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河南科技大学--毛概总结

2018-12-04 16页 doc 38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河南科技大学--毛概总结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河科大机制105班出品,版权所有 注:为保证复习效果,请参照课本进行复习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及意义 马克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
河南科技大学--毛概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河科大机制105班出品,版权所有 注:为保证复习效果,请参照课本进行复习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及意义 马克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2>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3.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确立依据及其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如下: 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撕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第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 入传播。 所以,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都使中国革命必然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4)、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力军:农民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 第四章 4.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条件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 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5.社会主义建立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 6.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目标 2、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六章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和意义 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剔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2.他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长期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条件所决定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是: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章 10.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11.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及其确立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基础。 第二,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经济, 第三,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结合分配制度现阶段我国分配状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题,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 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当它被排他性地占有时,必须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利用它来发展生产。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人民,造 福社会。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 4. 5.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 2.依法治国的实质、要求和意义 (一)依法治国的实质和要求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2、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保障。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4、是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 第十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3.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一章 1、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1)内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二)实践意义 ?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3、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1.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制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十一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实现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物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本文档为【河南科技大学--毛概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