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炎症

2017-10-15 34页 doc 61KB 13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炎症病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炎症 第五章、炎症 一、基本要求 1 .掌握炎症、渗出、渗出液、炎性水肿、炎性积液、趋化作用、炎性溃疡、窦道、瘘管、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的概念;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增生的概念、原因、增生的成份、意义。 2.熟悉渗出物的作用;白细胞的渗出和作用;吞噬作用的概念、吞噬细胞种类、吞噬过程及意义;炎症介质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急性炎症形态学分类,各型特点、部位 、举例及结局;炎症的结局;慢性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3.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引起发...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炎症
病理学习题及 第五章、炎症 第五章、炎症 一、基本 1 .掌握炎症、渗出、渗出液、炎性水肿、炎性积液、趋化作用、炎性溃疡、窦道、瘘管、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的概念;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增生的概念、原因、增生的成份、意义。 2.熟悉渗出物的作用;白细胞的渗出和作用;吞噬作用的概念、吞噬细胞种类、吞噬过程及意义;炎症介质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急性炎症形态学分类,各型特点、部位 、举例及结局;炎症的结局;慢性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3.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引起发热的化学物质的类型、发热机制及意义;渗出主要的三个方面变化;血液动力学改变顺序;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理及类型。 二、知识点纲要 (一) 炎症的概念 1.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2.典型局部特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全身反应:发热和末梢血白细胞增多。 4.炎症的防御作用:液体渗出可稀释毒素;吞噬消灭病原微生物,使病灶局 限;吞噬搬运坏死组织以利于再生和修复。但是炎症对机体也有潜在的危害性。 (二) 炎症的原因 1.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机械性创伤、紫外线、放射线等。 2.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强酸、强碱)、内源性(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及 代谢产物的堆积) 3.生物性因子: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 4.坏死组织:坏死的组织是潜在的致炎因子。 5.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时,可引起组织损伤,形成炎症。 (三)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变质可发生于实质,也可发生于间质。前者表现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及各种坏死,后者出现玻璃样变,粘液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等。变质由致病因子直接作用,或由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产物直接引起。其代谢特点为物质分解代谢增强、局部酸中毒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渗出包括(1)血流动力学改变(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2)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收缩或穿胞作用增强、内皮细胞损伤、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白细胞边集、粘着、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4)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炎症介质的类型及其主要作用)。 1 渗出液(炎性水肿和炎性积液)和漏出液的主要区别(见表1) 表1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 漏出液 蛋白量 2.5g%以上 2.5g%以下 比重 1.018以上 1.018以下 细胞数 >500个/mm3 <100个/mm3 Rivalta试验* 阳性 阴性 凝固 能自凝 不能自凝 透明度 浑浊 澄清 * Rivalta试验为醋酸沉淀试验。渗出液因含大量粘蛋白,为0.1%醋酸所沉淀,乃阳性反应 3.增生: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多叫增生。实质细胞的增生如鼻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的增生,慢性肝炎中肝细胞的增生。间质成分的增生包括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与相应的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炎症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作用。 (四)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1.经过:炎症依其病程分为超急性炎症、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超急性炎症呈爆发性经过,病程数小时至数天,以变质和渗出性改变为主,多属于变态反应性损害。