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计划赶不上变化[教学]

2017-09-01 50页 doc 16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计划赶不上变化[教学]1(看海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二、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会用“前赴后继” 和“照耀”造句。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时,它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感受海潮 的柔美与壮美。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 1、 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体会本文词句的准确,描写细致生动的特点。 2、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 引导...
计划赶不上变化[教学]
1(看海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二、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会用“前赴后继” 和“照耀”造句。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时,它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感受海潮 的柔美与壮美。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 1、 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体会本文词句的准确,描写细致生动的特点。 2、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 3、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想象等途径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感受海潮的柔美和壮 美。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大海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会用“前赴后继”和“照耀”造句。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顺序。 3.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山上看海时海的景象。 4. 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讲课 有谁去看过大海,能谈谈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吗,今天,我们随作者徐蔚南一起去看看大海吧~ (2) 紧扣“看”,引导质疑 1. 板,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围绕”看”字,你能提出哪些有利于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问题吗, 3. 学生反馈,教师归纳 什么时间看,或站在什么地方看, 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象, 4. 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画出点明看海时间或是地点的句子。 用“-------”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象。 (3) ,点拨 1. 指明生字,生词,指导应该注意的地方 字音:潮汐,前赴后继 字形:“隙”的右上边是“小”字头,不带钩 2.理解“照耀”和“前赴后继”,并造句 3.指明反馈体现观察方位变化的词句。 4.指导分段并归纳段意 课文按照方位变化的顺序,先写在山上看海潮时的情景,再写在沙滩上看潮水的情景,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吗,(指明反馈) 从山上看:第二自然段 从沙滩上看:第三四五自然段 老师问:那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呢, 第一段: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 第六段:作者看海的感受。 归纳:课文分三段,开头,结尾各段,中间一段。 (4) 抓住动词品读,感受海潮的柔美。 1. 指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引导学生自由读这一句子,圈出你觉得用得好的动词。(叠,拥,盖) 3. 指明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4. 指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5)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作者看海的时间和角度,还跟作者一起领略了从山上看海的美丽景色。下节课,我们再随作者一起去沙滩上看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从海滩上看海潮的特点,感受海潮的壮美。 2.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听课 (1)听写词语 (2)导入听课:上节课我们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感受到了大海的柔美,这节课,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大海另一面的美。 2.自读,整体感受海潮的壮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五自然段 (2)指明说感受:读了课文第三到第五自然段,海潮给你留下了怎么样印象,(雄伟,壮观,千变万化) 3.品读,体会海潮的壮美 (1)学生自由读,画出让你感受到海潮壮美的语句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语句 (3)旁批自己读后的感受 (4)和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倾听同学的感悟 (5)动笔画一画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教师抓重点语句的理解内容,品读课文 A、等到高潮时,那不是一片一片地拥过来,却是……飞起来,轰轰地怒号。 (教师用手势表演法演示海潮的样子,引导学生感受到海潮的壮观,气势磅礴,体会拟人手法的妙用) B、仿佛是一副展开着的画,一点儿一点儿卷起来,到沙滩高处,画便卷完了。 (感受:柔美,作者把海潮比作展开着的画,形象生动奇特地写出了潮水轻柔的动态美) C、感受海潮的有趣。(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结合课文中描绘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海潮怎样有趣的 2.指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D、逢到阴历十四五日,是潮水特别大的时候,可近看和远观,的景象却是千差万别,我们一起品读第五自然段 指明读 谈不同的想法和体会 齐读 4. 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看海的感受 1、 导入:在不同的地方观看海潮,海潮呈现出的景象不同,在不同的时间观看海潮,呈 现出的景象不同,这就是海潮千变万化的美,难怪作者要说------看最后一段。 2、 学生齐读这段话 3、 指名说说“遐想”的意思并造句 4、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看潮的人却永不觉的单调无味, 5、 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5. 小结 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本文作者观察细致,按方位顺序把所看到的大海形象,生动地展现于我们的眼前,老是希望你也能养成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并用各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板 书 1.看海 愉快,〔山上柔美〕和〔沙滩 壮观,美丽 ,有趣〕, 设 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热爱和赞美 计 教后小记: 本文条理清晰,词句优美,多积累好词,美句对学生的写作十分有益,因本文十分抽象 难懂,所以用手势表演法指导朗读,可以化难为易,效果显著,增强感染力。 2. 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古诗两首》一首诗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首诗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是两 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在诗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体会作者流露在其 间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社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课前准备: 1. 收集杜甫的生平资料 2. 反映古诗美景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 的喜悦之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通过课内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 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你们能背出一两首这样的古诗吗, 2. 学士背诵古诗,指明说一说,读这首古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么样的画面,板 题《江畔独步寻花》今天我们读一读这首古诗,看它给我们描绘了怎么样的美丽画面。 二、读通古诗,了解杜甫 1.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古诗) 2.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再全班读一读。 3. 指明读古诗,检查学生读通的情况。 教师强调:畔 的读音,懒 的写法 4.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音律美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 集体感情朗读 6. 交流杜甫的生平资料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 教师:这首古诗为我们展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注释,以小组为 单位理解古诗的大意。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3. 指名反馈,相互补充。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依仗着暖洋洋的春风,一丛丛桃 花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究竟是深红色的桃花可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可爱,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结合课文注释,在集体的交流和 反馈中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的美) 四.图文结合,想象意境美 1.重读诗文,找找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2.指名反馈(黄师塔,江水,春光,春风,桃花) 3.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完成下面的练习 ( )的江水; ( )的春光; ( )的春风; ( )的桃花; 4. 指导结合插图说说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读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五.朗读升华,体味诗韵 1.同桌互读,互听 2.集体朗读 六、小结(包括内容和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默写这首古诗 板 《江畔独步寻花》 书 借景:古塔,江水,桃花,春光,春风 设 抒情:对春光的无限喜爱与赞美 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理解大意,体会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由复习苏轼的《题西林壁》,引入课题,《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题写在湖音先生庭 院墙壁上的诗。 2.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的好朋友杨德逢。 3. 导读,那么,王安石在湖阴先生庭院的墙壁上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古 诗。 (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巩固,迁移对新知识的理解,帮主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解古诗“书”“壁”的句式,设疑导读,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读懂古诗 1.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学生自读 认读生字,读通古诗 结合注释和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古诗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3. 全班一起读一读 4. 指名说说古诗的意思 长扫:是常扫,指经常打扫。 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古诗的大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借景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5. 小结:这首诗前两句以静态描写方式,后两句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全诗把 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优雅的感受。 三、品读,美读全诗 1、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把自己觉得用得好,写的好的字词圈起来,并想一想好在 哪里 2、 集体反馈,教师引导点拨 重点:护 绕 用拟人的手法描景,要读出亲切,情趣和惬意感,第一二行中的 静无苔,花木成畦 ,让我们感受到庭院的洁净幽雅,要读得轻松愉悦,弟三四行要注意动词 绕 送,读得跳跃一点。 3、 让学生想象画面,反复美读。 4、 引导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表达诗人对湖阴先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5、 熟读成诵 四、总结 板 《书湖阴先生壁》 书 借景:庭院内净,庭院外;护,绕 设 抒情: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 计 教后感: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读通古诗,在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展开 丰富的想象,教师适当地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突 破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3三峡之秋 教材简析: 《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的一篇美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并积累 凌空飞翔 等词语。 2、 理解课文之内容,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3、 借鉴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 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领略三峡秋天不同时间的景色美。重 掌握三峡秋天景色的特点,能够勾画出的好句子,并做上旁批。难 课前准备: 1. 写上新词的小黑板 2. 搜集三峡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 3.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三峡浓郁的秋天气息。 4. 有感情地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三峡 板书:三峡,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搜集到得资料介绍三峡(学生自由反馈搜集到的三峡文 字图片资料)三峡那么美,让我们随着作者方纪录一起去领略三峡的神韵。 二、整天感知,掌握生字 1、 老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想一想:课文时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物的。 2、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 强调易错处 字音:蟒 朦 是后鼻音 字形:曳 的右边不能多一点,朦 字不能少一横, 开火车读字组词,巩固练习 3、 理清条理: 指名反馈: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物的,时间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学生汇报交流(早晨,中午,下午,夜) 教师导读:作者写早晨的三峡美景之前和在文章的末尾,还各有一段,找出来读读,想 想这两段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各有什么作用。 知名反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三峡的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文末的一段,点 明所写的美景正值中秋。这两段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三峡秋天的气息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什么的描述来写三峡之秋的成 熟气息, 2、 指名反馈 橘树和柚树 3、 引导学生画出具体描写橘树和柚树的语句,然后读读 4、 指名反馈,你是怎么感受到三峡秋天成熟的气息的, 引导学生从下列关键词句中理解,体会: “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般,坚硬,挺直” (这写出了此时叶子的茂盛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的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 子中间显露出来。) 