理和教育,可以在路旁发放交通常规,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让更多人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生命。 第二:“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数额较大)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条”。 目的:考察公民在经济理财方面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对于欠条的真确使用还存在误区,也有人认为熟人之间使用欠条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更有甚者怀 9 疑欠条的法律作用。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大多数人对欠条的理解和使用还是正确的。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在法律中有关欠条的相关规定。在我国法律中规定有效,借条可以做为合法的证据使用。我国,,民法通则,, 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 利受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希望大家在遇到此类问题是能够真确的书写使用已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有关的宣传力度。 第三:“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 目的:全面考察我国公民对我国法律制度的理解。存在问题:不少人认为打官司难,诉讼难,民告官难,打官司成本高,执法不严,没有关系打不了官司,还有人认为打官司是有钱人的事与平头百姓无关。我们可以看见的是虽然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加深,但是摆在我们法律工作者学习者面前的问题仍然很艰巨。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期望法律的权威高于一切。大家说,一个国家机器为了正常运转,必须有一种权威,这个权威只能是“法”而不能是“人”。人们从内 10 心要求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处于最高地位,一切社会组织及个人都要服从法律,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当法律规范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政治决策不一致时,都要优先适用法律规范。相对个人而言,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民,其个人主张都应服从法律。相对组织而言,特别是政党更应该模范守法、带头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当然,要实现法律的权威,首先必须提高立法质量,同时,要把立法与执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执法不严的后果往往比没有法律更糟。 为了改变现实生活存在的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端正普法指导思想,深化普法教育工作。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能够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需要法律工作者端正普法指导思想,实事求是,踏实认真地把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带到城市,带到基层,带到广阔的农村去,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开好头,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积极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弘扬正义精神。法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公民以主体意识参与其中,积极投身于法治实践,从而形成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 最后,培养和塑造公民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我们要实 11 现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把现代法治的精神——公平、民主、正义、效率等内化为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法律秩序得以建立和维持,使法律成为社会生活中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新的世纪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充满各种机遇和挑战、希望和困难并存的时代。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普法工作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的关键。它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全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责任。为此,我们应当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法学专业知识,勇于探索法律理论和实践,做一个学法、 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先锋模范,把自己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去,做一个普法工作的实践者、传播者,照亮我国法治建设的星空~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律的学习者应该做些什么。更使我明白了作为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我们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法律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在我国,法律应该是人民的意志、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和充分体现,它应具有极大的权威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 12 权威。 当然,实现上述愿望,还有一个过程,需要提高立法质量,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治观念,让全体公民真正理解法、接受法,引导群众珍视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切实服从并积极维护法律的权威,从而坚定人们对法律的忠诚与信心。 篇三:关于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是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行为以及立法、执法、司法等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关于法的知识、情感、评价与行为倾向的有机综合体。其中法律情感是社会主体对于法的稳定的情绪体验,如对于法的尊重、亲近、关切还是蔑视、厌恶、冷漠等。在知识、情感、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守法还是违法等就是社会主体的法律行为倾向。法律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现代与传统之别。现代法律意识是符合社会客观规律和时代需求的法律意识,是先进的法律意识。 一、调查目的: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公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 13 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调查方法。发放问卷,当场收回。 三、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您对我国法律了解多少, A非常多——7——15.56% B很多——15——33.33% C一般——17——37.78% D少——6——13.33% 2.您认为我国法律执行状况如何, A非常好——19——42.22% B很好——16——35.56% C一般——9——20% D差——1——2.22% 3. 您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主要原因是, A 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15——33.33% 14 B 执法机关执法不严——9——20% C 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17——37.78% D 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4——8.89% 4.