急性炎症持续时间短,从几天到一个月,以渗出性病变和变质性改变为主,渗出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慢性炎症病程几个月,几年,可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也可潜隐的逐渐发生,以增生性病变为主,渗出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亚急性炎病理经过介于急性炎和慢性炎之间,如亚急性重型肝炎,病程经过一至数月,肝细胞坏死与增生都很明显。 2.结局: (1)痊愈:包括完全痊愈和不完全痊愈。完全痊愈是指病变组织完全恢复原来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完全痊愈是指病变组织由肉芽组织增生修复。 (2)迁延为慢性炎症。 (3)蔓延扩散:?局部蔓延?淋巴路蔓延?血行蔓延: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五)炎症的组织学类型 1.变质性炎:以变质变化为主的炎症称为变质性炎。多见于急性炎症。变质性炎主要发生于肝、肾、心、脑等实质性器官,常由重症感染和中毒引起。 2.渗出性炎: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称为渗出性炎。多见于急性炎症。渗出性炎可分为以下类型: (1)浆液性炎:浆液渗出为主,内含少量嗜中性粒细胞、纤维素和蛋白质。 如炎性水肿、粘膜的卡他性炎。 (2)纤维素性炎: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内含嗜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碎片。 2 如发生在粘膜的伪膜性炎症、大叶性肺炎及绒毛心。 (3)化脓性炎: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类型包括: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和脓肿。 (4) 出血性炎:渗出物含大量红细胞。 3.增生性炎:以增生变化为主的炎症称为增生性炎。增生性炎包括非特异性增生性炎和特异性增生性炎。非特异性增生性炎常呈现慢性炎症的特点,如慢性阑尾炎。特异性增生性炎即肉芽肿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如结核性肉芽肿。 (六)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 1.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2.全身反应:发热、血液中细胞成分的变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增生 和实质器官的改变。 (七)影响炎症过程的诸因素 1.致病因子的因素:致病因子的毒力、数量、作用时间长短。 2.全身性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状态、内分泌状态。 3.局部因素:局部血液循环状态、炎症渗出物和异物是否被清除。 三、复习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 1.炎症(inflamation) 2.渗出(exudation) 炎性积液 3. 4.趋化作用(chemotaxis) *5.调理素(opsonin) *6.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7.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 8.表面化脓 9.积脓(empyema) 10.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11.疖(furuncle) 12.完全愈复 13.菌血症(bacteremia) 14.毒血症(toxemia) 15.败血症(septicemia) 16.脓毒败血症(pyemia) 17.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18.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二) 填空题 3 1.具有 ? 系统的 ? 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 ? 反应称 为炎症。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 、 ? 和 ? 。 3.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 ? 、 ? 称为变质。 4.炎性水肿指渗出液位于 ? ,炎性积液指渗出液位 于 ? 。 5.炎症局部增生的成分包括 ? 、 ? 、 ? 。 6.体表急性炎症的典型局部表现包括 ? 、 ? 、 ? 、 ? 和 ? 。 7.炎症常见的全身反应有 ? 、 ? 。 *8.组织损伤后,其血流动力学改变顺序为 ? , ? 和 ? 。 *9.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理为 ? , ? 和 ? 。 *10.炎性渗出物的防御作用有 ? , ? 和 ? 。 11.纤维素渗出过多可造成组织 ? 和 ? 。 12.白细胞渗出过程 ? 、 ? 和 ? 。 13.游出的白细胞在炎症灶局部发挥 ? 作用和 ? 作用 并可引起 ? 。 14、浆液性炎是以 ? 渗出为其特征,好发于 ? 、 ? 和 ? 等处。 化脓性炎症可分为: ? , ? 和 ? 三种类型。 15. 16.纤维素性炎是以 ? 渗出为其特征,好发于 ? 、 ? 和 ? 等部位。 17.增生性炎包括 ? 和 ? 两大类。 18.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 ? 细胞和 ? 细胞。 19.炎症时病原微生物及毒性代谢产物入血可引起 ? 、 ? 、 ? 和 ? 。 20.急性炎症时浸润的炎细胞以 ? 为主,慢性炎症时浸润的炎细胞以 ? 、 ? 、 ? 为主。 21.最常见的外源性化学趋化因子是 ? 。 22.物理性致炎因子包括 ? 、 ? 、 ? 等。 23.体液中的炎症介质包括 ? 、 ? 、 ? 。 24.炎症增生的作用是 ? 和 ? 。 25.急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以 ? 、 ? 为主,慢性炎症以 ? 为主。 (三)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炎症的论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4 A.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B.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C.任何有机体均可发生炎症 D.损伤必然导致炎症 E.炎症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 *2.炎症时最早出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 A.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B.小静脉扩张,血流变慢 C.