5. 小结 6.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三峡秋天的成熟气息。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 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的景色特点,感受三峡的壮美。 2. 总结全文,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一起读一读 二、旁批自读,感受美 1. 复习导入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旁批得方法,把读文的感受及时写下来,以 便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今天,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用这种方法帮助自 己读懂课文,感受三峡秋天的美。 2.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想一想三线秋天不同时间段的景色特点 勾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仿照第一段的旁批,写出体会 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勾画出的语句 三、集体交流,品味美 1.教师出示体现三峡不同时间景色特点的图片,指名反馈:老师这里有四幅画,你能指出这四幅画分别是什么时候的三峡吗?(早晨,中午,下午,夜) 2.老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不同时段的美景,你认为哪个时段的景色最美,找出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交流。 3.集体反馈,教师点拨 要点提示, 早晨的明丽 A, 读了这一段你认为早晨的三峡秋色最美,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美的,(透明的露 水,峡风的凉意,新鲜而闪烁的阳光) B,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批注 C, 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这一段 中午的热烈 A、 学生闭眼,听老师朗读这段话,头脑中想象这段话描写的花面, B、 指名反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 你从哪些关键词中感受到了三峡中午的热烈, D、 让学生带着欢快,热烈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E、 引导学生找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F、 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画面,美读这句话 下午的朦胧 A、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这一段落时的旁批 B、 指名反馈:你是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悟出三峡朦胧的特点的, C、 指导学生读文章,朦胧美 夜晚的静谧 A、 引导学生自读相关段落,完成练习:三峡的夜是---------- B、 指名反馈:你是从那句话中感受到得, C、 指导学生读这些语句,体验三峡之夜的宁静,清幽 三、总结全文,升华美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熟读成诵 2. 教师:再读了课文,你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对三峡 的热爱与赞美) 3. 引导学生赞美三峡 4. 体会本文的表达方式: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表达 通过景物展示其不同的特点, 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景物 板 书 三峡之秋(早晨明丽,中午热烈,下午朦胧,夜晚静谧) 设 计 教后小记: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本文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用旁批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时把自己读文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在读写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游漓江 教材简析: 游漓江 这种描绘了漓江两岸独特而神奇的山峰,先总写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与神奇,文章优美精炼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意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欣赏,积累。 教学要求: 1. 读通课文,理解内容,领略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 重难点:1.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与特点 2.以读为主,领略本文的语言之美 课前准备: 1. 小黑板板书重点词语 2.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漓江 1. 教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是桂林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想了解这个 地方吗, 2. 板书课题,介绍漓江的图片,资料 引入:漓江这么美,今天我们就随作者林菲一起去游漓江吧~ 二.初读感知,积累词语 1.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勾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或与同 学交流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漓江的什么景色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 指名反馈自己画的四字词语 3. 小黑板出示四字词语,集体读一读 4. 指名反馈:课文主要写了丽江的什么景色, (课文先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然后按乘船又懒得顺序,一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 三.品读句段,感悟特点 1.教师:同学们,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两岸的山,那么漓江的山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呢, 你能够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吗, 2.学生再读课文,找词语 3. 指名说句 漓江的山----------------。(直挺挺,妩媚,拔地而起,千姿百态,神奇) 4. 教师导读:作者是怎么样具体描写漓江的山的,请同学们在读课文,把让你感受到漓江 的山的特点的词句写下来,并把自己读后感旁注在边上。 5. 学生按要求再读课文 6. 集体反馈,品读句段 学生反馈句段,集体读一读 抓关键词,品读句子,感悟漓江山的特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1.教师:在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漓江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板 水清澈碧绿 书 游漓江 热爱赞美 山神奇独特 教后小记: 自读课文,教师应给学生搭建施展自我的平台,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间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 捅马蜂窝 教学: 本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蛰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蛰死保卫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纠缠 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 体会作者是怎么样捅马蜂窝的情景写的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1.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品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 2. 体会作者怎么样把 捅马蜂窝的情景写的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课前准备: 搜集马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纠缠 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大概内容,并进行简述课文内容的训练 3. 理解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了解马蜂,激趣导读 1. 教师与学生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来认识一种昆虫,板题:马蜂,大家了解他吗, 2. 交流马蜂的图片资料 3. 补充板书:捅马蜂窝,齐读,老师问:这种事你敢做吗,(不敢)老师也不敢,但有个 人敢,大家想看个究竟吗, 二、合作读文,整体感知 1.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 结合生字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小组内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找出具体描写我捅马蜂窝经过的段落,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并和同学交流 2. 检查生字,积累词语 指名读新词,并强调要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纠缠,捣毁,冒失鬼 3. 再度课文,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按 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三、细读质疑,合作探究 1.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2. 集体反馈,结合语句谈感悟,老师点拨重点 第一段: 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 为什么说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引导学生想象我在院子里的活动,感受快乐) 可是后来,为什么我对马蜂产生了罪孽感呢, (我为夺走了一只马蜂的生命而感到自责和愧疚) 教师导读: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爷爷和奶奶的对话说起 四、精读对话,了解起因 1.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爷爷和奶奶对话的语句 2. 指名分角色读一读 3. 自由读,思考: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4. 指名反馈,教师点拨: 马蜂给爷爷奶奶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奶奶想通马蜂窝,可是爷爷不让 掌握了捅马蜂窝的方法: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5. 小结:这就是我捅马蜂窝的起因,爷爷奶奶的话激起了我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 6. 有感情地朗读故事的起因部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 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学生自由读一读课后第4题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 全班一起读读 3、 听写这些词语 4、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小作者决定去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作者的命运如何呢,我们一起再读课文 二:品读语句,体验扣人心弦 1. 找出具体描写我捅马蜂窝的段落,读一读 2.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结合带点的词语体会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A, 指名画出描写我的准备工作的动作词语 B, 边读边想象边体会 C, 指名说说读后的感受,这些动词传神的写出了我既想捅马蜂窝又害怕的心理,也让 我们感受到了捅马蜂窝的紧张而扣人心弦 一些受惊的马蜂轰的飞起来,、、、、、、我扔掉竹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A、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B、 指名谈感受 C、 知道感情朗读这一语句 3. 我一回头---------好像----------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A、 要求学生画出加点的词语 B、 自由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C、 谈体会 D、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语句 三小结 这一部分捅马蜂窝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惊心动魄,这全靠作者平时的细心观察,靠的是准确生动地运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式,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四、质疑探究,理解句子含义 1. 我捅马蜂窝的后果是什么,被蛰了 2. 我为什么被蛰后不仇恨马蜂,反而对它充满了罪孽感呢, 3. 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三段,并思考问题 你对马蜂有多了哪些了解, 作者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顽皮好奇 迟疑胆怯 惊恐 悔恨企盼) 我悔恨什么,企盼什么, (悔恨自己去捅马蜂窝,企盼马蜂能够回来重建家园) 五、总结全文,引导启发 1. 再次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故事的前因后果 2.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课文的启发,(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 知道了不应该伤害马蜂,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应该加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板 5.捅马蜂窝好奇,扣人心弦,罪孽感 书 设 计 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教材分析: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第一次钓鱼的经历,我在等到鱼咬钩的时 候就宣布自己钓到了鱼,然而,鱼却脱钩离去,叔叔教育了我,使我从中悟到做人的道 理,在事情未办成之前,不要妄下结论,自吹自擂,及时事情办成了,也不能自我吹嘘。 教学要求: 1. 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新词,会用 慢条斯理 等词语造句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课文借钓鱼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 3.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叔叔说的话蕴含的道理 2. 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抄有关键语句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 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钓鱼的经历吗,钓到了吗,没钓到的,能说说原因吗,钓到的讲讲成功的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也没有钓到鱼,但他却写出了一篇给人以启示的文章,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课文 1. 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2.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3. 想一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 把文中最能给予人启发的语句画下来,并读一读,和小组成员讨论课文给予我们的 启示。 三、集体反馈,教师点拨 1.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词语,然后集体读 2. 强调生字中的易错处 跋涉 3. 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4. 指名反馈理解这些词语的情况 (要求说出的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5. 指名用惬意 慢条斯理 意味深长 造句 6. 知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第一次和叔叔去钓鱼的具体经过和钓鱼 给我的启示) 7. 教师小结,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写了第一次钓鱼让人难忘,接着写那 次钓鱼的具体经过和钓鱼给我的启示,最后再次强调这次钓鱼所明白的道理令 我终生难忘。 8. 请同学们把给予我的启示的有关语句画出来 9. 全班齐读这句话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故事中感悟课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2. 体会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 3. 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重点句,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文中的关键语句,学生读一读 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鱼。 2. 教师导:这是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我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句话呢,我们一 起读课文 二、探究文本,感悟道理 1.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 指名反馈(因为他第一次和叔叔去钓鱼,每次都以为自己钓到鱼,结果却总是 落空了) 3. 