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2012-08-06 9页 doc 51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0102

暂无简介

举报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反映了处在氏族社会末期的蛮族部落的生活,他们基本上还未封建化,一般也没有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这类代表作有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的一支)的《贝奥武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歌颂的多是部落的贵族英雄,而自由贫民和奴隶都不占重要地位。它们的内容多以神话或历史事件为依据。神在故事中干预人的命运,但人对神已开始失去敬仰。这些故事在民间口头流传,写定的人往往不可考稽。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数量极多,...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反映了处在氏族社会末期的蛮族部落的生活,他们基本上还未封建化,一般也没有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这类代表作有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的一支)的《贝奥武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歌颂的多是部落的贵族英雄,而自由贫民和奴隶都不占重要地位。它们的内容多以神话或历史事件为依据。神在故事中干预人的命运,但人对神已开始失去敬仰。这些故事在民间口头流传,写定的人往往不可考稽。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数量极多,从更多方面反映了氏族社会生活,如部落之间的血仇关系,象征权力的黄金给部落带来的诅咒和灾难;更加突出英雄的悲剧性格;更多魔怪、法术等因素。 9 }/ J3 ^1 p. A3 y1 e1 f! q/ W  另一类英雄史诗也以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为基础,如《罗兰之歌》、《熙德》、《尼伯龙根之歌》和《伊戈尔远征记》,但这类史诗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产物。各部落先后从分散状态走上趋于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道路。国家的统一是符合人民的愿望的,是进步的。史诗中的英雄反映了这种愿望。他们和前一时期的英雄不同,他们的荣誉观念已不限于狭小范围的部落英雄的复仇义务,而开始具有国家观念的内容。他们是要求团结、抵御外侮的英雄。同时,在他们身上,封主、封臣的关系体现得很明显。在基督教的影响下,他们的爱国行为往往表现为反对异教徒的斗争。在这类史诗里,多神教的神话因素相对减少。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尽相同,史诗题材本身的发展情况和写定的年代也不同,因此上述特点在各国的英雄史诗中很不一致。- 第一类英雄史诗中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贝奥武甫》。全诗长三千余行,其中所记的历史事件属于六世纪,反映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欧洲大陆的生活,他们定居不列颠后,在八世纪以古英语写定,它成为英格兰民族第一部史诗,现存唯一手抄本属于十世纪。   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瑞典南部耶阿特族贵族青年贝奥武甫渡海到丹麦,替丹麦人消灭为害的巨妖格伦德尔和巨妖的母亲。诗中特别强调主人公的见义勇为、徒手搏斗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写五十年后贝奥武甫作为国王为本族杀死焚烧人民房屋的火龙并因而牺牲的事迹,歌颂了主人公忘我无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道德品质。