细动脉短暂收缩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 E.小动脉扩张,血流加快 3.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A.变质,渗出,增生 B.变性,坏死,增生 C.炎症介质的释放 D.血管变化及渗出物形成 E.局部物质代谢紊乱 4.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指征是: A.血管扩张 B.红细胞漏出 C.血浆渗出 D.白细胞游出 E.纤维素渗出 5.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是: A.炎症介质形成 B.分解代谢亢进 C.局部酸中毒 D.分子浓度增高 E.白细胞渗出 *6.速发性短暂反应时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是: A.细动脉内皮细胞损伤 B.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 C.基底膜降解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E.以上都不是 7.最常见的致炎因子为: A.机械性因子 B.免疫反应 C.物理性因子 D.化学性因子 E.生物性因子 *8.下列哪项不属于炎症的防御反应, A.代谢增强 B.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C.充血、渗出 D.器官功能障碍 E.发热 *9.细胞因子主要由哪些细胞产生: A.肥大细胞和血小板 B.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E.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0.下列哪项不属于体液中的炎症介质, 5 A.血管活性胺 B.缓激肽 C.补体 D.纤维蛋白多肽 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11.炎性水肿时渗出液位于: A.关节腔 B.胸膜腔 C.腹膜腔 D.心包腔 E.组织间隙 * 12.下列哪项关于炎症的叙述是正确的: A.慢性炎症均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 B.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C.增生是机体的抗损伤的反应 D.炎症渗出不会引起组织肿胀 E.炎症时组织增大均为增生所致 *13.炎症介质补体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机制是: A.吞噬细胞表面有C3b受体 B.可促进血管的扩张、通透性增加 C.可引起细菌的通透性改变 D.能促进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形成 E.对C5a有趋化作用 14.下列哪项关于纤维素性炎症的叙述是正确的: A.当出现机化时便引起纤维素性的粘连 B.其好发部位是浆膜、粘膜和肺 C.肺的纤维素性炎常引起肺泡壁的破坏 D.假膜与咽部粘膜疏松连接,易脱落 E.假膜由胶原纤维、间皮细胞、白细胞和细菌组成 15.假(伪)膜性炎是指: A.皮肤的纤维素性炎 B.皮肤的化脓性炎 C.浆膜的纤维素性炎 D.粘膜的纤维素性炎 E.浆膜的化脓性炎 *16.补体中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为: A.C1q B. C567 C.C4 D.C3和C5 E.C5-9 17.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为: A.化脓性炎 B.浆液性炎 C.假膜性炎 D.卡他性炎 E.变态反应性炎 18.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6 A.溶血性链球菌 B.绿脓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白色葡萄球菌 E.草绿色链球菌 19.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 A.白细胞游出 B.白细胞渗出 C.白细胞吞噬 D.调理素化 E.趋化作用 20.炎症灶中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A.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 B.形成浆细胞 C.吞噬病原体和组织碎片 D.修复病变的组织 E.释放血管活性胺 21.吞噬作用最为活跃的炎症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浆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肥大细胞 22.过敏性炎症主要出现哪种炎症细胞浸润?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巨噬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浆细胞 23.病毒感染的炎症灶中主要出现哪种炎症细胞?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巨噬细胞 D.浆细胞 E.嗜酸性细胞 24.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使: A.局部氢离子浓度增高 B.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C.组织间液渗透压增高 D.细胞酶系统障碍 E.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25.肉芽肿性炎症病灶中的主要炎症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酸性细胞 D.纤维母细胞 E.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26.感染性肉芽肿的结构特点是: A.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B.淋巴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C.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D.实质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的结节状病灶 E.粘膜上皮、腺体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状病灶 27.在化脓性炎中,坏死组织的液化分解是由于下列哪一类细胞 7 的存在所致: A.浸润的巨噬细胞 B浸润的中性粒细胞 C.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 D.浸润的淋巴细胞 E. 浸润的浆细胞 *28.卡他性炎一般是指发生在: A.