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我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有关 的语句画出来 4. 知名反馈 5.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我觉得要钓到鱼时的心情和知道没有钓到鱼的 心情 6. 指名反馈:当我觉得要钓鱼时,心情怎么样,(激动,高兴,得意)当我知道 没有钓到鱼是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失望,难过,不耐烦) 7.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语句 8. 你觉得钓鱼应该怎么钓呢,(引导学生联系叔叔说的话,说一说要有耐心,要 沉得住气) 9. 引导学生找出叔叔在这一过程中说的话,并有感情的朗读。 10. 教师导:叔叔的话不仅告诉了我们钓鱼的方法,还蕴藏着深刻的做人道理,我 们再一起读一读叔叔意味深长地说的这段话 1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叔叔的话中告诉我们做事情应该怎么样,而不应 怎么样, 12. 指名反馈 做任何事都不应该-----------而应该---------------- (不应该自我吹嘘,四处张扬,而应该沉着稳重谦虚谨慎) 三、总结全文,感悟文法 1. 全班一起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教师:文章的结尾再次强调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指名反馈:结尾强调这次钓鱼使我终生受益,与课 文第一自然段相互照应) 3. 本文的作者不仅注意到文章的结构安排,还注意到了环境的描写,请同学们从 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4. 指名反馈 5. 教师:这一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烘托出我愉快,激动地心情) 6. 教师引导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话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借钓鱼比喻做人,使我们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在事情未办成之前,不 要妄下结论,自吹自擂,即使事情办成了,也不能自我吹嘘。 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板 书 兴奋激动 沮丧 悲伤 设 计 不要妄下结论,不能自我吹嘘 教后小记 通过品读文中的关键语句,体验我在钓鱼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并在读中感悟这件事情对我做人的影响,再通过联系实际讨论,交流,突出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顿悟道理,效果很好。 7. 藏羚羊的故事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个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故事,老羚羊冒死截车,跪拜在车前求救的无奈,科考队员主动救助受伤的小羚羊的举动,父子团聚的喜悦,都令我们刻骨铭心,文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感情真挚细腻,耐人寻味。 教学要求: 1. 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眼眶等词语并能用 湿漉漉 等词语造句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难点:品读句子,感悟情感 课前准备: 1. 搜集藏羚羊的相关资料 2. 人类残害动物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初读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借助资料,了解藏羚羊 2(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藏羚羊,导入新课 1. 板书藏羚羊,指导读好并正确书写藏和羚 2. 引导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藏羚羊 3. 把课题补充完整,设置悬念导入:那么本文围绕藏羚羊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 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梗概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把自己深有感触的词句画出来 2.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教师强调要点 渗 是卷舌音,厢 字头上不能多写一点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并总结段意(分为三部分)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老羚羊求救的无助与无奈, 1.导读:同学们,我们说母爱伟大,其实父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到六节自然段,画出描写老藏羚羊冒死截车的语句,并记下自己的体会。 2.指名反馈,教师适当点拨 重点语句: 忽然,一直藏羚羊从对面,草坡。。。。。。。跪了下来。 (从这句话体会到老藏羚羊的急切心情) 任凭他俩怎么吆喝,。。。。。并用一种祈求的眼神盯着他俩 (体会老羚羊的无助与悲哀) 只是,有两行浊泪。。。。。。一步一回头地往草坡上走 (引导体会老羚羊的悲痛与哀求) 在一个土坑附近,。。。。。。正在向外伸着血水 (体会小羚羊伤的很严重,老羚羊冒死劫车的原因) 3.知道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四(小结 同学们,老羚羊为了拯救自己受伤的孩子,不顾生命的危险拦截汽车,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这份爱。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人们救助小羚羊的经过,体会科考队员对藏羚羊的爱护 2.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听写生字词 2. 过度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被藏羚羊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不怕牺牲生命的父爱所感动, 我们继续随作者一起去感受这份父爱。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科考人员对羚羊的爱护 1. 指名读课文第7.8自然段,其他学生描写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动作的词画出来 2. 指名反馈(拿,给,找,碾,擎,裹) 3. 抓住动词指导感情朗读,感受到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4. 出示句子 老羚羊静静地注视着,待汽车发动起来,才缓缓离去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老羚羊对小羚羊的关切和不舍) 三、学习最后一个部分,体会相聚时的愉快 1. 导读:同学们,半个月过去了,小羚羊痊愈了,科考队员把小羚羊放回原先的 草坡上,小羚羊欢快的叫声引出了那只老羚羊,他们又团聚了,这多么让人激 动啊~请同学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朗读课文第8-10自然段。 2. 学生有感情地读文章,画出相聚时的幸福画面的语句 3. 指名反馈,引导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4. 讨论:科考人员为什么流泪, (被父爱的味道而感动,看着父子团圆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学了本文,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爱护动物,然而。。。。。。。) 2.展示人类残害动物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谈体会 五、布置作业 板 做练习册第七课 书 老羚羊 冒死劫车 父爱伟大 设 科考队员 救助小羚羊 关爱动物 计 8(蝈蝈 教材简析: 蝈蝈 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告诉我们应该善待动物,具有真挚的人文情怀。 教学要求: 1. 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故事所蕴含的深意。 2. 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练优美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重点,难点: 1. 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 2. 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感悟课文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是带大家走进动物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 板题,齐读:蝈蝈 二、借助搜集到得资料,介绍蝈蝈 过渡:本文并不是向我们介绍蝈蝈,而是围绕蝈蝈叙述了一件感人的事情,我们一起去读读 三、再度感知,整体把握课文 1.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把课文读准,读顺通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故事的梗概 2. 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读,集体读读 拳头,祈求,瞎说,清脆 手舞足蹈 3. 指名说说古诗的梗概 四、深入研究,体会思想感情, 1.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蝈蝈在笼中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描写蝈蝈动作,神态的词语中感受蝈蝈在笼中的不适应,难受) 2. 对话朗读中,探究蝈蝈在笼中的感受 A、 分角色朗读课文 B、 引导学生猜测:蝈蝈为什么不叫了呢, (害怕,生气,孤单,想家) 3. 品读关键词语,体会大家对蝈蝈的喜爱 A( 找出蝈蝈叫了后,全家人表现的句子 B( 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体会 4. 引导学生议议,探究老人放蝈蝈的原因 A( 指名分角色读两个孩子的对话 B( 讨论:蝈蝈是逃走的么,从文中找出证据 (不是逃走的,是老人放走的,文中有三处证据) C( 推测,老人的叹息饱含的意思 五、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文中对话很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简洁,生动,通过孩子天真的想象影响,教育旁人) 3.了解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哪怕是一只昆虫,我们也应该善待他们,爱护他们) 六、布置作业 1. 自主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 蝈蝈 书 不叫 叫不停 设 (失去自由,悲伤孤独) 计 放生 教后感: 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水平,促进阅读理解的个性发展。 9.母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作者先写对母鸡的讨厌,然后在对母鸡保护精心照料雏鸡的细致传神的 描写中,情感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讨厌到不敢讨厌,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要求: 1. 学会并账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 颤颤巍巍 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 3.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重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 难点: 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由讨厌不敢讨厌母鸡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 1. 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2. 课文挂图以及老舍先生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 出示插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2. 板书课题,导: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 3. 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介绍老舍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体会老舍对母鸡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 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教师强调要点 戒 字 的撇不能丢。哼 的右下边不能写成 子 3.指名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疙瘩 ,颤颤巍巍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读通情况,纠正发音 5.指名反馈: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的情感态度有什么样的变化,(从讨厌到不再讨厌, 而是喜欢和敬意) 6.引导学生找出直接点明这两种情感态度的句子 7.指导朗读,读出老舍先生的感情变化 三、细读课文,品读母鸡 1.教师导读:那么,老舍先生前为什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再也不敢讨厌母鸡的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部分 2.指名反馈,( 讨厌:课文第一二段,不再讨厌第三—九段自然段) 3.边读边勾画出表现母鸡讨厌的语句 4.指导体会母鸡讨厌的原因:吵闹,烦躁,自大,爱炫耀 5.指导学生读出对母鸡的讨厌 四、课堂小结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品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读读记忆中的词语 2. 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品味对母鸡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伟大无私 2. 总结全文,感悟本文细致传神的描写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精彩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全班齐读 读读记记 中的词语 2. 听写 二、品读,赞颂母鸡 1.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不再讨厌是因为什么呢,请同学 们轻声读课文第三到八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不再讨厌母鸡原因的语句 2. 指名反馈,老师点拨,体会 3. 指导学生读出对母鸡的敬佩与赞叹之情 抓重点语句: 一只鸟儿飞过。。。。。。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从歪着头听,挺着身儿 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中体会母鸡的负责) 每一只雏鸡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两个汤圆似的 (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鸡的无私奉献,感受作者 细致传神的描写) 三、总结,感悟母爱 1. 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2. 理解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句话的含义 (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会变得勇敢,坚强,任何危险,困难都吓不到它,这就是 母爱的伟大) 3. 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 四、处理作业 1. 摘抄精彩词句 2. 完成课堂练习 板 母鸡 自大吵闹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书 设 作者 讨厌 不敢讨厌 一位英雄 计 教后随笔: 本文条理清晰,描写细致传神,在引导学生观察,刻画动物的形象方面都是很好的范文,所以,学完本文后,布置一篇 小练笔 ,仿写一种动物,十分必要。 小练笔: 仔细观察一种动物,学习本课细致传神的描写方法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0. 一只贝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只贝的一生,它曾经美丽过,因为 一颗石子 它变得丑陋了,它被 人遗忘在了海滩上,当人们发现它有 闪光的珍珠 时,它已经不见踪影了,课文赞扬 了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中的道理 3.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写出课文给与你启示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重难点: 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学习并掌握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准备: 贝壳和珍珠的实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梗概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体会贝的美丽与生命结束时的可怜 3. 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 学生畅谈自己见过的贝的种类及样子 3. 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读书,纠正字音 读记生字新词,适当了解词义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 这只贝 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 指名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石子,珍珠,贝) 3.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语补充填空 (漂亮,丑陋,可怜,可敬)的贝 (稀罕,漂亮)的珍珠 4. 教师导读: 石子让贝变得丑陋,让人觉得贝很可怜,可是珍珠又让贝令人可敬,贝是怎么将 石子变成珍珠的呢,我们一起再度课文。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感受贝的美丽与光彩 1. 