他虽然是部落贵族,但不脱离人民,体现了氏族社会瓦解时期部落人民的理想。   诗中写火龙发怒是因为一名犯罪的奴隶逃避法律,恰巧躲进龙窟,偷了一个金杯而引起的。奴隶把金杯献给主人(贝奥武甫的臣属),赎了罪。奴主又将金杯献给贝奥武甫。从这福州和现实交织而成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奴隶同氏族贵族的关系,以及当时法律的一斑。   诗中常用对比、对话和插语等方法,突出主人公英勇正直的性格。关于巨妖格伦德尔敌视人间欢乐、巨妖之母所住的水底魔窟、火龙失宝以后的焦急、忿怒等场景的描写,也是这部史诗的精彩部分。诗人写道:“当龙醒来,斗争又重新燃起。它嗅嗅岩石,勇猛的心发现了敌人的脚印。……宝物的守卫者沿着地面一路搜寻,贪婪地想发现在他睡眠时欺侮他的那个人。龙心中燃烧着凶猛的烈火,它围绕着墓墩转来转去。荒野里,杳无人迹。……它强烈要求战斗。它又沿着墓穴,看看那被盗的宝藏。忿怒在心中沸腾,它焦急地等待着黑夜的来临。”诗中还描写了部落贵族生活如宴会、说唱,以及信仰、神话,都极生动。史诗的结构比较集中精炼。它用头韵体写成,使用一种特殊的形象比喻(同义语),如称大海为“鲸鱼之路”,兵士为“拿盾牌的人”,酋长为“宝物的守卫者”等。这些是北欧史诗共有的特点。这部史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督教的影响,如把氏族社会的命运观念同上帝的概念混同起来,把格伦德尔称为该隐的族类等。 $ H) A! b4 h: S3 i1 c  日耳曼人的史诗《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残存六十八行,流传于八世纪,手抄本属于九世纪,叙述民族大迁移末期随东哥特国王狄特里希出征的希尔德布兰特在三十年后返回故乡、在边境上和他的儿子战斗的故事。父亲认出了儿子,赠给他一个金环。儿子拒绝这个“异族人”的赠品,为了保持日耳曼战士的荣誉,向父亲挑战,父亲也只好应战,残稿在描写激烈的战斗处中断了。这一片段着重刻画了日耳曼人刚强勇敢的性格。诗中对话富有戏剧性。这是仅有的一首用古德语写成的日耳曼英雄诗歌。   反映欧洲氏族社会末期生活的文学以冰岛为最丰富。最初,挪威的“海盗”和农民于九世纪后半期到十世纪初叶开始定居于冰岛。当时他们还处于原始公社解体阶段。居民中有自由人,有奴隶;在自由人中,氏族贵族掌握立法和司法大权,形成贵族共和国,贵族军事民主持续了很久。十二世纪初,封建关系逐渐形成。九、十世纪之交,爱尔兰基督徒也定居冰岛,至十二世纪氏族贵族同教会合流,他们占有土地日广,到十四、五世纪进入封建全盛时期。!   最早从挪威迁来的定居者带来了古代北欧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形成独特的冰岛文学,从形式上它可以分成诗歌和散文两种。冰岛诗歌绝大部分(30首)收在诗集“埃达”里边。这些口头诗歌约在十二世纪写定,十七世纪发现的唯一留存的手抄本大约是十三世纪写的。“埃达”中的诗歌可以分为三类:神话诗、教谕诗和英雄史诗。 " R1 {, N! ]6 s5 m0 t: X1 ~  神话诗的代表作为《佛卢斯泡》,又名《女法师的预言》(10世纪末),纪录了有关世界的创造、毁灭和再生的传说,也描绘了氏族制末期的社会矛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这首诗写成于海盗时代,当时氏族社会已趋瓦解,所以它写的是诸神的没落和世界的毁灭、大灾难到来以前的普遍堕落和道德败坏:" r3 E: Z; M/ K   弟兄们彼此 $ y/ E- h! r5 h) v" S% g6 }  相互杀害, ' O; U$ j3 e1 H  |' F; y  姐妹们的儿子 2 _# F: a" _! X$ l" u1 y  相互残杀;   世界在痛苦中, ' ?3 u& X& L  \, d5 W. J  淫乱风靡; & C+ {! K# o7 S/ u  枪的时代,刀的时代,   盾牌被砍裂; 6 p6 C. \" C/ f9 w9 {) {  风暴的时代,饿狼的时代,   世界将要覆灭。 * V6 Z6 U( w* i) P) G8 s  大地在吼叫, 3 c% D: Q  w! \. Q9 b  女巨人在飞;   人们彼此 - R5 H9 w3 o2 D6 `4 e  相互陷害。   同时,从这段诗中也可以看出母权制的残余尚未消失。“姐妹们的儿子相互残杀”指的就是在母权制下,母系关系被看成是血缘关系,比之父系关系更为密切和神圣。