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语法课论文

语法课论文

2020-03-09 10页 doc 27KB 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语法课论文评《新著国语文法》 摘  要: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是继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之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文法》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以“句本位”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一个新的语法体系。句本位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类的划分;二是句子结构的分析。本文从词法和句法两个角度,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进行评论,分析它的句本位语法观、六大成分、图解法、词类系统和词类划分标准,并试着探讨黎氏“句本位”的语法观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新著国语文法》; 语法体系; 句本位; 图解法 一...
语法课论文
评《新著国语文法》 摘  要: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是继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之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文法》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以“句本位”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一个新的语法体系。句本位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类的划分;二是句子结构的分析。本文从词法和句法两个角度,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进行评论,分析它的句本位语法观、六大成分、图解法、词类系统和词类划分,并试着探讨黎氏“句本位”的语法观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新著国语文法》; 语法体系; 句本位; 图解法 一、引言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是继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之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新著国语文法》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以“句本位”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一个新的语法体系。黎锦熙先生敢于打破传统,摒弃西方语法著作以及以往语法著作的“词本位”的语法体系,开革新风气之先,力主在句子分析的基础上讲语法,即提出“句本位”语法。句本位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类的划分;二是句子结构的分析。 二、《新著国语文法》 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以“句本位”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一个新的语法体系。在《新著国语文法》之前,也出现过一些以白话文为描写对象的语法著作。例如,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杨树达的《中国语法纲要》、1921年上海书局出版的许地山的《白话文法大纲》等。但这些著作的学术影响都不大,因此,《新著》就真正成为“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专著”[ 1 ]。 《新著国语文法》全书共二十章。第一章绪论, 解释语法的基本概念。第二章词类的区分和定义, 是词法, 是为讲句法作准备的。第三章单句的成分和图解法, 第四章实体词的七位, 第五章主要成分的省略, 这都是句法, 而第三章为全书的重心。第六章到第十一章分别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细目, 当然是词法。而第十二章单句的复成分, 第十三章附加成分的后附, 第十四章包孕复句又都是句法。第十五章以后则将句法与词法完全结合了起来, 而以句法为主。等立复句、主从复句与连词细目, 语气与助词细目结合起来, 而第十九章段落篇章和修词法举例, 则不仅是词法句法的大结合, 也是句法章法的大结合。最后一章为标点符号,也是句法方面的,没有标点符号,则句子结构与语气实无法表明。 三、《新著国语文法》的词法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是以“句本位”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的一个新的语法体系。“句本位”的观点渗透到他对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全部认识和分析之中,句本位思想贯穿于《新著国语文法》的始终。 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黎锦熙开宗明义:“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 简单说, 就可以叫做‘句本位’的文法。”[2]作者认为,“先理会综合的宏纲,再从事于分析的细目。不但‘宏纲具举’而后能‘细目毕张’并且词类底区分,有些要由词类在句中的功用而决定。”[3]“先就句子底发展,娴习词类在句中各部分的种种位置和职务,然后再研究词类底细目:这乃是极自然的事。……所以,句本位的文法,退而分析,便是词类的细目;进而综合,便成段落篇章底大观。”[4]黎锦熙是把句子看作上达段落甚至篇章,下辖词类的关键,以句子为中心来构建自己的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黎锦熙把句子分成六种成分,依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来划分词类,依据实体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分出实体词的七个位,分析单句,研究省略、倒装等现象,进而分析复句以至段落篇章。