皮肤的渗出性炎症 B.皮肤的变质性炎症 C.粘膜的变质性炎症 D.粘膜的渗出性炎症 E.粘膜的增生性炎症 29.下列哪一种炎症,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五大症状都表 现得比较明显: A.各种类型的炎症 B.粘膜的急性炎症 C.浆膜的急性炎症 D.内脏的急性炎症 E.体表的急性炎症 *30.持续高热易发生变性坏死的脏器主要是: A.心、肝、胃 B.心、脾、胃 C.心、肝、肾 D.肝、脾、心 E胃、肝、脾 *31.高热时实质脏器最易发生的变化是: A.变性 B.坏疽 C.凋亡 D.梗死 E.萎缩 *32.急性炎症引起局部肿胀的主要因素是: A.变性及坏死 B.充血及渗出 C.增生及化生 D.炎症介质的形成 E局部分子浓度升高 *33.急性炎症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增生压迫神经末梢 B.局部组织的变性及坏死 C.局部充血及血流量增多 D.渗出压迫及炎症介质刺激 E.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34.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对机体有害的表现为: A.传递抗原信息 B.将病原体消化 C.变为多核巨细胞 D.变为类上皮细胞 E.携带病原体移动 *35.出血性炎症时,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B.静脉淤血 C.组织缺血缺氧 D.组织内胶体渗透压增高 E.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36.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一般可形成: 8 A.假膜性炎 B.浆液性炎 C.出血性炎 D.化脓性炎 E.卡他性炎 37.慢性炎症病灶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 A.嗜酸和嗜碱性白细胞 B.嗜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 C.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D.淋巴和嗜酸性粒细胞 E.嗜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 38.炎症时白细胞游出后定向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炎症部位的化学趋化性 B.轴流消失白细胞边集 C.白细胞的阿米巴样运动 D.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 E.血管内压升高 *39.炎症时下列那种物质不是细胞所释放的: A.激肽类 B.组织胺 C.5-羟色胺 D.酸性蛋白酶 E.前列腺素 40.下列哪种变化最能促使血液成份渗出? A.组织变质崩解 B.淤血,血流缓慢 C.动脉扩张,血流加快 D.小动脉短暂痉挛 E.内皮细胞肿胀 *41.渗出液对机体的有利因素除外下列哪项: A.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修复 B.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限制细菌蔓延 C.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机化 D.渗出液可稀释毒素或有害刺激物 E.渗出液带来各种抗体,补体及杀菌物质 42.炎症引起较大范围的组织缺损时,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修复? A.周围组织增生肥大 B.肉芽组织增生填补 C.巨噬细胞增生 D.缺损周围组织收缩 E.淋巴细胞增生 43.下列哪一种疾病的病变是以变质性炎为主? A.慢性阑尾炎 B.肾小球肾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大叶性肺炎 E.蜂窝织炎 44.下列哪一种疾病的病变是以渗出性炎为主? A.局灶性肺结核 B.肝炎 C.乙型脑炎 D.支气管肺炎 E.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 45.下列哪一种疾病的病变是以增生性炎为主? 9 A.浸润型肺结核 B. 细菌性痢疾 C.肠伤寒 D. 急性肾盂肾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型题] 问题46-50. A.可稀释毒素 B.可吞噬致炎因子 C.可使炎症局限 D.可起调理素的作用 E.可加重组织损伤 46 血浆渗出 *47 C渗出 3b *48 纤维蛋白渗出 49 白细胞渗出 50 溶酶体酶的溢出 问题51-54. A.变质性炎 B.浆液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化脓性炎 E.蜂窝织炎 5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为 52 白喉和细菌性痢疾为 53感冒早期鼻粘膜炎症为 54小叶性肺炎病变为 问题55-56. A.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 B.对嗜酸粒细胞有趋化作用 C.对嗜碱粒细胞有趋化作用 D.对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 E.对肥大细胞有趋化作用 55 伤寒杆菌 56 葡萄球菌 问题57-59. A.阿米巴痢疾 B.急性细菌性痢疾初期 C.浸润型肺结核 D.肠伤寒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7 急性增生性炎 58 急性卡他性炎 59 变质性炎 问题60-63. A.脚部感染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B.病人有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阴性 C.病人无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阳性 D.病人有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阳性 E.病人有全身中毒症状,伴全身多发性小脓肿 60 毒血症 61 菌血症 62 败血症 63 脓毒败血症 问题64-66. A.深部脓肿向体表或空腔脏器穿破 B.皮肤或粘膜的化脓性炎破 溃 C.深部脓肿通过自然管道排出 D.链激酶与透明质酸酶 E.血浆凝固酶 64 与溃疡的形成有关 65 与空洞的形成有关 *66 与窦道或瘘管的形成有关 问题67-69. A.激肽系统 B.细菌产物 10 C.免疫球蛋白 D. 5-羟色胺 E.白细胞粘附因子 *67 最常见的外源性趋化因子 68 参与白细胞粘着 *69 参与吞噬作用 [X型题] *70.下列哪些属于变态反应性炎症? A.慢性浅表性胃炎 B.肺脓肿 C.肾小球肾炎 D.阑尾炎 E.风湿性心脏病 71.下列哪些属于化脓性炎症? A.蜂窝织炎 B.小叶性肺炎 C.结核 D.肝炎 E.