& N+ \9 f3 w9 z- ~+ f; Y& ^  t- h2 }" b   另一方面,诗人也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M4 c  ?/ Q8 N8 \  她看见一座殿堂,   比太阳还美丽,   顶上铺着黄金,   底座是宝石; / p! X4 I( m3 F/ _  许多有道德的人 / J- l' A5 q7 j  将住在这里, . n7 |2 w% O3 x' V2 \  永远享受着   无上的幸福。 - D- S6 I/ d  x  另一首代表作《洛卡森那》,又名《洛奇的吵骂》,写被压迫的神洛奇嘲骂主神奥丁,反映出氏族社会的信仰随着氏族社会的衰落而消失;同时奥丁是氏族贵族所信奉的神,对他的批评也反映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这首诗富有戏剧性,它的佚名作者被称为北欧的阿里斯托芬。 4 x- [7 h/ C/ x: j8 c* K/ U  教谕诗的内容和观点驳杂。在代表作《豪玛冒尔》(《天帝之歌》)中,有的段落体现农民追求小康生活的愿望;有的表达氏族领袖的理想;有的反映氏族的集体观念;另外一些是具有警告或诫谕性质的诗。" |$ ]. u+ ]* A+ c( g- B) E: X   “埃达”中的英雄史诗都很短,有的残缺不全。其中主要诗篇以佛尔松族的传说为中心,这一传说在“萨迦”和《尼伯龙根之歌》中叙述得更完整,但在“埃达”里,这个传说的每个片段都具有独立性,可作为歌唱的单位,并更多地保存了氏族社会的面貌。 7 Q& z4 z. b" s/ Y  冰岛散文叙事文学称为“萨迦”,意为“话语”。这类作品数量很多,包括历史、英雄传说、王朝史话、家族史话,写成于十二、三世纪,也有属于十四世纪的,但大都反映氏族社会生活。其中对后来欧洲文艺影响较大的是《佛尔松萨迦》,写佛尔松家族和纠奇家族传说。中心故事写佛尔松族的英雄西古尔德杀龙得宝,遗弃了未婚妻布仑希尔特,娶了纠奇族女子古德伦,布仑希尔特嫁给古德伦的哥哥巩纳尔,并嗾使他杀死西古尔德。西古尔德死后,布仑希尔特的哥哥匈奴王阿提拉觊觎纠奇族宝物,强娶了古德伦,并杀死巩纳尔。古德伦为哥哥报仇,杀死第二个丈夫匈奴王和他的儿子,然后自杀。这部“萨迦”保留了这一传说的许多氏族社会特点。黄金宝物在当时象征权力和权力带来的灾难,得到宝物的人必然遭到灾难。灾难在这里又被理解为命运,因此灾难来临之前总有预言、梦兆,以说明其不可避免。这就使“萨迦”充满了悲剧气氛。作者又突出人与人之间的背信弃义的行为,反映出氏族社会末期的情况。在复仇问题上,古德伦的丈夫被自己的兄弟们杀死,她不向他们报仇,而仅仅表示哀痛,但匈奴王杀死她的兄弟,她立即报仇,这说明血缘关系重于夫妇关系。   《尼奥尔萨迦》是另一巨著。主人公尼奥尔是一个平民“执法人”,他是个贤德老人,希望氏族之间和平相处,但由于儿子杀了人引起血仇,结果老人一家被仇人烧死在家里,若干年后女婿卡利为他报了仇。故事发生在十、十一世纪之交,十三世纪写成。作品描叙了复仇观念与要求和平法治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带有基督教色彩。   芬兰人民史诗《卡勒瓦拉》(又名《英雄国》)也是中古欧洲著名的史诗之一,它既不同于日耳曼人和北欧的史诗,也不同于法国和西班牙的史诗。它具有芬兰民族的特点。这部巨著是芬兰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从七世纪末、八世纪初起,芬兰人民中就流传着各种有关本民族的古代神话和传说,一般都是歌谣形式,有些是十二世纪瑞典人把基督教传入以后的产物。到了十九世纪,芬兰医生艾里阿斯·隆洛特(1802-1884)长期深入民间,收集了大量的歌谣,编成一部完整的史诗,题名《卡勒瓦拉》,于一八三五年出版。此后他又继续收集补充,一八四九年出版了史诗的最后定本,包括五十支歌曲,二二七九五行诗句。   《卡勒瓦拉》以争夺“三宝”的故事为核心,描写了卡勒瓦拉的英雄们和北方黑暗国波赫尤拉之间的斗争。三宝指的是一座能自动制造谷物、盐和金币的神磨。这部史诗虽有神话因素,但以直接具体地描摹现实的生活和人物为其特色,反映了芬兰人民在氏族瓦解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史诗不仅写了氏族之间的斗争,氏族制瓦解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而且还有许多日常生活和风习的细致描述,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这部史诗形成于基督教思想统治时期,但是仍然保留着芬兰人民原有的多神教信仰,只有在少数歌谣中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影响(如结尾部分关于圣母的故事)。