学生自读一二自然段,画出你觉得贝很漂亮,光彩的语句 2. 指名反馈,品读语句 壳的样子很体面。。。。。。潮的上头 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潮峰起伏的形状 人们说。。。。。。这漂亮的贝壳~ 3. 学生自由读这些语句 4. 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一幅画面:(适时出示 的图片实物等) 5. 指导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只贝很漂亮,光彩照人,可这只贝的遭遇又很可怜,我们下节课继续 学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课文,了解石子变成珍珠的经过,体会贝的高尚品质 2. 总结全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读文后的感想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两物对比,激趣导读 1. 教师展示实物,导:这是一个小石子,这是一颗晶莹透亮的珍珠,是谁 把石子变成了珍珠呢, 二、再读课文,感悟贝的付出 1. 学生自由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 教师开火车式地提问学生:为了让石子变成珍珠,贝付出了什么,(引 导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 指导学生读出对贝的惋惜和同情 4. 配乐读这些语句 三、引导探究,深化主题 1. 教师:贝用自己默默奉献为人们磨砺出一颗稀罕的美丽的珍珠。你 听———— 2.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句子的含义:大人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 只可敬的贝。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指名反馈,点拨 (贝为了让石子变成珍珠,默默地付出失去了原来的美丽和光彩,变得 丑陋,破烂,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多可怜呀~但是,它默默付出,不 求回报,勇于奉献的品质又是令人可敬的) 四、总结全文,畅抒想法 1. 教师:读了全文,了解了贝的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 生围绕本文的主体说说) 2. 教师点评,让学生动笔写下来 3. 指名读读,集体评议 五、处理作业, 练习册 教后感 本文的教学宜采用实物石子与贝壳,珍珠进行直观演示,既 可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通过对比,震撼学生的心灵,自然引发对贝 敬佩的情感。 11.狼群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为我们揭示了狼不为人知的生活,作者用清新的韵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狼群生活图,展示了狼的另一面,赞颂了狼的团结和严明的纪律性。 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认识褒贬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狼群的生活特点 难点: 从狼群的生活特点中感悟出团结协作的作用 课前准备: 1. 收集狼群的图片资料 2. 抄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借助资料,了解狼的特点 3.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狼群威力巨大,“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了解狼,揭示课题 1. 板书 狼 ,谈对狼的印象 2. 补充介绍狼,并出示狼的图片与资料 过度:文中是怎么样介绍狼的呢,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读) 3. 交流这一自然段介绍狼的特点(牙齿尖利) 4. 教师把题目补充完整,导:一只狼是孤独的,力量是微弱的,一群狼是强大的,狼 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让我们一起走进狼群吧~ 二、自主读,整体感知 1. 导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狼群的生活特点 2. 学生带着问题的自读课文 3.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认真生字指导书写,强调易错字形音 契 抵 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读读 读读课后第三题的成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判断褒贬 4. 指名分段读课文 5. 指名反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狼群的生活特点的,(狼群的威力巨大, 狼群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头狼至高无上,头狼成为首领的原因及产生方式) 三、读文本,体会特点 1.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把课文感想旁注在边上 2. 指名反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狼群威力巨大, 一只狼的攻击力。。。。。。望而生畏 A( 指名说说望而生畏的意思 B( 指导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有人曾亲眼看见一只。。。。。。扯成碎片 A、 指名说读了这句话的感情 B、 指导感情朗读 3. 引导学生想象狼群捕猎的画面 4. 指名画出狼群分工的关键句子,指导朗读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课后的成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 课时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狼群其他的生活特点 2. 总结全文,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出示本文的四字词语,学生读读 2. 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有关狼群的知识,(学生自由说) 二、研读文本,体会特点 1.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后半部分,并思考: 头狼在狼群中处于什么地位, 头狼在狼群中担负着怎样的职责, 头狼是怎么样产生的,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解答疑难, 3. 逐题汇报上面问题的学习结果 指名回答问题,其他人补充 找出文中相应的描述段落,读读 抒发自己读后的感想 提出疑难,集体解答 三、总结全文,启迪学生 1.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引导学生想象,说说狼的经历了哪些恶劣的环境 3. 指导感情朗读 4. 从这段话中尼受到了什么启发,(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团结起来,一切问题都 可以迎刃而解) 四、课堂小结 板 狼群 书 威力巨大 分工明确 配合默契 头狼至高无上 设 计 头狼的责任 头狼的产生 教后感: 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感悟,让学生自由地发表阅读的见解,并及时地反馈自主阅读中 的旁批,和其他人交流自己阅读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检验自我阅读的准确性,还能加深学 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12.美丽的眼睛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如童话般美丽的故事,全篇以美丽的眼睛为主线,贯穿全文,让人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地和谐美。 教学要求: 1. 读通课文,理解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关爱之情 2. 明白我说那是我这辈子所看过的最美丽的眼睛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理解 那是我这辈子所看过的最美丽的眼睛 的含义,感受人与自然地和谐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海豚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出示海豚的图片,引导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2. 板书课题,导:因此,海豚还被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今天,我们一 起来见证海豚救人的美丽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几次出现“美丽的眼睛”,画出有关语句 你从中读出了一份怎么样的情感, 2. 汇报,点拨 (体会到我对海豚的喜爱,赞美,海豚对我的关爱,不舍) 三、突破重难点。体会情感 1. 导读:我 为什么反复在文中强调海豚的眼睛是 我所看到的最美丽的眼睛呢, 同学们边读边悟,与同学交流一下 2. 指名反馈,(因为海豚在我生命危急的时候救了我,还陪我一起在海边嬉戏,玩个 痛快) 3.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4.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描绘当时的情景,在画面中再次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共 处的美。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导读:你们想知道海豚为什么会救人吗,请读读课文后的 课题链接 2. 学生自读 3. 指名反馈(两个方面: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海豚救 人是它们在自觉地见义勇为) 五、布置作业 1. 积累本课中的好词好句 2. 有兴趣的同学办一期有关海豚救人的小报 板 美丽的眼睛 书 设 海豚 救 我 计 动物 人 和谐 13.少年闰土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 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友情和怀念之情。 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 一望无际 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第一自然段。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童年的故事,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 3.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习作者通过肖像,装束,语言,行动,事件的描写展示个性的方法。 重点难点: 1. 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他外貌及性格上的特点 2. 领会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 闰土形象挂图以及鲁迅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 直奔重点,学习课文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特点的有关段落,并进行写法的迁移, 练习仿写 3. 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题,激趣导入 1.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 老师:少年闰土 节选自鲁迅先生的 故乡 ,鲁迅何许人呢,请同学们读读课 后的 课文链接 3. 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你们对鲁迅先生还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想想我和闰土的关系 画出描写如图外貌的语句,读读 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 认读生字,积累词语 3. 指名反馈:闰土与我的关系 (既是主仆,又是朋友关系) 三、品读句子,初读闰土形象 1. 教师:同学们虽然闰土和我仿佛年纪,但是初次见到闰土,闰土就给作者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找出我初次见到闰土时的情形。 2. 指名反馈,出示语段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便熟识了。 3. 全班一起读读 4. 出示如图挂图,教师:再读了这些语句,闰土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健康, 活泼,可爱) 5. 你是怎么样体会到的,(培养学生品析语句的能力) 6. 指导感情朗读这些语句(读出对闰土的喜爱之情) 7. 拓展练习:现在,请同学们仿照这些语句,抓住特点写写身边的小伙伴的外貌 8.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辅导 9. 赏析优秀片段,集体评议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继续朗读课文,了解闰土的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随作者去初见闰土,通过外貌描写初步了解了闰土,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闰土的几件事情,又为我们展示了闰土的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再读,感悟人物特点 1.教师:请同学们在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闰土的哪些事情, 2.指名反馈(四件事: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3.结合课文中的四件事,学生谈感受,教师适当引导,重点深入了解雪天捕鸟,月夜刺猹,这两件事 雪天捕鸟: 指名读闰土说的话,其他同学拿笔花痴捕鸟过程的动词 指名反馈:扫 友 看 拉 指导学生抓住加点的动词进行感情朗读 谈读后感受(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机灵的孩子 月夜刺猹: 月夜刺猹这件事的确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作者脑海里一直呈现这样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 指名述说插图的内容 我们读读课文时怎么描述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练习,指名反馈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却种着( )的西瓜。 学生轻声读读这一段话 指名反馈,你读出了什么,(夜晚的宁静,瓜地的美) 请同学们把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指名演示这一动作过程 教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么样的少年,(聪明能干灵巧)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1.引导学生讨论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的含义 2.指名反馈,教师点拨 ( 像作者一样的大户人家的孩子,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 见识很少) 四、学习分别场面,拓展阅读 1.教师导: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读读最后一段,体会体会 2.指名反馈(伤心,着急,依依不舍) 3.情景对话:引导想象我和闰土是怎么样告别的, 4.出示《故乡》中对中年闰土形象的描述的语段,学生读读,谈谈体会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作品 《故乡》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阅读《故乡》 板 少年闰土 书 雪天捕鸟 健康 设 稀奇,新鲜 夏日拾贝 聪明 计 月夜刺猹 活泼 潮汛看鱼 能干 教后感: 本课教学以我和闰土的初次见面为突破口,直奔主题,品读文中描述闰土形象的语 句,然后再通过了解闰土的四件事,全面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同时感悟写作方法,并 进行仿写训练,既要突出重点,突破的难点,又把素质训练落到了实处,培养了学生的写作 能了 14弹琴姑娘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对琴声的描写,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教学要求: 1. 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 滞留 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了解间接表现人物 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写法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和第六段 重点: 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难点:学习并掌握间接描写,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 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悬念导入新课 1.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教师强调 琴 的写法 2. 教师设置悬念导入:今天,我们随陈伯吹先生一起去认识一位弹琴姑娘,她是 一个怎么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 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重点整体感知 1.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掌握生字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再强调要点 3. 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 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叮咚叮咚叮 叮咚咚) 5.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读这一句话 6. 作者对琴声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填空 ( )的琴声 7. 指名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读(如好听的、、、、) 三、想象画面,读中品味琴声 1. 导读:课文没有过多的语言描述亲身,而是通过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与琴声融 为一体,请同学们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语句 2. 