您认为我国法律完善程度如何, A比较完善——24——53.33% B基本完善——17——37.78% C不完善——3——6.67% D很不完善——1——2.22% 5.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 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25——55.56% B 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6——13.33% C 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10——22.22% D 说不好——4——8.89% 7.您认为法律与道德哪个重要, A法律——23——51.11% B道德——22——48.89% 8. 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吗, A 严格遵守——25——55.56% B 大部分遵守——14——31.11% C 有时会——2——4.44% 15 D 对法律规定不了解——4——8.89% 9.当您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往路人口袋里偷东西,您会 A明哲保身——10——22.22% B及时告诉受害者——17——37.78% C报警救援——20——44.44% D不知道——0——0% 10. 对于一个跟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向您借钱,答应两 个月后还,您会要求他写借条给您吗, A 关系那么好,不用写——17——37.78% B 应当写——17——37.78% C 写不写都无所谓——11——24.44% D 说不清——0——0% 11.如果发现干部违反规定多收费,您通常 A忍忍算了——11——24.44% B向上级部门反映——25——55.56% C不交——8——17.78% D到法院去告——1——2.22% 12.您认为打官司的行为 A值得鼓励——16——35.56% B斤斤计较——4——8.89% C正常——25——55.56% 13.您认为打赢官司主要靠 16 A金钱——9——20% B律师——5——11.11% C与法官关系——1——2.22% D法律——30——66.67% 14.你最想了解哪部法律 A宪法——21——46.67% B刑法——8——17.78% C民法——7——15.56% D劳动法——9——20% 15.你认为对你最有帮助的法律是 A宪法——20——44.44% B刑法——5——11.11% C民法——11——24.44% D劳动法——9——20% 分析如下: 第一题从整体上评估被调查者的法律意识程度,以便迅速掌直接把握被调查者实际情况。从第一题的回答情况来看,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仅有13.3%的人认为自己了解的法律知识少,相反,有33.33%的人认为对我国法律了解比较多。 第二题从法律的执行程度出发,调查公民对现形法律的满意程度。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满意的,有 17 20%、2.22%的人认为一般和差,说明我国法律执行状况还应该继续改革深化,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三题延续第二题对执行状况的考察,深入研究当前我国法律执行不足的具体原因。从调查结果看来,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的人最多,占37.78%;其次是“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占33.33%;“执法机关执法不严”,占20%;“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占8.89%。就整体而言,说明我国封建法律意识残余还大量存在,“官比法大”、“情比法大”的思想依然存在,还有好多人对法律关心较少,缺少主人翁意识。 第四题调查我国公民对法律完善程度的认识,以评估其法律意识。调查中显示超过一半的人都认为我国法律比较完善,近四成认为基本完善,只有少数人认为不完善和很不完善。这同时也反应出我国立法工作做的比较令人满意。 第五题将法律与公民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切身利益出发,调查公民对法律信心度的认识。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调查者对法律充满了信心。当然也有13.33%的受调查者认为法律不能不能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这说明了我国法律在现阶段确实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还有很多值得有关部门需要注意的地方。 18 第六题调查公民法律意识的来源。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学校和家庭所占比重最大,都占到28.89%。来自社会和其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分别占22.22%和20%。说明家庭和学校是我国公民获得法律知识的重要来源,社会及其他方式也占一定的比例。这要求我国应继续加大在家庭学校的宣传力度,同时,拓宽现有方式,积极寻求新方式向公民普及法律知识。 第七题研究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其结果显示认为法律重要的占51.11%认为道德重要的占48.89%。可见结果不容乐观。法律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道德在我国公民的心中还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传统的法律意识在我国公民心中还根深蒂固。 第八题从公民生活出发调查公民在实际生活中面对法律时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法律的占55.56%,大部分遵守占31.11%有时会占4.44%, 对法律规定不了解占8.89%。虽然严格遵守的占大部分,但不遵守的和不了解的也大有人在。 第九题主要调查当公民面对紧急情况时做出的反应。此项结果不容乐观,明哲保身者占了22.22%,说明我国公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传统小农思想仍有一席之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麻木思想愈演愈烈。 第十题主要调查公民的契约意识程度。当朋友向自己借钱 19 时认为应当写的不足四成,大多数人都有不用写和无所谓的思想。就此问题而言,我国公民契约意识不强,相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相距甚远,这对我国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利。 第十一题主要调查当发现领导干部违法时,我国公民的反应情况。此项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只有一半的人能向上级领导举报,利用法律渠道去法院起诉的 仅占2.22%,而有24.44%的受调查者采取“忍忍算了”的消极心理。我国公民对的法律意识比较消极。 第十二题直接从诉讼出发,通过调查公民对诉讼的态度以间接判断公民的法律意识。结果显示有过半的人认为打官司正常,35.56%的受调查者认为打官司值得鼓励,然而有8.89%的受调查者认为打官司是斤斤计较,虽然比重不算大,但同样能反映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亟待提高。 第十三题继续深入研究十二题中关于法律诉讼的问题,调查公民心中打官司胜利的重要条件。其中66.67%的受调查者认为法律是打赢官司的重要条件,其次便是认为金钱是打赢官司的重要条件,占20%的比重,认为律师和与法官关系是打赢官司重要条件的分别占11.11%和2.22%。这也体现出了现在社会上还大量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我国还并没有真正做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第十四题调查公民最想了解的法律。结果显示想了解宪法 20 的受调查者占 46.67%,居于首位,其次是劳动法占20%,刑法占17.78%,民法15.56%。说明我国公民对宪法了解的兴趣较弄,但同时也呈现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 第十五题延续第十四题的研究,调查公民心中认为最有帮助的法律。结果依然是宪法居首位,占44.44%,体现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的地位,其次是民法占24.44%,劳动法占20%,刑法占11.11%。我国应继续加大法律宣传力度,面对普通公民,投其所好,多样化宣传。 四、总结: 总的来说,法律,现代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律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十分有限,权利意识非常淡薄。