诗中有关于宇宙的创造、铁的发明、天时气候、耕作酿造等传说,也包括一些咒语。这些都反映了人民对于自然的朴素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斗争和愿望。“三宝”本身也表达了人民对于繁荣富裕的理想。1 G% R( N9 b0 D/ ~- f: w; N6 X* C$ j$ I   史诗成功地描绘了两个人民英雄的形象,他们都是人民的战士和劳动能手,为了卡勒瓦拉人民的光明幸福,他们和波赫尤拉凶暴贪婪的女族长娄希进行了艰巨的斗争。诗中的主要英雄是享有极高威望的老歌手万奈摩宁,他的歌曲能感动神人鸟兽,同时他又是能耕作善渔猎的农民。他懂得各种咒语,具有无比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在争夺“三宝”的战斗中建立了丰功伟绩。另一个重要英雄是铁匠伊尔玛利宁,他沉默寡言,埋头工作,锻造出各种工具、武器和艺术品,“三宝”就是他的伟大创造。除了这两个英雄以外,活泼轻率的青年战士勒明盖宁也是夺取“三宝”战斗中的重要人物。史诗歌颂了创造性劳动和英雄们为人民幸福而进行的斗争。, G& V  d/ C4 R% h% V9 A7 K: f# {( _; h   这部史诗全部都用四音步扬抑格头韵体写成,经常运用重复的诗句和夸张的手法,具有人民诗歌的特点。它对芬兰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起过巨大作用。 ; z- e: P0 _% a/ p, m2 ?  第二类英雄史诗,即作为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的产物的英雄史诗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法国的《罗兰之歌》(1080?)。它在十一世纪以咏唱方式在民间流传,现在我们读到的最古的本子是十九世纪发现的十二世纪手抄本。最后一行诗提到杜罗勒都斯这个名字,他可能是民间艺人或这个本子的抄写人,也可能是在民间创作基础上加工的诗人。史诗用诺曼语写成,共291节,4002行,每行10音,尾音是谱音,不是押韵。这个形式是由诗的咏唱性质决定的。   这部英雄史诗的主人公罗兰是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的十二重臣之一。查理大帝在西班牙对阿拉伯人作战,萨拉哥萨山国国王马尔西勒遣使求降。查理大帝指派加纳隆作使臣,去和马尔西勒议定投降条件。叛徒加纳隆却向马尔西勒献策,在查理大帝班师回国时,袭击他的后卫部队。罗兰是后卫部队的主将,他和他的战友们以及二万精兵在英勇战斗并击毙了无数敌人后,全都壮烈牺牲。最后,查理大帝为法兰克军队报仇,消灭全部敌人,并将加纳隆处死。\   《罗兰之歌》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七七八年,查理大帝从西班牙回国,法兰克部落巴斯克人袭击他的部队,把他们全部杀死。史诗说罗兰和他的战友们死于阿拉伯人的背信弃义,这是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他们刻画成抵抗外族、忠君爱国的英雄。人民的幻想还创造了加纳隆这个人物,为了表明如果没有这个卖国贼,阿拉伯人决不可能有力量打败法兰克军队。   恩格斯在谈到《罗兰之歌》时指出,查理大帝体现了法兰西的统一,体现了一个理想的、还不存在的封建王国。诗中的查理是新兴封建阶级统一国家的象征和理想。恩格斯又说,法兰西是骑士制度发展的中心,十一世纪末骑士制度在此首先形成。诗中把罗兰写成一个理想的骑士,他爱国、忠君,对敌勇敢作战,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阵亡时,他把脸朝向敌人,以表示其仇恨和不屈。这种刻画都体现了封建阶级上升时期的理想,也是符合人民保卫自己土地的愿望的。 ; G$ @3 |- g5 p  ^  诗中写罗兰同阿拉伯人作战也是为了基督教的利益,他死后被天使接到天堂,这正好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同宗教的合流。   