指名反馈,教师引导体会妙处 只要琴声一响,、、、、、叮叮咚咚 (这里是运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融为一体,增强表现力) 人们都到街头,湖浪、、、、、、叮叮咚咚 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外清明、、、、、、叮叮咚咚 冬天的寒夜,有时刮风、、、、、、叮叮咚咚 3. 教师小结: 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 表现力,我们再来读读;品品 4. 教师:请同学们轻声,自由地读读这些语段,想象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熟读课文,美读文中写景的语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弹琴姑娘的勤学苦练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2.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和第六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小姑娘的琴声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她为什么能够弹出这么优美 的琴声 二、看图,整体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导: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那位弹琴的,姑娘,仔细观察图, 用一个词来弹琴的姑娘教师出示( )的姑娘( 全神贯注,专注) 2.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请同学们在读课文,找出它们(锲 而不舍,勤学苦练) 三、品读,深入感悟 1.教师导读: 课文对小姑娘的描写不多,作者是怎么感受到小姑娘的锲而不舍勤学苦练 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看法 2.集体反馈 指名说说自己找出的有关语句,集体评议或补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的句子 例如: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带着一股热气。。。。。。叮叮咚咚 (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小姑娘的品质) 3.从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感悟文法 1.教师:学完这一课,我们受到了的启发很多,除了小姑娘哪锲而不舍勤学苦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外,作者有哪些表达方法也十分独特,值得借鉴和学习, 2.学生自由说:老师点拨,总结: 间接描写变现人物的特点 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增强表现力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的琴声贯穿全文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板 弹琴姑娘 书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设 悠扬悦耳 计 锲而不舍,勤学苦练 教后感: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去理解,去感悟人物的品质,并在感 情朗读中待以深化,从中受到启发,是本课教学的特色 15.高斯智断瓶中线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德国著名数学家,物流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年轻时的故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故事,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一个有礼貌聪明机智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 体会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懂得高斯是怎么样断平中线的,从中体会高斯的聪明才智 难点: 借助试验,理解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课前准备: 搜集高斯的资料,准备实验的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概述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直奔重点,了解高斯是怎么样智断瓶中线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数学题,指名解答 1+2+3+4+„„+99+100=, 2. 教师小结:五年级了,你们在老师的教导下算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可是,有一个小 朋友在一年接就能又快有准地算出了这道题,他就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和天文学家高斯 3. 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介绍高斯 4. 板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高斯智断瓶中线》的故事 二(扣题导读,学生自读 1.指导学生读题目,你从题目中收获了哪些信息,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高斯智断瓶中线的故事说得具体一些 3.指名反馈 4.教师:初读了课文,你认为全文应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来写呢,智 5.高斯的智表现在哪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找出具体描述高斯智断瓶中线的段落 6.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再强调要点 7.理解词语意思 8.指名反馈:课文那一段具体描述高斯智断瓶中线的,(第七段) 三,研读语段,突破难点 1. 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区同学思考,:高斯解决问题的要素是什么, 2. 指名反馈(一是强烈的阳关,二是要有老花镜) 3. 老师: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听同学们借助你搜集的资料说说凸透镜的作 用, 4. 做阳光聚焦烧着纸片的实验 5. 教师导:这个实验,高斯便是利用了同样的原理,借助阳光,老花镜,烧断了 棉线,课文多出写到了阳光与老花镜,请同学们找找并体会其作用(为下文做 铺垫)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的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体会高斯在这件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2.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读文的兴趣 1.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怎么样的高斯,(聪明过人) 2. 教师导:是呀,高斯令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聪明才智,更令人钦佩的是她的做 人品质,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把你对高斯做人处事的新认识和同学交流 二、提出要求,自主地合作学习 1.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用画一画,写一写的读书方法,把自己读课文的感悟表达出来 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2. 集体反馈 指名夸夸高斯的优秀品质 从文中的具体描述中加以例证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段 (高斯的主要优秀品质,不怕苦难,敢于挑战,思考认真观察仔细,谦虚谨慎,有礼貌)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学习高斯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受到什么启发呢,(学生自由地说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还认识了聪明机智的 高斯,并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许多的优秀品质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搜集课文,了解凸透镜聚光作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 高斯智断瓶中线 瓶中断线----难 书 不怕困难,接受挑战,冷静思考,灵活运用 设 (聪明机智) 计 教后感: 因为凸透镜的原理学生还不明白,借助做试验,让学生亲眼了解凸透镜聚光的物理知识,可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16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两首诗,一首古诗,朱熹的《观书有感》,另一首是现代诗,狄金森的《神奇的书》。这两首诗虽古今有异,但都赞美了书对人类的重要价值。 教学要求: 1. 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书的价值 2. 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重点: 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体会书的价值 教学准备: 1. 搜索赞美书的名言警句 2. 搜索朱熹和狄金森的简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名言警句,谈话导课 1. 教师出示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读一读 2.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名言警句,你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书对人类有着重要的 价值) 3. 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学习两首诗: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美国女作家狄金森的《神 奇的书》(板题) 4. 展示资料,介绍作者 二. 读通两首诗,整体感知 1.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教师强调“亩”、“徘徊”“渠”的读音 3. 全班一起读 4. 教师:《神奇的书》是一首现代诗,通俗易懂,可《观书有感》是一首古诗,我们该怎 么样读懂他的意思哪,(指名回忆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运用工具书、诵读、联系上下 诗句、看注释等) 5. 以小组为单位自读古诗《观书有感》,理解古诗的意思 6. 指名反馈诗意点拨(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三. 文本与实际结合,探索书的价值 1. 教师导读:两首诗表达方式不同,但是他们都强调了同样的一个主题,那就是书对人类 有着重要的价值。这两首诗是怎么样阐述书的价值的哪,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3. 集体反馈,教师引导 《观书有感》一问一答,借物明理:若要知识渊博,思维活跃,就必须多读书。神奇的书以战舰、坐骑作比书的重要价值 四. 总结全文,自由诵读 1. 总结全文,重申书的重要价值 2.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背诵《观书有感》 17不平常的信 教材分析: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以信威主要线索,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老人和英雄妈妈强忍丧子之痛,坚持托他人代笔写回信的感人故事。赞扬了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胸怀 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积累“至关重要”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信的不平常,体会战士们与英雄母亲的深厚情谊,感悟蒙生妈妈的 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信的不平常,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品读句子,读想结合 教学准备: 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较词,理解“殊死”词语 2. 理解文章的条理,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信的不平常 3.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初步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题,找准课文切入点 1. 板题,学生读题目 2. 教师:什么是“不平常”,(特殊的,与众不同的) 3. 导读:信,对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可作者谢根林却说信不平常,这是为什么哪,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中国的抗日战争时代 二.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在文中画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找出信的内容,整一整这些信都是谁写给谁的,为什么说这些信不平常 (3)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再强调,后集体读(指导学生写好寡字) 4. 指名画出“殊死”等词语,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5. 教师: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封信(三封) 6. 分别指名读一读这三封信 7. 指名反馈:这三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 (第一封是排长替牺牲的战友赵蒙生写给母亲的,第二封是赵梦生母亲情人写给儿子的,第三封是替赵梦生母亲写给儿子的大叔写给战士们的) 8. 指名反馈:这三封信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 三. 学文,了解故事的起因 1. 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像画面 2. 指名反馈:听同学读了这两段话,你们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3.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殊死,至关重要,尽管。。。但。。。, 非常。。。等)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以及课后练习2的词语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研读文本,体会信的不平常以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2.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抒发自己学问后的感悟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上节课 1. 出示文中的关键人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人物联系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赵蒙生 战士们 赵蒙生的母亲 大叔 2. 指名反馈:当你了解这些任务的故事后,你的脑海里呈现出那些词语,(悲壮 ,友爱, 光荣,伟大,坚强,博大。。。) 3. 教师小结: 4. 同学们,赵蒙生牺牲的悲壮,光荣,是党和人民的骄傲,战士们对英雄的妈妈的深情也 感动了我们 二. 品读,升华感情 1. 教师导读:信写了一封又一封,可文中只选择了三封,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最不平常的要 数第三封了 2. 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画下来 3. 集体反馈: (1) 学生读令人感动的句子 (2) 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情感 (3) 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她早就猜到蒙生不在了,为了让你们。。。。坚持给你们回信”(蒙生妈妈强忍失去儿子的悲痛,装着不知情,坚持给战士们回信,多么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啊~) “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英雄妈妈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动) 三. 总结,畅谈感想 同学们,故事中有太多的不平常了,读了这篇课文,你要对战士们,大叔,赵蒙生,蒙生妈妈说什么哪,(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 课堂小结 从你们的感受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对先烈们的敬佩,热爱与感激,希望你们如自己所说的,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 板书:本文讲述的故事极为感人,教学中宜用范读,领读,分角色读,小组讨论,挑战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感悟 18革命烈士诗两首 教材分析 《囚歌》是在囚禁叶挺同志的第二号牢房墙壁上发现的,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不畏敌人的威逼利诱,为了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耕荒》是蓝蒂裕临行前在渣滓洞楼上第六号牢房写给儿子的遗书,抒发了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 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ibenke的生字 2. 了解两首诗写作的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革命先烈崇高的精神境界 难点: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适当的借助搜索的资料了解诗歌 课前准备: 搜集重庆11.27大屠杀历史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囚歌》 教学过程: 一. 了解叶挺,导入新课 1. 教师板书课题 2. 教师抓住“囚”字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被人囚禁在狱中所写的壮歌) 3. 指名反馈叶挺的资料 4. 教师补充介绍时代背景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出生字 2. 认识生字,强调重点,“躯”字的身字旁的撇不要过长 3. 