主要表现在: (1) 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2) 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3) 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应用意识 针对以上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广大公民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 2、应让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 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 21 4、有关部门在普法教育上还应适当投入 5、一些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应做好表率工作 篇四: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村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村民、村干部及个体经商户 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普法现状,找出解决办法。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现场访谈 调查地点: 侯寨乡所辖四个行政村 调查时间: 2011年10月11日-11月20日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特别是是当前本土的农民法律意识,亟待认真分析和总结。 调研中发现问题及解决办法:当代中国,仍然是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比较典型的农业国家,塑造当代中国农民的现代法律意识,推进其现代化进程,是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关于权利意识的调查: 公民意识说到底是一种权利意识??政治权利意识 问卷 22 中了三个问题,以人身权为视角考察了村民们对自身 权利的认知程度,回答情况见表1: 表1 第一个问题要求较高,它考察村民们是否意识到了“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数为约,,,,对这一点比较模糊的也有约,,,,有,,,村民的理解与这条现代法治基本原则的内容恰好相反。看来村民权利意识不段提高的同时,还留有“义务法”传统的烙印。 第二个问题中,只有,,的村民选择了“听父母的”,这表明 几乎所有人已经意识到当事人拥有婚姻自主权,父母再也不能包办子女的婚姻了。但,,,的“看谁有道理”的答案也告诉我们:人情??这个传统社会遗留的伦理因素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第三个问题表明绝大部分村民赞同“男女是平等的”。但约,,,“各家情况不一样”的答案又一次提醒我们“人情”这个因素的重要。虽然“人情”不必然与“国法”相冲突,但不能排除冲突的可能性,好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种情况。 在遇到纠纷或麻烦时,农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一般不会用法律来解决,法律方式往往是他们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招。他们经常选择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找家族内或是村内有威望的人调解。如果纠纷再大一些,就会去找村干部解决。在 23 遇到纠纷时选择通过民间调解方式和通过行政方式解决的农民远远多于选择通过法律来解决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在农民的意识中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域。总之,不到万不得已,农民们一般不会直接选择通过法律方式来解决纠纷。相较法律而言,它们似乎更相信人的力量,只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可以解决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去通过法律解决。而且他们相不相信法律还另当别论。 当权利与权利发生冲突时,农民们会毫不犹豫的保卫自己的权利。那么,当权利与权力发生冲突时呢,我们的问卷中还有这样的问题,表2是村民们给出的回答: 表2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农民的政治权利意识总体较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农民的权利意识的其他方面的状况又如何呢, 关于诉讼意识的调查 : “没有救济便没有权利。”在现代社会,诉讼是救济权利、解决纠纷的最正规途径。而在传统社会,人们习惯于一种“无讼”的社会生活,把到司法机构打官司的人视为“败类”,而把司法机构视为破坏既定和谐的不祥之物,是“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可见,人们对诉讼的认知度、评价度、参与度是反映其法律意识的重要方面。我们的问卷中有这样的问 24 题,表3是回答情况: 篇五: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地性地搞好社区普法教育活动。 二、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查时间、对象、内容 调查时间:2012年3月10日-2012年3月22日 调查对象: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采油一厂员工 25 调查内容:1、你作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2、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数额较大)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3、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 四、调查的具体内容及结果 问题1“当你做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目的:希望人们能遵守交通规则 。存在问题:有人闯红灯,竟然有人跟着一起闯红灯~还有人在汽车飞驰时,竟然疯跑过去,吓得汽车连踩油门,一旁的人吓得魂都没了。当然总体上人们还是能遵守交通法规的。大部分人能遵守交通规则,警察要加强对行人的管理和教育,可以在路旁发放交通常规,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让更多人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生命。 问题2“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数额较大)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条”。目的:考察公民在经济理财方面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对于欠条的真确使用还存在误区,也有人认为熟人之间使用欠条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更有甚者怀疑欠条 的法律作用。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大多数人对欠条的理解和使用还是正确的。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在法律中有关欠条的相关规定。在我国法律中规定有效,借条可以做为合法的证据使用。我国《民法通则》第七章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 26 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希望大家在遇到此类问题是能够真确的书写使用已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有关的宣传力度。 问题3“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目的:全面考察我国公民对我国法律制度的理解。存在问题:不少人认为打官司难,诉讼难,民告官难,打官司成本高,执法不严,没有关系打不了官司,还有人认为打官司是有钱人的事与平头百姓无关。我们可以看见的是虽然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加深,但是摆在我们法律工作者学习者面前的问题仍然很艰巨。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期望法律的权威高于一切。大家说,一个国家机器为了正常运转,必须有一种权威,这个权威只能是“法”而不能是“人”。人们从内心要求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处于最高地位,一切社会组织及个人都要服从法律,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当法律规范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政治决策不一致时,都要优先适用法律规范。相对个人而言,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民,其个人主张都应服从法律。相对组织而言,特别是政党更应该模范守法、带头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当然,要实现法律的权威, 27 首先必须提高立法质量,同时,要把立法与执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执法不严的后果往往比没有法律更糟。 