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术空间: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

2017-12-04 5页 doc 17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学术空间: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学术空间: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 学术空间: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 近十多年来,两方心理学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视点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的科学,是一门促进人们幸福的科学。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学是探究人类适应复杂社会的美好行为,关注构建人类的性格力量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修正了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构建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 一、...
学术空间: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
学术空间: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 学术空间: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 近十多年来,两方心理学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视点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的科学,是一门促进人们幸福的科学。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学是探究人类适应复杂社会的美好行为,关注构建人类的性格力量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修正了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构建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现实背景 从1879年单独成为一门科学之日起,心理学就被赋予了三项使命:第一是心理疾病的治疗;第二是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第三是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治疗精神疾患和研究心理问,以及找到治疗和缓解的方法。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当时心理学家以医生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人的心理问题,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从负向、病理的角度来了解心理问题上,致使传统主流心理学被误认为是“病理心理学”、“消极心理学”。时至今日,这种“临床心理学家”的数量超过了其他专业人数的总和。 值得肯定的是,消极心理学发现了许多有效的诊疗方法,在许多心理问题的治疗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没有心理问题并不等于心理健康。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心理学产牛了,积极心理学家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研究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积极心理学把心理学长期被遗忘的两个使命重新提上了日程。 (二)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可以说是积极心理学的最早研究:后来随着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性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重新关注人类的积极层面,重视积极的心理活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提出,为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心理学家对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视。早期积极心理学家为了能跻身于主流的心理学领域,Seligman等人一开始否认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的关系。但从两者的理论主张上不难看出它们的渊源关系,两者几乎拥有相同的研究主题,都重视人的积极层面,如积极情绪和积极人格(马斯洛称为健康人格)等。 2002年以后,随着理论和研究的发展及深入,积极心理学改变了原来的态度,也开始承认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一定的渊源:另外,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也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来看,积极心理学在人类进程和潜力开发方面与建构主义心理学是相同的。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里,未来的大多数心理学家不应该是悲观的病理学者,而应该是积极建构人类精神的促进者和培养潜力开发的专业人士:另外,从建构主义心理学那里,积极心理学还学会了防止乐观偏向,即不盲目乐观,而把握现实性乐观的理念。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主要集中 在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积极情绪体验,以及积极情绪与个体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上。以1967年Wanner发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心理学家开始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幸福感研究已发展到多种理论框架的整合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Diener,他最早的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认知和情感的评价。2000年,Diener发现了先前的观点的不足,于是他修正了他的一些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拥有的生活状态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所持的一种肯定态度。同时,他提出人的气质、人格控制源倾向、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宏观条件如社会关系、经济健康状况与幸福感存在联系。近年来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研究的重点大都集中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上,如生活事件、人格因素、金钱观念、文化、健康、社会支持以及信仰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快乐作为一种积极情绪体验,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研究者从认知、跨文化、人际关系、进化等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他们比较了快乐的人与不快乐的人在社会信息加工上的不同,还有快乐与收入水平、亲密的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的关系的研究,还有一些研究者从跨文化的和时代变迁(进化)的角度对快乐进行了研究。Buss从事物进化的角度指出,快乐既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同时提出了提高人的快乐程度的建议:有选择地控制一些心理机制(不适应、嫉妒、竞争性选择等),而激活另一些心理机制(婚姻友谊、紧密的亲属关系、合作性联盟等),可以增加人们的快乐。快乐是影响人心理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人类只有对其充分关注,才能真正改善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 (二)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爱、工作能力、勇气、交往技能、美感、坚持不懈、宽容、创新、理想、灵性、天赋和智慧等。在积极的人格特质中,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性和乐观。自我决定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发展能作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Ryan认为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对个体的内在动机、社会性发展和幸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认知评价得以实现。 乐观也引起较多关注,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乐观的人总是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Seligman在“习得性无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习得性乐观”的观点。Seligman等人的研究表明,乐观主要还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虽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习得性乐观”。另外,Peterson通过研究乐观主义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他把乐观人格特质分为“现实性乐观人格”和“非现实性乐观人格”。在一定条件下,非现实性乐观人格对人的生活、健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容易使个体产生乐观偏差,忽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他人的风险小,盲目乐观而不现实。这样就产生了矛盾:现实主义会提高成功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而乐观则会使我们有比较好的主观感受。但Sandra和Schneider于2001年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为从原则上说,人们能够做到乐观而又不自欺,似乎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同时,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三)积极的社会环境 积极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影响天才发展的外部条件。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人,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积极心理学把积极的社会环境分为积极的社会大环境,如建立使公民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的国家法律法规;还有积极的社会小环境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Williams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如同伴、老师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Kasser等人对18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母亲是冷酷、挑剔、爱控制人、不民主”的青少年更可能关注外部、实利的价值;而“母亲是温和、易接受人、民主”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发展内在的价值。 因此,积极心理学需要综合考察人的积极品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良好社会、积极社区和积极的组织对人积极品质的影响。在造就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的体现、培养和发挥的环境因素上,许多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更多的是来自培养而非与生俱来,Stemberg等人认识到了积极的社会环境是人为创设
/
本文档为【学术空间: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