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茵陈综述

茵陈综述

2017-12-06 10页 doc 98KB 6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茵陈综述茵陈综述 茵陈及其中药茵陈蒿的研究综述 1146209 史怡 摘要: 中药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其新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为了今后更好的研究和使用茵陈,本文对茵陈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茵陈篙 功能主治 药理作用 研究现状与展望 概述 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菌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神农...
茵陈综述
茵陈综述 茵陈及其中药茵陈蒿的研究综述 1146209 史怡 摘要: 中药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其新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为了今后更好的研究和使用茵陈,本文对茵陈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茵陈篙 功能主治 药理作用 研究现状与展望 概述 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菌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根据产地、采摘时间及炮制加工不同,茵陈别名茵尘( 《吴普本草》) ,茵陈蒿( 《本草集 注》) ,绵茵陈( 《本经逢原》) ,白蒿( 《图经本草》) ,著蒿、家茵陈( 《大明本草》) ,石茵陈( 《和汉药考》) ,花茵陈、由胡、刚蒿、茵蒿、陈茵、绒蒿、绵茵陈、绵陈、猴子毛、白蒿、滨蒿、猪毛蒿、北茵陈、山茵陈、因尘、马先、因陈蒿、茵陈蒿、细叶青蒿、细叶蒿、安吕蒿、安吕草、婆婆蒿、马新蒿、野兰蒿、白茵陈、白莲蒿,铁杆蒿( 《中药名大典》)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的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菌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本文主要讨论茵陈蒿)。 功能主治 本品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为治黄疸要药; 随着对茵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不仅用于黄疸,还用于湿疮瘙痒、中毒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小便不利、高血压、高血脂症、原性真菌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豆素类、色原酮类、黄酮类、香豆酸及挥发油等。 近代医学实验研究以及大量临床资料证实茵陈具有清热解毒、清利湿热、消除炎症、扩张胆管、收缩胆囊、加速胆汁排泄,从而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增进脂溶性维生素A、D及Ca的吸收,同时还可以促进机体核酸、蛋白质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扩张小血管,改善肝内循环,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 茵陈蒿汤源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茵陈蒿、桅子、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功,主治各种肝胆疾患。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茵陈蒿汤具有保肝利胆、抗肝纤维化、调节血脂、降血糖、保护胰腺组织、镇痛消炎、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等作用。 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一、茵陈的组织培养 随着市场对茵陈产品的开发,仅通过野生茵陈的自然繁殖,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尽快满足市场对茵陈的需求,该试验首次尝试对茵陈进行组织培养,以确定茵陈能否通过该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拟对茵陈种质资源通过组织培养进行脱毒、复壮和保存等。而且,茵陈还具有重要的盆景开发价值,在木本茵陈菊盆景的项目开发中,可作为嫁接小菊的砧木,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茵陈的组织培养和快速育苗,可在短期内为茵陈菊盆景的创作提供大量的砧木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下面详细阐述茵陈组织培养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茵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1、外植体的选择与采集 从生长在日光温室的优良植株上,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嫩枝茎尖和茎段作为外植体。 2、外植体的处理 将采回实验室的枝条剪去叶片和叶柄,只留下大约2mm长的叶柄以保护腋芽。然后将枝条切成小段,长2~3cm,每茎段至少带有1个腋芽,用流水冲洗约5min,再用稀释的洗洁精溶液漂洗约10min,最后用流水洗净,放到干净的三角瓶中备用。 3、外植体的灭菌 在经过紫外线灭菌的超净工作台上,将处理好的外植体先用75%的酒精浸润30s,倒出酒精后再用0.1%的HgCl灭菌4min(注意不断振摇使灭菌剂与材料充2 分接触),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遍,沥干水分后把它们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诱导培养基上 。 