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居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 利比法律有用,在此问题中虽然有50%的居民回答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事实上,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很强,但是关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关乎到自己今后的发展,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 五、调查结果分析 此项调查结果最大的问题是:居民的法律实用意识弱于法律权利意识,而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有些人面对问题还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私了的观念。对于与自己洗洗相关的日常行为,有的人还有这武力解决的观念,不能理性的处理问题。 社区在居民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作为社区应该发挥社区的优势,做好对居民的普法教育。社区对于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非常重要,因为随着社会职能的不断改变,居民的生活重心逐渐以社区为中心,所以,法律进社区显得极其重要。 只有法律进社区,才能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法律进社区工作,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 28 区法律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组织载体的培育和建设。可以组织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专业法律人士做好“法律进社区”,以及大力组织和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要努力号召和动员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热爱公益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法律专业教授、学生积极参与法律服务活动,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以社区为依托,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法律进社区,社区将从三类人群进行普法教育,从而提高居民的法律的意识。 (一)法律进社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刻不容缓 社区要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常抓不懈;适当地组织青少年在寒暑假,开辟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利用多种载体营造法制氛围,通过组织法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民警讲法制课、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进行法制教育,既可巩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成果,又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充分利用社区共建单位,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创新载体,开展“小手拉大手,普法一起走”系列活动。 (二)法律进社区——调动中年人参与普法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内居民的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 29 务工人员涌入社区,中年人又是每个家庭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老人和孩子,虽然广大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各种宣传的影响下有所增强,但法律知识仍显薄弱,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条幅、板报、及宣传海报和法律宣传单等进行宣传,并将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各种新型犯罪手段张帖在明显处,让正常的上班族都能看到普法势在必行,同时也 可提醒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远离诱惑,远离危险。真正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普法中来。 (三)法律进社区——退休的老年人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法律进社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大量离、退休人员又归入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又是我们普法工作的重要资源,因为社区内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纠纷,事关社区稳定的大局。我社区成立了老年法制宣讲团,将法律进社区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人民调解工作是关系到每个社区、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因此,社区法律服务要把这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区法律志愿者宣讲团就要在加强社区调解委员会建设、以及协助调解社区内的疑难重大矛盾纠纷等方面当好顾问和助手。 六、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从而对提高自身法 30 律意识起到了帮助,希望这次的问卷调查形式能帮助到公民了解法律,从而去学习法律。法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因此,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法律应有至尊的地位;法律应有至贵的价值;法律应有至诚的信仰。随着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法律对于中国公众来说已经由远而近,由陌生到熟悉。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律的学习者应该做些什么。更使我明白了作为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我们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法律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在我国,法律应该是人民的意志、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和充分体现,它应具有极大的权威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当然,实现上述愿望,还有一个过程,需要提高立法质量,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治观念,让全体公民真正理解法、接受法,引导群众珍视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切实服从并积极维护法律的权威,从而坚定人们对法律的忠诚与信心。 调查人:********* 日 期:2012.3.22 篇六:公民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31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自动化1006 1.查的目的: 了解公民法律意识现状。 2.调查问卷 3.调查范围: 口 4.调查范围: 5.调查情况: 6.调查人员: 7.调查分析: 8.制作word: 8.调查时间: 分发:60份 收:60份 宿舍楼 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学校门 针对全体同学以及部分路人 我们分别在宿舍 主楼 自习室 校园门口随机分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人们都能积极配合完成调查问卷。 李歌航梁波 刘杏元 赵文涛 数据分析【四人组】 李歌航 2011.4 为了解现代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法律意识现状,广泛宣传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促进人们通过法律手段对自身利益进行维护。本小组特此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活动。 