《罗兰之歌》的描写简要确切,鲜明突出,勾画人物性格一般只用三言两语。诗中有好几处采用重叠法,例如奥利维埃三次建议罗兰吹号角,罗兰三次拒绝。作者也喜欢用对比法。查理大帝为国勤劳,爱将士胜于爱自己的生命;马尔西勒懦弱卑鄙,使他悲恸的不是将士的牺牲,而是儿子的死亡。罗兰忠心耿耿,为“可爱的法兰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加纳隆为了个人恩怨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重叠法和对比法是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罗兰之歌》是中古时期法国人民的优秀作品。 : A5 }. Z$ l0 F; E2 \0 I, o4 |+ b  和《罗兰之歌》类似的是西班牙英雄史诗《熙德》(约1140)。西班牙从八世纪初被阿拉伯人占领以后,人民长期反抗外族侵略,到十一、二世纪进入高潮。熙德就是这一斗争中产生的英雄。熙德死后出现了一系列关于他的传说和谣曲,史诗《熙德》就是其中一部杰出的作品。全诗长3700行,分为三章。第一章写卡斯提尔王阿尔芳索听信谗言放逐熙德,熙德和摩尔人(阿拉伯人的一支)作战,屡屡获胜。第二章写国王给熙德的两个女儿说亲,熙德根据封建义务勉强答应。第三章写两个女婿对妻子的暴行,熙德和两个女婿比武并战胜了他们。熙德在诗里首先是一个战胜侵略者的英雄,他向摩尔人讨索贡赋,夺取他们的城池、财货,连同俘虏献给国王,强迫各摩尔国王臣服于西班牙国王,这样来体现他的爱国思想。在熙德身上,封主封臣的观念很强。同时,他也是信奉基督教而反对异教的一个英雄。   为了突出熙德的英雄性格,作者创造了两个怯懦的女婿的形象,作为对比,他们“只想获得财富,不想去冒风险”。作者承认国王是“天然尊长”,但也反映了国王和封臣、封臣和封臣之间的矛盾。从《熙德》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封建骑士的掠夺生活。 , P" j6 e- d9 u( g( p# H  德国的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约1200)共9516行,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名《西格夫里特之死》,下部名《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尼德兰王子西格夫里特是一个有名的勇士,他早年曾杀死怪龙,并占有尼伯龙根族的宝物。他爱慕布尔艮特国王巩特尔的妹妹克里姆希尔特的美貌,想和她结婚。他帮助巩特尔打败敌人,又帮助巩特尔娶得冰岛女王布仑希尔特,巩特尔才允许他和克里姆希尔特成婚。十年后,布仑希尔特和克里姆希尔特发生纠纷,她发现巩特尔是依靠西格夫里特的力量才娶得她的,感到自己受了侮辱,便唆使巩特尔的侍臣哈根在打猎时杀害了西格夫里特。西格夫里特死后,哈根把尼伯龙根宝物沉入莱茵河。克里姆希尔特为了复仇,在寡居十三年之后,同意嫁给势力强大的匈奴王埃采尔。又过了十三年,她借故约请巩特尔等亲戚来匈奴国相聚,在一次骑士竞技大会上,对布尔艮特人大肆杀戮。最后哈根被俘,她要求他说出尼伯龙根宝物的所在地,遭到拒绝,于是把哈根杀死。她的部下希尔德布兰特不能容忍她的残暴,也杀死了她。 % T7 [' H) ~* N# _7 h  `  这篇史诗的故事导源于民族大迁移后期匈奴人和布尔艮特人的相互斗争,又穿插了许多其他历史传说,和《佛尔松萨迦》的故事有共同的地方,但又有本质的不同。《尼伯龙根之歌》以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的血仇为基础,所写的是十二世纪封建社会。它围绕尼伯龙根宝物的争夺,反映了封建主之间的权势之争。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西格夫里特这一骑士理想形象。他在接受爵位的典礼上就表示立志要把一切危害国家的外侮弭平;他忠诚勇敢,模范地遵守和克尽封建义务。诗中的哈根,就像《罗兰之歌》中的加纳隆,阴险、凶残,同西格夫里特形成对比。诗中处处强调封建等级关系,例如布伦希尔特因为她的婚姻是由“侍从”西格夫里特撮合而成的便感到耻辱。诗中反映的宫廷生活,如宴会、婚礼、丧礼;骑士道,如打猎、比武、对妇女的殷勤;宗教生活,如望弥撒、洗礼;基于政治利益的婚姻,如第十歌中巩特尔决定把妹妹克里姆希尔特许配给一位尚未宣布名字的骑士时,她就表示愿意接受;又如巩特尔向布仑希尔特求婚,埃采尔向克里姆希尔特求婚,而他们都未见过对方本人。