这就是黎氏所说的“句本位”。 句本位的思想首先体现在此类划分上。词类问题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历来都是语法学家争论的焦点,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为止,关于词类的划分标准,大体上有三种观点,一种是意义标准,一种是功能标准,还有一种是形态标准。《新著国语文法》中黎先生先根据意义标准把词分九品,虽是上承《马氏文通》的,但《文法》亦有创新,即进一步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功能,把九品词归纳为五大类,即著名的“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理论。所谓“品”就是词类,“依句辨品”就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辨别词类。“离句无品”就是说离开句子成分无法确定词类。这样势必得承认马氏的“字无定式,故无定类”的观点,客观上也就否认了汉语词类的存在。这一理论一问世,就引起了语法界的争议。今天看来,这一理论中不合理的因素的确很多,但我们也不能抹杀其合理的因素,黎先生第一次将词类放在一种动态中去辨别,并且涉及功能,只是局限于句法功能。这一理论对后来的词类划分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陆俭明先生认为划分词类的根据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语法功能包括“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如能否作主语、宾语或中心语,能否带宾语或补语,能否作定语、状语等”。我们今天在区分词类时,也以词在句中经常充当某种句法成分为划分依据之一。 黎先生“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著》的几个版本中,黎先生也对其理论有所修改。可见,黎先生在实践中认识到了该理论的不足,通过不断的修改使其日趋完善。在《新著》以前的语法著作中,都是单纯靠意义来划分词类的,而黎先生却敢于突破传统,提出把词类放在动态的句子中来分类,这不仅符合汉语事实. 而且也为后来语法学者提供了一种探索词类标准的新方法。 四、《新著国语文法》的句法 句本位的思想还集中表现在句子结构分析上。 (一)六大句子成分 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黎锦熙将句子分为六大成分并明确了其内部关系,这六大成分被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主要成分:主语、述语;第二层为连带成分:宾语,补足语;第三层为附带成分:形容词的附带语,副词的附带语。 1.主要成分 1)主语。“一个人开口说话,总要道个‘什么’,作为他那句话里边的主脑。……表示主脑的人或事物的词,就叫主语。主语既是一种实体,所以常用的是名词(或代名词)。”[5] 2)述语。“就是另用一种词类,来述说这个主语‘怎么样’。这种作述语的词类,常是动词(包括同动词) 或形容词直接作述语, 所以它们就叫做述说词。”[6]黎氏的述语不同于现在汉语语法学中与宾语和补语相对的述语,它既是跟主语相对的成分即谓语,又相当于谓语的中心语。 2.连带成分 3)宾语。主语发生的动作的影响射及他物,“那么,这述语所用的动词,就是外动词;外动词的后面,一定要再带上一种实体词。这所带的实体词,就是被那影响所射及的事物,就叫做宾语。……所以宾语就是外动词作述语时之‘连带的成分’。”[7] 4)补足语。补足语“都是用来补足句中谓语(动词) 所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意思的, 所以叫补足语。”[8]《新著国语文法》中的补足语包括三类(\ 后边的成分是补足语): A 工人‖是\ 劳动者。 B 现在的工人‖变了\ 主人。 C 工人‖请我\ 。 D 工人‖推举∣张同志\ 作代表。 E 我‖爱∣他们\ 诚实。 A 是判断类动词(黎氏所说的同动词)作述语,后边的成分是补足语,“表所说主语之体”;B“表示变化成就显现等等意思的内动词”后边必须带补足语,“表主语所成之物”;这两小类中的动词都是不及物动词,后边的补足语是不及物动词支配的成分。C、D类是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兼语式中兼语后面的成分,黎氏叫补足语;其中C 类是“表对于宾语所祈使之事”,D类是“表对于宾语所认定之名”;E 类中的补足语,是“表对于宾语所特指之性”,现在有人把它看作双宾式中的远宾语。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中,《新著国语文法》中的补足语都被看作宾语或兼语句中的后段(后谓语)。 3.附带成分 5)形容词的附带语。“无论主语、宾语或补足语,只要用的是实体词,都可以添加上一种‘形容性的附加语’。”[9]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中,这种“形容性 的附加语”被称作定语。 6)副词的附带语。“对于句子的述语,若也要添加一点修饰或限制的意思,那当然是副词的职务了;所以这种附加的部分, 就叫做‘副词性附加语’。”[10]例如“那时候的这些很明白的工人,决不承认那个极苛酷的条件”中的“很”、“决”、“不”、“极”,“工人当炎热的天气,在黄河的两岸,把种种的钢铁、木 料,替我们造桥”中的“当炎热的天气”等介词短语。黎氏举例说明中的副词性附加语, 包括现代汉语语法学中的状语和补语,这种观点来自英语语法。 (二)中心词分析法 黎氏在对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时采用“中心词分析法”,一举找出句中各种成分。这种析句法能够划清主干和枝叶、有一定的成分层次观念,对辨清全句格局,确定句子类型,修改病句都有一定帮助,被广泛运用至今,是传统语法析句的典型代表。具体步骤是:(1)先要统观全局,辨明全句的主要成分,找出哪个词是述语。(2)根据述语动词确定连带成分(即宾语、补足语)的有无和性质。(3)分析主语、宾语的形附(形容词的附带语———定语)和述语的副附(副词的附带语———状语)。 (三)图解法 图解法是《新著国语文法》语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句子的构造及组成成分依靠图解法来显示。在进行句子分析时,划一条横线,把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述语写在横线上方,用双竖线隔开;如果述语有连带成分宾语,把宾语标在述语地后边,用单竖线与述语隔开;如果还有补足语,用斜线\ 隔开;形容性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标在横线的下方,其中,形容性附加语(定语)标在下左向斜线的左边,副词性附加语(状语)标在下右向斜线的右边;介词短语做附加语,形容性的用竖左折横线,副词性的用竖右折横线。 