性别------- 年龄-------职业或身份------- 被调查人员性别及其人数 : 32 1、你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 A(对所有公民是平等的 B(略有不平等,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 C(非常不平等,劳动人民没有得到保护 D.不知道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15人,B选项39人,C选项6人,D选项0人, 2、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C(一般吧,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 D(没觉得有作用 E(法律根本没用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21人,B选项22人,C选项17人,D选项0人, 3、你认为法院适用法律是公正的吗, A一定是的 B(大体上是的 C(一般吧,总是受到很多因素干扰 D(不是的,还是有关系才可以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9人,B选项25人,C选项24人,D选项2人, 调查并分析:法院的判决不能使人完全信服,公民心中的 33 法律总不是绝对平等,极其重要的。人们对法律的作用存在着无所谓的态度,相信法律公平的理想化,又在社会维权实践中怀疑它解决处理的公平性~ 4、你觉得我国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了吗, A(是的,做的不错 B(一般吧,领导的指示也很重要 C(基本没有,领导的指示比法律规定有效 D(完全没有,法律就是装样子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18人,B选项32人,C选项9人,D选项1人, 5、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 A(知道,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 B(大体知道我有什么权利义务 C(我只是知道不犯法 D(不知道,做人靠良心,那些无所谓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13人,B选项35人,C选项7人,D选项5人, 6、您觉得法律能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 A能,我对法律有信心 B(不能,法律愈来愈成为有钱人和有权的人的代表 C(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23人,B选项21人,C选项16人, 34 调查并分析: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人们大体了解,人们不完全相信我国行政机关的依法执政,社会实践中执政情况受到某些人的质疑,领导的指示成了机关是否真正依法执政的准则~ 7、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 A(会B(不会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33人,B选项27人, 8、你认为投票选举人大代表对你意义如何 A非常重大,这是我的基本政治权利 B(一般,选谁都一样 C(比较重要,人大代表可以替我们说话 D(没用,走过场,跟我没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17人,B选项18人,C选项15人,D选项10人, 9、如果您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您会怎么做, A(只能怨自己倒霉 B(到商店与售货员打架也要退货 C(通过合法渠道解决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20人,B选项13人,C选项27人, 10、您上当受骗时您会选择: A私了B(找消费者协会 C(忍气吞声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17人,B选项23人,C选项20 35 人, 11、当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您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吗, A(有 B(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28人,B选项32人, 12、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A选项13人,B选项30人,C选项17人, 13、您购物是否会主动索要发票, A(会B(不会C(给就要不给就不要 调查并分析:面对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人们并不认真维护,说明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与个人的切身利益相抗争,怨自己倒霉,忍气吞声……一系列的结果表明了,生活中人们提起的法律并不是解决一切不公平的尚方宝剑。按法律办事,依法维权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法律不能使人完全相信,社会中的假恶丑的存在,使人不能对法律有绝对的依赖,我国法律的不健全,行政机关的表面文章, 篇七:公民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您好~ 36 为了解现代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法律意识现状,广泛宣传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促进人们通过法律手段对自身利益进行维护。本小组特此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不记姓名,请认真、如实地填写,您所填写的内容对我们都是莫大的帮助与支持。衷心感谢您的参与和配合。(认为是正确的可单选或多选) 性别:---------------年龄:-----------------职业或身份:------------------ 1、你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B) A(对所有公民是平等的 B(略有不平等,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C(非常不平等,劳动人民没有得到保护 D(不知道 2、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B)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C(一般吧,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 D(没觉得有作用 E(法律根本没用 3、你认为法院适用法律是公正的吗,(B) A一定是的 B(大体上是的 C(一般吧,总是受到很多因素干扰 D(不是的,还是有关系才可以 37 4、你觉得我国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了吗,(A) A(是的,做的不错 B(一般吧,领导的指示也很重要 C(基本没有,领导的指示比法律规定有效 D(完全没有,法律就是装样子 5、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B) A(知道,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 B(大体知道我有什么权利义务 C(我只是知道不犯法 D(不知道,做人靠良心,那些无所谓 6、您觉得法律能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C) A能,我对法律有信心 B(不能,法律愈来愈成为有钱人和有权的人的代表 C(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7、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B) A(会B(不会 8、你认为投票选举人大代表对你意义如何(B) A非常重大,这是我的基本政治权利 B(一般,选谁都一样 C(比较重要,人大代表可以替我们说话 D(没用,走过场,跟我没关系 9、如果您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您会怎么做,(C) A(只能怨自己倒霉 B(到商店与售货员打架也要退货 38 C(通过合法渠道解决 10、您上当受骗时您会选择:(B) A私了B(找消费者协会 C(忍气吞声 11、当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您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A) A(有 B(没有 12、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B)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13、您购物是否会主动索要发票,(C) A(会B(不会C(给就要不给就不要 14、你认为我国的哪部法律最重要(B) A宪法B(民法C(刑法 D(经济法E(婚姻法F(其他 15、你认为罪犯应不应该得到律师的充分辩护:(C) A(应该,每个人都有得到充分辩护和公正判决的权利 B(应该受到一些限制,不能和其他公民一样 C(基本不应该,他们罪有应得 D(绝对不应该,就是要严厉打击犯罪分子 16、你认为打官司的时候找律师重要吗,(B) A(很重要,一定要找,律师有专业知识,找律师很有效 B(还可以,我自己也可以看法律规定,看不懂才去找 C(先参加诉讼,败诉之后才会去找 39 D(不会去找,法院是公正的 17、你认为对待不合法的政府或者不遵守宪法的政府应该:(C) A(不能存在,推翻它 B(能忍就忍受吧,大家还不是一样 C(应该游行抗议,慢慢改造 D(不反抗,反抗根本不可能,也是犯罪行为 18、你认为我国的户籍制度是不是侵犯了你的迁徒自由的基本人权:(C) A(是的,国家没有权力限制我的自由迁徙 B(有一些倾向,但是谈不上侵犯 C(国家有权力管理人口流动D(不明白 19、你觉得正当合理的程序对于实现实体法律规定的平等正义的作用(比如民事诉讼法对于民法的保障实施):(A) A(非常重要,没有正当的程序不能保证实体的正义 B(一般吧,关键还是民法那样的法律要公平 C(绝对没用,程序就是形式 D(不知道 20、宪法本次修改之后有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你认为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的关系:(B) A (公有财产最重要,神圣不可侵犯。