——这一切都说明这首诗同《罗兰之歌》一样,也是反映封建阶级上升时期的生活和理想的。* t7 {3 K- j+ P/ F- j& k2 m   这部史诗所用的诗体,后来称为尼伯龙根诗体,每四行一节,每行中有一停顿,便于民间艺人朗诵。   俄罗斯的英雄歌谣产生于早期封建社会,即从基辅罗斯到蒙古人占领时期(9-15世纪)。它是一种短小的叙事诗,流传下来的共一百余首,大都歌颂勇士保卫疆土的战斗生活。最著名的勇士是穆罗姆人伊里亚,有关他的歌谣也最多。传说他本来是个瘫痪的农民,喝了游方僧的蜜酒后,具有惊人的体力,便离家开始戎马生活。歌谣叙述了他消灭各种各样的敌人、为民除害的英雄事迹。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曾几次冒犯王公贵族,被关进地窖。但是当敌人乘机入侵,国王请他出来迎敌时,他并不计较个人恩怨,慨然允诺。他说:& L# k3 x% [2 {  X% u: T   我去作战是为了正教的信仰,   为了罗斯的国土,   为了光荣的京城基辅, , P9 z. P  h; g# u! T  为了寡妇、孤儿、穷人; 3 N" o& J; a1 h0 A  若是为了狗王符拉季米尔,   我决不迈出这地窖一步!   有些英雄歌谣则歌唱中古罗斯的和平生活,如《伏里加和米古拉》、《萨特科》等。俄罗斯英雄歌谣情节简朴,爱用夸张手法。 / S8 l7 Z7 Z9 C& w  b  俄罗斯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1185-1187)是中古时期另一部出色的史诗。作者不详。十八世纪末才发现这部作品的十六世纪抄本。全诗是根据一一八五年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的史实写成的,除序诗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伊戈尔出征和被俘。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基辅大公的“金言”,号召各王公团结起来捍卫祖国。第三部分,俄罗斯大地响应人民的呼吁,帮助伊戈尔逃出囚禁,重返祖国,象征罗斯的复兴。 " r1 ^1 V# Q7 @- ~0 s; |: c  当时基辅罗斯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王公们不断地相互残杀,而突厥族的波洛夫人则盘据在黑海沿岸,严重地威胁着罗斯人民的安全。作者指出形成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既非敌人强大,也不是神的意旨,而是王公们的争权夺利: 6 I4 U% n, y! S  a0 i* Q  王公们抗击邪恶人的斗争停止了,   兄弟手足只顾争吵: ( C) t' u7 N2 k  “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 1 o4 J9 K: x2 Z! Z  对于一些细小的事情, 6 A( ?) g% z  q# K- u  王公们却说:“这是大事。” . V# C0 W$ H8 c6 Z7 T) n  于是他们给自己制造了内讧, 7 T' z/ N" t. p7 V  而那邪恶人便从四面八方   侵犯罗斯的国土,势如破竹。 + G2 C( J- Z* z0 }; i6 g1 v  作者通过基辅大公的“金言”和自己的呼吁,要求王公们和人民踏上金马镫,为“罗斯的国王”、为“伊戈尔的创伤”雪耻报仇。基辅大公被写成一个捍卫全罗斯利益的英明统治者,他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远征记》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马克思说:“这部史诗的要点是号召俄罗斯王公们在一大帮真正的蒙古军的进犯面前团结起来。” 6 f2 S1 W  V8 e4 a0 N& F3 z2 ~5 c  史诗一方面谴责伊戈尔贪图个人荣誉、孤军出征的轻率行动,另一方面却热烈歌颂他敢于抗御敌人的英雄气概。“钢铁铸成的”伊戈尔不顾日蚀的凶兆,誓师出征。他的战士个个都是“在号角声中诞生,在头盔下长大,用长矛利刃进餐”的健儿。