全班齐读诗歌,读通,读准诗歌,并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4.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5. 集体反馈,教师引导,理解诗歌的意思 (1)“人”只坚持革命的革命者,“狗”至人民的叛徒,敌人的走狗 (2)“活棺材”:敌人的监狱,牢房,吃人的旧社会,黑暗的旧世道 (3)“一个声音”:敌人的欺骗利诱声 (4)“永生”:与天地同存,与明同辉,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三.感情朗读,体会革命者的气节 1.同学们,读懂了全诗,我们知道叶挺同志把谁比作狗,(出卖人民,叛变革命的叛徒) 2.指名说说第一个“自由”的意思(叛变革命,出卖人民所获得的人身自由)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诗歌 4.教师问:你读出了革命者的什么精神,(不怕牺牲,坚持斗争到底,为革命献身,相信革 命必胜) 四.课堂小结 宁死也不做叛徒,为自己的理想宁愿现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愿丢失自己的气节,叶挺将军就 是这样一个伟大的革命者,我们为他感到自豪~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搜索叶挺写的其他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诗歌《耕荒》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叶挺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其实像他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 2. 教师战士搜索到的相关资料(重庆11.27大屠杀历史资料) 3.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革命诗歌《耕荒》就是蓝蒂裕同志临死前在渣滓洞楼上 第六号牢房留交难友转给他儿子蓝耕荒的遗嘱,也叫《耕荒》 二. 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 配乐朗读革命诗《耕荒》 2. 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点讨论下 列词语的比喻义: 满街狼犬 遍地荆棘 3. 集体反馈: 满街狼犬:指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和特务们 遍地荆棘:指当时的社会现状,人们生活在一块没有安全感的土地上 4. 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父亲给儿子的遗言 三. 感情诵读,体会感悟 1.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我 们怀着崇敬的情感读一读这首诗歌 2. 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3. 集体读(指导读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对敌人的憎恨和大义凌然的英雄气概) 4. 熟读背诵 四.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 教师:《囚歌》和《荆棘》都是狱中诗歌,他们共同表达了革命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哪,(指名反馈:读了这两首诗歌,体会到了革命者为了追求真理,不怕牺牲,视 死如归的思想感情) 2. 教师:读了这两首诗,我们要对革命者说些什么哪,(学生自由发表感悟) 板书:本文的故事都发生在革命战争时期,年代久远,学生不容易理解革命烈士的情怀,介绍时代背景与烈士生平资料十分必要。 19许世友四跪慈母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刻画许世友四跪慈母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深情 教学分析: 1. 学习生字词,积累“火炕”等词语,会用“惦念”“孝敬”这两个词语造句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以及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爱的品质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 体会母爱的伟大以及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亲的品质 难点: 理解母亲含义深刻的话,体会母亲的伟大 课前准备: 搜索许世友将军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直奔重点,细读四跪的具体情况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 引导学生反馈搜多到的资料,介绍许世友将军 三. 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导读:许世友将军石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武艺超群,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那文中所述的四跪分别是为了什么,来学课文便知 1. 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词 (2) 找出具体描写许世友四跪慈母的部分,有感情的读一读 (3) 和小组的成员交流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 3. 检查自学情况: (1) 认识生字词,强调重点 (2) 读一读课后习题中的词语,指名用“惦记”,“孝敬”造句(3) 许世友死鬼母亲的原因: 第一次:求母亲不要把幺妹卖了 第二次:因自己连累母亲遭到敌人的毒打逼供 第三次:看到母亲生活条件的艰苦 第四次:即将远离母亲,不知归期 4. 总结练习:这是一位————的将军 这是一位————的将军 四. 自主品读,做好旁注 1. 教师导读:现在,就请同学们再细细的读一读课文具体描写四跪的语段,把自己的 感情旁注在文字的边上 2. 学生按要求仔细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集体交流,品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感情 2总结全文,讲述革命前辈的动人故事,教导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将军,一位怎样的母亲,(学生自由反馈) 二集体反馈,品读悟清 1指名反馈:这位将军怎样,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1) 学生自己的词语概括对这位将军的认识 (2) 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3) 品味词语,研读相关语句,读出感情 这是一位忠实亲情的将军 事例:跪求母亲不要卖幺妹 句子品读:他把从人贩子手里。。。。。那就卖我吧~ 这是一位疼惜,孝敬母亲的将军 事例:为连累母亲感到愧疚,跪求自己不孝 句子品读:许世友惦记母亲。。。不孝的儿子让你受苦了 2那么,将军的母亲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哪, (1) 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这位将军的母亲 (2) 你为什么这样夸她 (3) 研读句子,体会感情 (4)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的句子 点拨重点: 这是一位坚强的母亲 这是一位爱儿子,甘心为儿子忍受一切痛苦的母亲 这是一位疼爱儿子的母亲 这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 三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想对许世友以及他的母亲说什么哪,(尽可能多的指名说一说) 2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养育你们的父母说些什么哪,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许世友将军和他的母亲用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们,教育者我们,老师希望大家学会感恩,孝敬,关心爱护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长辈 一跪 珍惜亲情 二跪 愧对母亲 许世友 三跪 怜爱母亲 四跪 感激母亲 教后感:教学本文,要抓“四跪“的背景,原因以及目的来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许世友的拳拳孝心,与许母的心胸宽广,识大义,明大理,并在学文后,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情,并写成日记,实现感情的迁移,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0鸡毛信 教材分析 本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形象,海娃在送一封顶重要的信时,遇到了日本鬼子面对凶残的敌人,海娃巧妙周旋,沉着应对,终于及时将信送达到目的地 教学要求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英雄机智勇敢的形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 重点难点 1对学生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 2抓住文中描写海娃的动作,预言,心理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索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他们和父母一起,站岗,放哨,送信,抓汉奸。。。。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抗日英雄海娃(板题) 2全班读题目 3教师解释:“鸡毛信”就是新风尚插有鸡毛的信,信上鸡毛的多少象征着这封信的紧急和重要程度 二学生自读,整体把握 1几分钟内阅读完课文,思考: (1) 想一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2) 想一想海娃诗歌怎样的孩子, 2指名反馈,点拨 (1) 本文重点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旁晚送信,被敌所困,逃跑被抓,引敌入围 (2) 海娃诗歌机智勇敢的人 三品读句子,感悟形象 1教师导读:文中是怎样刻画这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的哪,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 3集体反馈 1) 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品读 3)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赞美海娃,拓展延伸 1教师:同学们,再次研读了作者笔下的海娃形象,你们想对海娃说什么哪,(学生自由反馈) 2抗日英雄会 教师:其实,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的小英雄,把你搜集到的小英雄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课堂小结 六处理作业 练习册 板书 鸡毛信 抗日小英雄 海娃 傍晚送信——被敌所困——逃跑被抓——引敌入围(机智,勇敢) 教后感:教学本课,应以学生自读为主,训练学生快读浏览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在初读的基础上,认识人物海娃的形象特点:机智,勇敢 21我的老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从孩子的视角,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述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 3了解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学习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重点: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典型事例的感知,全面把握刘老师的性格特点 难点: 体会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作者一级连翘花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作者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者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旭阳写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板题) 2展示资料,介绍作者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找出文中具体描述刘老师外貌特点的语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个别强调 3指名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特点的语句,说体会 (刘老师慈祥,忠厚,但失去了一条腿,生活很不方便,很不幸。。。。) 4齐读这些语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文章写了刘老师的那几件事哪,请再读课文 2指名反馈,并引导学生加小标题 第一件事:趣谈残疾;第二件事:持拐教学;第三件事:放风筝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细读三件事,理解刘老师的性格特点;感悟文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1认识本课词语,读中积累 2回忆课文写了刘老师的那几件事, 二研读课文,静心感悟 1指名反馈:刘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从文中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品读,感悟) “我就是那时候被他甩掉了一条腿的。” (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诙谐和乐观) “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再转向讲台。” (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艰难。迅捷,结合想象去感悟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他笑着,叫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引导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2小结:刘老师的举动不仅感动着作者,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我们一起有感悟地读一读课文 3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给“我”的印象最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4展示资料,介绍连翘花 5讨论: 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感动了作者,并影响、教育着作者) 三总结全文,感悟文法 1教师:如果让你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本文在写法上对你有哪些启示, (抓典型事例描写,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特点;适当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2仔细品读1-4段,想一想:作者在表达顺序上游什么特点,(倒叙) 四小结 教后感:教学本文,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抓住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2阳光很活泼、 教材分析: 本文以父亲的活动为线索安排内容,赞赏了儿子那充满想象力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体会课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 体会阳光的活泼以及儿子那颗充满想象力的童心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搜集太阳的图片 课前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说阳光导入 1连续展示太阳的照片,学生欣赏 2你觉得阳光是怎样的哪?(温暖、和煦、灿烂。。。) 3板书“阳光很活泼“ 学生齐读 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补充的,是真的吗,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中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读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找出文中描写阳关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绯“的生母是”f“ 字形:“镶”字右边笔画多,要注意横画间的间距拉小 3指名反馈:你们画了那些描写阳光的语句, 4自由读一读这些语句 三品读句子,体会阳光的活泼 1教师现场采访:阳光很活泼吗,你们是怎样体会到的哪, 2集体反馈,教师相机引导品读感悟 “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了一点,但很快又害羞的闪了回去,然后。。。。。。一点。。。。” (1) 引导想象,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 从加点字词体会:本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闪”字很 有动感,也很有主题 “太阳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起伏荡漾。” (本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起伏荡漾”很有动感) “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像风吹杨柳。。。。” (本句运用美国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活泼与美丽) 3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阳光的语句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总结全文,理解插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 二了解事件,初步感悟道理 1导入:上节课,我们从文中的语句中感受到了阳光是活泼的。“父亲”是个画家,当时他的感受如何哪,再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感受的语句 2指名反馈 3引导学生讨论:父亲为什么觉得新奇,震撼, 4教师小结:是呀,儿子的坚持,让父亲亲眼看到了阳光的活泼,并创作了作品《阳光很活泼》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哪,(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尊重他人独特的感受) 三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道理 1教师:第二天,父亲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了老师,大家一起读一读信中的这句话。