对于“那时候的这些很明白的工人,决不承认那个极苛酷的条件”这个句子,《新著国语文法》分析图示如下[11]。 图解法虽然来自西方,但也有自己的创造。用图解法说明句子成分以及词类一目了然,方便教学,方便理解,尽管比较繁琐,比较占空间。在上世纪50 年代,黎氏又提出一种简洁的“读书标志法”,用固定的成分符号直接在句子各成分下面标出, 比较方便。这种读书标志法经他的学生张拱贵、廖序东改造,被广泛应用。 黎氏图解法在汉语语法分析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一方面,黎氏图解法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语言的结构关系和层次关系。汉语是一种重视“语序”的语言,语序的改变就意味着语言结构的改变,所以图解法很清晰形象地把语序显现出来,从左到右一目了然。同时,语言中各句子成分间的种种不同关系和层次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动宾、主谓、偏正等,还有第一层是什么,第二层是什么就一望而知了。另一方面,黎氏图解法能显示出各种词类。正如黎先生自己所说:“就这图解式,可以认别一个句子里边的各个语词是属于何种词类。”黎氏图解法具有层次感、立体感,即具有二维性,它除了能直观形象地表现出语言的各种成分和它们之间不同的关系和层次外,还能显示词类。这正是他句本位语法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层次的句法成分和词类是一一对应的,词类要靠句子成分来划分,而句子成分要靠图解法来显示的。于是,九种词类从图解语句的结果里便可以分别得清清楚楚。 (四)对复句的分析 《新著国语文法》把复句分成3 类:包孕复句、等立复句和主从复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复句系统。 “两个以上的单句,只是一个‘母句’包孕着其余的‘子句’,这种复句,叫包孕句,又叫子母句。被包孕的‘子句’, 只当作母句里边的一个词看待。”[12]包孕复句现在被看作主谓短语处于被包含地位做主语、宾语等句子成分。 “两个以上的单句,彼此接近,或互相联络,却都是平等而并立的,这种复句,叫做等立句。等立句可不分主从、正副,彼此都叫分句。”[13]等立复句包括平列句、选择句、承接句、转折句4 类。 “两个以上的单句,不能平等而并立,要把一句为主,其余为从这种复句,叫‘主从句’”[14]主从复句包括6 类:(1)时间句;(2)原因句;(3)假设句;(4)范围句;(5)让步句;(6)比较句。时间句中的从句是表示主句行为发生的时间的,现在不做为复句来看待;范围句相当于现在一般所说的条件复句。 五、句本位语法观的成因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是以“句本位”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的一个新的语法体系。“句本位”的观点渗透到他对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全部认识和分析之中,句本位思想贯穿于《新著国语文法》的始终。黎先生的句本位语法思想的形成当有三个因素: (一)对汉语特点的认识。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讲词类,自然没有印欧语里词的格、数、位、人身、时、态的种种形态变化可讲,讲起来不过是下定义,分类, 一般的用法, 而无补于语言实践。因此,以词类为中心,不如以句子为中心, 着重句子结构关系的分析, 既富于趣味、而又切于实用。 (二)国外语法著作的影响。黎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的“引文” 一开头就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简单说, 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 印欧语形态变化繁复, 其语法自以讲词的形态变化为主, 但英语这种丧失大部分形态变化的语言, 其语法便逐渐重视句子结构的分析了。这样的重视句法的著作传入国内, 就对汉语语语法产生了影响。[15] (三)教学实践的体会。黎先生在编著《新著国语文法》以前, 写过一些语法著作, 如《国文文法系统表》、《虚字分类表》、《虚字用法变迁表》、《文法系统表草案》等, 并继续不断地在北京师范大学、女高师、北京师范学校、国语讲习所、小学教员讲习所、戏剧专校以及各地的暑期学校讲授国语文法, 随时随地研究, 随时随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法。黎先生的教学经验是极其丰富的, 他体会到教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语法, 只有采用句本位语法才能教得有效。 六、结语 《新著国语文法》以句本位的为指导思想,首创中心词分析法,在汉语与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较之于后来的层次分析法,转换生成语法而言,中心词分析法有它不可否认的不足,比如,著名的“‘小芹的娘是老栓的老婆’被切分出主干‘娘是老婆’”之类的句子,令人啼笑皆非。[16]这是因为黎先生不承认大于词的单位可充当句子成分,而一味地要找到其中的中心词,还要区分出连带成分等造成的,结果使句子划分出来的意思和句子的本意大相庭径;再者,不能用句子成分来决定词类,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也是它的一大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中首创的中心词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学史上还是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的。《新著国语文法》在汉语与法学史上仍然是不朽的。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中国文法革新论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8 - 30. [2]---[14]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1、1、3、22、22、23、27、28、29、30、187、198、211. [15]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0-61. [16]侯娟.《新著国语文法》析句方法述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03.
/
本文档为【语法课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