私有财产的保护是个人利益,不如国家利益重要 B(两者一样重要,都神圣不可侵犯 40 C(私有财产比较重要,个体是社会的基础 D(私有财产才神圣不可侵犯,公有财产仅仅是 私有财产的一种特别形式 21、通过这次调查您觉得您有必要提高法律意识吗,您会怎么做,(不少于20字) 答: (谢谢支持~) 篇八: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等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的守法和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关键词]:法律意识少数民族地区 依法治国法制建设 [正文]: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 41 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等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的守法和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我国 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搞好普法教育活动。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作为独立主体的社会成员在生活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体系的总称。那么,如何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呢,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各阶层人士的法律意识现状,我利用寒假时间对东乡族自治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进行了一次较为广泛的调查,因受文化水平的影响,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工人阶层,发出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50份。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记录分析,东乡族自治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许多公民对法律的权威性认识不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令人惊叹。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第二题“宪法是我国的什么法律”时,五十名调查者中,只有12人认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占受调查人数的24%,有66%的人认 42 为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在回答第三题“我国现行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哪一年通过的”时,只有38%的人选择1982年。 二、公民的权利意识淡漠,在回答第十题“你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时,被调查者中只有44%的人大体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义务,以此来确定自己的行为; 剩下56%的被调查者甚至都不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完全只是单纯的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相对于道德规范而言,公众对法律的运用并不普遍。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68%的被调查者很少注重通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只有52%的被调查者愿意请律师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解决,剩下48%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解决或是听天由命。许多人把上访看成是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愿意通过频频上访、越级上访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公众对法制建设环境评价较差,对执法机关缺乏信任。执法机关的执法不严和部分领导干部的不守法行为,以及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干预司法行为,使得法律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第十一题“你认为法律能否维护你的切身利益”时,有高达46%的受调查者对法律没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法律越来越成为钱权的代表。 五、法律素质的不均衡性表现得十分明显,此次调查对象 43 主要面向干部和工人阶层,但从问卷的填写情况发现,干部、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普遍低下,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远远没有达到自身情况所应达到的高度。 从整体上看,东乡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状况并不乐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因素:市场经济是法治形成的基础。法治往 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形成,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状况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成为影响东乡县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历史环境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步晚,法制体系设计本身存在一些缺陷。致使一些群众对法律的公平正义产生怀疑;我国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尤其在农村,文盲比重较大,农民对法律出现“说不清”情况比较普遍。 (三)思想意识因素。“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的儒家正统思想至今还对人们的法制观念产生深刻影响,人们习惯于“德主刑辅”,把诉讼看作不光彩的事情或是不得已而为之;加上官本位思想和“人治”思想的影响,地方政府、部分领导干部和宗教界人士的干预司法行为,以及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使得人们对“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缺乏足够的依赖。 (四)宗教因素。东乡族自治县是以东乡族为主要聚居人口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人民群众多以 44 宗教教义和教规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主要标准,这也使得法律的约束力大大降低,人们对于法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结合调研,我认为东乡县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大力优化法律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环境。要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市场经济,因为现代法律意识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政治活动程序和政治观念的科学化。