脑脓肿 72.炎症增生性变化包括: A.上皮增生 B.腺体增生 C.毛细血管增生 D.巨噬细胞增生 E.纤维组织增生 73.下列哪些属于炎症时的全身反应? A.发炎组织变红 B.关节肿胀、疼痛 C.发烧 D.末梢血白细胞增高 E.以上都属于 74.纤维素性炎常发生于: A.肝脏 B.肺脏 C.浆膜 D.脾脏 E.粘膜 75.巨噬细胞的作用包括: A.引起组织水肿 B.传递抗原信息 C.释放致热原 D.形成多核巨细胞 E.吞噬细菌及异物 *76.能释放血管活性胺的细胞有: A.嗜碱性粒细胞 B.嗜酸粒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单核巨噬细胞 *77.关于急性炎症转为慢性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致炎因子未能在短时间内清除 B.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 C.炎症局部渗出太少 D.致炎因子毒力太强,组织损伤严重 11 E.致炎因子不断损伤组织 *78.下列哪些疾病的病变属于感染性肉芽肿? A.伤寒小结 B.风湿小结 C.矽肺结节 D.结核结节 E.瘤型麻风 *79.下列哪些因素是引起炎症的原因: A.坏死的组织 B.凋亡的细胞 C.变态反应 D.细菌、病毒 E.放射线 *80.炎症变质时发生的代谢性变化包括: A.炎症化学介质释放 B.分解代谢减弱 C.酸性代谢产物减少 D.氢离子浓度升高 E.组织渗透压升高 (四) 问答题 *1.试述炎症时渗出物的作用。 *2.试述白细胞的渗出过程。 3.白细胞在炎症病灶局部的作用是什么, 4.何为浆液性炎,简述其病变特点、好发部位及结局。 5.何为纤维素性炎,简述其病变特点、好发部位、举例及其结局。 6.试述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病因。 何为炎症的典型局部表现,其发生机制是什麽, *7. 8.何为肉芽肿性炎,简述结核性肉芽肿的病变特点。 9.何为化脓性炎,简述蜂窝织炎的病变特点。 10.试述炎症的原因。 *11.试述吞噬过程及其意义。 *12.简述炎症介质的类型及其作用。 13.试述炎症的结局。 (五) 分析题 1.女性,55岁,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流鼻涕、眼泪等浆液性卡他性炎症症状。请问何为卡他,何为浆液性炎,浆液性炎的好发部位及其结局, 2.男性,42岁,慢性阑尾炎患者,突发性右下腹部疼痛,行阑尾切除术。病理学检查:阑尾肿胀,浆膜面充血,可见黄白色渗出物。阑尾腔内充满脓液。请问该阑尾发生了什么性质的炎症,其镜下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3、男性,13岁,发烧、咳嗽,诊断为小叶性肺炎,虽经抗炎治疗,但体温不降,皮肤粘膜出现多发性出血点及肝脾肿大。请问小叶性肺炎为何种性质的炎症,其病理变化是什么,病人为何出现皮肤粘膜多发性出血点及肝脾肿大, 4、女性,36岁,腹痛、腹泻,最初为稀便,以后为粘液脓血便,偶见片状灰白色膜状物排出。病人有里急后重感。请问病人患的是什么病,其临床表现与病理 12 变化有无联系,病人大便内为何出现灰白色膜状物, 5、男性,28岁,突然出现黄疸和昏迷,三天后死亡。尸体解剖证实为急性重症肝炎。请问急性重症肝炎的病变性质是什么,其肝脏有何改变,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有无联系, 6、女性,61岁,因手部外伤后感染,局部出现红(最初为鲜红,以后变为暗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请问病人手部出现这些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7、女性,4岁,因发烧,头痛和出现脑膜刺激症,被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请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是什么,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几种类型,其各自特点是什么, 四、答案及注释 (一)概念和名词 1.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2.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 3 .炎性积液:炎症时渗出的液体聚集于浆膜腔(心包腔、腹膜腔、胸膜腔),叫炎性积液。 4. 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叫做趋化作用。 *5. 调理素:存在于血清中的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一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Fc段和C3b等。 *6. 炎症介质:炎症介质指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 渗出)的一类化学介质。 反应(如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和白细胞 7. 化脓性炎: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8. 表面化脓: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深部组织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如化脓性支气管炎。粘膜的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性炎。 9. 积脓:浆膜腔或内脏空腔器官的被复粘膜化脓,脓液积存在腔内,如胸腔积脓。 10.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好发于皮肤、肌肉、阑尾。 *11. 疖:毛囊、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发生的脓肿叫疖。 12. 完全愈复:病因被清除,少量的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溶解吸收,病变组织可完全恢复组织原有结构和功能(如大叶性肺炎),称为完全愈复。 13. 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血中可查到病原菌,称为菌血症。 14. 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和病理变化(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称为毒血症。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 15. 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如高烧、寒战、皮肤、粘膜出血点,脾脏和淋巴结肿大,称为败血症。血中可培养出病原菌。 13 16. 