作者把这次远征看作全民事业的一部分,伊戈尔的惨败震动了整个罗斯,伊戈尔的妻子在城头上的哭诉正反映了人民的悲痛和希望: ! G* T3 c7 @0 a) W/ O  C+ ^9 [  光明的、三倍光明的太阳啊! , n( X# P3 K" ^) R  你对任何人都是温暖和美丽的:   神啊,你为什么要把你那炎热的光芒 7 D3 s5 o, q! s  照射到我丈夫的战士们身上?   为什么在那干旱的草原上, ( D& l% O/ I# ?  k0 p! C  你用干枯扭弯他们的弓,   用忧愁塞住他们的箭囊? . E8 b% Y  v4 Y' N' {# M2 W  伊戈尔的远征不仅和人民有血肉联系,而且和罗斯土地也是息息相关的。不论伊戈尔出征、战败,还是逃回罗斯,罗斯大地上的飞禽走兽、树木花草甚至山川日月,都积极地分担他的命运,从而加强了史诗的爱国思想和抒情气氛。作者虽把自然万物都当作有灵之物,但基本上还是表现了基督教思想,马克思说:“全诗具有英雄主义和基督教的性质,虽然多神教的因素还表现得非常明显。”! N# b+ N. \9 v9 U   《远征记》和民间歌谣有密切的联系,如史诗中的固定修饰语、象征、哭诉、比喻等手法都取自民间歌谣。   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以出身而言,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从后者获得土地和其他报酬。骑士有了土地,住在堡垒里,剥削农奴,成为小封建主,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骑士精神逐渐形成了。爱情在他们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他们常常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由于他们处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低层,他们中间有些人也有锄强扶弱的一面。他们并不反对基督教;正相反,他们有时也为宗教去冒险,因为基督教对他们是有利的。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出世思想和禁欲主义而要求享受生活,要求文化,从东方回来的骑士把东方文化带到了当时还处于野蛮状态的西欧国家。他们之中产生了一些诗人和歌手。他们的诗作歌唱现世生活和爱情,歌唱骑士的冒险,同时也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弥漫着宗教神秘思想,并且往往掺杂着一些怪异故事。- o  c0 Z5 p3 u   十二、十三世纪是骑士文学的繁荣时期,以法国为最盛。骑士文学分两种: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民族从法兰克王国瓦解以后,政治独立,商业发达,贵族文化也趋于繁荣。“它在近代的一切民族中第一个创造了语言。它的诗当时对拉丁语系各民族甚至对德国人和英国人都是望尘莫及的范例。”普罗旺斯诗人被称为“特鲁巴杜尔”(或译行吟诗人),多数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手工艺人和农民。他们的名字流传下来的有数百之多,但作品留存的很少。他们的诗歌一般咏唱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破晓歌”叙述骑士和贵妇人在破晓时候分离的情景。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统治阶级中,婚姻是包办的,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封建主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并举了《尼伯龙根之歌》中克里姆希尔特等人的婚姻为例。他又指出,骑士爱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个人之爱,其作用是破坏了封建主夫妇之间的忠诚,并且说普罗旺斯爱情诗的精华是“破晓歌”。这种诗歌在当时很受欢迎,后来就变得千篇一律了。普罗旺斯诗人运用的诗体有的是从民间诗歌接受过来的,有的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他们的诗格律谨严,技巧复杂。他们对诗学作过一些探索,有“明”和“暗”两派。明派主张诗要明朗易懂,暗派提倡隐晦难解的风格。