(出示最后一段话) 2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不仅阳光如此,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子 四总结全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在表达顺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插叙的表达方式) 2这篇文章问什么不再一开始就说明爸爸看日出的起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恰当的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时间,使文章内部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效。) 五处理课堂作业 教后感:“阳光很活泼”似乎是一个病句,可在亲眼看过日出的父亲眼中却是最美妙,最灵动的句子,这就是用童心感受到的另一个世界,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还应该大胆的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文,感受阳光的美丽,更要引导同学们体会本文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23信任 教材分析: 本文描写了作者与丈夫的一次有趣而难忘的采摘,将她感受到的魅力的田园风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传递给了读者。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课前准备:自制告示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2自学生字词,积累四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告示牌:“桃子——自采——五千米“ 2指名反馈:你觉得制作告示牌的人要告诉路人什么消息, 3看了这个告示后,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 4教师导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课文《信任》(板书)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画出四个字的词语,读一读 (2)在读文中解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疑问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检查汇报自学情况 (1)认识生字,强调要点;积累四个字的词语 (2)解疑 (3)出示中心句,理解意思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文中的”人与人“指的是谁, “信任和被信任”又指什么, 汇报——点拨——朗读 三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1导读:(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心情,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2学生按要求自读,记下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四字词语 2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集体交流自读课文的感悟,深入理解课文以及含义深刻的语句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集体读四字词语,在读中积累 2重读中心句 二集体反馈,深入感悟 1指名反馈: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之情, 学生自由反馈,教师点拨 重点语句: (“钻进果林,枝繁叶茂的果树上。。。。。。使人馋涎欲滴”) (体会到果园里的果树长得好,桃子诱人;流露出作者激动喜悦的的心情) (“不一会,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往回走。) (体会到作者劳动的喜悦,被信任的喜悦) (“我不禁回头,久久的注视。。。。。朴实而纯洁的地方”) (1) 为什么说这里是一个朴实而纯洁的地方,(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2) “回头”,“久久的注视”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恋恋不舍) 三总结全文,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1教师:文中并没有直接对桃园主人进行描写,你是怎样了解他的,(指名说一说) 2小结:这种借助其他人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和同学们交流你在生活中信任别人与被别人信任的故事 24网上呼救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美国男孩桑恩凭借小小的屏幕和神奇的网络,挽救了芬兰大学生的姓名,文中赞叹桑恩的爱心和机智,同时也赞叹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要求: 1自读课文,理解救人的经过,体会人与人的关爱是能超越国界和种族的 2了解互联网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了解文中人物利用互联网拯救生命的经过 课前准备:搜集互联网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互联网”,你们知道什么事互联网吗, (学生展示资料介绍) 2教师小结,补充介绍互联网的特点作用(用途) 二引导自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美国德克萨斯州和芬兰相隔几万里,桑恩怎么救得了苏纳哪,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三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讨论,交流:苏娜得救的原因 2指名反馈:当时的苏娜处境如何,(危机) 3指导学生读出苏娜的处境危急 4集体交流:苏娜为什么能够得救, (1) 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 (2) 桑恩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3) 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美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4) 当地紧急救援中心人员的及时救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什么,(学生自由的说一说) 五课堂作业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凝视()立即() 板书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充分的与文本交流,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在学生的反馈中,探究苏娜获救的原因,再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美的同时,体会互联网的便利,快捷。 25鹬蚌相争 教材分析: 本文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 第三者得到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四目相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把故事说给别人听 重,难点: 理解鹬蚌相争的经过和后果,并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搜集鹬蚌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的概况,用上“阳光明媚”等词语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了解鹬蚌,导入新课 1教师写鹬和蚌,知道读和写 2引导学生出示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复述故事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 (1) 画出本文的生字以及课后的四字词语,读一读 (2) 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读一读,教师强调重点 3指名反馈: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看着课后第二题中的词语,用上这些词语讲这则故事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美读海景,了解起因 1读第一二自然段,想象画面 2指名谁感受(海景很美,阳光很明媚)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景的美和河蚌的小惬意) 四课堂小结 和煦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与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蚌睡 着了,才没有发现身边的危险,是鹬鸟有机可乘,一嘴啄向蚌肉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这个故事说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重点学习“争”的过程,从中感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 1认读四字词语 2复述故事内容 二读文,了解鹬蚌相争的经过 1教师: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被鹬鸟袭击,同事用壳钳住了鹬嘴,此时,他们是怎么想的哪,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心理活动 2指名说 3有感情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指名读出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4后来,故事有了什么发展,读7-14自然段,画出鹬和蚌说的话,体会它们的态度,想法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河蚌反唇相讥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一读 6引导学生讨论:透过鹬和蚌的对话,你们知道它们一直相持不下的原因了吗,(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三探究,明确其中的道理 1教师导读: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哪,请大家把课文中阐述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名反馈:结果,鹬蚌被渔夫轻而易举的捉走了 3引导想象:此刻,被捉的鹬蚌会想些什么哪, 鹬蚌出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4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 四处理作业(练习册) 26自然之道 教材分析: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材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有关绿龟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1板题,学生读题目 2解题:道:道理;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二自学课文,掌握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1) 读准生字的音,把难读的词语与同桌多读几遍 (2) 自由读课文,读通,读准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们到底干了一件什么蠢事哪,请读课文第三四五段 2指名说(我们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被害) 3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的叙述的情景 4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哪,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自然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指名说说: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二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点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自己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内化“自然之道” 1教师出示最后一段课文,学生读一读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做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仅从人类自身的主管愿望出发,即使是好心,也会带来恶果) 3你做过类似的傻事吗,举例说说。 四小结 五处理作业(练习册) 教后感:教学本课,应抓住学生的情感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深刻的道理便会迎刃而解,刚开始,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产生对绿龟 的喜爱之情,当群鸟争食幼龟时,引导学生想象那惨不忍睹的场面,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产生共鸣,本文的道理自然会从学生心底油然而生。 27蜘蛛脱险 教材分析: 本文告诉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不能沮丧灰心,自暴自弃。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学习作者用词准确和恰当运用修辞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了解蜘蛛两次脱险的经过,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蜘蛛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蜘蛛两次遇险并克服危险的经过,体会蜘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蜘蛛,质疑导入 1蜘蛛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昆虫,你能说说对蜘蛛的印象吗,(学生可以结合搜集到的资料 介绍蜘蛛,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说) 2引导质疑,教师归纳 (1) 蜘蛛遇到了什么危险, (2) 猪猪是怎么脱险的, 二读文释疑,体会危险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画出蜘蛛两次遇险的经过的句子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指导书写 4指名反馈:文中的支柱一共遇到几次危险,分别是什么危险,(两次危险:一身陷火海, 二深陷“海里”) 5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6读蜘蛛第一次遇险的部分,引导学生体会 汇报点拨: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蜘蛛处境的危险和着急,害怕的心理 7读第二次蜘蛛遇险的情形,引导体会 (1) 指名联系上下文说说“影影绰绰”的意思 (2) 体会比喻手法的妙处(体现了蜘蛛的弱小无能) (3) 指导学生读出对蜘蛛的怜悯和同情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描写蜘蛛遇险,脱险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经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蜘蛛凭借着自己的顽强,不屈不挠脱离了两次危险,这让作者想起了自己类似的经历 二了解作者 1指名读课文,找出作者提到的与蜘蛛类似的经历 2指名反馈 (1) 身陷火海,靠自己安然脱险 (2) 陷身大海,安全靠岸 3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具体了解这两件事的经过 三感悟道理 1导入:蜘蛛和自己的经历,让作者不禁感叹道—— 出示最后一段课文,学生读“在面对困境。。。。。。自暴自弃。” 2指名说说“沮丧”和“自暴自弃”的意思 3你能用蜘蛛的例子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自由的说一说) 4教师:你从蜘蛛和作者普里什文身上学到了什么吗,(凡事要勇敢坚强,不沮丧灰心,不自暴自弃。) 四总结 五处理作业—练习册 教后感:本课教学要抓住关键的语句,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从关键的词语和修辞中,体会蜘蛛的危险,同时体会作者对蜘蛛的担忧与同情,悟出道理。 28心田上的百合花 教材分析: 本文告诉我们:为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应该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向着目标迈进。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断崖边上的百合花为什么要努力开花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文中对你有启迪的句子摘抄下来 重、难点: 懂得断崖边上的百合花为什么要努力开花(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意(难) 课前准备:百合花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百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百合花,出示图片以及文字资料,介绍百合花 2导入(补充板书):花儿大多长在土壤里,可这株百合却绽放在人的心田上,这是怎么回事哪,让我们走入课文——齐读课题 二教师出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读 1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写出体会 2和同学交流这株百合花留给你的印象 三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的情况,教师稍作指导 2分组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指名反馈这株百合花给你留下的印象 这是一株——的百合(坚强、勇敢、百折不挠。。。) 