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进一步发展成为脓毒败血症。除败血症表现外,由于化脓菌团栓塞引起全身多发性小脓肿,称为脓毒败血症。 17. 慢性炎症:病程持续几周,几月,可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潜隐的逐渐发生。以增生性病变为主,渗出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18. 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性增生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二)填空题 1.?血管 ?活体 ?防御 2.?变质 ?渗出 ?增生 3.?变性 ?坏死 4.?组织间隙 ?浆膜腔 5.?巨噬细胞 ?上皮细胞腺体或实质细胞 ?纤维母细胞 6.?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7.?发热 ?白细胞增加 8.?细动脉短暂收缩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血流速度减慢 9.?内皮细胞收缩(穿胞作用增强) ?内皮细胞损伤 ?新生毛细血 管壁的高通透性 10.?稀释毒素 ?吞噬搬运坏死组织 ?消灭病原体(利于修复) 11.?机化 ?粘连 ?边集 ?粘着 ?游出和趋化作用 12. 13.?吞噬 ?免疫 ?组织损伤 14.?浆液 ?疏松结缔组织 ?粘膜 ?浆膜 15.?表面化脓和积脓 ?蜂窝织炎 ?脓肿 16.?纤维蛋白原 ?粘膜 ?浆膜 ?肺 17.?非特异性增生性炎 ?特异性增生性炎(肉芽肿性炎) 18.?上皮样细胞 ?多核巨细胞 19.?菌血症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败血症 20.?嗜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浆细胞 21.?细菌产物 22.?低温、高温 ?机械性创伤 ?紫外线、放射线 23.?激肽 ?补体 ?凝血系统 24.?限制炎症扩散 ?修复 25.?变质 ?渗出 ?增生 (三)选择题 [A型题] 1.B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但未必都对机体有利,急性暴发性肝炎可导致机体死亡。此外没有血管系统的有机体无炎症反应。 14 2.C 3.A 4.D 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白细胞游出,而非血管扩张、红细胞漏出、血浆渗出和纤维素渗出。 5.E 6.B 7.E 8.D 9.C 10.A 11.E 12.C 慢性炎症并非均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成,同样急性炎症还可能痊愈或蔓延扩散。炎症反应未必都对机体有利。炎症时器官体积增大不仅与增生有关,还可能与充血、渗出等因素有关。 13.A 14.B 纤维素性炎症时发生的机化是纤维性粘连,而非纤维素性粘连。 15.D 16.D 17.A 18.C 19.E 20.C 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原体和组织碎片。当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这些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再发挥免疫功能。 21.B 22.D 23.A 24.E 25.B 26.C 27.B 28.D 29.E 30.C 31.A 高热时实质脏器最易发生的变化是变性。而坏疽应有腐败菌感染,梗死应有组织的缺血,凋亡属于程序性死亡,高热时也有可能发生,而萎缩是一种慢性的病理过程。 32.B 15 33.D 34.E 35.A 36.D 37.C 38.A 39.A 40.B 41.C 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修复,有利于限制细菌蔓延,但如果渗出过多不能 完全吸收,可发生机化,如肺肉质变、胸膜粘连。渗出液可稀释毒素并带来各种抗体、补体及杀菌物质,因此对机体有利,但如果渗出过多,可造成器官或组织的压迫。 42.B 43.C 44.D 45.C [B型题] 46. A 47.D 调理素包括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b,它不能吞噬致炎因子。 48.C 渗出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利于白细胞吞噬, 使炎症局限。49.B 50.E 51. E 52.C 53.B 54.D 55. D 56 A. 57.D 58.B 阿米巴痢疾基本病变是以组织坏死溶解为主的变质性炎症,而浸润型肺结核是以渗出为主的炎症,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初期是卡他性炎症,肠伤寒是增生性炎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化脓性炎症。59.A 60. B 61.C 62.D. 63.E 64.B 65 C. 66 A. 67. B 最常见的外源性趋化因子是细菌产物,激肽系统属炎症介质,虽有趋化活性但不是外源性趋化因子。 68. E 参与白细胞粘着的主要是细胞表面的粘附因子。 69.C 吞噬细胞表面有免疫球蛋白Fc段的受体,能识别被抗体包被的细菌,故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X型题] 70.CE 71.ABE 72.ABCDE 73.CD 74.BCE 16 75.BCDE 巨噬细胞吞噬抗原(病原微生物)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其本身可转变成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融合成为多核巨细胞。巨噬细胞可释放内源致热原。 76.AD 77.ABE 78.ABDE 伤寒小结、风湿小结、结核结节和瘤型麻风均属于感染性肉芽肿,而矽肺结节则属于异物性肉芽肿。 79.ACDE 坏死的组织、细菌、病毒、变态反应、.放射线均属于可引起炎症的原因,但凋亡的细胞,一般不引起炎症反应。 80.ADE (四)问答题 1. (1)有利(防御):稀释毒素;吞噬搬运坏死组织以利于再生和修复;含补体、抗体,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含纤维蛋白,其交织呈网状,可限制细菌扩散并利于白细胞吞噬,使病灶局限,网状的纤维素可成为修复的支架。 (2)不利:渗出液过多可压迫(如心包积液压迫心脏)影响器官功能;纤维素渗出过多不能被完全吸收可发生机化,引起粘连(心包粘连、胸膜粘连)。 2. (1)白细胞边集:由于血流减慢,轴流变宽,白细胞从轴流到达血管的边缘,称为白细胞边集。开始白细胞尚可滚动,后贴附在血管壁表面出现附壁现象。 (2)白细胞粘着:白细胞附壁后,由于粘附分子作用使白细胞 粘着在内皮细胞表面(与附壁区别:白细胞量多,比较牢 固)。白细胞粘着是游出的前提。这种粘着要依靠粘附分子来完成。 (3)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 粘着于内皮细胞表面的白细胞,通过阿米巴运动,穿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为游出。游出的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 所在部位作定向的移动,叫做趋化作用。这些化学刺激物叫做趋化因子。 3. (1)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游出到炎症病灶后,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及组织碎片的过程。 (2)免疫反应: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当这些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B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杀伤病原微生物。 (3)组织损伤:白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到细胞外,从而引起组织损伤。 4. (1)浆液性炎:见知识点纲要。 (2)好发部位:疏松结缔组织(炎性水肿)、粘膜、浆膜(炎性积液)。 (3)结局:浆液性炎一般较轻,易于消退。但如果渗出过多也有不利影响,如心包腔、胸膜腔大量积液可压迫心肺功能。 17 5. (1)纤维素性炎:见知识点纲要。 (2)好发部位及举例:粘膜(喉头、肠粘膜)、浆膜(胸膜、腹膜、心包膜)和肺。粘膜,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称为伪(假)膜性炎,如白喉、细菌性痢疾。心包膜纤维素性炎时,由于心脏搏动,渗出的纤维素形成绒毛状物(绒毛心)。肺,大叶性肺炎时, 其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 (3)结局:纤维素渗出量少时可发生溶解吸收,量多时可发生机化,引起浆膜增厚粘连,如心包粘连,胸膜增厚或肺肉质变。 6. (1)基本病理变化:常以增生为主,如纤维母细胞、小血管、被覆上皮、腺上皮及实质细胞的增生。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2)病因包括病原微生物持续存在、长期暴露于毒性因子环境中、自身免疫等。 7. (1) 红:最初为鲜红,动脉性充血;以后为暗红,静脉性充血(氧合Hb降 低,还原Hb增高)。 (2)肿:主要为炎症水肿,还可有充血,细胞渗出及增生。 (3)热:动脉性充血,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体表发炎时才明显。 ++ (4)痛: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缓激肽)、H、K(组织分解代谢增加);组织水肿,张力增加,压迫神经末梢。 (5)功能障碍:组织损伤,渗出造成阻塞及压迫,疼痛。 8. (1)肉芽肿性炎:见知识点纲要。 (2)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明显的结节状病灶,叫做肉芽肿。从结核结节中心向外,肉芽肿的成份为,典型结核结节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 (来源于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之间,可见 Langhans巨细胞(类上皮细胞的融合)。再向外为大量淋巴细胞,结核结节周边可见纤维结缔组织。 9. (1)化脓性炎:见知识点纲要。 (2)蜂窝织炎是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溶血性链球菌分泌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于扩散,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病变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10. (1)物理性因子:高温(烧伤、烫伤)、低温(冻伤)、机械性创伤如切割伤、紫外线和放射性物质等。 (2)化学性因子:外源性的,强酸、强碱;内源性的,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 18 代谢产物的堆积(尿素、尿酸)。 (3)生物性因子:最常见,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霉菌、寄生虫等。 (4)坏死组织:坏死组织是潜在的致炎因子,组织坏死可引起炎症反应。 E.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当机体免疫反应状态异常时,可引起不适当的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如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肾小球肾炎)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11. (1)识别和附着:吞噬细胞表面Fc和C3b受体,能识别和附着被抗体或补体包被的细菌(调理素化)。调理素为存在于血清中的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蛋白质,主要为IgG 和C3b。 (2)吞入:吞噬细胞伸出伪足将附着的细菌包围摄入到胞浆内,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与胞浆内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 (3)杀伤和降解:溶酶体内水解酶将吞入的细菌杀伤、降解。进入吞噬溶酶体的细菌主要被具有活性的氧代谢产物杀伤。 (4)吞噬的意义:主要是消灭病原体,清除异物及坏死组织;有的病原体(结核杆菌、 伤寒杆菌)虽被吞噬,但不被杀死和消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又能繁殖,并随吞噬细胞游走,而在患者体内传播开来。 12. (1)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 (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的化学因子。 (2)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组胺、5,羟色胺);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白细胞产物(活性氧代谢产物,溶酶体成分);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一氧化氮、神经肽。 (3).