4、外植体的诱导 经过灭菌的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激素采用6-BA和NAA,6-BA选择0、0.1、0.2mg/L3个浓度梯度,NAA选择0、0.1、0.2mg/L3个浓度梯度,培养基均添加蔗糖30g/L,琼 脂6.5g/L,pH5.8。培 养 条 件 为:温 度(25?2)?,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x。接种培养1个月后统计分化情况,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茵陈外植体诱导的最适培养基。 5、中间繁殖体的增殖培养 以茵陈分化出的新生小苗(中间繁殖体)为继代转接材料,把它们分别接种到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BA采用0、0.1、0.2mg/L3个浓度梯度,NA采用"0、0.05、0.1mg/L3个浓度梯度),采用与诱导阶段相同的培养条件培养,1个月后观察记录增殖情况"筛选出最适增殖培养基。 6、生根培养 从继代增殖得到的幼苗中,剪切1.5~2.0cm长的嫩茎转接至1/2MS培养基上,NAA浓度为0、0.05、0.1、0.2mg/L4个浓度梯度。培养基均加蔗糖20g/L、琼脂 25?2)?,光 照 时 间12h/d,光 照 强 度2000~3000lx。6.0g/L,PH5.8。培养条件:温度( 14d后观察统计生根情况,并筛选出最适生根的培养基# 7、驯化移栽 采用穴盘移栽法,蛭石做移栽基。先将基质装入穴盘中,然后用喷雾器将穴盘中的基质喷湿(基质一定要喷透)备用。将生根苗移出培养室,放在准备室内,打开封口膜,用镊子轻轻取出小苗,用流水将小苗根部的培养基冲洗干净。用竹签在穴中打孔,然后将洗好的茵陈苗插到孔中,捏实。栽好后用喷壶浇1遍透水,搭上小拱棚保湿。练苗过程中根据温湿度变化及时通风、遮荫、洒水等,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3~25?,晚上不低于15?;湿度1周内保持在90%以上,之后逐渐降低到60~70%。待10~15d小苗的新根、新叶长出后可撤去小拱棚,按照常规管理。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外植体诱导分化与生长情况 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的诱导培养基上的分化结果见表,。不添加BA时,外植体分化所需时间长且分化率较低;BA为0.2mg/L时,分化出的芽多而苗体小,甚至出现部分玻璃化;而BA为0.1mg/L时,芽体分化早,分化率高,且苗体较为健壮,所以茵陈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BA0.1mg/L ,NAA 0.1mg/L 。另外,对茎尖和茎段的分化情况统计发现,茎尖分化率、成功率、生长状况均比茎段要好,所以茵陈组织培养的适宜外植体为茎尖。. 2、不同浓度激素对继代增殖培养的影响 在不同激素浓度的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中间繁殖体的增殖培养,1个月后统计增殖结果。由表2可知,植物激素可以促进茵陈分化,但需要合适的配比。单独使用高浓度的BA会促进侧芽分化,但也减慢苗体生长速度;只有配合NAA才能促进苗体伸长生长。茵陈增殖培养适宜的激素组合为BA 0.1mg/L ,NAA 0.1mg/L或BA 0mg/L ,NAA 0.1mg/L 。 3、不同浓度激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茵陈在生根培养基上,大约5d开始形成根原基,同时苗体也开始长高,14d后统计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生根的影响。由表3可知,1/2MS,NAA 0.1mg/L的培养基生根时间早、数量多,根系生长健壮,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4、组培苗移栽 移栽后的茵陈再生苗长势很好,移栽时高度2~3cm,根长0.5cm左右,1周后即长出新叶和新根。2周后其叶色浓绿,茎秆呈嫩绿色,粗壮,高度可达5cm,叶片数可达7~8片,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发现以茵陈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外植体的诱导、中间繁殖体的增殖培养、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均可成功操作,诱导、增殖、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BA0.1mg/L,NAA 0.1mg/L,MS+BA0.1mg/L,NAA 0.1mg/L,MS+NAA 0.1mg/L,1/2MS,NAA 0.1mg/L。通过试验可知,茵陈可以成功进行组织培养,而且增殖系数高、见效快,是茵陈快速繁殖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木本茵陈菊盆景的项目研究与开发准备了充分的种质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 耐寒茵陈蒿试管苗培养的研究 茵陈蒿既是重要的草药,又是常见的野菜。多年来人们大量采收,使部分地区陈蒿基本绝迹,成了濒危植物。此外,不论是作为草药,还是用作野菜,都只能使用春天,、,月份的幼苗。过了,月,茵陈蒿就丧失了食用和药用价值。所以,我国早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七八九月当柴烧”之说。这不仅说明药用的茵陈蒿必须在春天采集,也说明具有价值的茵陈蒿采集的时间很短。研究者将野生耐寒变异种挖出并栽到温室中,当其生长旺盛、植株长大时进行试管苗培养的研究,以期达到保存自然有利变异,使人们在冬季也能收获药用和食用茵陈蒿,从而把茵陈蒿的采集收获时间由每年春天的一季,扩大到春季和冬季两季。 下面简略阐述一下试管苗培养的实验方法与结果。 ?、耐寒茵陈蒿试管苗培养方法: 实验材料的前处理?嫩芽的生根培养?试管苗生根增殖培养?试管苗移栽与定植。 ?、实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1试验表明,在1/2MS,NAA0.08mg?L培养基上培养9d就有55%茎段生根生长为试管苗;然后,伴随着已经生根生长为试管苗的生长,其生根率不断增加,培养到15d时,其生根率就达到了100%;培养至25d时,试管苗不长茎,但围绕着生长点会生长出5~11个叶片;从第26天开始,由中间的生长点逐渐生长出茎;培养到第42天时,试管苗就会生长为具有5~13条白色、7~12片嫩叶、平均株高3.3cm、外观上生长旺盛的试管苗。 