因为法制是民主的法制,法律意识是在民主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为法律意识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完善发展。 二、深化普法教育,内容和形式并重。在内容上,要大力宣传群众希望了解的法律法规,还要宣传群众掌握不足而又必须了解的法律内容,尤其是刑法、民法、诉讼法等方面的知识,并和宗教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深化人民群众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在形式上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主,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三、抓住普法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一是要重视领导干部及其他公务员法律素质的提高。二是要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农民的普法教育。法制教育应从小抓起,让青少年初步了解 45 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当前,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相当薄弱,但涉法投诉纠纷却不少,农村普法工作任务艰巨。 四、强化对法律执行的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就是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赋予群 篇九: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 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法律意识是法治实现的重要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特别是是当前本土的农民法律意识,亟待认真分析和总结。 当代中国,仍然是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比较典型的农业国家,塑造当代中国农民的现代法律意识,推进其现代化进程,是 46 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关于权利意识的调查公民意识说到底是一种权利意识??政治权利意识 问卷中设计了三个问题,以人身权为视角考察了村民们对自身权利的认知程度,回答情况 第一个问题要求较高,它考察村民们是否意识到了“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数为约,,,,对这一点比较模糊的也有约,,,,有,,,村民的理解与这条现代法治基本原则的内容恰好相反。看来村民权利意识不段提高的同时,还留有“义务法”传统的烙印。 第二个问题中,只有,,的村民选择了“听父母的”,这表明几乎所有人已经意识到当事人拥有婚姻自主权,父母再也不能包办子女的婚姻了。但,,,的“看谁有道理”的答案也告诉我们:人情??这个传统社会遗留的伦理因素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第三个问题表明绝大部分村民赞同“男女是平等的”。但约,,,“各家情况不一样”的答案又一次提醒我们“人情”这个因素的重要。虽然“人情”不必然与“国法”相冲突,但不能排除冲突的可能性,好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种情况。 在遇到纠纷或麻烦时,农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一般不会用法律来解决,法律方式往往是他们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招。他们经常选择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找家族内或是村内有威 47 望的人调解。如果纠纷再大一些,就会去找村干部解决。在遇到纠纷时选择通过民间调解方式和通过行政方式解决的农民远远多于选择通过法律来解决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在农民的意识中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域。总之,不到万不得已,农民们一般不会直接选择通过法律方式来解决纠纷。相较法律而言,它们似乎更相信人的力量,只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可以解决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去通过法律解决。而且他们 相不相信法律还另当别论。 当权利与权利发生冲突时,农民们会毫不犹豫的保卫自己的权利。那么,当权利与权力发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农民的政治权利意识总体较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农民的权利意识的其他方面的状况又如何呢, 关于诉讼意识的调查 “没有救济便没有权利。”在现代社会,诉讼是救济权利、解决纠纷的最正规途径。而在传统社会,人们习惯于一种“无讼”的社会生活,把到司法机构打官司的人视为“败类”,而把司法机构视为破坏既定和谐的不祥之物,是“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可见,人们对诉讼的认知度、评价度、参与度是反映其法律意识的重要方面。我们的问卷中有这样的问题,表,是回答情况: 48 从表中可以看出,苏州的农民,已经不认为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了,有,,,的人认为这是“正常的”和“值得鼓励的”。同时,,,,以上的人认为“打赢官司主要靠自己请求合理合法”,这表明了他们对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权利的信任。二三两个问题表明在知识层面上,大多数村民对通过诉讼可以解决问题的范围以及刑事案件不能私了是比较了解的。但只有,,(,,的人认为亲友之间借钱需要写欠条,这表明村民们保留证据的意识还有待 表8 绝大多数纠纷在非讼程序中得以解决的事实也是苏州农民对诉讼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一般民事纠纷在诉讼开始之前,要经历基层调解(村调解主任或村长的调解)、镇调解(法律服务所或综合治理、调解委员会领导小组的调解)、法院庭外调解三个调解过程。越溪镇法律服务所的老张不无自豪的告诉我们:去年他处理纠纷,,起,只有,起最后闹上了法庭。看来,几千年传统文化烙印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息讼”观念,就连这位有着法律大专文凭的法律工作者也不能从骨子里彻底抛弃。 目前,农村接受法律知识的渠道还较单一,法律知识面还较窄,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人还较少,而其中中年人居多,而年轻人、老年人占较低的比例,农村普法的形式还停留在集市上的宣传单。上述情况表明,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必 49 须多管齐下,既要政府主动安排,还要民间的积极组织,既要农民主动去学,还要以案说法,通过多种形式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用法律知识武装大脑,既要使农民养成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要使其形成人人遵守法律的公共意识。因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实施普法下村,还要使其成为一项制度加以落实。 农民法律知识的欠缺是导致农民法律意识水平低下的首要原因。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所以农民们才会对法律有很多的不解与迷惑。也导致了他们不信法、不用法。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很严重的恶性循环:由于不懂法而不用法,越不用法则更加导致了农民 不去学法,不去了解法。农民对于法律知识了解的有限性,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甚至根本了解的就是错误的信息。要在农村全面实行法治,必须将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法治精神之建立,作为农村法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篇十: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姓名:吴佳 分院:管理分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级:1001班 50 实践单位:海南省海口市华侨新村公寓区 实践时间:2012年2月7日 至 2012年2月12日 实践目录 1) 背景介绍 2) 居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3) 居民提高法律意识的途径 4) 居民法律意识提高的意义 居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系部名称:管理学院 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级:___10级___ 班级:___01班______ 姓名: __吴佳__学号:_1010660013 实践单位:海南省海口市华侨新村公寓区 实践时间: 2012年-2-月-7-日 至 2012年-2-月-12-日 共 -6-天 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几年来,华侨新村公寓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物质生活也越来越殷实,但是居民的法律意识并没有和人们的生活状况成相应的比例,不过现在居民的法律意识淡薄现象大有好转。