体液中的炎症介质:包括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4) 炎症介质的作用:血管扩张,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 血管通透性增高,组胺、缓激肽、C3a、C5a、 白细胞三烯、神经肽;趋化作用,白细胞三烯B4、C5a、细菌产物、中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等;发热,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等;疼痛,前列腺素、缓激肽;组织损伤, 氧自由基、溶酶体酶、一氧化氮。 13. (1)痊愈:如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溶解吸收,周围细胞再生,则炎症向痊愈方向发展。如完全恢复组织原有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愈复;如病灶较大,由肉芽组织修复,不能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称为不完全愈复。 (2)迁延为慢性:如致炎因子长期存在,则急性炎症转为慢性炎症,病变时轻时重,迁延多年。 (3)蔓延扩散:当抵抗力下降,或病原菌毒力强或数量多时,病原菌大量繁殖,并向周围组织或全身蔓延扩散。 19 1)局部蔓延:局部病原菌经组织间隙或自然管道向周围 组织扩散。 2)淋巴路蔓延:病原菌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局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3)血行蔓延: 菌血症:细菌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血中可查到病原菌。 毒血症:细菌毒素或毒性代谢产物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如 高烧、寒战及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败血症:细菌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如高烧、寒战、皮肤、粘膜出血点、脾脏和淋巴结肿大。 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进一步发展。除败血症表现外,可在全身 一些脏器中出现多发性小脓肿。 (五)分析题 1. (1)卡他:是指渗出物和分泌物沿粘膜表面顺势下流的意思。 (2)浆液性炎:见知识点纲要。。 (3)浆液性炎好发部位:浆液性炎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4)浆液性炎的结局:浆液性炎一般较轻,易于消退。但如果渗出物过多, 可导致严重后果。 2. (1)该阑尾发生了化脓性炎症(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2)镜下的病理变化是:阑尾壁各层均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并 有炎性充血、水肿及纤维素渗出。浆膜面为渗出的 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覆盖,即有阑尾周围炎和局限 性腹膜炎。阑尾腔内见脓性渗出。此外,该阑尾亦 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的病 理变化。 3. (1)小叶性肺炎为化脓性炎症。 (2)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为:肺组织内散在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 组织化脓性炎。 (3)皮肤粘膜多发性出血点及肝脾肿大的出现,表明病人病情恶化,细菌 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即合并了败血症。 4. (1)病人患的是细菌性痢疾。 (2)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联系是:病变初期是急性卡他性炎,临床表 现为稀便。以后是纤维素性炎,临床表现为粘液脓血便。由于炎症刺 激直肠壁内的神经末梢及肛门扩约肌,导致病人出现里急后重感。 (3)大便内的灰白色膜状物为伪膜。伪膜性炎是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 20 5. (1)急性重症肝炎的病变性质是变质性炎症。 (2)其肝脏的改变:弥漫性大片肝细胞坏死,仅小叶周边残留少数变性的肝细胞。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出血。肝体积变小,切面呈红色或黄色。 (3)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联系: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导致 1)胆红素大量入血而引起黄疸。 2)肝功能衰竭。病人最后死于肝昏迷。 6. (1)红:最初的鲜红色为动脉性充血,以后的暗红色为静脉性充血。 (2)肿:主要为炎性水肿及充血和渗出。 (3)热:动脉性充血时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 (4)痛:炎症介质的刺激(前列腺素、缓激肽);组织水肿, 张力增加,牵拉神经末梢。 (5)功能障碍:组织损伤,渗出压迫及疼痛。 7.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是化脓性炎。化脓性炎的特点是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脓液由液化坏死组织、脓细胞、细菌和少量浆液组成。 (2)化脓性炎症可分为三种类型 1)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指的是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深部组织无 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积脓指的是浆膜腔或内脏空腔的被复粘膜化脓。 2)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好发于皮肤、肌肉、阑 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中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3)脓肿: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伴有组织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 腔。好发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如疖或痈。 21
/
本文档为【病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炎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