2、不同处理方法对试管苗生根增殖培养的影响 -1向培养瓶中加入10mL浓度为15mg?L的NAA溶液处理4h后,把试管苗在培养瓶中剪成具有2个侧芽或者具有1个顶芽和1个侧芽的茎段后,接种到1/2MS这种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增殖培养的方法是试管苗生根增殖培养的理想方法。 3、试管苗移栽与定植 3次移栽的成活率都在96%以上,表明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高,容易移栽成活。3 次定植的成活率都在98%以上,说明在温室中移栽成活的试管苗,容易在无特殊小环境的山林旁定植成活,且成活率较高,容易定植成活。 4、定植成活试管苗的观察 试管苗定植后,每7d观察统计记录1次。结果表明,3a共定植了773株,到12月6日共成活了709株,冬季的成活率91.7%。而同期定植的非耐寒茵陈蒿试管(试验中以非耐寒的茵陈蒿为材料进行了对照试验)已经全部冻死。由此证明,具有耐寒变异茵陈蒿的试管苗仍能保持耐寒的有利变异性状。 ?、结论与讨论 黄振等对茵陈蒿的研究进行了芽的诱导研究,而该文研究采用具有顶芽或侧芽分枝嫩茎段直接进行生根培养,从而简化了培养过程,这更有利于试验和生产应用。黄振等的研究使用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 0.1mg/L,而该研究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8mg/L。二者结果基本一致。定植成活的耐寒茵陈蒿试管苗保持了茵陈蒿的所有植物学特征和耐寒性状,说明采用试管苗培养的方法,能使野生茵陈蒿的有利变异性状保持不变,种质得到保存;同时还证明,采用这种耐寒试管苗技术,能使药用和食用茵陈蒿采收时间由每年春天的一季,变成了春天和冬天的两季,从而改写了“三月茵陈四月蒿,七八九月当柴烧”的历史。 存在问题 纵观目前对茵陈的研究,以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为主。在药理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部分实验未设立必要的阴性的阳性对照组,令人既无法了解成模与否及观察指标的变化程度,也无法判断实验是否成功及待试药的作用强度、机制及副作用大小等。 2、某些体外实验,宜介入“血清药理学,血清药化学”方法,此条件更接近药物的体内过程以及培养组织、细胞的生长环境,因而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行性、重复性更强。 3、研究应有系统性,以便逐步深入地、全面地了解药物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例如,茵陈蒿分离得的茵陈色原酮既能抑制TGF-β1诱导MCA-RH8994细胞株凋亡,又对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此效应是细胞株的特异性,还是药物剂量关系,亦或是药物作用机制的差异,是很值得探讨的。 研究发展前景和展望 茵陈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价廉,《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谓其能除“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又因其药性平和,有苦寒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胃的特点,同时又是药食两用植物,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此外,其种子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且种类齐全,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因而利用价值很高的油料植物。茵陈蒿在化妆品工业中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其中的6, 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咖啡酸等可刺激头发生长;用超临界CO2提取茵陈蒿130 min,所得提取物可用作化妆品的基质。 我国以及日本对茵陈蒿的药用价值、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已经作了广泛的研究,但大多都集中于水溶性小分子活性物质的研究方面,对水溶性大分子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很少,仅有茵陈蒿活性蛋白方面的文献。日本最近的研究表明,茵陈蒿水提物具有抑制TGF,(Transforming Growth Faetor,)诱导的肝细胞凋亡作用。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对茵陈蒿植物的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茵陈蒿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南京210009) 褚明艳;南 京大学生物系 胡一桥,谭仁祥 2、茵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黄振,丁雪珍,任培华(枣庄职业学院,山东 枣庄277800;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031) 3、菌陈蒿汤和茵陈药理研究近况及展望 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510130) 潘竞锵,刘惠纯 4、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董岩,王新芳,崔长军,付风刚 5、茵陈蒿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贾照志(中国人民解放军65444部队医院157000) 6、耐寒茵陈蒿试管苗培养的研究 吕俊俐,荆婷,张瑜,杨文新,姜长(辽宁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116081) 7、茵陈蒿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邱时 孙晖 张爱华 王喜军
/
本文档为【茵陈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