十三世纪初北方贵族在教皇策动下镇压了南方“异端”运动,南方一些贵族如土鲁斯伯爵等,由于容纳“异端”,也遭到覆灭,在他们宫廷中居留的许多普罗旺斯诗人逃亡国外,把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抒情诗歌的发展。* ^+ O1 u, f1 g   德国这时也产生过大量的骑士抒情诗人,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瓦尔特·封·弗格尔瓦德(1170-1227)。他出身于一个贫穷的骑士家庭,一一九八年后在各地漫游了二十多年,熟悉人民的疾苦,他的作品超出了一般骑士抒情诗的范围。如有名的抒情诗《菩提树下》不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而是写普通青年男女的淳朴爱情,音调和谐,语言简练,有民歌风味。更有意义的是他的政治诗和格言诗,主要反映当时教皇和王权的斗争。作者态度鲜明地维护王权,揭露教皇分裂德国的阴谋,谴责教皇的虚伪,表现了爱国精神。. E2 w7 h! r) ^' \% d' }) t   骑士传奇的中心是法国北方。法国北方的诗人被称为“特鲁维尔”(也译为行吟诗人)。骑士传奇的主题大都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表现出一种冒险游侠的精神。骑士传奇不同于英雄史诗,它没有历史事实根据,而是出自诗人的虚构,有的取自民间传说,有的模仿古希腊、罗马的作品。骑士传奇可以按题材分为三个系统。 " o6 b1 H  b9 ]  一、古代系统一般是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作品,像《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等。这些传奇写古希腊、罗马故事,但它们的英雄则具有中古骑士的爱情观点和荣誉观点。' n3 E, c% |( t4 N1 L   二、不列颠系统是围绕古克尔特王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其中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西欧各国流传很久。法国诗人克雷缔安·德·特洛亚(12世纪)是这个系统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朗斯洛或小车骑士》(1165?)、《伊凡或狮骑士》(1175?)、《培斯华勒或圣杯传奇》(1180?)。《朗斯洛》是最典型的骑士传奇,写亚瑟王的骑士朗斯洛和王后耶尼爱佛的恋爱。为了寻找耶尼爱佛,朗斯洛不惜牺牲骑士的荣誉,不骑马而坐上小车,随后又冒生命危险爬过一道像剑一样锋利的桥。在比武场上,不论耶尼爱佛命令他退让或还击,他都唯命是听,绝对忠诚。他集中体现了骑士的爱情观点。《培斯华勒》写骑士们到各处寻找盛过基督的血的圣杯,充满神秘幻想。德国诗人哈尔特曼·封·奥埃(1170?-1215?)、沃尔夫拉姆·封·埃森巴赫(1170-1220)等都以克雷缔安的作品为蓝本,写出长篇的骑士传奇。) |"   《特利斯坦和伊瑟》(12世纪)也属于不列颠系统,是在德、法两国民间流行很广的一部亚瑟王传奇。保留下来的只有法国两诗人贝卢勒和汤玛(均12世纪)及德国诗人高特夫里特·封·史特拉斯堡(创作时期约在1205-1220)等人的残篇。这个传奇写特利斯坦和伊瑟无意中喝了一种药酒,其功效是使人永世相爱。他们受到伊瑟的丈夫马尔克国王的残酷迫害,但他们的爱情永远消灭不了。这个故事肯定骑士的爱情,把爱情描写成为不可抗拒的力量,就这一点来说,是和基督教把爱情看成是邪恶的那种宗教道德观点相抵触的。7 N) S5 ~, x; A- Z. Y$ Y+ ?   三、拜占廷系统是用拜占廷流传的古希腊晚期故事写成的作品。《奥迦生和尼哥雷特》(13世纪)写贵族子弟奥迦生爱上女奴尼哥雷特,遭到父亲的反对。他为了爱情忘了保卫国家、抵抗外敌的骑士责任。这部传奇说明从罗兰到奥迦生的二、三百年中,骑士精神已经衰落了。《奥迦生和尼哥雷特》中咏唱和叙述互相交迭,咏唱部分是用韵文写的,叙述部分是散文体。 ; @8 `5 m# A) m" V. `# U  骑士传奇反映的生活面狭窄,虚构成分较多。它往往以一两个骑士为中心人物,把他们的冒险经历组织成一个长篇故事,在人物外形、内心活动、生活细节等方面都有细致的描写,对话生动活泼。这些艺术特点使骑士传奇初步具备了近代长篇小说的规模。 PAGE 1
/
本文档为【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