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这种现状, 51 我将对面前坡居民法律意识的变化做出调查。 一.居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经过和部分居民的谈话采访中了解到,以前人民对法律这个名词很陌生,认为这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因为当时的人们生活并不很富裕没有把过多的心思放在如何增强法律的意识,而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好.加上大部分居民没有什么事情会牵及到法律方面的事情,就算是遇到问题也不会对簿公堂{法庭}觉得去法院的事情一定是见不得人的事,怕邻居怕其他社区内的人民的闲言闲语.总结以上种种原因便导致了居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和陌生.不过在近几年中社区的委员会通过一些方法和途径提高了人民法律意识,使得人民对法,对法律拉近了距离.我总结了居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如下: (一)千年传统思想和现代思维的交织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传统封建的也是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制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左”的思想的影响,现在的大部分居民的思想依然是属于封建的,一些封建的不开放思想依旧根深蒂固,使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 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织的状况,特别是产生有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例如在建国初期人民对毛主 52 席的崇拜,出现了“两个凡是”。十年的文革正是人民对法的意识不足才会酿成惨剧.某种程度上现在还有存在,给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认为“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的态度总体上还是积极的。但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公民又对现行法律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态度,以前社区的居民不会没有主动去了解如何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也就是居民觉得法律离他们很遥远.不需要懂法也不愿主动去了解、咨询法律。同时在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时不会通过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对一些法制机关的不信任.这说明了法制机关自身的发展不足和人民的交流很少导致公民的不信任还是选择私了.从这方面讲,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之路才刚刚起步 (三)不断提高的意识 在一些破旧的思想存在的同时,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在社区委员会的努力下,居民的权利意识慢慢苏醒。居民对权利的认识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居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各种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参加了普法宣传教育,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节 53 目,主动接受法律方面的宣传教育。其次,人们对权利的主张要求日益强烈,权利的主张范围在不断扩大。人民也会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护自身权益,这也表明人们已习惯于寻求法律援助的救济方式。近年来,居民的意识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二.居民提高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社区会组织大量法制教育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居民法律素质,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社区中,社区图书室、德育活动室等都是举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在德育活动室内展览一系列关于法律图片,法律知识来扩展人民对法律的进一步认识。此外社区可以举办收看法制讲座,让居民参加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使法制教育得以延伸。可以在社区的宣传栏定期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提供法律咨询处 在社区里有提供法律咨询的地方,在平常生活中居民如何遇到关于法律上的困难,可以咨询社区的法律人员,那里可以无条件帮助居民了解法律的过程和法律的知识,从而保护人民的自身利益。提供帮助人的人可以更加了解法律可以帮助人民,而受帮助的人也能从法律中获益,这个方面是一个深入民心的切实的办法。 54 (三)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一种涉及面最广、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的途径。所谓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向众多对象传递思想和观点的过程。例如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各种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参加了普法宣传教育,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节目,主动接受法律方面的宣传教育。这种通过用看,听,读的过程让居民更加觉得通俗易懂,所以只要居民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就能产生迅速广泛的影响,同时极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和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在文化建设上要注重发展多种形式和多层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异向,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思想道德上,要用科学思想和理论武装全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建设要努力培养“四有公民”,并且要在全体公民中广泛进行“道德规范进万家”和遵纪守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使群众懂得公民的权利、义务和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促使他 55 们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进而达到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目的。 三(居民法律意识提高的意义: 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司法、执法水平和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参与法律监督的积极性,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在调查中我发现近几年,近几十年中在社区的不断努力下,华侨新村公寓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在改变,从原来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从原来的被动变成了如今的主动,从原来的消极到积极,说明了居民在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和措施中,法律意识不断的增强,对自己权利的意识也在苏醒, 56
/
本文档为【公民法律意识调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