四品读句子,体会百合的艰辛 1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2说说自己读了这句话后的感悟 3引导学生想象:此时,你想对百合花说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五总结全文,启迪学生 1小结: 百合花以自己的执着、自信、坚韧战胜了恶劣的环境,默默的开放,以花证明了自己的存 在 2质疑:作者为什么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目, (百合花带给作者的是心灵的震撼与人生的感悟,百合花的成功让作者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不放弃,相信自己也会开出世界上最靓丽的花朵,每个人的内心要有一颗像百合花一样的心,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以坚韧的秉性执着的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29颐和园的长廊 教材分析:本文重点介绍了颐和园长廊建筑和绘域艺术的美,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了写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引人注目”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3了解总起句在文中的作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课前准备: 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和长廊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2感知课文内容,解读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美的部分,体会长廊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过程: 一介绍颐和园,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你能借助搜集到的资料,简单的介绍下这座皇家园林吗, 2展示资料,介绍颐和园 3补充课题,齐读 二提纲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自读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2) 想一想:课文从那两方面具体介绍了颐和园, (3) 画出你觉得优美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 认识生字,强调重点 (2) 读四字词语,读中积累 (3) 指名反馈:课文从那两方面具体介绍了颐和园,(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三图文结合,体会建筑美 1指名分段读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美的段落,其他学生思考:作者从那几个方面介绍长廊建筑的艺术美, 2指名反馈(长廊的造型绝,长廊的风水绝,长廊的结构绝) 3再读这些自然段,和同桌交流长廊的造型,风水,结构分别绝在哪里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美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练习四的成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长廊绘画的特点,体会长廊绘画艺术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到了颐和园长廊的建筑美,二这建筑美主要表现在长廊的三绝:造型绝,风水绝,结构绝,今天,我们继续随作者去欣赏颐和园长廊的画 二图文结合,想象画美 1学生自读介绍长廊的画的部分 2指名反馈:这三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长廊的美还美在长廊的那些画) 3教师导读:长廊的画有什么特点哪,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句子 特点一:多 “在273间长廊里,对出观赏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14000多幅” 特点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1) 指名反馈:画的题材和内容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2) 引导学生想象:还有什么, (3)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介绍长廊,学习写法 1在表达上,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 (1) 作者以总分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结构合理,条例清楚 (2) 各部分的介绍能够围绕总起句来写 (3) 适当的运用了比喻、设问,列数字等方法进行介绍 2教师导读:此外,作者在描述颐和园长廊的过程中,还大量运用了四字词语,请同学们找一找 3指名反馈 4教师出示课后四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5要求学生用上课后练习4中的四字词语介绍长廊 四课堂小结 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的长度和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走入了一条别致的精妙画廊。 教后感:本文是篇说明文,条理清晰,总分关系明显,景物特点介绍得很明确,教学本文,关键在于抓朗读,品味语言美,感悟景色美,适当研究本文的说明方法也有必要,设问、比喻、列数字都是值得学习的说明方法。 30女娲创造人类 教材分析: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人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 深化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神奇的色彩。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词,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 3继续学习抓重点写作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悟的朗读课文。 重点: 通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难点: 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神话非凡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搜集其他美丽的传说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开天辟地”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概况,了解女娲造人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介绍女娲,导入新课 1观察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的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2教师: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女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2) 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识,教师强调重点 (“榛”的右下部分是“禾”而不是“木”;“浆”的下面是水)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4出示课后练习2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5指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6教师:同学们,请自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四从哪两方面具体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的哪,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7集体反馈 第1-4段:概括地讲女娲造人的原因 第5-14段:是文章重点描写的内容,具体写女娲揉团黄泥不知疲倦的造人的经过 三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女娲造人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2知名反馈:(她觉得天地之间荒凉寂寞,缺少生气,女娲觉得孤独,寂寞) 3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4从女娲造人的原因中,你觉得女娲是个怎样的人,(热爱生活、美丽、可爱) 四课堂小结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在古埃及神话中,人是神呼唤而生的;在犹太神话中,耶和华创造了人。而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人的诞生归功于女娲。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女娲造人的原因,下节课,我们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这个神话故事的概括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说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 一积累四字词语,直接导入 1教师出示四字词语,集体读一读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女娲创造人类》 二小组合作,了解女娲造人的经过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第二部分。在小组内交流女娲创造人类的经过。 2指名说说女娲创造人类的经过 3教师:女娲创造人类经过了三个过程,谁能简单的说说, (一个一个地创造-藤条-挥造人-创造男人和女人) 4引导学生按照这个顺序说女娲造人的过程 5学生自读课文第5-12自然段 6指名反馈:你体会到了什么, (1) 女娲造人太神奇了 (2) 女娲造人很辛苦 (3) 体会到了女娲神通广大,勤劳、大公无私、感情丰富、充满爱心 7抒发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传说 1《女娲创造人类》这个神话故事为我们讲述了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用她的聪明才智,不辞劳苦的用黄泥创造人类的美丽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哪, 2学生讲传说 如《西游记》、《封神榜》、《嫦娥奔月》等 3归纳:神话故事的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合乎现实生活,想象大胆而奇特,对我们有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教后感:让学生搜集更多的神话故事来讲一讲,不仅加深对“神话”这一题材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说话水平。 31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出塞》一诗格调悲壮,基调激昂,在深沉的语气中抒发了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兵的将帅,巩固边防,清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天地、陈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三个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搜集作者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出塞》 教学过程: 一谈边塞诗,导入新课 边塞诗是唐朝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他们的诗大多描写边 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出塞》。 二了解作者,初读古诗 1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介绍王昌龄 2自学古诗(自由读) 3指导学习生字“秦”,强调秦字横画多,写时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要拉紧 4全班一起读一读这首古诗 5教师示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音律和气魄。 三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1展示资料,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2小组合作,自读自悟前两行 3反馈,点拨: (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到万里之外出征的将士至今没有回家)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诗人悲愤的情感 5教师出示后两行诗句,学生读一读 6指名说说“但使”的意思(要是) 7指名展示资料,介绍李广 8教师:从这样的假设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厚望, (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导读:带着诗人的愤恨和强烈的愿望,再读一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集体评议 4全班有感情的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出塞》 2搜集王昌龄的其他边塞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明确目标 1指名背诵《出塞》 2知名反馈:《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恨,渴望战争早日平息,让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 3导入: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示儿(板题) 二解释诗意,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1) 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2) 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告诉儿子什么,为什么告诉儿子, 2简述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一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一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字词 3连一连,根据字词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师点拨:遗憾:不见九州同;遗嘱:勿忘告乃翁)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一读 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一想 边读边想象画面 3感情诵读 全班齐读,读出作者收复祖国河山,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感(板书:收复祖国河山,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感) 4背一背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示儿》 2交流课后搜集的边塞诗,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一个边塞诗歌诵读会 教后感:这两首诗都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但所述内容年代久远了,应适当介绍作者的情况及当时的背景,可以帮助体会作者的情感 32埃及金字塔 教材分析: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本文作者按参观的先后顺寻安排材料,突出了埃及金字塔工程宏伟,精细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对古代埃及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赞美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了解金字塔的特点,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1了解金字塔的特点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课前准备: 搜集金字塔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的七大奇迹吗,(指名反馈) 今天,我们就去观赏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板题) 二学生汇报搜集到的金字塔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运用字典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重点指导扫除字词障碍 3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再次自读课文 (1) 想一想课文时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金字塔的 (2) 边读边批注:金字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 把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一个记号 4指名反馈: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金字塔的,(从远到近) 四品读句子,体会特点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学生读出赞叹之情 3教师:为什么说“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4集体反馈 (1) 说原因 (2) 找句子 (3) 有感情的朗读 A 金字塔高大,工程宏伟,精细 句子:“远远望去。。。。。也很困难” B当时没有现代化的建设机器 句子:“既没有汽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 5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说法吗, (学生反馈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五指名说说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小结) 1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 2突出景物的特点 3适当的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板书 埃及的金字塔{高大 }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工程宏伟,精细
/
本文档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教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